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日本餐饮课程学什么好一点(日本餐饮课程学什么好)

2023-03-08 20:20:01 技术常识4 新人要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258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我,农村女孩,17岁在餐厅打工学日语,现在是时薪1500元同传翻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自拍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日本餐饮课程学什么好1

这是《自拍》第316个真实故事

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我

李双/口述

啊窥/撰文

祖一飞编辑

我叫李双(@中日同传李双in东京),是一名生活在东京的中日同传翻译。这个高大上的职业本来应该跟我毫无关系,我的起点很低,13岁因为家里没钱辍了学,15岁出门打工时,手里只有一张小学文凭。我在餐厅当过好多年服务员,误入过传销窝点,还曾被人贩子控制过一段时间。后来,我在一家日本餐厅误打误撞地开始学日语,终于找到了努力方向。

掌握日语之后,我在深圳的工厂做过翻译,在上海的日企当过白领,还给日本人教过中文......随着收入增加,2008年,23岁的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四年后,我去了日本东京定居,成立公司、担任电影节双语主持、买下第二套房。期间虽然经历了种种不如意,好在最终还是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在东京拍的照片,我今年37岁,这是我来日本的第十年。

我生在东北,定居在东京,这两个地方只差一个字,生活环境却是天差地别,尤其是在我小的时候。我的家乡在吉林省永吉县撮落村李,那里四面环山,群山包围间是一望无垠的田地,地里头有一道一道的地垄沟。八十年代农村尚未机械化,种地需要我们小孩子在垄台上走猫步,踩出一排笔直的脚印,大人跟在后面播种撒化肥。一天两天三天,日子不断重复着,地垄沟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这是2006年,我放假回老家拍的家乡的农田。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记忆中总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我以前在老家就经常做一个梦,梦见我们全家人围在一桌吃饭,我说的语言跟大家完全不一样,没人听得懂我在说什么。坐在家里的火炕上,懵懂的我忍不住幻想:假如翻过窗外那座山,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呢?

我妈总说我“明明是丫鬟命,却长了个小姐身子”。我长得确实不像东北孩子,又瘦又白,不喜欢干农活,分不清尿素和尿酸的区别;去山里面采野菜的时候,看见蛇或者虫子会哇哇大叫,爸妈老骂我说没被蛇吓到,倒被我吓了一大跳。

1989年,四岁的我穿着大人手工改小的旧衣服。

我干活不给力,但上学的欲望非常强。那时候有位老师上下班会经过我们家院子,我逮着机会就跟她聊天。还没到上学年龄,6岁的我就缠着我妈说要上小学。我妈跑去求校长,让我提前一年入了学。结果刚去一星期,就因为跟不上课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再去,我还是欢天喜地的,巴不得天天待在学校。

我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书本发下来,总想快点把它看完。每次见班主任站在讲台上分享知识的样子,我都觉得很酷,慢慢萌生了做老师的梦想。我在班里成绩很拔尖,却并不怎么受班主任待见。因为她一个人要教好几门课,下课就十分钟,我还老缠着问各种刁钻问题,搞得人家都没法休息。

小学四年级,我(左一)和妹妹的合影。

1998年,我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在一个暴雨天,突然轰咚一声,我们家土瓦房的一面墙给塌了。当时家里收入全靠粮食,价钱卖得特别贱,还得交农业税,一年到头根本攒不下几个钱。买材料盖新房大概要花一万多,我爸把周围能借钱的亲戚都借了个遍,才保住了一家人住的地方。

到了冬天,我妈的脉管炎又严重了。她的手变得冰冷煞白,没有一丝血色。她躺在火炕上,本想把手指垫在背后暖和暖和,结果有一个手指头慢慢变成了紫色,像是被橡皮筋绑了很久造成淤血的感觉。那天晚上我妈疼得睡不着觉,我和妹妹只能轮流给她按摩。

后来实在撑不住了,我们才去的县医院,当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没出台,农民看病需要全额自费,为此我们家又欠了一笔债。母亲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好转,医生说可能要截肢,她得知后特别绝望,一听到窗外有乌鸦叫就开始念叨:“肯定是来接我了,我要到寿命了。”

母亲的手,因为脉管炎有一个手指头已经逐渐坏死。

那时候我正要升初中,爸妈很希望我继续学业,但家里已经到了砸锅卖铁也凑不出100块书本费的地步。我妈见家里这步田地,强行要求出院,说死也要死在家里。她把我叫到跟前,说如果自己真死了,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没让我上完学。

听我妈这么说,我反倒释怀了,我也知道家人都已经尽力,没钱不能怪他们。我只是对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觉得这辈子都无法实现当老师的梦想了,这世上哪有小学学历的老师呢?找不到出路,人生灰暗,路过村头水库的时候我甚至想要不跳进去算了。可我家当时那个处境,自杀这个念头都显得太过奢侈。

我妈丧失劳动力,妹妹年纪尚小,辍学的我自然要帮我爸分担更多家务。上山刨地,一锹一锹挖到天黑。换作以前我肯定怕得要死,山上除了虫蛇,还有一堆一堆的土坟。那阵子我整个人好像麻木了,没有痛感,没有恐惧,大脑一片空白,只有四肢在机械地运动。村里人见了我都很震惊,觉得我跟换了个人似的。

辍学之后,我在家里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期间我们村去韩国打工的一个朝鲜族哥哥来串门,顺道给我妈介绍了一位老中医,医生开了几包药,外敷内服一段时间,竟然真的有效果。眼看病情好转了,我妈和我爸也不愿我再留在家里帮忙。干农活只有春夏两季,其余时间我都无所事事。于是在2000年,15岁的我踏上了出门打工的路。

小学毕业照,后排右数第三个是我。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镇上的火锅店做服务员,洗碗、洗菜、上菜,每个月工资180块钱,但我只干了不到三个月,老板就把我辞了,理由是“没眼力见儿”。没多久我又去了县城的一家自助火锅烧烤店,那里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晚上等客人离开收拾完卫生,我们就把几张椅子拼起来,铺上褥子和被子睡,早上天亮了,鞋往脚上一蹬又开始工作。

东北零下三十多度的冬天,海鲜还得用冷水洗,我的手背都肿成了馒头,手指头也开始溃烂。我打电话跟家里说冻伤了想回家,我妈让我再等两个月,到过年再走。后来她上县城置办年货顺道看我,等我两只手从橡皮手套里露出来之后,她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让我立马辞职回家。

出去打工第一年,回家过春节的合影,最右边的是我。

我在家待了两个月,每天按照偏方用樱桃泡的白酒抹手,伤好之后又出来打工。那是一家 24 小时营业的粥铺,我一个人连上过72 小时的班,没客人的时候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客人一来马上起来忙活,头昏脑涨地支撑着。有一天我干活的时候突然开始流鼻血,赶紧拿纸巾去堵。平时我们给客人用的纸巾都叠好放在像一箱方便面箱那么大的纸壳子里,我把里面的纸巾都用完了,血还没止住,只能仰着头让血倒流进嘴里再吐出来。

老板看到之后吓坏了,说要带我去看医生。我坚决不去,心里想的是:你出钱我就去,你不出钱搞不好我一个月的工资都得搭上!最后到底还是没去。我辞职离开这家店的时候,老板还拖欠了我两个月工资没给。因为没有劳动合同,想讨薪也讨不回来,只能自认倒霉。

接着我去了一家稍微有点档次的大店,底薪500加提成。还没做满试用期,一个远房亲戚来找我,说他和别人合伙开了个歌舞厅,让我去吧台记账,做些库房管理的工作。我想一直做服务员也不长久,就辞职去了。虽然毫无经验,可我上手很快,点货对账几乎从未出错,感觉比做服务员有意思多了。

在歌舞厅上班时的我,头发留了八年没剪过,走在路上非常扎眼。

店里的音响师对我很照顾,谁敢欺负我,他就跟人家没完。 在歌舞厅那帮男生里头,他是最有魅力的,人家在卡拉OK点歌,只要输一个号码,他连目录都不需要翻,就知道是第几张碟子第几首歌。17岁的我懵懵懂懂地开始了初恋,然而,和他在一起没多长时间,他就以我太不懂事为由提出分手,说等两年再处。没想到两年后,他把我骗到了广州的传销窝点。

那时候我本来在长春做酒水推销,每天骑个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因为年龄小,无知者无畏,不管小公司大公司,进去我都直接说找老板,接待人员一脸懵,问我有预约吗?我说没有,老板不在我就坐那等,等到他回来为止。凭着这份厚脸皮,推销工作我干得还算不错。

有天我突然接到初恋的电话,他说自己在广州打工出了车祸,身边没个人照顾,天天吃方便面瘦成了皮包骨头。我听着于心不忍,辞掉工作坐了36 个小时的火车到了广州。见面一看,他根本没出车祸,不过的确是瘦到快脱相了,跟记忆中的样子截然不同。

初恋把我带去了一个地方,那里的人都睡大通铺,喝白菜汤,天天有老师讲课洗脑,每个人斗志昂扬。不过,他们讲得再好听,我也知道没用,连产品都没有,怎么可能赚钱呢?他们叫我介绍朋友过来,我拒绝了,没几天就提出要走。幸亏这里不是那种扣身份证、限制人身自由的北派传销,我很庆幸自己没被人绑起来。

从传销窝点出来以后,我联系了之前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个哥哥,他说自己是来广州做厨师的,我想着说不定能介绍我去他们店做个服务员,这样起码有个落脚的地方。过去之后我才发现,人家压根不是厨师,而是带着小姑娘去酒店做违法勾当的皮条客,本来没打算拐我,想不到我自投罗网。

年轻时的我,因为性格外向爱说话,很容易相信别人。

他们一伙人不断给我洗脑,说这行赚钱很轻松,很快就能买车买房。我不同意,他们就让我在这住一段时间慢慢了解。知道我月经不调,还给我买了一些中药调理身体。有天晚上,领班突然要把我和一帮穿着暴露的女孩带到酒店,挨个房间供客人挑选,这场面把我吓坏了,幸亏我打扮得比较土,整晚没有一个客人看中。

第二天他们再叫我去,我坚决不去。领班说你在这吃住,还给你喝中药,怎么着也得赚个两千块再走。好在他们没有骂我打我,也没有给我磕白粉,或是强行对我怎么样。我说自己实在没办法赚这个钱,他们就威胁说要把我卖给别的皮条客。

这时候,我只好发挥小时候“哭吧精”的本领,每天都哭得昏天黑地,想着要是实在出不去,干脆自杀算了,反正早晚也是要死的。没想到有一天,他们出去吃饭的时候居然没反锁大门,不知道是忘记了,还是火车上认识的那个哥哥一时心软给我留了门。总之,我有惊无险地逃出来了。

那时候我妹也辍学出来打工,在深圳一家韩国料理店做服务员,我决定去投靠她。2002年的深圳,普通话尚未普及,本地人都说广东话,我一句听不懂,像到了异国他乡,找不到一丝归属感。好不容易应聘上一家酒楼的前台,干了三四天就因为跟客人难以沟通被辞退。

我坐在马路边上哭了很久,走投无路的时候发现有家快开业的日本餐厅急着招人。我进去也没抱啥希望,垂头丧气地告诉老板我不会广东话。老板说不需要啊,只要你会日语就行了。我问日语是什么东西?老板大手一挥,“没事,我们教你,还包吃包住,快来吧。”

就这样,我开始了和日语的缘分。每天开门营业前,所有人都要聚在一起,听老板教我们说欢迎光临、您几位这种常用日语,记不住要罚款。前三个月我抵触心理很强,为了不罚款,只能强行拿汉字的读音来记。三个月后,我注意到日语里的汉字上面有标注假名,相当于中文里的拼音一样,会读假名,就可以发出所有日语的音。悟到这点之后,我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对日语学习越来越有信心。

18岁左右在深圳拍的照片,到南方之后,我这个东北人终于第一次在春节穿上了裙子。

我知道学好日语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又去报了专门的日语课,一个星期两次课,每次上两小时,学的是标准日本语初级。这时候我才发现,日语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时态变化,这些变化有规律可循,只要记住规律,给我一个新词或者句子,我都能给它活用。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课上学的内容,我会努力在工作中使用。很多来店里吃饭的日本客人都是独自在中国工作,比较空虚,很乐意跟我这种性格大大咧咧的人聊天。尽管我说的还不流利,但我想表达的东西都会大胆说出来,说错了别人笑话我也没关系,笑完他会纠正,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收获。

这是我最近讲网课的截图,当时我很喜欢学语法,现在也很喜欢讲语法。

在日料店待到一年多的时候,我终于把家里的债还清了。父母一直为我没有读过大学而遗憾,刚好那时有个远房亲戚在北京一所民办大学做招生工作,他听说我在学日语就怂恿我妈让我去读他们学校。我很纳闷怎么初中高中都没上,就能念大学?他说可以的,交钱谁都能上。听他这么一说,我交完学费就充满期待地去了。

临行前,那些认识的日本客人还给我开了送行会。他们买了一个蛋糕,让我好好学习,说回来之后可以进他们的工厂做翻译。之前在餐厅认识的一位日本叔叔,后来还给过我很多资助,帮我充话费、买机票、往我学校寄洗发水、奶粉、漫画书,还给我买了很多适合学生穿的衣服,就是单纯地想帮我。

这位就是帮我的日本叔叔,我们相差33岁,这是我们认识十年之后再相聚的照片。

结果让人很失望。在这个所谓的大学里,老师教的日语特别简单,他们的口语甚至还没我好。在这里上完三年要花很多钱,最后拿到的还不是国家承认的学历。我觉得浪费时间,待了四个月就退学回深圳了。两个月后,我经人介绍又去了黑龙江的一所日语学校。那里是全天制教学,学费便宜,教得还挺好。

第一学期结束后的暑假,我坐火车去了向往已久的上海,先是在上海一家日料店打暑期工,期间还投了一些简历应聘翻译。没想到投完没几天,我就接到某家台企通知面试的电话。我毫不犹豫地辞掉餐厅工作跑去面试,当时我的日语并没有特别好,但面试官说从我的眼睛里看到了坚韧,破例把我录取了。

这家公司经常进口日本的精密机器,我的工作就是在无尘室里给日本来的调试人员做翻译。每次进去要套上无尘服,要消毒,出来要脱掉,而且各种机器零件的专业术语也实在不在我的兴趣范围之内。上了一个多月的班,眼看快开学了,我如实跟老板说自己还想继续学习,想努力把日语二级考试考下来。

那一年我二级考了375分(满分400分),同时还报考了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比起书面日语,我更擅长实用日语,所以考得更好,满分1000分,我考了805分。我们学校是鸡西市唯一的考点,校长可以看到所有考生的成绩,事后据校长说,我的分数在鸡西全市排第一。

毕业之后我本来急着找工作,因为妹妹也想学日语,我得给她交学费,所以又回到深圳,去了之前认识的日本老板那里做餐厅店长。

2008年,我在上海通过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考下了“日语中级口译”证书。

工作第二个月,一位日本朋友约我吃饭,饭桌上他大声吼我,“你去学日语,学得这么好,目的就是继续在餐厅工作吗?你没有人生规划吗?”我把我的苦衷告诉了他,他直接借给我2000 块,帮我解决妹妹的学费问题。很快,我离开餐厅,应聘去了一家服装厂做翻译,没想到这份工作却让我备受打击。

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加班很辛苦,工资待遇也不好,从日本新来的一个领导说要改善大家的工作环境。我天天陪着他巡视工厂,询问每个工人的想法意见,领导慷慨激昂地做出各种承诺,给了大家无限希望。结果一个月后啪啪打脸,他说他对这个工厂束手无策,打算回日本了。领导是拍拍屁股走人了,但所有承诺没了下文,毕竟那些话是经过我翻译出来的,我觉得特别没脸面对工人。

刚到上海时,穿着从七浦路花30块钱买的衣服。

离开工厂,我又一个人单枪匹马地跑到上海。这时候,我简历上学历已经从小学变成了日语专门学校,但那毕竟不是什么正规大学,想进日企很难。大多数情况下,我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只好又找了份餐厅的工作先糊口。

餐厅里有位日本客人惊讶于我的日语怎么这么好,他听说我考过了二级,便推荐我去他们公司。之后我开始了白天公司上班,晚上餐厅打工的生活。可能是性格原因,坐办公室对我来说很枯燥,加上睡眠不足,我白天经常打瞌睡,上司发现了会凶我,让我滚回家去睡。

那段时间,有个餐厅认识的日本爷爷请我教他中文,我一开始是拒绝的。毕竟我没读过多少书,拼音都快忘了,怎么教别人呢?他非常诚恳地一直邀请我,说给我一个半小时100块钱,还请我吃晚饭。每周六教一次,问我这不亏吧?话说到这份上,我也不好再拒绝。

刚开始与其说是我教他,倒不如说是他教我如何教他。他把小孩认字的那种拼音卡贴在墙上,让我对着卡片教,还建议我可以多接一点这样的活,比打工划算多了。我觉得有道理,就去日本人看的报纸上登了小广告。渐渐的,兼职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后来我索性辞掉公司的工作,全职教日本人中文。

在上海做老师,这是在一场聚会上日本学生给我送了花。

那几年我真的很拼,最多的时候一天能上10个小时的课,早上六点半教公司白领,他们去上班了,再教那些日本太太,下午教全天制学习的人,晚上又教下班的日本职员......忙到连坐下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边赶路边啃汉堡。 有一回我直接在电梯上晕倒,旁边的日企职员把我送到医院,过没多久我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嗓子发炎,耳朵里面一阵阵刺痛,打吊瓶吃药大概花了 1500 块才治好。

辛苦归辛苦,回报也是可喜的。2008年,23岁的我每个月收入已经有七八千,还在上海和苏州交界的花桥贷款买了房。当时因为没开通地铁所以价格不贵,98平的房总价51万。当然,比物质回报更重要的是,我小时候做老师的梦想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

可是在感情这件事上,我后来却受了很大的挫败。2009年,我和刚到上海时在日料店认识的一个日本留学生在一起了。他经常深夜给我打电话,去杭州玩还约我去西湖边散心。他外形条件很好,一米八的大高个,很符合我的审美。也会照顾人,会给我做饭、按摩脚底,漂泊在外多年的我很想成个家,恋爱半年后我们便结婚了。

这个男人的家庭条件在日本很一般,我没要一分钱彩礼。2010年年初,因为他在中国读书还没毕业,怀着孕的我一个人飞到日本去做孕检。由于子宫颈比较短,随时有流产的可能性,只得留在他家养胎。

2010年,我在日本丈夫家养胎。

整整两个月时间,我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看电视不能调台,否则他家80多岁的老奶奶会生气。吃得也特别不习惯,除了辣白菜几乎找不到一个下饭的。等到丈夫毕业回来,我好像终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大老远望见他的身影,我忍不住朝他狂奔过去,一抱住他眼泪就流了出来。

不到一个月,我的子宫颈缩短变得更严重了,去孕检的时候直接被医生扣下来,用轮椅推进了住院病房。接下来那整个月,我每天都在扎针,针头要在皮肤里埋48小时以上,针口红肿了再换个地方重新埋。丈夫偶尔来看我,不但体会不到我的痛苦,还总说想跟我换,因为我一天到晚躺着,他却要打起精神工作。

好不容易生完宝宝,我逛母婴论坛看到很多人对日本产品感兴趣,刚好那时候医院有人推销奶粉,价格还挺优惠,我就动了代购的心思,让丈夫出钱买奶粉。他说等你出院工作了,记得把奶粉钱还我。当时我正抱着孩子喂奶,听到这话眼泪噼里啪啦地掉到孩子脸上。一想到他平时也经常嘲笑我是“吃钱的虫子”,我就觉得这日子过得太憋屈了,下决心要带孩子回国。

那阵子天天扎针把我折磨得疲惫不堪。

出院后的一个晚上,丈夫喝醉了,当着客人的面对我大吼大叫,他爸还拍拍他的肩膀说干得好。第二天我抱着孩子去了市政府,向他们咨询国际婚姻的离婚事宜。工作人员看到孩子这么小,问我是不是遭遇家庭暴力,我说没有,工作人员又问有没有遭遇语言暴力,我一听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来了,这么久以来,还是第一次有人关心我的真实感受。

2011年3月7号,离完婚的我坐飞机回国,走之前本来想再看女儿一眼,但他们骗我说宝宝在福岛姥姥家。四天后,福岛大地震,我看到新闻直接瘫软在地,狂打电话联系不上他们家,我几乎要崩溃了,整个人进入一种灵魂出窍的状态。即便后来发现是虚惊一场,也仍旧抹不掉这件事对我的伤害。

大女儿的抚养权归前夫,我如今每个月可以探视一次。

回国后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我在老家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浑浑噩噩,对生活丧失热情。后来爸妈说这样下去不行,你必须出去工作。2011年9月,妈妈陪我回到上海,我重新做起了日本人的中文老师。一年后,带着对女儿的牵挂,我决心重返日本。

然而等了八个月后,我的长期签证没有批下来,我又不想假结婚,只好辞职出来创业,凑500万日元办了经营管理签证。有了法人身份,就得有业务有流水,我白天参加各种聚会,发名片推销自己,晚上在网络上发表日语文章,看到我日语表达很出色,陆续开始有人介绍一些翻译的活给我。

不久后,我通过好友介绍得到了一次跟客户去马来西亚出差的机会。他们找我的时候,没有确定翻译的范围和属性,我去了之后做了很多线上聊天群即时翻译、合同文件翻译、会议商谈口译等等工作。完全不知道还要做同声传译,就是台上的人不停地说,我紧追着不停地翻译,一点盹儿都不能打的那种。

等我到了现场,他们交给我一个麦克风,上面的人说什么,就让我在下面同时说,现场极其嘈杂,音箱震耳欲聋,我只能捂着麦克大声吼,一个人翻译了八个小时。结束的时候我脑子都宕机了,走路也没有力气,恨不得拎着鞋立马爬回酒店,客户说要带我一起去吃龙虾大餐,我说请饶了我,让我休息吧。

那一场翻译其实我很不满意,第一次做同传有很多地方没跟上,没想到客户反馈特别好,他说之前那些日本员工从来没有听懂过老板的演讲,马来西亚老板的口音很重,以前请的翻译都不能同时进行,人家在上面讲八个小时,翻译只能浓缩一下中心思想。所以这是他们第一次因为我了解到老板的生平经历和为人处世,从而加深了对公司的信任,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从2014年起,我的翻译工作逐渐多了起来。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

万事开头难,只有开始了才有修正进步的机会。之后我在这个客户手里接过很多场同声传译,为了提高速度,我平时会挑一些语速特别快的日语视频做练习。速度和反应上来以后,词汇量就是决定翻译准确度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平时会坚持大量阅读,不断积累。

后来的几年,我又通过客户介绍、网上接单等方法接到了一些现场口译的工作。在给加多宝入驻日本的新闻发布会做翻译的时候,我有幸和日本艺人小松拓也搭档,后来又在他的引荐下,得到了为东京电影节做双语主持的机会。这场电影节有很多中国影片来参展,也有很多中国明星和电影人来参加,相比会说中文的日本翻译,主办方更愿意找我这种会日语的中国翻译。

这是我做了最多准备工作的现场,因为日语中的很多敬语直接翻译成中文会有点奇怪,我花了挺多心思寻找恰当又不失礼的说法。比如“让我们掌声有请某某”,就比直译成“请鼓掌”要自然得多。正式主持的时候我也不紧张,临场发挥的部分还会抖几个小机灵,在场的很多明星都被我逗笑了。

东京电影节副会场,我(右二)和日本演员小松拓也(中间)搭档主持。

想想也真的很梦幻,几年前我还是观看东京电影节的普通观众,现在竟然有机会站上这样的舞台。电影节结束不久,随着我在业界的名气扩大,收入节节攀升。翻译一小时能挣一万日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600左右,一个月下来平均收入50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约等于三万。2018 年,我还在东京贷款买了一套3000万日元(约合180万人民币)的房子。

来日本定居以后,我注意到很多在日华人的子女,因为缺少中文语言环境,长大后一句中文都不会说。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学习中文的好环境,我雄心勃勃地开办了集读书阅读、语言教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华人书苑,还时不时地组织一些促进中日友好的活动。

当时新交往的男友很反对我做这个,他说想法很好,但完全没有盈利点。事实果然如他所料,当初给我投资的股东们发现书苑很难快速盈利之后,纷纷给我施压,提议我转型卖珍珠奶茶。我不想妥协,股东们的不满也越攒越多。

书苑的开业典礼。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

那阵子我每天焦虑到只睡两三个小时,额头上爆出大颗大颗的水痘,精神逐渐崩溃,去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股东要求解约撤资。其实按照合约我是不需要退给他们的,因为投资自然有风险嘛,但我还是选择卖掉国内的房子,原封不动地退还了所有股东的出资部分,一个人承担损失。

2019年是我状态最差的一年,听客户反馈说我状态不如从前,我心里也很愧疚,10月份我回国休养,爸妈跟我说你什么都不要做,就好好睡觉。那时候我也确实提不起劲来做任何事情,整天趴在沙发上。因为执意创业,男朋友跟我分手,来帮我打理店铺的闺蜜也跟我闹翻过一次。

到了年末,疫情开始了。我每天在新闻里看到有人去世,有人找不到工作、艰难求生,我逐渐体会到,能够好好活着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

2020年6月在上海,我和闺蜜带娃出来玩。

之前我在日本听说过一个叫“天赦日”的节日——老天原谅所有人的日子,后来我发现中国民间也有类似说法,刚好那年6月20日是天赦日,天气特别好,我和闺蜜就带着孩子去逛了公园。森林绿油油的,天空澄澈,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洒落下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仿佛什么都不用做,活着就是意义本身。

从创业失败的状态中恢复以后,我开始在家里做线上课程,因为对节目录制感兴趣,我还去了综艺节目《创造营》应聘,担任他们的驻组日语口译和字幕翻译,那段时间经常熬夜,但是在和那些少年偶像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我也被他们的活力感染,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2021年除夕夜,创造营的翻译团队聚餐。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

翻译是一门很能体现自身专业价值的工作。不过,如果不考虑收入的话,我其实更享受做老师,享受那种能和学生互动,被他们需要的感觉。现在想跟我学日语的同学越来越多,加上笔译、口译的工作,我又回归了一种充实的生活节奏。去年CATTI(国际中文通用翻译能力测试)开始在日本被认知,也能在日本直接考试了,我就去参加了,口译部分拿到了A的成绩,分数比去年日本最高分还要高一点点。

现在,我每小时的翻译收费已经涨到三万日元,大概一小时1500元人民币的样子。跟我学习日语的学生线上线上有10几个班,每天光是课程已经排得很满了,还有许多笔译、口译接单,算在一起我的收入已经超过大部分同龄的上班族了,它是一份足够高薪的工作。

我是因为没钱辍学的,所以平时遇到各种线上捐款活动,也忍不住想拿点工资帮帮忙。过去几年捐了有几万人民币。当我自己属于弱势群体时,接受了帮助和给予,到自己有点能力时也去帮助去给予,我觉得这样的正向循环很重要。

这是我的两个女儿,未来一年内,我打算和新的伴侣重组家庭。

尽管我不年轻了,离异带娃,但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我始终相信爱的力量,也相信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这很像我在种花种草中的一个发现——花花草草在很幼小的时候,虫子几分钟就能把它们消灭干净。当它们长得茁壮了,虫子随便啃也没什么所谓。

曾经的我也很幼小,从东北农村一步步走到日本东京,我在这个过程中吃过很多苦。因为有这些宝贵的经历,我才更从容、更知足地活成了现在的样子。

点击@中日同传李双in东京关注本文主人公

抖音搜索“中日同传李双”看主人公视频

#自拍我的故事#自拍我的故事【本组图文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严禁转载】以上是@中日同传李双in东京分享的真实经历。这也是自拍讲的第316期真实故事。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喜欢“自拍”故事,点击右上角“···”【赞赏】一下。

想看更多故事?

日本餐饮课程学什么好2

我是罗亮,16岁到兰州学做拉面。一说到拉面,大家都立马会想到兰州拉面,想到三江源,总之,会想到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但我学成后,回到济南,没有做牛肉面,而是用猪肉肘子和肘骨熬汤,独创了猪肘汤面。

从1987年开第一家店,到现在已经35年了,从一家店到6家店,有人一家三代吃我的面,很多济南90后是吃我的面长大的,很多到外地甚至出国上学或工作的人,回到济南,必须做的一件事,是来吃一碗我的拉面。

当年,我没想到会做这么久,更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中间还经历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曲折经历,比如,我当初为什么没有做牛肉面?在英雄山下的店曾搬了5次家。

很多人应该猜到了,我的面馆叫亮亮面馆,我是亮亮拉面的创始人罗亮。

为能吃上好东西,16岁到兰州学艺

我1971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父亲是东方红水泥厂的工人,搞基建,是厂里的技术能手。父亲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从到兰州学做拉面,到回济南创出猪肘汤面,再到坚持35年,都离不开父亲的引导和支持。

父亲特别爱学习,爱钻研,爱看书,业余时间也喜欢烹饪。每次看书后,就跟我讲,教我。虽然我不喜欢看书,但父亲让我受益很大。我特别佩服父亲,也很感谢他。

所以,想多说一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的一点没错,在我和父亲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希望所有做父母的人,做好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我父亲和母亲

1986年,我初中毕业,没再读高中。那时候家里很穷,吃肉是很奢侈的想法。父亲跟我说,如果你想吃点好的,那就学厨师,厨师一辈子都吃好东西。如今,家长经常用各种大道理来教育孩子,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提起他们的兴趣,父亲无意间击中了我的“痛点”。

还有一个巧合,我二大爷,1950年代支边到了兰州,正好,他回来探亲,知道我想学一门手艺,学做厨师,就对我说,如果你想学厨师,就去兰州吧,兰州的拉面不错,味道很好,而且济南没有,学好了可以回济南开家店。

还有一个原因,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拉面师傅表演,觉得很好玩,这也增加了我学做拉面的兴趣。

几个原因叠加到一起,我就满腔热情去了兰州。

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到兰州那天是1986年7月6日。

用现在的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到兰州,我的满腔热情就遭遇了一瓢凉水。那时候我还没满16岁,长得很瘦小,个子不到1米6,连拉面的案板都够不着,还戴着眼镜。

找工作时,到第一家面馆,老板姓马,看了我一眼,说你个头不行,够不着面板,怎么学拉面?就把我打发了。

去第二家,进门前我把眼镜摘了,担心老板嫌我太丝文。这家店倒是收留我了,但只让干一些刷碗、扫地的杂活,不让学做面,根本学不到东西。店铺是一个舅舅带着外甥一起干的,都很年轻,经常欺负我,干了几天,我便离开了。

后来,经过二大爷的朋友介绍,我找到了第三家店,才算是正式开始学做拉面。

我的拉面技术是从兰州学来的

我当时是个学徒,没有工资。其他人的工资也不高,一般的人员也就三四十块钱。对我来说,有没有工资无所谓,反正我是学手艺来的,不准备长干,学会了就走。

所以,我比较用心,别人早上6点上班,中午下班,但我一直从早待到晚上,还缠着师傅,问这问那,找各种机会学习。

这家店比较大, 是当地一个汽车队的三产,收留了几个待业青年。为了给大家一个好印象,让师傅多教我一些东西,我和另一位刚来的同事,经常帮大家洗衣服。

学了四五个月,我觉得已经学会了,况且那时只有十几岁,没出过远门,在兰州待了几个月,特别想家,就决定回济南。

店老板给我的“报酬”是两大包骨头,我找个地方卖了,换得了30块钱,花28块钱,买了一张回济南的火车票。

自以为是学成归来,没想到回济南后,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独创猪肘汤面,西市场卖拉面

回济南后,第一件事是做拉面给家里人吃,但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兰州清汤牛肉面的感觉来。

试很多次都不行,最后找原因时才发现,因为牛肉不一样。兰州那边用的都是牦牛,而山东都是老黄牛,煮出来的汤味不一样。加香料少了,有牛肉的腥膻味,加多了,又失去了牛肉原本的肉香味。

这时,做技术出身的父亲,和我一起做了各种尝试,最后他说,牛肉不行,那就用猪肉试试,采用鲁菜调高汤的做法。炖出了第一锅汤,尝了尝,味道不错,后来,我们父子俩又在家里做了很多次试验,最后确定用肘肉、肘骨头来熬汤。

我独创的猪肘汤拉面

原来拉面的程序、工艺不变,只是把牛肉换成猪肉。这样就更适合济南人的口味。

确定用猪肉后,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我们才最终确定了配方。

后来想想,如果不是做技术的父亲一路引导,而且陪我一起试验,我可能很快就放弃了。做技术的人有一个优点,一种办法不行,就换一种办法,不是光靠想,而是具体动手去做,一遍遍试验,而且特别能够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所以,一碗肘汤面,看似简单,但经过了几个月无数次的试验。而且,这只是开始,后来我们还经过了很多试验、改良。

1987年9月份,我去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对方说,还不到年龄,再过2个月,满了16周岁再来办理。

办下证,开业时间是1987年11月17日。地点在西市场小纬11路的善德里1号,叫“亮亮小吃店”,主营肘汤拉面。面积只有15平方米,最多能坐七个人。

1987年在西市场首次亮相

当时没有煤气,用的是蜂窝煤,案板、炉灶、桌椅等,都是自己做的,算下来,总共投资了四五百块钱,在父母和大哥的共同努力下,小店就这样开张了。

从第一天开始,我卖的就是猪肘汤拉面,随后35年,我们增加了一些品种,但最受欢迎的还是猪肘汤面,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面条品种。

当时的价格是,小碗3毛5分钱,加二两粮票;大碗5毛钱,加3两粮票。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当时到饭店吃饭,不仅要付钱,还要付粮票。我必须收粮票,因为有粮票才能换到面粉等原材料。

一开始,生意不太好。

因为山东人喜欢吃酱香味的东西,后来,鲁菜被外界形容为“四乎乎”——黑乎乎、粘乎乎、油乎乎、咸乎乎。这当然是对鲁菜的误解了。但山东人吃的东西,喜欢浓油赤酱,则是事实。

我做的猪肘汤是白色的,面也是白色的。所以,很多顾客打眼一看,就觉得没有胃口。但吃过的人都知道,汤鲜味美。

所以,我一边做面,一边给别人讲解, 面是怎么做出来的,汤是怎么熬出来的。

我是济南第一个做猪肉肘汤拉面的,1989年,我们的生意好起来后,看到肘汤面逐渐被老百姓认可,就出现了几家卖肘汤面的店,甚至有的店还用我们的品牌,或者用和我们相近的品牌。一开始,我没有商标保护的意识,1993年我认识到了商标保护的重要性,到工商局注册了商标,工商局帮助我把“傍”我们商标的品牌都取缔了,亮亮面馆的发展更顺畅了。

2000年,经四纬十二路店场景

商标被保护了,肘汤面这个产品没法申请专利,经营肘汤面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朋友觉得他们是抢占了亮亮面馆的市场,我倒是感觉挺自豪的,看着自己探索出的美食新品种能够被越来越多人喜爱,市场越做越大,有的媒体还把肘汤面评为济南美食的代表,我由衷感到高兴。

后来,我们的拉面被评为"济南市十大名优小吃"、“山东名小吃”,2011年,“猪肘拉面”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很多人知道亮亮拉面,是从英雄山早市开始的,确实这是亮亮拉面从默默无闻,到被外界熟知的开始,但我们其实是从西市场起步的。

1989年4月,从西市场搬到英雄山早市

从西市场到英雄山早市,对我和亮亮拉面来说,不仅是一次店址的搬迁,更是一个命运的转折。因为,当时亮亮拉面差一点就夭折了。

这得感谢我生命中的一位贵人。

幸运来到英雄山早市,迅速走红

在西市场善德街1号的时候,有一位顾客,从1987年我的店开业不久,就吃我的拉面,几乎每天下班都来吃。

他在一个机关工作,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每天骑着大金鹿自行车上下班。来的次数多了,我和他逐渐熟悉了,有时候,还聊会儿天。

干了大约一年半,1989年,房东要收回房子,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眼看只能关门。有一天,我和他聊起这事,他说,没关系, 我帮你找个地方。

很快,他通过同学的关系,联系到了英雄山早市,从一个卖蜂蜜的摊位里,硬挤出一个几平方米的摊位给我。多亏了他,我们才到了英雄山早市。后来,英雄山附近多次改造,变成现在的小吃城,除了4年时间,我们一直在这里。这个店5次改造,后来有一次,这位贵人又帮了大忙,否则就回不来了。

人的一生中,会碰到各种帮助自己的人,我称之为贵人,必须学会感恩。这位顾客就是我的贵人,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亮亮拉面,也没有现在的我。

但最初,他和我素不相识,只是我的一个顾客。

1989年,我们搬到了英雄山早市,只是一个小摊位,我拉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亮亮小吃店”,每碗拉面8毛钱。

2003年,亮亮拉面在英雄山中华名优小吃城

刚开始生意仍然不太好。

那时候,济南很少有拉面,我现场做拉面,大家觉得很新鲜。每天一开摊, 案板前就围满顾客,看我和面、拉面,但看得多,吃得少,多是来凑热闹看表演的。

还是那个原因,汤和面都是白色的,有的顾客加了辣椒,增加一些颜色,还好些。

我雇了两个服务员,给大家讲解,让大家品尝,总体上,那时候做得比较艰难,等于在培育市场。

后来食客逐渐多了,我也对肘汤面不断进行改进,生意好了起来,很快排起了队。尤其是1991年,我们在济南市工商部门的一次评比中,获得了优质银奖,这是济南市第一个个体饮食优质银奖,报纸、电视台进行报道,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天天排队。用现在的话说,成为了网红。

很多人知道亮亮拉面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最初,英雄山早市早上10点就收摊,后来延长到下午2点。1989年,生意开始红火后,每天从两三百碗,到四五百碗,甚至更多。刚开始我一个人拉,很快忙不过来,就把手艺传授给了店里的几个员工。

来吃的人多了,很多顾客提到我们的时候,不叫亮亮小吃店,都是直接叫“亮亮”或“亮亮拉面”,我就索性把名字改成了“亮亮拉面”。我们的品牌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亮亮拉面”这个品牌,来自于喜欢我们的顾客。

1994年,济南推动退路进厅,英雄山早市属于被取缔之列。这时我有了一些积蓄,于是花26万元,其中10万元是贷款,在经四纬十二买了一间小门头房,这是一栋二层小楼,120多平方米,1995年,我在这里开了一家店,除了面,也增加了一些凉菜。

2004年,天桥区师范路店开业

几年后,我又回到了西市场附近,在经六路开了一家店。

人有时候很有意思,对出发的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是1987年从西市场附近起步的,在英雄山路火起来,赚了一点钱后,首先想到的是回到西市场附近。

这家店,是亮亮拉面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家店,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

1998年,英雄山下面建起了小吃城,第二年,有关部门把我们作为齐鲁小吃的代表,邀请回来。正是从1995年到1999年,我们离开英雄山4年。

随后一直在附近。因为改造,我们曾经搬到路北,2017年,我们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大体上就是1999年时的位置。

多年后,亮亮拉面又回到最初的位置

兜兜转转,二十年后,我们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2017年,正好是亮亮拉面创业30周年,我们在山东大厦举行了30年庆典,很多人都来到了现场,其中包括我的恩师、元老级注册烹饪大师、中国鲁菜泰斗颜景祥先生。

中国鲁菜泰斗颜景祥参加亮亮30周年庆典

35年来,我只是做了一碗拉面,没想到结下了很多缘,很多人也因为亮亮拉面结下了缘,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对亮亮拉面有着各自的感情。

很多故事,我听来都感到意外,也很感动。

很多济南人一家三代吃我的面

后来我外出时,经常会碰到有人对我说,你是亮亮拉面老板,我认得你,我是吃着你的面长大的。但说实话,我对对方几乎没有印象。30多年来,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了。

但说这样话的人,应该是20多年前就吃过我的拉面,很多是在英雄山早市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我是在小摊上现拉现做的,大家都看得见,后来进到店里,也能看见,但隔着窗户, 看不太清楚了。而从2000年以后,我自己亲自拉的就少了,更多是培养员工。

最近,我们在亮亮面馆公众号上开了一个叫《亮亮老友》的栏目,专门写那些亮亮拉面老顾客的故事,已经写了38个人。很多故事,真的很感人,我原来也没有听说过。有的人说,自己一家三代都吃亮亮拉面,最多的,已经是五代人吃我的面了,还有很多人说自己是吃着亮亮拉面长大的。

举行老友见面会

有一位老顾客,至今仍记得姥姥蹬着三轮车带着他来吃面的情形;有的顾客说,第一次吃亮亮时是陪着母亲来的,那时候,她还在妈妈肚子里;有的顾客说,从国外回来,下飞机的第二天一定是在亮亮;有一位顾客说,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连吃8天肘汤面,熬过了高考;很多人说,自己的第一次约会,就是在亮亮,后来对方成为自己媳妇或丈夫,如今孙子都有了。第38位老友是一位90后宝爸,他说,现在最幸福的事,是陪孩子到省体打球,然后一起吃肘汤面。

我们之所以做这样的一个栏目,是因为看到他们的讲述,我就像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听他们讲述某个细节,我的脑海里,就会重现一幅对应的画面。当对方讲到树木下的英雄山早市吃肘汤面的场景,我的脑海里就呈现出当年我做拉面的画面。

这种感觉很奇妙。人生能有这种回忆,真的很难得。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大家对亮亮拉面的记忆,最初是来自味蕾,对我们来说,就必须保持原来的口味,但任何一家企业、一个产品又得不断创新;大家之所以几十年,几代人,甚至拉着亲戚、朋友一起来亮亮,是对我们的信任,我害怕哪个地方出现疏漏,辜负老朋友的信任。

都说不忘初心,很多人只是说说,而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餐饮是良心活,食材不用说。拉面,是手艺活,每一碗都是手工面,到目前为止,我们流程必须严格执行“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猪肘汤必须熬制3个小时以上。亮亮面馆每月都要在内部举行厨艺比武,比拉面的技艺,比熬汤的准确度,就是要保持产品的品质稳定性。

每一碗拉面都是手工制作的

性价比也一直是我要考虑的。这里要着重说一件事情,因为有些顾客来店里吃饭的时候,要了猪肘汤和辣椒油,没有吃就丢掉了,浪费,让人心痛,国家号召光盘行动,提倡节约粮食,我们就做了规定,顾客额外加面汤的时候不收费,加肘汤收2元钱,在辣椒酱的取餐处做了一个酌情添加的提醒。没想到,这个事情引起了部分顾客的误解,以为我们为了挣钱,边边角角都想利用起来收费。其实,我的初衷确实是为了杜绝浪费,毕竟我是穷人家出身,知道吃了不疼瞎了疼的道理。

收费不是目的,不浪费才是目的。这是真心话。

再说说我们开连锁店的事。如今很多连锁店,包括快餐店,都奉行“大干快上”,一开就是几十家甚至几百家店。到目前为止,亮亮拉面只有6家店,全部是直营店,虽然这些年来咨询加盟的人很多,但我一直不敢放开加盟,就是怕控制不了质量。

前几年,我经常去日本学习人家的餐饮管理经验,新冠疫情前,几乎每年都要去,每次去,都要去感受日本的百年老店,体验了很多优秀的日本餐饮品牌企业。

2018年,去日本考察、学习

其中有一家店,只有七八个座位,外面总是排长队,老板带领着店员,不紧不慢地做着每一碗拉面,很认真,很仔细。

甚至可以说,他们是真的用心在做一碗拉面,在用心地服务每一个顾客,而不是想快速膨胀挣快钱。

反过来看,国内的一些同行动不动就开连锁,搞加盟,讲速度,拼规模,相比而言,确实比人家要浮躁很多。所以,很多店,一夜间之间开满全城,很快又消失了。

如今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35年,但是我没有做够,我希望这个品牌能做到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成为百年老店,但前提是不忘初心,坚持初心。

2021年,获齐鲁企业家慈善奖

而且,冥冥之中,似乎注定我必须做好一碗面。

从一个小门头一个小摊位起步,慢慢成长为一个拥有连锁门店的餐饮品牌,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没有停止学习停止思考,除了产品的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之外,对于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升,我也一直在摸索。我学习过国内其他品牌的经营理念,也借鉴过洋快餐的发展思路,这些年的经历和探索,就像互联网行业说的大数据一样存在我的脑子里。

亮亮面馆接下来的发展,会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在这条路上,肘汤面这个产品还会不断提升,优选食材,会让顾客吃到更加美味、更加放心的面条。我们的店面环境会结合更多的文化元素,在舒适的基础上让顾客感受到美好的书画体验。做有文化、有爱心、有温度、有品质的“四有面馆”,是我的追求,也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

我今年50出头,还能干很多年。有顾客说,我们3代人、5代人吃你的拉面,我希望未来会有人说,我们6代人,甚至7代、8代、9代人......吃你的拉面。

(南木商业故事)

日本餐饮课程学什么好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当更多的华人选择在日本接受教育和继续工作,饮食的桥梁不知在何时悄然搭建。

在年岁的更迭中,中餐丰富的味道,多样的形式也逐渐俘获了一直在日本本土生活的人,全国各地每天都在上演中餐逆袭的故事。

日本人最喜欢的“中华料理”是什么

在日本流行的中国美食主要有三个档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经济连锁型,主打便宜分量大,就像是吉野家在国内的似的,以沙县小吃为例;再往上就是家常菜型,像是东北菜等一系列菜品都可以吃到;最后就是高级餐厅,这就不提火锅,而火锅的领头羊海底捞自然是备受欢迎。

无论是就餐环境还是质量,都明显要上档次,当然价格方面也是远远高于前面两种。据有关投票调查显示,在所有的“中餐料理”菜品中,最受欢迎的前三名分别是饺子、麻婆豆腐、蛋炒饭 。

“中餐料理”中的饺子和我们平时吃得不太一样,更像是煎饺。

在日本的蛋炒饭做法和国内差不多,不同的是上桌要摆盘,米饭盛在碗中倒扣在盘里,这样就形成了规则的圆形。

麻婆豆腐,身为川渝美食的扛把子,其麻辣鲜香的口感不仅仅是征服了国人,更是狠狠在日本人面前秀了一下中华美食的统治力。

像是饺子、蛋炒饭这样的快餐,在国内随意一个便宜的沙县小吃都能吃到,我们自然不会当成是最受欢迎的美食。由此可见,即便是距离再近的国家,口味还是有居多不同之处。

被魔改“中餐料理”见证日本人对于中餐的喜爱

“中餐料理”这个词在日本成为2022饮食领域,提及频率最多的词。但是中餐料理和中餐菜品方面并不是完全一样,日本的餐饮界对中餐进行了本土改良,使之更加符合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这些经过改良的中餐在日本人看来没有什么,但是在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眼中,这简直是有点匪夷所思,在日本吃过改良中餐的华人,也都沉默了,深深陷入了原始中餐追忆之旅。

说起被魔改的中餐,首当其冲的是小笼包。小笼包在国内,基本是以灌汤包的形式存在,一咬下去,油汁满溢,蒸熟的馅料混合着发酵的面皮,隔着几米,都能闻到香气扑鼻。

但是在日本,小笼包是泡在汤里的,配合着日本人最喜欢的豆芽菜,有点像是我们的馄饨,让人看着着实难受,特别怕小笼包泡烂了。

冷面也改头换面,以新的形式与大众见面,白嫩的面条上是五颜六色的蔬菜,黄瓜、萝卜、西红柿、肉条、鲜虾,荤素搭配,均衡营养,整体色调有着朝鲜冷面的绚丽感,不放麻汁,却以酸甜口感取胜,很适合在炎热的夏天。

最让国人难以接受的恐怕是天津饭,米饭上面盖了一张蟹肉、芽菜、胡萝卜炒制而成的蛋饼,再浇上勾芡好的酸甜汁。这道美食,天津人看了都懵圈,内心台词都是我们天津可没有这种饭。

造成中餐在日本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在日本华人的增多,日本单调的饮食不能满足从小在餐桌上就见多识广的国人。

为了满足更多华人的需求,日本的中餐厅如雨后春竹般冒了出来,像是拥有距离优势的东北菜,麻辣鲜爽口的川菜,都渐渐在日本饮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1870年,日本就已经出现了中餐馆。现在,随着更多华人教育工作等问题,让更多的人嗅到了商机,在日本的中餐厅更是丰富。

一是本土饮食单调,很多人怀念家乡的味道。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工作,意味着家庭条件还是很扎实的,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在做饭这个领域几乎都是小白。

这就为餐饮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很多日本人专门来中国学习、考察餐饮,从而为更多在日本的华人服务。

二是蓝海市场,商人是无利不起早的,在日华人的数量就等于巨大的流量池,很多人都想分一杯华人饮食的羹,随着时间累积,本地人对于中餐的接受程度提高,所以造就了更多的中华美食出现在日本。

三是福利待遇,在日本开餐饮店的很多中国人,很多都是拖家带口,老婆孩子父母都在日本,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家人的签证都可以得到更好解决,再也不用因为个人打拼和家人分隔两地。

结语

日本身为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工匠技艺的传承,确实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国人学习之处。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希望每个在外的孩子都能照顾好自己的胃,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中餐可以在全世界各地都能发扬光大,让每个走出去的孩子都能随时随地吃到家乡的美食。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日本餐饮课程学什么好一点(日本餐饮课程学什么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487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