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钟会的故事有哪些人物(钟会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08 18:54:02 技术常识4 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74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蜀将姜维终极之谋:钟会邓艾缘何身死名灭?一计害三贤背后的真相,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白马晋一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钟会的故事有哪些1

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公元263年,司马昭差遣邓艾、钟会两路进攻蜀汉,蜀汉姜维在剑阁与钟会对峙,却不防邓艾偷渡阴平,又击败诸葛瞻所部,直下成都。刘禅无力抵抗,开城投降,同时敕命在剑阁的姜维解除武装,蜀汉遂亡。小说中,蜀汉前线将士得知投降敕命后,“一齐怨恨,咬牙怒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而姜维见人心思汉,便对众人说道:“众将勿忧。吾有一计,可复汉室。”[1]此即一计害三贤之肇始。历史上,虽然没有一计害三贤之说,但邓艾、钟会在灭蜀后滋生矜骄之心,姜维利用钟会翦除邓艾并欲借助钟会之兵伺机复国的记载确实存在。大抵至蜀汉灭国,小说的叙述已接近尾声,对于此段故事仅有几处小的演绎,其余皆是忠实地移植了历史的记载。

邓艾、钟会分兵入蜀,本就有“二士争功”的情节,钟会始终认为自己才是伐蜀的主角,对邓艾抢功一事耿耿于怀。而邓艾此时亦被胜利冲昏头脑,接连做了几件犯忌讳的事。史载,邓艾先是未经报告自行给归降的刘禅君臣赐予官职[2],又上书司马昭要求留下陇右军队两万和蜀地降兵两万用以煮盐炼铁、打造战船,为日后征讨东吴做准备。同时,邓艾还提出不要把刘禅送到洛阳而是留在成都。[3]这些僭越之举让司马昭很是反感,司马昭通过监军卫瓘敲打邓艾,告诫其凡事皆须先行报告,而不宜擅自做主。[4]谁料邓艾并未收敛,反倒上书诡辩[5],这一做法加剧了司马昭对邓艾的不满。钟会于是趁此机会与卫瓘等人向司马昭密告邓艾意欲谋反,并拦截了邓艾上书的司马昭的表章,篡改了其中的言语,让司马昭更加笃定邓艾意图反叛。最终,司马昭下令逮捕邓艾。[6]

如果说邓艾是因为获得灭蜀之功后逐渐变得忘乎所以,那么钟会的野心则更早就暴露了,史载,在钟会奉命出征伐蜀之际,司马昭的夫人王元姬就指出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司马昭的西曹属邵悌也提出钟会不能独掌大权。果然,邓艾被捕后,钟会野心膨胀,开始图谋反叛司马昭。钟会还进行了谋划,他打算让姜维为先锋,自己则率领军马随后,接着夺取长安和洛阳,进而平定天下。[7]谁知司马昭早有防备,他写信给钟会,称为收捕邓艾,已派遣贾充率领万人进入斜谷,驻扎在乐城,自己则亲率大军十万驻扎在长安。司马昭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使得钟会有所忌讳,反而加速了钟会的反叛进程。[8]公元264年,钟会假借曹魏郭太后遗诏,逼迫在成都的曹魏将领与自己一同讨伐司马昭,并将这些将领软禁在皇宫之中。此时,姜维劝说钟会立即处死这些曹魏将领,但钟会一时犹豫,没有下手,致使计划败露,曹魏军队发生兵变,钟会和姜维均死于乱军之中。[9]而早先被捕的邓艾也被卫瓘派遣的田续击杀。

在一计害三贤的故事中,邓艾、钟会的败亡多少都是因为其自身矜骄而导致的,只有姜维之死令人感到遗憾。

在整个事件中,姜维的谋略思路实际上很清晰,首先,需取得钟会的信任。史载,钟会见到姜维前来归降,十分高兴,并问道:“怎么这么晚才来?”姜维则流泪回答道:“现在来还是太早了!”[10]姜维的不卑不亢使得钟会对姜维的人格颇为敬重,同时给予了其“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优厚待遇。小说中,为突出姜维假欲结好钟会的情节,还设计了姜维献上西川地理图本的桥段。[11]

其次,需挑拨钟会与邓艾的关系,历史上,明确记载的是钟会、卫瓘等向司马昭密告邓艾意图谋反,至于姜维是否有主动参与其中语焉不详。小说中,钟会在处理邓艾事件时,是曾明确与姜维进行商议并听从姜维的建议趁司马昭疑忌之际状告邓艾谋反。[12]在笔者看来,借助钟会之手除去邓艾亦是姜维复国之计的一环,故历史上虽未对姜维献计翦除邓艾有明确记载,但可以大胆推测姜维是有实际参与到这一过程中的。

再次,需鼓动钟会谋反。史载,姜维也早就看出钟会颇有野心,在钟会翦除邓艾后,姜维还一度以退为进,劝说钟会功成身退,而钟会此时正值壮年,自然不会答应。姜维趁势又言语道:“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钟会是个聪明人,固然明白姜维的意思,于是,在姜维的鼓动和协助下,钟会正式踏上了反叛司马昭的道路。

最后,姜维只需再劝说钟会诛杀曹魏的将领,尔后再伺机诛杀钟会,就能够成功复国[13],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由于钟会一时犹豫,酿成兵变,不仅钟会死于乱军之中,姜维自己也就此殒命。史载,姜维殒身时被剖尸,曹魏士兵发现姜维胆大如斗[14],而就在复国计划即将遇见曙光时还秘密上书刘禅,称:“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这些情节无疑都为姜维的复国计划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实际上,姜维的复国之计其成功的几率并不大,司马昭在与邵悌就曾指出钟会想要谋反并不具备客观的实力,一则蜀汉刚刚灭国,军民的士气低落,已经无法再度与钟会等共同起事。二则中原的将士家眷都在北方,战争后都期盼着衣锦还乡,故而也不会参与叛乱。[15]有此两条,钟会纵然野心勃勃、才智过人,最终也会以失败告终。

在笔者看来,以姜维的经验和才智,不会达不到司马昭这番见识,只是姜维肩负重任,只要有一丝希望,其必定会全力以赴,虽然姜维的最后一击以惨烈的失败告终,后世对姜维也颇具非议,但笔者却十分认同同为蜀汉臣僚的郤正对姜维的评价[16],对其不宜“誉成毁败,扶高抑下”,以最终的成败论长短,更应看到姜维为蜀汉奋力拼斗的全过程!而在一计害三贤的故事中,姜维更是主导者,若论邓、钟、姜三人之优劣,似乎也高下立判了。


[1]笔者按:姜维对众将所言有计可复汉室为小说所增加的桥段,在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小说如此设计亦是为后文埋下伏笔。而历史上姜维也极有可能在降钟会前就默默定下复国之计,从此后姜维曾秘密给刘禅投递表章,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可推知姜维一度在谋划复国。

[2]《三国志 邓艾传》:“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

[3]《三国志 邓艾传》:“艾言司马文王曰:‘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于京都,吴以为流徙,则于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4]《三国志 邓艾传》:“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5]《三国志 邓艾传》:“艾重言曰:‘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6]《三国志 钟会传》:“会内有异志,因邓艾承制专事,密白艾有反状,于是诏书槛车征艾。”

[7]《三国志 钟会传》:“会所惮惟艾,艾既禽而会寻至,独统大众,威震西土。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卒皆在己手,遂谋反。欲使姜维等皆将蜀兵出斜谷,会自将大众随其后。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

[8]《三国志 钟会传》:“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征,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会得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遣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9]《三国志 钟会传》:“会以五年正月十五日至,其明日,悉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官,为太后发丧于蜀朝堂。矫太后遗诏,使会起兵废文王,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议讫,书版署置,更使所亲信代领诸军。所请群官,悉闭著益州诸曹屋中,城门宫门皆闭,严兵围守……或谓会:‘可尽杀牙门骑督以上。’会犹豫未决。十八日日中……诸军兵不期皆鼓譟出,曾无督促之者,而争先赴城……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兵相得。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

[10]《三国志 姜维传》裴松之注引干宝《晋纪》:“干宝晋纪云:会谓维曰:‘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曰:‘今日见此为速矣!’会甚奇之。”

[11]《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维又曰:‘请退左右,维有一事密告。’会令左右尽退。维袖中取一图与会,曰:‘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因此遂创成都。今邓艾至此,安得不狂?’会大喜,指问山川形势。维一一言之。”

[12]《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会又问曰:‘当以何策除艾?’维曰:‘乘晋公疑忌之际,当急上表,言艾反状;晋公必令将军讨之。一举而可擒矣。’会依言,即遣人赍表进赴洛阳,言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矣。”

[13]《三国志 姜维传》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华阳国志曰: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

[14]《三国志 姜维传》裴松之注引《世语》:“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升〕大。”

[15]《三国志 钟会传》:“初,文王欲遣会伐蜀,西曹属邵悌求见曰:‘今遣钟会率十余万众伐蜀,愚谓会单身无重任,不若使余人行。’文王笑曰:‘……今遣会伐蜀,必可灭蜀。灭蜀之后,就如卿所虑,当何所能一办耶?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若蜀以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祗自灭族耳。卿不须忧此,慎莫使人闻也。’”

[16]《三国志 姜维传》:“郤正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钟会的故事有哪些2

三国群雄并起,人才辈出,闭着眼睛就能数出一大把牛人的名字。但要说三国后期还“幸存”了多少牛人,能端上台面的,也就邓艾、钟会、姜维三人了。他们被称为“后三国三杰”。

但这“三杰”,却无一例外地死在一个名叫卫瓘的书生手里。

看了这个故事,你还会感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吗?

01

公元263年,曹魏的实际当家人司马昭发动灭蜀战争,大将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受命开赴前线,分东、中、西三路进攻蜀汉。

当年十月,征西将军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偷渡阴平小道。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越过七百里荒无人烟的险恶地带,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蜀军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邓艾接着在绵竹大破蜀军,蜀将诸葛瞻父子等人被其斩杀。绵竹陷落,蜀军就无险可守了,邓艾再接再厉,很快攻陷广汉,大军直逼成都,刘禅降,蜀汉亡。

有的人不能得意,一得意就容易忘形,邓艾就是这样的人。这么大的胜利,足以让他脑壳进水。灭掉蜀国后,自以为功高的他做了一系列脑壳进水的事情: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员,包括拜投降皇帝刘禅为骠骑将军,封蜀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蜀汉其他大臣,也都被他按照地位高低进行了安排。

除此之外,为了宣扬自己的武功,邓艾还把在绵竹作战中战死的士兵,和战死的蜀国士兵埋在一起,修了一个高大的京观。

最让人烦的是,他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功劳,总是把它挂在嘴上,逢人便吹。他还对被他安排了工作的蜀国士大夫们说:“你们幸亏遇到的是我,才有今天,若是遇到别人,早就死翘翘了。”

邓艾影视形象

他还说,姜维虽然厉害,那是没遇到我,要是遇到我,他一点办法都木有。

邓艾说这话的时候,钟会和他率领的十多万伐蜀主力,正被姜维堵在剑阁寸步难行。钟会听了这话,心里会怎么想? 也许他什么也没想,就直接给司马昭上书,诬告他谋反。

要说邓艾谋反,即使借他两个胆子,他也不敢。真正想谋反的不是他,而是诬告他谋反的钟会,邓艾的得意忘形,给了钟会整死他的口实。

去处理邓艾“谋反”这件事的,正是卫瓘。

02

卫瓘,今山西夏县人,也是个官N代,其父卫觊在曹魏政权任尚书。往上追溯,他的高祖卫暠还是汉明帝时的著名儒士。

卫瓘影视形象

虽然在他十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但他不但没有成为混混,反而磨炼了自立的能力,先是世袭了亡父的爵位,然后又做了曹魏的尚书郎,而那一年,他年仅二十岁。

顺便提一句,卫瓘还是个书法家,精通隶书、章草(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今草的前身),他的章草,还被唐朝人评为“神品”。

卫瓘书法

卫瓘最大的本事,是处事圆滑,左右逢源,在当时权臣当政、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一不小心,不是得罪这个就是得罪那个,所以其母陈氏非常替他担心。

老人家低估了儿子的智商,聪明无比的卫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始终平安无事。

卫瓘这个本事,也是曹魏重臣傅嘏最为欣赏的——这哪里是卫瓘呀,分明是当代宁武子啊!

这个评价可不低,因为宁武子是春秋时期一个大夫,很会为官处事,孔子曾为其点赞:“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当国君有道、政治开明的时候,他就用他的聪明才智为国家效力;当国君无道、政治昏暗的时候,他便装糊涂,什么都不管;他的聪明也许其他人能做到,但是他的“愚昧”,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就是“愚不可及”成语的来历。那时候这个成语,可是实实在在的褒义词。

03

卫瓘的命运与司马家族的兴衰捆绑在一起,是从灭蜀之战开始的。作为监军,他被司马昭派去监督邓艾、钟会(镇西将军)的军事行动,并代理镇西将军司。司马昭还给了他一千人马,作为他的卫队。

钟会影视形象

这足以说明,司马昭是把卫瓘视为心腹的。

此次邓艾“谋反”,按理说应该让卫瓘去处理,他是监军,有这个职责,又深得司马昭信任,但司马昭却命令钟会去成都捉拿邓艾。

司马昭之所以未派卫瓘去处理,大概觉得卫瓘人手太少,此去必有危险。钟会却不这么想,你姓卫的不是心腹吗,还是辛苦你跑一趟吧。

此时的姜维已奉刘禅之命投降钟会,手握重兵的钟会野心萌发,打算自立为王。钟会不但想干掉邓艾,以便夺取一块根据地,还想除掉卫瓘。不用自己动手,借邓艾之手干掉卫瓘,当然再好不过了。

他的如意算盘是,卫瓘肯定不是邓艾的对手,待邓艾干掉卫瓘,坐实邓艾谋反之名,他再去收拾邓艾。

钟会的借刀杀人之计,卫瓘心知肚明,但又无法拒绝。其实他根本就没想过拒绝,他已经想好了主意。

为了保密,卫瓘是在夜里抵达成都的。他决定先清除外围,然后再来个中心突破。于是,邓艾手下那些将领们,接到了卫监军这样的通知:本人奉诏处理邓艾的问题,除了邓艾,其他人一律不予追究,请大家接到通知后,都自觉到官军这里来报到,爵位赏赐不变,不然灭三族。

通知一发,将领们哪敢怠慢,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纷纷来到卫瓘军营,只有邓艾一人未到。他当然不会来,因为根本就没通知他。

被蒙在鼓里的邓艾,还在蜀汉的皇宫里睡大觉呢,说不定睡的,还是刘禅睡过的龙床。卫瓘倒也不慌不忙,天亮后才去抓他。那时的邓艾父子两个,都还没起床,被抓了个正着。

直到被抓,邓艾仿佛才明白了什么,仰天长叹:“没想到我这个忠臣,也会落到这个下场。我特么简直就是,第二个白起啊!”

抓了邓艾,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更大的考验在后面——看来邓艾平时对下属们不错,他的那些部将们,都想把他救出来,他们带着人马,找上门来了。

卫瓘的手里,只有区区一千人,哪里是对手?卫瓘想了想,连兵器都没带就出去了:各位稍安勿躁,在下也觉得邓将军有些冤,这不正在写奏章吗,大家放心,在下一定向朝廷申辩,还邓将军一个清白!那些人说好吧我们相信你,撤了。

04

不料这边刚消停,那边钟会又不安分了。决心谋反的钟会,不但囚禁了护军胡烈等将领,还试图把卫瓘也拉下水。

他毫不掩饰欲杀胡烈之心,还把这个写在木片上给卫瓘看,卫瓘说胡烈是朝廷大将,怎么能说杀就杀呢?坚决反对杀胡烈。碰巧在上厕所时遇到胡烈一名手下,卫瓘便让他把钟会想杀胡烈的消息透露出去。

外面的军队得知钟会想造反,立即包围了皇宫,但又怕伤着卫瓘,不敢冲进去。钟会明白那些人是冲着他来的,心里不免打鼓,让卫瓘出去安抚一下,以免局面不可收拾。

趁机脱身后的卫瓘立即组织力量讨伐逆贼,经过一番激战,钟会被杀。假意投降钟会、意欲利用钟会反叛实现恢复汉室的姜维一同被杀(有说自杀)。

姜维影视形象

祸乱平息后,事情并没有完,因为邓艾本营的将士,不相信他们的老大会谋反,想把他救回成都。

那时的邓艾,已经被钟会派的人押走,正在押赴长安的路上。若是让他平安抵达长达,那问题就大了,因为当初诬陷邓艾谋反,也有他卫瓘一份,邓艾若是反咬一口,后果不堪设想。

绝对不能让邓艾活着抵达长安!受卫瓘指派追杀邓艾的护军田续,在四川绵竹追上了邓艾父子,夜袭邓艾父子于三造亭,并将其杀掉。邓艾被杀后,他在洛阳的其他几个儿子也被诛杀,其妻子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

几乎是顷刻之间,三个一流的军事天才,全部死于这个“小人物”之手。创造了历史的卫瓘,不知对自己有何评价?

平定益州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大臣们纷纷议论,朝廷应该对其加封,这样才对得起他。卫瓘却与邓艾刚好相反,生怕朝廷把功劳算在他头上,谦虚地说平定益州是大家的功劳,邓艾、钟会则是自取灭亡,与他关系不大。

尽管卫瓘坚持不接受赏赐,但是朝廷还是让他担任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的职位,不久转任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进封菑阳侯。

05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建立西晋。与其老子一样,司马炎对卫瓘的信任,依旧无以复加,因为这个人,早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司马氏的无限忠诚。

司马炎影视形象

但太忠诚也不是好事,物极必反嘛,卫瓘之倒霉,就与他的忠诚有关。

那么,卫瓘对司马氏到底有多忠诚呢? 众所周知,司马炎立了个傻逼儿子做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帝司马衷。让一个傻逼当太子,那不是拿国家前途,拿你们司马家天下开玩笑吗?皇上您可要想清楚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但要让他直接给皇帝提意见,他也没那么大胆,因为“妄言”太子废立之事历来都是大忌,弄不好会掉脑袋。

但这个忠臣出于对司马氏江山的关心,终于还是没忍住,在一次朝廷宴会上,借着酒兴摸着皇帝的宝座对司马炎说:“可惜了这个好位置啊。”言外之意是,若是让太子坐这个位置,他肯定坐不稳,趁早换人吧。司马炎当然听出了他的意思,脸色一沉:“你是不是喝多了?”卫瓘一激灵,打了一个酒嗝,再也不敢放一个屁。

司马炎虽然对卫瓘的“多管闲事”很不高兴,但也没对他怎么样。再说人家是好意,又一直很忠诚。

但一个女人不这么想。在那个女人看来,卫瓘说这话就是找死,他既然想死,就成全他吧。这个女人便是贾南风,历史上著名的丑皇后和毒女人。

司马炎死后,傻逼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既然是个傻逼,那么他就管不了事,朝政大权,就落到了皇后贾南风手里。

这个毒女人掌权后,开始清理之前建议废太子的人,作为司马衷的老师,卫瓘自然上了她的黑名单。贾南风随便找个理由,就把卫瓘干掉了,顺便干掉了卫瓘八个子孙。

早在邓艾被卫瓘杀掉之时,就有一个“预言家”预言过卫瓘的结局。那人名叫杜预,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先。他听闻邓艾被杀后说过这么一段话:“伯玉(卫瓘的字)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居总帅,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当何以堪其责乎?”

意思是卫瓘这人也不咋地,可能将来也会不得好死。

钟会的故事有哪些3

前文说到,在嵇康的一生中,有过多次与钟会的交汇,而且也正是钟会的一番话,最终促使司马昭决定处死嵇康。那么历史上的钟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钟会(225~264年),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钟会的出身相当的显赫,他是钟繇的幼子,而钟繇可不得了,不仅仅官至极品,位列封侯,曾经做到曹魏政权的廷尉、太尉、太傅,封定陵候;钟繇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被尊为“楷书鼻祖”,与后来东晋的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有这么好的遗传基因和家庭,钟会自幼就才华横溢,有很多关于钟会小时候的轶事,虽然考证下来多为附会之说,但也说明了钟会的聪明在当时是很有名的。

《世说新语》上记载了一个“汗不敢出”的故事。有一次钟繇引见钟会和他哥哥钟毓去见魏文帝曹丕,钟毓紧张得全身是汗,钟会却很从容。曹丕问:“钟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钟毓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曹丕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哈哈大笑。

《世说新语》中还有一个关于钟会和嵇康的故事,“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说钟会刚写完四本轮,很想给嵇康评价一下,于是揣在怀里去找嵇康,到了以后又担心嵇康会问难自己,于是揣着不肯拿出来,而是从门外远远地把书扔进去,一溜烟就跑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高,因为钟会和嵇康本来就不熟,政治立场对立,而且钟会素来对自己的才能自视甚高,不太可能屈身去向嵇康请教。但此文关于钟会的描述,却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性情中人。

不仅才气逼人,钟会在仕途上也非常顺利。据说钟会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自小相熟,司马师掌权后,钟会很快就成为司马师最重要的幕僚,特别是跟随司马师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在司马师骤然死于军中之时,钟会为司马昭运筹帷幄,迅速控制局势帮助司马昭继承其兄的权力地位立了大功,成为司马昭最为信任的谋臣。到公元261年时,钟会被任命为司隶校尉,是负责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与三公九卿相比,这个官职虽然不高,但极有实权,担任者也多是皇帝或权臣的亲信。当年曹操也曾经担任过此职。

如此看来,钟会在他的前半生一直是以司马氏的谋臣的角色出现的,那么为什么他最终却成为司马氏的叛臣呢?

曹魏灭蜀之战,这场极为诡异的战争,到现在仍有许多疑点让史学家津津乐道。这场战争中,作为统帅的钟会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但最终却成为司马氏的叛臣,死于乱军之中。

263年,司马昭以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

魏军西路邓艾军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军断姜维后路。东路钟会军主攻汉中。姜维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而钟会大军攻下汉中后,被回援的蜀军阻于剑门关外,不得前进。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蜀军主力相持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小道,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

史书记载,钟会灭蜀之后产生的谋反之心,便上书告邓艾谋反,于是司马昭命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将邓艾关进囚车押回京城。邓艾被押后,钟会统帅了全军,史书上说他“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率皆在己手,遂谋反。” 遗憾的是,钟会毕竟是个文人,运筹帷幄是他的强项,统率士兵,约束诸将却不擅长,不久便发生了兵变,钟会以及与他密谋造反的蜀汉降将姜维,均死于兵变中。

关于钟会为什么会背叛司马氏,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普遍的观点如吕思勉先生就认为,钟会是个文人,很有学问的,不是什么不知义理的武人,他要尽忠于魏朝,是极合情理的。所以钟会可说和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一样,都是魏朝的忠臣,并不是自己有什么野心。并说钟会的效忠于魏。姜维的效忠于汉,又可称封建道德之下的两个烈士了。

但从钟会一生表现来看,钟会叛司马氏是为曹魏尽忠有些牵强。

首先在灭蜀之前钟会一直为司马氏谋划,甚至在司马师突然死在军中,当时的曹髦正想借机夺回司马家族的兵权时,正是钟会为司马昭谋划,使得曹髦的计划没有成功,而司马昭迅速坐位了其兄的位置,且问如果钟会是忠于魏,为何不在此时顺水推舟,助魏帝曹髦一臂之力?

其次,史书中记载,当钟会打算谋反,突然听说司马昭要亲率大军以捉拿邓艾为由屯兵10万于长安时,钟会大惊,与手下说:“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注意他说的是“可得天下”,而不是匡扶魏室,他的退路也是“不失作刘备也”,即做一个割据的政权也。

因此,钟会叛司马,更多的是个人的野心,而非对曹魏的忠心,可惜的是,钟会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最终被自己膨胀的野心所吞噬。

永子的历史(永子的故事有哪些)

曹操机智 有谋略的故事有哪些(曹操机智 有谋略的故事)

马超有哪些著名的故事和传说(马超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升国旗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升国旗的故事有哪些)

失败的英雄的故事(失败的英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钟会的故事有哪些人物(钟会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483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