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失败的英雄的故事(失败的英雄故事有哪些)

2023-03-08 18:02:01 技术常识4 详解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18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美军装备精良,为何在朝鲜战争失败,10位志愿军英雄告诉你真相,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霸王说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失败的英雄故事有哪些1

为什么军事实力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军,会在朝鲜战争中惨败?

无论是说志愿军战术的登峰造极,还是意志的震撼世界,都不够全面,如果说最有说服力的回答,那便是以下10位志愿军战斗英雄的传奇经历,他们会告诉你铁一般的真相。

首先第一位要介绍的,是国家一级英雄,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的英雄:邱少云烈士。

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所处的部队,为了对美方造成严重打击,遂组织了500余人埋伏在敌军阵前的蒿草丛中。

突然,被我军打得惊慌失措的美军开始用飞机到处扔燃烧弹,不幸点燃了埋伏中的邱少云的棉衣。

为了争取胜利和队友的作战计划,身处烈火之中的他一声不吭,咬牙忍受着烈火灼烧的剧痛,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之后,邱少云的牺牲没有白费,他的牺牲换来了整支部队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攻占了391高地,并歼灭了美军一整支加强连部队。

第二位英雄,是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烈士。

1952年10月,艰苦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整整四个昼夜的激战,双方依然难分胜负。19日,为了夺取战场制高点。黄继光所在营接到了夺取敌零号阵地的任务。

为了胜利完成任务,我军采取了夜袭的办法,必须争取赶在天亮之前夺下敌军阵地。但因地势的劣势,我军在牺牲了两个爆破组的情况下,依然未能攻破敌军的防线。

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以肉身之躯,堵住了敌军凶猛的机枪枪眼,壮烈牺牲。牺牲的时候,他还只有21岁。

黄继光的壮举,让我军终于突破了敌军的火力网,夺下了零号阵地。

要介绍的第三位,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解秀梅。

她隶属于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为保家卫国,它不顾战场的危险,第一批主动来到了朝鲜战场。

在残酷压抑的战场上,乐观温柔的她,总能化绝望为希望。她把英雄的事迹编纂成歌谣,唱给队友听,为队友带去激励。

后来,她又去了卫生队协助治疗伤员,她细心而温柔地照顾,如和煦春风,驱散了负伤战士的消极情绪。而之后她不顾自身安危,在炮火之中无畏抢救伤员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

当时,解秀梅正在卫生所附近的林间砍柴。突然,美国的飞机又开始空袭炸弹,但卫生所里还有一位伤员没来得及转移。

她不顾自身安危,立即折返卫生所,用身体挡住爆炸溅起的飞石、弹片,最终成功救出伤员。

第四位,是我军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烈士。

他同样也是在艰苦的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的。在夺取二号阵地的战役中,丧心病狂的美军不断加大攻势,炮火愈发猛烈。

身为2排排长的他,没有丝毫恐惧,与敌人顽强战斗着。但突然,敌军的一个炸弹在他身边爆炸,把他的双腿炸断了。他顾不上血肉模糊的双腿,用肩膀爬到队友身边,继续指挥战斗。

队友一个个倒下,他以顽强的毅力,用机枪奋战到了最后一刻,最后,他拉响了手雷,与八十余名敌人同归于尽。

第五位,我军的传奇狙击英雄:张桃芳。

而这位神奇的狙击手,所使用的武器,竟然只是一把简易的步枪。这把简陋的枪,甚至没有瞄准镜,因为它压根不是一把专业的狙击枪。

但张桃芳就是利用它,身经百战,多次被敌人的炮火擦过耳畔,但他依然毫发无损地击毙、击伤了多达214名美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的奇迹。

战后,他也被誉为“我国狙击之王”。而后,他还成为了我军第一代歼击机飞行员,继续为保卫祖国的蓝天做出贡献。

第六位,是在我空军落后的情况下,誓死争夺战场天空的传奇飞行员:王海。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率领的空军第一大队,无畏地对战号称世界最强空军,也确实有着最先进战斗机的美国空军80余次,并击落美军飞机29架。

而他本人,则更是以一己之力,击落9架敌军飞机,其中还不乏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

例如,51年12月的一次战斗中,他的部队,以4架飞机对战敌军12架飞机,并一举成功歼灭敌军6架先进战斗机。创下了我国空战的奇迹,捍卫了我国蓝天之上的尊严!

为纪念王海对敌空战的卓越贡献,国家还授予了他集体特等功荣誉。从此,空军第一大队也被称之为“王海大队”。

第七位英雄,是为救朝鲜落水儿童而牺牲的罗盛教烈士。

作为一支有信仰的人民军队,我军在朝鲜不仅英勇抗击了美国侵略者,还主动帮助当地民众,赢得了朝鲜人民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赞誉。

而其中的代表,就是罗盛教烈士。

1952年1月2日,朝鲜正值冬天,罗盛教和他的战友们驻扎在一处结冰的河边。

当天早上,几位朝鲜的小朋友正在冰面上玩耍,但突然,一个小朋友不慎踩破了冰面,掉进寒冷刺骨的河水中。

罗盛教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跳入冰水中营救落水儿童。在他的全力营救下,儿童平安上岸,而他却牺牲在了冰冷的河水之中。

在他牺牲以后,朝鲜人民感念他英勇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自发为他举办了最高规格的葬礼,并追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第八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特等功臣,我国十大战斗英雄之一的:杨根思烈士。

早在解放战争中,身为排长的他,就以卓越的爆破技术与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为我军的最终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为了保家卫国,他又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往朝鲜的征途。

在朝鲜战争中,他率领战友们,牢牢守护了1071高地。战斗持续时间长达一天一夜,在美军的枪林弹雨之中,他没有丝毫退缩,英勇击退了敌军多达八次进攻,一直奋战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刻。

在敌军发起第九次进攻的时候,他知道这将是他参与的最后一场战斗了。抱着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和热忱,他拿起最后剩余的全部炸药,以肉身冲入敌阵,点燃引线,最终与40余名敌军同归于尽。

他以牺牲生命的代价,完成了上级交付的阻击任务。

为纪念英雄的贡献,国家还追授了杨根思烈士一级国旗勋章。

第九位介绍的,是我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在金城战役中,他率领12名侦查员,通过敏锐地分析情报,及时破获了敌军的暗号与作战计划。

之后他巧妙伪装成“美国顾问”,借以绕开敌人层层封锁,沉着冷静地深入敌后,奇袭了韩国军队精锐“白虎团”,并将敌军全部俘虏,一个不剩。

在他的临机应变与出色指挥下,奇袭任务取得了完全胜利,被誉为“斩断虎头于金城的勇士”。这也为金城战役我军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奖励他的突出贡献,杨育才还荣获了特等功。

最后一位要介绍的,是国家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

他也是我军中,极为传奇,屡立奇功的一位老兵。

与杨根思烈士一样,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就已经在辽沈战役与胡家窝棚战役中,立下大功。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更是以惊人的战斗意志,在战友全部牺牲的情况下,独自抗击多国联合部队的围攻。

当时,正值敌人发起“秋季攻势”。为争夺我方高地,出动了多达20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向我方阵地狂轰乱炸。

张国福在孤军奋战的绝境之中,最终坚守了七天八夜,也没能让敌人夺取阵地的计划得逞,书写了令世人震惊的传奇。

他一生参加过多达9场重大战役,均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一共立下了五次小功,两次大功,一次特等功。被我国军史称为:“起了天大作用的人”。

除了这十位战斗英雄,还有数不清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付出了生命与青春。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平民英雄的努力与牺牲,才让我国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这一“立国之战”的伟大胜利。

战后,就连身为敌人的联合国将领,也被我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所深深折服,无不钦佩地感叹道:这样一支人民军队,是打不倒的。

朝鲜战争的胜利,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终于挺直了脊梁,“架一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永远地被终结了。后来,我国军民继续发扬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无数如这十位战斗英雄一般,平凡而又伟大的志愿军战士的无畏拼搏之上。

这些英雄的名字,也将永远刻在每一个国人的脊梁之上!

失败的英雄故事有哪些2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自从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成功登顶后的60多年中,先后有11位登山英雄,长眠于那块距离天堂最近的冰雪世界里。

珠峰大本营墓园

1865年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后来英国人沃尔夫带领的测量队,经过长达5年的测量,测定出珠峰的高度为8840米,从此世界第一高峰的位置易主,再无旁落。

时间的脚步迈入20世纪初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转化成探险的动力。

1921年6月26日,英国人哈德利带领一支登山队,首次来到我国西藏,准备从北坡攀登珠峰。

哈德利之所以选择北坡,是因为从山下看上去,登山的路似乎更顺畅。

哈德利踌躇满志的上路了。登山队从海拔5154米的绒布寺出发,到了中途就知难而退了。原因是身体一向强健的登山员克拉斯,因严重的高原反应发生腹泻,不治身亡。

哈德利自称他们到达了6985米的位置,这里距离峰顶还有一大半的距离。

第2年6月,英国登山队有备而来,继续从绒布寺出发,有了去年的经验,登山队的成绩也好了许多。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海拔7000米高度时,突然遭遇雪崩,7个人当场死亡。第2次登顶珠峰的行动再次以失败告终。

两年后,英国人诺顿,带领登山队来到绒布寺。先是无比虔诚的做了一场法事,请寺里的僧人为队员们祈福,后来这种仪式,成为所有登山队登顶前的必修课。

绒布寺

另外诺顿根据前两次的教训总结出,必须有一二百人的保障队伍,在登山途中设立2~3个营地,借以支撑3~4个人登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诺顿登山队已经具备了登顶的能力,只是最后冲刺阶段的难度,远超出诺顿的想象。

6月8日中午12点50分,诺顿等人在8572米附近时,携带的氧气已经消耗的所剩无几,现在距离登顶只剩下二百多米,如果就此放弃,就太可惜了。

经过商议,体能最好的登山队员马洛里和欧文自告奋勇,由他们来完成最后的登顶任务。

在队友们的注视下,马洛里和欧文消失在弥漫的暴风雪中。再也没能回来。

直到1999年,马洛里的遗体,在珠峰海拔8165米被发现。这又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团,马洛里遇难的位置距离峰顶有600多米,他是成功登顶后,回撤时体能耗尽才遇难的。还是中途滑落摔死的,一直说法不一。

按照马洛里当时所携带的装备,根本没有登顶的可能。可他要是从五六百米的高度摔下来,遗体不可能完好无损。

第3次对珠峰的探险,就这样在一团迷雾中宣告结束。

这次失利,使得对珠峰的探险,整整中断了10年之久,直到1933年,一支英国的探险队,从绒布寺出发,对珠峰进行第4次探险。

这次探险活动,由于事先准备的不充分,注定虎头蛇尾,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在8570米高度,发现了马洛里遗落的冰镐,证明了失踪9年之久的马洛里,已经遇难。

马洛里和欧文

1934年5月。英国飞行员威尔逊驾驶飞机降落在珠峰脚下,开启了单人对珠峰的探险之旅。

威尔逊雇佣了三个夏尔巴人做向导,在珠峰北坡6400米处,设立了营地。

当时珠峰上雪雾弥漫,威尔逊不听劝阻,开始向峰顶攀登。

几个夏尔巴人,在营地里等了20来天,把所有的食品消耗殆尽后,也没见威尔逊归来,最后悻悻的下山去了。

第一次个人对珠峰的探险,也以失败而告终。

1935年五月,英国探险家希普顿率领一支登山队,从北坡出发,开始了第六次珠峰探险,结果也以失败而告终。

唯一的收获,就是他们在海拔7000米附近,发现了威尔逊的遗体和日记。

1936年和1938年,英国登山队还是沿北坡路线,对珠峰进行了第七和第八次探险。

第七次探险,队员们攀登到海拔7007米处时,遭遇恶劣天气,无功而返。

第八次探险,队员们在海拔8290米高度时,因为食品分配问题,与担任向导的夏尔巴人发生内讧。

夏尔巴人拒绝继续提供服务,这次探险行动也以失败而告终。

第八次珠峰探险行动失败以后,固执的英国人,也不得不绝望的宣布,从北坡登顶珠峰,是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快,就有人对英国人的说辞提出质疑。而要证明英国人说谎,只要从北坡成功登顶就足够了。

1947年,加拿大人勒曼,开始了第9次对珠峰的探险之旅。

结果雷声大,雨点小,勒曼在海拔6400米时,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撤了。

勒曼行动失败,更加印证了英国人先前的说辞。

前后九次登顶失败,英美等国对北坡路线彻底绝望,他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尼泊尔境内的南坡路线。

南坡路线最大的障碍就是孔布冰川,英国和美国四次对珠峰的探险行动,都止步于孔布冰川。

1952年5月,瑞士探险队另辟蹊径,绕开孔布冰川,成功到达海拔8100多米多位置。

几个月后他们卷土重来,按照新发现的路线,到达海拔8500多米位置。

1953年5月29日中午11点30分,英国登山队员希拉里,沿着瑞士人信开辟的道路,成功登顶珠峰。与希拉里一起登顶的,还有一个夏尔巴人丹增诺盖。

瑞士人两次珠峰探险的向导,就是这个夏尔巴人丹增诺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南坡登顶珠峰的路线,是丹增诺盖发现的。

三年后,丹增诺盖又帮助瑞士人成功登顶珠峰,瑞士从而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顶珠峰的国家。

丹增诺盖

1958年初,中国体育总局和科学院,联合组成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的登山科考项目。

考察范围包括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珠峰以东的卡尔达地区,西侧的绒辖地区,北侧的绒布寺、定日、斜格尔一带。考察面积超过7000平方公里。考察范围包括气候、自然面貌等等。

而此时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不久后,从北坡登顶珠峰做准备。

1960年3月19日,210名登山队员集结完毕,进驻珠峰大本营,进行强化适应性训练。

大本营海拔5200米,距离绒布寺八公里。绒布河从大本营不远处缓缓流过,不但取水方便,珠峰更是尽收眼底。

在大本营进行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训练后,就可以进驻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过渡营地的条件和大本营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卡车可以抵达大本营。而大本营到过度营之间的这块距离,完全就是要用牦牛来完成了。而 5800米,是人工饲养的牦牛,负重登高的最高极限了。

建立前进营地

3月24日,登山员们在海拔6500米建立前进营地。从过渡营到海拔更高的前进营,运送物资和补给的任务,只能靠登山队员们自己来完成了。

普通人背负着重达30公斤的行囊,在平原上行走,路途稍微远一点也会吃不消的。

在海拔6000多米的高原上,平均气温是零下十几度,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要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路上的艰苦可想而知。

从过渡营到前进营之间的距离大概有15公里,即使是身强力壮的登山员,也要足足走上一天。

在前进营地,我国的登山员有一个小小的意外之喜,他们在营地附近,意外发现了一批30多年前,被英国人遗弃的登山设备,除了氧气外应有尽有,价值不菲。

由于当时经济比较困难,这次登山考察行动,只划拨了35万美元的经费。这些宝贵的经费,被全部用来从法国和瑞士购买登山装备。

即便如此,这些装备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登山员们的需要,这次意外的发现,也算是缓解了燃眉之急。

4月12日,登山员们在海拔7028米处凿通北坳冰壁,成功建成一号营地。

这次行军途中,第1次出现了伤亡事故,登山员汪玑,在海拔6980米高度时,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造成脑出血,不幸牺牲,年仅27岁。

队员们进行高原强化适应性训练

2号营地海拔7790米,从1号营地到2号营地之间,是著名的大风口,风速最高可达64米煤秒,相当于23级的超强台风,能够轻而易举的把人吹飞。

登山员们在海拔7450米处临时休息,借此机会恢复一下体力,等待风力稍弱时,再通过大风口。

到了晚上6点左右,风终于小了下来,登山员们背起沉重的行囊,开始向2号营地进发,只有登山员邵子庆,背靠在一块巨石上,一动不动。

大家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随行的吴医生,打开手电照了一下邵子庆的眼睛,悲伤的摇了摇头,声音哽咽的道:“邵子庆同志牺牲了”。

4月25日,海拔8300多米的3号营地正式建成。并随即发起登顶行动。

但是一连三次,登顶行动都失败了。在海拔8700米处,所谓的第二台阶,成为登山队员们不可逾越的障碍。

那是一堵30多米高,上面积满冰雪的石壁,上下接近垂直,根本没有容足之处。石壁的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石壁上光滑的冰面无比坚硬,零下30多度的低温里,冰镐刨在石壁的坚冰上,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白点。

这道石壁就是鸟都飞不过去,失败的情绪在队员们中间蔓延。由于雨季将至,留给队员们登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5月21日,科考队大本营收到新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重新组织攀登。剩下几个人算几个人,哪怕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登上去!

5月22日,一支由13人的突击队正式成立。队长许竞,副队长王富洲,贡布、刘连满、屈银华等三人为突击队员。

5月24日,三名突击队员以及两名队长,抵达3号营地。

不知是哪方面出了纰漏,营地中储存的10罐氧气,竟然有两罐是空的。这也意味着,5个人中要有一个离开突击队。

大家商量了一会儿,决定将身体比较弱的徐竞留下。

剩下4名突击队员离开3号营地,继续向峰顶攀登。很快他们抵达了那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第2台阶。

担任开路先锋的刘连满,在光滑的石壁上,意外发现了一条向上的裂缝,大家沿着这条裂缝,努力向上攀援,在距离顶部还有六七米远的位置,裂缝消失了,眼前只有陡峭的峭壁。

身体健壮的刘连满,拼尽全力将两根冰锥楔入岩石中,但破碎的页岩,根本承受不住太大的重量,在冰锥上的刘连满,重重的摔了下来。要不是战友们眼疾手快,把他及时的拉住,刘连满就很有可能滑入深不见底的峡谷。

在那种环境中,人如果跌倒了,连翻身站起来都很困难,可刘连满不但站起来了,而且提议,搭人梯。

屈银华冒着严寒登山靴

刘连满先是在1米7的高度上打下一根冰锥,然后伏在峭壁上,屈银华担心登山靴弄伤战友的肩膀,冒着严寒将靴子脱了下来,赤着脚踩在刘连满的肩膀上,在三米多高的位置上打下一根冰锥,形成一个支点。

另外两位战友也在1米7的位置上,将冰镐插入岩缝中。刘连满以冰镐和冰锥为支点,贴着悬崖站了上去。

屈银华一只脚踩住刘连满的肩膀,一只脚踩在冰锥上,又在5米多高的位置,打下一根冰锥,然后用尼龙绳做成梯子挂在冰锥上,费力的攀上悬崖顶,其他战友也顺着这条绳梯,顺利地登顶。

这堵6米多高的悬崖,浪费了队员们五个多小时的时间。

4名突击队员上了悬崖,担任开路先锋的刘连满,由于刚才耗力太多,体力不支,大家只好把他安置在一块背风的巨石下,然后继续向峰顶冲刺。

1960年5月25日凌晨四点二十分,三名突击队员忽然发现前面已经没有路了,大家这才意识到,他们现在已经站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山巅,一个崭新的世界记录诞生了。

由于没有经验,突击队员携带了摄像机,但由于光线太暗,他们没能把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记录下来。

突击队员们为了证明已经成功登顶,代理队长王富州摘下手套,将一尊毛主席的半身塑像,用五星红旗包裹着,恭恭敬敬放置在了顶峰西北角的岩石缝中。

已经是后半夜时分,繁星璀璨。突击队员们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而且携带的氧气也消耗殆尽,所以他们来不及等到天亮,就开始撤离珠峰。

在“第二台阶”上,突击队找到了昏沉睡去的刘连满。

如果没有战友,刘连满就只能长眠在这里了。而刘连满也救了三位战友,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吸氧,正是这两罐无比珍贵的氧气,才保证突击队员们最后都活着回到大本营。

四名突击队员,都在行动中被严重冻伤。王富州冻掉了八根手指,屈银华右手手指和两脚脚趾都因冻伤被锯掉,脚后跟的肉也被冻掉了,贡布一只手的手指被冻伤。刘连满因为没有吸氧,喉咙冻坏了。

凯旋归来,刘连满离开登山队。

刘连满是天津人,后来跟母亲闯关东去了东北。直到40年后,他的事迹才被广为人知。

著名演员吴京主演了电影《攀登者》,他接受采访时,认真的说:我其实最想演的是刘连满,这个人太伟大了,我对他崇敬!崇敬!

我国运动员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这无异于给那些断言无法从北坡登顶的国家一记耳光。这些国家恼羞成怒,竟然以我们的突击队员们,在珠峰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为理由,拒绝承认我国登山员们的成绩。

1964年8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发起第2次珠峰科考。任务交给西藏科学考察队来完成。

科考范围包括东起亚东、西至吉隆、南至中尼边界、北至雅鲁藏布江,考察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公里。需要科考的面积太大,而科考队人数有限,所以登山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

1966年春天,一支17人的登山突击队,在向2号营地运送物资时,强行穿越狂风呼啸的大风口。年轻的登山队员马高树,被大风吹落悬崖。

其余的登山队员,也大都遭遇严重的冻伤,其中更有数人被迫截肢。

登山队元气大伤,屋漏偏逢连阴雨,登山大本营又接到命令,这次成功登顶珠峰的人数,至少不低于10人。

按照当时的条件,一个能够成功登顶的运动员,至少需要50名其他人员做保障,一次登顶10人,对只有200多人的登山队来说,不但人员严重不足,而且登顶所需的必要物资也不充分。

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第二次登顶珠峰的行动,也被迫结束了。

1975年初,第3次珠峰科考队正式成立,科考队吸取了上次好大喜功的教训,将科考范围缩小到珠峰北坡,直到峰顶的特殊海拔地带。

4月18日,登山队大本营接到命令:务必于5月7日前,完成登顶珠峰的任务。而且命令中断言,今年珠峰地区雨季提前到来,5月7日之后,珠峰一带天气持续恶劣,不会再有适合冲顶的机会。

迄今为止,这道命令不知是谁下达的,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还做不到准确预报一个月后的天气。

而且老天似乎和登山队开了个玩笑,他们接到命令后,一直到4月26日,接连出现了8天适合登顶的好天气。

邬宗岳带领突击队出发前夕

4月24日,突击队长邬宗岳代表突击队在大本营宣誓,在喧天的锣鼓声,突击队出发了。

仅过了两天,珠峰地区的天气突然变成了罕见的大风天。

为了能够在5月7日前完成登顶任务,突击队员们不得不冒着极端恶劣的天气,努力的向峰顶进发。

5月4日,包括三名女登山队员在内的17名突击队员,在邬宗岳的带领下,成功穿越了让人闻之色变的大风口。

邬宗岳背负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还要在8千米以上的高度做心电图试验,再加上他要负责所有的突击队员的安全,所以他一直走在队列的最后。

突击队员们一直没有发现,已经43岁的邬宗岳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

突击队来到第2台阶下,副队长大平措才发现邬宗岳掉队了。

为了保证在5月7日前完成登顶任务,大平措将突击队员们分为两路,一路冲击登顶,另一路找寻掉队的邬宗岳。

结果出师不利,由于风太大,大平措带领的突击队一连五次冲顶,都没有成功。

而找寻邬宗岳的小分队,只是在8200米处,找到了邬队长的登山包和摄像机,却没有发现邬宗岳的踪迹。

登山大本营估计邬宗岳已经遇难,大本营任命王洪宝担任新的突击队员,此时已经过了5月7日的最后时限。

5月8日,9日两天,天气突然好转,临危受命的王洪宝,率领突击队员,连续两天向顶峰发起冲击。

但此时的突击队已经是强弩之末,携带的食品和氧气,都已经消耗殆尽。

迫不得已,突击队只能回撤大本营,回到前进营地。新任的突击队长王洪宝,已经饿得昏迷不醒。

从5月7日开始,一连20多天,珠峰上都是难得的适合登顶的好天气。

日本女登山员田部井淳子,于5月16日在夏尔巴人的帮助下,成功从南坡登上珠峰,从而成为世界上第1个登顶珠峰的女性。

正在大本营休整的中国登山队,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这等于我们把机会拱手让给了别人。

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后,突击队员们再次出发。

5月26日在突击队长索南罗布的带领下,突击队顺利的抵达“第2阶梯”,这一次突击队有备而来,他们携带了4节金属梯,在那到6米多高的绝壁上,成功的把梯子固定在岩石锥上。

从此天堑变通途,所有从北坡登顶珠峰的登山员,都是踩着这架金属梯上去的。

这次成功冲顶还创造了两个记录,37岁的潘多,成为世界上第1个从北坡成功登顶的女子登山员。

另外成功登顶的9名科考队员,测出珠峰的实际高度为海拔8848.13米,这个数据一直被沿用了30多年。

登顶的突击队分为两个小组下山,潘多带队的第二登山组,莫名其妙的迷路了,他们偏离了原登山路线以西300多米。在海拔8100多米处,意外发现了邬宗岳的遗体。

经登山大本营同意,邬宗岳的遗体被就地安葬。

之前牺牲的汪玑、邵子庆、马高树几位烈士的遗体,都是被火化后,骨灰被战友们带下山去。

自从1960年,我国登山员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以后,掀起了一股攀登珠峰的热潮,不到20年时间里,各国登山员,先后开辟出14条新的登山路线。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条路线,是南斯拉夫的女登山员发现。

虽然登山的路线多达16条,但大家公认最安全、最经济的还是南坡路线和北坡路线。所以珠峰大本营里,经常住满了各国的登山员,进行适应性训练。

1978年,我国和伊朗组成联合登山队,进驻珠峰大本营。新影厂也派来记者。进行跟踪采访。

四月的一天,摄影记者石明纪,在海拔5580米处进行拍摄时,突发心脏病,当场死亡。

石明纪的遗体,在珠峰大本营火化后就地安葬。

第2年10月。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海拔7028米处,北坳冰壁附近的章子峰冰川,遭遇大规模雪崩,我国登山突击队队长王洪宝,队员尼玛扎西、罗朗不幸遇难。

突如其来的雪崩,裹挟着三位登山员,滑入四百多米深的冰裂缝中。

绒布寺附近的珠峰墓地里,有了第一块墓碑,那是三位烈士的衣冠冢。

后来,从前牺牲的登山员,也先后安葬在这里。

1994年5月8日,中国台湾省登山员石方芳,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下午五点半左右,下撤途中,遭遇暴风雪,不幸失踪。

1996年5月10日,中国台湾省人陈玉男,报名参加了一支外国的商业登山队,在珠峰南坡滑坠身受重伤。

因为商业登山最注重的是利益,所以陈玉男只能暂时被送到临时营地疗伤。

当天,珠峰南坡突遭特大暴风雪袭击,造成多人死亡或失踪。死者中,包括行动不便的陈玉男。

2000年5月21日,我国著名的极限运动爱好者阎庚华,只身成功登顶珠峰。

由于是自费,阎庚华选择了一条生僻的,不收费的登山路线。下山时因为迷路而失踪。

6天后的5月27日,阎庚华遗体,在海拔8750米的第三台阶上,被俄罗斯登山队发现。

遗体的所在位置,偏离下撤线大约10米左右,由此可以判定,阎庚华因为遭遇暴风雪迷路,技能耗尽,因身体失温而遇难。

其实早在一年前,阎庚华第一次单人攀登珠峰,就到达了海拔8300多米的高度,对于一个业余登山员来说,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奇迹了。

随着商业登山行动的蓬勃发展,普通人登顶珠峰,已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人们逐渐对登顶珠峰,再没有了当初的敬畏感。对于这座世界第一高峰来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珠穆朗玛峰

自从1921年6月,截止2018年5月,至少有297人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不幸罹难,其中包括11位中国人。

但愿这个数字是永恒的终点,在珠峰的墓园里,永远不再听到僧人超度死难者的诵经声。

失败的英雄故事有哪些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长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山越岭,渡过了一条条大江大河,走过了14个省,十万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牺牲,其中还包括了400名营级干部,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我国现在的繁荣与富强。这都是他们用无数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在四川省泸定县的泸定桥边上,为纪念泸定桥战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有邓公亲自书写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22名战士为了大部队能够顺利前进,义不容辞的组成了敢死队,其中4人牺牲,剩余18人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现在又过的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35年,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通过几次与我军的正面交锋,蒋介石总结出了堡垒战术,这种战术确实能很好的牵制红军的游击战术,而当时负责指挥我军的是对中国战场,不太了解的李德,他以苏联红军曾经的革命胜利为依据,认为我党完全可以与蒋介石的堡垒战术做对抗。而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我军节节败退,丢失了大量的革命根据地。而此战之后,湘军更是由8.3万人,减到了三万人,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能再被动挨打,剩余的力量已经不足以防守

1934年的十月,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无奈之下,我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此时的长江地区,已被敌军重重包围,经过商议,红军决定转移到部署相对薄弱的陕北一带,可如何前往陕北就成了最大的难题。要知道,我军不但要面对敌军的追杀拦截,还要将军队的伤亡率降到最低。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还要翻越无数的山川河流。比如大渡河就是必经的一道天险,渡过这条河,就可以进入深山中,到时候就能有足够的时间,也可以躲过国民党部队的追杀。

长途跋涉了几个月之后,中央红军来到了大渡河,他们打算在这里横渡大渡河,和红四方面军汇合,然后再另做打算。最终,中央红军把渡河的地点定在了安顺场,并快速的解决掉了国民党在当地的势力,缴获了国民党渡河使用的几条小船,奈何船体偏小,等待渡河的红军高达几万人,加上大渡河的水流又快又急。想要靠这几条小船渡河,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后面是穷追不舍的敌人,前面是滔滔不绝的江水,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该如何抉择,毛主席也犯了难。毛主席思考了一会,转眼把目光看向了泸定桥。

而泸定桥是大渡河上最早修建的桥梁,它有三部分组成,桥身、桥台和亭子,桥体由13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相关统计,两边桥栏有两条铁链,桥面上有九条铁链,每条铁链上有997个铁环护锁,共计12164个铁环护锁,其中铁链重达21吨,全桥施工总量超过40吨,这座桥,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够过人的样子。难道只能强行过桥了吗?

事实摆在眼前。如果不经过此桥,很难渡河。而此桥也成为了蒋介石阻挡红军北上的一座关键之地。5月29日,红四团到达了大渡河西岸泸定桥边,但是此时泸定桥上的木板早已都被蒋介石下令拆除,只剩下13条铁链在风雨中飘摇,平时行走在泸定桥上都要左右摇摆,何况此时只剩下铁链,更是无法通行,国民党部队还驻守在东岸,架起机枪虎视眈眈。就算是足智多谋的刘伯承元帅,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

经过一番商议后,最终决定兵分三路,一个队负责夺桥。另外一个队伍负责掩护夺桥,剩下的一队先偷渡过河,从两面夹击敌军。而红四军团的二连成了夺取泸定桥的先锋队。随着重武器的到来,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很快就开始了。

看到对面的红军,对岸的敌军迅速下令放火烧桥,但这都没能阻挡住夺取大桥的步伐,革命之火在他们心中点燃,22名战士背着冲锋枪,腰间缠着几十枚手榴弹迅速向铁索桥冲去。敌人也没想到红军真的敢在这种情况下冲锋,迅速扣动扳机,用各种轻重武器阻挡战士们前进。同时,夺取泸定桥西岸的红军战士也开火了,密集的子弹和炮弹压制着对岸敌人的火力。

22名勇士心中没有一丝畏惧,不断的向前攀爬着,后排的战士负责在身后快速搭建木板,眼看着22名勇士即将攻破桥头,战士们士气更加高涨,桥上桥下全部往河对面发起了冲锋,负责带头的士兵也立马抱起枪支,迎着烈火冲了过去。

然而,这22名夺桥突击队的战士们还是牺牲了四名,他们在攀爬锁链的时候被敌军的火力打中,掉入了湍急的河流中,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牺牲的四名战士分别叫做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和魏小三,他们为红军的长征之路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也为红军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激烈的战争之后,红军没有片刻的喘息,他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然很有可能随时都会遭到敌人的围堵,因此他们便马不停蹄地再次出发,继续执行任务。就连统计伤员的时间都没有。也正是这个原因,当年那22名勇士的名字,并没有系统的统计出来,这也成了中国和民族的遗憾。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红军忙着抵御外敌,找寻18位勇士的事情暂时被搁置。新中国成立之后,红军的各种英勇事迹流传在千家万户,街头巷尾,一些报社也纷纷在报纸上报道飞夺泸定桥的事情。刚开始报纸上报道的是21位英雄,直到这件事被我党领导看见,对报社进行了纠正,22名战士的人数才被确定下来。问题是大家只知道是22名战士,至于这22名战士姓甚名谁,年纪多大,哪里人士都没有任何记载。除去四名牺牲的战士,其他人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一点消息都没有。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66年。这年2月,泸定县宣传部调来了一位名叫王永摩的人,当他看到那座惊险泸定桥之后,想到30多年前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就下定决心,就算走遍天南海北,也要找到剩下的名字。

1974年,四川省文化局提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至今未能确定姓名和下落,是我们最大的遗憾。我们应该尽全力找到他们。并铭记他们。得到上级的支持,1975年,泸定县成立了一个长征文物调查小组,王永摩任组长。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王永一直为寻找英雄而奔波,

在1975年的五月份,他们在江西南昌革命历史纪念馆找到了第一位勇士,这个战士的名字叫做刘子华,工作人员们非常的兴奋,随后他们找到了纪念馆的负责人,并且从这里顺藤摸瓜找到了廊坊军分区。经过再三确认,他们终于确定刘子华就是当年参与飞夺泸定桥的战士,同时也得到了更多关于刘子华的资料。在中国解放之后,刘子华在廊坊军分区成为了一名参谋长,有了这个开端之后,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们再次有了干劲,同时也看到了希望。

据老兵回忆,刘子华确实是突袭大桥的队员之一,曾经是二连的副班长,刘子华多次做出杰出贡献,打过许多仗,受过许多伤。不幸的是。建国后在北京陆军总医院,最后死于恶性淋巴瘤。在河北期间,王永摩还看望了刘子华的孩子们。他从家里找到一本刘子华随军笔记,上面记载着他当年曾夺取泸定桥的历史。王永摩很欣慰,至少他的努力有了回报。

红四团支书记罗华生也找到王用摩,并说道,当时挑选突击队队员时,优先选择了干部人员,其中有廖大珠、王海云、柳林、刘子华、刘金山,杨天明。剩下的队员则是作战表现突出的人。在后来的求证中,王永找到了杨成武。在杨成武的口中,王永再次找到了线索。根据杨成武的回忆,当时在这22人的队伍中,有一个叫做云贵川的战士,是一个苗族的小伙子,他小的时候一直都跟在父亲的身边,在深山里生活,因此从小练就了一身攀爬的好本领,这也是他被选入突击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距离飞夺泸定桥已经过去40年了,王永摩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已经确定了12位战士的名字,其他人的名字还不得而知。如今王永摩本人已经退役,但他并没有因为退役而放弃自己的事业,他还在寻找剩余勇士的线索,希望有一天能知道他们所有人的名字。

随着调查时间越来越久,外界关注的也越来越多,全国人民都对这22名勇士充满了敬佩,想尽快知道这些英雄到底是谁。而王永摩也因此得到了全国的帮助,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战士们名为什么。身在何方。但我们坚信这些英雄的事迹一定会被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也一定会贯彻到大江南北。

英雄的光辉是不会被时光掩藏的,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守下来的。他们奋力拼搏,就是为了我们能够生长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他们的守护。我们不能为先辈做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将他们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代中国人。

英雄子女的故事有哪些呢(英雄子女的故事有哪些)

英雄事迹故事题目(英雄故事的题目有哪些)

中华民族英雄故事有哪些(汉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红军的英雄故事(红军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英雄诗篇有哪些(英雄故事的诗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失败的英雄的故事(失败的英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480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