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故宫的哪个宫殿有故事发生(故宫的哪个宫殿有故事)

2023-03-07 16:40:01 技术常识4 小白要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66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有关南京明故宫遗址的几则传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经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故宫的哪个宫殿有故事1

来源:金陵晚报

近期,由河南和安徽的两家考古单位对明故宫遗址西北侧的内务诸库旧址(专门掌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展开了新一轮考古发掘,由此引发了众多市民对南京明故宫的再一次聚焦和关注。

明故宫在明清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破坏,地面遗迹已所存有限,然南京民间却赋予了它们许多故事传说,其中虚虚实实真假难辨,让这座几近湮没的皇城至今仍然散发着无限神秘的气息。

梳妆台

南京白马石刻公园内,有一组拱形石构件,共五座,前后排列,似乎是一个通向某处的券门,每座券门由数块太湖石拼合而成,表面有精心打磨的水波纹,石块之间则由榫卯相扣,使拱形结构非常稳固。这组石构件被南京人俗称为“马娘娘梳妆台”,是明朝初年南京明故宫遗物。

“梳妆台”最早发现于明故宫武英殿遗址以北,据考证,其所在的具体位置应该是在明故宫西北角的一座御花园里,位于大善殿与九五飞龙殿之间。当年,大善殿是“太祖览读之所”,殿后有石假山,下假山为望江楼,楼后为九五飞龙殿。学者推测,“马娘娘梳妆台”应该是花园假山下的券洞构件。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正宫,居住在坤宁宫,地处明故宫的中轴线上,与大善殿相去甚远,这组石构件不可能是马娘娘梳妆台。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政严酷,滥杀大臣,马皇后在谏阻杀戮、保护功臣方面,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当时南京人眼里,马皇后就是一位乐于救世的“活菩萨”。南京的许多史迹都被民间附会为“马娘娘梳妆台”,如明孝陵里的明楼、观音阁前的平台等,加之马皇后又长期被朱元璋任命主持后宫,而那一带保存下来的遗迹,只有这一组石构件,很可能因此被后世民间传为马皇后的梳妆台。

“梳妆台”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在明故宫遗址西侧,清代甘熙在《白下琐言》中“呼为圪垯山”。1986年南京体工队在其址建造田径场,“梳妆台”被编号拆卸,存放在田径场的东侧围墙边。到了2000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在紫金山和玄武湖之间原白马村建成白马石刻公园,收集南京各地散落的石刻,“梳妆台”遂被重新组装,整体搬迁到白马公园内。

血迹石

在今明故宫公园奉天门遗址前,有巨石平卧,云纹雕饰,隐约可见。细看石面,中间部分有许多不成形状的淡红斑块,参差错落,相连成条。这是奉天殿之云龙陛石,南京民间相传,石头上的“血迹”,是方孝孺不肯草诏,被敲齿血溅石上成影,每逢雨后,血色鲜红欲滴,嗅之似有腥味!因名“血迹石”。

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率领将士自金川门入京城(今南京老城区),推翻了他侄儿朱允炆的统治,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史称“靖难之役”。朱棣一即位,就召翰林学士方孝孺入朝,命他起草诏书,宣告新帝登位。方孝孺忠于旧主,不肯草诏,掷笔于地,且哭且骂,“上怒,命抉其吻,剔其舌,孝孺犹噀血犯御座”。据说,现在看到的血迹石,就是当年方孝孺向朱棣噀血的痕迹。

其实此石是朱元璋营造宫室时,采自应天府(今南京)郊区的大连山中,又名南京红或金陵红,是在三亿年前的石炭纪海底沉积而成。由于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遗体侵入,又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出现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此类岩石遇雨血色愈深,甚至有“流血”现象,其实是含铁矿物质随水渗出所致。

清光绪八年(1882),两江总督左宗棠为明初在靖难之役中死难的方孝孺等四位忠臣建四君子祠,血迹亭是该祠的核心,亭中立有血迹石和血迹碑,碑记为左宗棠亲撰。祠、亭成为清末江宁(今南京)颇有影响的纪念建筑,中外游客探访明故宫遗址时无不入内参谒。民国时期,四君子祠和血迹亭均已毁圮,1915年,民国政府在明故宫遗址上建南京古物陈列所,血迹石就立于陈列厅中央。抗战时期古物陈列所毁于战火,馆藏文物尽遭洗劫,只有这块血迹石竟在原址上历劫而存。

五凤楼

登上南京午朝门公园的午门城楼,你的眼光立即会被数列整齐排列、体量巨大的柱础所吸引。时光回溯到明朝,这城楼之上曾有一座正楼和四座方亭,柱础就是它们的遗存。据记载,楼和亭均是黄瓦金顶,重檐彤饰,形若朱雀展翅,蔚为壮观,俗称五凤楼。相传,朱元璋晚年十分害怕当年随他一起征战的功臣在他死后谋反,于是密谋屠杀功臣:他以庆功为名,将所有功臣召集到午门的五凤楼上,然后用轰天大炮将他们一网打尽,五凤楼也因此化为焦土。

其实,这个故事完全是子虚乌有,它源于清代的一些小说、评书、戏剧之中。类似的说法还有炮打功臣楼、火烧庆功楼等。

那么,午门顶上的五凤楼是如何消失的呢?据史料记载,当是在明清易代之际毁于清兵之手。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南京,在明故宫午门前,筑起八旗兵驻防城,五凤楼等建筑开始遭到八旗兵丁破坏。到了清代晚期,在文人的笔下,“昔之五凤楼、文华、武英殿基不过指识其处而已,惟紫禁城内正殿旧址,阶级犹存。”五凤楼已经只剩下地基了。

九龙藻井

普陀山,中国四大名山之一,观音菩萨的道场,山上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架构成观音道场的主体。其中法雨寺九龙殿的藻井上,有一组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一龙盘顶,八龙环八根垂柱昂首舞爪而下,正中悬挂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是普陀三宝之一。据传,九龙藻井是清康熙年间为割断明室龙脉,从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的金銮宝殿之上拆卸、搬迁过去的。

这个传说十分接近历史真相。据《普陀山志》记载,法雨寺是康熙三十八年重修的,寺名也是康熙所赐,那年三月,康熙南巡至杭州,特意传旨全国,说普陀山乃朝廷香火之地,他自己带头捐献金鼎建设普陀山寺,还号召天下臣民捐钱捐物,共种福地。

当时,康熙接见了法雨寺的住持别庵性统,对其建寺工作大加褒奖,并下发了“拆金陵旧殿以赐”的圣旨,即将明故宫宫殿拆来用于建普陀山寺。为了将明故宫的大殿完整地拆运到普陀山,工匠们将拆下的建材一一编号,然后打包装箱,由水路从南京运到舟山,再在普陀山重新组装、拼接,最终完成了这座大殿的重建,它就是法雨寺的九龙殿。

九龙殿为双层重檐歇山顶,屋脊上各有六只神兽,最前面的神兽是仙人骑鸡,这是皇家宫殿特有的规制。九龙殿的琉璃瓦、九龙藻井和大殿下面的龙形柱础,都是明故宫的原物。

故宫的哪个宫殿有故事2

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生活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不仅拥有蓬勃的生命力,还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虽然在近代战争的摧残下,很多优秀成果没被保存下来,但是保留下来的东西都是精华中的精华。中国的代名词之一——故宫就是如此。故宫的各方面都让人惊叹不已,堪称奇迹。

故宫全景

可是历史上并没有关于故宫设计者的直接记载,这让人十分好奇,究竟怎样的人才能设计出如此巧妙而宏伟的建筑?

建筑奇迹——故宫

故宫在以前叫紫禁城,当时的皇室人员大都居住在此,而且很多国家大事的决策和各种盛典都在这里进行。因此,故宫的建筑必须在美观的基础上体现出皇家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权利。故宫特有的以朱红色墙和琉璃瓦片为主调的建筑风格,还有故宫处处体现出“天人合一”思想的布局确实体现出这一点。

故宫雪景

故宫风格可以算是中华审美的巅峰,殿顶上不仅有十样俱全的神兽雕刻,还有随处可见的其他各种精巧的黄金制品,其独特的技艺震撼后人。值得一提的是,拥有八千多间房间的故宫只用十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修建。而且这座广阔宫殿群内所有的东西都是用全国最顶尖的材料建成的。光是这些就让现代人难以想到,在没有科技的古代人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故宫神兽

可是故宫最让人震撼的地方在于它的建筑方法。由于没有钢筋混凝土等物质,古代的房屋建筑大多以木头为主要材料。故宫也不例外,其中大半建筑都是木制建筑。而木制建筑的难以长久保存和完全固定一直是现代建筑学的难题。但是故宫自建立以来经历几百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这是因为故宫城内使用的木头连接方式十分巧妙。

使用了金丝楠木的太和殿

比如最常见的榫卯连接,并且其中使用了基本上我国古代有记载的所有木头连接方式。甚至还有不少方法是修筑工匠为故宫特意设计出来的。虽然故宫牢固和使用抗压耐用的金丝楠木有关系,但是故宫木材的特殊处理方法才是真正起大作用的部分。

榫卯连接

故宫是我国古典文化的大成之作,其中可以借鉴研究的地方数不胜数。这座威严的古城用实力说明奇迹,它至今仍是建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公认的故宫设计者

作为明清皇宫,紫禁城在历史上的各种记载和讨论一直不少,可紫禁城的设计者却销声匿迹。因此,后人们只能通过一些相关的记载猜测。大多数人认为的故宫的设计者是蒯祥。

皇家大工匠

蒯祥是明代数一数二的工匠,还创立了在后世建筑中影响深刻的工匠流派——香山派。他生长在工匠世家,并且从小就熟练掌握各种木匠技艺。在其父退任后,已经成名的他子承父业,继续担任“木工首”一职。他之后一路升迁,官至二品。工匠出身的蒯祥能晋升高位离不开他在建筑方面登峰造极的能力。这个人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他的计算能力。他能经过非常简单的计算就快速画出整个建筑的设计图。

蒯祥墓园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当时的皇帝也称他为蒯鲁班。可想而知他的建筑能力有多么高强。值得一提的是,蒯祥主持过非常多的皇家工程,很多保留下来的明成祖时期的皇家建筑都有他的手笔。而让众人真正认可蒯祥设计者身份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一幅流传下来的明代宫城图。据说这幅图上承天门下站着的人就是蒯祥。

鲁班锁

这份证据虽然不能直接证明他是紫禁城的设计者,但是足以让他在一众杰出工匠中脱颖而出。另外一个使他广受认可的原因是目前有史料记载蒯祥曾帮助过当时的工部尚书重建被烧毁的承天门,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蒯祥是设计者才会被选中来重建。

故宫设计者的其他可能人选

因为没有一份史书明确记载过故宫设计者,所以有些人对故宫设计者是蒯祥的事情表示质疑。他们经过对史书的深刻研究,抽丝剥茧地找出了一些可能的人选。

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

除蒯祥外,有可能是故宫设计者的还有蔡信和杨青等人。在很多民间的传说中,蔡信才是故宫的设计者。相传,在接到成祖交付的建造皇宫的重任后,当时的工部尚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选择求助史书上名不见经传的蔡信。蔡信很快在南京皇城的基础上给出令人满意的设计图。这虽然只是民间传说,但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蒯祥进宫时皇宫的修建已经进行到了关键时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蒯祥年长一些的蔡信是设计者的可能性更高。而关于杨青等人的史书记载少得几乎没有,这些可能情况更难判断。

宫殿内景

除了这些人外,一些学者还认为,故宫的设计者很有可能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例如,有人认为现在故宫的设计者有可能是清朝一个有名的建筑世家——雷氏家族。由于故宫在漫长的时间里受到过很多损伤,清朝皇帝曾重建过故宫。有人觉得现在保留下来的故宫其实是那时重建修改过的版本。

微缩“烫样”技术

所以,他们认为这个因微缩“烫样”技术出名而参加故宫重建的“样式雷”家族才是真正的设计者。

结语

故宫是中国建造史上的奇迹,所以关于故宫的设计者的好奇才能持续这么多年。可目前,关于故宫真正设计者的争论还没有确切的答案。故宫的辉煌持续一日,这场热论就不会停止。其实,无论设计者是谁,故宫都凝结了所有当时参与建造的工匠的心血。

换句话说,这个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众人共同打造出来的。即使那些作为劳役的百姓没有参与设计,但他们同样为故宫的建造出过力,这份功劳是广大劳动百姓的,并不是任何一个特定的人或者群体的。

故宫的哪个宫殿有故事3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营建原则

考工记中对宫殿的要求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建造过程

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明成祖朱棣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明朝时期

明人绘《北京宫城图》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20年。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嘉靖时期,故宫三大殿名称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方完工。在明朝,乾清宫是皇帝的主要寝宫,也是主要政治活动场所。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清朝时期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紫禁城被清军接管。同年十月,清世祖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顺治帝在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乾隆帝行乐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乃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从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

咸丰帝在位时期,也曾把长春宫与前面的启祥宫(即现在的太极殿)打通,连为一体,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曾在这里居住,一人独享两宫。西六宫到了晚清的时候,慈禧开始改造某些宫殿。因此,西六宫中有四个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咸丰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帘听政时,都曾居住在长春宫,同治十年(1871年),慈安从长春宫搬回钟粹宫居住,长春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的宫院。太极殿原来也只是二进院落,咸丰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民国时期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旧”等条款。所以依据《清室优待条件》部份条款,加之袁世凯感念旧主恩德,积极扶持,溥仪退位后,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原来的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在皇宫紫禁城内生活期间,溥仪仍旧发布“上谕”,仍用宣统年号纪年,遗老遗少仍行跪拜大礼。宫内依然还保有内务府、宗人府和慎刑司等机构,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遂使当时的紫禁城俨然成为“国中之国”。

民国时期的乾清宫

1917年7月1日,徐州军阀张勋拥立清逊帝溥仪复辟。为了让张勋投降,段祺瑞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其中包括命令北京南苑航空学校的师生加入战斗,用飞机轰炸紫禁城。在紫禁城内投下三枚小炸弹,以示警告。飞机距紫禁城的高度只有300米,超低空飞行。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败,有多处宫殿群倒塌,垃圾成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并在南京建立文物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从1933年2月至5月,先后检选出文物、图书、档案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

现代状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50万件(套)。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新开放区域

21世纪以来,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2013年8月15日,寿康宫在进行原状陈列后,也正式展出。而位于慈宁宫的雕塑馆在2015年5月31日开馆。而按照2015年规模,到2020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达76%。紫禁城正在进行文物古迹修缮、环境整治、扩大陈列展览的开放区域。

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宫吉祥物首度对外亮相,该吉祥物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形象,分别为龙“壮壮”和凤“美美”。2015年10月11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对观众开放慈宁宫区域、午门雁翅楼区域、东华门等新的区域,使故宫的开放面积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

2016年2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由故宫博物院主办“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2016年4月1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的开放面积再增11%,达76%,并开放多种形式的新展览。同时,“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联展”在故宫开幕。有1.2万盆从洛阳抵京的牡丹被分散布置于慈宁宫花园、乾清门广场、慈宁宫、寿康宫、永康左门—右门、隆宗门外等区域,重现了清代紫禁城牡丹花开盛况。

2018年5月24日,故宫博物院决定自2018年6月开始实行周一全年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aditi朱娜、中国史研究、秦时明月52337、星川爱吃肉、聪呀么聪明沙参与编辑。

故宫里有叫冷宫的宫殿吗(真的有“冷宫”存在吗)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7日 星期二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故宫的哪个宫殿有故事发生(故宫的哪个宫殿有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412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