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新邵流传的故事有什么特点(新邵流传的故事有什么)

2023-03-07 06:32:01 技术常识4 知识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34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4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美丽的拜台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红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邵流传的故事有什么1

拜台山地处湖南新邵县陈家坊镇专塘村。远望拜台山,万亩林海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陈家坊镇的北部边陲的天际。拜台山主峰海拔1200余米,山峦连绵起伏,形似绿色巨龙。山之东侧地势较缓,西侧地势险峻,绝壁悬崖。竹林郁郁葱葱,宛如绿色海洋。因其山势奇特、景色多姿,故被列为湘中"二山(龙山、拜台山)景观"之一。清代文学家袁宏道诗云:"好在拜台里,绿林绝崖起。"

江南的三月,微风拂面、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结伴来到拜台山,下车后便沿着盘山公路而上,不时看到路边或林野深处有红的、紫的、黄的各色花儿。沐浴着万丈阳光,伴着溪流、蝉鸣、鸟啼、花开和游人的欢声笑语,踏着恣意汪洋的绿海,乘着和煦的春风,思绪自由自在地飘飞。

来到山间,眼望一条长年不断的小溪自上而下从山中穿越而过,潺潺作响的溪流像一阕动人的天籁之声让人心旷神怡,还有那不时响起的鸟鸣,让你领悟到“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真谛!

走了大约一公里,就能听见越来越大的溪流声,打破了山中的宁静。只见两座山峰之间奔泻直下一条瀑布,宽约三四米,水汽氤氲,气势不凡。瀑布从100多米高处跌落,下聚一湾深潭,溅起银色浪花。

沿途景色非常恬静清幽,各种野生植物纷繁芜杂,十分阴凉,可谓“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沿着公路而上,这条公路尤为陡峭,还好绿树成荫,点点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投下斑驳的光影。两侧是挺拔的各种绿树,树荫之下是一层厚厚的落叶,让我们见证了树叶的枯荣岁月。

步行2小时候,我们来到了拜台山一个百米见方的大坪。站在大坪上向四周俯视,如画山河尽收眼底。此时,有的游客饱览风光,有的游客带来烧烤工具搞起烧烤来,还有不少游客在大坪上合影留念。

关于拜台山,在陈家坊镇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传说隋唐年间,拜台山山脚下有一徐姓人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家中有一儿子,学识出众,相貌非凡,远近闻名。见其才华横溢、器宇轩昂,乡间老者劝其进京赶考。不料,连考三年,屡试不中。从此,徐公子放弃功名,不问学事,终日游览拜台山、龙山、南岳山等秀美山川。其父母和乡老皆扼腕痛惜。

一日,徐公子在拜台山山顶饱览山下美景,一名贪玩的仙女也途经于此。仙女见拜台山形似宫殿、势如楼台,好似天山的宫廷,便停留下来,故与徐公子相遇。不想,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仙女动了凡心。他们在距拜台山主峰100余米处的山间盖了一间小屋,小屋前有一百尺见方的坪台,坪台前悬崖峭壁,好似悬挂空中。站在坪台上,大有仙风飘渺,超然世外之感。据说,这坪台是仙人演戏的戏台。小屋背后有一棵大古树,在徐公子与仙女成婚那天,他俩跪在坪台上,以庵堂后那古树为媒作证,给古树连拜三拜,那古树此时开口道:“俩从今起结夫妻,男耕女织不分离!”后来,此山取名拜台山,喻为人间的宫廷,拜台山的山名也由此得来。

不知过了几个月,天庭发现仙女下到凡间,下令天兵天将到拜台山将仙女带走,并放火烧了小屋。从此,徐公子食无味、寝不寐,终日惶惶。为了感动上天,徐公子在小屋的原址盖了一座小寺庙,名曰拜台古刹,成天礼佛念经。徐公子的举动,最终没有感动上天,气死于坪台之上。几千年来,庵堂由于年久失修,腐朽到塌,现露遗址。

一路上谈笑风生,累了,在路边的草地上歇息一下;饿了,吃些带来的零食;渴了,捧喝一口山泉。

一阵欢歌笑语传了过来。我不禁为之吸引,一看原来是很多人在接山泉喝。几根破开的半圆形竹子一端架在石头上,一端架在悬空的木条上,任水流从竹子上流过,水流激越,跌落在石头上,水珠四溅,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雾弥漫,散发夺目的光辉。我连忙跑过去,捧一捧清泉洗脸,一股凉意沁入肌肤;喝一口,凉意直入心脾。这种惬意的人生,又怎么是一个“爽”字了得?

我想,如是夜间到此,岂不是能感受到王维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仙境?

下山已是晌午时分,再回首,阳光下的拜台山金光熠熠,美不胜收。这座绵亘在陈家坊北部的拜台山,山高林茂、清泉长流,春夏季节山花烂漫,绿荫似海;秋冬季节天高云淡,心旷神怡。

拜台山古刹所在的山形山貌真是天工造物,独具匠心。山形,形若如,状如巨龙。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今亦有诸多文人秀士为拜台山写了不少诗篇。新邵县作家协会主席肖克寒先生用七律而赞曰:“奇山峭拔拜台名,上有仙梨隔寺迎。望断资水横玉带,拈来邵府阅金城。溪音每在林间绕,鸟语常从耳畔生。欲向青崖寻白鹿,天涯此后总关情。”还有清代文人梅曾亮有诗云:“闻道拜台夫妻间,遥看山峰绿连绵。雨后观山阵阵苍,雪中玉立秀堪延。松涛素吼鹰难度,菌石嶙峋虎不攀,何年绝顶开天镜,静夜嫦娥照素颜。"这些诗篇。古往今来,拜台山是文人名人仰往登高览胜好处所。“人世沧桑伤往事”、“地灵人杰数今朝”当今正值“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创建和谐世界、强国富民之期。

拜台山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是一座美丽的森林公园,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作者简介:石颂军,1963年生,新邵陈家坊镇人。业余时间喜欢读书、看报,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先后在中央、省、市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和新闻作品数千篇,文字达300万字之多。)

新邵流传的故事有什么2

2014年8月7日,书法和练拳,都是晏西征每天的必修课。(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2014年8月7日,晏西征在授徒。(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2006年10月12日,晏西征指导国外弟子嘉志打梅山拳。(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2014年8月7日,晏式宗祠第一期青少年武术培训班暑期开班。(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周俊 刘明

前不久,据中国武术协会发布的消息,湖南武术家晏西征升为中国武术最高段位九段,实现了我省中国武术最高段位零的突破。这次被评定为九段的武术家,全国仅5人。

晏西征,1947年出生于武术之乡娄底新化,自幼习武不辍,现为中国武术协会特邀副主席、中国武术八卦掌传人和梅山武术掌门人,中华武林百杰之一。以晏西征为扛旗者,历时60多年发展,梅山武术从一个被人忽视的流派,发展成为南方武林重要门派。2014年,梅山武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武术协会原主席徐才称赞晏西征是“武品高深、诗品高雅、人品高尚的高人”。

5月29日清晨4时30分,新化县城处于一片宁静中。在城东一栋简陋民房内,晏西征依循几十年雷打不动的习惯,早起练拳。虎啸山林、狮子张口、天王托塔……出拳有力、桩马沉稳、转身迅猛,从动作根本看不出,练拳者已是一位七旬老人。

梅山拳讲究勇猛刚烈,攻如猛虎下山,穷追不舍;守若磐石泰山,寸步不让。一招一式,或快如风、或慢而猛,绝无花哨,绝不拖泥带水。晏西征说:“我们打拳的有句话,叫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行家知道,三天不练大家知道。说的就是要坚持,刻苦勤练。”说话间,晏西征来到书房,铺开宣纸提笔挥毫,“守志”二字一气呵成。

1 偷拳求艺,苦学不辍终成大器

新化属古梅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新化王爷山地区的“打”(武术),是武林中响当当的旗帜。以往,这里民风强悍、正直纯朴,家家户户皆有练武之人,为外界所赞誉。

晏西征5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生活非常艰苦。母亲曾赋诗示儿:“含辛茹苦育西征,望尔修成文武身;岳母情怀鹦鹉句,精忠报国建奇勋。”受母亲教诲,晏西征自强不息,立下文武兼修的志向。

“第一次学拳,倒不如说是偷师学艺。”回忆与梅山拳术结缘,晏西征话语间透着意味深长。8岁那年,“把式”(拳师)肖德福在村里“教打”(教授徒弟),家庭条件好的小孩都去报名,晏西征只能偷偷在远处模仿。几天后,晏西征的行为被肖德福发现了,按梅山规矩,“偷拳”是要受到严厉惩戒的。但肖德福却问他:“你学会了吗?打一路给我瞧瞧!”晏西征随即演示了一番。见他拳法比其他人更有路数,肖德福啧啧点头:“你很有天赋,来跟我学拳吧,不要你交钱。”

就这样,晏西征踏入了梅山“把式”这片传奇江湖。

后来,在肖德福推荐下,晏西征拜入当地著名拳师游本恒名下,研习梅山拳术。为博采众长,提高武术技能,晏西征跑到武汉,拜师丁洪奎学习八卦掌;后又师从当代武术十大名师之一赵子虬,学习峨嵋拳;再师从中国武协副主席蔡龙云、亚洲拳王蒋浩泉,苦练华拳和中西技击。经多年努力,晏西征在八卦掌、铁尺、虎拳、板凳拳、掌断砖石、铁罗汉气功等诸多方面深有造诣,修得一身上乘功夫,尤其精通三十六路梅山拳。

梅山武术注重“桩稳”,有“三年学打两年扎桩”之说。“我们首先就是站桩,以一炷香为时间,头顶、双肩、双膝各顶一碗水,不能动更不能洒出来。能撑过一炷香,才有资格学新的路数。”晏西征说,梅山武术最强调基本功,要有一股子蛮劲才能坚持下来。

2 江湖比武,仁者无敌扬威武林

梅山武林有个规矩,叫做破场,就是踢馆。只要开馆授徒,别人都可以来踢馆。“场主”赢了,多收一个弟子;输了,就要离开,并由获胜者接管武馆。

1982年,晏西征在新化开办了改革开放后湖南第一家武馆——兴武拳社。

至今,还流传着晏西征单枪匹马打败上百人围攻的故事。对此,晏西征笑着摆手说,这事被夸张了,当时确实来了100多人踢馆,但大部分是跟着起哄看热闹的。本来说好一对一比试,点到为止,但对方仗着人多,见师傅吃了亏,就一拥而上。迫不得已,他只好出手应战,打倒了为首的10来个,其他人一哄而散了。

晏西征反复教导弟子“学武先学德,练功必练忍”,只有以仁义服人,才能使人口服心服。面对上门挑衅者,始终要遵循“一忍,二让,三吓,四打”原则。他认为,武学的精髓在于保家卫国、除暴安良、强身健体,出发点都是善意的,并不是争强斗狠的技艺。由此,晏西征一生低调、谦逊、和善,在国内武术界有口皆碑。

多年前一个傍晚,有一个叫吴大伟的大汉来势汹汹,执意非“切磋”不可。无奈之下,晏西征只能应允。他向上屈起右臂说:“你如果能将我的手扳下来,就算我输!”大汉蛮有把握地伸出右手,抓住晏西征的手腕,使劲往下扳。相持数分钟,无法扳下。换成双手,仍未成功。晏西征又伸出右手食指说:“这样吧,我伸出一个指头,让你扭,扭弯也行,折断也行。”大汉使出浑身解数,大汗淋漓,终究无果。

最后,大汉耍赖,摆好架势誓要武斗。晏西征顺手拿起木凳,站好桩马,气沉丹田,一掌将凳面破了个对穿。他告诉大汉:“刚才单指叫金刚指,这掌叫柳叶掌。”

吴大伟当即请求拜师学艺,成为了晏西征的弟子之一。

3 力扛大旗,梅山拳法声名大振

来到晏西征创办的东方文武学校,隔着街道就能听到浑厚的练武之声。走进大门,1000多名学生整齐划一操练着梅山拳法。晏西征说:“这里是我传承梅山武术的摇篮,从娃娃抓起,文武兼修、崇德尚义。”

通过30多年办学,晏西征已培养出数万梅山派弟子。如今, 这些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或参加比赛竞技、或进行梅山武术表演、或开馆授徒,为传承和发扬梅山武术贡献着力量。

晏西征不仅系统总结梅山武术,保留和继承其精华,而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丰富其内涵。他常带领弟子,在各类大型活动和电视节目中演示梅山武术的拳、棍、铁尺、板凳等各种套路,借参赛、表演、访问、演讲、发表论文来弘扬梅山武术。

2001年,在美国著名武术家哈哥德邀请下,晏西征率梅山武术代表团赴美访问交流,震惊美国武术界。日本的胜吕崇史、内腾真次,法国的嘉志以及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的洋弟子纷纷慕名前来投师。

2012年,受文化部和湖南省体育局委派,做为中澳文化友好交流年重要节目,晏西征组织弟子赴澳大利亚进行了25场表演,在澳掀起“梅山功夫”风暴。

梅山武术的推广也并非一帆风顺。晏西征的弟子周佐清告诉记者,有一次,晏西征在西欧宣讲国术,并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体育馆演示梅山武术。当时,一个西班牙拳击教练突然上台,执意要求切磋武艺。对方一上场,就发起猛烈进攻,一阵阵快拳如闪电般打来。没有进攻机会,晏西征如狡兔飞燕般巧妙躲闪。对方求胜心切,几个回合拳脚落空,便心浮气躁起来。一记重拳打来,抓住难得的出拳空档,晏西征侧身一招力劈华山,直劈对方手腕,同时右脚迅速跟上一招“隔山打牛”,直击对方下巴,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两招制敌取胜。马德里体育馆顿时沸腾起来,大家竖起大拇指喝彩。

4 精研国学,著书赋诗续写传奇

“师傅没什么爱好,除了打拳授徒就是读书写字。”晏西征的弟子周太和说,晏西征喜欢自称“旧知识分子”,自号“书蠹”,“虽是一介武夫,却也勤读圣贤之书、执传统仁义道德”。

晏西征曾祖父为清末知县,外祖父为同盟会会员,舅舅为大学教授,母亲也深受传统文学熏陶。晏西征自小热衷于品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三国演义》、《岳飞传》等。练武之余,他有《东方风采》《我选百家诗词漫评》(与熊东遨合著)《晏西征诗文集》《传统诗词快速入门》等多部诗文集问世。

2008年北京奥运后,为弘扬体育精神,晏西征决定为国家历届168位奥运冠军各撰写一首赞美诗。他白天入诗入境,夜晚也在思考,有时做梦都在写诗。诗稿完成,晏西征突发奇想,采用书、画、印形式,请国内名家大师融诗、文、书、画、印于一体,既宣传体育精神,又展现国之精粹。他携所写诗作上北京、下广州、去上海,沈鹏、李铎、孙轶青、邹传安、韩天衡、石开、颜家龙等大师纷纷呼应,欣然提笔挥毫。最终制作成一本《历届奥运中国金牌颂》诗文大册页,在各地展出。

晏西征有个心愿,将《历届奥运中国金牌颂》上所有书法作品刻成碑文,建一座书画碑廊,供世人参观,以弘扬体育精神。同时,号召建立“续写活动”,向全球华人征诗征书法作品,为伦敦奥运以后的中国冠军续写诗词,刻入碑林。

■链接一

梅山武术

梅山武术,发源于古梅山中心地域新化县,流传于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属南拳系。

在中国武术流派中,梅山武术以古老神秘而著称。说其古老,因为梅山武术是当今中国武术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流派之一,可上溯至远古氏族部落时期,且很好地保留了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说其神秘,因在练功中,除了常用的“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外,尚有神秘莫测的“铁牛水”“雪山水”“化骨水”“神打”“药打”等巫术色彩,其文化传承有着浓郁的“梅山教”“师公教”等梅山原传宗教色彩。

梅山武术的特点是古朴无华,勇猛刚烈,一招一式非打即防,桩稳势固,防守严密,结构紧凑、灵活多变。

■链接二

古梅山

古梅山是一个历史文化地域名称,过去主要指湖南中部的新化县、安化县。后来行政区划调整,现在的古梅山地区应包括新化县、安化县、冷水江市,以及隆回、新邵、涟源、溆浦各一部分。这里自古以来,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文明文化形态,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杂糅着人类渔猎、农耕和原始手工业发展的过程。

目前,为很多人肯定的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湘中地区是楚王部众居住地,楚为芈(音Mi)姓,楚人居住地为芈山。而到秦汉时,梅鋗因助汉高祖灭秦有功,故封侯,所封之地即为湘中山地(今新化、安化一带)。人们把他所据之地称为梅山,这又恰好与当地Mi之音吻合。之后,积习成俗,这片土地就被称为梅山。

(周俊 整理)

新邵流传的故事有什么3

梅王的传说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王的传说,源自湘中梅山地区,主要流传于梅山中心地区的安化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清塘铺镇、高明乡,辐射到了宁乡县、涟源市、新化县等周边地区。梅山是湘中一块广袤的土地,宋史载:“上下梅山,其地千里,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按此,梅山以安化为中心,包括周边新化、涟源、冷水江、新邵、隆回、绥宁、洞口、辰溪、溆浦、石门、宁乡、桃江等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地方。民间有上梅山(新化县)、下梅山(安化县)之说,还有“上峒梅山上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放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的三梅之说。安化历史悠久,境内东周古村落与旧石器遗址的相继发现,证明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为古梅山之域,汉属益阳县地,土著多为瑶族。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梅山峒蛮断邵州道,不与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朝廷平复梅山,置安化县。

晚唐时期,政治1,民不聊生,内乱纷起,各地藩镇分块割据,梅山苗瑶也举起了义旗。“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石门峒酋向瑰,召梅山十峒獠,断邵州道。”这便是梅山成为独立王国之始。梅山独立,首府设梅城,前期首领不明。史书上记载,唯有扶汉阳称王,民间称为“梅王”,而民间遗址“扶王山”“扶王桥”“扶王庙”都冠以“扶王”,证明以“扶王”较为准确。扶汉阳在史志中无传,但《宋史•梅山峒蛮传》有扶汉阳、苞汉阳二名之说。明嘉靖《安化县志》载:“扶汉阳,汉阳人,避罪匿梅山,依右甲首领顿汉凌,僭称王。”这就证明扶汉阳是汉阳人,汉族人。大福坪《扶王庙》有庙联曰:

扶主以忠,自昔已股肱周陛;

王臣之泽,至今犹霖雨苍生。

经过研究,上联证明扶汉阳原是忠于后周的一个得力臣子,也证明他懂汉文化,有领导才干,有军事知识,与各地1有交往,具备首领的条件。下联证明他在领导梅山时恩泽于民,老百姓至今不忘。

扶汉阳为王后,领导梅山瑶苗建立防卫队伍,保卫家园,1朝廷镇压,与邻郡1商家书信联系,运进食盐、布匹,反朝廷1,关爱民生,减免赋役、税役,深得民心。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秋,朝廷派田绍斌、翟守素围剿梅山,擒俘苗瑶两万,斩杀一万五千,血流成河。扶汉阳阵亡,但他死不倒威,骑马跑到立头铺才跌下马来,因此,此地得名立头铺,后改名“驿头铺”。

梅王牺牲后,苗瑶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战斗过、驻扎过的山头命名为“扶王山”(在宁乡县与东山乡交界处有一座,在清塘铺镇、廖家坪有一座),战斗所在地的桥梁命名为“扶王桥”(在高明乡),建扶王庙,全县约10多座,尤其是扶王的灵柩飞上了飞丧崖的奇闻传开,老百姓都认为扶王成神升天了。于是,家家神龛上写着“梅城助福正神”或“梅城福德正神”,把扶王请上神龛天天进行家祭。

从此,梅王的传说代代相传。

梅王传说属于民间文学,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扶汉阳自己不称王,而当地民众称他为扶王,又称梅王。他领导苗、瑶族人反对朝廷镇压和1,守土护民,抗敌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梅王的传说实际上与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故事有关。

扶汉阳生于残唐五代之末,活动于北宋初期。其时,扶汉阳在梅山一呼百应,被峒民推举为梅山左甲首领,与右甲首领顿汉凌统领十峒。扶汉阳率峒民在崇山峻岭之间劳作,与大自然和官府斗争,很得民心。972年,长沙王马殷派指挥使王仝进剿梅山,扶汉阳率队迎敌,以诱敌深入之计引敌至“九关十八锁”峡谷,关门打狗,围敌月余,敌方全军覆灭,王仝自刎。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称太祖皇帝,扶汉阳桀骜不驯,不肯归顺,遂与势力强大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礼。

扶汉阳成了北宋王朝的眼中钉、肉中刺,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太宗皇帝赵光义命将领翟守素、田绍斌率兵讨伐,扶汉阳与宋1战梅山。他勇挑重担,组织人民练武,具有三千蜂兵,三千蛇兵,与敌作战出奇制胜。扶汉阳率领军队在梅山腹地“杀气三声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最后扶汉阳梅山十里大溃,被俘两万,被杀一万五千人,宋军血洗梅山。扶汉阳誓死不降,最终因众寡悬殊,不敌而阵亡,梅山人深切怀念,尊扶汉阳为“梅王”。

在民间的传说中,梅王是一位关爱民生的山民领袖。他与邻郡1、商家建立了书信联络,引进布匹、食盐,保证了民用;对孤寡老人作出了“五养一”规定,五户养一人,生养死葬负责到底。他豁免苗、瑶繁重赋役,使少数民族在经济上减轻了负担。

扶汉阳牺牲后,他的灵柩飞上了飞丧崖。从此,扶王成神升天了。苗、瑶为了纪念这位梅王,在各地修了许多扶王庙,在家中列为“梅城助福正神”或“梅城福德正神”。每年正月十一日,安化、宁乡、桃江三县边界的人民都来新桥庙冲扶王庙为扶王拜生日。许多人为儿子取名“扶佑”“扶保”“扶吉”等。

梅王传说,是因真人真事而发生,通过渲染神秘色彩而发展的。它体现了民族团结精神,汉族人民的儿子扶汉阳为少数民族谋生存而牺牲,梅山人民不忘梅王的恩情,他的故事和传说仍在代代相传。

2008年,梅王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安化县文化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来源:益阳民俗文化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7日 星期二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新邵流传的故事有什么特点(新邵流传的故事有什么)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384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