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名人有修养的故事(关于名人有教养的故事)

2023-03-06 11:18:01 技术常识4 新人要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76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中华好家风故事精选系列(25)-丁宝桢:家信劝儿做好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生谱五代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名人有教养的故事1

人物名片

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织金县人,晚清名臣。33岁考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长沙知府,48岁任山东巡抚,57岁升任四川总督。去世后朝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著有《丁文诚公奏稿》。

丁氏家风:勤恳做事、清廉为官。

丁宝桢是晚清名臣,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丁宝桢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并将自己修身处世、为官做人的理念传授给亲属子女。光绪二年,丁宝桢的长子丁体常,被朝廷吏部发往山西去做候补知府。从那时起,丁宝桢就以书信的方式教导儿子如何做官,如何持家,如何为民。

他在书信中写道,“至做官一事,原是讲求做事,其补署一切,应听之天命。万不可有心其间,一涉有心,即易入于钻营,将顺卑鄙一路,切毋以此为念。立定脚跟,做人做事,方是大丈夫所为。”

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二月,丁体常赴任山西蒲州知府。丁宝桢随即写信告诫:尔既作知府,持心须公正,操守须廉洁,作事要勤速,问案更细心。告诫儿子必须持有公正之心、保持清廉的操守,日常工作更加勤勉高效,审问案件更加认真细致。

为规劝儿子清白为官,他在信中写道,“银钱一事尤须清白,局中点滴均须归公。每月必将一切收数、支数各项,详细开摺,呈送查阅,以昭清晰。不可一毫苟且,至嘱!至嘱!”告诫儿子在财务方面必须清白,主动呈送上级和有关方面审查,切实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千万不能有一点马虎。

丁宝桢还通过书信规劝儿子厚道正直,不要谋求钻营。他在书信中写道,“事事悉存忠厚之心,不敢侮人,不敢慢人。遇有善事,量力乐做。不可妄取民间一钱,如公余之内稍有赢余,即以之救济穷苦贫民。” “家用务宜节省,肥浓易于致病,不如清淡之养人。华服适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适体。”告诫儿子要勤俭节约。

在丁宝桢的的教导下,丁体常从大同知府、甘肃按察使,到广东布政使、护理广西巡抚,一直坚持着勤恳做事、为官清廉的祖训。而丁宝桢与丁体常的往来家信,也被丁家后人收藏并整理成《丁文诚公家信》。这些家书时间跨度16年,涵盖修身、治家、励志、敬业、爱民、廉洁等各方面的内容。

关于名人有教养的故事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获表彰。他们有的甘为人梯,一辈子扎根基层、矢志奉献山区教育;有的已至耄耋之年,依旧奋战在科研一线;有的深耕特教、幼教、职教等不同领域,用爱和智慧托举孩子们的平凡梦想……他们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无愧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光荣称号。

坚守乡村——

“就算吃得千般苦,也要把孩子教出来”

“学习陶行知,到艰苦的乡村教书办学。”1981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大学毕业的杨瑞清敲开了校长室的门,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杨瑞清带着满腔热情来到了江苏省江浦县(现南京市浦口区)一所村办小学——五里小学。当地有句顺口溜:“黑屋子,土台子,一排矮房破样子,里面坐着泥孩子。”

“就算吃得千般苦,也要把孩子教出来。”杨瑞清说。初来五里小学,杨瑞清就对学情进行调研:全村9个学段357个学生,小学阶段平均留级1.27年。辍学也是常有的事儿。一个小女孩因为要帮忙做农活而放弃了学业,杨瑞清就一遍遍家访,甚至放学后一边帮做农活,一边帮孩子补课……“五里小学来了一位好老师”很快就在村里传遍了。

两度放弃进城机会,开设行知实验班,提倡“小学不留级”……41年过去,村小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教育集团。如今,已是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的杨瑞清依然在乡村教育事业上前行。

和杨瑞清一样,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杨明生,长期坚守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任教38年来,杨明生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随着年龄增长和长期劳累,他患上了多种疾病,但始终坚持着,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回家。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学校教师安文军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坚守在哪里,30年先后辗转4个乡村学校。每到一处,他都脚踏实地,潜心治学,用真心待学生。“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安文军说,“看到满脸稚气的孩子变得成熟、懂事、爱学习、有理想时,就特别幸福!”

立德树人——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没想到思政课这么有意思!”“长知识啦!”……每周六晚8点,“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准时开播。屏幕上,不断有学生留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郭晓芳,创新课堂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深受学生喜爱,总学习人次超过12亿。

四十载教书育人,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把“哲学的目光”聚焦于对“真善美”的求索,以哲启思、以文化人,培养了一大批哲学教育和科研人才。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即便早已是著作等身的著名教授,面对课堂,孙正聿依旧严肃认真,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认真准备。2020年暑期开学时,哲学社会学院为本科生新开设了一门“理论思维讲习班”的课程,74岁高龄的孙正聿坚持上课,一学期下来,瘦了10多斤。课程结束后,《学术研究的理论思维》这本书也“新鲜出炉”。

2016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成为首批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教师中的一员。初到西藏,马丹身体经常出现不适。但她没有退缩,主动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藏语,了解当地地理和文化,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生活。

看到部分藏族学生因家庭生活和学习困难面临失学,马丹拿出工资,资助了6名孩子上学;尼玛拉姆是一名孤儿,马丹细心帮其补课,在2019年艺术高考中,尼玛拉姆以高分通过了艺术专业考试……正如马丹所说,“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奉献和担当!”

点亮梦想——

“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教师是一个温暖的字眼。许多教师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

2000年,当李粉霞教授第一次走进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的是不少缺乏信心的孩子。她就暗暗下定决心,要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自我价值。

于是,李粉霞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早上跑操,跑在班级队伍最前面的是她;晚上自习,坐在教室最后面的是她。她细心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着他们的日常点滴,给予他们温暖与力量。“好好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可能,这里就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李粉霞常常这样激励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教师孙怡从事幼儿教育22年来,用爱心呵护近千名孩子,用爱心温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在教学中,她仔细琢磨研究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努力把自己全部的爱心、耐心、细心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她坚持以孩子为主体,以孩子的终身成长为前提,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果实。

帮助残障孩子打开封闭的心灵,支撑起他们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努力的方向。

周美琴将“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构建起适合听障、智障、脑瘫三类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挫折时,我感受着无尽的关爱。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学校一名学生毕业时写下这样的诗。周美琴说:“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服务社会——

“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从1950年初登杏坛到如今耄耋之年仍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水声在国内属于空白学科。国家选派杨士莪到苏联科学院声学所进修。回国后,杨士莪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参与培养了中国首批水声专业骨干,建立了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个水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创了中国水声教育的新格局。

杨士莪笑称自己“生命不止,壮心不已”,始终战斗在水声科研的第一线。在庞杂烦琐的海试工作中,他总是在最前线,检查设备、观测数据、解决问题。用团队成员的话来说:“杨老师不是指导,而是全程参与海试的各项工作。”

着眼国家需要,致力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怀抱着“荒漠变绿洲”的心愿,一干就是37年。

1985年,康绍忠第一次在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石羊河流域考察,看到的是荒漠化、盐碱化的土地,流动的沙丘、枯死的林木。民勤县东渠乡大号三社130多人的村子,村民因无水可用而被迫离乡。“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康绍忠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建立实验站,支撑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实施,在全流域推广节水高效灌溉技术。

30多年来,康绍忠一直从事农业高效用水与水资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推动了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理论发展与技术进步,研究成果在我国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巴西镇班佑村调研考察了村卫生室之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教授张先庚又一次带领调研队深入基层服务,把艾灸、拔罐、刮痧、TDP电磁波治疗等传统中医特色健康诊疗带到村民身边。

聚焦农牧民健康,张先庚组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位一体联动模式,将每月15日确定为志愿活动日,走村入户对农牧民开展健康服务。在张先庚带领下,志愿者们无怨无悔扎根高原,坚守健康扶贫第一线。(丁雅诵 金正波)《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7日 04 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关于名人有教养的故事3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条留言:

“我们家庭条件一般,没钱请私教,也没资格送孩子去名校,更别说什么富养孩子了。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是不是注定没法给孩子好的教育?

“感觉很对不起孩子......怎么办?”

许多父母都以为,用金钱和物质堆砌起来的教育资源,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不然。

就像最近在北大食堂爆红的“灌饼父亲”彭勇。

他原本只是在河南省罗山县经营着一家小吃店,一家两口都是普通人。

没有出众的学历,更没有雄厚的背景,可是他们的儿子彭翔宇却以683分的好成绩考取了北大。

彭翔宇不仅成绩拔尖,个性也很阳光,还懂得体贴父母,是个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看完他们与孩子相处的细节,我才真切地体会到,普通家庭想要教育好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来源:全景视觉

富养不如穷养

吃苦,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

家境一般的孩子中,有些孩子懂事上进、体恤父母,也有很多孩子任性跋扈、不懂感恩,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距?

在采访里,这样一幅画面让我找到了答案:

酷热的夏天,身着短袖的彭翔宇正守在父亲的小摊上,手法娴熟地摊着灌饼。

这也是彭翔宇从小到大假期里最常做的事情。

初中时,只要做完作业,彭翔宇都会去爸妈的店里帮忙,扫地、洗灶台、摆食材,样样都干。

到了高中,彭翔宇休息的时间变得尤为珍贵,一个月只能从学校来回一趟。

可即便如此,他也从不麻烦爸妈,而是自己照顾自己,还主动去帮父母分担家务。

父母为孩子倾尽所有,无底线地满足孩子,换不来孩子感恩上进的心。

让孩子看见父母的艰辛,体会生活的不易,亲自感受一下养家糊口的不易,他才会更努力、更上进,也更懂得心疼父母。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男孩不爱学习,沉迷网络,每天夜里就偷偷翻墙出去上网。

直到有一天,他翻墙到一半,突然大惊失色,踉跄着跑了回去,别人问他怎么了他也不愿说。

只是从那次之后,他就开始自发学习,再也没去过网吧,大家都议论着他是不是“见鬼了”。

多年以后,他考上名校,有人问及此事,他才坦白:

原来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夜里舍不得花钱住旅馆,便忍着寒冷在学校墙下靠着坐了一夜。

如果不是亲眼撞上了这一幕,男孩恐怕这辈子也很难醒悟过来,他只会继续拿着父母的血汗钱肆意挥霍,浑浑噩噩地度日。

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很多父母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自己衣着简朴,孩子却全身名牌;自己大包大揽,孩子却坐享其成;自己卑微至极,孩子却趾高气扬......

给孩子最好的生活,让孩子事事顺心,只会扼杀了孩子的进取心、同理心。

躺在蜜罐里的少年,永远不会懂得忧愁的滋味。

孩子感受过凌晨5点寒风的凛冽,才不会觉得早上6点的课本冰手。

就像彭翔宇,从小他就看着父母起早贪黑,天还没亮就开始工作,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身上的伤病也越来越多。

他内心深知父母付出了多少,所以学习上自觉上进,生活中体恤父母。

来源:全景视觉

穷养不如安养

陪伴,抵过所有伟大的教育

很多人不知道,彭勇家其实还有一个大儿子。

当时彭勇夫妇在天津摆摊,老大也跟着他们漂泊在外。

一开始,老大的学习成绩也挺好的。可是刚去天津时却没有被当地的学校接收,中间就停学了一年,落下了很多课程。

加上彭勇夫妻俩为了生计从早忙到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后来老大学起来就很吃力,成绩也越来越差了。

最后,老大的分数只够考上一所技术学校。

这件事就成了彭勇心里的一根刺,他觉得是自己和妻子没有给孩子一个安稳的环境,才耽误了大儿子的前途。

他也渐渐意识到了,在外面挣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对孩子教育的缺失。

所以,有了彭翔宇以后,彭勇夫妇决定回到老家罗山县安定下来,而且必须有一个人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哪怕再苦再累也要亲自陪伴他长大,让孩子能安安心心学习。

彭翔宇小时候也比较贪玩,但是家里条件不好,所以也没钱去报辅导班。

但是彭翔宇的妈妈没有放纵儿子,反而对儿子严格要求,放学后会给他买教辅“加餐”,做完功课才放他出去和小伙伴玩。

到了小学三年级,彭翔宇就已经日趋自律,能长时间集中精神学习,习惯也很好,所以不再需要父母花费太多精力了。

进入中学后,彭勇夫妇基本上也给不了孩子学习上的指导了,所以就全心全意做好儿子的生活保障工作。

弗洛伊德说:

“婴幼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出生之后到6岁前,其人格的基本模式就已经大致形成了。”

孩子的习惯,离不开父母的监督;孩子的兴趣,需要父母去挖掘;孩子的幸福感,来源于父母的全情陪伴。

这些一旦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再弥补了。

有个叫郭尧的男孩,总是一副冷漠、桀骜不驯的样子,平日里厌学逃课、抽烟喝酒,还总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

妈妈想关心他就会被推出门外,想跟他讲道理也不听,只能悔恨自己错过了孩子的童年。

在节目里郭尧对着镜头说:

“我的爸爸是个商人,我的妈妈是个路人。世上都说妈妈好,我说没有妈妈会更好。”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父母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生命之初的陪伴和回应,是亲子教育的起点;幼年阶段的引导和纠正,是行为习惯的根基;而年少时期的肯定和支持,是人生价值的雏形。

所以无论多忙,请一定把孩子带在身边,陪伴孩子,督促孩子,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来源:全景视觉

安养不如教养

品行,才是孩子行走一生的名片

俞敏洪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永远是人品教育。

他的父亲是个木工,给别人家造房子架大梁,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待人宽厚,从来没与人吵过嘴。

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到家境殷实的家庭里干活就收工钱,遇到经济困顿的家庭就只喝一碗酒就走了。

他的母亲则是个刚强的女人,从小就让俞敏洪到农田里干活,插秧、割稻、撒猪粪......

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宽容大度、豪爽直率,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正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这些品质,让他即使深陷泥潭也从不抱怨,就算落入低谷也能一次次爬上来。

他前后经历3次高考,屡战屡败却不放弃,最终逆袭考入北大;

新东方遭遇危机后,不管公司多难,学生的学费该退都退,老师的工资一分不少。

而后他又带着员工开启了直播自救,从无人问津到全网爆火。

他始终把信用、坚持和责任感,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

同样,他现在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也是:成绩可以不好,但是品行不能败坏。

他始终认为,小时候只要把孩子的人品、性格、情感这三个方面培养健全,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就不会太差,这个孩子也会一路沿着相对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能力决定一个人飞多高,教养决定一个人能飞多远。

正如彭勇在采访中说过的一句话:“孩子的品行永远要排在成绩前面。”

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彭勇夫妻俩也从来没有跟孩子抱怨过。

他们的家庭氛围一直也都是非常温馨开明,所以彭翔宇从来没有因为家境贫寒而自卑,反而开朗自信、爱打篮球,是个阳光少年。

彭勇到北大做鸡蛋灌饼之后就爆红了,有了很多流量,于是有人问他是否考虑直播带货。

但是彭勇一直是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他坦言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做好自己的鸡蛋灌饼就够了。

也正因如此,儿子彭翔宇阳光积极、独立自强,又懂担当和责任。

其实很多平凡的父母,都不会教孩子做题,却早早教会了孩子做人。

他们可能没什么学识,说不出什么长篇大论的道理,但是会通过自身的言行,告诉孩子比分数和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信、善良、担当、乐观、上进这些优秀的品质。

孩子的人生很长,一时的分数是好是坏,影响不大。

真正能拉开孩子一生差距的,是他的教养和人品。

来源:全景视觉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孩子18岁之前的人生,是由父母决定的;孩子18岁之后的人生,是由18岁之前的人生决定的。

教育无法试错,每一个当下的决定都足以影响孩子一生。

如果人生是场接力赛,家庭教育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棒。

千万别只顾着在物质上慷慨,却在精神上吝啬,在陪伴上缺失,在教养上不重视。

最后让这第一棒,成为了拖累孩子一生的短板。

共勉。

作者:土豆妈。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有关名人有教养的故事(名人有教养的真实故事)

名人有教养的童年故事

有修养的名人小故事(名人有教养的小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名人有修养的故事(关于名人有教养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332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