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授衔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关于授衔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06 09:56:02 技术常识4 常识大全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65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1955年授衔1048名开国将帅,仅有2人仍然健在,他们是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孔甲丙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授衔的故事有哪些1

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彭德怀的领导下,罗荣桓、宋任穷、徐立清、谭政等领导干部,首次开始军衔的评定与实施工作。

随后不久,毛主席签发了《军官服役条例》,里面有明确的规定,将现役军衔分为帅、将、校等14级。

1955年初,面主持了军委座谈会,对各类名单进行审议,此事事关重大,也是军队高层对于将领人选的第一次集中审议。

9月前,《将级军衔名册》最终成型,那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军人共计1048名,他们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见证。

截至2021年,当年的千位将帅中,还有两位将军依旧健在,他们是谁?

梅州籍的长征老红军:杨永松

1919年7月,杨永松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看到这个出生年份,便能知道,他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时候,也是年轻的那一批。

青少年时期,他的革命历程受到了其二哥杨鹤松很深的影响,那会,哥哥参加了“百侯暴动”,自己也在后勤上帮了哥哥不少忙,可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反扑,这场轰轰烈烈的暴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杨永松

国民党当局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地放过他们,于是开始了四处寻找革命党人的下落,杨鹤松和杨永松都没办法在家呆了,于是纷纷逃出百侯。

年轻的杨永松为了生计,只好在大东一带给地主放牛。

不过,到了1930年,杨永松想去闽西发展,这正是这个时候,他找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组织,最终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历程。

1934年,为了支援中央苏区,摆脱国民党部队的“围剿”,杨永松所在的部队一路向福建永安地区进发,行军路上,他却不幸突发疾病,被组织留在后方休养。

由于前方的战事接连不断出现变化,所谓的“后方”也不安全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和几位战友重新转移,经过了漫长的路途抵达九堡医院,可医院早已转移,他顶着疾病,依旧和战友踏上了寻找部队的路,经过了5天时间找到了红一军团。

原本他们会被安排到其他地方,可领导看到杨永松身上竟然有伤病,于是便把他留在了师部。

在杨永松的印象里,当天下午的通知也就一句话:傍晚就出发。

就这样,杨永松踏上了长征之路。

考虑到他身体健康问题,部队有人提出在整编前送杨永松回家,可谭政听到以后,便对其他战士说:“他哪里还有家?他几个兄弟都去参加了革命,现在送他回去就等于送死。”

那会,杨永松跟着三团的队伍走到了红一团部的前面,一路过草地,也同时不断掩埋着牺牲战友的遗体,此时的他在真真切切意识到,革命竟如此艰难。

由于年纪小,他经常掉队,就跟在部队的后面走,走着走着,双腿已经全部浮肿起来,可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一路咬牙坚持下去。

就这样,他跟随着部队一路走到了吴起镇,顺利完成了长征生涯。

两万五千里,经历了无数穷山恶水,同样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这也让他的革命心理更加坚定。

没过几年时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国共双方达成一致,以民族大局为重,共同抗日。

所以,杨永松所在的红二师也改编为343旅685团,他们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由于年纪尚小,头脑灵活,组织上也给他安排了一个好活:政训处技术书记。

其实,这个时候他并不愿意担任这个职务,还和罗荣桓产生了一段故事。

于是在后来的回忆中,杨老提及最多的一个名字依旧是罗荣桓。

1931年,红一方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期间,杨永松第一次见到了罗荣桓,罗荣桓来到前沿阵地,鼓励战士们勇敢战斗,杨永松也打听了这位干部的名字。

杨永松到政训处任职的时候,对“秘书”工作产生了一些想法。

这件事被罗荣桓知道了,他叫来了杨永松,对他说:“听说你不愿意?”

杨永松只好实话实说:“我想去连队!”

听到他这么说,罗荣桓便解释道:“如今的抗战形势下,机关非常需要秘书,你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组织上这样决定,也是因为信得过你,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人干呀!”

罗荣桓

听到罗荣桓的思想教育如此苦口婆心,杨永松便答应了下来。

他说:“罗帅对于所有人都有相同的亲切感,他就是那种平易近人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文过饰非,总是会率先自我批评,和承担起责任,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当时,部队在冉庄一带集结完毕后,杨永松迅速跟着部队上了战场,参加了那场赫赫有名的“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段时间里,杨永松一直四处征战,随部队打下了很多硬仗。

1942年,组织上决定系统培养人才,杨永松由于表现突出,被调去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参与学习,后来又调任绥德抗大总校部秘书科科长,在徐向前司令的身边供职。

待到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当局不顾天下百姓的意见,悍然发动起内战,杨永松也在这个阶段担任起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秘书长的职务,已经着眼于中国人民军队的机械化和正规化的进程。

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杨永松的战车师参加了受阅,坦克编队整整齐齐地穿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检阅。

随后,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杨永松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还荣获了多枚勋章,这是对他革命一生的重大肯定。

从1978年开始,杨永松退居二线,享受副兵团级待遇离休,医疗享受正大军区职别待遇。

如今,有记者来到杨老的家中,他依旧精神很好,年过百岁的老人,一如既往关心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

从放牛娃到邹将军

1915年,邹衍出生在江西一处贫苦的农民家庭。

比其他家庭的孩子相对“幸运”的是,邹衍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从少年时代开始,邹衍陆陆续续读了五年的书,最终因为生计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活。

1928年,对于邹衍家来说,是一次转机。

当时,有一批红军战士来到这里,到处贴标语,要打倒土豪劣绅,当地乡亲们对于红军的举动纷纷表示支持,所以工作进展也十分顺利。

邹衍

所以,当地的不少农民在红军的组织下秘密组成了农民协会,要求对外保密,如果被发现,都有砍头的风险,邹衍的父亲也参加了这个协会。

有一次,协会在邹衍家开会,会长让年轻机灵的邹衍到外面放哨,并且对他说:“孩子,你帮我们做这些,也就等于加入了协会,这件事可千万不能说出去,泄了密,所有人都活不了。”

邹衍虽然年龄小,一下就听出了大人们的意思。

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邹衍很快便加入了工农红军,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踏上艰难的长征之路,邹衍则一直在中央红军总政治部担任通讯班长的职务,这是一项极为危险的职务,他需要往返于总部和中共主要领导人之间,传递重要的情报。

1935年6月,邹衍跟随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一路穿过了藏区,最终来到夹金山脚下,山脚下人烟稀少,领导要求战士们做好过雪山的准备。

邹衍在回忆起这段路途时,还面带悲伤地说:在以前行军过程中,大家为了轻装上阵,基本都将没用的东西丢掉了,只留下了几件换洗的衣物,所以,在没有棉衣御寒的情况下,大家只好把两件单衣缝在一起,中间再添加一些棉絮。

雪山上,大家互相搀扶着,邹衍也感到一阵阵头晕目眩。

回忆起很多战士最终倒在了雪山之中,邹老的眼睛一次次泛起了泪花。

在跟随部队到达了陕北地区后,邹衍先后担任了西北保卫局科长以及县公安局局长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邹衍跟随部队转战陕北地区,参加了土改、剿匪等多场运动,随后也参加了解放吉林、长春等恶战,也参加了淮海、平津两大战役。

在中央领导进入北平前夕,邹衍担任了中央公安总队政委的职务,先一批进驻北平,并且率部保卫了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顺利举行。

1955年,邹衍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新中国时期,邹衍先后担任起公安部队政委、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多个职务。

自从1988年离休以后,除了日常读书看报以外,邹衍也会经常去部队、学校等地为后生作报告,让大家弘扬起老一辈优秀的革命传统。

后来,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我的回忆》的书,里面详细记述了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保卫开国大典、保卫主席访问苏联等重大历史事件。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朴素详实,客观地反映了时代精神。

其实,邹老文采斐然,还出版了一本名为《随感录》的书籍,还有书画集《老兵翰墨》。

在一千多位开国将军中,他们内心深处都有着共同的信仰,却有着不同的个性,他们都有着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关于授衔的故事有哪些2

毛泽东给朱德元帅授衔

开国十大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他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但这十大元帅是如何选出来的?授衔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军衔制的实行一波三折

195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罗荣桓在中央军委会议上说,总干部管理部要进行军衔、奖励的准备工作。9月,朱德总司令也在总干部管理部会议上提出:部队三等九级的等级制必须建立,尽量争取在明年的服装上把军阶标出来。12月份,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向中共中央提交报告,准备把1951年的首要任务定为给军队评定军衔。可见,人民解放军授衔原本是计划在1951年实行的。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国家和军队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抗美援朝上,评定军衔的工作也被推迟。

1953年初,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指出:“如果可能的话,拟于今年7月实行军衔制度。”同时要求全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草拟授衔条例及实施规程,进行军衔鉴定,研究指定不同军阶的肩章、标章、识别符号及服装样式等等。1953年1月20日,总干部管理部下发《关于军衔鉴定工作的指示》,具体规定军衔鉴定的内容、基本要求和进行方法。2月17日,中央军委成立军衔实施委员会,由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第三副总参谋长黄克诚、第四副总参谋长张宗逊、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等11人组成,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肖华为副主任。委员会成立后即着手进行草拟军衔制条例、确定各级军衔人选等工作。1953年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和1952年的方案大致相同,只是变为6等21级,元帅等级没变。

军队授衔工作按照7月实施的计划紧张地进行着。5月,总干部管理部向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呈报了《全军上校以上军衔干部鉴定报告》。由于当时朝鲜战争即将进行夏季战役等原因,彭德怀便在报告上批示“今年各项工作均挤在一起,颇为紧张,军衔似应推迟至年底为好”。毛泽东主席阅后批示“甚好”。8月间,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为给实行军衔制度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决定军衔制度推迟进行”。这样,1953年7月授衔计划未能实行。

1953年11月,中央政治局确定军队实行改革,其中包括要实行军衔制。1954年10月21日,在第三次中央军委会议上,确定1955年开始实行军衔制。同时任命宋任穷为总干部管理部第一副部长,协助部长罗荣桓负责授衔和颁发勋章、奖章等工作。授衔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和《关于颁发勋章奖章工作的指示》,军衔等级再次进行修改,改为5等15级。2月,公布了主席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元帅分为大元帅和元帅,大元帅军衔为五星和麦穗,元帅军衔为国徽和五星。

1955年9月27日,元帅授衔典礼在怀仁堂正式举行。至此,经过5年之久的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终于完成。

元帅人选长期酝酿、不断变化

授衔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的资历、威望和战功。元帅肯定是所有人选中资历最深、威望最高、战功最卓著的。开国之初的几年里授衔一事虽有计划,但都因故推迟,讨论也不充分。直到1953年才开始确定元帅的人选。当时中央规定,元帅和大将由中央书记处提名,政治局讨论决定。因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原打算1953年7月实行军衔制,所以在7月之前,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已对元帅人选进行过酝酿和考虑。根据一些资料看,一些元帅名单已经初步确定,元帅主要人选为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当时军委委员共有28位,具体元帅名单有几个人、都是谁,至今档案尚未解密。但从有关记载透露的信息中可以断定,当时贺龙、林彪、粟裕均在这一名单中。

由于1953年7月实行军衔制的计划未能实现,之后元帅的人选确定又有了变化。1955年1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对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人选进行研究。经过充分讨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大元帅和元帅衔。16日,彭德怀、罗荣桓便联名将所提名单和意见报告毛泽东主席。根据这个名单,现任军委是指1954年9月成立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由12人组成,主席为毛泽东,委员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共11人。当时周恩来和刘少奇已分别担任总理和人大委员长,不在军委名单里。

根据名单,毛泽东主席无疑就是大元帅,11个军委委员就是元帅。在1955年2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也明确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根据条例,毛泽东授大元帅衔可谓实至名归。同时,周恩来、刘少奇也有资格授元帅衔。

当时,为了元帅授衔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开会进行研究。在会上,常委们包括许多民主人士都一致认为,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功劳最大,应该授予大元帅军衔,并授三个一级勋章。时任人大委员长的刘少奇知道毛泽东是不会接受这个大元帅衔的,所以当大家讨论后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笑着说:“我不能做结论。”有人当即表示:“人大作决定,他有什么办法!”刘少奇说:“人大可以作决定,但他是国家主席,要他签署命令才行啊!”最后,与会的代表们还是坚持要给毛泽东授予大元帅军衔,刘少奇只好说:“你们不是经常见毛主席吗?你们见面后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不作决定。”

几天后,彭德怀、罗荣桓和当时具体负责这次评衔工作的总干部管理部两位副部长宋任穷、赖传珠去向毛泽东汇报评衔工作的情况。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会上,大家再次提出要给毛泽东授予大元帅军衔,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授予元帅军衔的主张,并说明这是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意见。毛泽东听后摆了摆手说:“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这个大元帅我不能要,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毛泽东说完后,看了看刘少奇说:“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应是元帅。你也应该评嘛!”刘少奇摇头:“我不要评了。”毛泽东又转而去问周恩来和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周恩来和邓小平都坚决表示,不要评了。可见,当时毛、刘、周、邓都完全有资格授大元帅和元帅衔,是他们坚辞不受的。

8月19日,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军委提出的授衔名单,这份名单中元帅还是11人(包括邓小平)。9月3日,罗荣桓把名单提请周恩来、刘少奇审阅,并提交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这一讨论,名单又有了变化。因为在决定实行军衔制时,中共中央决定,已到地方工作的部队干部原则上不参加授予现役军衔,考虑到历史情况和现实需要,有的人可以授予预备役军衔。当时陈毅和邓小平已经主要是从事政府和党务工作了,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任中共中央秘书长,除了军委委员和国防委员外,在军队中都没有其他职务。按照这一原则,既可以给他们授军衔也可以不授。

为此,9月9日和11日,中央书记处两次召开会议讨论邓、陈是否授衔的问题。最后会议决定邓小平不授元帅,但陈毅是否授帅没有确定。当时,周恩来总理在北戴河而没有参加这两次会议。11日晚,总理打电话给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提了自己的建议,主张授陈毅元帅衔。现在看来,周恩来的意见是正确的。授陈毅元帅衔是对陈毅在南方坚持3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承认,也是对新四军对抗战做出贡献的承认。因为在十大元帅里,陈毅是唯一没有参加长征而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也是唯一一个新四军出身的元帅。

至此,十大元帅才最后确定,此时距离授衔典礼只有16天了。

元帅授衔背后的趣闻逸事

授衔后元帅们向周恩来敬礼。9月27日,在怀仁堂举行元帅、大将授衔典礼。7位开国元帅(林彪、刘伯承、叶剑英因故未到)授勋后都十分庄重地向周恩来行军礼,以表达他们对这位战功卓著、人格伟大的无冕之“帅”的最崇高敬意。

钦点第一大将和粟裕震大将。粟裕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为人谦逊,视名利淡如水,他两让司令一辞元帅的故事也传为佳话。

1953年那次评定元帅的名单里“粟裕排名第七位”。在1955年评帅时,一些党外人士建议给粟裕授元帅。粟裕听说后淡然地说:“评我大将就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我是嫌高不嫌低。”当时毛泽东也是建议给粟裕授帅的。1955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 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了!”毛泽东感慨道:“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辞了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嘛!”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

在军衔即将公布之时,一些人对自己的军衔不满意。当时的许世友在获知自己授上将时就去找周恩来,直言不讳要求给自己授大将。周恩来看这个性情耿直的爱将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粟裕也只是大将啊!”许世友当即二话不说,起身离开。许多和许世友有着一样想法的人也都心服口服了。这也就是粟裕震大将的故事。

关于授衔的故事有哪些3

1955年,我军进行了第一次大授衔,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大授勋。

不过,这已经不是我军第一次授勋了,因为早在1931年,我军就进行过第一次授勋,叫红旗勋章,共授予了8个人,都是红军的著名开创者和领导人,分别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徐向前、董振堂、赵博生、方志敏。

两年后,即1933年8月1日,我军又进行了第二次授勋,叫红星奖章,这次的授勋规模也更大,共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红星奖章共7个人,分别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叶挺、刘伯承,到了1935年,徐向前和陈昌浩被补授一等红星奖章。

因此,1955年的大授勋,其实是我军第三次授勋,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次的授勋,包括三枚勋章,各三个等级,分别为八一勋章(一级、二级、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二级、三级),解放勋章(一级、二级、三级)。

其中,一级八一勋章,是授予红军时期师级干部以上的人;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是授予在八路军当过旅级以上干部,或在新四军当过支队以上干部;一级解放勋章,则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当过军以上干部,也就是纵队以上级。

所以,能获得这三枚一级勋章的人,无疑都是我军的高级将领,包括十大元帅、十大大将,都全部获得了这三枚一级勋章。

但是,在57位开国上将中,却只有47位获得了这三枚一级勋章,还有10位或缺一枚,或缺两枚,都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是那三位起义将领: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因为都是在1949年才加入我军,没有参加过红军和八路军,因此都只有一枚一级解放勋章。

类似的还有乌兰夫,也是只有一枚一级解放勋章,因为他没有在红军和八路军任过职,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司令兼政委,足以授一级解放勋章。

另外,吕正操也没有参加过红军,早年是张学良的部下,但是多年来目睹东北军的软弱,尤其是在西安事变时,接触了很多我军的高级将领,让他对我军心生向往,于1937年加入了我军,因此没有八一勋章,只有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这5位上将都是中途加入我军的,因此少一两枚勋章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还有5位上将,从一开始就加入了红军,为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三枚一级勋章呢?

首先是苏振华、韦国清、唐亮,这3位上将虽然很早都参加了红军,但是职务一直不是很高,比如苏振华最高做到红5师13团政委、红4师12团政委,韦国清最高做到红军教导师特科团团长,唐亮也只是红二师政治部主任,都没有达到师级干部的标准,所以这3位上将都只得到了一枚二级八一勋章。

还有杨至成和李天佑,在红军时期的地位都不低,比如杨至成是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军委后勤部部长,李天佑也是红4师师长、红5师师长,但是到了抗战时期,两人都长期在苏联养病、学习,在八路军的经历不多,因此少了一枚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所以说,能获得三枚一级勋章,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是开国上将,也有10位没有得到。

不过,在大校里面,却出现了一个人,也获得了这三枚一级勋章,就是罗厚福,也是校级军官里面唯一的一位。

罗厚福1930年参加了红军,担任过鄂东北道委第3路游击师师长,抗战时期担任过新四军第5师14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江汉军区副司令、鄂西北军区副司令等职,都符合三枚一级勋章的标准。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问:罗厚福的资历这么牛,为什么只被授予大校军衔?

确实,以罗厚福的资历,即使不是上将,也是足以授中将的,为什么最后连少将都不是,只给了个大校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客栈之前专门介绍过了,是因为罗厚福曾经犯过错误,才被刻意降低了军衔。

对这件事,当年很多人都为他鸣不平,上级也觉得大校确实有点低了,就在1961年晋升其为少将。

——了解更多的开国将帅故事,可以看看历史客栈的专栏,共100篇开国将帅列传。

关于工作感恩的故事(感恩事业的故事有哪些)

戒烟故事的题目有哪些内容(戒烟故事的题目有哪些)

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历史故事的作品有哪些)

外国的色彩故事有哪些书(外国的色彩故事有哪些)

梵高的奇异故事有哪些名字(梵高的奇异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授衔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关于授衔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329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