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梵高的奇异故事有哪些名字(梵高的奇异故事有哪些)

2023-03-06 09:18:01 技术常识4 内部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53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名画密码 | 梵高《盛开的桃花》背后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齐鲁鉴赏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梵高的奇异故事有哪些1

1888年2月,文森特·梵高来到阿尔,尽管他内心充满忧愁,对生活与理想疑虑万千,但由于健康正在恢复,心情较前平静得多了。他去南部旅行,发现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连人们的体型穿着也都很美,于是他在一家小旅馆的楼上租了一间房间,每天出去作画,画咖啡馆,画大街小巷,画公园,大海和船舶。这一幅《盛开的桃花》就是这个时期无数杰出的风景画之一。文森特·梵高还曾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从我来到这里以后,我开始觉得我完全变了,不再是从前那样的我了。我也不再对我所做的一切横生疑虑,但愿这种心情能够保住。"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阿尔的热爱。

桃树花开(盛开的桃花,淡紫色) 梵高作品赏析 1888

我们从这幅画上似乎可感受到文森特·梵高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生命的强烈情感。桃树所展现的旺盛生命力,被画家那强有力而又十分激动的笔触表现得极其饱满。大地在彤云密布的暖和阳光下,射着炽烈的反光。桃花绽开得那么旺盛,使人惊喜若狂。两棵桃树干,枝挺姿健,妖娆可爱。

1889年梵高在阿尔画的关于桃花的写生

《盛开的桃花》又名《纪念莫夫》。是1888年梵高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毛威而画的作品。

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我把画架摆在果树园里,在室外光下画了一幅油画——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芦苇篱笆,两株玫瑰红色的桃树,衬着一片明快的蓝色与白色的天空。这大概是我所画的最好的一幅风景画。

"我刚把画带回来,就接到姐姐寄来的追悼安东·毛威的通知。一种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把我抓住了,堵住了我的喉咙,我在我画上写上:纪念毛威,文森特与提奥。

"如果你同意,我们就以这个名义把它赠给毛威夫人。我不知道他们将会对这幅画说些什么,但这无关紧要。

"我以为一切纪念毛威的东西,一定要既亲切又愉快,而不可以带着丝毫悲哀的调子(在这副画里也丝毫没有悲哀的调子)。

"不要以为死者是死了;

"只要有人活着,死者就会活。

"我就是这样认识问题的。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加使我伤心的了。他的逝世对我是一个可怕的打击。"

这副《盛开的桃花》传达出梵高理想中的日本风景,同时呈现春天的喜悦和乐观的情绪。

另外一幅关于盛开的桃花的写生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更是多次描绘了向日葵。

梵高的奇异故事有哪些2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一个偏僻小镇,他的父亲是个穷困潦倒的牧师,母亲是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三十岁依然待字闺中,没办法只好下嫁。母亲懂得绘画和文学,家里每天晚上必备节目,便是一起围着火炉读书。她非常注重吃饭的规矩,她认为,规律、适度的饮食对于塑造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道德感至关重要。

梵高从小便显示出过人的艺术天赋。他喜欢读书,阅读速度飞快。他会挑选一个喜爱的作家,然后花上一周一口气读完他的全部作品。他非常喜欢安徒生的作品,我们从他后来很多异想天开的画作中能够清晰地找寻到安徒生的影子:饱含灵性的植物、人格化的抽象、放大了的情绪和唐突的意象。他认为安徒生的童话“万般真实,美妙至极。”

梵高家虽然贫穷,但是母亲坚决不许孩子们跟“下流社会”的人来往。她认为,与出生良好的人为伍,幸福与成功源源不断;一旦交友不慎,失败与罪恶便会紧随其后。尤其劳工和农民,他们灰头土脸,无名无姓,无地无产,不但愚昧低俗到无可救药,更缺少“一颗丰盛的心”(指敏感度与想象力)。“他们不过只有小学文化,为赚得土豆糊口终日精疲力竭。他们的心与他们的头脑一样贫瘠,全然丧失了爱与忧伤的能力。”

但是小镇的上流圈子也看不起梵高一家,梵高一家便成了鲁迅先生写的“站着喝酒穿长衫唯一的人”,只能​待​在家里,好像被隔绝在一座孤岛上,唯有彼此相伴。

梵高从小是个“怪男孩”,忧郁多疑,性情躁动,​不擅​交际,虽然爱开玩笑,但是一点都不好笑。他经常感到孤单无助,忧心忡忡。唯一能给他带来快乐的,就是写字。早在识字之前,他就习惯了在纸上涂涂画画。母亲每天带他出去写生,梵高的绘画生涯由此开始。但他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每张​习作都不满意,一旦有了挫折感,就会自暴自弃,故意跟身边人找茬,像公鸡一样好斗,是“家里最不好对付的小孩”。

为了逃避家里的琐碎和压抑,他经常独自一人来到郊外的田野上,眺望一望无垠的黑麦和玉米垛。他穿过高高的麦田,沿途“不折断一根茎​秆​”。他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在同学们眼里,他“很孤僻”、“是个异类”、“与其他孩子从来没有交集”。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待着​,会离开镇子在外游荡几个小时。”

孤独定义了梵高的童年,他后来写道:“这是一段阴郁荒芜的岁月”。

16岁,梵高进入膝下无子的伯父的画廊公司,成为伯父的“门徒”,准备日后继承伯父不菲的资产。作为学徒,梵高每天干的便是给画框除尘、摆放橱窗之类的杂活。梵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对艺术产生了狂热的兴趣。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地艺术家、艺术史和艺术收藏的书籍,经常去参观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他给弟弟写信说:“多看些古董画是件好事”。

1871年,18岁的梵高认识了19岁的白富美卡罗琳,卡罗琳住在“令人艳羡的大别墅里。”卡罗琳性格外向、大大咧咧、无忧无虑,与内向古板的梵高性格截然不同。但是梵高对这位女神只能“美人如花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即。因为卡罗琳已经和表哥订婚了,而且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手上的钻石大戒指。

1873年,梵高来到伦敦,管理画廊的库房。库房里没有一张好画,他感到无聊,孤独,寂寞。为了不再消沉下去,他与已婚的卡罗琳开始了亲密的通信。他在信中写道:“你俘获了我的心,如此真切……你的面容在我心上挥之不去。”但是卡罗琳严厉地斥责了他的痴心妄想。受伤的梵高放下画笔,孤独地舔舐着伤口。他不思饮食,蓬头垢面,远离人群,无心工作,遭到伯父的严厉批评。伦敦没有旷野,他只能在下班后“久久流连于那些后街小巷中”。

​1875年初冬,一群标新立异的青年画家荒谬地宣称,他们使用的亮色和松散的笔法能以更科学的方式捕捉形象,“即使最精明的物理学家也难以找出纰漏”。他们以“无名者”自居,但被传统画家给予了“印象派”和“疯子”的称谓。他们认为印象派的作品是“一​摊​烂泥”,是“猴子摆弄一堆颜料”的结果,“惨不忍睹”。

梵高最初对这帮印象派画家毫无兴趣,“完全没有留意到他们的存在”。他埋头沉浸诗集、大部头哲学书、自然手册、奋斗史、畅销小说和俗套的情爱故事,他还涉猎枯燥的历史书,尤其喜欢阅读人物传记。他经常叼着烟斗徜徉在巴黎街头,避开一个又一个博物馆,却在坟墓前久久驻足。

吊儿郎当的工作态度导致他很快被画廊解雇。他把被炒鱿鱼诗意地比​作了​一个“微风一吹就会从树上掉落的成熟苹果”。家里对他彻底失望,父亲责备他毫无上进心,抱有“病态的人生观”,无能到“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失业后,梵高行走在英伦大地上,从一地辗转到另一地,换了一份又一份工作,不论天气,不论时间,在荒野歇息,在田地间觅食,在小旅店填饱肚皮,或者什么也不吃。他衣衫褴褛,皮肤灼裂。

他找到一份书店售货员的工作,可他完全无法胜任这份工作。他要在桌前从早上8点站到午夜(​其间​有两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在老板眼里,他大多数时候都在“混时间”,也无法取悦客人,只能卖信纸和向孩子们卖半个铜板一张的画片。“几乎一无是处”,“他对图书交易一无所知,他也完全不想学。”

同事们非常排斥他。梵高坚持戴一顶破旧的礼帽,“任何人看到它,都会有把那帽檐撕扯下来的冲动。”室友们讥讽他太一本正经,故意制造噪音打搅他读书。他们叫他“怪人”、“奇怪的家伙”和“神经病”。

严重的挫败感和孤独感让梵高第一次崩溃了。他开始酗酒,头痛越来越严重。“当你有很多事想要做时,”他抱怨,“你有时会变得很迷茫:‘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我又要去向哪里?’大脑也开始眩晕。”他用红粉笔在蓝色厚纸板上创作了一幅画,挂在一所学校的地下教室里。即使在白天也需要点上煤气灯才看得见这幅作品。“我兴许应该不时地尝试一下创作,”他说,“没准我还能成功……即使没成功,我也可以留下些印记。”

他决定用绘画来驱散孤独,并且成就自己。他极其专注地蹲在一张折凳上,猫着腰,驼着背,把素描簿架在膝盖上,一直画到熄灯为止——如果天气允许,他会在外边的花园中画。仅仅两周时间,他就完成了120幅作品。“我的手和脑都变得越来越灵活强大”,他说,虽然这些练习“十分苛刻”, “极其枯燥”,但却不敢松懈,因为“一旦停下来,我就会迷失,”“我认为,不论怎样,我必须前进,前进。”

为了从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他每天在镇子里徘徊,描了不少肖像:扛了一麻袋煤的女人、收获了土豆的一家子、吃草的奶牛。他把折凳搬到大街上,像涂鸦的孩童一般草草记录下所见所闻——作画的技巧完全没受过任何训练,连他自己都认为“很拙劣”。他饱含热情和希望地一遍又一遍描绘同一个场景。“我已经画过五次播种者,”他说,“但我还会再画,我对播种者的形象实在太着迷了。”

由于没有收入来源,他的生活只好单纯依赖弟弟接济。这种接济从最初迫不得已​的​请求,发展成后来索要更多资助的恶性循环。“老实说,要好好画画,我每月至少需要100法郎,”他略带警告意味地对弟弟说:“贫穷会让最聪明的大脑失灵。”“虽然我已失意落魄”,“但你光耀了门楣”。他充满歉意地祈求弟弟对自己保持耐心,并感伤地允诺将来一定会报答弟弟。“终有一天,我的画能卖上几个铜板。”

梵高投身绘画的唯一初衷就是赚钱。此时他已经28岁,换了很多工作,可是过分孤僻和不善交际的性格让他处处碰壁,无论在哪儿都干不了多长时间,因此他想到了搞艺术。搞艺术是个孤独的职业,需要的唯一条件恰恰是埋头创作,闭门不出。有鉴于此,家里人对他也很支持,寄来了必要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也兴致勃勃地写道:“我要尽快学会创作一些像样的、能够卖出去的画作,这样我就可以从工作中直接得到些许酬劳。”他不断地向父母保证:“以绘画为生,我绝对没有问题……好的插画师现在轻而易举就能够找到工作……这样的人现在供不应求,这些职位的报酬也都很可观。”

但是众所周知,搞艺术是个烧钱的行当。家里人很快便供不起他的花销,要求他自己也找一份工作。迫不得已,梵高找到一份为一位铁匠画炉子的工作。

期间梵高爱上一位姑娘,可是姑娘不爱他。梵高上门求婚,姑娘的父母和兄弟告诫他,除非他的财务前景有所改善,“否则没有丝毫机会赢得她”。梵高见不到姑娘,怒了,将手放在煤气灯的火焰上,要求道:“我只要求见她一面,只需要我能忍受我的手被这火焰灼烧这么长的时间。”即便如此,姑娘还是没见他,姑娘的哥哥上前灭掉了灯。

梵高穷困潦倒,欠下很多债。债主们堵在家门口,他告诉债主,只要一收到钱,就会马上付钱,但现在​确实​身无分文。梵高恳求债主离开家,债主抓住他的脖子,将他推到墙边,把他直挺挺扔在地上。他不断诉说自己的贫困,并且迅速地确认了弟弟对所有作品的所有权(这样债主们就无法拿走这些作品),考虑溜之大吉。

30岁,梵高回到家乡,认识了隔壁的大龄剩女玛格特。玛格特43岁,姐妹三人,都没有出嫁,她最小。她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小镇里,没有出过远门,相貌普通,孤芳自赏,心地善良,富于钱财。她对谜一样的梵高产生了好奇心,经常一大早便站在窗前,看着梵高背着马扎画架颜料,佝偻着身子,走到田野上写生。傍晚时分,她来到梵高家里,约他一起散步,斜阳晚照,格外美好。

梵高产生了和玛格特结婚的想法,因为玛格特可以给他金钱上的帮助,而这正是他最为缺乏的。但是同所有家中略有钱财怕人觊觎的家庭一样,两人的爱情遭到女方家人的坚决反对,玛格特为了反抗家庭的阻挠,不惜服毒自杀,幸亏被梵高送往医院救活。即使如此,玛格特家人依然把她送到远方亲戚家里,以免玷污家族名声。她们宁愿女儿孤老终生,也不愿女儿嫁给一个不名一文自称画家的怪物。梵高去女方家大吵大闹,然而无济于事。两人就这么被棒打了鸳鸯。

​此时梵高的绘画技巧渐入佳境。事实证明,即使一个天才画家,也要经过不断尝试和练习,才能把身上的“天赋”激发出来。如果说天赋是一块玉,那么反复练习就是一个切磋琢磨的过程。只有靠日积月累的机械重复将外面坚硬的顽石​取掉​,才能看到美玉闪闪生辉。

一个男孩曾经回忆梵高在画室工作的场景:(他)穿着长长的羊毛内衣,戴着稻草帽,拼命地抽着烟斗:那是一种很奇特的景象。我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的人。他和​画架​之间有一些距离,双手交错在胸前,久久地盯着画。突然他会跳起来,好像要攻击画布一样,在画上快速地画几笔。然后又慌乱地退回到椅子上,眯着眼睛,擦拭着额头,搓着手……村子里的人都说他疯了。

另一个男孩回想起梵高在田野里寻找地方放画架的情景:他站在这儿,又站到那儿,又换到更远的地方,再回到这里,然后又站到前面,直到人们说,那个傻子又站到那里了。

由于常年跟农民打交道,以农民和田野为创作题材,梵高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农民,“我在画布上作画,和劳动者在土地上耕作并无二致。”对一幅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他反复强调,这是一幅“由一位会画画的农民创作”的。他用一个冬天的时间,三易其稿,画了一幅《吃土豆的人》,内容是农民一家四口在昏暗的灯光下围在桌前吃土豆。桌上还有一个人,就是他。

但他这种“自甘堕落”的行为惹怒了家里所有人,一向以“有身份的人”自居的母亲大发雷霆,和妹妹一起将他赶出了家门。

1885年初秋,黄叶飘零,梵高在一家颜料店举行了自己首次公开画展,可以想象,问津者寥寥无几。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他还找了一份为餐馆画一些装饰画或招牌(例如替鱼贩画鱼的静物画)的“兼职工作”。“让大家看到我的作品,是我的心愿。”他添置了新衣服,开始有规律地吃饭,和别人讨论新的成功秘诀。“不能看上去总像是没吃饱饭似的,或是太寒酸,”他说,“相反,必须设法穿戴得体面一些才行。”

1887年,34岁的梵高爱上了45岁的咖啡店老板塞加托丽。他之所以爱上这个大十几岁的女人,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希望这个女人可以资助他一些钱,让他把绘画事业继续下去。此时的梵高,已经不相信爱情。他悲愤地说:“当我应该恋爱的时候,我却将青春奉献给了艺术,觉得艺术比爱情要神圣。”他怀疑“恋爱中的人是否比那些将心灵奉献给艺术的人更神圣”。

但是软饭显而易见没有那么好吃。塞加托丽明确拒绝了他的求爱,并且让他滚,还让一个咖啡馆服务员上门警告他。梵高不为所动,塞加托丽找了一帮混混,对他大打出手,不仅朝他脸上砸啤酒瓶,划破了他的脸颊,还将他的一幅花卉画扔到他头上。梵高脸上淌着血,羞愤难当,绝望透顶。

同所有单身狗一样,梵高爱上了喝酒:下午喝苦艾酒,晚餐喝红酒,在夜总会自由地喝啤酒。他个人偏爱法国白兰地,随时都喝。他需要这种甜蜜的“麻醉”来治疗愈来愈烈的抑郁症,还辩解说喝酒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以抵御严冬的寒冷。他成了一个享乐主义者,“多多享受你自己,要比不懂​得​享受来得好,”他劝告妹妹惠尔说,“对艺术或爱情不要太当真”。

1888年圣诞节,弟弟的结婚和挚友高更的离去终于让他崩溃了。一直以来,弟弟都是他的经济支柱,高更是他多年绘画生涯中唯一的知音,换言之,这两个人是“希望”的代名词。可是,就在这个圣诞之夜,希望离他而去,他彻底绝望了。他站在镜子前,拿起剃刀,抓住自己一只耳朵,猛地一划,便划下半拉。他用报纸包了划下的半只耳朵,送给曾与高更经常交往的一个女孩。

两个月后,他的精神出现了错乱。他晚上经常梦魇,眼前出现幻觉,在街上大喊大叫,胡言乱语,跟踪陌生人到他们家里。“我时而满腹热情,时而歇斯底里,时而又觉得自己能预知未来,这些时刻交替上演,让我十分痛苦扭曲。”他说。他很少吃东西,经常酗酒,昔日的美好时光都从他的记忆中消失殆尽。他产生了近乎偏执的臆想:有人试图毒死他。

他被送进精神病院,医生认为他的病症是“一种癫痫”。不是自古以来为我们所熟知的、使羊羔抽搐以及使身体瘫倒的那种癫痫,而是一种精神癫痫——大脑运转​的​突然失灵:大脑中的思想、感知、推理及情感上的突发性崩溃,并由此引发奇怪而夸张的行为。医学上称其为“潜伏性癫痫”,这种疾病每次发作会间隔很长的潜伏期,​其间​病人过着相对正常的生活,并没有意识到梦魇正在脑中形成。由于发作原因不明且病症形式多样,还被称为“隐蔽性癫痫”。

听了医生的诊断,梵高痛诉家史:他的外祖父“死于精神疾病”,姨妈终身未婚,一生深居简出,饱受癫痫困扰。一位舅舅自杀而亡,一位伯伯在35岁时,也就是梵高现在的年纪遭遇了第一次“癫痫发作”,英年早逝。另一位伯伯也在40岁时经历了不明疾病的“发作”。一位堂兄“遭受了某种严重的癫痫性发作”,进了精神病院,最终自杀身亡。医生在他的住院记录中总结道:“这位病人所遭受的仅仅是其家人曾遭受的痛苦的延续。”

医院于是给梵高安排了一个很大的房间供他作画。就是在此地,就是在此时,梵高的绘画理念终于成熟。他用鲜艳的色彩和魔幻的笔法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和想象。他用“直觉和感受”勾画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眼中所见的事物,这些事物只存在于他的脑海中。

​1889年盛夏时节,梵高病愈出院。他体格强健,肩膀宽阔,脸色健康,面带微笑,非常结实。他每天背着作画的工具去田野里作画,画​的​最多的便是麦田,金黄的,一望无垠的,只存在于自己想象中的麦田。一天晚上,他回到了家,肚子上有一个弹孔。他跟别人说,自己偷了邻居的手枪,朝自己肚子里开了一枪。但是医生和警察没有找到手枪,也没有找到他的绘画工具,而且推断出,开枪的位置离他应该有一段距离。几十年后,有健在的目击者站出来说,一些“年轻的男孩”在玩耍时意外地打中了梵高。因为害怕被控谋杀,这些男孩从来没有主动站出来过;而善良的梵高选择了保护他们,没有说出真相。

1889年7月29日午夜时分,梵高在弟弟的怀抱中停止了呼吸,临终留下最后一句话:“我想就这样死去”。

梵高去世不久,他的弟弟也得了精神病,并于一年之后去世。其余两个弟弟妹妹也先后得了精神病,弟弟自杀,妹妹在精神病院住了四十多年,多次自杀未遂。

梵高去世四十年后,“印象派”创作手法在文艺界大盛,梵高声名鹊起,如日中天,他的《向日葵》和《麦田》等画作被推上神坛。他落魄时曾经请隔壁木匠制作一张桌子,并且画了一张草图。木匠的儿子找到这张草图卖掉,衣食无忧地活了下半辈子。


梵高作为不世出天才画家,并非科班出身,纯属自学成才,幸运的是,他的画作几乎全部保存下来,供我们欣赏研磨。这本珍藏版《梵高手稿画册画集画传》,收录了梵高250多幅珍贵手稿和罕见草图,150多封私人书信,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梵高手稿画册画集画传典藏修订版150多封精心挑选的私人书信250

¥93.1

购买

梵高的奇异故事有哪些3

被偷走的画《春天来到纽南的牧师花园》1884年 文森特·梵高

就在梵高生日(3月30日)当天,他的画在博物馆里被偷——也够黑色幽默的。

咱们今天,除了讲讲这个堪称“史上最没技术含量”的偷画事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讲这幅画背后的故事:与梵高广为人知的《向日葵》、《星月夜》等画作相比,这幅画明显要灰暗、阴郁许多,为什么呢?

失窃的辛格·拉伦(Singer Laren)博物馆。

实际上,这幅画只是一个缩影,它创作于梵高一生中的一段黑暗的时光,堪称是他的“隔离”时期之作。回首那段过往,当时31岁的他,传教当牧师的理想支离破碎、寄托艺术梦想的画作无人问津、乖戾的性格被家人视作瘟神、乃至女方以死明志的爱情,却因双方家庭的隔阂彻底崩溃。

梵高笔下父亲的《圣经》与烛台 1885年

隔年,1885年3月,梵高父亲去世,就埋葬在被盗之画正中间那个教堂废墟:伍德托伦古塔之下。因此,这段时光的梵高,画面大多跟心境一样阴郁,黑色与褐色是主旋律,与其后绚烂炽热的画风截然相反。

如今,我们也坐在屋子里,就像这幅画的视角一样,望着往日的美好回忆,跟世界保持距离,迎来了一段灰色的时光。

抢劫式盗窃

咱们先说梵高的画被偷这事。

荷兰当地时间2020年3月30号,梵高的136岁诞辰,窃贼明显是个懂行之人,挑了这个日子瞄准了阿姆斯特丹东北的一家博物馆:辛格·拉伦(Singer Laren)博物馆。

由于新冠状肺炎(COVID-19)的肆虐,这家博物馆也被迫关闭有半个月有余了,凌晨3点15分时,窃贼直接打碎了博物馆的大玻璃门,闯入博物馆内将画作《春天来到纽南的牧师花园》偷走。

现场,白板疑似为被打碎的玻璃

面对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强抢”,当地警方在博物馆警报拉响后不久就赶到了现场,可惜肇事者已经消失在无尽的黑夜中。

说实话,我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偷”大师的画。不知道是不是新冠肺炎的问题导致安保人员隔离?亦或者是内鬼共同作案?当地警方目前并没有给出什么值得说的线索。

梵高自画像

但有趣的是,这不是这家博物馆第一次失窃,根据2007年的报道,曾有小偷从雕塑花园中偷走了七件艺术品,其中包括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创作的雕塑《思想者》(这件雕塑由很多版本)。

几天后,这个著名的雕塑就被找回来了——但丢了一条腿儿,迄今13年过去了,这条腿儿也没找到。

实际上,这家博物馆由美国画家威廉·辛格(William Singer)的私人收藏构成,总计大约有3000件藏品,在1954年由威廉·辛格的遗孀安娜·辛格(Anna Singer)建立。

更雪上加霜的是,这幅画甚至不属于这家博物馆,是从隔壁格罗宁根博物馆借展过来的,这也是该馆唯一一张梵高的画。鉴于梵高的作品甚少上拍,虽然在这件作品的具体价值没有定数,但通常如果出现靠谱的真迹,百万美元这个价格肯定是跑不了的。

当然,博物馆是毫无疑问的受害者。根据新闻,画作的实际所有人格罗宁根博物馆也认同了辛格博物馆在安保层面的协议执行,在当下全人类面对疫情的黑暗时刻,相信荷兰警方有足够的动力追回这张画。

我呢,趁机讲讲梵高的故事,吃一回偷画馒头。

《星月夜》1889年

与梵高最广为人知的《向日葵》、《星月夜》相比,这幅画、甚至这一时期的画,为什么都如此的阴郁与灰暗呢?

其实梵高的人生和作品可以大致分三个部分:

荷兰时期:1879 年冬至 1885 年末,色彩相对阴郁、灰暗。当牧师、学画、卖画都受到挫折,这一时期肖像画相对较多,因为那时候荷兰当地人为了钱当模特,不嫌弃他。

梵高 《吸烟的骷髅》1885-1886年

巴黎时期:1886年2月至1888年,色彩逐渐明亮,厮混于巴黎艺术圈,受印象派、后印象派艺术家们的影响。

梵高临摹的浮世绘 1887年

阿尔勒及其后:1888年2月-1890年7月,离开巴黎前往普罗旺斯,色彩最为炽烈,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梵高,这一时期风景画、静物居多,当地人嫌弃梵高,所以肖像画较少。

那么,被盗的这一件的作品,创作于荷兰时期的末尾1884年。

传教往事

回望1884年,文森特·梵高坐在纽南镇(Nuenen)的小房间里,望向窗外塔楼的废墟,寻思着再画一张有塔楼的风景,他之所以来到这里,纯粹是因为父亲的工作缘故。

《春天来到纽南牧师花园》1884年

他父亲多洛斯·梵高,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牧师,在1883年12月调入纽南,主持当地教会的工作。

父子情深?至少梵高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一个家庭斗争史。

就在三年前的1879年,这位老牧师还不得不被迫前往邻国的矿洞中,将自己一心传教、却因为口齿和性格问题与当地矿工激烈冲突的儿子梵高接回家。

被找到的长子梵高宛如一名流浪汉——过去几年他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于煤矿中,试图和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牧师,将心中的福音和慰藉带给当地困苦的矿工们,他把弟弟和父亲寄来的大笔钱都用来印成《圣经》分发给穷人,却收获成片的羞辱和嘲笑——他被当做一个疯子。

青年梵高

疯子,梵高尚且可以用“耶稣也曾被人冠以疯子之名”来自我安慰。可随后,由于一系列投诉和质疑,当地福音传道会宣布试用期不通过,牧师之路被彻底堵死,梵高目无前路了。

“我的人生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这个世界对我只有冷漠。”——梵高给弟弟的信。困苦与无奈交织,他效仿圣人,半疯半忧愁的赤脚开始了一场徒步流浪之旅,直至毫无人形的被父母找回,双脚差点残疾。

当时梵高的父亲多洛斯,希望就此将梵高送去精神病院——毕竟梵高家族也算是小有名气,海军上将、欧洲头号画廊经理、主教,都在名字后挂着“梵高”。而主角文森特·梵高,却是一位行动极其怪异、性格乖戾、几近一事无成的长子——这实在是个家族耻辱,对比之下,二儿子提奥春风得意,在巴黎事业有成。

愤怒的梵高当然不接受这一命运,但他也无处可去,最终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前往海牙,再次拿起了前些年因为考试不过关而放弃的画笔。

海牙有家

1881年12月,梵高开始寓居海牙,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画室,他渴望建立一个小家庭证明自己有能力过好日子。

从海牙的画室向外看

可谁会买他的画呢?为了不让梵高继续扰乱父母的生活,提奥给梵高每月高达150法郎的费用——这在当时足够全家老小滋润的活一个月。

但梵高将这笔钱通通用来请模特、挥霍,甚至将一名怀有身孕的妓女接到家里,与她们一家子人同居(还有个她母亲)。为了将画作卖出去,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梵高弟弟提奥不断地跟哥哥文森特争吵,身为画廊经理,他当然知道什么样的画作容易出售。

而文森特却执迷于黑色,他完全无视勃兴于巴黎的印象主义,对他们充满敌意,认为这些人的作品是投机取巧,是取悦他人的肤浅艺术。在他看来,在大自然中找到各种灰色,才是色彩大师们的最大责任,自然界所有颜色都是由黑白两色构成:“几乎所有颜色都带有灰色,在大自然中人们只能看到那些阴影和色调。”

梵高这时期最忠实的模特

于是,这个阶段的梵高,完全痴迷于寻找大地的黑色,以此来对抗弟弟所推荐的、印象派光影。呈现出厚重、灰暗的氛围。这种倾向也让梵高对素描情有独钟,在不断的实验和探索中,虽然无人问津,但他为自己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素描基础。

“用黑色画油画”,这是他后来对这段日子的概括。

1883年,弟弟提奥亲自前往海牙看望梵高,双方见面了并没有讨论兄弟情谊,只有没完没了的激烈争吵,提奥由于经济不景气,还要分担父母、兄弟姐妹的花销,希望梵高能够放弃这样的生活,再不济找个工作,哪怕画几张能卖的出去、讨好大家的画。

钱的问题深深刺激到了梵高,却又始终要保持者哥哥仅有的尊严,他自负的宣称,出售作品与乞讨并无二致。“要我去和别人交谈,这件事将让我痛苦不堪”。“最好的事情就是继续自己的创作,直到艺术爱好者自愿地收到吸引而青睐我的作品。”——这句话当然没有错,他可是梵高,但这事要等他们兄弟俩都去世了。

于是,残忍的一幕被揭开,提奥向他宣布:家族中那些有钱、有权势的叔叔、舅舅们,愿意出一大笔钱,供梵高继续创作——前提是离开这个丑闻之地、离开那个妓女家庭。

面对选择,梵高崩溃了。接下来的三周,他不断地给提奥写信,陷入矛盾交织、痛苦忏悔的反复折磨中。最终,他选择离开,颜面尽失的走了。为了掩盖自己的困窘,他在日记中写道:“工作是我的责任,它甚至比女人更重要。”。

一个向来自负的长子,却因为钱、和未来的艺术生涯,最终保不住自己的小家庭,这是梵高回老家纽南,与父亲住一起的背景。

灰色荒野

1883年底,回到了父亲的家中,梵高马上就挑起了新的战争,他要求父亲承认几年前把他驱逐出门、导致自己前往矿洞当牧师的行为是个错误,并且将自己的一切苦难都归结于这位年逾六旬、听力衰退的老人。

可梵高父亲只是轻蔑的回复了一句:“你难道要我下跪吗?”从此,每天与这位不服管教、忘恩负义的长子激烈争吵,成了他的新生活。

面对不断升级的争吵和愤怒,1884年,梵高父母为儿子提供了一间小画室,还为他装上了壁炉、木地板,今天看到被盗的那副画,就是从这个家中望向窗外的风景。

被偷走的画《春天来到纽南的牧师花园》1884年 文森特·梵高

争吵之外,梵高会拿着钱前往当地人家中写生,比如这一副更加著名的《吃土豆的人》。为了更好地写生、进入现场环境,梵高常常与农民一同置身麦田,在泥泞之中作画,丝毫没有任何艺术家的“洁癖”。那深色调的背景,有如大地色般厚重。可这样的画并不讨好消费者。弟弟提奥更加的愤怒了,他可是还要养着这一大家子人,亲哥哥难道就不能体谅一下?

《吃土豆的人》1885年

梵高却迎来了另一场恋爱,与当地贝格曼家族的一位女人玛格特·贝格曼,她整整大梵高十三岁。在梵高回来之前,双方家庭往来密切。可现实是,玛格特是当地富庶家族遗产的继承者,他们当然知道文森特并不是什么正常人物,而梵高家族比对方更清楚这一点,不敢、更无意联姻。

最终,纸包不住火,贝格曼家族震怒于“牧师堕落的儿子”,“幻想自己是画家”,竟然玷污了玛格特的清白,一群人围着梵高拍桌子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几天之后,玛格特吞下了马钱子碱,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在当地已经名誉扫地,被贝格曼家族送去了乌得勒支。

又一次,梵高连自己的爱情都不能做主。

三十一岁的梵高坐在画室中望向窗外,这一连串不幸、忧愁的岁月,都凝结在了这一时期的画面中。

众所周知的丑闻、无尽的争吵、乖戾暴躁的性格、奇怪的外表,让梵高在当地有如瘟疫。他开始更加沉迷于阴郁的色彩“深褐色”与“沥青色”,甚至开始寻找比纯黑更强烈的、更深的色调。

虽然无人问津,但他却更加狂热的偏执于自己的观点与自尊,喋喋不休的在信里宣称自己将在未来有“自己的展览”,“画作会畅销”。黑、灰、褐,痛苦的生活,狂热的决心,这就是这一时期梵高画作的主旋律。

直到两年后的1886年,梵高踏上了巴黎的土地,在巴黎的灯红酒绿中探索色彩的魅力。

四年后的1888年,梵高前往法国南部,当他将画架摆放在普罗旺斯的明媚阳光下时,画面才迸发出绚烂夺目的光芒,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梵高——如同普罗旺斯明亮而炽热的天空,直至死去。

这就是梵高与被偷走这幅画的来龙去脉。

《群鸦》梵高生前最后一张作品

借着这幅画,今天讲一讲这段梵高比较少为人知的经历。

能在梵高生日偷这幅画的,起码是个懂行之人,希望这偷画行为只是个愚蠢的恶作剧、希望这幅画一切都好。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梵高的奇异故事有哪些名字(梵高的奇异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3273.html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