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故事的伟大建筑作文(有故事的伟大建筑)

2023-03-05 05:22:01 技术常识4 完整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72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传说故事、罕有雕刻、绝美古建…山西运城有被时光遗忘的古村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最山西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伟大建筑1

这是一处被时光遗忘的古村落,这里有说不尽的传说故事、精美雕刻和绝美古建,带着历史的积淀和沧桑,这些绝美古村落,别有韵味,令人神往。

马跑泉村

这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鸟语花香,充溢着浓郁的山村风情,这里就是古村落马跑泉村。相传始建于唐代,形成于清代。

这个村的来由充满了传奇故事。传说马跑泉村名的来由是唐朝时代秦王李世民在洛阳战败后从这个村里路过,行至吕梁上脚下时人饥马渴,李世民当时的坐骑用蹄子在山脚下刨出一股泉水,将士们才得以解渴,后人为纪念李世民起名马跑泉村。

该村位于稷山县北部的姑射山中,背靠陡山,依山而建。村庄整体建筑布局分为上下结构,从山上往山下延伸,现大部分居民已迁至山脚。

村里的大多数巷道还保留的是清代时期的石板路。村庄的生活用水来源于古泉,依靠人力肩挑。现存韩氏民宅6处,为清代建筑,建筑主体以石券窑洞与木构架为一体,其中一处曾为“马跑泉二战区兵站粮库旧址”(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创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

这里保存完整的古代四合院、学兴楼,飞檐挑角的学兴楼,气势磅礴。

这个村三面环山,房屋呈阶梯式分布,满眼皆是或高或矮林立的树木。

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拾级而上,一座座青石垒墙的房屋陈旧朴实,尽显饱经风雨的沧桑。

西庄村

这个由古时期的采石匠人聚集而成的村落便是西庄村。它位于运城市新绛县北张镇,据传,春秋时期有工匠从吕梁山取石,在山下开阔处形成石料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为了方便生产,石匠们就住在石料场附近,至五代后周时期形成了村庄,因其在杜坞村西,故称西庄。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西庄村“因石而生,因石而兴”。几千年来村民以石雕为主导产业,至今村中绝大多数人依旧从事石雕产业。

宋朝时期,西庄村逐渐聚集成家、张、曹三大姓,并筑有防御性的城墙,形成城堡。

西庄村以"石"为天。位于村委会门口的两座1.5高的大型精美石狮,雕琢于是清代同治年间,是中国石雕精品,也代表了村中工匠们的手艺。

村中也保留下不少明清时代的古老建筑和较为完整的民宅民居。

村中,一座古院落中完整保存着的“朱子家训”影壁。在这深宅民房,照壁上端雕梁画栋挂着贴有“福”“禄”“康”“寿”字样的红灯笼。

两侧镂空石雕刀法细腻,一面是鹤鹿同春,一面是松鹤延年,工艺精湛,刀法细腻。中间的“朱子家训”525个字,蝇头小楷,运笔工整。这幅“朱子家训”是清道光七年,用明代理学家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由清代著名书法家杨藉林所书。

除此以外,古民宅门楼上的“五福临门”别样布图各有千秋,木雕的古建筑式样别致,斗拱的支撑构思独特,让人百看不厌。

阎景村

阎景村位于运城市万荣县高村乡,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闫景村现存历史街道与建筑有小西门巷、大西门巷、宁家巷、后沟巷、贾家巷与结义庙、送子娘娘庙、老爷庙以及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阎景村最著名的建筑,它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

它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主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大院。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有院落七组,房屋146间,另有祠堂、花园、遗址等,共占地125亩,相当于十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李家大院整个建筑物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

同时李家大院也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特别是李家大院的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意在告诫后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光村

运城姑射(yè)山下有一处美丽的村落,它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就是光村古村落。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属于仰韶文化的光村遗址,可与丁村遗址相媲美。相传,北齐某夜,光村上空突然出现了五彩缤纷、耀眼夺目的光芒,一时光明如昼,上报朝廷后,龙颜大悦,赐名光村。

它位于运城市新绛县泽掌镇,是的美丽村庄,村子始建于北齐(561-577)年间。

村中沿街林立着民居古院落,路面皆由精致条形青石铺成。光村的民居院落聚落成村,以四合院居多,“三雕”工艺精美绝伦。村内随处可见的古民居,都能看到院门墙上“一路连科”、“五福捧寿”等的图案。

光村的民居代表便是赵家十八座院。这里的大小院落十八座,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合绝无垂向接缝,走在赵家院落,随处是雕花的门,四通八达,相互穿行。

村内的福胜寺,距今1450年左右。该寺正殿内有宋(辽、金)、元、明时期彩塑20余尊,塑工精湛。其中,渡海观音悬塑尤精。

其中渡海观音悬背景采用高浮雕手法,塑造出装饰性很强、透视效果突出的远小近大的海浪纹图案,塑造手法在古代雕塑艺术中较少见。

寺内现存主要建筑为元代建筑遗构。钟、鼓二楼分峙于寺前两侧,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大殿,两侧有十殿阎君殿、三星娘娘殿、东西配房、厢房及廉颇、蔺相如配殿等建筑,井然有序,雄伟壮观。

大雄宝殿内悬塑“善财童子拜观音”雕塑手法精湛,构图气势恢宏,形象精美绝伦,实为稀世珍宝。 

西厢村

大名鼎鼎的西厢村位于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中的鹳雀楼就在西厢村的西面。

村内的普救寺也是西厢村最著名的景点。它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

在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这里是崔莺莺和张生缘定三生的地方,后来成了千千万万青年人追求爱情的圣地。

历经岁月沧桑,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坍湮没,唯有13层、高37米的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依然屹立于土岗之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唐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和西厢记故事的格局修复了普救寺。

巍峨高大的主殿、小巧玲珑的西厢书斋、方整宽敞的塔院、崔相国夫人和莺莺小姐所在的佛居别墅等建筑,依山而筑,错落有致。

尧寓村

这是个神秘的古村,我国最早的帝尧史迹刻石就在这里,它就是尧寓村。它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绛县,这里从其地形证实了尧寓村确系尧帝出生地外,而且该村出土的几块石碑和文物,更进一步得到了证实。

据传说,尧帝就出生在中尧岭半山崖上的窑洞里。尧王死后,百姓悲痛万分,普天下百姓为尧王致哀,三年不奏乐。为纪念尧王,窑峪村百姓将窑峪村更名为尧寓村,一直沿用至今。

尧寓村一带世世代代流传着尧王出生和生活的美好动人传说。

关于尧王的出生,传说尧的母亲庆都,一天乘船在“三河”(即现在的涑水河)捕鱼,忽然一条巨大的赤龙从天而降,在庆都头上盘旋许久。此后不久,庆都便身怀有孕,产下一位灵儿。这便是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的来源。

尧王在部落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12岁便受封于陶,15岁受封于唐,即分别为陶唐部落的首领。这即是后人称其为陶唐氏的由来。绛县尧寓村现存“唐尧寓处”古碑,碑左上方阴刻“大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孟春立,距今1600多年,为当时中国农村最早的石碑之一。

此外,在尧寓村还发现原嵌于古城门上的“陶唐遗风”石匾和村南一公里处山坡上尧王全神庙门上的“巍严配天”石匾。村南土岭上还发现娥皇、女英庙遗址一处,古灰坑、古陶窑遗址八处,并发掘出石锄、石铲、石斧、陶鬲、陶瓶、陶盘、陶杯100余件,古陶片数千片。这些都充分证明,远古时期尧王曾带领大部落在此地生产、生活、治国安民。

这个冬天来山西运城看独一无二的古村落,听它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有种莫名的向往,让人欲罢不能。

有故事的伟大建筑2

1768年,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位的第三十三年,浙江一个名叫德清县的城桥倒塌了。

知县知晓后,从邻县——仁和县雇佣了一班石匠。领头的吴东明就此开始了他们打木桩入河的繁重工作。

可是正当工匠们奋力赶工,准备开始安装新的水门时,吴石匠却被一件蹊跷吓人的事缠上了。

1

在塘栖住着一个农夫,名叫沈士良,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了。

他与亡故兄长的两个儿子住在一起。

但是这两个侄儿为人都十分苛刻暴戾,不仅坑骗他的钱财,还殴打虐待他的母亲。

沈士良忍无可忍,决定诉诸与阴间的力量,来为自己讨回公道。

他听闻德清县正在修桥,便起了别样的心思。

2

在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当人们在一处地方动土时,会破坏该地的风水,或是触怒此地的冤魂。

为了防止在建筑动工时出现意外,古代的一位能工巧匠——也就是鲁班,便提出了“打生桩”的说法——用活人奠基,以保证桩基牢固,建筑动工过程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打生桩”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不断进行了新的补充和延伸。

人们认为,仅仅只要知道姓名或八字,具有神奇魔力的大锤,便会将姓名的主人的灵魂——打进河底。

3

毫无疑问,沈士良便是听信了这个传说,决定依仗石匠的魔力——将两个侄儿的灵魂钉在河底。

从此自己便可以高枕无忧,与老母亲一同过上平静的日子了。

因为他本人是文盲——于是他从侄儿们保存的账册上描摹下了他们的名字,又托人打听找到了吴石匠。

沈士良小心翼翼地拿出写有侄儿们姓名的纸片,问吴石匠:这个有用吗?你们有法子吗?

4

在孔飞力的《叫魂》一书中,他写道:“在某种条件下,人的魂能够同拥有魂的躯体相分离;一个人若掌握了另一个人的魂,便可以利用它的力量来为自己谋利;通过向受害者撒出粉状的迷药,可以使他在被剪去发辫时无法抵抗。”

在民间传说中,掌握仇人的姓名,游方术士运用一些诅咒之术,便可以收割别人的灵魂。

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有些事阳间做不了主,便找阴间。

然而若是两者都不能为之讨回公道呢?

5

沈士良万万没想到,吴石匠听闻了他的一席话,扭头便将他上告到了当地的保正处。

原来,在1768年的清朝,一场名为“叫魂”的妖术危机正在席卷全国。

百姓们被笼罩在“叫魂”的阴影下,人人自危。

而位居高位的乾隆帝,却认为这一切都是一场人为的政治阴谋。

当地知县下令将沈农夫打了二十五大板后才许开释。

吴石匠本以为他能避免被牵扯进这一起“叫魂”的罪恶勾当,却不知道不久后他就会被卷入一场民众歇斯底里的妖术大爆发中。

6

乾隆下令清剿妖党,坐镇地方的省级官员不得不开始应付来自上下两方面的压力。

民众在妖术谣言的恐慌下,早已神经紧绷。

任何外来的陌生人都被他们认为是来“叫魂”的,人人互相警惕,彼此揭发,甚至直接打死路过的和尚。

民间社会秩序一片混乱。

而天子为了稳固政权——更是下达旨意,务必清除妖党。

7

吴石匠被扭送到了钱塘县衙门。

原来是一个名叫计兆美的乞丐,在沿路乞讨中,被当地人怀疑是来叫魂的。人们怒火冲天,对计兆美拳脚相加的殴打。

随后又将他押至当地保正的家中。

保正威胁计兆美,如果他不说实话,就要对他进行严加拷打。计兆美一听吓坏了,便承认自己的确是来叫魂的。

保正一听十分高兴,终于被他抓到了一个“妖党”,他立马又将计兆美押至钱塘县衙门。

县官盘问计兆美:“是谁指使你在干这叫魂的勾当?”

计兆美因为听说过有关德清县城桥工程的种种谣传,为首承办的石匠是一个姓吴的人,便立马指控是吴石匠指使他的。

吴石匠就这样受了无妄之灾。

8

这一系列叫魂案,可谓是一场光怪陆离的社会骗局。

百姓为洗清嫌疑,随意指控他人;官员为办案省事,用刑罚逼供;皇帝为稳固政权,利用“叫魂”整吏治吏。

上与下的互相欺瞒,构成了这场“妖术大恐慌”的闹剧。

身处现在的时代,我们明白迷信与盲目才是这场妖术谣言传播的根源。

不过纵观当时的局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加大,人人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一旦有人以妖术来进行行骗,就会使百姓紧张的神经绷断。

这种群体恐惧心理就会如同涟漪一般逐渐蔓延至整个社会。

对《叫魂》这本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哦。

该书以小见大,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详细剖析了当时在“妖术”笼罩下的社会。

有故事的伟大建筑3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程东东

在房山区西北的云蒙山南麓,河北镇万佛堂村,有一座曾经盛极一时的矿井——北京矿务局房山煤矿,采煤历史长达百年。后来,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在国家相关政策调整下,房山煤矿停产关闭。曾经熙熙攘攘的厂区办公楼变成了居民的住宅,红色的墙体已斑驳脱落。楼前的花坛里,种满了茄子、豆角,散发出浓浓的烟火气。在不远处的小坡上,屹立着一座造型犹如竹笋的花塔,与陈旧的办公楼遥相对望,别有一番风韵。

据北京市文物部门的考证,北京地区目前仅存两座花塔。一座就是前文提到的房山万佛堂花塔,另一座为丰台镇岗塔。近日,笔者前往京西,一睹两座花塔之美轮美奂。

万佛堂花塔

繁复花饰遍布塔身

花塔又称华塔。根据佛教涵义,表现莲花千佛造型的塔被称为华塔,多盛行于北方。这类塔现存数量极少,放眼全国也寥寥无几,非常珍贵。花塔是一种综合形式的塔,其特点是塔的上部装饰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如同巨大的花束,而塔的下部仍为密檐式或楼阁式,可以说花塔造型是佛塔建筑开始摆脱仿木构形式的束缚,而形成的佛塔艺术的伟大创新。

万佛堂花塔为全砖结构,通高约24米。塔的下部为八角形,建在近5米高的须弥座上,看起来甚是高大。塔身的东南西北四面各设一座拱形门。每座门上方和两侧都有佛、菩萨及天王像,其余的四面为直棂窗,门窗上用斗拱承托塔檐,再建以斗拱平座,安置大花束形塔身。塔身共分为七层,每层由众多小佛龛周匝排列而成,装饰的各种繁复花饰是万佛堂花塔的特别之处,几乎占了全塔高度的二分之一。

万佛堂花塔的塔身上部用层层的巨大莲花瓣组成一朵千叶莲花,在每个花瓣上雕有一座佛龛。花塔供奉的佛像很特殊,有头部朝外的狮子和大象的半身雕像,上面所托佛龛里是它们各自的主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在史料中并没有发现关于万佛堂花塔的明确修建时间,但塔身有“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的题记,故推测建塔年代最迟为辽道宗咸雍六年(1070)。在中国历史上,辽代是一个以崇佛而著称的朝代,佛教极盛。万佛堂花塔属辽南京析津府良乡县,为辽宋边界要塞之地,从辽至清皆为重要地域。

除了花塔之外,这里原本还有一座始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的“龙泉大历禅寺”,寺名为唐代宗御赐。历经千年沧桑,如今只留下一座明代重修的无梁殿,被称为万佛堂。殿内的《文殊、普贤万菩萨法会图》通长23.8米、通高2.4米,由31块长方形汉白玉石浮雕拼接组成,极为壮观。石雕内容丰富,人物面容丰腴,衣纹流畅,姿态优美,堪称唐代浮雕艺术的珍品。

万佛堂

万佛堂就坐落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孔水洞是一座拱券式的洞口,为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溶洞。孔水洞原名为“龙泉”,这也应该是“龙泉寺”名字的由来了。《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原云蒙山直上皆石壁,下有水涌出,为孔水洞,俗名水帘洞,旧有龙泉寺,唐大历中建,今四壁刻划佛像,更万佛堂。”如今的孔水洞,仍轰轰作响,奔流不息。

除此之外,在东南方向不远处,还有一座元代密檐式塔,称为“龄公和尚舍利塔”。这座塔相比万佛堂花塔,要矮上一些,位置也更加隐蔽。这些建筑遗存共同形成“一殿一洞两塔”的建筑群体格局,在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岗塔为实心花塔

在丰台区长辛店乡张家坟村西和云岗交界处,沉睡着一座始建于金代的悠久古塔——镇岗塔,这是北京现存的另一座花塔,塔前的道路也因此得名。

一进入镇岗塔路,就能看见高高耸立的镇岗塔。塔建在高岗上,住在附近的居民或已习以为常,但首次到访者远望高塔,却倍感震撼。当沿着不算宽阔的马路走到镇岗塔所在的坡岗下,更能感受到塔的高大巍峨。

镇岗塔

镇岗塔是一座砖结构的九层实心花塔,高18米,底座为八角形,周长24米。须弥座上密布着七层佛龛,这些佛龛环绕而上,逐渐向内收拢。塔身每层有十八个佛龛,内有石佛。这些石雕佛像,有的双手合十,有的举双手,有的单手平伸,神态庄严逼真。

镇岗塔前原有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的《重修镇岗古塔碑记》石碑,现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了拓片,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岁月,碑文中有些字迹已模糊不堪,但也能分辨出:“京师西山原有宝塔铭曰镇岗,不计时代,年深日久……舍利中藏”“塔下有寺乃曰崇寿”。碑文中提到的崇寿寺早已化为乌有,寺中原有明代天启六年制造的大铁钟,现也被移至大钟寺陈列。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顾名思义,镇岗塔是一座风水塔。传说在古代,这片土岗是一条龙脉。家中长辈去世后,若埋葬在这块土岗上,子孙后代就会有较好的前途和生活。于是,附近的人家纷纷在土岗上挖穴建墓,准备去世后埋葬在此。后来,这件事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就下令在这片土岗之上建一座寺庙,名叫崇寿寺,并在寺院中建造了这座花塔。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镇住这里的风水,防止这里出现龙凤之人,将来有争当皇帝的潜力。

镇岗塔建立以后,附近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更穷了。所以,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意思是镇岗塔不倒,这儿就富不了,将此地的贫穷落后归罪于镇岗塔所累。其实,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当时的整体社会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并不会受到一座塔的影响。

在八百多年间,镇岗塔抵御住各种风雨侵袭,虽已残破,却始终屹立不倒。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多次以塔为靶发射炮弹,妄想从塔中取宝。他们还曾在塔下埋下炸药,把镇岗塔的下半部炸开一个一米深的大洞,但古塔仍巍然屹立。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部门几次修缮镇岗塔。1957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镇岗塔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镇岗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仅存的两座花塔,历经千百年的洗礼,见证历史滚滚的车轮。它们身披传奇故事,巍然挺立,雄伟壮观,结构精巧,戟指蓝天,不由引人前来寻古探幽。古塔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今人访古,也同样是怀着美好的心态,试图去欣赏那些艰难存世的最真实、最美妙、最有价值的所在。

(文中图片均为程东东摄影)

外滩有哪些建筑的故事作文(外滩有哪些建筑的故事)

有故事的世界奇特建筑是什么(有故事的世界奇特建筑)

武汉 有故事的老建筑有哪些(武汉 有故事的老建筑)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故事的伟大建筑作文(有故事的伟大建筑)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251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