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50岁学什么长拳好一点(50岁学什么长拳好)

2023-03-05 03:18:01 技术常识4 精华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62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探访烟台非遗 | 太祖长拳的“所城印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水母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50岁学什么长拳好1

孙守义与学生参加烟台武术节

新海阳小学武术队成立

孙守义

纠正动作

细心指导

年轻时的孙守义

校园武术队活动

策划统筹/郑昕 文字/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马步、踢腿、冲拳……11月11日下午,孙守义来到芝罘区青年路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精彩的武术课。听着孩子们响亮的口号声,孙守义说自己仿佛穿越回了60多年前的所城,仿佛看到他和师兄正跟着师父学习太祖长拳的一招一式……

孙守义今年77岁,13岁拜解令元为师学习太祖长拳,1972年师父过世后,刘松山以兄代师传授孙守义太祖长拳及各种器械。近年来,孙守义走进学校义务教学,向孩子们传授太祖长拳,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传承中国武术文化。

经过半个多世纪岁月的洗礼,当年习武的毛头小伙变成了耄耋老人,但对武术的那份热爱之情却始终不变。

历经百年,太祖长拳经久不衰

记者见到孙守义时,他正在为孩子们授课。孙守义虽然已头发花白,但一招一式仍可见功底。

“太祖长拳拳理明,根基实,刚柔相济,行拳动步,以气催力,不动如羊,动如猛虎,同时还注重手眼身法的训练。”说起太祖长拳来,不善言辞的孙守义却是滔滔不绝,他边演示边讲解:“手起如风,眼似电,腰似钻,腿似箭。主要手法为刁、采、勾、挂、挑、砍、拦、缠、扫、弹、封、撞等,主要腿法有踢、踹、蹬、扫、顶、勾等。蹿蹦跳跃,闪转腾挪,讲究的是步法扎实,稳健灵活,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手步相随,招招连环。”

孙守义告诉记者,太祖长拳相传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老烟台街流传的太祖长拳为李荣德所传,至今已有140余年。

太祖长拳主要套路有弹腿、太祖拳、六步拳、小虎岩、四路奔打、六角(家)式十字捶、翻五捶、夜战八方、六十捶、三圣拳、罗汉拳、黑虎捶、插捶,以及“八式”站桩功法、七十二擒拿功法、鹰爪功法;器械有丈八枪(大枪)、张飞三义枪、太祖棍、盘龙棍、燕青刀、六合刀、达摩剑、虎头双钩、春秋大刀、双刀、双蛇镗、鸳鸯铲、流星锤、十节九龙鞭;对练招式有对打连七捶、连五掌、三节棍进枪、单刀拐子进枪、枪对棍、空手夺朴刀、大梢子进枪等。

19世纪80年代初,李荣德在烟台收徒教授弹腿,他也被称为“弹腿长拳李荣德”。后经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这套拳法博采众家所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如今,传承百年的太祖长拳在烟台武术界拥有了一席之地,并且不断发扬光大。

习武学艺,所城内外皆回忆

秋日的所城里,穿梭在树影婆娑中,青砖黛瓦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武林故事:南门外,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总是准时出现在晨光中,苦练太祖长拳的一招一式。

这位少年,便是孙守义习武的领路人——刘许厚。

刘许厚为所城里刘家后人,又名刘松山,1934年出生,2012年因病去世。所城刘家是芝罘历史故事中和研究所城历史绕不开的话题,也是烟台武术界绕不开的话题。

明朝正德年间,刘传奉旨调奇山所千户镇守沿海,在所城里扎根。所城刘家祖上世代有习武的习惯,刘许厚的父亲刘欲忠也是一位武林高手。刘许厚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从小便对武术有着极大兴趣。1946年,刘许厚在父亲刘欲忠的带领下,拜太祖长拳解令元为师,学习太祖长拳、散打、擒拿及各种武术器械。

机缘巧合,孙守义13岁习武时,遇到了刘许厚。“当时我师兄刘许厚是南山路小学的老师,我经常跟着他学习武术。”孙守义告诉记者,师兄住在所城里南门外,因此,大家经常聚集于此跟师兄练习武术。记忆中的所城里武术社众多,大家互相切磋,友好交流,扶危济困,一股武术正气在各门派之间流转。

“我13岁的时候,师兄在南山路小学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传授太祖长拳及国家规定初级乙级枪刀棍剑拳,我经常去学,十分感兴趣。”孙守义回忆道,师兄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他1952年从事教育工作,1984年前一直担任武术裁判员,为市体校输送多名武术队员。

有一次,刘许厚带着孙守义和同学们来到师父解令元的武术社,正式拜入解令元门下。“我父亲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的,但是他十分支持。”他说。跟大家印象中的武术老师不同,解令元很和蔼,很少发火,除了传授武术之外,还经常教徒弟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他们习武之人要有侠义之情。

百家争鸣,太祖长拳烟台生根

据孙守义介绍,解令元的师父即为烟台太祖长拳传入者李荣德。李荣德为河北沧州人,曾在北京一家镖局做镖师。一年春夏之交,李荣德与20多名镖师同行,每人护送一辆车。中午时,李荣德坐在镖车上犯困打盹,忽然感觉一股冷风吹来。李荣德立即警觉,他俯身跳下镖车,发现此时车队已经被围,其余镖师很快折损了一大半,李荣德意识到这是遭遇了劫匪的埋伏。李荣德眼见寡不敌众,只好且战且走,可是劫匪在身后却紧追不舍。李荣德身上带了7把飞镖,甩出6把,均击中了劫匪,这才得以逃命,后来辗转至烟台。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李荣德在老烟台面市街开设拳坊,此后他在烟台传授太祖长拳近40年,培养了不少武术名家。

那是一个烟台武术文化“百家争鸣”的年代。就太祖长拳来说,同一时期,所城刘家还有另一位武术名家——刘文厚。1904年,刘文厚在所城出生,他年少时受家风熏陶,酷爱武术。7岁拜纪忠德为师学习太祖长拳、螳螂拳等,特别擅长马叉。刘文厚的弟子众多,其中有佘世珍、王伟荣等人,刘文厚的两个儿子刘万益、刘万超,孙子刘世军也都承袭家学,可谓是武术世家。由此可见,当时所城的武术之风十分兴盛,正是有了诸多善于博取众长的武术各个流派的传人,所城里武术文化不断得以完善,底蕴更加深厚。

“所城内外的武术社众多,大家时常切磋交流。虽然过去50多年了,但在我脑海里大家一起习武的场景还很清晰,闭上眼睛还能回忆起武馆的摆设,师兄弟们压腿的情景。”孙守义拿着一张老照片告诉记者,那一段时光,注定了他与武术一生的缘分。

走进校园,老拳师“桃李满天下”

习武6年后,孙守义参军到了部队。“那时候经常跟喜欢武术的战友切磋,还上台表演过。”孙守义告诉记者,凭借着对武术的热情,他一度还入选了文艺宣传队。

离开部队后,孙守义回到烟台工作。“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会与师兄弟们一起到师父家拜年。”他说,师父去世之后,师兄弟们也经常坐在一起,切磋武艺,讨论太祖长拳的传承。

在孙守义看来,武术的传承要从下一代抓起。为此,2015年9月1日,孙守义被芝罘区新海阳小学聘为武术教练员,为8个班级教授太祖长拳,就这样“新海阳小学武术队”成立了。孙守义教得认真,孩子们练得更认真。2016年,“新海阳小学武术队”部分队员参加了当年的烟台国际武术节,获得了团体第一名。此后他们每年都参赛,次次都获得好名次。2022年,孙守义又来到芝罘区青年路小学教授孩子武术。

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有社区、学校、家长给孙守义打来电话,他都很耐心地仔细解答。在他看来,中华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推进武术进校园,不仅能进一步弘扬武术文化,还能培养孩子们积极、勇敢、充实、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强健的体魄。

因此,在授课中,孙守义不单单教孩子们压腿、踢腿、站势、腹部训练等基本功,还把武术精神传授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成为武术的传播者。“武术教育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希望烟台武术能走进更多的校园,我也会尽我所能,为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孙守义说。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有着悠久历史的太祖长拳在烟台不断发扬光大,已成为烟台武术届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而“所城印记”也深深印刻在太祖长拳的基因里,代代流传。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2年11月18日《烟台晚报》

50岁学什么长拳好2

关于太极长拳,多年来世人其说不一,有人说太极长拳就是太极十三式,有人说十三式是十三式,十三式之外另有一太极长拳。近年见到《杨氏太极长拳》一书,细阅之,此拳是在原有杨氏太极拳套路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连接、活步、发力动作,原套路基本架式没有变化。沈寿先生的《太极拳推手问答》一书附录的太极拳械、推手书目辑要中介绍陈微明先生所著《太极剑》一书中有“太极长拳谱”两种,无拳照。又有资料证明陈微明传太极长拳,是在杨式太极长拳原套路五十多式基础上又增加了三十多式创编。

据我个人多年的探讨研究,目前社会上虽然演练太极长拳的人不多,但在太极拳的各流派中,确实有多种流派的太极长拳在隐秘传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江苏的钱惕明先生在《武林》1989 年第3 期中发表过一篇名为《概述太极长拳之发展》的文章,对当时国内多个流派太极长拳的发展做了较详细的概述。文中提到了当时国内主要流传着七种风格各异的太极长拳,有:①陈式太极长拳;②王宗岳太极长拳;③杨氏太极长拳;④李景林太极长拳;⑤吴俊山太极长拳;⑥褚桂亭太极长拳;⑦陈微明太极长拳。

我要谈的姚馥春、姜容樵二位前辈所传的太极长拳,即钱先生文中所指的“王宗岳太极长拳”。钱先生在文中肯定了姚、姜二位所传太极长拳,并做了客观介绍。

我从少年时代,就随张兰普老师学拳。20 世纪80 年代末,老师传我太极长拳(亦名北太极)。

这套太极长拳共八十八个式子,分五个段子,全套动作名称与现在社会上公开流传的太极拳名称完全不一样,演练时讲究虚实互换,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步法灵活,身法多变,有蹿蹦跳跃动作,全套动作打下来要8~10 分钟。

曾记得那时老师对我说:“这拳(太极长拳)这些年一直没见有人练过,只是50 年代在河北邯郸参加一个武术比赛,在场外见到一个三十多岁的人练这套拳。当时我们互相交流了练法,练法基本一致,只是那人练得比我刚一些、发力动作更多一些。几十年过去了,再也没有见到其他练这套拳的人了。”老师一生坚持练拳,掌握多门拳械,到晚年他非常重视练太极长拳。他常说这套拳较之一般太极拳,套路中有快有慢,有刚有柔,身法、腿法、手法变化多,技击含义丰富。另外整个套路安排与现在大家练的几种太极拳也完全不同,在练法上要求走低势,所以练起来是很吃功夫的。

老师跟我说,他这套拳是新中国成立前跟河北省南宫县(现南宫市)的宋真石先生学的,宋老师是跟河北遵化县的姚馥春先生学的。后来我读过一本名为《太极拳讲义》的书(姚馥春、姜容樵编著,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88 年10 月第1 版),此书中谈到有关太极长拳的内容与我的老师讲的基本吻合。关于太极长拳,姚、姜二位前辈在书中是这样讲的:“清初太极拳专家王宗岳,发明太极长拳,并著拳论,始有长拳十三式之别。考长拳虽亦取法十三式,而其中实包藏龙、蛇、鹤、虎、马、鸡、鹰、熊、凤、猴十形在内也。余与姚君馥春同学太极于友人汤君士林,汤为许占鳌先生之弟子。”。书中言:“盖余民元之前经倪成玉君之介绍得识许占鳌先生,许谓斯术确为王宗岳嫡派,因传流甚少,故世人多知有长拳,特不知长拳之何若,至近今所谓长拳者,皆由十三式从而翻之,甲乙颠倒,先后互移,斯与此长拳有别矣。”在谈到太极长拳之传递关系时书中讲:“……陈耕耘之子某,以友谊资格,传定州许占鳌,许占鳌兼习形意拳,为郭云深弟子,占鳌传汤士林、倪成玉等……余与姚君馥春,以友谊关系,皆从汤士林学。”我曾请教过我的老师,他说他练的这套太极长拳确实是从河北遵化姚馥春先生处传下来的,而且他的另外两位老师汪广生、李九如(他们二位都是姚馥春的弟子)也都会练这套太极长拳。我的老师说,太极长拳在遵化一带过去也叫“北太极”,并另有“南太极”之说(指太极长拳另一支南派“杨氏传太极长拳”练法)。

龙形式

蛇形式

鹤形式

虎形式

关于太极长拳是谁最早传下来的,它与现在流行的太极拳(如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等)是什么样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附 太极长拳谱

1.预备式 2.龙形式 3.落地抬腿稳心掌 4.抬腿奎星式 5.黑虎稳心拳 6.进步穿梭跨虎

7.探拳抹腰车轮掌 8.进步探爪虎扑式 9.逍遥化手倒撵猴10.左蹬脚 11.上下步探拳

12.狮子大张嘴 13.左蹬脚 14.抽身换式 15.黑虎稳心拳 16.上步探拳 17.凤凰旋窝单跨虎

18.披身 19.黑虎稳心拳 20.两个搂膝探爪 21.退步龙形跨虎 22.披身 23.黑虎稳心拳

24.三个搂膝探爪 25.退步披身 26.金龙探爪 27.退步披身 28.进步金龙探爪

29.双飞燕双插花 30.转身摆莲探爪 31.卧虎式 32.进步左右探爪 33.提膝奎星式

34.黑虎稳心拳 35.两个搂膝探爪 36.逍遥退步跨虎 37.披身 38.黑虎稳心拳 39.三个搂膝探爪

40.逍遥披身 41.进步金龙探爪 42.倒退步披身 43.进步龙形探爪 44.双弹腿 45.探爪虎卧式

46.进步左右探爪 47.猛虎倒入洞 48.炮拳避裆 49.右蹬脚 50.飞轮拳 51.狮子大张嘴

52.左右蹬脚 53.披身 54.进步龙形探爪 55.飞弹腿 56.转身箭步探拳 57.披身

58.进步金龙探爪 59.退步披身 60.进步金龙探爪 61.双弹腿 62.探爪虎卧式 63.进步探爪

64.提膝奎星式 65.黑虎稳心拳 66.两个搂膝探爪 67.逍遥退步跨虎 68.下式披身

69.黑虎稳心拳 70.三个搂膝探爪 71.退步披身 72.狮子大张嘴 73.右蹬脚 74.右拳穿袖

75. 探爪勾子(单风贯耳) 76.卧虎式 77.左右探爪 78.上步提膝奎星式 79.黑虎稳心拳

80.两个搂膝探爪 81.逍遥退步跨虎 82.下式披身 83.黑虎稳心拳 84.三个搂膝探爪

85.狮子大张嘴 86.左蹬脚 87.抽身换式 88.上步金龙滚 89.收式

50岁学什么长拳好3

自古以来,海陆丰地灵人杰,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明、清的碣石卫城为国家海防要塞,与着名的天津卫,沈阳卫齐名,重兵镇守,扞卫着国家和民族安全。海陆丰人民爱武术,习武因而兴起,自南北佛教、道教和四面八方的武术文化流入,形成了民间拳技流传下来,历史悠久。海陆丰地区民间传统舞狮的主要特点突出了一个“武”字,是展示民间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这个“窗口”看到的“武术”仅是沧海一粟。根据地方史志、各乡族谱及传闻,流传在海陆丰的武术主要有少林派、峨嵋派与武当派,种类繁多,派内分派分家,除原有的拳术外,70年代传进本地的有北腿戳脚、北少林罗汉拳,80年代传进了形意拳、岳氏连拳、螳螂拳、咏春拳、猴拳、欧阳峰南拳、太极拳、峨嵋洪门拳、少林虎鹤双形拳、长拳等。还有很多青年武术爱好者前往河南省各武术学校学习的北派少林拳及戳脚武术等。海陆丰武术文化的传承从清朝中叶开始至今约有267年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清朝时期少林派主要有:雷家教、朱家教、李家教、五祖拳、凤阳拳等。少林拳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拳见长,北派则以腿功见长。峨嵋派主要有 “僧门拳”、“化门拳”、“字门拳”和“会门拳”等,各派之中还分支为很多教派、家派。

传播在海陆丰民间常见拳种有:莫家拳、北派嵩山少林拳、戳脚“拳”、 黄三拳(凤阳女)、凤阳拳、虎鹤双形拳、南枝拳、八万周拳、溪角山拳(朱家教)、圆山拳、笏口拳、万仙拳、林田心拳、陈四任拳、叶添拳、马德新拳、蔡清玩拳、易经拳、乌肩拳、虎拳、青塘拳、草猴拳、白眉拳、黄氏子母韧拳 、蛇拳等等。其中这四家最具有代表性,其武术经历也堪称传奇!

罗山拳(代表人物:郭转)

罗山拳创始人郭转 ,号睿珍,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海丰石塘都罗山约(即现可塘镇)庄厝乡人。有同胞兄弟十位,他排行老尾,唯性格却与各位兄长大有不同,心性好动、抱负不平为人正义、又身材魁梧、臂力过人。雍正时期,社会治安动乱,老百姓的安全常遭威胁,郭转嫉恶如仇,志维护家乡安全又酷爱武术。于是,郭转决心远出拜师学武,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前往福建莆田县南少林。

二十二岁的郭转,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到达莆田,求拜南少林寺方丈至善禅师为师,成为的俗家弟子。郭转受到至善禅师的器重和专心的教授,日以继夜苦练,五年后,郭转思念家乡,提出回家探亲。遵循寺规,必过“五关”一是:五指能提起百斤重的铁珠球;二是:静坐内功较量;三是;与寺中高手切磋武艺;四是:闯打木人巷;五是:打铜人罗汉阵),才可离寺,郭转很顺利地闯过“五关”。

郭转回海丰途经陆丰,行到乌坎渡口时,因天色已近黄昏,渡船刚划向江心了,归心似箭的郭转公急招手叫唤渡翁将船撑回,但渡翁不加理睬继续前进,郭转公一急之下,跃身腾空而起,转眼间肃立站在船中,船客们觉得年轻人有这等好功夫,都扬手拍掌称赞,唯独一位年迈的老人虽有佩服之意但不啃声,又觉得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耍技逞强,随即这位老者两手抱着两小孙儿也腾空而起向对岸跃去,转公在此甚感愧意,钦佩老者功力。上岸后,老者反而诚意地邀请郭转到他家中坐谈,转公就随到老者家中拜访。在交谈中老者对郭转说:我坐在高椅中你是否能用脚把我钩转?转公一时心想这有何难,谁知转公用尽武力都钩不转,而转公坐到武椅中,却被老者用力一钩便旋转了两圈。这时转公脸颊顿红,原认为可走遍天下,如今幸逢武林前辈点破,才知一山过了一山高。回到家就同父亲兄弟长倾谈一直在寺中和回家巧遇之事,家亲们听后都觉得如学武不精,既浪费时间和金钱,更是枉费了郭转一生中的愿望与前途。

郭转回忆起回家路上巧遇少林前辈之事,深知自己的武功还不炉火纯青。因此,卖掉自家的十石田地,作为盘缠,决心重返少林寺深造。返回南少林寺,在至善禅师的精心教导下、勤学苦练,转眼间又过三年之余了,郭转的武功更是炉火纯青,手法、腿法,上中下三盘动作迅速勇猛,手法严密紧奏,腿法连贯虚实难测,拳打八面、腿踢四方,拳法灵活敏捷,变化自如。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郭转学业已成,依依不舍地拜别师父、前辈和师兄弟们。

郭转回到庄厝乡后,远近闻名的登门请教,他在海丰多处设馆传徒,弘扬南少林武术、创立“义兴堂”跌打医馆,以教拳行医度生涯,教出了无数南拳高徒,为南少林拳术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重大的影响,医好了无数疾患病者,声誉在海陆惠地区大扬外传。郭转公原有南少林武术三十六套路,因历史变迁,现存二十六套路,其中有:三步推、头桩、二桩、三桩、赶打、三脚虎、猛虎、飞偶、出箖虎、三角鹰、柴马桩、直马、三角马、步踩、战马开门、战马落软、猴公出洞、穿心地仁、躲仔、十八步、三十六步、四门、四门倒坐、四门捆、小八卦、大八卦(又称:108步、或称:八卦盾)等二十六套。另外,有棍术:二桩槌、大揽槌、地盘槌、雪花盖顶、扬眉吐箭等十套。

清初,因南少林是反清复明的基地,南少林遭到清廷官兵的洗劫,寺僧和俗家弟子逃散各地,清廷为斩草除根,企图想一网打尽郭转等少林俗家弟子,特派武林高手“红眉道人”率众武士追寻到海丰。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秋,郭转公的长子堂恢是一名秀才,在汕尾镇的一家私塾任教,红眉道人故意把拳馆设在私塾隔壁,日以继夜,大吵大闹, 弄得堂恢难以备课与休息,堂恢一气之时想跟他们说服一下,谁知见拳馆上写着“脚踢惠州、拳打海丰”,更是怒火冲天随即捞起大笔写上“胆敢狂言﹑不知深浅”。拳徒见此认为堂恢欺辱拳馆,加油添醋向红眉道人禀告,红眉道人听后气火万丈的在武馆狂跳欲找郭氏见高低,堂恢连夜策马回家实情奉告父亲,随后红眉的挑战书已到,约定于(1789年)农历九月廿日,在汕尾关爷宫戏台比武,由当地官员作公证人立下“生死状”,比武前双方经公证人搜身不能私带利器,在比武开始交战了十几回合时,红眉心知敌不过郭转,便心生毒计向公证提出暂停午息,转公一时自知那是缓兵之计。但下午上台时,红眉知道自己无法取胜,便在两小手臂上暗藏一副浸了毒药的三角手扣,一心想打死郭转,公证人也疏忽了验身上台,初开始几个回合转公各招各式都点到为止,不愿伤及他生命,可红眉道人却不是,每招都以致命的拳法硬逼郭转,转公忍无可忍无奈之下使出南少林绝招“右脚飞燕”直取红眉道人左腮,红眉道人用暗藏有三角手扣的右手挡住转公的右胫腿,转公痛忍随即猛飞“左脚飞燕”,横扫红眉右腮,霹雳一声红眉道人被击中的右嘴颊裂开,直飞台下,血如涌泉直喷立即毙命,转公忍着剧痛走下台,此时,被浸毒暗器击伤的右胫腿顿时肿得难以解开包扎,被家人族亲们抬回家中医治,由于毒药入浸攻心,无力回天,伤处部位一直红肿腐烂,延续了四个月。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月廿一日,郭转不幸逝世,享寿七十岁,葬在庄厝乡村后刺仔墓埔。

莫家拳(代表人物:莫遮蛟)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其所谓“一腿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出,凌空飞踢,拳重百两,脚重千斤力。”有歌诀曰 :“拳行如虎势,脚踢似龙威。身灵步活力,长短劲俱齐。”

据《广东省志·体育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由福建来广东的少林寺慧真禅师传给惠州府海丰县(今汕尾市城区人)莫遮蛟,莫遮蛟学艺成後回海陆丰授拳,后传给惠州府火岗村的莫清矫·莫四季、莫定儒,经过他们切磋琢磨形成如今的莫家拳,他们是莫家拳的第一代传人。

明末清初,是福建少林寺鼎盛时期,至清康熙年间清王朝大破少林寺时,传说有数位少林高僧散走四方,隐居他乡,各以其长传徒授技,於是,少林南拳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以洪熙官、刘三眼、蔡九仪、李式开、莫清矫等五位少林弟子为代表人物的广东五大门派。它们各有专长,各有特色。

蔡莫拳(代表人物:刘仕忠)

电影“三脚虎”

一代神拳刘仕忠(1897 ~1974),诨号“三脚虎”,广东陆丰甲子镇人。自小醉心武学,喜看戏,尤喜武侠义士,由此养成尚武的性格和侠义胸怀。早年承练蔡家拳和莫家拳、并四处寻师访友,拜师学艺,每到之处有武名者无不诚心求教,不数年已练成一身高深武功,年二十即在潮州设馆课徒,以教寓学,并暗中找寻名师,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刘仕忠本拟设馆授徒,安居乐业,奈何在一去接受踢馆挑战中,错手打伤挑战者,不得已浪迹江湖,到处为家。

自刘仕忠创派以来,威名远播,盛行於潮汕、海陆丰、东江流域、香港及东南亚各地,人材辈出。传人有刘远成(子)、黄岱、陈妈如、陈述升(娘昌)、陈世正、张合、黄土(永辉)、吴笑、刘乌镭、刘开亮、张造、方梅、曾一然、曾随、曾庆丰、曾昭坚、着名文武生陈宝寿和溜旦等。相传刘仕忠师父在民国时期曾参加抗日游击队,在潮汕海陆丰一带打击日寇。一次劫狱营救战友的战斗中,左掌被炸药炸断,癒後经刻苦锻炼,左手有如杵槌一样,具有惊人的杀伤力。他平常只以右臂应敌,如遇高手,则突发左臂,锐利如锥,力发千斤,应者辄倒,名闻于惠、潮、梅三州,称“三脚虎”。1974年仙逝,终年77岁。

续後其子刘远成,成为蔡莫派拳第二代掌门人。刘远成幼承庭训,年未及冠即习入门功夫,天性聪敏,过目不忘,又能刻苦勤练,十多岁就协助其父之教务,教学兼长,随其父走遍潮汕、海陆丰、惠州各地,其父见其风雨不辍,朝夕钻研,遂将本门高深功法悉心教导。刘远成的一手蔡莫拳术,尽得其父真传,已臻化境,尤擅棍法,曾以一手“阴阳弹箭棍”折服不少拳师,而其最擅长的“近身攻防功夫”是武林一绝。五十年代刘远成师父南来香江,发扬蔡莫派拳术,在港创立“蔡莫派国术总会”任武术总教练,设会授徒,在香港致力发扬推广,经数十年的辛勤传播,桃李满门。 1999年在香港仙逝,享年70岁。徒弟有刘标、向华民、江旺、吕堂及誉满中外武打明星向华强等。

刘标(蔡莫拳传承人之一):海丰县人,自幼喜欢武术,在乡间时学得一招半式,其後来到香港,1966年机缘下得遇蔡莫派宗师刘仕忠的徒弟黄岱,即时拜师习武。黄岱师父仙逝後,蒙刘仕忠宗师儿子刘远成纳为门下,专心致志追随师父学习蔡莫派功夫。其後,刘标师父在1977年正式在香港开设刘标武馆,1978年在台湾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锦标赛”获得亚军。 1998主编出版《南少林蔡莫拳》。

南枝拳(代表人物:陈南枝)

陈南枝 (1847一1925),又名陈鉴山,资料显示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 (但潮汕地区普遍认同陈南枝是陆丰人,因为陈南枝一身的武艺在陆丰碣石镇所学,可以参考揭阳南枝拳武术馆采访节目 )。陈南枝自幼酷爱武术,刻苦学习家传武术,10多岁已练就一身好拳脚。成年后投福建泉州南水林寺双禅法师何岩师父第三代传人杉先生门下,尽得所传南少林绝技,后经融会贯通变化,自成一派,世称“南枝拳”。曾先后到过今揭东县的新亭、玉湖、曲溪,揭西县的河婆、棉湖及潮安县的归湖等地传授拳艺。崇尚武德,以艺服人。传播的武术有徒手拳和器械拳,套路甚多。

南枝拳是十大南拳流派之一,广泛流传于粤东潮汕一带,并远播至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发源于福建南少林,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曾得到至善禅师的首肯.南少林为清廷烧毁时,寺僧何岩,法号双禅,死里逃生,向广东流亡至陆丰碣石,受宰猪大哥恳求,住下传艺.当地人陈南枝(1847-1925)即是何的第三代传人杉先生的弟子,尽得其所传南少林绝技,后经融会贯通变化,自成一派,世称“南枝拳”。艺成后,清光绪五年(1879年)曾被丁日昌聘为府中武术教师。崇尚武德,以艺服人。曾先后到过今揭东县的新亨、玉湖、曲溪,揭西县的河婆、棉湖及潮安县的归湖等地传授拳艺。他因地因人施教,。拳术套路有:四步、削竹、穿针、十字步、龙车水、倒节,曾字跳、云肩、踏四桩、开中、悖忤、乌鸦撕翅、三角、美女梳妆、百鸟朝凰等等;器械包括:三脚虎棍、双头棍、虎尾轮棍、掘田戽水棍、八卦棍、袭心棍、钉棍、七星棍、柳叶单刀、大祖大山双刀、青龙大刀、猛虎叉(耙头)、阴阳八卦、杀手锏、杀手双剑、八仙单剑、梅花枪术等等。 南枝拳法的特点是动作简练无花架子,招法凶狠,能攻善守,灵活多变。近身擒拿,手足并用,步稳力沉,步走四面,拳打八方,进退快捷,连消带打,步法灵活,刚柔相济,凤眼点穴,强身实用。讲究身正、头正、心正,眼活、肩活、手活。步型有:弓步、马步、吊马(虚步)、仆步、并腿、深曲膝(低马)属于外家大力硬功拳,是后发防身实战的高级拳种。陈南枝在揭阳授徒时有7名徒弟:黄国荣、魏内园、周玉添、洪利、林庭、洪卿、许英豪。南枝拳流传於海丰、揭阳、普宁、潮阳、澄海、汕头、潮安、南澳、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各国,有深远影响和较高声誉

吞吐拳(代表人物:民国南拳三大宗师之一—陈南枝)

刘亚梅(1861—1936),字远跋,法号志远,尊称“刘师”,吞吐拳创始人、广东著名拳师、南拳三大南拳宗师刘亚梅遗像领袖之一。刘亚梅是广东海丰县公平镇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出生于海丰县城东邦塘村(一说桂树港村)。从小喜爱中国武术,最初在公平郊区万福庵跟随法师学拳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又跟随海丰县飞瓦庵及归善县西来庵的法师学拳艺,清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刘亚梅离开家乡到福建泉州少林寺拜师学艺,始改名远跋。

清光绪十二年,转到湖北武当山群仑寺拜师,取法名志远,专攻峨眉形意拳,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刘亚梅的拳艺已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后来刘亚梅又到山西大同寺求师,又过数年,刘亚梅的拳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后来由于大同寺南派首领之间发生分岐,他愤而离开大同寺,回到故乡,仍用刘亚梅之名,在公平设馆授徒、卖药为生。刘亚梅拜过不少名师,学过少林、武当两大拳系要领,掌握了外功十八门变换,内功运气填五脏,运气移穴位,调气整骨胳等三十六门技艺,并把各派武功之精华揉合一起,创立了吞吐拳,因而声名鹊起,成为一代武宗。

刘亚梅以“德高艺精、以理服人”为宗旨,以“紧、颈、削、切”为技艺,步以:虚步,内圈步,梅花点水;桩以:吊马桩,金鸡独立,雄鸡拨翅;拳有:吊马、将军勒马、八卦盾、吞吐拳、武当拳、字门拳等;棍有:溜水棍,弹水点棍,八门双头棍等。其拳:类似凤阳,拳法自然,风格古朴、节奏明快、刚柔相济、圆转活泼、招式连环、快慢相间、软粘硬靠、连削带打、冷弹暗踹、低踩边挂、吞吐沉浮、内外相合、阴阳分清、虚实伸缩、圆滑自然、跌打闭穴、起腿穿喉、发力腰间、连环弹腿。

刘亚梅以“尊师重道,屈己待人,扶危济困,除暴安良”为拳德,秉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武术精神,一生谦虚低调,从不以强凌弱,授徒严格,个个拳艺超群,对专为报仇求师者,一律拒之门外,更不许徒弟惹是生非、飞扬跋扈,违者,一经发觉,便运用移筋击穴的方法,收回所授拳艺;刘亚梅不但拳艺高强,伤科医术也十分精良,经他医治的都是药到病除,而诊疗费却索取甚微,穷苦百姓对其赞不绝口,所以其武风医德备受世人推崇,蜚声海内外。

海丰农运时期,刘亚梅曾推荐武林高手万维新(惠阳县坚岭人)以开拳馆为掩护,协助彭湃组织农会;大革命时期,经彭湃介绍,古大存结识了刘亚梅,并向刘亚梅学习了不少拳术;1927年11月1日,徐向前率领红四军到海丰,徐向前因右肩胛跌伤,经彭湃介绍,到公平请刘亚梅为徐向前治疗治,徐向前亦好拳术,曾与刘亚梅比武,大赞刘的拳艺炉火纯青,民国十七年(1928)底,徐向前往香港前夕还在他家隐藏了40多天。刘亚梅于民国二十三年(1936)农历九月十六日,在公平什货街家中病逝,享年75岁,当时的《广东国民日报》报导了他因病逝世的新闻,尊称他为南拳三大领袖之一。

陈浩民版“南拳大师”刘亚梅

海陆丰武术界人材出辈,现经初步调查搜集,包括旅居港澳地区的古今名贤有:郭转、王铁手、王绍良、曾埔胄、莫遮蛟、刘仕忠(三脚虎)、郭堂恢、郭堂府、郭象治、郭象政、郭象全、郭象齐、郭奋厚、郭奋远、郭奋志、郭奋雄、郭顺虞、郭彩真、郭俊庚、郭俊隋、郭戌、郭剑、郭琼、郭慧、郭三、郭文旭、郭文填、郭文曲、郭坚明、郭判、郭硕、郭臬、郭亮、郭广、郭锦明、郭潭兴、郭握、郭明声、郭永长、郭妈枝、王继葵(火欉)、王培芳、郭大孝、郭荣、郭业、郭锄、郭石撬、郭填、郭帐、王捷初、王捷坚、王捷生、郭潭如、郭妈安、郭锦存、郭明丰、郭兴城、刘阿梅、刘成芳、刘成明、刘定贤(灯笼梅)、刘远成、刘乌雷、刘启秀、刘仁围、刘家闲、刘标、陈鸿鼎、陈鸿悦、陈仁桧(字陈芳)、陈川、陈向攀、陈四任、陈南枝、陈世正、陈光泽、陈乐盛、陈金泉、陈坐公璧、陈俭、陈选、陈妈如、陈诗隆、陈俊贤、陈述生(昌)、陈并、陈选、陈宝寿、陈妈丹、陈戊己、陈灶营、陈雪隆(红虾师)、陈亚螺、陈佛团、陈妙、陈丁泉、陈佛传、陈俭、陈俊、陈慐、陈国、陈再喜、陈乌芳、陈添光、陈奋杰、陈跃平、陈瑞昌、林田心(二师、)林仁、林召飞、向华强、向华胜、叶添、叶世荣、叶汉、叶顶、叶炳存、张合、张胜富、张墙、张根、张造、张文声、翁明晃、黄可桐、黄土(永辉)、黄美旦(老尾旦)、黄明进、黄岱、黄三、黄永欣、黄经秀、黄强、黄国辉、黄坤泽、黄坤城、李劳工、林顺、林样、林界、林爱、曾随、曾茂悍、王谭春、王妈起、朱友爱、万维新(万仙)、万味清、八万周、杨梓、杨其珊、杨威树、杨汉强、马街龙、马飞龙、马红毛、马德新、余镜、余洪、郑谭潮、郑妈泉、郑娘集、郑生、郑佛、、彭新会、高师、文师、温江、曹福、潮州九、周光、周富利、赖立、老尾流、老尾歪、方梅、许登国、许详进、吴招钳、吴杰、吴荣、石坤、江旺、江韩、江贵、江剑波、溜旦、锺闸古、锺汉集、金钳、李金、李益、温海、温国、温比、温骤、薛神、戴辉、戴为、 余华任、余来、吴塔、朱乃潘、范瑞爵、薄瑞权、老四营、施文、李富、麒麟师、高师、四师、银师等等吕乃顺、吕凹师、吕睦水、吕从友(老五宁)、吕义珍、吕守龙、吕守靖、吕啻、吕水华、吕周、吕荣再、吕堂、蔡清玩、蔡谭荣、、蔡德才、蔡绿香、蔡日、蔡荣来、蔡丁国、蔡进滔、蔡锦溪等等。名师众多,待搜集续编。

海陆丰地区民间武术种类多,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有雷、洪、刘、蔡、莫、李、朱、霍、钟等。各乡拳馆有严格的师徒关系,传继不衰。民间武术还有很多名师及自创套路,拳术与棍术并重,如:海丰海城名园曾厝的“戽水上田棍”;海丰公平新埔村的“大斩四门棍”;海城桥东社的“倒地梅棍”、“双头棍”、“大缆棍”(其棍术曾流传于鹿境蔡族);陆丰甲子刘远成的一手“阴阳弹箭棍”曾扬名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海丰莲花甘洲坑的拳棍名师李金,棍术曾扬名全县(其拳棍术流传于联安友冲乡);海丰梅陇南山村罗标(潮州九)的“南山臼”、“贴地棍”很厉害,其特点是运用自如,变化多端;海丰陶河锺闸古的“锺厝棍”,尤以中銮及横镰棍为绝招;莲花山埔仔拳棍师曹福的“溜仔棍”,其力点集于棍尾,灵活多变(流传于鹿境吕族);海丰鹿境的拳师吕乃顺,拳术变幻莫测,清时堪称一代武师;陆丰青塘拳,有其独特的“前伸后拱架”;陆丰甲子的郑娘集“闭手拳”,70年代在陆丰武术界属五虎之一;海丰蔡厝围蔡谭荣师的“硬马吞吐”攻守严密,传人有蔡进滔等;蔡进滔早年承练传统拳术,后得外地女艺人真传,身怀绝枝;蔡锦溪自幼勤枝艺,承师多人,集南北拳为一体,套路独特实用(国家一级武术教练证书)。还有藏龙隐虎,名师新秀,后来居上者众多,难以详尽,有待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蔡惠进 汕尾海陆明珠略加详四大代表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50岁学什么长拳好一点(50岁学什么长拳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245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