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孔子的故事的名字有哪些(孔子的故事名字有哪些)

2023-03-04 14:56:01 技术常识4 终身受用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98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孔子传说:凤生虎养鹰打扇(六则),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古鲁趣谭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孔子的故事名字有哪些1

一:孔子出世

相传,叔梁纥(he)与颜氏征在成婚后,住在鲁国的陬邑(今曲阜息陬zou)夫妇二人便去尼丘山祈祷苍天和山神,以保佑颜氏生个儿子。果然,时间不长颜氏就有了身孕,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万世师表的大圣人孔子。

可是这个孩子生下来相貌十分丑陋,顶如反盂,中低而旁高,面有“四露”;眼露筋,鼻露孔,嘴露齿,耳露轮。颜氏见这孩子这么难看,哀声叹道:“好命苦,这般模样怎能养活成人!”

叔梁纥更是悲伤至极,遂把这孩子丢在尼山西边一棵柏树旁走了。

当时六月天气,比较炎热,孩子在地上哭着,突然山上来了一只老虎,在孩子身边转了几圈,便叼起来进了尼山脚下的山洞里。作为一般人认为这孩子会被老虎吃掉了,可老虎并没有吃掉这个孩子,每天老虎都按时给孩子哺乳。同时,一只老鹰也飞到山洞里,每天用翅膀为孩子打扇降温,这就是后人常说的“凤生虎养鹰打扇”故事的由来。这山洞便是现在的“夫子洞”,又叫坤灵洞。

再说颜氏自从孩子被丈夫扔掉以后,心里十分难过,时常想念孩子,经常在尼山脚下转来转去。这天,她走在山麓前坡的小道上,突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便寻声而去,在山洞里发现了一个白胖的男孩,抱起来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子。颜氏喜出望外,抱着孩子急匆匆往回走。

为了快些回到家,颜氏爬坡翻沟,慌不择路,由于天气炎热,走了一会儿,颜氏又累又渴,再看看抱着的孩子,身上也脏了。这时,她的前面有一口井,便走上前去,轻轻放下孩子,想取些水。可是她围井绕了一圈,怎么也够不着水,于是就自言自语道:“井啊,要能把你搬倒,水流出来该有多好啊!”哪知她语声刚落,就听到一阵水流声,颜氏低头一看,这井真倾斜了,一股清水从井中流出。颜氏双手合十,感谢老天关爱保佑,然后手捧泉水喝了起来。真怪,这水又香又甜,喝下去通身清爽。顿时,一点累的感觉也没了。颜氏喝过水后,又接着掬起一捧捧清水,给孩子沐浴,然后回到了家里。

这就是扳倒井的由来,从此这口井的井壁倾斜,常年泉水如注,从井中向南流去,在颜母的庄旁形成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后来,人们为纪念颜母用泉水为孔子沐浴一事,便把那口井称之为“智慧泉”,形成的小溪称之为“智源溪”。

二:麒麟送天书

孔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传说是麒麟送的天书而使孔子成了知识渊博的圣人。有一天早晨,曾子刚到学堂,孔子见了就把他叫到屋里。曾子问:“老师有事吗。”

孔子沉思了一会说:“参呀!今晚我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见咱鲁国西部你家乡附近,冒出一股红色烟雾,久聚不散,又看见西部天上一只鹿一样的神兽,头上有角,身披鳞片,尾巴像牛…….

曾参接口说:“莫非老师遇见了麒麟?”

孔子又沉思了一会说:“麒麟现,圣人出,莫非是将有圣贤明君出现,或是来指点指点我呢?参呀,快备车,咱们去转一圈。”

曾参赶着马车出了西门,师徒二人急忙向鲁国西南武城方向赶去。

刚过一片沼泽,孔子就看见一个小孩正用石头砸一只麒麟,孔子急忙下车,向那麒麟走去,小孩见有人来即刻就溜跑了。

曾子走进树林,拨开杂草,把那只麒麟抱了过来。

麒麟见了孔子,两眼刷刷地流泪,孔子见麒麟受了惊吓,一边轻轻地爱抚,一边脱下上衣,盖在麒麟的身上。曾子赶紧给麒麟包扎被小孩砸伤的伤口。过了一会,麒麟安静下来,用舌头不时地添孔子的手。忽然从口中吐出三部书来,接着转身跑进了沼泽地里,不见了踪影。

孔子手捧三部经书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麒麟给送来的天书啊!

天书是用蝌蚪文写成的,谁也看不懂,只有孔子一人能看明白。孔子自得天书后,整日手不离卷,彻夜攻读,终于成了学识渊博通古晓今的大圣人。

三:宝砚

传说,孔子留给后世衍圣公一个砚台,是一只神奇的宝砚。它不但能研墨写文章,还能镇邪防身,整治坏人和活神仙呢。

秦始皇刚一当皇帝,就想把圣人灭掉。他下旨烧毁孔子的书,活埋读书的人。还扒孔庙毁孔像,十分猖狂。

起先,孔家衍圣公没有理会。后来。见他气焰越来越高,恶越作越大,就把那只宝砚拿出来了。圣人把宝砚放在桌子上,然后把它一立,秦始皇再拿笔写字,怎么也写不出来了。这就叫做"秦始皇灭圣人,墨不落纸”。这样一来,秦始皇的圣旨就下不成了,啥事也不能用笔记了,心里十分着急。有人告诉他说:“这是孔家圣人使用的法术。”

秦始皇怕了,他才知道,圣人不是好惹的,就再也不敢灭孔了。

还有一次,衍圣公跟张天师在一起闲谈。张天师仗着自己是活神仙,又有一双登云鞋,就对衍圣公夸口说:“我有一双登云鞋,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说上天,用不了一时三刻,就能回来。”

衍圣公见张天师大夸海口,就说:“我想让你回来,你能回来,不想让你回来,你就回不来。”

张天师不相信圣人有如此大的本领,两人就打起赌来:张天师上天去,取回一件东西,说定时间,若能按时归来,圣人服输;到时间回不来,张天师服输。

时间定好以后,张天师穿上登云鞋,“噌,噌,噌”不一会儿,就到了南天门。

孔圣人呢?只见他不慌不忙,稳坐案前。当张天师取了东西,回到半路时,衍圣公便把宝砚放在桌上,然后一立。这一立不当紧,张天师面前立刻出现了一座大山。这座山,上触天,下触地,挡住了张天师的归路。往上往下,躲不开,往左往右,绕不过去。只急得张天师团团转,一会儿就出了一身大汗。

孔圣人看看时间已过,就把砚台一放,张天师这才满头大汗地回来了。孔圣人说:“怎么样,天师,这回你算输了?”

张天师说:“是呀,我输了。不过,说起来也奇怪。我上天去的时候,路上没有碰上大山,可是刚回半路,突然一座大山挡住了我的归路。这是哪来的大山呢?”

圣人见他疑惑不解,笑了笑说:“那不是什么大山,而是我的这只砚台,说着又把砚台一立,对张天师说:“你再回去看看吧,那大山又该有了,张天师半信半疑,又登空一看,果然不假,还是那座大山又出现了。从此,张天师再也不敢在衍圣公!面前夸口了。

四:拜师项橐(tuo)

相传,有一年的冬季,孔子游说行教。一天,他到了一个地方遇到了一个小孩正在用树枝在土路上画画,这孩子就是后来的神童项橐。孔子凑近一看,见孩子画了一座城,孔子见他画得十分认真,画得很好,不忍心从上面踩过,便从一旁绕了过去。

孔子刚刚走过,不料项橐气恼了,甩掉手中的树枝说:“你这先生好没道理,放着城门不走,却绕道而过。”

孔子以为孩子误解了自己,便解释说:“我是看你城画得很好,怕踩坏了,才绕道而行,你应该感谢我才对啊。”

项橐不以为然地说:“城若不让人过,要城有何用,我画的城就是让大家进的。”

孔子见孩子说得有道理,很赏识他,就约他一路同行。因为冬天,树上的叶子早就落光了,只有松树和柏树仍挂着绿。项橐指着路边的几棵松树问孔子:“老先生,你说松树为何冬天不落叶,天再冷也能枝青叶茂?”

孔子说:“松树心实不虚,所以才耐得严寒。”

“老先生说得不对,竹子倒是心虚不实,可是也跟松树一样耐得严寒。”孔子见孩子说得有道理,一时不知再说啥好。

两人走到一座城池的护城河时,正巧有一群鹅,哦哦地叫着跳进了水里,项橐又问孔子:“老先生你说说这鹅的叫声为什么这么响亮?”

孔子想了想说:“鹅的脖颈长,故能引吭高歌。”

项橐摇摇头说:“老先生又错了,那井里的癞蛤蟆,河里的青蛙脖子能算长吗?为什么却叫声震天不亚于鹅声。”

孔子满脸通红,嘴里没说出任啥,心里却暗暗佩服孩子的才智过人。

两人又往前走,来到城门口,忽然听到一阵阵吹吹打打的唢呐和锣鼓声,只见从城里走出一队送葬人。领头的孝子披麻戴孝挥舞着哭丧棒边走边唱,后面的一些人也没有哭的。

孔子见后心里很不愉快,正想走过去教训他们一番,却被项橐拉了过来。待送葬的人走远了,孔子去问项橐:“生之于父母,养之于父母,父母过世悲哭才是,刚才那帮人不但不哭,还边走边唱,成何体统?我去教训他们,你却把我拉住,这是什么道理!”

项橐反问道:“老先生你可听清他们唱的什么?”

孔子说:“唱的什么?没听清楚。”

“如果你连人家唱的什么都听不清,却要去教训人家,不知先生怎么对症下药?”项橐质问孔子。

这一同问倒把孔子给问住了,孔子问项橐:“你可曾听清他们唱的什么?”

项橐说:“听清了,他唱的是‘肥猪出了圈,野马上了套,金银入了柜’。”

孔子不解地问:“你可解这其中之意?”

项说:“这有啥难的,肥猪出了圈,就是闺女找了婆家,野马上了套,就是给儿子娶上了媳妇,该操心的事都操完了。”

孔子又问:“那金银入柜又作何讲?”

项橐说:“金银入了柜,是说父母亨尽天年有了归宿。老先生刚才讲过:生之于父母,养之于父母,这话不假,但是父母过世,儿子们不一定悲哭就好,有的人父母在世百般虐待,是不孝之子,父母死后,号啕大哭,以欺世人。而有的人却不这样,父母在世问寒问暖,百般孝敬,父母过世时,心中虽然悲痛,但却问心无愧。真正孝敬父母的人,悲痛只是装在心里,那些大哭大叫的人不过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刚才那人一路走,一路唱,我看是个懂孝道的人,唱是有意警醒后人,并不为过。”

孔子听后,点头致意,暗自佩服这孩子的聪明,真乃“神童”也,遂拜项橐为师。

五:圣人涧

在陕西省潼关附近,有一条纵横南北的大山涧,当地人称它为圣人涧。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带着百名弟子,从鲁国动身,一路西行,经过河南地,来到陕西潼关附近。一天傍晚,他们正要再往西行,坏了,一条大山涧拦住了去路。这条山涧,七拐八拐,望不见头尾。山涧的陡壁悬崖上,长满了杂草树枝,山风一吹,呼啦呼啦地作响。再往下看,黑洞洞的,深不见底。别说走过去了,就是站在山涧崖上伸头一看,也叫人心发跳,腿发颤。眼看着天色已晚,过又过不去,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只好原路折回,找了个有人家的地方暂时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孔子又来到高高的山涧悬崖上。他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到能通过的地方。心想:我要走遍天下,讲学问,传礼义,难道就真的隔在山涧这边,不能再往西去吗?山风掀起了他的长袍,心里乱极了。

看着老师为难的样子,弟子们也都十分着急。可是,谁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

过了一会,太阳慢慢升起。红红的太阳,照得地面暖烘烘的。孔子手打凉棚,往西这么一望,哟!一个小动物从地面上钻出来了。是什么?小老鼠?不是,比老鼠大;是小狐狸?也不是,又太小了。再仔细一看,黄黄的皮毛,短短的四条腿儿,一根长长的尾巴,身子可灵巧了。只见它钻出洞来,左瞅瞅,右看看,好像是在招呼它的小伙伴。真不假,接着又有一些同样的小东西钻出地面。一个,二个,三个…...好家伙,不一会儿就是一大群。它们好像老早商量好了似的,一个个抬起前爪儿,并在一起,向着太阳,向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拜了又拜,如同欢迎来宾一样。弟子们都感到奇怪,问孔子说:“老师,这些小东西叫什么名字?”

孔子说:“这是黄鼠狼儿。”

大家都觉得好玩,就说:“咱快想法过去吧,说不定还能逮住几只呢。”孔子拦住大家说:“不得无礼。我们周游列国西行到此为止,无须再过这条山涧了。”

弟子们都很纳闷,纷纷问孔子说:“老师,你刚才还在寻找道路,准备通过山涧,再往西行,现在为什么又说不去了呢?”

孔子指着那些小东西儿,不无赞叹地说:“你们看看,那些小东西都把我们当成了宾客,远远望见,又是招手,又是下拜,多么令人赞服?小小黄鼠狼尚且如此深知礼义,何况人乎?”

众弟子一听,都觉得似乎有些道理,就随声附和地跟着孔子,从那条山涧边回来了。

据说,凡去过陕西的人,都在潼关附近见到过这种小黄鼠狼。每到早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它们一个个钻出洞穴,对着太阳,拱手下拜。它们到底是拜太阳呢,还是迎接孔子呢?就谁也说不准了。不过,直到现在,潼关附近还有那条圣人涧。

六:鹅不吃腥

孔子师徒出游,来到一个庄园上。孔圣人问:“到什么庄了?”

公冶长说:“这是闵家大庄!”

“闵家大庄,不是你闵贤弟家吗?”

“是啊!”

“你闵贤弟可是个寒家哟!”

“虽然是个寒家,他却是一个宽宏大量之人呢!”

“子路、颜回,你们去望望,你们去敲敲门,要是你闵贤弟在家,咱就去,要是不在家,你们转身就回来!”

子路颜回就去了。一敲门,正好闵子谦正在家里。说:“哥哥从哪里来的?”

“不独俺来了,咱老师也来了!”

“咱老师在哪里?”

“在庄东头呢!”闵子谦一听,心中大喜。又见着俺老师了,忙乎着就到庄东头,把孔子请来了。

闵子谦对夫人说:“咱老师来了,办什么饭给老师吃呢?”

他夫人说:“现有白米,做米饭给老师吃行不?”

“老师吃米饭到行,就是没有什么就着吃呢?”

夫人说:“咱家还有两只鹅,咱把那只小的杀了吧!”

这就把小鹅绑了。又想,师徒四人加上我就是五个人,一只鹅哪够吃呀?罢了,杀大鹅!这就又把大鹅捆上了。大鹅和小鹅一阵阵“啊啊”乱叫唤。

孔圣人在前屋听得清亮的。心想,后宅这两只鹅不住声地叫,是怎回事呢?就问公冶长:“公冶长,你听听你闵贤弟家的鹅在说些什么?”

“老师你不知道,因咱师徒一来呀,他杀鹅给咱吃的。两只鹅打谱杀一只的,不知杀谁。大鹅交代小鹅说‘我死以后,你给东家好好看家,白天防备狼犬,夜晚防备花狐狸。你给东家把家看,好好地听话,无娘的孩子谁照看!'小鹅说‘我死以后,你甭哭你甭喊,我好比一个短命的孩子。你甭哭坏了身子。你也要好好陪伴东家把家看。白天防备狼和犬,夜间也得防备花狐狸'!”

孔圣人听了说:“你给你闵贤弟说吧,一对鹅,哪只也不准杀。他要杀鹅,咱就不在这里吃饭了!”

公冶长去找着闵子谦说:“贤弟,咱老师不准你杀鹅了。”

“不杀了?”“你要杀,老师就走!”闵子谦忙把两只鹅的绳子解开,鹅站起来就“哇啦哇啦”朝闵子谦施礼。闵子谦说:“你甭谢我,是前屋老师不叫杀你的,你去谢谢老师不斩之恩吧!”

这两个鹅就来到了孔子脚下,往上点了三个头,就要走。孔圣人说:“二鹅回来,下河不准你把鱼虾丧,你想活来它也想活。头上我给你按上个大疙瘩,从今往后,你口衔着青草念弥陀!”

从那以后,鹅就光吃青草,不吃腥物了。

孔子的故事名字有哪些2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后裔、宋国的贵族。后来宋国内乱,逃到鲁国。

孔子

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叔梁纥娶了一个叫颜的女子。

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也就是春秋时代的中期。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所以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叔梁纥去世。

孔子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好好学习,所以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的博学了,大家都称赞孔子“博学多礼”。可能有的朋友还不知道,孔子身高九尺三寸(相当于现在1.9米以上),而且臂力过人;还有,孔子的酒量也惊人,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

孔子大概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曾担任过类似管理牛羊的官职,还做过关于会计方面的工作。

公元前522年,郑国的子产去世了,子产是郑国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执政期间,郑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国家变得强大,百姓生活幸福。孔子的很多见解都受到子产的影响。

孔子博学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愿意把孩子送来学习。

在孔子三十岁左右的时候,有了第一批弟子。孔子和他的弟子大多属于“士”这一阶层。

当然也有贵族子弟来求学的。鲁国大夫孟僖子临死前就嘱咐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一定要拜孔子为师。后来,他的儿子果然做了孔子的弟子。

南宫敬叔曾向鲁昭公建议派他和孔子去洛阳观光。

京城洛阳历史悠久,而且大思想家老子也在洛阳,他在那里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后来,孔子在洛阳见到了老子。

这一次会见,对孔子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之后,孔子更加的勤奋。这样一来,他的弟子也就多了起来。

因为鲁国发生内乱,所以孔子在公元前517年,来到了齐国,希望能在齐国有一番作为。这时齐国的国君是齐景公。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了很多问题,孔子都一一回答,齐景公很满意,准备给他一些事做。但是齐国的大臣晏婴反对,因为孔子的主张跟他是对立的。最后齐景公没有任用孔子。

孔子只好离开了齐国。

于是,孔子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都已经51岁了,在鲁国做了中都宰。

由于成绩突出,升为司空,又而为司寇。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派人到鲁国,说要在夹谷举行一次会见。

因为司寇也管理一些外交事宜,所以孔子也参加了。

在这次会见中,孔子事先进行了外交以及军事上的周密安排。所以齐景公想羞辱鲁定公的计划没有得逞,反而被孔子教训了一番。

于是齐景公归还了以前所侵占的鲁国的土地。

孔子在这一次的外交活动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因而孔子的声望大幅提高。

公元前498年,孔子对鲁定公说: “大臣不该有军队,大夫的土地也不能过多”。鲁定公很赞同。

鲁国贵族季氏、孟氏、还有公山不狃表面上都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孔子不仅在外交上取得胜利,而且在国内也削弱贵族力量。国内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

隔壁齐国担心孔子这样搞下去会实力大增,到时候肯定对自己不利。于是他们想离间孔子与鲁定公以及鲁国贵族的关系。然后他们送了很多美女给鲁定公。

鲁定公得到美女,就和大臣一起沉醉于酒色中,不在管理朝政,孔子很失望,于是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公元前497年,孔子已经五十五岁了。他们往西来到了卫国。

可是有人说: “孔子来到卫国,肯定有什么坏心思,他带了那么多人,而且个个都是人才,万一是为了鲁国才来到这里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呢?”

卫灵公便派人监视孔子,孔子没有办法,就离开了卫国。

孔子从东门出发来到一个叫“匡”的地方,就是现在河南长垣县境。这个地方是一个被卫灵公驱逐的卫国贵族公孙戍占据的。因为这个地方正在发生战乱,所以孔子一行就被当做是敌人被包围了起来。

孔子有个弟子叫公良孺的,他带着人跟匡城的人战斗。占据匡城的公孙戍跟孔子谈判,说只要你们不去卫国就放你们走。孔子答应了,这才解了围。

匡城在卫国和晋国的边境上。孔子想着要不去晋国吧。

可就在这时候却听说晋国的赵简子杀了两个贤人—鸣犊和窦犨。可见晋国的情况也很混乱。

孔子考虑的结果是再去卫国。子贡说我们不是在匡城订过盟约不再去卫国了么。孔子说那是强迫订下的,连鬼神都不会管的。

于是,孔子又回到了卫国。

孔子住在卫国老朋友遽伯家里。这一住就是三年,不知不觉中孔子已经五十九岁了。

因为卫国发生政变。卫国太子和卫灵公的夫人发生矛盾,太子被迫逃到晋国。

不久,卫灵公死了,又发生了内部争斗。

孔子怀着郁闷的心情又一次离开了卫国。这次向东南走。来到一个卫宋交界的一个叫“仪”的地方(河南兰考县境内)。

不久,就进入到宋国。

孔子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就在这个时候,曾经因为奴役人民而被孔子批评的宋国司马桓魋便带着人来到孔子跟前,不由分说就把树砍了,还要杀孔子。弟子们说:“快走吧。”

孔子和弟子们换上便服,和弟子们逃出了宋国。

公元前492年,孔子来到了陈国。

这是陈国的国君是陈湣公。陈国是一个小国家,是吴楚争夺的目标,所以陈国日子也很难受。

在陈湣公眼里,孔子只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至于治理国家嘛,那家伙肯定不行,仅此而已。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

公元前489年,吴国攻陈,楚国帮助陈国抵御吴国。楚国的国君是楚昭王。在陈国的北部城父(今安徽亳显)阻截了吴国的进攻。

由于陈国这时比较混乱,又而楚昭王也想见一见孔子,所以孔子决定去楚国。

本来楚昭王打算任用孔子,但是楚国的贵族强烈反对。

迫于无奈,孔子就放弃了继续去楚国的打算。当时和鲁国关系好的国家就是卫国。而且这个时候卫国也趋于稳定了,所以孔子决定还是回到卫国去吧。

这时卫国的国君是卫出公。

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吴国攻打鲁国,幸而有七百多个英勇的武士奋勇抵抗,吴国才退兵。孔子的弟子也参加了这次战役。

鲁国大臣季康子听说孔子门下弟子个个都是人才,又想起以前曾经打算请冉有回去,于是便派人到卫国来请冉有。

孔子听说后,非常高兴,于是得意的说: “这回终于可以回国了。”

然后回到鲁国很快就立了功。

季康子对冉有说想请孔子回国。冉有表示同意,但同时告诫季康子这回可不要冷落了孔子。

于是季康子带了礼物,隆重的迎孔子回国。

这时是公元前484年,孔子已经六十八岁了。他离开鲁国已经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里,孔子增长了见识,接触了和自己见解不同的人,这就使得孔子的眼界更加的广阔。

经过十四年的颠沛流离,孔子终于又回到了家乡。

有一天,孔子经过泰山,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哭泣,于是孔子上山询问。那妇人说: “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前些天,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那为什么不搬走呢?”妇人答到“收税的人不来这里。”孔子对弟子们说到“看来,暴政比老虎还可怕呀。”

孔子的弟子们受到孔子的启发,也多能为老百姓着想了。

孔子的态度日趋清晰,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那就是教育工作,

政治和功名是两件事,但孔子以前却分不清。十四年的漂泊教育了他。这个时候孔子说: “吃粗菜,喝清水,这就很好了。”

从一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的孔子,从未想过放弃,看着自己的弟子们个个都是好样的而感到欣慰,现在的孔子更意识到教育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行了。

孔子经常通过历史人物对弟子们进行教育,而且他本人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学者之一。

他根据鲁国的史书,参考各国的史书,着手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

因为受当时各国文献的不足,另外由于孔子尊崇周天子,所以《春秋》就不尽客观,而是有很多主观的看法。

然而,尽管如此,《春秋》仍然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孔子对音乐和诗歌也有很深的感情。

根据当时的外交习惯,会见双方都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孔子在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所采取的启发方法一样。孔子在诗歌的学习上也鼓励弟子们举一反三。

正是由于孔子的整理、提倡和保存,那部辉煌伟大的《诗经》才广泛流传起来。

孔子在六十九岁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不愉快的事情相继发生。先是这一年鲁国有人在打猎的时候杀死了一只像麒麟的动物。孔子觉得麒麟是一种吉祥的动物,现在被打死了,就是不好的兆头。果然不久,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死去。

第二年,孔子最亲密的弟子子路也死了。

子路对孔子的事业最热心,子路是个直性子,多有冒犯孔子,但和孔子的感情始终很好。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孔子病了。

一天,子贡来看望孔子。

孔子正在唱歌,唱着唱着就哭了,子贡感到孔子的病重了。

子贡赶紧过去把孔子扶进去。孔子说: “我大概是活不久了。”

孔子从这天起就倒在病床上,再也没有起来。过了七天,孔子在弟子们的悲痛中离开了他们。

鲁哀公亲自为孔子作了祭文,那祭文说: “上天啊,怎么不肯将这个老人留给我呀,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位。尼父(指孔子)呵,我今后该与谁请教问题呀!”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把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日常语录以及一些看法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死后被葬在鲁城以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都为孔子服丧三年。三年后,弟子们相互告别,只有子贡一人在孔子墓地旁盖了间屋子,一住就是六年,然后离开。弟子们和鲁国人搬到墓地旁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因而这个地方就叫孔里。鲁地世代相传,每年都来对孔子墓地进行祭祀。孔子的墓地有一顷。孔子旧时居住的房子以及弟子们所住的房舍,后世将其改成孔庙,收藏孔子生前的衣冠、琴、车辆、书籍,一直到汉朝,历经二百多年都没有废弃。高皇帝路过鲁地,以牛、羊、猪三牲搭配太牢之礼祭祀孔子。

司马迁说: “孔子只是个平民,他的学说却流传了十几代,让学者敬仰。自天子和王侯往下,中国所有谈论六艺的人都将孔子的学说作为标准,孔子可以说是位至高无上的圣人啊!”

至今,孔子的儒家思想都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孔子的故事名字有哪些3

《韩非子》一书,记载有三百多则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或取材于社会现实,或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有些出于民间故事,在经韩非之手后,大都短小精悍却又意味深长,不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守株待兔”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原文比较短:“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到了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细想一下,即使在今天,仍有很多人不免守株待兔之讥,常常怀着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心态,期待着什么时候能不劳而获!

“郑人买履”的故事讽刺的是那些不知变通、本本主义的人们。故事说的是郑国一个人想去买鞋,去之前先用一根稻草量了量自己的脚,作为尺码备用。然后他就上街去了,当他挑好了鞋的时候才发现稻草忘在家里了,于是他匆匆忙忙回家去取,又急急忙忙跑回了店家,可是店家已经打烊了,他也就没有买到鞋子。后来有人知道了就问他,你自己买鞋子,穿在脚上一试便知啊!买鞋那人却回答,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啊!

“杀猪教子”则是关于教育小孩子的一个名篇,说的是孔子弟子曾子的故事。他的妻子要去集市,幼小的孩子扯住母亲哭着闹着也想出去玩,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就随便找个理由哄骗小孩子说:宝宝乖乖的,母亲回来就杀猪给你吃。然后她就出门了,等她从街上回来,却愕然发现曾子将猪捆好了正要杀。要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猪是很珍贵的啊,她赶快上前拦住曾子,说:你疯啦,我只是骗骗孩子的!曾子却很严肃地告诉她,你怎么能欺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骗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于是那头猪还是被杀了。

“自相矛盾”应该更为人所知了,当有人问那个拼命夸耀自家矛和盾的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何如”时,已经可以想见那人的愕然神色了。

“画鬼最易”说的是有个人给齐王画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客人回答说:画狗画马最难。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客人回答:画妖魔鬼怪最容易。齐王奇怪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个客人给他解答道:狗和马是人人都知道的动物,从早到晚随时都可以看到,不能任意虚构,要想画得像是很困难的,而妖魔鬼怪这些东西,都没有具体的形象,谁也没有见过它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所以画起来最容易。

除以上这些寓言故事外,《韩非子》中还有许多名篇,如“郢书燕说”、“滥竽充数”、“三人成虎”、“宋人疑邻”等等,这些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孔子家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孔子家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名什么?(孔子的真名叫什么名字 )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孔子的故事的名字有哪些(孔子的故事名字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212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