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医药发展的故事有哪些内容(医药发展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04 09:50:01 技术常识4 真实可靠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38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方升研究 | 白手起家生物医药,如今江湖已成,谁与争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方升研究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医药发展的故事有哪些1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真正是从一穷二白发展至今。

建国初期,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人才缺乏,更加没有先进的化药工业制造经验,在1950年,我们整个国家一年只能生产几十吨原料药。

那时的医药制造业,没有江湖,只有荒野。

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就对生物医药产业从零开始筑基规划。从原料药到制剂,从仿制药到创新药,一路风雨兼程后破茧而生。

“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高出工业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3%提高至 3.9%;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9%和13.8%,增速居各工业行业前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战略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产业调整和需求增加的驱动下,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

同时,生物医药产业的火热,也是中国产业园区的高速发展的一张“侧画像”。

在全国385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超过两百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占比超过一半。

2021年7月,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联手新浪医药发布的《2021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显示,全国超过一半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上市企业集聚在百强园区中。

如今,生物医药江湖已成。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在论剑华山。

01

谁是东邪西毒中神通?

现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群雄逐鹿,全国开花。

2021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中,东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占56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7席,东北地区占9席。

在这个分布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省份基于其优越的城市发展基础和人才资源,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区域。

在“北上广”的辐射下,全国也基本上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部地区及成渝这五大医药产业城市群,似金庸笔下的各大门派,各有所长。

坐落中原的全真教——“环渤海地区”包含了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这个区域的生物医药企业,像极了名门正派,拼的就是基础扎实,玄功深厚。

比如河北有“共和国长子”华北制药、老牌传统药企石药集团坐镇,聚集了多个医药工业百强,声势浩大;山东以齐鲁制药为首,鲁南制药和步长制药等一众药企形成强大产业阵营;更不要说首都北京,中国医药集团根正苗红,同仁堂历史悠久,在历史和品牌上底蕴十足。

以上海为核心江苏、浙江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则像是桃花岛,逼格很高,姿态潇洒而且威力巨大。

在江苏,恒瑞、豪森、天晴、康缘齐聚,使连云港成为省内乃至国内的生物医药重地;在浙江,以杭州医药港内的天境生物、卓健科技、索元生物等等创新药企为代表的生物医药集群,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在上海,众多的跨国药企、创新企业齐聚张江,让这里成了国内最前沿的科技阵地。

地处我国西部的“成渝经济圈”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枢纽具有区位优势,就像是白驼山的武功,讲究招式出其不意,以专致胜。

代表企业有重庆的智飞生物和成都的科伦药业。智飞生物是创业板第一家上市的民营疫苗生产企业,在疫苗领域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推广 、配送及进出口为一体的国际化、全产业链覆盖;科伦药业则在大输液和抗生素领域根基深厚,领先国内。

“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跨国企业的投资力度大,设备先进,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较快,借基因库建立的东风,巩固了南方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城市的地位,隐隐有“南帝”之像。

在这里有世界五百强的广药集团,有国内较早转型的深圳信立泰,有基因龙头华大基因,还有一众大参林、香雪制药、一品红等众多好手助阵,实力不容小觑。

目光望向北方,“长吉图”地区虽然地处地寒之地,但是这里却是新中国最早的医药产业基地,一度是江湖第一大正派,基础攻击力大!

比如东北制药、哈药集团这些传统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当年长期霸占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首席地位,此外还有长春高新、金赛药业,通化东宝等老牌劲旅遥相呼应,使得在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中,医药产业也成为重要一环。不过后来,随着东北工业的没落,这里的生物医药企业也颓势尽显,十分像金庸笔下的“丐帮”自洪老帮主之后,一代不如一代。

02

三大高手,无敌是多么寂寞!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各大门派范围已定,不过各派当中还有许多业界翘楚——生物医药园区,值得我们多花笔墨。它们发展侧重点不同,但是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在创新药的发展格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及生物医药园区,这三大高手不可不提。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如果说中国生物医药梦的最初诞生地,那无疑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承载中国生命科学领取自主创新新梦想使命的中关村生命园服务于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重大项目的同时,面向国际、国内的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开放,并吸引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法律事务等社会中介机构。

用“人杰地灵”来形容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毫不过分,园区先后拥有王晓东、施一公、程京等19位两院院士,饶毅、罗敏敏、李文辉等近200位生命科学杰出人才;博奥生物、诺诚健华、万泰生物等知名的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入驻;研发、生产、流通、临床等产业环节重点企业有效整合。

成绩呢?

2020年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中关村示范区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

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最大,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并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成为行业领头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球之际,生命园内多家研究所和企业针对新冠病毒不断优化检测试剂产品,驰援全球战疫。

2020年7月,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的创新孵化平台——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投入运营。

……

不得不说基础扎实,招式多变,攻击力强大。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如果说中关村科学园区的建立很热血,很有红色印章。张江园区的建立则故事性很强,也彰显了当地领导班子带动经济发展的魄力和毅力。

吸引来凤凰鸟,必然得先准备了好了凤凰木,与罗氏制药的第一次谈判失败后,张江在短短一年内硬件条件由荒郊野外到符合投资要求,1994年罗氏制药作为第一家跨国企业入驻张江,继而在龙头吸引下奈科明、美敦力、史克必成、麒麟鲲鹏等跨国药企纷纷建厂,一举打响了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名号。

张江高科技园区出手打了一张好牌后,稍后走的路依旧彰显的是四个大字“拒绝平庸”。在20多年前仿制药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张江剑走偏锋,走“创新”的独木桥,并聚集了和记黄埔医药、再鼎医药、百济神州等一批专注于化学药和抗体药研发生产并布局国际赛道的创新药企业。

到如今,我国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在微创介/植入、影像诊断、体外诊断等领域缔造了诸多“第一”的神话。

如今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是国内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之一。

苏州BioBAY

谁也没有想到,苏州工业园中的苏州BioBAY能超越许多大城市中的生物医药园区,和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这样一线城市生物医药园区长期占据全国排名top3。

这个2016年才成立的园区,简直就是一部励志剧,作为地级市凭借对园区的及敢拚敢抢精神赢得了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的认可,从园区规划,到人员培养都浸染了新加坡的先进色彩。

比邻上海张江这个老大哥,福利没有,竞争倒是蛮大的,于是苏州BioBAY在路线上发挥了自身土地成本较低的优势,重点放在扶持生物高科技领域的初创公司或刚起步的小公司,专注于创新创业企业;面对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企业的痛点与起步探索期的艰难,构建了“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产服理念成为其成功发展的核心优势;并在单克隆抗体药物领域具有绝对实力。

03

未来和发展

近年来,各国纷纷加大对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生命健康领域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有望实现革命性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

所以,生物医药园区在政策驱动,资本助力,科技创新,跨区域发展等强助力下,有三大趋势可以关注。

第一,创新药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医药企业已经进入了创新药研发的比拼阶段,尤其是在国家带量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的驱动下,低附加值和技术壁垒的仿制药已经没有再深耕的空间,创新趋势浩荡而不可逆。

因此,生物医药园区在也应在政策的利导下,对园区进行转型升级,避免因产业迭代而造成落伍。

第二,闭环产业链发展趋势。除了研发和制造之外,其他产业配套要跟上。比如药品包装、原料供应、物流保障等等;

第三,长期政策支持趋势。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性,一个新药的研发有“十亿投入、十年研究”的“双十理论”。尤其是在企业创新初始阶段,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还是需要政府的持之以恒的政策支持,才能帮助产业十年磨一剑,最终锋自磨砺出。

医药发展的故事有哪些2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8月17日发表西澳大利亚大学讲师菲莉帕·马特的文章“五种改变世界的药物”(张琳译):“很难衡量任何一种药物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但可以肯定,有5种药物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往往是以始料未及的方式。它们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好处”。

这五种药物是麻醉剂、青霉素、硝酸甘油、口服避孕药、安定。它们的发明过程更耐人寻味。

恋爱始于意外的发现(山口百惠)。“1928年发生在苏格兰医生弗莱明身上的事情是意外发现药物的经典故事之一。弗莱明去度假了,在他的实验室长凳上留下了一些链球菌培养物。他回来后发现,一些空气中的青霉素(一种真菌污染物)阻止了链球菌的生长。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和他的团队提纯青霉素并进行了第一次人体实验。在美国的资助下,青霉素大量生产,并且改变了二战的进程。它被用来治疗成千上万的士兵”

(同上摘录)。

发明于1847年的硝酸甘油“异曲同工”:“接触炸药的工厂工人出现头痛和面部潮红的症状。这是因为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它会扩张(打开)血管。伦敦医生默雷尔在自己身上试验了硝酸甘油,并在他的心绞痛的患者身上开展试验。他们的病痛几乎立即得到了缓解”(同前摘录)。

口服避孕药则属于“奉命创新”:“1951年,美国节育倡导者桑格请求研究人员平卡斯研发有效的激素类避孕药,这一项目由女继承人麦科米克资助。平卡斯发现黄体酮有助于阻止排卵,并据此开发了试验性药丸。临床试验针对弱势妇女进行,尤其是在波多黎各。这种新药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并在1960年由西尔公司以‘恩那维德’的名称销售”(同一摘录)。

这些药物应有相应的专利。药物发明申请是专利局审查的“重大领域”。

美国富兰克林·皮尔斯法学中心教授韩诺季(Hennessey)认为,专利制度与发明无关,专利制度是保护投资的。并且就此举例,正是由于植物品种专利制度,使得私人投资远远地超过了政府的投资,两者的比率是270:2(亿美元)(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讲座本世纪初)。

国内的研究:“对发明者的刺激因素:指促进发明者搞发明创造的激励因素及进行发明创造积极性的原动力。据某项调查结果分析,对开发研究人员的个人发明的刺激因素有如下几条:为在竞争中获胜占23%;对学问感兴趣占17%;为取得专利权占12%;为完成任务定额占11%;为提高地位占11%”(王胜利主编:《经贸专利知识词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4年第66页)。

(2022年8月31日马秀山)

医药发展的故事有哪些3

每经记者:金喆 林姿辰 陈星 陈浩 许立波 每经编辑:魏官红

对于医药人来说,即将过去的2022年并不容易。创新药投资泡沫散去,低迷的投资情绪在一二级市场来回切换,医药行业在“寒冬”中讨论如何共克时艰。

“不怕风浪高,重在桨要齐”。当行业去泡沫化加速时,当行业从狂热回归理性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出现了更多积极的变化。比如,真正的first-in-class正得到更高水平的认可,“出海”不再是口号,“中国制造”能获得创纪录的授权回报;比如,创新药的降价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更聚焦于让人们能用到更多好药、企业能得到更公平的回报……

2023年脚步将至,每日经济新闻特邀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业内人士,精心评选出“NBD年度新闻榜•2022医药行业十大新闻”,以飨读者。

“以梦为舟,踏过风浪”,我们相信,当医药行业创新不只是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而是更加脚踏实地、奋力前行,我们必将穿越寒冬,不久后便会见到春日的第一缕阳光。

No.1

防控措施不断优化

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在风险区划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学校防控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显调整,聚焦优化、强调精准。

坚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超过90%,人民群众对病毒的认知水平明显提升,我国疫情防控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No.2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平均降价48%

预计每年可节省185亿元

7月12日,在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和指导下,全国各省份组成采购联盟开展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结果显示,6家国际药企的6个产品中选,211家国内药企的321个产品中选,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

药品、耗材的集中采购对促进医保医疗领域达成均衡状态,特别是在提高用药水平、促进药品耗材价格合理回归、引导医药产业和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集采的常态化推进,有效保障了患者用得起、用得上优质常用药,稳住了医疗安全的“基本盘”。

No.3

“财政贴息”+“医疗‍新基建”并举

补充基层医疗设施短板

医疗是“十四五”期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主线。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并拟于近期发布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在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

据10月底消息,医疗新基建再获进展,中央财政下达2022年卫生健康领域中央基建投资预算265.21亿元,推动“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和《“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任务落地。

目前,多地已经开展项目申报,预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我国医疗市场将进入医疗设备采购高峰期,特别是县域医疗市场的采购需求更将持续激增,预计将有近2000亿元增量资金进入医疗设备采购市场。

No.4

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

创新药新增适应症“简易续约”

2022年10月1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的公告》,此次公布的评审结果为“拟谈判新增”、“拟竞价新增”、“拟谈判续约”、“拟简易续约”的药品。而“简易续约”是今年医保目录内药品续约的“新规则”。

在创新药新增适应症方面,首次采取分类新增机制,即分为简单新增和谈判新增两类。

这是2022年医药的创新制度,不仅起到了鼓励创新,保持了基金的稳定、提升评审工作效率、优化续约流程,并且形式更简洁、规则更清晰透明。

No.5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遵循发展规律,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协调推进。《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规划》提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特色人才队伍、传承创新、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文化、开放发展、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15项主要发展指标。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规划》提出。

No.6

四川省医保局牵头种植牙集采联盟

各省份均应参加

8月18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由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牵头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各省份均应参加。

从规模上来看,这场联盟集采不亚于一次国家集采,而这一消息也被业内视为种植牙集采正式落地的信号。

No.7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出炉:

创新仍是主旋律,国际化目标更明确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中高速增长,前沿领域创新成果突出,创新动力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药械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国际化水平全面提高。到2035年,医药工业实力将实现整体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实现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全面建成健康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对比看来,《“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目标更高、更远。其中,创新仍是主旋律,对于前沿技术领域,明确“支持企业立足本土资源和优势,面向全球市场,紧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开展研发布局,积极引领创新”。国际化方面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提出“医药出口额保持增长;中成药‘走出去’取得突破;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研发生产全球化布局、国际销售比重高的大型制药公司”。

No.8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药品零售行业迎来强监管时代

12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前一日(12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也自12月1日起施行。

No.9

A股首例

“涉长春高新虚假信息”维权案正式立案

“涉长春高新虚假信息”维权案起于今年8月18日,浙江集采生长激素的传闻突袭股市,长春高新股价快速暴跌,一个月内跌去27%,市值蒸发250亿元,众多投资者蒙受较大损失。事件发生后,每日经济新闻快速调查报道了谣言传播的过程,高飞所在的上海文飞永律师事务所公开征集符合条件的长春高新股民,向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人索赔。

这是A股首例投资者向造谣者索赔的案件,首批诉讼包括170余位长春高新股东,还有1630位陆续加入。

No.10

首个国产抗新冠口服药物阿兹夫定获批

7月25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

据悉,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2021年7月20日,国家药监局已附条件批准本品与其他逆转录酶抑制剂联用治疗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此次为附条件批准新增适应症,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

十大医药行业新闻专家点评

张步泳

(标点股份总裁兼米内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

「洞察」

在我看来,医药产业正加快呼应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召唤。

一、高质量发展的召唤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印记。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这是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号角,也是我国从制药大国转向制药强国的召唤。

由制药大国转变为制药强国,不仅是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机遇以及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战略机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助力。

“十三五”时期基本结束了中国医药产业粗放式发展阶段,促使其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医药企业能开发有显著临床价值且能经受住国际化考验的重磅创新药/医疗器械,要求我国能有一批跻身全球TOP30的制药企业,也要求我们的研发创新机制更加完善,监管更加科学,基础研究能取得一批重大发现成果,“双一流”人才培养能支撑起基础研究及产业研究主力军的重任。

医药产业界积极拥抱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看到首个国产抗新冠口服药物阿兹夫定获批,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首款国产双抗获批用于宫颈癌治疗,首个国产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获批上市,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获批上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

二、高质量发展中也有巨大挑战

正如很多事物的发展总是难以一帆风顺一般,医药产业界拥抱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充满重重挑战。

国际上部分国家并不乐于看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升级,进而抢夺他们的市场,尽管很难判断某些事件的出现是因为单一因素还是多重复杂因素,但我国向外进发的阻力也在增加。因此我们看到,药明生物曾被纳入美国商务部“未核实清单”引风波,信达生物携国产PD-1首次闯关FDA遇挫。在国际化成为我国医药企业必考题的情况下,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做到“止于至善”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更严格的修行。

同时,我们看到医药行业发展逻辑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医保收支压力加大,同时要支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支持医药创新。由此,一部分支付压力落在了医药企业头上,包括不断扩大的集采,力度颇大的国谈。不仅如此,DRGs/DIP下,药品逐渐从医院收入变成成本,也导致医疗机构与药企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并使得重磅产品模式发生重大改变。

机遇与挑战并存,处于少年期的中国医药产业拥有无限可能的广阔前景,也必将经历沐风栉雨的历练,伴随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成长,未来更多重大成果、重大国际化事件值得我们期待……

李秋实

(熙德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

「洞察」

‍‍‍2022年接近尾声,中国创新药行业又走过一个年头。在历史坐标系上驻足回望,从2015年中国药审改革算起,行业的快速发展不过几年时间,2022年,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

今年,积聚两年之久的创新药投资泡沫开始下沉,波动的投资情绪从二级市场传递到一级市场,散户和机构都心有戚戚。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一级市场融资寒意乍现,没来得及上市的企业的IPO之梦难圆,已经上市的创新药企业则面临较为困难的融资环境。至于行业中的三、四线企业,前途看似更加迷茫。

这就是“剩者为王”的时代。新冠疫情反复、国内外资本市场紧缩、临床试验几度停摆……大浪淘沙下,“活下来”成为所有创新药企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成色不足的企业落寞退场,留在舞台中央的则更为醒目,“内卷”这一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正在慢慢过去。

以严格标准衡量,目前国内头部创新药企的数量不过10个,它们大多上市时间较早,管线进展较快,坚持自主创新,至少有1个上市产品。同时,这些企业的现金流运转顺畅,资金来源也很多,包括自研产品商业化“造血”,在研二、三期产品融资“输血”,出海BD(商务拓展)拿下首付款或里程碑付款等。

在2022年,也有一些企业股价低迷许久。因为情绪钟摆的摆动总是对称的,正如几年前大家对创新药行业的狂热一样,今年市场颇为冷清,这在A股、港股的创新药板块,以及港股的医疗器械板块都体现得较为明显。

市场对创新药企产品出海失败的过激反应,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出海”这条重要逻辑已经成为共识。

未来,产品出海和商业化一定是国内创新药企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best-in-class(同类最优)或者first-in-class(同类第一)不容易,企业需要瞄准差异化赛道,在海外人群中开展临床试验且结果优异,这些考验着企业的创新实力,也需要一定运气。好在国内创新药企业总能带给行业惊喜,比如12月上旬,康方生物双抗药物的“出海”授权总交易金额高达50亿美元,又一次振奋了行业。

2022年行业的积极变化也有很多。比如,随着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降幅更温和,大家对被纳入集采范围的板块不再回避,而是回归对量价关系的理性思考。过去,电生理、OK镜、种植牙等产品一度被认为不会被纳入集采范围,一直被外资品牌垄断,但如今也迎来集采的介入;2022年的医保谈判还未开始,但其结果被万千业内人士牵挂,这都是国产替代的机遇。

面向2023年,我个人对创新药行业以及整个医药行业是非常乐观的。目前,创新药行业的估值已经被调整到很低的位置,此前市场担心的集采政策、竞争内卷、新冠疫情等因素正在逐步出清,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刚刚开始。未来,除了医院端开展创新药的销售,针对健康人群的消费类医疗项目,将随着明年消费的进一步复苏,口腔、医美、眼科更具消费刚性,可能也会迎来反弹点和长期增长的起点。

同时,我相信明年会有更多有医药专业背景的投资人带着同样乐观的态度回到国内创新药行业中,到时候,行业的价值将被重估。‍‍‍

侯绪超

(CIC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

「洞察」

2022年初,大家都充满期待,准备大干一场。但没想到与新冠疫情“不期而遇”,上海疫情暴发,停摆近两个月,后续多个地区、城市陆续按下暂停键,医药行业产业链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有的面临材料短缺和停产。相对应的是,在资本层面,医药行业从之前的“大白马”变成了“牛夫人”,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似乎都陷入了停滞、犹疑甚至下跌,全年大额融资新闻寥寥,一些上市公司市值不断滑落,还有知名医药基金不断刷新净值下限,彼时可谓是“万马齐喑”。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在鼓励医药行业发展、促进投资和加大扶持力度。《“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发布、《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实施、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等一大批规范行业、鼓励创新的政策连续推出,给医药行业带来丝丝暖意。

同时,悬在每一个医药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集采日趋温和,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平均降价48%,被业界解读为温和得超出预期,医药人长舒了一口气。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现阶段的集采正向着覆盖面更广、品类更多、情况更复杂的“深水区”前进,甚至就连大家曾认为不会被纳入集采的“种植牙”领域,也提出由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牵头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

转眼到了2022年年末,疫情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随着健康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的提升,群众对于抗原检测试剂盒,退烧、抗炎、咽痛、咳嗽、鼻塞等药物,血氧仪、制氧机等设备的需求大幅增加,医药人又开始经历新一轮的加班保供。在企业和资本层面,一批高精尖医疗器械获批,一批创新药物获批,一批企业成功对海外公司高价授权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这都说明我国医药行业在某些细分领域和门类的研发能力已经成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了国际认可。

2022年,我们泪中带笑,艰难前行。我们常鼓励自己“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但也衷心希望这是我们所需要跨过的最后一个寒冬。

陈正华

(无忧基金高级合伙人)

「洞察」

2022年底,随着新冠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医疗服务需求逐渐增多,整个医疗行业开始逐步复苏,这应该是本年度全市场包括医药行业最大的事件。

在政策层面,为降低百姓就医负担,集采政策持续推进,主要采取扩面的应采尽采模式,如在2022年8月,提出由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牵头,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在药企创新支持方面,政策措施给予了一贯的支持和投融资帮助,具体政策方面,既有支持国之瑰宝中医药文化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也有医保谈判降价带来的创新药放量周期的提速,2022年医保局还发文首次明确了“简易续约”规则,对纳入简易续约的品种,降幅最高不超过25%,结果温和且预期清晰。此外,在上市许可持有人政策方面,国家药监局在6月份明确实施方案,支持港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大湾区内地9市生产药品。

公司层面,最受外界关注的要数康方生物,Summit以5亿元首付款,50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获得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AK112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的相关权益,这一交易,刷新了中国药企License-out(海外授权)的总交易额上限,也代表全球对中国药企创新的认可。此外,首个国产抗新冠口服药物阿兹夫定获批、A股首例“涉长春高新虚假信息”维权案正式立案,也广受投资者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医药发展的故事有哪些内容(医药发展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1983.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