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故事的音乐家是谁(有故事的音乐家)

2023-02-22 05:44:02 技术常识4 新人知识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70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汉代音乐家李延年的绝世人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一纸雁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音乐家1

乐府,始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管理乐舞演唱的教习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流传至今的乐府诗很多,汉武帝刘砌的《秋风辞》,卓文君的《白头吟》,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等等。

虽是民间歌谣,记录百姓生活,但也有部分记录史实。比如曹操的《薤露》。

今天,我来说一说这首《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何许人?

说到李延年,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这个人与汉武帝相关。

李延年,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兄长。

李延年是汉代有名的音乐家。

他出生于倡家,就是以乐舞为职业的家庭。所以,他的父母兄妹都善音律。因为犯了法,被处于腐刑,后来在宫中养狗。

何谓腐刑?

腐刑又称蚕室、宫刑、阴刑和椓刑,这些不同的名称都反映出这一刑罚的残酷。称为腐刑是因为对受害者来说,不但肉体痛苦,而且心灵受辱,从此像一株腐朽之木,有杆但不能结实。另一种说法是,宫刑的人像腐朽的木头不能开花一样。

说白了,李延年后来是个宦官。

因为善音律,原本在宫中养狗的他,很得武帝的喜爱。据说,有时候武帝还会与李延年一起跳舞。

说实话,挺难想象那么霸气的汉武帝与一个宦官跳舞,足可见,李延年在音律舞蹈上,确实有造诣。

有一天,他为武帝献唱时,便唱了这首《李延年歌》。此后,他的妹妹才被汉武帝接进宫,后来成了宠妃李夫人。

李延年曾经荣宠一时,那是在他的妹妹成为李夫人之后,被封为协律都尉,食两千石。

当然,有人说,李延年得宠,是因为沾了妹妹李夫人的光。毕竟,在李夫人去世之后,李延年也失宠。

但是,有些历史资料又在讲述另一个故事。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统计,汉代有十位帝王有双性恋,而在西汉,这个比例还有增加。于是,后世猜测,汉武帝与李延年是有断袖之癖。

在相关史料里,有一些模棱两可的记载。

《史记》载: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久之,浸与中人乱,出入骄恣。

这一段的记载中有提到,他与皇上同睡同起,十分得皇上宠幸。久而久之,便与中人乱搞,出入也十分骄纵。

能与皇上同睡同起,又与中人乱,都说明他有断袖的嫌疑。

那么,李延年的一时荣宠,到底是因为妹妹李夫人,还是因为武帝本身就喜欢他,恐怕皆有之。

现在,说一说中人。

何为中人?

中,混淆阴阳的称呼。所以中人,便为不男不女之人,其实就是当时的宦官。

所以,李延年与中人乱,应该是与宦官乱。

而且,在《史记》里还有这样一句记载: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爱弛,则禽诛延年昆弟也。

李夫去世之后,李延年爱弛。这不由得让人想到那四个字:色衰爱弛。

好吧,全当是我的猜想。

李延年的弟弟秽乱后宫,遭了武帝诛杀,而这时候的李延年,也因为爱弛,不受喜爱,还开发中人乱,一并被诛杀。

曾经荣宠一时,食两千石的协律都尉,就此退出了人生的舞台。

李延年的人生虽然有不少的污点,但不能否认这个人在音乐上的成就。遗憾的是,他遗留后世的只有这一首《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我大概是想多了,当初李延年为武帝献唱这首歌的时候,没准他唱的就是自己。

李延年毕竟是善音律与舞蹈之人,那么长相应该也不错。就如现在的男舞蹈演员,没有哪个是长得难看的。所以,我大概猜测,李延年应该也有一副好皮囊。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在正史之外,在野史之内,在民间歌谣里,在诗词里,总会有几句,讲述了一个我们可能没有想到的事实。

有故事的音乐家2

1巴赫 喜欢丢假发套

巴赫是音乐教父,他不仅有大神级别的作曲,同时也是指挥大师中的大师。严格认真指挥给他带来了另一种音乐性格的,那就是“喜欢丢假发套”。巴赫在乐队排练演奏尽不如人意之时,他会狂怒,甚至抓起自己头上的假发套使劲丢向表现不佳的演奏员头上。

1739年格斯那对巴赫超人的指挥技巧有如下描述:“巴赫弹着古钢琴,指挥着40人左右的乐队。他挤眉弄眼注视着第一人,对另个人则心里着急的用脚踏地,对第三个则用手指予以警示,让她跟上乐队的音乐。对前面的人示以高音区,对第二排的人示以低音区。而且不管乐队和合唱队一起发出的声音有多大,他都能随时听出唱歌中的错音、跑音。哪怕只有微小的错误都要加以严格的纠正。

  • 死后50年才出名

尽管巴赫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但生前他只被看做是一位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和这种乐器的鉴定家。没有人给他绝对的重视与崇敬。离开人间的时候一点都没有贝多芬那么有影响力。在他生前和死后的50年间,他的作品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1800年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出版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重新上演他的《马太受难曲》,后来他不断地演出巴赫的作品,不遗余力的推崇他以后,巴赫才真正得到了真正的重视。

  • 最能生的音乐家

音乐大家们的生命繁衍力还是相当厉害的。放眼整个欧洲音乐大家的家庭生育史,李斯特只生下了三个孩子,虽然在今天已经超生了。那还不是最多的,巴赫的原配妻子和继室一共生了20个孩子,其中若干个夭折。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各不相同,其中有四个儿子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

2莫扎特 3岁摸琴5岁作曲

要说论音乐智商,几位大家都毫不逊色。肖邦四岁就静悄悄的爬上琴凳弹起他默记的乐曲。贝多芬也是被逼迫5岁才开始苦学苦练钢琴和小提琴。而3岁这个世界最小摸琴的岁数也就莫扎特能干得出来。音乐奇才莫扎特,3岁就在键盘上弹出和弦并熟记听过的乐段,四岁刚学钢琴不久便能弹奏小品,在五线谱上创作比认字还早。5岁时创作了《行板与快板》,8岁完成了第一部交响曲,11岁时创作了第一步德语歌剧《巴斯蒂安与巴斯狄安娜》和第一部意大利语歌剧《装痴做傻》。这种连连跳一样的音乐成就确实给他后来的音乐大爆发积攒了底气与基础。

  • 墓地之谜

大音乐家死的皆是轰轰烈烈,唯莫扎特不是,走就走了还不让人们知道。正如徐志摩文章写的一样,“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便结束了辉煌的35年人生,在维也纳悄悄地静静地离开了。他妻子得知消息以后,生了一场大病。就在此时,他的遗体被悄悄地埋入城外的圣马可斯教堂墓地。当妻子大病初愈去寻找丈夫的墓地时,守墓人竟然这样说:“莫扎特?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这样,至今谁都不知道莫扎特到底尸体具体的存放位置。这是最后莫扎特死后遗嘱的忠告,还是教父故意所为;是老天的故意安排,还是信仰的归咎。尽管至此,莫扎特的名字已经随着他的音乐响彻了全世界。

3老柴 家境最牛掰

似乎所有的大家都在为谋生考虑的时候,老柴却悠闲的玩起了轻松式的音乐。中国有句老话叫,“人穷志不穷”。与其他几个音乐大家出身可怜不同,柴可夫斯基的童年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富裕知识分子家庭中度过的。父亲是矿业工程师,母亲是流亡贵族的后裔。可谓是不愁吃不愁穿。尽管家庭条件相当上可,但自身要求却一点都没有跟着下降。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 事业玩跳槽

有些人总不安分自己的事业。1859年,柴可夫斯基他从法律学校毕业后,顺风顺水的担任了在今天看来是衣食无忧的公务员司法部任书记官。然而,他对此并不感兴趣,仍然忠于音乐,经常到歌剧院观赏歌剧。虽然这时他在音乐上还是一个边缘上的人物,并不是圈内人士。但却开始大胆的尝试写作歌剧。1862年22岁的柴可夫斯基的生活发生了正大的转折。他放着公务员不干选择了跳槽。经过深思熟虑他放弃了司法部的工作,立志专门从事音乐事业。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歌剧《黑桃皇后》芭蕾舞剧《睡美人》和《第五交响曲》,世界级的作品一一展露于世,成为了世界级的佳作。

  • 老柴是个矛盾体

他不喜欢指挥音乐,但是他还得登上乐队的指挥台子:他不喜欢旅行,但是还是经常会去欧洲各大音乐名城旅游,他觉得荣誉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在受到冷淡时有失落的样子比谁都难过。他最大的悲剧是始终认为死神在追踪着他,用拳头在敲打着他的大门。

4李斯特 感情上的傻子

1828年,李斯特因失恋患了一场大病,情绪一度非常消极。但他在养病期间发奋读书,接触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得到很多启示,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刻音响。关于李斯特读书情况,他自己如下的描述:“我的头脑和手指向两个发狂的精灵,不断地工作者——荷马、拉马丁、夏多布里昂、贝多芬、巴赫、和梅尔、莫扎特、韦伯都在我身边。我研究他们,思考他们,疯狂的看和听他们。除此之外,我还练琴5个小时………啊,如果不变成疯子,你就会看到我是个艺术家!是的,你所希望的那样的艺术家。”

众多“大腕”的恩师

如果没有李斯特就没有瓦格纳

如果没有李斯特就没有柏辽兹

如果没有李斯特就没有舒曼

如果没有李斯特就没有德彪西

如果没有李斯特还会有谁呢?

孔子学生三千,72圣贤。比其他孔子,李斯特稍微差那么一点。不过在音乐界,学生质量之高可谓至今无人能及。李斯特的学生有很多,据统计有3000多名左右。其中有不少获得世界性的荣誉。同时代的作曲家如柏辽兹、舒曼和瓦格纳的音乐,就是由于他的介绍而得到广泛的传播。瓦格纳曾经说:“我在接触李斯特的音乐后,即改变了我的和声。”若没有李斯特,瓦格纳也不可能有出名的可能。他还热情的扶持了不同名族乐派的许多青年进步的作曲家,如斯美塔那、格里格、德彪西。他对俄罗斯作曲家也有影响,包括“五人强力集团”中的鲍罗丁和科萨科夫。

5贝多芬葬礼堪称震撼 老天哭泣 万人送葬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再智慧的诸葛亮也知道人斗不过天。蜡烛一灭,人走天灰。《合唱》是他最后一次演出的曲子,再此之后,你就默默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贝多芬在弥留之际,写完遗嘱后平静的躺着,汗水浸湿他的衣服,他已精疲力竭,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他的嘴唇颤动着,口中喃喃的说:“请为我喝彩,喜剧已结束。”1827年3月26日这一天,贝多芬在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的狂飙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他逝世前虽然很孤独、痛苦、而葬礼极为隆重,有2万多命中自动跟随灵柩出殡,以他们发自肺腑的极大地悲伤与憧憬之情安葬这位音乐盛事。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再智慧的诸葛亮也知道人斗不过天。蜡烛一灭,人走天灰。《合唱》是他最后一次演出的曲子,再此之后,你就默默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贝多芬在弥留之际,写完遗嘱后平静的躺着,汗水浸湿他的衣服,他已精疲力竭,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他的嘴唇颤动着,口中喃喃的说:“请为我喝彩,喜剧已结束。”1827年3月26日这一天,贝多芬在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的狂飙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他逝世前虽然很孤独、痛苦、而葬礼极为隆重,有2万多命中自动跟随灵柩出殡,以他们发自肺腑的极大地悲伤与憧憬之情安葬这位音乐盛事。

6闻音识人

1707年,亨德尔在不被人知的情况下游历威尼斯。到达后不久,他应私人朋友之邀参加一个蒙面舞会。但亨德尔不擅跳舞,便坐下弹钢琴。正值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场,当时两人并不相识,但他听过亨德尔非凡的演奏。此时,他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传来,斯卡拉蒂一下子惊呆了,他指着戴着假面具坐在钢琴旁的人大声喊叫:“啊,魔鬼!魔鬼!那个弹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亨德尔!”斯卡拉蒂说完就冲过去掀掉弹琴人的面罩,果然是亨德尔。从此两人成了极好的朋友。

7福斯特最穷的作曲家

斯蒂芬•福斯特是19世纪美国一位自学成才,具有国际声誉的音乐家。福斯特的歌曲优美抒情,朴素真挚,在艺术上有着一定的成就。其中如《哦,苏珊娜!》《家园故老》《老黑奴》等,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在我国也广为流传。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艺术财富,可是当他离开人世时,他的全部经济遗产只有皮夹子里的3角8分钱。

8格什温意外的成功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是《蓝色狂想曲》,它的诞生是富于戏剧性的。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指挥请他写一部“庄重的作品”,但格什温认为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始终不从命。指挥先生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报上抢先刊登了一则广告,说三周后在音乐厅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新作。格什温看了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了两个星期才完成任务。谁知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并以此奠定了他音乐家的地位。

9恕不会客

德国钢琴家、指挥家封•彪罗(1830-1894)生性孤僻,不好交友,尤其对不速之客随便上门打扰极为讨厌。为了能专心工作,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房门上经常挂着免见牌,上面写着:“午饭前恕不会客,午饭后我不在家”。

10“替身”成名

肖邦初到巴黎时不被人知,誉满全城的是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让听众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家的演奏。这天的钢琴演奏使听众如醉如痴,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演奏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使肖邦一鸣惊人,被誉为“钢琴家中的第一人”。

在历史中的所描述的音乐家们都是很笼统地概括似地叙事,而这里,有更多的小故事能够让你更加了解他们的日常习性,帮助你更了解这些音乐家们,其实他们也很普通,只是很认真的坚持做一件事情,显得又不再普通。

有故事的音乐家3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18世纪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也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许多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交响乐之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年12月,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贫穷的家庭,虽然他的祖父是宫廷乐团的团长,可到了父亲这一辈,家族已然衰败。贝多芬的母亲是一位宫廷御厨的女儿,早年另有一段婚姻,但不幸丧夫丧子,而后和贝多芬父亲相识而结婚。父亲是乐团的歌手,家中的独生子,但是他经常酗酒,对贝多芬极其苛刻,使小时候的贝多芬受到了许多折磨与痛苦。

贝多芬父母

就和许多天才一样,往往小时候就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贝多芬也是,从小就具有十分敏锐的乐感,在他的父亲发现这一点后,决心把他培养成另一个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但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成就贝多芬,而是好把他作为自己的摇钱树。

在父亲的棍棒下,贝多芬学会了音乐,当时年仅五岁的贝多芬经常被父亲锁在屋里,从早到晚弹奏钢琴和拉小提琴,邻居们经常在半夜听到贝多芬的哭声混杂着琴声,直到天亮才会停止。小贝多芬经常强忍着痛苦和委屈在钢琴上一遍遍地练习,就这样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这段经历也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

贝多芬10岁时就已经开始作曲。他的第一位老师聂费,拓展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并教会了他许多音乐技能,可以说对贝多芬的帮助极大,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后来,父亲因为时常酗酒,伤了声带,再也无法唱歌了,而贝多芬作为长子,不得不支撑起全家的吃穿用度,担任宫廷助理风琴师,负责养家糊口。

到了贝多芬17岁时,他才终于来到了自己梦想中的圣地——维也纳,见到了他的偶像莫扎特,第一次见到莫扎特时,莫扎特就给了贝多芬一个难度极高的乐曲让他演奏,而贝多芬的演奏也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要注意这个孩子,他将来会惊动世界的。”在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贝多芬终于在维也纳艺术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经常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出,他自己创作的作品,也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维也纳

贝多芬的许多创作都受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的启发,这也奠定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就是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1804年初,贝多芬写完了他的第三首交响曲,这首曲子标志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过渡。 贝多芬本以为拿破仑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推翻皇帝的大英雄,于是就把这首交响曲献给了他,但不久之后就听说拿破仑自己称王,听到这个消息的贝多芬很生气,他划掉了曲名。

不久后,贝多芬的耳疾已经日益严重,在原本应该属于他的巅峰时代时,他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听觉。贝多芬在5岁的时候就患有中耳炎,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起初父亲得知,以为是小贝多芬想逃避学琴编出来的理由,小题大做,便没有在意,这导致了贝多芬在26岁时,听力就逐渐衰退,直到中年耳朵完全失聪了,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他的演奏生涯也就此结束,这无疑是对他最大的打击,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堕落, 作为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最终还是从音乐中获得了力量,他并不打算向命运低头。耳朵听不到,他就利用骨传导的方式来聆听音乐,坚持着自己的创作。

他多数作品都是中年失聪后完成,如《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第三钢琴协奏曲》、《战争交响曲》等。在这些作品中,都满含贝多芬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扎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他用自己一生的悲哀与欢乐凝成了一部著作——《第九交响曲》,这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聆听他的人,仿佛就可以看见,贝多芬悲惨而有激情的一生,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这个作品较过去的交响曲而言个性鲜明,贝多芬被后人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而这首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主题《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好了,今天我们的音乐家小故事就说到这里,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我们下期见~

音乐家的小故事(那些关于音乐家的小故事)

音乐家的故事(那些关于音乐家的小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故事的音乐家是谁(有故事的音乐家)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6028.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