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传说故事的名胜风景有哪些(有传说故事的名胜风景)

2023-02-21 22:46:01 技术常识4 新人需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70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温州民俗文化】民间传说-鹿城地名传说――飞霞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唐鏜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传说故事的名胜风景1

#温州民俗#

温州积谷山,座落在五马社区的中山公园内,谢池巷底。过去称它县城院,现在称它公园路,公园的南大门过去称它南门城基,现在称它人民路。积谷山上飞霞洞,就座落在公园南大门左侧不远的一处小山坡上。

网络图

解放前,飞霞洞的山坡下,就是现在的人民路,过去这地方,就是温州唯一的一座简陋体育场,因该地方地处偏僻,又荒凉,特别是人人皆知的吓人‘叫魂’飞霞洞就在眼前,使人不敢靠近。大白天,路过这里行人不多,夜晚此处漆黑一片,阴森可怕,更无行人路过。虽说过去飞霞洞的周围环境如此可怕,但仍有人在三更半夜走上飞霞洞,这是为什么?现在来说此事,叫人难以相信。

网络图

解放前,上了岁数的老婆婆们,大多数是信佛教的,迷信思想相当严重,她们不信科学,只信鬼神。若她们家人患了某种疾病,这些老婆婆们,不去求医,只求鬼神保佑,说什么病人的灵魂一定被飞霞洞山上的鬼神勾去了,若要病好,非去把魂叫回来不可。于是,这些老婆婆们,相邀同伴一二人,不怕黑夜,不怕恐惧,手提竹篮,内备香烛,银纸,冥钱及纸折。

在魂魄上写上病人的生辰八字,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还有一条细竹条等物备齐后,她们三更半夜来,避免犯冲的情况下,悄悄地打着灯笼走上漆黑的飞霞洞,接着就是上香烛,烧了银纸,冥钱等之后,就在洞前高声叫喊,(即叫魂)某某儿姆你赶快回来呀,某某儿姆你赶快回来呀,(妮称下辈为姆儿)姆儿呀,你不要在外面路上到处游荡不归,你不要在外面路上乱闯,你回来不要走错了路呀,赶快回家吧,赶快回家吧。

她们在夜深人静的山坡上,一遍又一遍,重复又重复高声叫喊,声声悲凉,声声惨楚,声声远传,使居住在山下附近的居民们,听到喊声,顿觉毛骨涑然,全身皮肤即起鸡皮疙瘩,久久难睡。她们叫魂完毕后,撑起雨伞,遮着竹条上掛着纸折的魂魄,不按原路返回,而走另一条山路下山。她们在下山途中,口中轻轻地,不断地,重复地念着姆儿灵魂已经回来了,姆儿灵魂已经回来了,一直不停的念到家。

到家后,她们连忙将魂魄往病人身上左三圈,右三圈地转了一遍,并开口就说,姆儿灵魂已经归身了,姆儿的毛病马上就会好起来了,旁边也有人附着话,病会好的,病会好的,就这样,所谓的‘叫魂’算是告一段落。

如今的飞霞洞,不再是过去迷信叫魂的飞霞洞,而是现在成为积谷山下的一处名胜景点了。至于昔日的飞霞洞与现今的飞霞洞,随着几十年岁月的流逝,其环境可能会有一些变样的。如果要想看看飞霞洞昔日的全貌,不妨去一次江心寺,观看一下那里有一排二十多米长的墙壁画,便可一目了然了。

#民俗#资料来源温州市文化馆

有传说故事的名胜风景2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1000多年前,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少年,护送落难的陌生少女千里还乡,辗转途经淮阴,在淮阴区甘罗城南淮水之滨一方泻湖畔,留下一段传奇。这方湖水,宋代即被称为“胭脂湖”。传奇故事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伴随着湖水荡漾,在口口相传中缠绵。

淮阴区党史办、区志办原主任,淮阴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社科联主席朱爱民告诉记者,《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说。讲的是赵匡胤在未发迹前有一段故事:他在太原遇见一落难女子赵京娘,于是赵匡胤不远千里地送她回家。路途中,赵京娘对赵匡胤产生爱意,但赵匡胤坐怀不乱。传说他们曾路过淮阴的马头镇,中国古代,运河从淮阴贯穿南北,这里一直是交通要道。当两人走到此地,正值春花烂漫,湖边的桃林映红了半边天。在路旁小憩的京娘见湖水清澈见底,就想在水边梳洗一下,然而就在京娘以帕试水的刹那间,胭脂荡满全湖,香气扑鼻。惊诧了路上的行人、湖边的农民,和一路护送的赵匡胤。再看京娘,面若桃花,如仙子出水。自此,那片湖水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美景,后人把湖面命名为胭脂湖。

淮阴有许多作家把《胭脂湖》的浪漫故事写成小说、诗歌、说书弹词,其中有一首歌词把它演绎得如仙似醉:

据朱爱民介绍,历史上,《千里送京娘》的传说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始于太原,终于山西蒲州,说京娘是蒲州人。可能因赵匡胤是晋豫一带人或因北宋时期宋辽战争多发生山西一带的原因,在明人冯梦龙的小说集《三言二拍》中,有一篇《千里送京娘》的传奇,完整地记载了这个故事,因而把这个传说固定在了山西那块大地上。

除了山西版,还有一个河北版,在距河北邯郸约60公里处,有一处叫“京娘湖”的风景区,层峦叠嶂、川谷深幽。之所以叫“京娘湖”,据当地传说“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江苏版本的传说,起点是太原,终点在宝应一带。

美好的故事是人人喜爱的,在这个美好的传奇中,京娘的籍贯永不可考,但不管京娘是哪里人,这个发生在1000年前的故事,如今已广为流传。

在淮阴的民间,千里送京娘的传说十分广泛,十分动人。传说赵京娘回到家后,天天期待着赵匡胤前来娶自己,但没有等来结果,最终玉消香殒了,天地感应,自此湖水褪色如初,香味随气升天。如今的胭脂湖已不像传说那样飘满香气,只留一片粉色的湖水,让人追思、遐想……

为什么淮阴会有这个胭脂湖的传说呢?

朱爱民表示,千里送京娘的传说在淮阴,不仅仅是因为赵匡胤在淮泗一带作过战。《宋史演义》中精彩地描述了赵匡胤夺滁州、争六合、攻扬州、下清口、战楚州的故事。淮河一带是南宋时宋金作战的分界线,多战争之苦。百姓在感慨社会动乱之余,思念那位不爱美人爱江山,打下大宋天下的赵大郎,才有了胭脂湖的传说。

马头镇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国运河“清口枢纽”的所在地。历史上,运河在这里穿越淮河、黄河而北去;黄河夺淮,又裹夹着泥沙南下,把这里淤积成陆。传说中的胭脂湖在古运口处,就是运河进入淮河的河口。正因是水运道口,才形成传说的发生地。沧海桑田,现在这里已经看不出河道的痕迹。更没有散发着香气的胭脂色水面。在古运口不远处,文化部门立了一块《胭脂湖》说明碑。

新中国成立后,洪泽湖大堤的起点就是从这里算起,水利部门在大堤的路边竖立一块“0”标志的公里牌。前几年,淮安市文化、水利、市志等部门策应运河文化和这个传奇故事,建成了一个“0”造型的文化景观园。“0”风景园面积不大,但有特色,顺着大堤沿着台阶而下,一堵造型墙上开着一个圆形门洞,表达“0”。门的旁边,刻写着清朝乾隆年间发生水灾的记录,35年间竟然发生了17次大水,百姓真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啊!凡读过这段文字介绍的游客都心起波澜,惊心动魄。

0公里标志景观园

进门之后,有一个巨大的地图平铺在地上,让游人感受到洪泽湖的浩渺。再往前走,拾阶而上,来到一个方形的亭子面前。亭子里竖立一块明朝的“清口灵运记”石碑。这是遗存在一家农民家的碑,碑文记载着一位明朝叫苏茂相的官员,在多天干旱、无雨之际,带领官员祈祷上天下雨,最后真的下雨的故事。信诚则灵,聪灵则运达。本来是历史上普通的记事碑,但组合在这个园子中,却溢出钟灵毓秀、好运连连的吉祥寓意。特别是以“圆”的人文蕴含诠释“0”的造型,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的愿望。中国人钟情于圆字,总希望生活圆满;追求爱情圆满;力行功德圆满,祝愿人生圆满。

“清口灵运记”石碑

因此,许多游客都在圆的造型门前照相留念。

在园外相连的洪泽湖大堤的背水坡面上,正计划栽植成片桃树,形成胭脂湖的浪漫氛围,在春天重临胭脂湖,桃红柳绿的时候,让这里成为拍照留念的圣地,情侣们在此携手同心,走进婚姻的殿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由朱爱民提供

“寻迹江苏老地名”专栏由新华日报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办,在《人文周刊·文脉》版、“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交汇点文艺频道、“紫金文艺头条”微信公众号推出,邀您撰文探索江苏各地的地名文化,共同讲述地名背后的蕴藏的江苏故事(投稿信箱:454891013@qq.com)

编辑: 姚依依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有传说故事的名胜风景3

  中唐诗人元稹在妻子死后写了很多悼亡诗,其中最著名诗句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还有另外一组《遣悲怀》三首,其一开头两句是“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这里提到的黔娄是战国时居于齐鲁间的一位贤士,他的事迹古代文献中尚有保存,而有关的遗迹,如今却只剩下位于千佛山兴国禅寺北崖下岩壁上的一个石洞,即黔娄洞。

  黔娄像 李雁 摄

  黔娄大士

  晋皇甫谧《高士传》对黔娄的事迹有简单而全面的介绍:“黔娄先生者,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著述四篇,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终身不屈,以寿终。”也就是说齐鲁两国的国君都曾下重礼请他出来做卿相(诸侯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却都被他回绝了,今天的人或许很难理解这种行为,但在过去,力主道家学说的大都是些有脾气的牛人。

  古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道家很讨厌标榜道德,所以也就不太在乎“立德”的事。黔娄又不肯出来做官,“立功”就更别想了。所以也只剩下“立言”这一条道了:他拒聘后专心写了《黔娄子》四篇,这是一部属于演发道家学说的著述。可惜这些能代表他思想学问的文章都失传了,我们只能从道光年间历城人马国翰的《玉涵山房辑佚书》里保存下来的近二百字中窥其一斑而已。

  据说《黔娄子》四篇就是在千佛山北麓半山腰的一个石洞里写就的。去年六月初夏时,疫情趋缓。笔者由北门入山,经唐槐亭,沿阶而上,过“齐烟九点”“云径禅关”二坊,东转即见兴国禅寺。过了山门,天王殿南有一垂花门楼,上书“般若门”三字。穿门而进,则见南侧山崖挂满地锦藤萝,下有一洞口,其形略方,上方刻有三个鎏金大字:“黔娄洞”。

  黔娄洞 李雁 摄

  入洞,约八九平方米,一人多高,石壁上刻有今人所撰《黔娄洞题记》,其文据历代文献综合而成,简明扼要,称黔娄“隐居于济之南山,凿石为洞,传即此洞。”右转,有一通道,长七八米,其尽头又连一石室,大于前室,中有黔娄像,披衣戴巾,执卷凭几而坐,神态安然,旁置汉代式样石质博山香炉,这应该就是传说中黔娄著书立说的地方了,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像旁标出的“黔娄大士”四字。

  大士虽然可以指代道德高尚的人,但最常见的词义还是用来称谓菩萨或高僧,更何况还是在寺院之内呢。这让我想起关羽后来被佛教指定为护法神,号伽蓝菩萨,各地佛寺中多有伽蓝殿,其中供奉的便是红脸关公。笔者也曾在广州华林寺五百罗汉堂中看到过一尊头戴盔式圆盘帽的马可·波罗的木雕像,才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意大利旅行家早就被当地包容的佛教界收编了。今日又于兴国禅寺得见黔娄被标榜为“大士”,说明他在济南地界上的影响力足够大。当然,全国各地的佛寺中恐怕也只有在千佛山上才能看到这一特例,仅此就颇值到此一游。

  黔娄洞与历山

  早期原始文献如《烈女传》《高士传》《贫士传》以及《汉书·艺文志》有关黔娄的简短记叙中均未提及黔娄隐居的具体地点,今所见千佛山上的《黔娄洞题记》也只是笼统地说到黔娄隐居之处为“济之南山”,且在“凿石为洞”下极为审慎地用四个小字注明“传即此洞”,可见也是地方传闻罢了。明代王象春有《黔娄子》诗云:

  千仞荒山手自芟,草衣木石架松衫。

  终南佳趣休矜诩,不见先生叠石岩。

  诗后附注云:“黔娄子抱道深隐,不事王侯,不交人世,于济之东南山最高峰上复叠石为岩,寝处其中,终年不下。”这里有两点与《黔娄洞题记》中的说法不合。首先诗注所称“济之东南山最高峰”应该不是指“济之南山”千佛山。即便目测也很容易看出千佛山东南的佛慧山要更高些,而济南地界东南方向最高峰为海拔九百多米的梯子山,但从未听说那里有任何与黔娄有关的遗迹。其二《题记》云“凿石为洞,终年不下”,而诗注却说“叠石为岩,寝处其中”。按王象春的说法,黔娄更像是用石头垒了个避风遮雨的简易房子,而千佛山黔娄洞人工凿成的痕迹非常明显,而且规模已接近一室一厅的套间,显然二者说得不是一回事。

  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说法,王象春诗注虽然早了四百多年,但离黔娄那个时代也已两千多年,何去何从,笔者不敢妄断。但清代道光年间的济南诗人乔岳曾写过一首题为《黔娄洞》的七绝,其中最后两句颇有启发意义:

  聒耳梵宫钟磬音,黔娄一洞独萧森。

  蓬庐抱道知多少?不在名山不可寻。

  意思是说历朝历代像黔娄这样在蓬蒿草庐之中隐居的有道高士不乏其人,但如果不是在大众皆知的名山之中,其遗迹恐怕早就湮没不存了。正因如此,梯子山以其地僻人远,名声更无法与历山相提并论,自当将之排除在外。故王象春说的“济之东南山最高峰”云云,非海拔近五百米的佛慧山莫属了。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黔娄洞却是在仅有二百多米高的千佛山上呢?

  我们都知道千佛山古称历山,是大舜当年躬耕之地。然而事有不尽然者。笔者今秋在佛慧山游走,于黄石崖下残存的北魏佛窟造像题记中读出了其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来。

  黄石崖题记 李雁 摄

  黄石崖在螺丝顶山近峰顶处,崖上有洞窟,洞外西崖壁下有北魏至东魏期间的佛教造像及石刻题记,如今能辨识的题记尚存五则。其中一则正文仅六行五十七字,却非常值得重视:

  大魏孝昌三年七月十日,法义兄弟一百余人,各抽家财,于历山之阴敬造石窟,雕刊灵像,上为帝主、法界群生、师僧父母、居家眷属,咸预福庆,所愿如是。

  孝昌是北魏孝明帝年号,孝昌三年即公元527年。据题记中“于历山之阴敬造石窟”一句可推知,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历山与千佛山是完全不同的两座山。因为黄石崖所在的螺丝顶山正与北面的千佛山隔谷相望,今天的旅游路即从山谷间而穿行而过。如果千佛山那时就叫历山的话,黄石崖居其南,何得称“历山之阴”?螺丝顶山本属佛慧山诸峰之一,佛窟造像正处在山之北麓,故北魏时人们所说的历山,当即指今之佛慧山诸峰无疑。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一也说:“历山,府南五里……一名大佛头。”大佛头是俗称,因宋代于佛慧山之东岭石崖间开凿大佛,故明代多称大佛山,简称佛山。由于和千佛山位置接近、又同属佛教名山,就很容易被后人混为一谈了。比如过去济南八景之一的“佛山赏菊”本指佛慧山,如今却变成了千佛山,今人还鸠占鹊巢地在千佛山顶上建起了赏菊阁。又因为千佛山更靠近府城,游者辐辏,影响逾大,便不知不觉中把历山之名也一并移将过来了,于是后来又名正言顺地在山上凿出了个黔娄洞。至于佛慧山一名,大约到了清代才被广泛传播开来。

  黃石崖北眺千佛山崖 李雁 摄

  “富而好礼”施良娣

  黔娄如果连个栖身的山洞也没有,就没有写作的基本条件,也就不会有《黔娄子》。若没有赏识他的国君,他的贤名就不会广为人知。同样,若没有理解陪伴他的妻子,他隐居在深山中也会像俗人一样感受到寂寞与孤独。元稹写悼亡诗时之所以要提到黔娄,就是因为有这种身切的体会。

  黔娄住在石洞里,无房无车,无钱无权,却自有艳福,竟有个富家女嫁给了他。此人名施良娣,父亲据说是鲁国的太祝,太祝是宗庙主祭官,在当时身份非同一般,政治地位也很高。当初子路曾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话用来评价黔娄夫妻倒是很合适。如果说黔娄是“贫而乐道”的话,那么施良娣就是“富而好礼”了。

  黔娄一生贫困,有幸娶了施良娣,两人志同道合,不知为何顺理成章地就成了“丁克”家族,直到黔娄死时也无子嗣。据汉刘向《列女传》记,因为没有继承人,黔娄的丧事只好由施良娣主持。朋友曾参前去吊唁,看到黔娄身上的衾布竟然短到不能覆盖全身,“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子就建议把衾被斜过来盖,不想施良娣说:“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坚持不改,也算是不忘本心吧。

  这事对曾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他死时几乎又重复了类似的场景。《礼记·檀弓》载,曾子卧病,弥留之际忽听童子说:“这席子真漂亮啊,是大夫才能用的吧。”他心中一惊,回答道:“是的呢,是大夫季孙氏送的,我已没力气换了。”于是令儿子曾元赶快撤掉。儿子推脱说:“您现在病得很重,不能移动,等天亮后再换吧。”结果曾子道:“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大伙只好扶他起身,换了席子,还没躺安稳曾子就过世了。

  得正而死,恰可与施良娣主丧时的那段话对读,都是毕生追求正道直行而不曲阿权贵,至死不渝。黔娄能如此固然不易,其妻能如此,尤为难得。所以曾子曾感慨说:“唯斯人也而有斯妇。”意思是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有这样的妻子啊。

  施良娣可以说是最懂黔娄的人了。当时凡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无论是帝王、国君、卿大夫这类上层人物,还是像黔娄这样不入主流的贤士、文人,死后都要有个盖棺论定式的评价,即“谥号”。黔娄死后,曾子问该给个啥谥号,黔娄妻回答说:“以康为谥。”康字本有富足的意思,从谥法上讲,康字代表了安乐富贵。曾子就不太理解了:“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都穷成这样了,咋能用康字呢?他得到的回复是后人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彼先生者,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其谥号为康,不亦宜乎?”其中“求仁得仁”是《论语》中孔夫子的原话,而“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则被陶渊明几乎原封不动地搬到了《五柳先生传》的结尾部分:“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我理解,这话赞美的是这样一类人:相较于物质上的富足,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解放,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摆脱了世俗名利约束的有尊严的人。

  洞天福地牌坊 李雁 摄

  出黔娄洞,东面台阶上有一老旧石坊,上题“洞天福地”四字,显然这里先前还曾是道教的地盘。黔娄本主道家学说,死时得到了儒家圣贤曾参的推重,而其身后又得到了佛家的认可。三教归一,正所谓其生也哀,其死也荣,噫嘻!(来源:新黄河)

第五套人民币背面的风景名胜(人民币后背景的旅游景点你去过几个?)

河北的名胜古迹(河北“不得不游”的十大风景名胜)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描写风景名胜的6副对联)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传说故事的名胜风景有哪些(有传说故事的名胜风景)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584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