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心酸有快乐的故事图片(有心酸有快乐的故事)

2023-02-21 21:36:01 技术常识4 专家教你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56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丁俊贵之《“快乐”和“痛苦”的距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觉悟兴时态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心酸有快乐的故事1

【“快乐”和“痛苦”的距离】

一件事情,只要你觉得它是有意义的,它能够激发你的才华和技能,能让你全神贯注投入精力和注意力,让你找到心流状态,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有价值的,也是能够为你提供幸福感的。

我们可以发现,普通爱说谎话的人总是喜欢夸张,不论他说的是种种危险、痛苦、不幸、疾病、死亡、杀人和残酷勾当,还是说到享乐、美好、欢快和宏伟壮丽的场面,都是如此。

一个荒唐可笑的秘密,就在于他总是想使他的伙伴们高兴,吸引他们的注意,刺激他们的情感和情绪,把他们带进这类令人惊叹的情景中去。

情感,当它被一个真实对象的单纯现象唤起时,它可能是痛苦的,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如果是由优美的艺术所唤起的,它就变得流畅、柔和、平静了,就能使人得到最高的享受。

伤感,同情,义愤的冲动和热情,在优美的情感引导下,就能向新的方向发展。

一、婚外男女之情。

男人喜欢女人,这实在是天地间最正常的一件事,没有什么可羞惭的。

如果一个男人不动情地玩女人,同时保住一个稳定的家庭,人们不会说他什么。

倘若你认真地爱了起来,导致婚姻破裂,舆论就会大哗。

对于浅薄的舆论,你当然无须理会。

婚姻必须是高质量的,真正以爱情为基础。

两个人只有爱到了想永不分离的地步,才应该结婚。

事实证明,即使怀着这样的心情结了婚,仍不能保证白头偕老。

爱情有太多的变数,不完全是人力所能控制。

可是,因相爱而结婚的人至少应争取把变数减到最小量。

理论上,在两往方面,除了热恋阶段外,一个人完全可能对别的异性产生性吸引意义上的好感。

性本身是一种健康的东西,其唯一的原则是快乐,与道德无关。

邓肯曾经说过一句最通情达理的话:“如果你有一个身体,它天生要遭受许多痛苦,包括疾病等等,既然如此,只要有机会,为什么就不可以从你这个身体上汲取最大的快乐呢?”

单就性本身而言,婚姻肯定不是一个合理的制度,因为性快乐不是纯粹的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心理过程,需要新鲜感的刺激,而单一不变的性伴侣关系则可能麻痹性兴趣,减弱当事人享受和提供性快乐的能力。

其实,这些道理对于有诚实感官的艺术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两位画家讨论这个话题:

其中奉行独身的一位说:“我太知道的本质,不可能长久。所以,我不愿意对女孩说爱什么的,即使我很喜欢她。说了以后还要修改,工作量太大。我希望每一次都是新的创造。可是,她的期望落空,心中不快,又使这新的创造不能实现。这是我最大的苦恼。”

业已结婚的另一位说:“我的苦恼是必须躲躲闪闪。我看见好的女孩,一个嘴角,一只手,就是激动。恋爱一场又一场,我就是高兴,像过节一样。可是,我必须背着妻子,因为我爱她,不愿让她痛苦。”

前一位完全不相信有持久的可能,所以选择不结婚,甚至不说爱这个词,彻底地诚实,姑且不论。

后一位提出了一个问题,便是一个感到有结婚需要的人应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多元冲动。

人是有对专一的爱的需要的,不管是否接受婚姻的形式。

理想的婚姻应该是两人在生死与共的意义上只爱对方,同时各人保持与其他异性之间交往的自由,包括往的自由。

当时西方有一种开放婚姻的理论,便是这样主张的。

作为一种修正,提倡宽松的婚姻,对婚外性自由加以限制,仅限于偶尔出轨。这是对人固有的性嫉妒本能的让步,虽说克服性嫉妒是人生的大超越,但必须知道这种本能很是强烈,不宜太触犯它。

爱情的专一有两种含义:

一是,热恋时的排他性;

二是,长期共同生活中彼此相爱的主旋律。

宽松的婚姻便属于后一种情形。

如果双方的爱情足够牢固,心胸又足够宽广,那么,就有可能把各人的其他感情体验和性体验变为双方的共同财富。

在这种自由状态中爱情很可能发生变化,即使防微杜渐是可能的,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利。

如果为了“杜渐”而“防微”,禁绝一切婚外恋情的苗头,那就只好遵循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了。

当然,对“微”宽容而不防,就有开“渐”之危险,但这种危险乃是人类情感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试图杜绝这种危险就意味着窒息情感生活。

总之,不管我们把婚外男女之情可允许的界限划在哪里,那么,在此界限之内的,便是不该管的,超过此界限的,又是想管也管不了的。

所以,反正不要去管。

二、快乐和痛苦,就它们产生的原因而言,差别并不大。

一部写得很好的悲剧,能使观众从悲哀、恐惧、焦急等他们本来会感到不快和难以忍受的情感中得到快感享受,这似乎是一件很难给予解释的事情。

他们受到触动和感染越大,就越喜欢这个戏;一旦那使人忧伤不快的情感停止活动,这出戏就演完了。

如果能有一个充满欢乐、使人感到满意和放心的场景,那就是这类作品所能企望的顶点了,而这确实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幕。

在剧的进程里,如果还穿插一些使人宽慰的情景,那也只是些欢快的模糊闪现,接着就被事情的演变抛到九霄云外,或者它只不过是为了衬托对立和挫折,以便把剧中主人公投入更深的苦难之中。

诗人的艺术,就在于唤起、激发他的读者心中的同情和义愤,悬念和遗恨。

这些心情使他们备受苦恼的折磨,而他们从剧中所得到的快感恰同这种折磨成正比。

要是他们不曾用眼泪、悲叹和哭泣来发泄他们的伤感,使充溢心中的最幽柔的感动和同情得到宽解,他们就绝不会感到满意和愉快。

有少数具有哲学素养的评论家,曾经注意到这样一种独特的现象,并致力于对它加以说明。

一般说来,对于心灵最有害的,莫过于老是处在那种懒洋洋的毫无生气的状态里了,它会毁掉一切热情和事业。

为了从这种使人厌倦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人们就到处寻找能引起他兴趣和值得追求的东西,如各种事务、游戏、装饰、成就等等,只要这些能唤起他的热情,能转移他的注意力。

不论引起的激情是些什么,即使它是使人不快的,苦恼的,悲伤的,混乱的也罢,总比枯燥乏味有气无力的状态要好,而这种状态正来自所谓完满的平稳和宁静。

应当承认这个解释是有道理的,至少对说明问题有部分的道理。人们可以观察到,在几张牌桌上,正在打牌的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参加竞赛,即使里面找不到一个打得很好的人。

要是悲剧中类似让人烦恼悲叹的对象实际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受到真实的苦恼,那就能解释为什么悲剧能引起人们的兴味了。

这样它也就能成为治疗怠惰无聊的最好药方。

丰特奈尔似乎觉察到了这个困难,便试图对这个现象作出另一种解释,至少可说是对上述解释提出了某些补充。

他写道:“快乐和痛苦,就其本身而言,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感情,但是就它们产生的原因而言,差别就不那么大。在观剧时不管我们如何深深陷入剧情之中,也不管我们的理智和想像如何受它们的支配而暂时忘记了一切,但是在我们心理活动的底层仍然潜存着一个确实无误的观念,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全属虚构。这个观点虽然微弱隐蔽,却足以减轻我们在看到所爱的剧中人不幸遭遇时产生的痛苦心情,把这种忧伤苦恼调节到某种程度使之成为一种愉快的欣赏。”

优美的情感是一种更优越的力量,它能抓住我们的全部身心,使那些单纯的热情和冲动转化为高级的感情,至少也能使它们热烈地受到感染,从而改变它们原来的性质。

被情感所激动、被雄辩所陶醉的心灵,会感到自己整个处在一股有力的运动之流中,同时也就感受到了这整个的喜悦之情。

描绘最可怖的事物和灾祸能使人愉快,其效果常常胜于描绘那些最美好的对象,如果后者显得平淡的话。

这个道理同样适合于悲剧,我们要附带加上的一点说明就是:悲剧是对现实的一种模仿,而模仿就它本身来说总是人们容易接受的。

这个特点使悲剧引起的感情活动更容易平和下来,更有助于使全部感情转变为一种协调有力的精神享受。

描绘最可怖的事物和灾祸能使人愉快,其效果常常胜于描绘那些最美好的对象,如果后者显得平淡的话。

心中被唤起的伤感,会激起许多精神上的活动与热情,由于这种强有力的运动的推动,这些热情就全都变换成为快感。

因此,悲剧的虚构之所以能使感情柔和优美,不仅仅是由于使我们的悲伤减弱或消除的结果,而是由于注入了一种新的感觉。

对于一种实在的悲惨事件,你的伤感也会逐步缓和下来,直到它完全消失。

但是在这种逐步消退的过程里,绝没有什么快感可言,除非一个人完全麻木不仁,或许偶然也会从这种麻醉状态里得到一种快乐或宽慰。

小说能很自然地引起心灵的注意,唤起心灵的活动,它所唤起的这种活动总是能转变为对于小说中人物情景的某种感情,并且赋予这种感情以力量。

一个新的不平常的情节,无论它激起的是欣喜还是悲叹,骄傲还是耻辱,愤怒还是善良的意愿,都能产生一种有力的感染作用。

小说加深了我们对痛苦的感受,这同它加深了愉快的感受一样。虽然如此,小说本身总是使人愉快的。

如果你对人讲述一件事情,想引起他的极大兴致,那你能增强讲述效果的最好方法,就是千万别匆匆忙忙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他,而要巧妙地推迟这个过程,先引起他的好奇心,使他迫不及待地想从你嘴里获得这个秘密。

在莎士比亚剧的一幕脍炙人口的场面里,雅戈把这种手段表现得十分出色。

每个观众都感受到,奥赛罗急于知道雅戈要说的内容,他的嫉妒就添上了新的刺激力,而比较一般的情感在这里很快就转变为一种突出的情感。

三、投入的过程就是幸福本身。

请你考虑一个问题。

有一本非常棒的小说,有两种选择:

一是,你找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认真把它读完;

二是,我用几百字告诉你,它的剧情梗概是什么。

你会选择哪一种?

很少有人会觉得第二种更好。

同样,尽管我们现在经常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看影视剧解说,但如果有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你肯定也是希望找一个时间,安安静静把它看完,而不是看一个5分钟解说。

为什么呢?

明明看剧情梗概、看电影解说,同样能了解它的主要内容,花的时间少得多,我们为什么不这样选择呢?

原因很简单:

我们看小说、看电影,目的不是为了把它看完,而是为了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

可能是紧张悬疑,可能是惊险刺激,可能是温馨治愈,可能是大开眼界……

这些体验加在一起,才构成了我们的收获。

生活也是一样的。

我们来到世界上,并不是为了匆匆忙忙、赶着过完这一生,而是好好体验这一生里面的种种惊喜和遭遇,让我们的生命体验变得更丰富、更充实。

因此,许多人容易有一个误区,认为我们需要得到某物、做成某事,才能感到幸福。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幸福并不来自于事物本身,而是来自于我们追寻它的过程。

正是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当得到收获时,我们才会感到格外愉悦。

正是因为我们遭遇过沮丧、怀疑、烦恼,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我们才能体会到喜悦和安心。

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疲惫和辛苦,当一切顺利时,我们才能获得成就感。

当感到生活很无聊,找不到乐趣,也找不到快乐时,许多人常犯的错误是什么呢?

要么,是通过购物、消费、获得和拥有其他事物,通过填充自己来寻找快乐;

要么,是不断去寻找能做的事情,企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再从中找到快乐。

但这两种做法都是低效的。

原因就在于:

快乐和幸福并不存在于具体某个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我们投入去做一件事的过程。

四、艺术是靠激动我们的悲伤、烦恼、义愤、同情等感情的方法,给予我们快感。

做父母的,通常最疼爱的是体弱多病的孩子,因为抚养这样的孩子常常要付出极大的辛劳,要为他焦急愁苦。这样一种亲切的感情是从不快的感受中获得力量的。

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莫过于对他逝世的哀思。同他为伴时的喜悦之情不会有那样强烈。

嫉妒是一种叫人痛苦的感情,可是如果一个人毫无这种感情,爱情的温柔亲密就不能保持它的全部力量和热烈。

心爱的人儿不在身边,使恋人们时时思念悲叹,使他们感到莫大的痛苦,可是没有什么比短暂的离别更有益于加深相互的情意了。

如果长期的别离已被看作是他们无力改变的悲苦命运,那只是因为时光的流逝已经使他们习惯了这种分离,而他们也就不再那样痛苦了。

老普林尼曾经认真观察过的一种现象,颇能说明这个道理。

他说:“有件事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著名艺术家最后的未完成的作品,总是被人们给予最高的评价。诸如阿里斯梯底的伊里斯,尼各马可的丁达里蒂,提谟马库斯的美狄亚,阿佩莱斯的维纳斯。这些艺术珍品的价值甚至超过了他们完成了的作品。那残缺的轮廓,作者正在形成而又尚未形成的意念,都是人们仔细研究的对象。我们对因作者之死而停下来的精巧的手尤为悲叹,从而更加强了我们对作品的美的欣赏。”

如果较低的情感被激发上升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情感,它就会吞没原来滋养和促进它的那样一些感受。

上述种种事例足以使我们认识各种现象中类似的性质,并向我们指明,诗人、雄辩家和音乐家靠激动我们的悲伤、烦恼、义愤、同情等感情的方法,给予我们快感。并不像我们初想时那么令人诧异。想像力,表现力,修辞的和摹写再现的魅力,所有这些艺术能力就其本身而言,都很自然地能使心灵感到愉快。

如果这些能力所表现的对象抓住了某些感情,那么由于它能把这些较低的感情活动转变和提升为优秀高级的东西,就能长久地给我们以快感。

即使是极普通的悲悯之情,也需要借助于某种适当的感受方式来使之柔和,这样才能使观众真正满足。

在恶行肆虐和压迫之下,单纯地诉说受难,会使这种美德与恶行构成一幅极不相称的情景,所以所有的戏剧大师都注意避免这样的描写。

为了减轻观众的不快,使他们感到满足和痛快,美德必须成为一种具有高尚英勇精神的悲壮之情,或者它能使恶行得到应有的谴责与惩罚。

在这一方面,大多数画家的绘画主题似乎都是使人不快的。

他们画了许多教堂和修道院,主要是描绘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和殉难这类使人感到可怕的主题,似乎只有拷打、创伤、死刑、受难,而没有什么反抗或可以使人感动的东西。

当他们的画笔从这种可怕的神话传说转向别的主题时,他们通常求助于奥维德的那类虚构,这类虚构手法虽然动人适宜,对于绘画却很不自然,也是很不够的。

这里所说的转换法则,在日常生活里也时常表现出来,同演讲和诗歌效果一样。

如果较低的情感被激发上升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情感,它就会吞没原来滋养和促进它的那样一些感受。

过分的嫉妒能毁掉爱情;过分的困苦能使我们冷漠;孩子的疾病和缺陷过于烦人,也会使做父母的产生嫌弃的感情,变得自私无情。

有时候快乐到痛苦之间的距离就只有一张纸的厚度。

有时候痛苦到快乐之间犹如地球到月亮的距离,遥遥无期。

由痛苦转为快乐叫先苦后甜。

由快乐转为痛苦叫乐极生悲。

快乐和痛苦同时来到叫痛并快乐着,哭笑不得。

良好的心态应该是:

乐就乐个够,舒畅心情,但不要乐过了头,把握好分寸。

痛便哭个够,哭能释放胸中的郁气。

所以说,具体距离没法丈量,神仙也有快乐和痛苦,喜乐随行。

丁俊贵

2022年12月12日

有心酸有快乐的故事2

这一两周,漫天飞舞的:助力、满减、拼单……

而熊的后台,也迎来了一位“购物人间真实”。

10月底那会儿,她兴冲冲地和熊说:

“果然买东西才能让我快乐!!!凑满减也太爽了吧!!!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收到买的东西啦!!”

然后就在昨天,她又垂头丧气地和熊说:

“哎,好多东西感觉没那么划算。而且还信用卡的日子就要到了,我都不敢看那串数字,啊好烦躁好烦躁!”

咳咳咳……

想必这位朋友所描述的,是不少人的现状吧~

在熊看来,“花钱买东西”在有些时候,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快乐和满足感。

熊寄几呢,也经常控制不住“买买买”。

但是,熊也特别想借机会提醒大家——

其实生活中啊,多的是不需要花钱的快乐呢!

花钱能买到的快乐,我们当然要力所能及地获取;

而不花钱就能买到的快乐,咱更得要好好享受才行呀!

熊之所以有这个启发,除了最近双十一的购物氛围之外,还因为一本书。

书名叫做:《从活着到活好》。

书的作者,是熊介绍过好几次的老朋友:理查德·泰普勒。

他是欧美畅销书“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Rules)”图书的作者,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成功商业人士。

在过去30年的工作生涯中,理查德涉猎了诸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现在的他,开始自己创业,同时也经营几家公司。

在商场上他是个牛人,在生活上,他更是一位智者。

为了让更多的人活好、活得快乐,泰普勒基于自己的观察与实践,总结了100条法则,这些法则涵盖了生活中的自信、运动、消遣、饮食、学习、工作等多个方面。

有意思的是,这些法则大多不需要花费金钱,只需要一些小小的改变,我们就能做到并且获得快乐。

熊呢,也从中整理、总结了“不花钱的快乐前10名”——

Top10

做一些简单、有趣的运动

我们都知道,运动可以产生快乐因子“多巴胺”。

但对于讨厌运动的人来说,这种获取快乐的方式反而是痛苦的。

对此作者的建议是,去探索一些有趣的、简单的活动吧。

例如,你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和他们一起玩球,而不是在他们玩的时候坐在长凳上看手机。

你可以学园艺、板球,甚至裁缝或烹饪。

你可以去散步,也许养只狗会更有趣。

并不是说这些活动消耗的热量和在跑步机上跑一小时一样多,而是它们让我们保持运动,让我们少吃点零食。

“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富有成效的,让你感觉情绪高涨。”

Top9

保持良好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比精神支持更能给予你幸福感。”

如作者所说,睡眠不好,那就不可能正常工作,也不可能感到放松。

并且他还十分扎心地指出:

当代人睡眠质量很差,或是睡眠质量良好但时间不够,都是因为养成了不良习惯,比如:睡前玩手机,拖延症等等。

并且,我们还不愿意尝试改变坏习惯,而是在第二天时抱怨:“昨晚都没睡好。”

因此他认为,我们缺的并不是改善睡眠的好方法,而是改善睡眠的良好习惯。

如果大家有中招的感觉,那么今天,可要开始改变下喽!

Top8

出门走走,拥抱阳光

“即使什么都不做,只要在户外就能给你带来活力。”

作者说,去到户外,无论是缓慢的散步还是剧烈的骑车,都能让我们吸入更多的新鲜氧气。

所以要多出门走走,拥抱阳光~

这可不是作者随意想出的法则。

而是多项研究表明——

清新的空气会让一个人神清气爽。

每天呼吸几分钟新鲜空气有助于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提升活力。

闻到植物、花朵和自然界的气味会提高血清素水平。

并且,维生素D对我们也很重要。

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人体可以合成维生素D,它对我们骨骼、牙齿和免疫系统等都有好处。

Top7

正确饮食

作者还提到——

大量科学表明,食物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它也会影响心情,正确的饮食习惯会让人感到幸福。

而正确的饮食习惯,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多吃天然的,未经加工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不要过量饮食,等等。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醒,规律饮食也能让人幸福。

“当你血糖下降时,你很有可能感到疲劳、沮丧或易怒,这是情绪和饮食之间最显著的关联之一。”

所以为了快乐,大家可要按时吃好饭噢!

Top6

在家“定时关机”

“很多年前,当我还年轻且单身的时候,我可以在家工作到凌晨两点。没人在意。但是,在我有了家庭之后,如果我花一整个晚上工作,那么这对我的家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作者在书中坦言说,自从成立家庭之后,他就给自己定了个在家“定时关机”的法则。

即:在晚上6点以后和周末都不工作。

当然,每个人的情感、生活、工作状态不尽相同。

我们也需要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基本规则,并且认识到它们可能会变化。

就像作者说的,重要的是,要放下工作;

因为在心理上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更有益于心理健康。

不过熊也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把工作和生活界限地那么清楚。

但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小处着手,让自己找到身心放松的方法,比如:

每周五晚上尽量不工作;

或是每天晚上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完全不想工作的事,用来陪陪朋友或者家人,等等。

Top5

学会倾诉

“当你感到不知所措、无法独自应对时,你需要认识到,你或许该学会倾诉。”

在作者看来,学会倾诉和交流很重要。

他说,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问题时苦苦挣扎,不要紧,因为唯一需要改变的可能是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反应。

而且,事实可能无法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找到处理这些问题的好方法。

因此,趁着周末,去和好朋友说说最近的难处吧~

或许他们能提供一些不错的解题方式或者思维;

而且,跟朋友们在一起,快乐加倍!

Top4

电子产品断舍离

作者说,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都来自于电子产品。

而且,因为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太多,也让我们和周边人的关系,变弱了很多。

因此他建议我们对“电子产品断舍离”制定一个规矩。

例如,吃饭的时候不要碰手机,或者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把手机放在一边;

晚上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陪伴伴侣,双方专注于彼此,不要处理其他事情。

“把电子产品断舍离的规矩拟定下来并执行下去,你很快会发现平静和快乐了,而且人际关系也能得到改善。”

Top3

用笔写下自己的压力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有压力大的时候。

而作者,就养成了一个“写日记”的习惯。

当他情绪激动,脑海里各种想法无法控制时,他就会把这些想法、情绪记录下来;

记录完之后,也就冷静了下来。

所以他也推荐我们,不一定要写日记,但可以尝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能缓解压力;厘清思路的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

Top2

和过去说再见

很多人的不快乐,往往来自于过去。

有些事令人尴尬、痛苦、沮丧,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但它已经结束了,你无法改变。”

作者用这样一句话,戳破了我们对过去的“执念泡泡”。

他说,即使在脑海中一遍遍地回想,那件事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也确切地知道是从哪里开始出错的……

但还是改变不了。

而且,回想让我们开心了吗?

想必是没有。

所以,学会关闭大脑回顾过去的按钮,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面对现在的处境吧。

“接受过去,展望未来,才能柳暗花明。”

Top1

找一些词赞美自己

作者在书中写道——

如果你的余生都要和某个人在一起,这个人跟你去往各处,随你走进每个房间,那么你必须学会和这个人相处,只有这样你才能应对各种情况。你最好去享受他的陪伴、珍惜他、欣赏他。

令人惊讶的是,你已经无法摆脱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请喜欢你自己。”

具体的做法是,找到一些词来赞美自己,或者给自己写一个优点清单吧:

待人公正、体贴周到、温柔善良……

在找这些美好的形容词时,你也就能够更喜欢自己了~

“这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

都是免费的。”

比如

安静的夜色

不冷不热的温度

又比如

我们每晚相约读书的时刻

再比如

大家留下的一个「在看」

哈哈哈至少熊会快乐嘛

(撒娇.jpg)

各位,晚安~

有心酸有快乐的故事3

原创 安斌 东西儿童教育 2022-11-13 发表于四川

大家好,我是安斌。

最近常常感到焦虑,而且在焦虑这一点上,我发现自己似乎并不孤单。

其实焦虑这种情绪本身是很正常的。

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人思虑周全,推动人去行动;但焦虑要是过了度,就会让人杞人忧天,使人行动瘫痪。

怎么才能把焦虑控制在适度的水平,避免过度焦虑呢?

昨天在家里翻《庄子》,看到《渔父》篇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我瞬间悟了:这讲的不就是焦虑和对治焦虑的方法吗?

究竟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听我细细讲来。

-01-

焦虑的本质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脚印。他飞快地跑起来,想摆脱掉影子和脚印。

可是他抬起腿的次数越多,留下的脚印就越多,他跑得越快,影子就跟得越紧。

他认为这是自己跑得太慢的缘故,就拼命地跑个不停,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

这个人不知道他停在背阴的地方就可以让影子消失,静止不动就不会有脚印,最后精疲力竭而死,实在是太愚蠢了啊!

原文: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这就是著名的“畏影恶迹”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个人害怕的是自己的影子和脚印,而他的影子和脚印恰恰由于因为害怕而狂奔追得更紧、留得更多。

显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焦虑情绪也有这种模式。

当一个让你焦虑的念头升起来,你开始感到心烦意乱,你觉得很不舒服,你想要逃离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而这种逃离的愿望又强化了你的焦虑,让你口干舌燥、喉头发紧......

那么,焦虑的本质是什么呢?

焦虑,本质上是造物在赐予我们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演化赋予我们感受痛苦的能力,让我们知道趋利避害。

当一个原始人把手伸向火苗,剧烈的疼痛让他猛地把手缩回,这个印象深刻在脑海中,下次看到火他就知道害怕,所以不会乱伸手灼伤自己。

但是,因为害怕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不能忍受老是害怕,所以你会想要逃离它,于是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就像一个悖论:

人害怕自己的害怕,逃离自己的逃离,焦虑自己的焦虑。

这个原始人对火的恐惧,可能会大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他无法直视火焰,无法靠近火堆,甚至根本不能让火的画面进入自己的脑海。

他患上了恐惧症。

时间一久,他甚至会忘记焦虑最初的原因,焦虑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人类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源于这种恐惧的滚雪球效应。

原本有益的趋利避害的倾向,竟成了一把双刃剑,不得不说是造化弄人。

-02-

庄子的药方

庄子在这个故事的最后,开出了他的药方:

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

停在背阴的地方就可以让影子消失,静止不动就不会有脚印。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要跑,停下来。

明白了焦虑的本质,庄子的药方也就不难理解。

既然焦虑本身就是逃离的冲动,用逃离来对抗逃离显然是饮鸩止渴。

因此,还不如停下来,直面焦虑。

藏传佛教有一个传说:

人死后会在一个黑暗的地方醒来。

在黑暗之中,会出现一个可怕的怪物,这时候你将有两个选择:逃离或者面对。

如果你试图逃避,很快你会再次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而在黑暗之中,会有另一个稍微没那么可怕的怪物,你将面临同样的选择:投降或逃离。

如果你试图逃跑,你也可以成功逃走,但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再次陷入黑暗中。

每一次的怪物都不那么可怕一些,每一次你都能勉强逃脱。

如果你每一次都选择了逃离,那你就会“转世”成非常低级的生物,比如蠕虫。

越早面对,你下辈子“转世”后的地位就越高。

如果你直面第一只,也就是最可怕的那只怪物,会吃惊地发现:

这只怪物其实不是真的。

这个传说和《庄子·渔父》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看做是对于焦虑和恐惧的一种隐喻。

当我们直面焦虑,会发现焦虑其实只是一个幻象。

应该怎么理解呢?

回到那个被火灼伤的原始人,当他被火灼伤以后,他虚心领受了“不要把手伸进火里”这个知识,却没有被对火的恐惧慑服,他仍然可以平静地端详火焰,甚至可以围着火焰欢快起舞。

知道焦虑只是我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并没有坚实的本质,我们就可以愉快地将它抛弃。

-03-

退步原来是向前

很多时候,“畏影恶迹”故事中这个害怕自己影子和脚印的人逃得如此之远,以至于忘了自己最初害怕的原因。

而当记忆被遗失,焦虑就会变得顽固。

这时候,正确的做法也许是:

踩着自己的脚印往回走。

什么意思呢?

我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吧:

比如,一个人总是对金钱感到莫名的焦虑,他可以问自己:我究竟在害怕什么?钱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路追问下去,他也许会发现贫寒的出身对自己的潜在影响。

当他发现对金钱的焦虑带来的痛苦,已经远远超过了不富裕本身的痛苦,或许就会有新的选择。

再比如,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可以问自己:在社交场合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

我有可能在大家面前出丑。

如果我在大家面前出丑又意味着什么呢?

大家可能会觉得我这个人很蠢。

如果大家觉得我很蠢,又会发生什么呢?

一路问下去,可能会回想起小时候某次在众人前出丑的经历。

拥抱内心那个羞赧的小孩以后,一切似乎都没有那么可怕。

在不断地追问和回溯下,让我们害怕的事情,往往会失去它最初吓人的力量。

我在许多精神传统里都发现了这种智慧。

庄子的前辈老子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老子·四十八章》

布袋和尚有诗言: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里的“损”、“退”不就是这种回溯的智慧吗?

当心因为焦虑而狂奔的时候,踩着自己的脚印走回原点,或许反而能收获内心的宁静。

EASTWEST

我当然不指望写一篇文章就治好你的焦虑,因为我自己知道,虽然讲了这一大堆,下次该焦虑的时候,我还是会照样焦虑的......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说起来比较容易,要做到就难了。

但我想,在我们焦虑的时候,可以想想这个故事,或许能够借《庄子》的智慧,在纷乱中收获一分自在。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有哪些让你心酸的故事(有哪些很心酸的故事)

有什么心酸的感情故事短篇(有什么心酸的感情故事)

有故事的男人心酸句子(心酸故事)

心酸有故事的女人说说图片(心酸有故事的女人说说)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心酸有快乐的故事图片(有心酸有快乐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581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