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的故事有什么道理和启示(齐王的故事有什么道理)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50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品齐威王性格和对齐国的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会读书的巴比迪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既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也是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群雄争霸的时期。周王朝衰微,国与国之间斗争不断,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一时间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谋士开始成为重要的角色,君可以无谋,但不可无士。历史上贤能的君主都是会用人的,比如齐桓公、晋文公。但是每位君主在用人的同时,受其性格影响,管理风格也会大为不同。有人用人不疑,有人生性多疑。 《战国策》当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字面看来是有个叫做邹忌的人,他利用规劝他的君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个故事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邹忌效忠的齐王又是什么样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对于后面齐国的历史地位又有着如何深远的影响。 1、故事的开始 《战国策》里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被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叫做《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开篇就说道: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段话简单翻译过来就是,齐国啊有个叫做邹忌的人,他呢比较自恋,当然,自恋的人是基于本身长的也还可以了。就像古希腊的水仙花王子那样,自己迷恋自己也不是不可以。邹忌早上起来穿好了衣服戴上官帽,这时候突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觉得自己美美的,然后他就问自己妻子说:"我美么?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更美?"这时候许多人肯定想问城北徐公又是谁?跟隔壁老王是一个意思吗?当然不是。在这里,我们先剧透一下,城北徐公,是齐国出名的一个美男子。名气很大,风声也很大,按照现在的标准,应该是个超级巨星,毕竟代表的是美丽这个词。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笑话邹忌,一个高个子大男人一早上就问自己美不美也不知道是什么梗。他问完,妻子说你美,你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妻子估计心里很无语,这句话也不知道是讽刺还是真的,反正邹忌暂时当做妻子心里话了。这还不算完,如果你以为邹忌只是问了妻子,那你就错了。很显然,他喜欢刨根究底,我就是想知道我跟徐公谁美(也不知道徐公怎么刺激他了),所以他又去问了自己的小妾和自己的门客,他们都说是邹忌美(想想也不敢说徐公更美)。邹忌听完大家说的,有点飘了,他呢想着自己反正很美,那就把徐公找来,我俩比一比呗。于是第二天派人请了徐公来,来了以后,他左看右看,突然自惭形秽,又照照镜子,心里一片懵逼。原来是被徐公的美貌给震惊了。这下脑子里全炸锅了,心里只有一句话,我没有徐公美,反反复复想了一夜,觉得周围的人都在骗自己。可是他们为啥骗自己呢? 邹忌与妻子齐王的故事有什么道理1
导语: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2、故事的后续
想了一夜以后,邹忌突然顿悟了,一大早也不顾啥形象,慌慌忙忙上朝去了,见到齐王就开始说,大王你受骗了!齐王赶紧问为啥,邹忌说了自己的故事,然后说我的妻子因为心里喜欢我,所以产生幻觉觉得我美;我的小妾怕我不宠爱她,所以讨好我,说我美;我的门客想受重用,所以也说我美。他们都骗了我,让我觉得飘了,居然真敢跟徐公比美。您想想,齐国国土这么大,您的后宫、您的大臣、您的百姓,岂不是也一样,他们会骗您,告诉您已经做的够好了,所以您也会飘飘然,让自己止步不前啊。齐王一听,觉得邹忌除了自恋还是很有道理的,于是赶紧问我该怎么办呢?邹忌告诉他你得这样这样。
邹忌见齐王
3、故事的结尾
邹忌走后齐王就颁布了诏令,他说谁敢说我的缺点,我就奖励谁,来吧!大家一开始是不敢的,但是总有人第一个吃螃蟹,他们发现这个人居然没被打死,于是纷纷前来挑毛病,齐王也一一改正。由于知道吐槽不仅不会死还会赚钱,所以刚开始宫廷像闹市一样热闹,大家排着队来挑毛病。渐渐的能挑出的毛病越来越少,一年以后已经想说也没啥说的了。齐王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齐国也在更好的齐王统治下变得更加强大。各国纷纷将其尊为强国。
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可见,大家希望的君主是能够听建议的君主,是故事里的那个齐王。那么历史中的齐王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又怎么带领齐国走向富强?
齐王纳谏
二、齐王和邹忌
1、齐王是谁
历史上最有名的齐王应该是齐桓公,春秋五霸,齐桓公是赫赫有名。而邹忌口中的齐王,他的父亲也是齐桓公,只是此齐桓公不同于彼齐桓公,当年的齐桓公姓姜,是那个《封神榜》里钓鱼的姜太公的后代,而这个齐王的父亲则姓田。因为田氏在后面代替姜成了田齐。这个齐王就是田齐的第四代国君—齐威王。
齐威王本来是个候,后来由于自身综合实力比较强,加上运气也不错,才变成了王。魏惠王和他在徐州互相客气,一起称了王,这可能除了缘分之外,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一种权衡后结成了同盟。
故事里的齐威王性格十分好,非常的好说话,但实际上他也曾年少轻狂,有过一段骄奢逸、不思进取的日子。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好性格,后来让他成就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齐威王
2、齐王和邹忌的关系
邹忌从早上起来照镜子,再到询问众人,后与徐公比美,最后跑到宫中对齐威王一通游说,足以见得,他把国事看的很重,对待君主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邹忌是谁?他其实是一个平民,但是凭借着高超的讲故事方法,变成了齐国的相。他给齐王的第一场表演就是弹琴。对,邹忌不仅长得好,还多才多艺。他当初就是凭借着高超的弹琴技术,见到了齐威王。然后又借着夸王琴技了得,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有辅佐贤主的能力并且劝诫威王不要沉迷酒色。邹忌对于齐威王很了解,所以知道如何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才能讲出一个道理。
而齐威王本身也是一个聪明人,他欣赏多才多艺的邹忌,虽说有过青春糊涂的年纪,但还是很快就幡然醒悟了,最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美誉。换做别的君主,一个大臣一大早来说美不美,别说听完这个故事了,可能刚刚听个开头就让人拖下去。可是齐威王却听完了整个故事,并且听从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
这不仅仅是一段故事,更加是君臣相互信任的表现。邹忌相信齐王的智慧与豁达,齐王相信邹忌的事出有因与话里有话。
齐威王与谋士
三、齐王的性格与其对于齐国的影响
1、齐威王性格
齐威王在位三十六年,可是却留下了许多的故事。除了少年时候的轻狂往事,都是礼贤纳谏、任用贤能的好名声。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齐威王耳根子软。耳根子软这件事,有好有坏吧。坏的是信任佞臣和奸妃,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并不在少数,比如商纣王。幸运的是齐威王身边是虞姬和邹忌这样的贤能,所以他的耳根子软,反倒成了好事。
一鸣惊人的齐威王
其次,齐威王有主见。主见这个事情就跟品味一样,不是想有就能有的。从欣赏邹忌的琴技,到听出别人的话中有话,他虽然耳根子软,但也不至于任人摆布,这样的霸主,除了会用人,自己的头脑也不会差到哪里。
其三,齐威王懂得信任。历史齐威王以会用人著称,他手下的名臣除了邹忌还有会赛马的大将田忌和用兵如神的孙膑。眼力好让齐威王有了更多的实力干将。信任人才让齐威王更加会用人才。
最后,齐威王性子急。邹忌刚刚劝谏过,他就颁布诏令,可见是一个很果断的君主。像是袁绍之类,一个问题反复求证,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齐威王则不,既然听进去了那必须立刻做,这样的领导在现代绝对是实践派,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田忌赛马
2、齐威王统治下的齐国
田齐本是代齐,诸侯国都是世代相传的,所以名分上还是欠缺了点什么。所以自从田氏代齐后,齐国并没有受到很多敬仰,相反还有许多诟病。齐威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善于纳谏、广开言路,这些使得国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去了。最后成就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齐威王任用贤能
结语:
帝王在古代其实就是最高领导者,而他们的王国就是他们毕生所需经营的产业。每个人生而不同,帝王也不都是一个性格,虽然他们从小学习的都是帝王术,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有人好有人坏。一个开明的君主,必然是能和臣属们搞好关系的君主。他们身上除了能力、责任之外,还需要有好的性格,包括坚忍与善变是非。所以暴君是无法引领一个国家的富强,帝王的性格对于国家的繁荣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刘向《战国策》
司马迁《史记》
齐王的故事有什么道理2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最为常见的是,货比三家不吃亏!
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采购或交易过程时,进行多家比较或性价对比的过程。
不过,为人处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明:聪明。指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算是聪明的。
〔宋〕顾鸿忠:韩熙载的夜晚狂欢 局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简单说来,如果一个人能够从一件小事情,举一反三的看到事情的根本,这就是一个提高过程。
下面这个故事就描述了古代有这么一个人,请了三个人来评述自己的相貌,然而,通过一件事情去思考,得出一个在他看来比较客观的结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对人物细腻的描写,给我们呈现一个生动的故事: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皆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
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呀!”
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
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
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明〕吕文英、吕纪画作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认为自己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有求于我啊。”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主动来齐国朝拜,对齐王衷心折服。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邹忌有自知之明,不会被虚荣心所蒙蔽,而齐威王也了不起,因为他能够察纳雅言,还能够从善如流立刻改正错误,这对一位统治者来讲,没有宽广的心胸是绝对做不到的。
相比之下,当今的世人,特别是有些人只要被吹捧几句,马上就心高气傲了起来,神态举止都有点飘飘然了,因此,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并从中看到这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
(出自《战国策・齐策》)
齐王的故事有什么道理3
魏王与齐王订立了盟约,结果齐王违约了。魏王非常的生气,准备去讨伐齐王。在商议过程中,大臣们对于是去刺杀齐王还是正式宣战,争论不休。华子就跟魏王建议,可以请修道人戴晋人来给些建议。
随后戴晋人被请到魏王那里。他听完缘由后跟魏王讲了一个道理,说:“蜗牛头上有两个角。一个国家在左面那个角,另外一个国家在右面那个角,这两个角经常为了争夺土地,不断地在那里征战打仗,死伤无数、民不聊生。”据说魏王非常的聪明,立马就听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放弃了要征伐齐王的念头。
故事里魏国跟齐国在四海当中不就像蜗牛头上的两个角吗?因此即使把对方的国家给打下来,也只是得到了一个蜗牛的角,哪怕把整个四海都给打下来,也只是得到了蜗牛而已,所以干嘛要这样的劳命伤财呢?
我觉得这只是庄子编出来的一个寓言故事,我想魏王如果真的能够听懂戴晋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放弃了征伐的念头,那他是一个何等觉悟、何等境界的人啊。我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境界的话,怎么能够听了这么一个道理就放弃讨伐对方呢?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悟道的人,他通过这个寓言在启示我们,在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意识境界。因为如果我们的意识境界没有被提升的话,不但自己会丢面子,而且还会丢了国家的利益。
除非我们的意识能够不断地提升,让意识能够超越自身的身体,超越头脑,超越普通人类的观念,这样才可以领悟到,天下的人其实就是同一体的,都是属于整体的一个部分。
就像故事里把国家当成蜗牛的两个角,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怎么就变成了蜗牛的两个角呢?不过如果我们从意识的高维度去看,那么就能看到一个国家真的只是蜗牛的一个角而已。
所以我们还是要领悟到庄子想要表达的,对于意识境界的提升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自己,从而让我们的生命能够达到无限广阔的这样一个高度。
本文由朱雷禅空间原创出品,欢迎关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内在心灵世界无限的空间吧!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齐王的故事有什么道理和启示(齐王的故事有什么道理)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5737.html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