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34岁自学什么好(34岁学什么知识好)

2023-02-18 05:42:01 技术常识4 微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68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年轻创业者入局文房四宝行业 带来活力也直面挑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青年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34岁学什么知识好1

周健的父亲周美洪在制墨。

由左至右:周健、李超、尉克敏、何昱蓉。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大家好,你们想知道‘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徽墨的由来吗?晾墨、描金、填彩等工序在制墨中的作用是什么?”安徽省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周健每天都会准时打开直播镜头,介绍徽墨歙砚的工艺流程及工厂历史,背景里,铁锤叮当敲打墨泥的声音不绝于耳,车间里制墨熏染过的墙面也不时闪过。

去年“双11”,文房四宝与滑雪板、户外电源、考古盲盒等一起被确定为消费者十大趋势单品。从全年数据来看,笔墨纸砚销量增速是文具行业整体增速的两倍,90后和00后线上消费者翻倍,带有国潮印记的文房四宝成为青年文化领域消费的新宠。为流传千百年的手艺在电商经济浪潮中找到新的“出路”,就像沉甸甸的担子压在周健这些年轻创业者的肩头。

当年轻创业者入局传承,古老工艺与现代营销手段融合碰撞,迎合市场需求而推陈出新的文房四宝产品,如何敲开更多年轻人的心门,又面临哪些实际难题?

年轻手艺人搭上电商快车道

徽州的制墨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创建于1782年;1915年,胡开文所制“地球墨”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斩获金奖,徽文化惊艳亮相;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周健的爷爷周富荣是老胡开文墨厂的老制墨工人,周健的父亲周美洪2007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闻着墨香长大的周健2017年从父亲手中接手墨厂的管理后,定下“忠于古法,形于创新”的发展理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墨厂线下生意受挫,周健在淘宝开设了直播账号,后来他又逐步开拓其他短视频平台。没有专业的策划和包装团队,他自学手机剪辑,学会设置“徽墨”“书画艺术”等话题。他觉得,当下,用料、工艺创新还远远不够,创业者应积极由传统批发模式向网络营销渠道转型创新,尝试电商就是重要一步。

2021年“双11”当日,墨厂单日销售额破天荒地突破20万元。

和周健一样,甘肃陇南市的85后创业者苏金平也借助自媒体记录传播“老手艺”——西和麻纸的制作。“西和麻纸有着‘千年寿纸’的美誉,纸色古朴,纸质柔韧不朽,手感绵滑,它的制作流程基本和《天工开物》上记载的相符合,72道工序,每一道都是纯手工……”说起西和麻纸,苏金平如数家珍。他最早是在书画圈里线上推荐,或是隔三岔五在朋友圈发简单的“广告文案”,并寄样品请大家试用,慢慢在书画圈小有名气后才开起网店,逐渐发展成为西和县最大的麻纸销售代理。

他制作的短视频“真实纯朴”,没有过多技巧和包装,从割树皮开始,将泡、蒸、揉、搓、洗、砸、切、割、晾、晒等流程工序拍摄出来。终于,有一个父亲捞纸、奶奶揭纸的视频片段上了热门,播放量达到8000万,苏金平因此增长了近10万粉丝。他觉得这不是偶然,“因为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喜欢”。

在文房四宝之乡的皖南,34岁的李超也通过“触网”来销售家乡泾县的宣纸。宣纸是中国独特的书画用纸手工艺品,原料主要是青檀皮、沙田稻草,流程工序专业而复杂。1988年出生的李超2010年完成学业回到家乡宣城泾县,就是要将宣纸搬上互联网。经过两年省内外市场调研,2012年7月,他注册了公司,创建了“紫芳斋”品牌,招聘了设计、运营、仓储、客服等50人团队,成为当地最早一批宣纸电商创业者。目前年均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涌现出网店经营户533户。

要让“老字号”重新圈粉

有了互联网的加持,一些文房四宝“老字号”回归公众视野,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年轻商家用独特理念收获“粉丝”。生长在甘肃洮河沿岸制砚世家的28岁的卢广成就是其中一员。

饮誉海内外的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砚。然而由于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洮砚在传承中暴露出诸多“软肋”。“端砚、歙砚有行业协会、博览馆,介绍它们的书籍装帧都很精美。我们洮砚却没有相对较好的经营、设计、包装。”卢广成从201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系统学习美术知识时,就开始尝试对洮砚进行创新推广,2018年毕业后回家帮父亲经营洮砚工坊。他搭起小型摄影棚,为每一个洮砚拍高清特写图,展现每方砚台的石质、纹理及其真实的颜色,偶尔产品有瑕疵,卢广成也不避讳,直接展示出来。他说,自己有父辈留下的传承,有身后数百匠人的底气,希望通过诚信经营将生意做长久。

由于洮砚价格比较高,卢广成让制砚师傅用老坑石的边角料打磨出一批价格相对便宜的小砚台,这些小砚台只有三四指宽,但石料色泽、纹路、手感与大砚台并没有差异。卢广成说,这类似于化妆品的试用装,让消费者先体验,有了初步认知,再买大砚台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牛刀小试成绩不错,卢广成认为这离不开年轻创业者的新、新表达,也与当下年轻人更加注重颜值、功用性的消费理念有关。

苏金平也注意到,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愿意为老手艺、为工匠精神埋单”。冲着这份信任,包括苏金平在内的年轻创业者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做起了创新,比如在麻纸里加入花瓣、树叶、树皮元素,让产品更具个性。但卢广成坦言,市场同样倒逼经营者提高职业素养——现在的客户群体更宽泛、知识面更广、需求更多样,创业者需要应变。

跟着市场需求走

文房四宝因其作为书法工具的传统属性,与教育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文房四宝创业者也迎来了机遇“东风”。

甘肃90后夫妇尉克敏、何昱蓉热爱书画艺术,文房四宝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与他们的“饭碗”密切相关。尉克敏是艺术策展人,主要做书画艺术策划,他发现,常常有年轻人来看展,身边也有00后买了字帖,不时拿出来写一写,理由是“社会是浮躁的,自己想沉淀下来”。闲暇时,夫妇俩会为一些偏远学校孩子送去配有笔墨纸砚和书法教材的“爱心礼包”,因为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书法绘画等艺术教育,甚至委托第三方进校开展活动,孩子们对这些课程同样兴趣盎然。尉克敏结合主题展览研发出特色文创产品——笔帘、笔架、镇纸……有的从敦煌文化中撷取灵感,有的脱胎于名家书画,有的取材于诗词歌赋,有些还被陈列在敦煌文博会展台,“让年轻人慢慢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敬可畏”。

周健也从2016年开始在墨厂开展了徽墨研学计划,年轻工人被培养成讲解教师,接待全国大中小学生及亲子团。孩子们先学制墨理论再实操,还能将自己的作品带走留念。随着多媒体教室、制墨体验车间、砚雕体验车间等场所建成,周健和专业院校研发的徽墨制作、描金、书法、歙砚雕刻等研学体验课有了教学空间,研学接待量每年可达十几万人次。周健还瞄准年轻人追求快节奏生活、没耐心磨墨的特点,在磨具上做文章,同时调整配方,让产品出墨速度变短为一两分钟,“让文房四宝成为年轻群体修身养性的实用文具”。

李超则从宣纸开始,逐步打通笔墨纸砚全产业。8年前,他就进行宣纸字帖产品研发,在学生练习描红用的产品加入小清新图案和花纹,“跟着市场需求走”。去年,一部网红电视剧带火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李超立马研发《上林赋》长卷字帖,很快成为店铺热销产品,直到现在还热度未减。今年,又有新产品书法套装“上架”,他依托古诗词文化IP,在宣纸上设计唯美图案,在对联纸的背景花纹中融入诗词插画,让消费者使用时不觉得枯燥。

受众有限,人才紧缺

在宣纸行业打拼40多年的60后曹明友是宣城市文房四宝协会秘书长,在他看来,随着书法绘画爱好者增多和书法艺术进课堂活动的普及,受众对文房四宝会增加一定了解,但总体而言,受众范围还是有限的,在这个行业创业并不容易。

安徽作为中国文房四宝的主产区,从事文房四宝相关产业的人员不下10万人,仅泾县的宣纸协会就覆盖200多家会员企业,有的做精品书画纸,有的生产机械手工纸,有的做宣纸加工,其中不乏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的“头部创业者”。

但曹明友坦言,文房四宝还是在“危机中生存”。他从更小的区域维度观察到,在盛产宣纸的泾县丁家桥镇,做抖音直播、网上销售的都是年轻人,原料生产环节如晒纸等苦活,都是年纪大的手艺人在干。

采访中也有从业者表示,要让文房四宝走向更大市场,就得充分挖掘其实用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但基础是得懂文化和手艺。

一位从业者提到,文房四宝行当相对小众,外行不了解,参与不进来;真正做这行的老师傅又觉得行业辛苦,不希望孩子继续在这个圈子里,所以造成人才断层。

眼下,周健同样遭遇了年轻人才培养困扰,他和专业院校合作开发徽墨制作、歙砚制作、墨模雕刻课程,“手艺人大部分时间应该待在车间里,如果都上网带货了,谁还有精力研究技艺、普及知识,还是要有专业的电商人才来做专业上的事”,他道出了行业的隐忧。

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李超也担心“人才都去大城市了”,文房四宝的产地大多在相对偏远的县城,创业者渴望专业懂行的电商人才团队来为文房四宝争取流量。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促进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文房四宝特色区域与产业集群;文房四宝产业与教育、旅游、休闲养生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特别强调要“培养一批产业高技能人才”。作为非遗类文创人才的培养源头,职业院校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举措。

1983年,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职业学校——安徽省行知学校在歙县诞生。该校选聘当代著名的、行业公认的、工艺水平高的艺术大师驻校教学。同时,一方面以模拟“项目承接”“创业团队组建”形式,让学生与文房四宝一线创业者常态化沟通,根据文化市场动态考核学生对工艺、创新理念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以校企合作方式,将学生设计的产品投入市场接受检验。

行知学校副校长、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曹雄威建议,从小学到大学,学校要经常组织书法、绘画和工艺设计制作比赛,以唤起更多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喜爱。政府则要对非遗传承人加大关心和支持力度,重视对中青年非遗传承的发现和培养工作,使这些骨干力量进入专业、职业院校,联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创业、传承队伍。

莫让“劣币驱逐良币”

随着市场壮大,卢广成等人成立了洮砚协会,修建了展览馆,收集整理和推介洮砚文化历史资料,组织青年人才专业培训,助推洮砚与时代节拍“同频共振”。但他很快发现,目前洮砚市场还存在行业标准欠缺、产品分级不明确的问题。

苏金平也观察到,随着市场份额和需求量增大,麻纸产品的规范程度还有待加强。目前,有一些商家用机器仿造西和麻纸,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购物体验。此外,手工做纸在价格上并没有优势,也挫伤了一些造纸户的积极性。

去年10月,在安徽合肥举办的“中国文房四宝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泾县汪同和宣纸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彩辉曾对媒体表示,真赝夹杂、以次充好、同业恶性竞争等现象妨碍了文房四宝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比如,宣纸用的原料是檀皮加潦草,有些企业买来浆版成品,成本低了,但对宣纸行业信誉度形成冲击。

文房四宝是文史学者、书法家王文元的日常用品,但他在选购这些物品时也踩过不少“雷”。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并不专业的“专业推荐”让王文元养成一个习惯——尽量找产地的商家先少量购买来“验明正身”。为了挑选一方中意的砚台,他曾用同样一个墨条试十几个砚台,看砚台的发墨情况,以及蓄墨后变干的情况。

一位从业者坦言,文房四宝行业博大精深,还注重师承,有人觉得这行门槛低,学个皮毛就来开店,材质原料再“差点意思”,价格可能比较低,后期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

要想解决上述难题,曹明友觉得各方都得尽力,行业协会要担起职责,组织展览、交流、培训和评奖活动,增加创业者的能力和积极性,“但协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政府应该加强和行业协会的联系,引导有序和良性竞争,避免同行业的‘内卷’。”

王文元说,文房四宝中的每一门类都承载着一门学问,选购时,一定程度上靠的是消费者个人经验和技巧。因此,商家想要长久留住顾客,就更应该注重口碑,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老店、老字号更受市场欢迎”。

“文房四宝是实用工具,也代表一种精神文明。”曹雄威说,创业者要借鉴铅笔、油画笔、颜料等文具依然被现代学生使用的成功经验,将文房四宝产品产业化升级,注重器具与内容的结合,制作出有当代印记、符合当代人审美和需求的产品,“市场快消品和高端收藏品的生产思路是不一样的,找对客户层、合理精准价值、定期推出新品至关重要。”

以砚为例,砚雕行业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使用需求量,他指出,“砚”绝不可局限于“研墨工具”的,更应把其看成一种“砚文化”,在茶道、家居、旅行等行业中寻找“砚文化”能跻身拓展的市场,让产品“接上地气”,回归生活、融入生活、改变生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34岁学什么知识好2

最近“34岁复读生”唐尚珺火了。

一个复读了13次的高考生,考过吉大、中国政法、广西大学、西南政法等知名学校,在报道当天放弃了上海交大的录取名额,准备第14次复读。

来源:网络

关于其行为的猜测大都奔着“钱”去。

但唐尚珺自述,他去复读所得的奖金并没有很可观,考得最好的一次也只给了2万奖金,而其他成绩下给予的奖金只是以补助形式发放,勉强够维持温饱。

合理猜测,他这13年的复读奖金加起来最多不会超过20万,平均在13年里,一年下来也就1万出头,甚至比不上打工人一年打工挣来的钱。

来源:《高十》纪录片

但如果只为了1万块钱,去无限重复一段艰难的时光,并且还赔上13年时间成本,看起来好像并不值当。

那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做一个赔钱买卖呢?

01

唐尚珺出生在广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

家里常年务农,哥哥姐姐们都早已辍学替父母分担一大部分的农活。

唐尚珺理所应当的得到了更多读书的机会。

他父母说:“他是我们家唯一一个可以出去的娃。”

在贫困环境下,一辈子被群山禁锢的人们所能想到的开眼看世界的方式就是“考出去”。

唐尚珺也是这个观念的忠实拥趸,出去的目标是中科大。

来源:《高十》纪录片

他认为考上了这样一个高等学府,他就能走出农村的贫困境地,带着自己一生操劳的父母过上好日子。

“农村这个圈大家都讨厌在里面呆着的,很多人挣扎了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个圈,我其实是没什么后路的。”

在初中升高中的关口上,因为病症他未能参加中考。

他不得不选择了复读初三。

经历过这一次复读,他发现他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他的夙愿。

因此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他选择了向家里隐瞒,拿着家里给的四年学费去复读冲击中科大。

“如果你追求一个目标,只要有激情,做什么事情都不会累。”

来源:《高十》纪录片

第二次高考过了三本线,离中科大依旧差得很远。

他的执拗劲头上来,选择了第三次复读,这一次过了二本线。

自己的成绩是一年比一年好的,再来一年,中科大肯定没问题吧?

抱着这种心态,他放弃了工作的黄金时段,开始了无限的高考之路。

四年的学费被花光了,他就和同学借钱,打暂时工。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西南政法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他却没有去,拍摄纪录片的导演问他:“为什么?”

唐尚珺一言不发盯着面前的电视,上面播报的新闻是今年的高考状元吴善柳,一个非清华不去的高考钉子户,在放弃北大、同济等等top的学校录取通知后,他终于在第十次高考中考入了清华。

来源:《高十》纪录片

沉默了一阵他指着这个人说:“这是我的复读班同学。”

此时他的眼里有着隐约的期待和希冀,就像是在蜿蜒的黑暗山洞里摸索了很久的人突然看到出口的光亮一般。

“还有一点是我觉得考的分数和我想的相差太大了,我的努力没有被完全体现出来。

就考出一个真实的水平,那我也无怨无悔了嘛。”

很难说是不是吴善柳的十次高考激励了他。

他再也没说过自己的目标是中科大,而是将目标改成了清华。

在第七次高考的时候他终于考出来了一个最高的分数:652分。

中国政法大学的通知书被寄到他手里,老师同学们都替他高兴。

但他情绪平平。

“我父亲癌症,我只想尽快的领了通知书给他们看,去跟他们坦白我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我这些年付出一直瞒着他们,已经很不懂事了。”

来源:《高十》纪录片

与此同时周围的人都在劝他放弃清华,及时止损,退而求其次:

“坚持很好,但是,不要太过。”

站在梦想和现实的关隘口,他犹豫了很久。

最后他去了中国政法大学报到,就在大家都以为他真的向现实低头后,他退学的消息传来。

理由是父亲癌症化疗需要一大笔钱,复读的话,学校能给2w的奖金。

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得了奖金,还可以借着这个复读的环境继续实现“清华之梦”。

两全其美的条件下,他无视周围人的眼光,毅然选择了重新开始年复一年的复读生涯。

在纪录片里他说:

“梦想它老是驱使着我去做那些事。

其实我也知道还有很多路可以走,但我现在不能回头了。

我只能再走一段,我就结束了,不管结果如何,但肯定会比以前的好,我只能直直的往前走。”

来源:《高十》纪录片

人们都说他疯了,他自己也觉得。

历经多年,中科大或者说是清华作为一个“未完成的愿望”彻底成为了他的一个心魔。

这个心魔支撑着他参加了今年的第13次高考,他被上海交大录取,这一次他考得比中国政法大学还要好。

不同的声音传来:“差不多了;可以了吧;去读书吧...”

他又一次选择了放弃。

一时间他被口诛笔伐,说他为了钱、说他为了名、说他浪费时间、浪费其他高考学子的学校名额。

唐尚珺不再回应更多。

但纪录片里最常出现的BGM是Beyond的《海阔天空》,那个大男孩弹着吉他唱着: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这似乎也是对于声讨的一种回击。

来源:《高十》纪录片

02

这些高等学府的魅力真的这么巨大吗?

可以支撑着一个人重复年复一年的生活?

或者是因为梦想?热爱?钱?

然而在我看来,他并不是非中科大不可。

不然他不可能在看到吴善柳考上清华的新闻后,将自己的目标改成清华。

他的动力实际上是完成他“未完成的愿望”。

具体点说就是,他想要得到“考上中科大或清华”这一结果。

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叫做“未完成的愿望之魔咒”。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观点的阐述是在《奇葩说》中陈铭提到的。

“在任意时期未完成的那个愿望,对你未来人生的路的影响实际上是远远超出你们的估计的。

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它可能会成为你之后一生为之奋斗的一个核心引领;

也可能会变成你的一个不良执念。”

来源:pexels

关于这一观点早已有科学验证。

1927年,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做了一个实验,她让被试做了22件指定的事情,半数事情允许其完成,剩下半数事情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

之后,蔡格尼立刻让被试回忆自己做了22件什么事情。

结果显示,未完成的事情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事情则只能回忆43%。

据此结果,蔡格尼认为:

人们天生有一种做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之所以会忘记已经完成的事情,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

如果事情尚未完成,欲完成的动机便使ta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来源:pexels

举个简单的例子。

倪萍曾经主持过一个公益的寻人节目叫做《等着我》。

有一个嘉宾前来寻找她十年前分手的初恋男友,两人断联断得莫名其妙,几乎是默契地有一天,两人就突然不联系了。

她知道这是分手,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但是在后来的每一年里,她一直无法忘记初恋,甚至因为他毁了婚约。大家都以为,她仍然爱着这位前男友,想要与他重新开始。

结果在看到初恋后,那位女嘉宾没有意料之中的大求复合的言语,她脸上反而洋溢着笑容。

那是一种释怀了的微笑。

根据蔡格尼的结论来看,初恋在她心里是一件“未能完成的”、“不成功”的事件,正是因为这种性质,她才久久不能忘怀这位初恋。

所以念念不忘的不是初恋,而是“未能完成的初恋”这件事情。

这种未完成的愿望带来的动机,不断地催促着她去找寻自己的初恋,直到找到的那一天。

也许有人会说,那这么看来未完成愿望的魔咒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好事?

我们遵循着做事有始有终的规律,我们就能够顺利的、平静地将心里想的一件一件完成,这不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其实并不。

任何事情都要适度,未完成的愿望也同理。

来源:《高十》纪录片

它极其容易走入两个极端:过分强迫和驱动力过弱。

其中过分强迫指的是:“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甚至是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和事情置身事外。”

而本文的复读13次的主人公就是过分强迫的极端。

唐尚珺的愿望不管如何变动,本质都是一样的。

考取两个学校对于他来说都是“未完成的愿望”。

当他热切的追逐未完成的愿望时,它实际上已经成了他生活里的刺。

这根刺在以疼痛让他明白,不管他被多少985、211等知名学校录取,只要没得到最后的结果,他都是痛苦的。

为了规避这样的痛苦,他紧紧抓着“中科大”和“清华”不放手。

忽略了自己的年岁渐长;忽略了自己现有的经济水平;忽略了自己的家人,形成了一种过度的强迫。

来源:《高十》纪录片

然而人生本来就不能事事如意,为什么他宁愿强迫自己去进入13次的高考循环,也不愿意去放弃这个让自己痛苦的“未完成愿望”呢?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未完成的愿望实际上是个体内心中被压抑的“意志”,本能上来说这种意志是必须要展现出来的。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心灵成长的第一定律是成为自己,而成为自己则是意志的胜利。”

即意志是成为自己的主要前提,当我们的意志被很好的展现出来,我们便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自己。

意志无处不在,但它脆弱到太容易受到来自外界或内在的阻碍,我们便会有很多意志被压抑着不能展现出来。

面对阻碍,我们很容易意识到,成为一个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对自己生活负责的人实在是太艰难了。

来源:pexels

这才是我们之所以陷入“未完成的愿望”痛苦却不肯放手的根本来源:

我们对想要成为自己有着根本的渴望。

唐尚珺是个相对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具体地说,是想成为那个真正的靠“知识改变命运”,从而可以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

这个想法可能来源于“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这一固有观念,或者来源于他小时候因为生病而影响学业的现实情况。

他拼了命的想向大家证明,或者说向周围人证明,他不差。

然而他面临着太多现实阻碍:自小囿于那座偏僻的小山村,教育资源受限,家庭条件受限,身体上时不时发作的疾病困局。

来源:《高十》纪录片

层层阻碍都在告诉他:你做不到。

为了避免这种“无法成为自己”的痛苦,将被压抑的意志成功释放出来,他不得不陷入了无尽的“高考复读”循环。

03

诚然,未完成的愿望的两面性意味着它既可以给我们带来动力,但过度的未完成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唐尚珺在13年里耗费的大好时间成本。

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过度的“未完成的愿望”带给我们的弊端呢?

来源:pexels

1.接受失去,表达哀伤

我们渴望成为自己,这是最大的生命动力。

然而会出现很多外界内界的阻碍,让我们成为自己的生命动力运行出现困难,导致我们渴望的往往不尽如人意。

难道我们只能被这些未完成愿望所打倒吗?

难道小时候没有玩耍过,大了就必须得放肆一回?

难道以前没有得到一个心爱的人,以后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得到ta?

其实并不是的,有个方法很简单:

接受失去、学会哀伤。

所谓接受失去,就是直面事实,承认有一些东西的确已经失去了,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当做这个工作时,我们势必会产生哀伤。所接受的失去越大,所产生的哀伤就越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来访者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没能很好的接受失去,也没有很好的学会哀伤。

来源:pexels

武志红老师说过:

“哀伤,是完结的力量,是帮助我们告别悲剧的几乎唯一途径。”

当我们在表达我们因为童年不能很好的玩耍、因为得不到一个心爱的人而不快乐的时候。

光靠我们自己理性的描述,是无法驱逐“未完成愿望”带给我们的影响的。

然而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悲伤去叙述这件事,通过眼泪、哭嚎将心里压抑的意志发泄出来,我们便能感受到悲伤的离去,这件事也就就此完结了。

2.体验新体验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不通过眼泪来结束这种愿望。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体验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生活,将对结果的渴望转移到对过程的体验上来。

有一个朋友小A,她在毕业后就萌生出了“我要去读研”的愿望。

带着这个愿望,她将自己所做的工作看作“备胎”,每天的工作漫不经心,随便应付。

在她心里她认为自己是一定要去读研的。

然而准备了几年,她就是没考上,甚至工作也没做好。

来源:pexels

在她30岁的时候看着一事无成的自己,她突然想到:

“如果我直接将重心放在工作上呢?

如果我真的能在工作中找到适合的乐趣呢?

我干嘛非要执着于读研这样一种生活呢?”

她认真的工作,发现当她把学习的认真劲放在工作上,工作过程中带给自己的快乐并不比她想象中的少。

在权衡比较之下,她最终选择结束那个未完成的愿望,用心的投入到了现有的工作中。

来源:pexels

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未完成的愿望的魔咒”时,我们可以去体验另外的生活。

这并不是让我们放弃愿望,而是一种注意力转移。

比如,当我们把对“放肆的玩”这个结果的执着转移到“玩”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像结果就不会那么重要了,我们享受的只是在其中获得的快乐而已。

当然,如果在体验过玩的过程时,你还是很想要放肆玩这个结果,那完全ok!

你已经心有比较,就大胆地去实现你那个“未完成的愿望”吧!

写在最后:

我时常会看到有人会说:

“20岁再去买8岁最喜欢的那条裙子已经没有意义了。”

我们都有未能完成的愿望,为了实现愿望,我们会付出无数努力。

但我仍然希望那个“未完成的愿望”是激励你前进的助推剂,而不是将你困在时间循环的笼牢。

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打破“未完成愿望之魔咒”。

作者:sixer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34岁学什么知识好3

34岁的Tom,今年秋天要踏上新的征程,到荷兰去留学,重新攻读本科学位。对于一个早已离开校园的人来说,为什么要放弃国内的一切,踏上留学之路呢?

一、在人生的岔路口,给梦想一个机会

一般人认为,出国留学是年轻人才会干的事,但事实上在一些关于留学的论坛平台上,也不乏看到很多三四十岁,甚至是四五十岁的人,加入出国留学的行列,想要重新深造。

34岁的Tom就是一位想到国外重新深造的大龄留学人员。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成功地被荷兰一所大学录取,今年秋天就要开始为期四年的本科学习。

对于已经工作十多年的人来说,Tom在国内有车有房有工作,为什么非要放弃国内的一切,重回学校,重头再来呢?

其实Tom从很早就有出国留学的想法,而且有过两次出国留学的机会。第一次留学的手续都已经办好,但是那年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所以他没有去成。第二次是在他高中毕业的时候,有亲戚介绍他到国外学习护理专业,但是他不感兴趣,所以又放弃了。

他后来考上了法律专科,毕业后就跟第一个妻子一起创业开公司。生意好的时候月入几十万,可是后来因为战略失误,生意变成了每月亏损几十万,妻子因此跟他离了婚。

Tom结束了公司后,到一家外资企业上班。虽然不是个互联网大厂,但是工作的强度非常大,还要长期出差。公司老板也不好相处,PUA员工是家常便饭。因为心理压力和长期加班,导致一位同事身患癌症,而另一位接手她工作的同事,也因为老板的恶意对待,被迫辞职。

这些事让Tom很受震撼。当时他已经买好房和车,准备跟女朋友结婚,但是由于他的工作强度太大,还长期出差,导致两人感情破裂,最终以分手收场。而老板这时还打算让他接手辞职同事的工作,他觉得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没必要非得留在这家公司。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Tom觉得他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再去找一个工作的话,可能还是跟之前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有新意,于是他又重新想起了自己的留学之梦。

Tom下定决心辞掉了工作,开始准备留学事宜,首先就是要选择到哪个国家去留学。他以前学的是法律,但是中国和国外的法律体系并不相通,而且他的工作也跟法律没有关系,所以他要选择一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正巧他有亲人在荷兰,也有朋友做物流生意,他了解到一些两国的贸易往来情况,认为未来荷兰与中国的贸易会越来越多。为了他以后的就业打算,申请学习国际物流专业比较符合他的预期。

选择好专业之后,Tom很快又遇到了一个大挑战。

二、学习的路上只有努力,偷懒的代价太大

申请留学,最难的一环就是雅思考试成绩,这足以成为很多留学生的噩梦。

Tom本身的英语就不太好,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偶尔出国旅游,倒是能说一些简单的对话,可是都是中国式的造句,语法和单词基本都已经忘光了,考雅思就得重头学起。

雅思究竟有多难学,难到他一个大男人都有几次忍不住抱头痛哭。

刚开始Tom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先是自学英语,买了很多参考书、英语词典。可是没有系统地学习,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进度就差得远了。

后来他一狠心一跺脚,拿出了2万块钱报了一个雅思考试培训班,有了老师的系统教学,每天跟着老师的进度背70个英语单词,感觉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虽然没有做模拟题,但是他自我感觉很良好,考过雅思完全有把握。

出于这种心理,Tom的学习状态非常轻松,每天完成了单词任务,还有空余时间打手机游戏。培训班里有很多20来岁的小朋友,玩心也很重,看到他打游戏打得好,也跟着他一起玩。只不过Tom没想到,他玩得越潇洒,哭的时候越大声。

学了两个多月,老师给他来了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Tom直接蒙圈了。他想申请的学校,雅思成绩最少要达到6分,而他的模拟考试成绩才只有4分。还有5个月的时间,如果他的成绩没有达到标准,就会错过今年申请学校的时间,只能再等一年。对他这种大龄留学的人来说,时间是最珍贵的,多拖一年那成本就太大了。

Tom痛定思痛,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增加到8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一日三餐都是点外卖,就连中间过春节的时候也不例外。每天除了必要的身体活动,他就只有学习,游戏被打入冷宫,社交也中断了,不能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长期的封闭学习,不跟别人沟通,让他的内心非常敏感脆弱。有时候,他会觉得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34岁的年纪本身也不如小年轻的记忆力好,越是临近考试越是什么都记不住,单词背了一遍又一遍,可还是会忘。有几次他坚持不住,忽然情绪崩溃,坐在角落里抱头痛哭。

好在Tom的坚持没有白费,最后的考试成绩正好满足了荷兰那所学校的要求,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被学校录取。

就学申请通过了,可是留学的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

三、克服现实的阻碍,梦想就能展翅高飞

每一个留学的人都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事实上,Tom已经把新买的车卖了,用于还房贷和交第一年的学费。

其实到荷兰留学,每年的学费照比美、英等国少了很多,可是加上生活费等其他开销,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由于Tom之前买房装修,已经把自己的积蓄差不多都花光了。现在他已经辞职,没有经济收入,为了还房贷和筹集学费,他只好把新买的车卖了。剩余的一点钱,肯定不够他出国后日常生活的花销。他打算到国外之后,再看情况打工赚取生活费。如果实在赚不到钱,他最后也可以把房子卖了,这是他最后的底气。

毕竟他已经34岁了,也不好意思伸手管父母要钱。而且刚开始他决定要留学的时候,父母并不赞成,就连他的好朋友也不太理解他的选择。与他同龄的人,大部分都工作稳定,结婚生子,而他没工作没家庭,还不安分守己,非要闹腾着去国外折腾一圈,这不是耽误时间吗?

面对他们的质疑,Tom只能耐心的解释。他的心中一直有一颗留学的种子,虽然晚了很多年,但是现在有机会,可以让它开花结果。而且他的留学也并不是盲目的,他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并且为此而努力。他相信,在那所严格的荷兰大学里,他会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以后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多姿多彩。

他把自己的想法,对家人和朋友进行了剖析,让他们能够慢慢理解他的选择。最后他们都对Tom表示支持,朋友还表示,如果他没钱了,也会对他提供经济帮助。这可真是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很多人认为,出国留学的都是年轻人,为了镀一层金,然后拿到好的工作机会。可是真的有那么一批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大龄留学生,他们在国内已经有事业有家庭,可还是加入了出国留学的行列。

事实上,年纪大的人做事更沉稳,想得更周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这个时期如果还会放下一切去学习,那肯定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去了国外以后,面对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能更好地适应,甚至从前的工作经历也能帮助理解新学的知识。从某方面来说,大龄留学生也是有一些优势的。

追求理想从来不是属于年轻人的专利,很多人即使年龄大了,也没有放下对学习的追求,对自己的挑战,对理想的坚持。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实现理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有知识有能力的故事名字(有知识有能力的故事)

学物理知识用什么好一点(学物理知识用什么好)

直销需要学什么(直销要学什么知识好)

学数控编程需要什么基础知识(数控编程学什么知识好)

口才课学什么知识好一点(口才课学什么知识好)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34岁自学什么好(34岁学什么知识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3516.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