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圆明园有哪些背后的故事和故事(圆明园有哪些背后的故事)

2023-02-17 17:52:01 技术常识4 专业回答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14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37件圆明园回归文物首次集中展示 “失而复得”背后藏着哪些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封面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圆明园有哪些背后的故事1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观水法石屏、乾隆御题“柳浪闻莺”坊楣、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圆明园37件失而复得的重要石质文物首次集中展示。

158年前的10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大火焚毁。更加令人心痛的是,圆明园珍贵的文化收藏流散世界各地。

近年来,在政府和民间努力下,不少圆明园流失文物成功回归。今年10月18日,正值圆明园罹难158周年纪念日之际,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在天心水面正式开展。

石狮 流散地: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12号 回归时间:2010年1月 捐赠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作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此展首次集中展示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将作为常设展免费对游人开放。同时,32件文物3D扫描视频将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

此次展出文物,包括2件二级文物和6件三级文物。为确保安全,每件文物外均加装玻璃保护罩。保护罩上贴有标识,注明文物名称、流散地、回归时间、捐赠单位以及文物简介。不少游客驻足留影,触摸这一段“失而复得”的文明遗迹。

展区中央的“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为此展最大展品。该组构件原为绮春园寄情咸畅亭内流杯渠基座,由九石构成,模仿河溪的蜿蜒曲折,在石座上凿出曲折的小水槽,取“曲水流觞”之意境。圆明园罹难后,该组构件流落北京大学,1981年归还。

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圆明园供图) 流散地: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回归时间:1981年7月 捐赠单位:北京大学

另一精美文物为“柳浪闻莺”坊楣,坊楣一面刻乾隆御题“柳浪闻莺”四字,另一面刻乾隆御笔“柳浪闻莺”诗:“十景西湖名早传,御园柳浪亦称旃。栗留叽啭无端听,讶似清波门那边”,文字两侧皆雕花卉纹饰。

“柳浪闻莺”石坊额 流散地: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回归时间:1977年10月 捐赠单位:北京大学

1977年,北大朗润园岛上西北角出土刻有“柳浪闻莺”字样坊楣,坊楣背面亦刻有乾隆御制诗《柳浪闻莺》。牌坊其他构件一时却并未发现,故确认此坊楣为圆明园中仿西湖十景的“柳浪闻莺”。此坊楣后被北大捐赠给圆明园,成为国内第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散文物之一。2012年,朗润园附近施工时“柳浪闻莺”坊柱被挖出。至今仍矗立在北大鸣鹤园中红湖东岸。

除天心水面,圆明园展览馆、西洋楼遗址区内还展有一对石鱼、5块观水法石屏和两件方塔形石构件、一组谐奇趣喷水池等回归的流散文物。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又从一亩园、树村、功德寺等拆迁区回收砖、石文物8万余件,还收到热心市民捐赠的带有“圆明园”戳记的城砖,在圆明园西部景区形成壮观的“文物长城”。

今年4月,从民盟中央回归的两件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将请专家进行修复,两件文物复制品也在天心水面展出。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多次运用法律和外交手段,在国际公约框架下,通过国际合作,成功索回流失海外文物。国内外有关人士也以各种形式积极追索和促成流失文物回归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圆明园有哪些背后的故事2

客户端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圆明园兽首铜像、《伯远帖》、《五牛图》、青铜虎蓥……不久前,在“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包括上述珍品在内的一大批珍贵文物悉数亮相。

“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这些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背后,是一个个值得铭记的故事。

圆明梦归:圆明园兽首铜像“重聚”

走进展厅,一幅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遗迹的照片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其下方,就是著名的“圆明园铜兽首”。

资料图:圆明园兽首 杜洋 摄

19世纪中期,列强的坚船利炮,将晚清朝廷“天朝上国”的美梦震得粉碎。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大量珍贵文物被劫掠而去。

这其中,就包括圆明园兽首铜像。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构件,兽首由清乾隆年间西洋画师设计,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融合东西方文化特色。兽首形态逼真,工艺水准较高。

并且,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中国流失文物陆续现身海外,国际拍卖企业屡屡高价渔利,国人强烈愤慨谴责。尽管文物回归面临重重障碍,但中国政府始终以坚定的决心推进文物回归。

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从星散到重聚,辗转走过的,正是一条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五牛图》和《伯远帖》的经历

资料图。图为观众参观《伯远帖》(王珣《伯远帖》卷,晋代,故宫博物院藏)。 记者 杜洋 摄

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的《五牛图》《伯远帖》,背后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民国以来,由于连年战乱,大量珍贵文物流至香港,吸引众多中外藏家、商贩,文物面临着进一步流失的危险。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关心下,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专门在香港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保护和追回了大量流失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中秋帖》《伯远帖》的回归。

《中秋帖》《伯远帖》和《快雪时晴帖》被乾隆帝统称为“三希”。清朝末年,中秋、伯远二帖被溥仪带出紫禁城,几经易手,辗转至港。

1951年10月,郑振铎得到“二希”即将询价出售的消息,立即在徐森玉等人的协助下,启动文物抢救工作。

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的王冶秋偕同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等兼程南下谈判,最终成功购回“二希”,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结束了两件国宝长达数十年的颠沛流离。

此后几年间,该“文物小组”有计划地征集了唐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等重要文物。这些文物的回归,成为新中国保护文物的一段佳话。

王处直墓浮雕石的回归之旅

在这次展览中,栩栩如生的武士浮雕石刻同样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资料图: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像石刻 杜洋 摄

1994年6月,河北省曲阳县的王处直墓遭盗掘,被盗文物几经转卖,流失海外。2000年2月,有中国学者在美国偶然发现,某拍卖行即将拍卖疑似王处直墓被盗浮雕武士石刻,随即将消息传回国内。

经河北省文物局研究确认,相关拍品确系王处直墓甬道处两块浮雕之一,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文物追索工作。

2000年3月,国家文物局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3月21日,美国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做出要求相关机构中止拍卖的决定,并下达民事没收令,授权海关部门将文物扣押没收。

2001年3月,在经历一年的审判后,该法院做出返还文物的最终裁决。同年5月26日,这块浮雕武士石刻回归中国。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通过媒体报道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无偿返还中国。

命途多舛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另外,刚刚回国不久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无疑是展览上亮眼的文物之一。

资料图: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杜洋 摄

2019年8月23日,深夜,CA168次航班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也意味着此前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终于回归祖国。

它们是湖北随州地区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文物,整组青铜器鼎、簋、盨、壶、甗、霝器类同现,铸造工艺精致,且均有铭文,对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文化有重要学术价值。

然而,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却一度命途多舛。

今年3月初,疑似中国流失文物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现身东京文物拍卖市场,引发强烈关注。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流失文物追索预案,并与公安部综合研判会商,确定了通过外交努力和刑事侦查相结合方式进行追索的工作策略。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安全回归。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研究鉴定,该组8件青铜器被整体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国家文物局关强副局长表示,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成功回归,是中国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在日本政府的协助下,实现的流失日本文物的回归,为国际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贡献了新的实践案例。

“文物回归,正在进行时”

当然,追索流失文物的故事,还远远不止这些。

礼器、典籍、壁画……中国有大量文物由于战争劫掠、非法贸易等原因漂泊异国他乡。一件件流失的珍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往事。

资料图:图为观众参观青铜皿方罍(商代,湖南省博物馆藏)。 记者 杜洋 摄

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49年至今,中国通过各种方式,已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而“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便是中国首次对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进行全景式展现。

关强说,展览总共选取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每个案例都具有自身特色,体现中国综合运用外交协调、刑事侦查、协商谈判、捐赠等多种方式来促成文物的返还。

针对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他提到,海外文物的性质各异,具体有多少流失文物,没有特别准确的统计数据。现在,要更多做好自身工作,把文物保护好,避免发生新的文物流失。而且,对一些已发现的重点流失文物,也有专门的方案。

而在这次展览的结语中,也提到:“文物流失,渐成过去时。文物回归,正在进行时。”(完)

关于中美贸易战,这些消息都是假的!搜“中国网”抖音号(787874450),看你想看

圆明园有哪些背后的故事3

十九世纪末期,对于中国而言,可以说是多事之年。在这一年末,外国列强竟然入侵了中国,后来攻占北京以后,竟然发生了火烧圆明园的震惊全世界事情。每次听到这样的历史,我们都会想到当时清政府掌管的中国受到了怎样的欺凌。后来,英国针对那次火烧圆明园的情况作了简单说明,他们认为是通过这样的操作,让中国人害怕,从心理上打击中国,让中国变得更加懦弱,同时也想表明自己的实力。英国这样做,就是向世界表明,中国如此强大,照样被英国人踩在脚下。其实,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史料揭露出来的真相。当时说到,参与这次火烧事件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英国,另一个是法国。

其实,当时只有英国做了这件事,而法国是没有参与的,事实上法国还建议甚至劝过英国人不要这么做。第二个真相就是,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之前,已经进园抢过两次物品,换句话说,值钱的东西在火烧之前处理了,然后过了几天,英国就开始火烧洗掠活动了。大家可能不知道,以为烧的就是一个圆明园,其实还有另外四个园和三个山。最可惜的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园林建筑,在英国的一把火下,就处理得如此干净。英军之行为,可以说是非常残忍。其实,当时英国人在火烧圆明园前,计划将这个园全部变成平地,可惜面积过大,而且非常分散,不好处理。最后,才有一些偏僻的小景点得以留存。而清政府对此情况,不敢反抗,竟然还承诺了所有侵略者的一切条件。

当这个园里的火还没有烧尽的时候,清政府已经派出恭亲王与侵略者开始签订条约,后来出现的天津条约以及北京条约就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记得有关史料表明,当时可以说,众多军官和士兵冲进圆明园进行抢劫,不管是金银珠宝还是艺术珍品,都落入他们的手上。反正一个原则,能拿走都拿走,不能拿走,就损坏它,据说当时园门口全是马车,整车整车的宝贝被拉走。据说最后赶来的人还使用了扫把,扫地上的地都能捡到不少的金银,可见当时抢劫之疯狂,以及整个园中的路子都成为灰蒙蒙的天气。可惜如此好的一座圆明园,就此断送到了英法联军的手上,这段历史, 一定要牢记。

圆明园有什么可怕的故事作文(圆明园有什么可怕的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圆明园有哪些背后的故事和故事(圆明园有哪些背后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3206.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