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著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作文(著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

2023-02-17 14:46:01 技术常识4 详解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73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十个关于孝顺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积极的智哥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著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1

#头号创作家#

【作者介绍:一个喜欢阅读,分享自媒体和剪辑知识的热心人。】

所谓孝顺,有孝和顺两个含义。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一笔重要遗产。年轻人应当多读一点这一类的书,因为这一类的书籍讲的道理是人生漫长旅途的基础。

母亲十月怀胎不易,临产时受尽痛苦,吃尽苦头,把孩子养大成人,成人后子女奔走他乡父母日夜思念些,这些都是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所在,我们都要以之报答。

古人有言,孝为百行先,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所以古人都以是否孝顺父母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不善养的人,难道还会关心他人,还会热爱社会吗?

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古人孝顺父母的感人故事,下面我就列举几位至孝之人。

一、曾参至孝,母子连心

曾参前(505年——前435年),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与父亲同是孔子的弟子。他对母亲很孝顺,少年时常上山砍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没办法接待盼望他早些回来,母亲想到母子连心,便把手指咬破。曾参在山上突觉心痛,知道是母亲在呼唤他,急忙背柴回家。这个传说也是母子连心这一说法的由来,说明曾参是一个至孝之人,后来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著有《大学》一书,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子路侍亲,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前542年——前480年),他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生性至孝,家境贫困,他经常用野菜充饥,却从百里外背米回家来供养父母。父母过世后他在鲁国和楚国做了大官后生活虽然富裕了丰富了,可是他却时常怀念父母在世时自己挖野菜充饥,而去百里外背米来供养父母的日子。可见子路也是非常孝顺的一个人。

三、闵子芦衣,感化后娘

闵损,出生于公元前536年,这个人物大家也许不太熟悉他也是孔子的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天性至孝之人,早年丧母,后来和继母一起生活。继母给两个亲生儿子缝棉衣用的是棉花,给他缝棉衣用的却是芦花。

一天他为父母驾车天冷手抖,车失去了控制,险些出事。后来被父亲察觉是衣服不保暖是后娘虐待他,就准备把后娘给休了,他苦苦劝父亲说:“‘有后娘在只是我一个人受冻,没了后娘三个孩子都要受冻,都没有棉衣穿。”后娘知道此事后感动了,以后待他和亲生儿子一样从不嫌弃。

闵损、曾参和子路都是千古文明的大孝子。

四、文帝侍母,亲尝汤药

汉文帝名刘恒 ,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他对生母薄太后最孝顺。太后卧病三年之久他处理完国事后,长陪伴于床前夜不脱衣很少合眼,母亲要吃药时必先亲自尝一尝。经过他的精心照料母亲终获痊愈。他的仁孝也感化了全国的百姓终成文景之治。

五、江革背母,逃难尽孝

江革 ,汉代人。对母亲很孝顺置身于乱世背母逃难,路遇强盗要杀他们,他哭诉有母亲在无人供养,感动强盗躲过被劫杀之祸。他裸身赤脚做苦活来供养母亲,凡母亲所需用的都尽力去准备齐全。

六、黄香九岁,扇枕、温席

黄香汉代人,九岁母亲死了悲痛至切,后来对父亲很孝顺。夏天酷热他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给扇凉后,才让父亲就寝。

冬天寒冷,他用身子把被窝暖好后,才让父亲上床。官府表扬他是一个孝童。后来他成人后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学问人官至尚书。

七、姜诗孝顺,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时期广汉郡人。 他对母亲也很孝顺,妻子疣氏受他的感化共同的孝顺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喜欢喝河水,这条河距家大约有好几里路,妻子常常到河里去打水给母亲喝,母亲又喜欢吃鱼肉,夫妻二人又常常做鱼给母亲吃。突然有一天,房子旁边有一股泉水涌出,泉水的味道和河水的味道居然是一样的,每天又跃出两条鲤鱼。让他们夫妻二人就近取水取鱼,用以供养母亲,这就是姜诗孝母,涌泉跃鲤的典故。

八、杨香十四岁、打虎救父

杨香,汉代人。

杨香十四岁那年的一天他跟随父亲去田里干农活,路过一树林。哪知树林里窜出一只凶猛的老虎来,一下子拖住了父亲。杨香手无寸铁,这时他只知道救父亲,忘却了自己,他立马上前去掐往老虎的脖子使其断了呼吸,父亲得救了。

杨香胆识过人,舍身救父的故事也名留干古,可见他也是一个大孝之人。

九、黔娄尝粪、忧亲病危

黔娄,南北朝时期人,他是一名高士,是一名县官。

到任后没有几天,突然全身冒虚汉,自觉家里肯定不太平,于是使辞官回家探亲。那时他的父亲刚刚生病,郎中对他说:“要断判父亲的病情需要尝其粪便,方能知晓,若味苦就无大碍。″他尝其父亲的粪便后味是甜的,他也很焦虑,郎中对症下药,父亲的病情也一天天的好转,终于转危为安。

可见黔娄也是一个大孝之人哪!

十、陆绩六岁、怀橘孝亲

陆绩,汉代人。

陆绩六岁时,跟随父亲赴砼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他趁其他人不注意,就拣两个橘子揣在怀里意在带回让母亲吃。

在临走告辞时,橘子突然从怀里滚了出来。袁术问道:“‘陆公子做客吃了不说,还要多拿吗?”陆绩主马跪答:“我的母亲最喜欢吃橘子了,我是带回让我母亲吃的,请见亮!”他的这番话也感动了袁术。

可见陆绩也是一个大孝子啊!

以上十个人物、故事也许是大家还不太怎么熟悉的,所以我把它列举出来,用简短的文字让朋友门简单的了解一二。

谢谢大家能够读完我的这篇文章!

作者:积极的智哥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读者个个都聪明,欢迎观注加点评!)

著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2

但是在我们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在老去,因此,在我们享受了那么多父母给予的爱以后,我们也需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事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交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就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低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韩信报分食之恩

《史记》说,韩信小时候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事例四:周恩来怀念他的两个母亲

周恩来不满一岁时,就由守寡的嗣母陈氏带在身边抚养,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恩来称陈氏为“娘”,陈氏给他请来一个乳母,叫蒋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里。周恩来四岁时,继母就叫他识字,五岁时,送他进私塾读书。嗣母对他要求很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叫他起来,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几乎伤了他的眼睛。于是,陈氏更不许他轻易出去,整天把他关在屋里念书。空暇时,就叫他背唐诗,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

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外祖父家里人很多。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这是家里的经济境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父亲为人老实,胆小,能力比较差,到清江浦后,只谋得一个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里常靠借钱过日子。他的生母又劳累,又愁闷,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带他到宝应县她堂兄家住过两个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间,继母又被肺结核夺取了生命。周恩来对陈氏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写过一篇《念娘文》,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事例五:陈毅为老母洗屎尿裤

20世纪60年代初,陈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日理万机,公务繁忙。

那年,陈毅62岁,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飞机就去看望。陈毅刚跨进家门,就看见老母让身边照顾她的保姆藏起了什么东西,忙问:“娘,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眼看瞒不过去,只好如实告诉儿子藏起来的是她刚尿湿的裤子。陈毅听了,动情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您老人家,心里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

好说歹说,保姆怎么也不让陈毅洗,觉得让这么大的官去洗屎尿裤子,多不好。母亲也劝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进门就让你洗脏裤子怎么行?”

陈毅说:“我不是说着玩的,您就允许了吧。我小的时候,不知您多少次给我洗尿布屎裤。现在,儿子有机会为您老人家洗一洗脏裤,虽然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也总算尽了一份孝心吧。”不容再推辞,陈毅便躬下身从床拿出母亲的尿裤和其他脏衣服,一起去洗得干干净净。

事例六:黄香为父暖被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七:朱德着文忆母亲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四川仪陇病逝。朱德万分悲痛,4月5日写着《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寄托哀思。

朱德开篇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他在一封写给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人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识,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识,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最后,朱德满怀深情地写到:母亲现在离开我而去,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地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事例八:冯玉祥的“悼母诗”

冯玉祥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冯玉祥将军一生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病故之后,他痛苦伤心地大病了一场。从此以后,每逢自己过生日便闭门谢客,不吃饭,有时实在饿得头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顿饭,以此来纪念母亲的生养之恩。1945年,他写了一首《十月怀胎》的悼母诗: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娘怀儿三个月饮食无味,娘怀儿四个月四肢无力,娘怀儿五个月头晕目眩,娘怀儿六个月身重如山,娘怀儿七个月提心吊胆,娘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谈,娘怀儿九个月寸步艰难,娘怀儿十个月才到世间。

为了将这首悼母诗“铭刻在心,永世不忘”,冯玉祥将军请人把诗特意刻在石碑上。

这首诗情真意切,通俗纯朴,字字句句洋溢着一片敬母、爱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给人教诲,至今仍广为流传。

事例九:一朵玫瑰花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着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事例十: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事例十一:带母镶牙

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再准备来镶牙。

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花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正当他们义愤填膺时,不想大款儿子又回来了,他说:“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不过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让她不高兴。”

著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3

马楼、胡庄两村隔河相望。马楼有个富户叫马约,胡庄有个穷人叫胡鲁。两家原是三代世交,传至如今胡鲁虽然穷了,可两家交情不减当年。

一天,马约的妻子王氏正在梳妆,听说胡鲁到来,慌忙挽上发髻出去迎接,让他进屋说话。胡鲁听说马约出门讨债不在家中,一杯茶没吃完就告辞了。王氏送走马约,把头发梳理好,金簪却不见了。

马约回来,妻子埋怨地说:“交朋友拣个有财有势的,也能沾点光,你偏与胡鲁那个穷酸交好,真是无聊至极!”

马约说:“这是啥话,他虽然穷,可是穷得有骨气,不赊谁的又不欠谁的。咱每次送给他金钱财物,他是分文不收。”

王氏气愤地回道:“我说的是唐朝古画。他明得不要,却暗地里偷了!”

王氏就把失落金簪之事说了出来。马约虽不信,可他有点惧内,又经妻子大吵大闹被逼无奈,只得到胡鲁家去打听金簪的下落。

马约见到胡鲁,又没法提了,绕了许多弯子才转到金簪上头去。胡鲁听出弦外之音,暗自忖道:要说没拿,马约夫妻也无可奈何。

可是,他们夫妻脑子里会存下阴影。这样一来,肯定会失了两家的和气,不如认下吧。想罢,随口答道:“你弟妹要回娘家,她叫我去向嫂子借个簪子,阔绰一下。我怕嫂子不肯,见簪子放在桌上就顺手拿了来,等她从娘家回来,就给您送去。”

马约走后,胡鲁见妻子拾柴回来就对她讲了默认金簪之事。妻子说:“你这样做,好倒是好,可是咱哪里有金簪还给他呢?”

胡鲁听妻子一说也犯了愁。他凝思片刻说:“咱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在这荒年岁月里他们跟着咱也受罪,不如卖给人家一个。一来让他活命,二来好买金簪给马约嫂。”

妻子有些悲伤,说:“儿女这么小,照顾不了自己,我舍不得。不如我去给人家当个下人,先讨了银两,买个金簪给了马家。过几年,我的工钱抵了身价。再回家团圆。”

胡鲁说:“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

那年月,兵荒马乱,连年失收。卖妻子儿女的又何止一人。胡鲁领着妻子来到济宁州人市,妻子头上插根草,蹲在路旁从清早等到响午。这时,从西大街走来一人,六十上下的年纪,八字胡,青衣小帽,上下打量胡妻,开口就问:“嫂子想出门吗,身价多少?”

胡鲁忙答:“客官要觅人,身价好说。可是,我有个条件:一不做妻,二不做妾,做个佣人,身价五十两白银,工钱抵清身价就算到期,可以赎身方才可以。”

那人道:“你说的正合我家老爷的心意。我看这事成了。你们随我去船上见我家主人。”

胡鲁夫妻跟着那人来到运粮河码头,上了一只大官船,进入内舱。船舱里坐着一人,年约六旬,三绺灰白色胡须根根不乱,上身穿八团花马褂,银灰色长袍,粉底乌靴。此人乃是户部尚书李明贤,原居金陵归里探亲路过此地。他是个孝子,家中有八旬以外的老母体弱多病,缺个照理。他路过济宁想顺便给娘觅个佣人,才命随从去人市觅人。

李大人见胡妻相貌端庄,衣服虽破满脸正气,定是善良之人,心中甚喜,所提条件一一应允,身价分文不争。命人称足银两,当面交清,立下字据。胡鲁请求李大人晚一天开船启程,为的是让孩子和娘再团聚一回。

胡妻留在船上。胡鲁下船带了银两来到凤朝银楼炼成色好、份量足的金簪,剩下的银两给孩子们买几个烧饼、几个包子回家去了。

他一进门,两个孩子迎上去先问:“娘到哪里去了?怎么没回来?”

胡鲁忙把烧饼、包子分给两人,然后说:“你娘到姥姥家去了,过几天就回来。你俩在家好好玩耍,我有事到外面办完就回。”他把两个孩子安顿好,带着金簪到马楼交金簪去了。

胡鲁见到马约夫妻说:“孩子他娘头发脏把嫂子金簪污了,我又重新换了一只,才送来的,太对不起了。”

马约忙说:“贤弟,何必如此!你的日月我知道,又要你多此花费,实在过意不去。”他说完忙从箱子里拿出十两银子递给胡鲁。胡鲁手也不伸转身回家去了。

第二天清早胡鲁领着两个孩子到码头上去给妻子送行,一家人抱头痛哭。正在难割难舍之际,时辰已到,李大人催促开船。胡鲁只得抱起两个孩子含着泪离船上岸。

船上挂起帆,无情的风不顾人情地鼓满了帆。船由慢渐快驶离岸,顺流而下。孩子的母亲边哭边喊,从船舱里探出头来,伸腰摇臂高呼,让孩子听爹的话,要求丈夫照顾好两个孩子。胡鲁的心情,当然也是不言而喻,沉痛地紧紧抱起两个孩子向船去的方向追去。

正在这难割难舍的时刻,岸边跑来一匹高头大马,马身上坐着一位头戴员外巾、身穿绣花蓝缎袍、足蹬乌靴的人,拍马加鞭来到胡鲁近前,说:“胡兄弟,那只官船就是弟妹容身之所吗?”

胡鲁答曰:“是。”

那人骑马追船,不断高呼:“船家慢行!…稍等片刻。”

你道来人是谁?就是马约。马约怎么会这时来到这里?

原来,这天清晨,马约妻子王氏扫地,在房门后旮旯灰尘里见到了她原来的金簪,慌忙拿着去找马约,满面通红地说:“我原想簪被胡鲁偷去,不想今日却找到了。前天他又给了咱一支新的金簪,这事该如何处理呢?”

马约听了妻子话,急得挠头顿足,狠狠瞪了妻子一眼,紧步转身来到马棚提出一匹快马备鞍坠镫,飞身上马,一口气跑到胡庄胡鲁的家门,一看柴房紧闭,慌忙去找邻人,知道胡鲁带着孩子去为妻送行。他的心像被利刃插入撕碎了一般,重新跨上马背,风驰电掣般向运粮河码头飞去。他见胡鲁抱着两个孩子高呼流泪,他五脏俱裂,急于要把弟妹赎出,不顾一切地高呼乱叫,叫官船停驰。

船家见岸上有人高呼停船,知有要事,禀明主人。主人叫扯下吊帆,摇橹回转码头。

马约见船靠岸,下得马来急忙上船去见主人,施礼打躬千恩万谢。道出情由,把胡鲁忍辱负重之事说了一遍。李大人听了不住点头微笑。等马约把话说完,李大人说:“胡鲁虽穷,仁义宽厚,你和夫人知错能改亦是难能可贵。交友交心,贵在‘留德’二字,何论贫富呢!茶馆酒楼高朋满座知心者能有几人?口是心非趋炎附势者居多。一生中能交个知心朋友,难啊!看来,你们都是千里难寻的正人君子,鄙人敬佩,敬佩!那么,胡贤弟你将妻子带回家中去吧!”

马约听了重又向李大人磕头谢恩,又从兜囊中掏出百两白银双手捧交于李大人,并说明谢意。李大人非但不收谢银反而说道:“你的品行令我钦佩,这百两银子就奉送于胡贤人度个春荒吧。”

马约一再邀请李大人下船到自家府上歇息几日再走。李大人说思母心切不便逗留,开船去了。

马约到了胡鲁家中,拿出百两白银和那枝新簪交于胡鲁,并且一再表明至诚之心。胡鲁宁死不收分文,勉强收下那支新簪。二人执手相看泪眼,感情默默无限深情藏肺腑。

第二天,马约夫妻让车夫拉着米、面、柴薪、布匹、绸缎等生活应用之物来胡鲁家负荆请罪。胡鲁夫妻热情款待,并坚决表示不收财物。马约说:“你若不收,将损我至诚之心,内疚之创永远不会殁灭。”胡鲁方才收下。酒饭过后,马约夫妻如释重负告辞回府去了。

相隔不久,王氏对丈夫说:“胡鲁家道贫寒,又有一双儿女,咱们少儿无女,我想,不如把胡鲁一家搬来同住,你二人共管家业,同享富贵,热热闹闹过一辈子算了。”

马约说,“这样虽好,只怕胡贤弟不肯。官船上李大人的金石良言给我开了窍。我倒有个良策…”

两口子商议妥了。

马约选个吉日,把胡鲁夫妻全家请到府中。酒过三巡之后,马约开口说:“我有一句话在舌头尖上滚来滚去不好启齿,讲出口来还不知贤弟和贤妹答不答应?”

胡鲁回道:“大哥见外了,你我亲如手足,有何话不能言明。只要小弟能办到的无不从命!”

马约说:“好!我想把令爱认作义女,来我家学些女红针工,全当是俺亲生闺女,成年后由我家选婿招赘成婚;我出钱聘师办个学堂,让令郎连同乡邻的穷家子弟入学拜圣,免费攻读诗书。常言道:‘好儿好女不要多,一个出息顶十个;家私万贯不算富,留住仁德传家谱?你看我的主意如何?”

胡鲁听后说:“大哥,小弟虽穷,从不忘义取利,你若是单为我的儿女着想,我是断然不敢从命;你为乡邻兴学,为四方布德真是仁义之举!我先替家乡四邻谢过了。”然后命一双儿女拜过伯父伯母栽培盛情。

学馆办成,先后培育出许多名人文士。胡鲁的儿子皇榜得中,娶天官之女。马约的义女也选郎入赘。两家子女争着孝敬老人,名声传遍四乡八隅。双双老人年逾九十,无疾而终。两个子女遵照老人的遗嘱,将两对老人并棺而葬,共立一块墓碑,上书:“黄金有价情无价,胡马两姓是一家。”

于是,“胡鲁马约”在民间流传成为佳话。它给人们留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要恭谨忍让的美德。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著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作文(著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312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