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那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作文(有那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

2023-02-17 04:44:01 技术常识4 真实感受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34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马永庆:身残志坚奋斗不息 用军人铁骨书写人生新篇章,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金台资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那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1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原创稿

编者按:脱下军装,他们用军人本色续写人生崭新篇章。近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2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人民网采访了五位不同领域的退役军人,通过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认为自己这一生没有白活。”近日,获2022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建莹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马永庆说。

马永庆出生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一个农民家庭。1984年,他应征入伍。在一次作战中,他的左腿被一颗冷炮炸断,但他仍忍着剧痛掩护战友直至完成战斗任务。

“没有过不去的坎!我要像军人攻山头一样,攻下这个难关。”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装上假肢的马永庆终于丢掉了拐杖,迈向了新的人生路。

1989年,他放弃了国家的安置待遇,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中卫市,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我是残疾人,但是我不想做生活的废人,我也不愿意别人用怜悯的眼光看我。”马永庆说。

在最初创业的10年间,马永庆和妻子开过商店、摆过水果摊、卖过摩托、开过澡堂……部队铸就的钢筋铁骨,让他在这些年的摸爬滚打中收获了成功与自信。

如今,在建莹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前,有一大片望不到边际的绿洲,这是马永庆和他的团队用九年时间开垦出来的1200多亩林果间种试验田。

刚开始水不够用,马永庆雇了十几辆三轮车,一车一车拉水。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黄河水引入了荒地,发展种植业有了希望。承包荒山、种植瓜果等,凭借有序经营,如今马永庆的合作社已实现年纯收入100万元,他也成为了退役军人、残疾人创业学习的楷模。

马永庆在瓜果田。受访者供图

“一个人富不算富,我要带着大家都富起来。这些年虽然不容易,但看着大家日子都好起来,我也很开心。”马永庆满是欣慰。

这些年,无论如何艰难,马永庆都默默为群众做好事:为残疾人和山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复转军人就业创业,不间断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如今,马永庆的脸上更多的是谦和与微笑,“我其实也可以过几天悠闲日子了,但我确实是个闲不住的人,我还是要带着大家发展得更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有那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2

昨天一大早,记者兵分多路来到西宁多个社区采访。我们一路来到城中区万科城小区、来到了城北区萨尔斯堡社区、来到了城西区黄河路西建苑小区……

我们奔走在一线,看见西宁,记录西宁;我们看见光,感受温暖,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战疫”中的那些故事,那些感恩奋进、拼搏赶超,那些担当勇敢、温暖奉献传递出去,和坚强勇敢的西宁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共同抗疫!

我们通过镜头与文字,记录下这些难忘瞬间,让大家在收获感动、积蓄力量的同时坚定必胜的信心:西宁加油,青海加油!

每天忙不停的老党员刘应志

8月30日一场大雨过后,西宁的凌晨,清凉中透着些许寒意。5时30分,整座城市还在睡梦中,城北区火车西站街道办事处萨尔斯堡社区,73岁的老党员刘应志早已穿戴整齐,等候在核酸采样点,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志愿者工作。

“小何,要摆桌子吗?我来。”“我来帮你,这个背心应该这样穿。”“雨下大了,我这儿有伞。”“请大家提前扫码,保持两米线距离。”“这会需要消杀了,我去。”……

“别看我年纪大,但只要穿上志愿者服,就感觉浑身是劲儿。”人群中,身穿红色马甲的老刘格外显眼。面对疫情防控繁杂琐碎的工作,年轻人都觉得有些吃力,可是刘应志总是东奔西跑,一刻也闲不下来,根本不觉得疲惫。

“我是一名老党员,危难时刻我不上谁上?”刘应志说,他年龄大、党龄长,作为志愿者要始终冲在最前面,给其他党员做好表率。

本轮疫情发生后,由于社区人手紧缺,萨尔斯堡社区党委在辖区党员群内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通知,拥有40余年党龄的老刘看到后,立即报名参加,成为第一个志愿者。

每天维持秩序、现场消杀、宣传防疫知识、帮助年轻志愿者,年过七旬的老刘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在别人眼中,老刘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平时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已经多次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在他的感召下,社区志愿者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如今的20余人,成为辖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一次次宣传、一次次值守,努力为辖区居民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志愿者小王说,“在一批批老党员的感染下,自己心中充满了敬意,工作更有动力。”

90后党员:守护好大家才有小家的幸福

8月30日14时许,在处于高风险区的黄河路西建苑小区内,马海俊正在对一摞教材进行消杀打包。

“有一户居民家的孩子马上要开始上网课了,但是孩子的教材放在另一个家里,我刚刚协调将教材送过来,消杀完之后就能送到居民家中了。”马海俊带着略显疲惫的笑容说。

今年30岁的马海俊是兴海路街道办事处的专职党务工作者,8月28日夜间,接到单位通知的他立即简单收拾了一些生活用品就从城东区家中赶到单位。在得知辖区内出现高风险区,马海俊主动请缨前往,搭建帐篷、消杀楼道、为120户居民安装封控磁条、配送生活物资……

“能否帮我买一下心脏病常用药。”“家人送来的生活必需品能不能帮忙拿进来。”……在居民的需求声中,马海俊不知不觉忙到了凌晨1时,蜷缩在帐篷里短暂休息片刻,天不亮他又继续投入了“战斗”。

“虽然每次疫情发生时我都坚守在抗疫一线,但进入高风险区还是第一次,对自己来说这也是一次考验,看着身边与自己并肩的‘战友’我内心充满力量,也坚信众志成城,疫情终将被战胜。”马海俊说。

当被记者问及身处高风险区有没有一丝害怕时,马海俊这样告诉记者:“说不害怕是假的!毕竟孩子才1岁多,父亲刚刚去世,母亲做过两次大手术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但作为一名党员,此时此刻正是群众需要我的时候,我义不容辞!”

今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马海俊就奔赴在抗疫一线,感觉有些对不起家里的孩子和老人,但这也是他最大的动力,想到肩头的责任,他更加坚定心中那守护好大家,才会有小家的幸福信念。

生病了依然在坚守 这个大白令人心疼

他一瘸一拐地行走着,但却面带笑容忙前忙后!

8月30日,在省水利厅家属院核酸采样点,一个“大白”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他是谁?他怎么了?他的腿受伤了吗?

辗转中记者联系到这位“大白”,他叫王忠友,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也是省水利厅家属院核酸采样点的志愿者。“忠友,你的腿怎么了?快歇歇去。”“没事,没事,老毛病犯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忠友患有严重的痛风,就在前几天,他的旧病又复发了。在听说社区人手不够后,原本打算回老家疗养的他,没有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奔赴了抗疫一线。

“年轻人,你要多喝水、多排尿、注意饮食,病情才能有所缓解。”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王忠友就将这些医嘱抛在脑后,这几天他的膝盖肿得有馒头大小,脚肿得也只能将运动鞋的鞋带一松再松。“我吃了止痛药,还能坚持。”王忠友告诉记者。

王忠友多次报名参加西宁抗疫志愿服务,今年5月,王忠友像往常一样坚守在核酸采样点上,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他所搀扶的一位老人被确诊为阳性人员,他成了密接……“当时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他,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很淡定。”古城台街道办事处学院巷社区工作人员周丽娟告诉记者,王忠友的回答让人感到很温暖,他说:“没事,做的事情是对的就行。”王忠友早已将这里当成第二故乡,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西宁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奔跑在特殊送药链上的无名小队

“肉不吃都行,但药一停就会发病,万一停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非常感谢!”这两日,住在西宁市社会福利院、和睦康养园的老年人以及精神病患者和残疾人,陆续收到了“救命药”。

“我是西宁市道德模范,大家给了我这份荣誉,我就该担起这份责任。”“因病情的特殊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药物不能断。”“这些特殊人群的有些药品是需要自费的,我们大家凑一凑,没大问题……”这是一支由城中区卫健局工作人员、红石榴志愿队志愿者及其亲友等人组成的无名送药队伍,负责一些特殊人群问诊配药的接收、购买和配送工作。

“王老师,这是患者需要购买的药品,我把清单列好了发给你。”“好呢,这种药我手头还有,这个药我再想办法找一下……”王延梅告诉记者,这些药品的购买需要经过对方医生问诊开方,有时还需要专科医院的大夫过审后,再出清单,由我们负责购买,确保其安全性。

“这些清单中的药品是需要自费购买的,我们商量了一下,大家凑一凑。”达成这样的共识后,王延梅首先拿出了自己获得道德模范的所有奖金,其他队员也是200元、300元……凑了起来。

钱到位了,药去哪里买?

“这些药还好提前囤了一些!”“我再联系联系各大药店。”“我再从其他渠道试一试……”为了解决配药难问题,大家纷纷动用自己的资源,开启了寻药之路。

“我们自发组织的这支‘送药队伍’送药很多年了,经验还是比较丰富,所以提前在网上下单购买了相关药品。”王延梅说,药品购买齐全后,队员们根据就近原则匹配对接,及时准确送到相关单位。

“我和爸爸都是志愿者”

“请大家保持两米线距离,刚刚下楼排队的居民,请扫一下‘双码’!”“叔叔,请您扫一下健康码和行程码,谢谢!”8月30日,记者在万科城小区核酸采样点看到了穿着红马甲的“老朋友”林海涛正在忙碌着,他身边一位“小红马甲”也熟练地忙活着,这是他8岁的女儿林奕辰。

“小小林,今天又来当志愿者啦!加油哦!”“这小姑娘真棒,又懂礼貌又心疼爸爸,真是个贴心小棉袄。”在万科城小区核酸采样点记者看到,林海涛与女儿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穿梭在万科城小区核酸采样点,维护现场秩序、协助扫码、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走绿色通道……短短几天时间,这对父女已经让不少居民记住了他们,尤其是可爱的林奕辰。“叔叔,您的截图不对,麻烦您重新扫一下码,谢谢!”别看林奕辰年龄小,当起志愿者还挺有责任心。有的小朋友不好好戴口罩,林奕辰就上前逗逗他,然后让小朋友把口罩戴好。还别说,这些让大人头疼的小家伙,还都挺听小林奕辰的话。不论是志愿者、采样员还是居民都向她竖着大拇指,当记者问她,记不记得收到了多少点赞,她说太多了,数着数着就给忘了。

林海涛是个手臂残疾的人,也是一个热心人。“疫情下没有旁观者,力所能及干些事。”林海涛的话简单又实诚。当日15时,采样工作结束了,林海涛原本就不太好的手臂此时有些发抖,“没关系,推轮椅、搀扶老人这些活儿我能干。”林海涛坚定地对记者说。“我是爸爸的小帮手,这些活儿我也能干。我和爸爸都是志愿者!”林奕辰自豪地说。

身残志坚有大爱,疫情无情人有情。作为一名残疾人,林海涛的善举感动着他人,也感染着自己的孩子,与他共同在这个战场上闪耀光芒。(来源:西宁晚报)

有那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3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因直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皇帝,被送进监狱,他在狱中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他又觉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就这样轻易死去,《史记》由谁来完成呢,他决心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50岁那年,司马迁被释放出狱,他更加奋发,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去。著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称颂。

贝多芬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音乐家,贝多芬出生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好,不仅贫困,而且父母关系不好,这样造成了贝多芬孤僻的性格。除了家庭的悲惨以外,作为一名爱好音乐的人来说,最大的不幸应该就是听不见声音了。虽然耳聋了,但是却让贝多芬更加热爱音乐了,作曲的时候,贝多芬将细木棍咬住,借助木棍来感受钢琴的震动,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也是在这种情景下创造出来的。

华罗庚的一生中只有一个初中文凭,但是他喜欢学习,自己用了5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华罗庚更是因为伤寒而导致了左腿残疾。华罗庚20岁的时候,一篇论文就让整个数学界震惊了,并被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在清华大学,华罗庚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还自学了英文、法文等外语,并且发表多篇论文。而华罗庚的著名作品《堆垒素数论》是在昆明郊外的小阁楼里完成的。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保尔柯察金最著名的一句话。

有哪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书(有哪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那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作文(有那些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285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