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上海比较有故事的地方(上海有历史故事的街)

2023-02-12 09:22:01 技术常识4 详细解答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08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上海人都爱逛!号称“东方香榭丽舍大街”,曾与南京东路齐名……,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上海有历史故事的街1

百年上海滩,一条衡山路。

曾与荣乐东路、南京东路齐名的

衡山路之于老一辈上海人,

是劈情操的文艺地标,

也是尬闹忙的生活一角。

由于衡山路是上海法国梧桐

最密集的道路之一;

所以也被称为

“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

如今,这条梧桐最美的马路

已经100岁了!

1922年,我们熟悉的衡山路

是以“贝当路”的名字建成的,

100年过去了,路的名字变了,

但是寻找历史留下的痕迹,

也是一件趣事。

这是一张1930年代的航拍图,图中呈对角线的马路,就是当时的贝当路,现在的衡山路。

要说从空中俯瞰贝当路上

什么地方最瞩目?

那莫过于那个占地面积

最大的操场了!

它属于当时著名的美童公学。

在那时,美童公学无论

是豪华程度还是校舍规模,

都是首屈一指。

如今,美童公学仍然保留

并且可以走进参观的,

真正是这条路上

100年的历史建筑。

除了美童公学,

当时的贝当路上

还有一条建于1925年的公园

——贝当公园

不过,这条以路为名的公园

在后来也随路改名为“衡山公园”。

贝当路变成了衡山路,

贝当公园变成了衡山公园,

那么2022年了,

还能找到“贝当”的痕迹吗?

有的——贝当公寓。

贝当公寓

是衡山路上最后一处旧名痕迹,

公寓内六层通高垂直空间,

旋转楼梯极富有韵律感。

漫画大师、三毛之父张乐平和

电影人韦布曾在此居住过。

老公寓,

是衡山路的另一大特色。

除了贝当公寓外,

衡山路的第一高——衡山宾馆,

衡山宾馆曾是

上海最著名的六大饭店之一,

第一批涉外宾馆,

算是上海的重要门面,

前身是建于1934年的毕卡第公寓。

而在衡山宾馆对面的凯文公寓,

传说曾经住过

俄国沙皇时代的公主,

公主还在公寓里邂逅了爱情,

嫁给了一位美国记者。

此外,集雅公寓和西湖公寓

也是当年有名的公寓

集雅公寓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范文照的代表作;

西湖公寓则

是上海第一座有电梯的公寓。

据衡山路的老居民,也是城市漫游者格里董说,衡山路之所以公寓密集,是因为进入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上海的地价不断提高,随着建筑材料不断更新,房产的投资方比起建一层两层的花园洋房,更倾向于建高楼或者是多层的建筑。

从老资料上可以看出,一百年前,上海摩登公寓的生活,跟欧洲、美国一线大城市的公寓生活没有任何区别,就包括热水汀、包括很现代化的煤卫设备,以及电梯。

100年里,衡山路似乎

一直引领着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除了摩登公寓,

这里有建国后上海的第一家电影院、

上世纪90年代最热闹的酒吧街、

回归静谧后又诞生了

新的文化地标——衡山和集,

现在落叶正美,

不妨去看看100岁的衡山路吧~

更多背后的故事,

不妨在今晚十点半打开电视

收看上海新闻综合频道

《下一站》

(也可以登陆看看新闻App网上收看)

转自:《下一站》

来源: 新闻坊

上海有历史故事的街2

抗战期间的郭沫若

85年前的淞沪抗战(1937.8.13-11.12)中,郭沫若曾冒着纷飞战火,三次来到奉贤南桥,慰问部队,发动民众,帮助第八集团军组建战地服务队,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军民联合抗战。不久前,郭老的女儿郭庶英,应约为奉贤题词,纪念淞沪抗战85周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现代化装备、海陆空立体作战的敌人拼搏,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以后,经过曲折的发展,由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使淞沪抗战从局部抗战发展为全民族抗战。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救亡运动,与前线爱国将士浴血奋战交相辉映,铸成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历史中光辉夺目的篇章。

帮助组建战地服务队

1937年“七七事变”后,郭沫若结束因国内通缉而十年流亡日本的生涯,摆脱日本的监视,辗转回国,于7月27日下午抵达上海。一到上海,立即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郭沫若三次到访的第八集团军司令部

当时担任淞沪抗战右翼军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的张发奎,总司令部指挥所设在南桥,在郭沫若回国不久,即到上海拜访时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会长的郭沫若。他们是北伐战争时期的老朋友,张对北伐中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帮助他的部队建立政治部,把军队建成“铁军”的经验,感受颇深。而这些年,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难以指挥,因而要求郭沫若,再次帮他在部队建立政工队伍。

遵照周恩来指示,郭沫若与中共上海组织研究后,决定答应张发奎的请求,于是郭沫若有了淞沪抗战中的三次南桥之行。

1937年8月24日,淞沪抗战爆发后十天,郭沫若赴南桥慰问第八集团军,同行的还有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的杜月笙、钱新之、宋子良、吴开先等,到部队慰问后,下午后援会的人先行回沪,张发奎请郭沫若继续叙谈,对战地服务队的工作要求、组成人员和后勤给养等事项,进行了具体磋商。郭沫若在8月26日、27日的《救亡日报》上发表了记叙第一次南桥之行的《到浦东去来》。

战地服务队9月25日正式成立,在嘉兴短暂训练后,开赴淞沪抗战的前线奉贤,驻地设在南桥南街女学弄念祖堂(解放后改称银行弄),战地服务队由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党的红色理论家钱亦石担任少将队长,由一批共产党员或左翼作家、音乐家、戏剧家、美术家及进步青年34人组成。到达南桥后,健全民众抗日救亡组织,开展讲座、歌咏、戏剧、美术等多种形式活动,宣传发动军民,并做好军队和地方上中层人员的统战工作,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在短短时间内做了大量工作,原来死气沉沉的南桥,顿时充满了抗日救亡的生机活力。

10月初,郭沫若与夏衍、田汉三人,第二次前来南桥具体落实战地服务队在战地安置及开展活动安排,与张发奎在他的司令部纵谈淞沪抗战战况,司令部设在今南桥天主堂神父楼内(现已定为奉贤区文物保护单位),二楼张发奎的办公室,像一间整洁而简单的书房,张发奎就在这里指挥他的十多万大军,进行浦东和沿海的防务,淞沪抗战期间,曾击退日军在浦东沿江沿海企图登陆的40多次进攻。

郭沫若和张发奎在司令部门前合影,登载在10月6日《救亡日报》第一版上,同时发表了夏衍的《始信人间有铁军——张向华将军会见记》(注:向华为张发奎的号),和田汉的诗《浦江两月波涛壮》。

参加奉贤军民抗敌联欢大会

在残暴的敌人火烧闸北、滥炸大场,倾其全力进攻上海的时候,10月28日至30日,第八集团军由战地服务队负责组织,连续三天规模空前的“浦东军民抗敌联欢大会”,在南桥公共场所大礼堂举行(今奉贤中医院址)。

10月28日,郭沫若和夏衍、田汉在隆隆的炮声和轰鸣的敌机声中,第三次前来奉贤南桥。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扫射,夏衍自任监察哨,在数十公里路程中,曾经七八次下车,伏在稻田中和柳荫下。

这一天的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到南桥后,郭沫若等和张发奎先到战地服务队驻地探望患伤寒卧病在床的钱亦石队长,动员他尽早回到上海住院治疗。接着看望战地服务队队员,和队员们亲切交谈,在上空敌机盘旋的轰鸣声中,审阅了战地服务队的抗日宣传节目。

南桥各界青年听说郭沫若来到奉贤,非常兴奋,邀请郭沫若参加南桥各界青年座谈会。尽管这天时间很紧,郭沫若还是欣然应允了。那天郭沫若身穿淡咖啡色西装,面带微笑,神采奕奕,来到南桥东街县商会楼上会议室,频频向大家点头致意。郭沫若对到会的20多名青年作了题为《抗战期间青年的任务》的演讲,他分析了中国抗战的形势,在最后勉励大家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青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我们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各自的工作,为抗战多出一点力。前后大约一个小时,演讲完毕,青年们起立热烈鼓掌,表示感谢。一位青年急忙送上一本崭新的本子,请求签名留念,郭沫若立即挥笔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并签上了名。

1937年10月初,郭沫若与张发奎在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门前合影

下午一时,联欢大会举行,2000多军民挤满了会场,前后贴满了标语、墙报,大会延续了两三个小时,军民情绪始终高涨,最令大家兴奋的是郭沫若、夏衍、田汉和张发奎出席了大会。郭沫若和张发奎的演讲,激起了与会军民的阵阵狂澜。田汉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是听过他(注:指郭沫若)在南桥、嘉定的演说的,他火一般的爱国热情,使他成为一个雄辩家,他的话是那么富有煽动性,几乎每一句话都能使听众为之狂热,为之击节。”

郭沫若和抗敌演剧队的队员们在一起

郭沫若等观看了军民表演的节目,演员激情奔放,观众热血沸腾,郭沫若和大家一起奋臂高呼“保卫我们的浦东!”“中华民族万岁!”直到大幕闭下一二分钟,那激昂的吼声还在继续。

战地服务队成员、作家王亚平撰写记述联欢大会实况的通讯,与其余战地工作记共八篇,连载在1937年10月15日至11月11日《救亡日报》上。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我们将永志不忘85年前的这场战争,传承弘扬好伟大的抗战精神。

1938年10月初,远在湖南衡阳一带,组织抗敌演剧六队、九队等文艺宣传团体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田汉,受组织派遣,远隔千里奔赴上海“孤岛”执行任务,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行于日占区内,由湖南,到杭州、乍浦,经南桥进入上海。在南桥看到一年前访问第八集团军会晤之处、南桥最繁华的余庆桥头已成一片焦土,怀着十分悲愤的心情,赋诗一首,以志永记(详见《奉贤报》2022年1月10日“古华风”栏)。

1961年10月30日,郭沫若访问“闵行一条街”,登上新落成的“闵行饭店”顶楼观光亭远眺,向大家深情回忆了24年前(1937年)淞沪抗战中,曾三次经闵行摆渡到南桥,慰问抗日将士,参加抗日救亡的情景,岁月沧桑,感慨万千,现场题诗一首:“不到闵行廿四年,重来开辟出新天,万家庐舍连霄汉,田野工场冒远烟,蟹壮鱼肥红米熟,日高风定白云绵,谁能不信工程速,跃进红旗在眼前。”

1996年10月3日,郭老的孙儿郭昂,专程前来奉贤,踏着祖父当年走过的足迹,追寻先辈抗日救亡的业绩,访问了“第八集团军司令部”旧址,并在祖父当年与张发奎合影的地方摄影留念。

郭老的女儿郭庶英纪念淞沪抗战85周年为奉贤题词

2022年春,现寓居北京的郭老的女儿郭庶英,看到了《战地服务队在奉贤》一书,觉得奉贤区融媒体中心编印的这本书,汇集了战地服务队的珍贵史料,很有意义。高兴地应我们请求,为奉贤题词“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纪念淞沪抗战85周年。

回望85年前侵略者发起的这场不义战争,中华民族表现出空前的觉悟、空前的团结、空前的勇敢、空前的自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形成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要继承弘扬好这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筑牢历史记忆,担当历史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前行!

上海有历史故事的街3

“上海石库门的溯源”是这些年热议的话题,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从何而来?是起源于上海本土的绞圈房,还是多种江南民居的综合体,抑或是某种外国民居的变种?

任何一种民居的产生和延续,不可能水土不服。上海地区产生的民居应该适应上海本土地形、地理、地貌、地耐力、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人文环境和地方经济技术资源等元素。

关于上海石库门溯源,上海地方志曾给出一种观点。《上海通志》 第27卷第二章“房屋”中写道,“老式里弄石库门......单体脱胎于上海本地传统的绞圈房。”但是业内一直没能找到与之相应的有力实证。

从2020年开始,我们进行上海石库门溯源的课题研究,开始梳理上海老城厢内的早期本地民宅资料,通过卫星地图、无人机航拍、地籍图、地籍册、行号路图和实地勘探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寻找上海绞圈房和早期石库门相关的案例实证,即寻找由同一位业主在其所属的地块上,在不同年代里先后建造绞圈房和早期石库门两种不同的上海早期民居案例,求证绞圈房和早期石库门之间的演进和传承关系。

目前,探寻工作开花结果,我们在老城厢范围内找到九处“母子相连一家亲”的实证,堪称上海石库门演进的九个活化石。

九个活化石案例

案例一:方浜中路金益堂

地籍图、地籍册、行号路图、航拍图和实景

方浜中路曾经是老城厢内一条东西方向的重要河道——方浜,金姓业主在此购地首建金三益堂宅(行号路图右侧红色地块),这是一座一正两厢的二层三合院绞圈房,枕河而居的清代大宅,现今的门牌号码是方浜中路614弄1号。后来,业主又在左侧空地建造上下两排联体早期石库门(行号路图左侧蓝色地块),现今的门牌号码是方浜中路614弄3、4号和15、16号,这个早期石库门里弄称“金益里”。

案例二 :望云路富宅

弄堂实景、仪门、行号路图、航拍图等

业主富鸿燮购买的地块形状不太规则,但是利用率却很高。最早,业主在此建造了一座一正两厢的二层双绞圈房,现今望云路146弄7号(行号路图红色部分),宅内的仪门至今还保留着。后来,又在剩余的地块上建造了两组早期石库门,其中,一组从望云路146弄入口,门牌号码是6号和8号;另一组从南张家弄入口,门牌号码是48弄13号和14号(行号路图中的蓝色部分)。

案例三:学西街申宅

实景图 航拍图、行号路图、仪门

业主申四义购进学宫西侧的不规则地块,建造前店后宅的双绞圈房,大宅入口设在学西路25号(行号路图红色部分),后来,在地块右侧新建早期石库门(行号路图蓝色部分),从右侧入口,现今为老道前街30弄1号。

案例四:孔家弄吴仁寿堂

航拍图、地籍图、行号路图、店铺和弄堂实景图

孔家弄和红栏杆路相交处的业主吴仁寿堂,在18/4地块建造绞圈房和早期石库门,统称仁寿里。业主先建造前店后宅的双绞圈房(行号路图红色部分),现今孔家弄11号,后来,建造孔家弄23号和27号属于和17弄1号和2号,统称“仁寿里 ”(行号路图蓝色部分)。

案例五: 庄家街毛宅

航拍图、地籍图、行号路图和实景图

业主毛鉴清在肇嘉浜(今复兴东路)南岸购置了一处较大的异形地块,起先沿着庄家街建造二层三合院绞圈房(行号路图红色部分),现今庄家街34号。后来,剩余的地块内又建造和开发了一条早期石库门的里弄——勤业里(行号路图蓝色部分),现今庄家街18弄。

案例六:北孔家弄“延陵世第”

行号路图、地籍图、航拍图和仪门

“延陵”古邑名,指常州、江阴等吴地沿江的地区,“延陵世第”是当地世代相传的吴姓人家的统称。业主吴慕卿在1888年之前分两期逐步建造成一座两个庭心的二层三合院双绞圈房(行号路图红色部分),所以,庭心中间出现了一座较大的仪门, 统称“延陵世第”,现今为北孔家弄65号-73号。后来,业主利用北部剩余地块建造早期石库门里弄——“永仁里”和商铺(行号路图蓝色部分)。

案例七: 静修路勤慎堂

行号路图、地籍图、航拍图、实景、仪门

静修路许宅位于静修路59号,地籍册上所登记的业主名是许勤慎堂, 从“静修路许宅地籍图”看,业主购置了一大块南北方向的矩形地块,北接肇嘉浜(复兴东路),南至静修路。历史上,复兴东路曾经是一条称为肇嘉浜的重要河道,许宅是一座位居河道南岸枕河而居的江南大宅,船行十分便利。先行建造静修路59号,是一座一正两厢的三合院楼房,带有仪门,是清末建造的绞圈房,经过修缮,现今成为某公司的办公用房,从北面的复兴东路进出,所以,又增加了一个复兴东路950号的门牌号码(行号路图红色部分)。后来,业主在南面沿静修路建造早期石库门(行号路图蓝色部分),现今静修路65号。

案例八: 西唐家弄邢宅

地籍册、地籍图 行号路图、卫星图、实景 仪门

西唐家弄邢宅业主购买的矩形地块,北接艾家弄,南至西唐家弄。业主首先在南面西唐家弄87号建造了一座二层双绞圈房(行号路图红色部分),现在仅保留带仪门的第二庭心。后来,业主在北面沿艾家弄建造一座早期石库门(行号路图蓝色部分),现今为艾家弄45号,统称“邢星五堂”。

案例九: 花衣街沈义生宅

地籍册、图、行号路图、卫星图、实景图 、仪门

花衣街116号是上海第一代沙船大王沈义生的老宅,建于1860年。沈宅是一座最为特别的混合型的“母子相连”老宅,是典型的一正两厢的二层三合院双绞圈房,坐西朝东。业主首先在前面建造了第一庭心的绞圈房,后来,又在后面建造类似石库门的中西合璧的第二庭心,和第一庭心的主楼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体,每个庭心则有独立的仪门,两种不同类型的民居形制混合于同一个单体的情况,实属少见。可惜,现在仅仅被保留了第二庭心,由绿城上海城市公司进行修缮、整体转向90度和平移。

上海石库门溯源有解

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筛选和比对,我们找到了九个“母子相连一家亲”的实际案例,其中,有的是上海绞圈房和早期石库门的“母子相连一家亲”,有的则是绞圈房和早期石库门弄堂“母子相连一家亲”,还有一种是上海绞圈房和中西合璧的早期石库门雏形混合在一起的“母子相连一家亲”,从中不难看出,上海石库门起源和诞生的全过程。上海石库门的建筑扎根于上海,从上海绞圈房脱胎出来,是适应上海本土风水的一种民居类型,而不是飞来之石。

上海绞圈房和早期石库门都是合院建筑,它们是中国血统和上海基因的本土民居,汲取中国汉民居四合院的精髓,遵循宗法制度、尊老携幼和阴阳五行的风水和习俗,是上海地区宝贵的文化和建筑遗产。

石库门手绘

明代,上海有了绞圈房,清末上海老城厢诞生了早期石库门建筑,其间,凭借能工巧匠们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和传承,不断因地制宜和升级换代,为我们呈现了一座又一座不同风格的,具有上海特色的绞圈房和早期石库门。也因为没有任何建筑师,也没有任何设计图纸,只是口口相传,以至于这一段建筑历史在文本上的阙如。直到1906年天津生产国产的“马牌”水泥以后,上海早期民居的穿斗式木结构营建工法被淘汰,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中期石库门和晚期石库门,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出现,一时间风靡于上海滩的租界和华界。

大约1916年之后,一些外国建筑师开始参与上海石库门里弄的设计工作,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石库门外立面的门楣、窗楣和山墙上点缀了许多巴洛克风格的装饰构建,从此,上海石库门建筑插上了中西合璧的“翅膀”,成为摩登的海派风格的标志,也让大家以为石库门是中西合璧的混血儿,甚至怀疑石库门建筑可能是一种外国民居建筑的变种。

而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早期石库门的门框、平面布置、房间名称、空间形态、结构形式和施工的本帮水木作工等,和绞圈房没有太大的区别,是一脉相承的,只是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石库门的体量有所压缩、更为紧凑和精巧。

有种观点认为上海石库门源于江南民居,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过于宽泛。上海绞圈房是江南民居在冈身以东地区产生的一个独立的小分支(冈身以西的西北部有少量存在),承载着江南民居的优良传统,是一种适合上海本地风土人情的宜居栖所,后来它又拓展出上海的另一种宜居栖所——早期石库门。随着对绞圈房的深入研究,对这种江南民居的概念,现在可以精确到上海绞圈房。而到目前为止,还没能找到上海周边的江南民居,例如冈身以西的青浦、松江和金山等地区或者苏南、浙北地区的民居,对上海早期石库门建筑的诞生有何直接的影响。

希望这九个活化石案例,成为寻找上海石库门源头强有力的实证,填补上海地区住宅形成和发展的空白,解开上海石库门的溯源之谜。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来源:作者:徐大纬 周飞华 王安宇

上海的美食和文化故事(上海有历史故事的美食)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上海比较有故事的地方(上海有历史故事的街)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061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