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正文

研究核潜艇要学什么专业知识(设计核潜艇去哪些大学)

2023-05-11 10:10:01 技术常识. 每日一条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研究核潜艇要学什么专业知识(设计核潜艇去哪些大学),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450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中国人的故事|彭士禄: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

1988年,在我国核潜艇胜利完成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几位总设计师合影。赵仁恺(左一)、彭士禄(左二)、黄旭华(右一)、黄纬禄(右二)。资料图。


1970年8月30日,在西南大山深处的“909”基地,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


这一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大家欣喜若狂,而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在闷头大睡,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


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直到1988年9月27日,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他才作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走进人们的视野。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无产阶级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儿子。


时隔50年,又是一个8月30日,重温历史,致敬这位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他是个大人物,全家都要为他隐姓埋名”


彭士禄全家福。资料图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二子。上世纪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冲破阶级的“枷锁”,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


“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是彭士禄关于人生最早的记忆。1928年,他3岁,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尽管彭士禄才4岁,他就已经成了敌人的“眼中钉”、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生活过,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在那里,他吃的饭里满是沙子、虫子,浑身都是虱子、疥子,晚上睡觉盖的是破麻袋。


1935年,在狱友们的掩护下,在监狱受了一年苦、差点被饿死的彭士禄终于出狱。之后,他从监狱转到广州感化院,患重疾又差点病死。10岁时,他开始沿着铁道流浪,一度靠乞讨度日。后来,彭士禄再度被捕,这一次,祖母周凤将其营救出狱。此后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直至1940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见到彭士禄时凝视了一阵子,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后来,15岁的彭士禄来到了延安,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顾过往,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彭士禄在莫斯科留学时的照片。资料图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4年1月,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巨大而灵巧的“黑色水怪”转眼潜入太平洋,游过墨西哥湾、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而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动力来自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铀燃料。如果换了石油作燃料,需要整整90节车皮的石油,消息一经公布,举世震惊。这就是继原子弹之后再度震惊世界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未在晚上12点以前就寝过,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当时,那种奋进不息、为祖国夺取知识制高点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回忆这段时光,彭士禄这样说道。也正是这段时光让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工作中的第一艘核潜艇建设者。资料图


1959年10月,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提出了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的请求。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建设供苏联的潜艇停靠的基地。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说:“过去英国和其他外国人占领我国多年,我们再也不会让任何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国领土!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彭士禄在工作。资料图


“那时候,条件艰苦啊,我们都能够干出来,不容易!”彭士禄深知,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需要把自己和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转化,同时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识。


彭士禄针对全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组织了集体英语学习。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睡。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那时候,交通不便,我们吃住都在工地上。那里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生活非常艰苦。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的,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时,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彭老回忆说。


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们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默默攻关,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我来签字,我负责!”


尖端科学讲究精细严谨,但彭士禄偏偏“大胆”。


在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开发前期,许多人对核动力的知识都几乎为零,他们有学电的、有学化工的、有学仪表的,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出现这种情况,他就对研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


1970年7月,反应堆开始缓缓提升功率。每提高一档功率,出现的险情也越多。问题不断增加,反对继续提升功率的意见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彭士禄力排众议,继续提升功率,8月30日,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这一天,实验现场围满了人,负责数据运算的黄士鉴并不知道彭士禄满功率的计划,下午六点多钟,黄士鉴发现,竟然满功率了!他以为自己算错了,继续算第二遍、第三遍,第三遍,他才确定。


彭士禄旧居。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慧慧 摄


彭士禄的“大胆”,并非有勇无谋,“拍板”也并非胸中无数。有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敢于拍板?”他说:“其实,有个秘诀,一定要用数据说话。”牢牢掌握实验数据,是他大胆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人问他,“在潜艇核动力研制过程中,那么多次拍板,有没有拍错的时候?”彭士禄毫不掩饰地说:“有啊,怎么可能没有。错了,我就改过来,再继续前进。只要三七开,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干,不然,都准备好了,要我们干什么?”


彭士禄。资料图


就在核潜艇进行最后调试工作时,剧烈的胃疼袭来,彭士禄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这一次手术,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那一年,他才49岁!他说:“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到:“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最后变成负力,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他们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核电站。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将青春年华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潜艇、澎湃动力的核电站,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记者李慧慧 实习记者 牟昊琨 通讯员 赵霏霏)


如何填报志愿才能加入中国航天?从航天大家的毕业院校找找灵感

近年来,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开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入驻空间站,中国航天硕果累累。你是否有志投身中国航天,为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添砖加瓦呢?小编特意整理了30位航天大家的毕业院校为大家提供参考!


航天大家的毕业院校你了解了吗!如何才能加入中国航天事业呢?高考填报志愿前,看看这21所高校吧!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大类/专业:


Tips:


1. 国防七校之一;


2. 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学科连续第三年蝉联世界第一;


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A 学科;


4. 学校人才队伍中涌现出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


5.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涌现出了以“北航1号”“北航2号”“北航3号”和“北航4号”探空火箭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


6. 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研制成功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




北京理工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大类/专业:


Tips:


1. 国防七校之一;


2. 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20公里远程照相机等;


3. 机器人队斩获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国际挑战赛总冠军,“飞鹰”队代表中国在2020年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中再次冠军,成功卫冕;


4. 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学校参与受阅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多项数字表演与仿真任务、焰火技术任务和彩车设计等;


5.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过程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




清华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大类/专业:


Tips:


1. 学校的工程力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发明了系列基于MEMS技术的卫星功能部件,显著提升了纳型卫星的功能密度比;发明了高精度星敏感器及空间多目标一体化感知测量方法;研究成果在探月工程、高分专项等重大任务中成功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 曾获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支持人数占教师总数12.1%。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菲尔兹奖获得者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5名,16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北京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力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 学科;


2. 工学院是北京大学高端人才比例最高的学院之一;


3. 近5年来,工学院在多个领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共负责和参与各类项目9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支,教育部“创新群体”2支。2019年在研科研项目50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大项目与课题、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以及各类重点项目49项。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2020年):


Tips:


1.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4位来自交大;


2. 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国防七校之一;


2. 学校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3. 学校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在轨可控展开,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


4. 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累计有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等多个奖项,正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国防七校之一;


2. 学校工程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 学校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国防七校之一;


2. 学校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3. 在航天领域,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中的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等,一大批西工大杰出校友担任集团公司、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4. 学校重点参与了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10个国家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深度参与了两机专项论证、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工程力学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


2. 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2020年):


Tips:


1. 国防七校之一,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


2. 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


3. 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


4. 参与了我国小行星和火星探测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并承担了火星探测器信标系统的研制任务。在“嫦娥”探月工程、小行星探测器、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载人登月和空间站建设等多项国家重大专项中承担相关研究课题;


5. 学院与航天五院508研究所签署了“航天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共建协议,拥有“深空星表探测机构技术”“空间光电探测与感知”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卫星通信与导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并与航天五院508研究所建立了“智能感知与无损着陆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航天八院803研究所建立了“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为学校航天特色发展和特色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南京理工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国防七校之一;


2. 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




南京工业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学科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 学校在2021年5月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




东南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工程力学系力学学科是“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在本科教学中,获得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和省级视频公开课各1门。


2. 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南海造岛、无线充电等国家重大工程。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1. 学院以军事航天和新材料技术为特色,主要从事卫星、导弹等各种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推进技术、控制和测试发射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2. 担负以天拓系列卫星、织女系列探空火箭、先进推进技术研究、连续SiC纤维、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任务;


3. 已取得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国家级成果奖13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00余项。




杭州

浙江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1936年在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下设立了航空工程门,1945年成立了航空工程学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航空学科的创建和航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现有固体力学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工程力学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力学与工程学院设置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


Tips:


1. 工程力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


2. 培养出以2位“两弹一星”元勋、60余位海内外院士和31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为代表的30余万交大栋梁英才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培养了茅以升、黄万里、林同炎、张维、刘恢先、陈能宽、姚桐斌、沈志云、任辉启、翟婉明、涂善东等一大批力学及相关领域的杰出校友。




重庆

重庆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重庆大学自建校之初就拥有完备的工科学科体系,工程能源大类专业历史悠久,21个本科专业中11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工程学和材料学2个学科ESI排名进入世界前1‰;


3. 2019年工程力学专业入选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工程力学创新班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


2. 2020年,学院本科生的总就业率达97.17%,其中出国留学7.8%,国内读研深造33.73%。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工程科学学院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包括14位两院院士、10位科技将军;


2. 嫦娥五号任务背后的工程科学学院校友:阮剑华、查学雷、张君鹏等;


3. 工程科学学院参与研制了我国首颗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甚高光谱卫星高分五号的差分吸收光谱仪载荷,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我国大气环境背景的大气污染物遥感反演算法,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自主可控性。




济南

山东大学


有哪些航天相关专业:


Tips:


1. 山东大学力学学科最早由我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刘先志教授于1957年在当时的山东工学院创建;


2. 航天器远程快速协同机动最优控制中的关键力学问题是力学学科的研究方向之一。




镇江

江苏大学


哦~


Tips: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2.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除了以上列出的院校及专业外,还有很多其他院校及专业都可以满足你的航天梦!例如,学习医科专业,未来可以成为航天员的医生;学习机械自动化专业可以成为飞船、探测器的设计师;学习生物学专业可以设计空间生物实验等等……




只要你有志航天,我们终会相遇。学子们,加油!我们在中国航天等你!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及各院校官网)


编辑/杨斯爽


审核/杨洁



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哦~


黄旭华院士:核潜艇研制“痴翁”痴心不改乐在其中

夫人李世英陪同黄旭华院士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后合影。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孙自法)“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30多年前,世界上首位亲自参与深潜的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在试验艇起浮过程中,激情澎湃赋诗一首。


这位“痴翁”痴心不改,为中国“大国重器”核潜艇研制奉献一生,立下不朽功勋。1月10日,96岁高龄、满头银发的黄旭华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神采奕奕登上领奖台,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旭华院士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回答记者提问。 孙自法 摄


对敌斗争磨砺坚强意志


1924年2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海丰一个小镇,小学毕业时,日本军国主义挑起的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时局动荡和无休止的炮火中,黄旭华历经辗转艰难完成初中、高中学业,为考大学继续学习,在战火连天的混乱中,黄旭华和同学在柳州挤上开往贵阳的火车。


1945年8月,黄旭华以造船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国立交通大学,学术生涯和革命思想同步启蒙,他立志要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做点事情,让国家强大起来。


大学读书期间,黄旭华参加进步组织“山茶社”,加入地下党,积极参与护校、反内战、反饥饿等各种学习运动,组织和领导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并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对敌斗争磨砺坚强意志,这些能力和品质,也为他后来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完成核潜艇研制任务奠定重要基础。


坚信中国不能没有核潜艇


解密资料显示,1958年6月,聂荣臻向中共中央呈报《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周恩来、邓小平分别对这份绝密文件作出批示并呈送毛泽东签批,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大幕由此拉开。


同年8月,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近10年、参加过常规潜艇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的黄旭华奉命调往北京,到海军“造船技术研究室”从事核动力潜艇的研究设计工作。


中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虽正式起步,但步履维艰:一没有专业技术人才,二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三没有技术参考资料。困难没能吓倒黄旭华和同事们,反而激起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人干劲十足的斗志,他们边学习、边研究、边验证,仅用3个月时间就提出5个核潜艇总体设想方案。


就在黄旭华和同事们怀揣梦想日夜苦干时,残酷的现实又给了他们重重的一击:1962年,因国家经济困难、技术力量不足、给“两弹一星”让路等原因,中央经过长时间多次讨论研究后忍痛作出决定:核潜艇工程暂时下马。


不过,黄旭华坚信中国不能没有核潜艇,终有一天会重新上马。作为留下的技术骨干之一,继续进行核潜艇关键技术研究和攻关。他的坚持很快等来回报,1965年8月,周恩来主持中央专门委员会第13次会议,决定代号“09”的核潜艇研制工程重新立项上马,正式进入型号研制,原国防科工办同时批准组建代号“719”的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中国核潜艇研制步伐由此加快并步入正轨。


黄旭华接受采访时感慨说:“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那么多挫折,项目上马下马,我都没有动摇过。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当年的29个人,一直坚持到上世纪80年代的,除了我之外再没有别人,我非要实现目标不可。”


黄旭华院士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回忆核潜艇研制艰辛历程。 孙自法摄


“三面镜子”看资料“土办法”促研制


面对核潜艇研制一时难以解决的诸多困难和错综复杂的矛盾,黄旭华和同事们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摸清国际核潜艇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和发展趋势,提高对核潜艇的认识和研制工作起点。


黄旭华还针对性提出,收集资料时要带上“三面镜子”:一要用“放大镜”,沙里淘金,追踪线索;二要用“显微镜”,去粗取精,看清实质;三要用“照妖镜”,鉴别真假,去伪存真。经过对收集到零散资料的分析、整理,他们对核潜艇总算有了一个大体认识,并集成核潜艇的完整总体。


在调查研究的同时,黄旭华和同事们不等不靠,提出“骑驴找马”工作思路,先启动核潜艇研制相关基础工作,边干边创造条件,提升科研能力、锻炼科研队伍。为保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他们组织三组人马同时计算,如果三组人的计算结果都一样,就通过,得出的数据稍有出入,就必须重算,直到得出同一数值。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这把算盘曾经伴随着他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都出自于这把算盘。


此外,黄旭华和同事们还反复研究,广泛吸取参研人员意见,提出多项控制潜艇总重和稳性的措施,其中一条“土办法”堪称“斤斤计较”,即所有设备、管道、电缆等上艇都要称重备案,安装完毕切下的边角废料、剩下的管道和电缆等拿下艇时也要过秤,并从总重量中扣除。就是通过这样的“土办法”,保证中国核潜艇研制工作顺利进行。


黄旭华院士接受媒体集体采访。 孙自法 摄


深潜试验亲身参与开先例


1988年,中国首艘核潜艇迎来期待已久的深潜试验,虽然有关方面为这次深潜作出周全准备,但参试人员精神压力很大,十几位参试人员拍了“生死照”,有参试的年轻艇员甚至写好遗书。看到这个情况,当时已年过花甲的黄旭华立即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他要同参试人员一起去深潜。


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与深潜,在世界上尚无先例,很多人都劝当年已64岁的黄旭华不要参加深潜。黄旭华却坚持参加,他说:“首先我对它很有信心,但是,我担心深潜时出现超出了我现在认知水平之外的问题。而且,万一还有哪个环节疏漏了,我在下面可以及时协助艇长判断和处置。”


参试决心已定,黄旭华心怀愧疚地将决定告诉了夫人李世英,夫妻俩一起在719所工作几十年,李世英深知深潜的重要和风险,她宽慰丈夫说:“你当然要下去,否则将来你怎么带这支队伍?我支持你。你下去,没事的,我在家里等你。”


试验过程中,黄旭华随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注意收集深潜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挥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录音找到每一处发生船体变形的部位,分析成因、制定对策,进一步提高艇体结构可靠性。


这次深潜试验,核潜艇稳稳下潜到设计的极限深度,标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鱼雷攻击型核潜艇达到设计目标,符合实战需要,中国海军潜艇史上首个深潜纪录由此诞生,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随同首艇一起深潜,也成为719所一项“光荣传统”。


荣誉等身牵挂核潜艇人才培养


作为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现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19所名誉所长的黄旭华1994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还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国先进工


2014年,黄旭华获评“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从那以后,这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核潜艇专家才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让国人和世界知道,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仅用不到10年时间,就实现毛泽东“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虽然荣誉等身,但黄旭华总是强调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他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核潜艇研制团队,荣誉属于同他一起并肩战斗、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核潜艇研制事业的默默无闻的战友们,以及今天为了让核潜艇研制事业跟国家一样强起来而接续奋战的年轻一代。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黄旭华院士还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核潜艇研制,除心系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外,黄旭华最牵挂的就是核潜艇研制事业的人才培养。


黄旭华主张从工程实践中培养人,几十年来,他率领团队开展一系列重点型号研制,并通过在研制工程实践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让年轻人放手去干。”黄老说,年轻人需要支持需要鼓励,所以他自己定位当“拉拉队”,给年轻人撑腰、给他们敲锣打鼓。


特别是退出一线后,黄旭华更愿意充当中国核潜艇研制必要的“场外指导”角色,而不是当教练。他鼓励将任务交给年轻人,在工作中大胆使用。黄老认为,年轻人干事,就是要敢想敢做敢于承担,“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跌倒了爬起来总结经验再前进”。(完)


独家视频丨感动中国!他曾在四川隐姓埋名造核潜艇



3月3日晚8点,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而他隐姓埋名、扎根奋斗几十年的地方正是四川。


1970年8月30日,在四川夹江大山深处的“九〇九”基地,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


彭士禄在909基地工作照


这一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大家欣喜若狂,而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在闷头大睡,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在1988年9月27日之前,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当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后,他才作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走进人们的视野。


彭士禄在909基地工作照


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无产阶级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儿子。


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逝世,5月,彭士禄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二子。3岁母亲牺牲,4岁父亲就义,童年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先后辗转被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14岁参加革命,成为一名抗日小战士;1940年被送抵延安,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刻苦学习。


如此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彭士禄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无比深厚。彭士禄说:“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6年,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时,彭士禄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此,他的人生就与祖国的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祖国需要”,成为他一生的行为准则。


【从无到有 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


核潜艇被认为是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上世纪50年代,美国、苏联等先后拥有了核潜艇。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曾经,人们寄希望苏联给予核潜艇研制技术援助,但苏联没有答应。毛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


彭士禄与科研人员讨论工作


没有核潜艇资料,就参考国外核电站搞理论研究、方案设计;缺乏核专业人才,就边研究边打造人才队伍;为了验证一个参数,他们常常三班倒,夜以继日地连算好几天……


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中国第一批核动力研究人员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默默攻关,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提升功率试验期间,彭士禄把被子搬进厂房,24小时连轴转,以便随时发现、分析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当场解决问题。核潜艇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时,他随艇出海,临行前,对妻子说:“放心,这次一定能成功,我有信心。万一喂了王八,你也别哭。””


彭士禄与赵仁恺、黄旭华


49岁那年,他在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部切除了四分之三,但他不到一个月就出了院,又开始超负荷工作起来。


不居功、不求名、不逐利,彭士禄将毕生智慧都倾注于科技报国上;奋斗不息、躬耕不止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澎湃着信仰的力量。


“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彭士禄这样说。


最终,中国人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造福于民 让中国成为核电强国】


研制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总师(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和平用核,让核能服务于社会、实现和平运用核能,是彭士禄等核动力专家的心愿。


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彭士禄再次披挂上阵,扑到我国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彭士禄在家中写字台前


他提出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


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时期,彭士禄决定将“招投标制”引入工程建设。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头脑中都有“计划经济”的框框,争论很厉害。最后还是彭士禄拍板,坚持招投标制,大胆迈出了第一步。


彭士禄还提出光靠外国不是办法,向中央领导建议“要‘以我为主。“后来就确定搞60万千瓦,自力更生、以我为主来设计建设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说,“一定要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人称彭士禄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坚决不同意。“对我来说这是贪天之功,我不接受!”彭士禄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


晚年的彭士禄说,他有三个心愿—— 一是盼望祖国早日拥有更加强大的核潜艇力量;二是盼望祖国早日成为核电强国; 三是盼望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圆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


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几十年来,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背后是以彭士禄为代表的一大批核工业人的无私奉献。在老一辈核工业人耕耘、开荒的大路上,中国核事业正继续澎湃前行。



我国核潜艇赶上美国水平,黄旭华居功至伟!隐姓埋名30年还捐巨款

曾几何时,美国人曾嘲笑我国的核潜艇是水下拖拉机,然而,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目前我国的核潜艇静音水平至少已经和美国持平!


2017年12月,央视《深度国际》节目报道:“最近中国海军传来好消息,中国海军已经接收了一艘新型核潜艇,该潜艇研制工作历经5年时间,采用了无轴泵推技术,这也被广泛认为是095潜艇。”


央视报道截图


“无轴泵喷”技术是继“有轴泵喷”之后的下一代核潜艇动力装置,航行噪音更低。据了解,目前欧美国家的最先进核潜艇都还只是采用有轴泵喷技术,而我国采用“无轴泵喷”技术的核潜艇竟然已经装备部队了!


核潜艇的噪音主要


2017年4月21日,《奖励故事》发布的一篇名为《于无声处听惊雷——记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第二代某型号核潜艇总师张锦岚团队》的文章透露了094型核潜艇采用了自然循环压水堆、新型减振器、消声瓦技术等先进技术,大大降低了核潜艇噪音。


这意味着我国的核潜艇内部噪音减噪音措施已经和美国基本相当。鉴于我国新型核潜艇已经采用了领先欧美国家先进核潜艇一代的“无轴泵喷”,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新型核潜艇噪音水平至少和美国最先进核潜艇基本相当!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日我国核潜艇的成就离不开老一辈科技工

本文要介绍的就是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


离家时年仅32岁,正值青壮年,回来时却已是62岁的老人!在他的带领下,大批技术人员通过一个核潜艇模型造出我国的第一代核潜艇!


一、研制背景


1959年10月,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提出了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的请求。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建设供苏联的潜艇停靠的基地。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说:“过去英国和其他外国人占领我国多年,我们再也不会让任何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国领土!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至此,中苏交恶,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建造核潜艇只能靠自己。


二、研制过程


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表,元器件达到了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总长度90多公里,还有30多公里的管道。当时我国不要说工业基础,就是连理论基础都没有!


核潜艇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召集彭士禄、黄旭华、陈元等技术人才,组建研制导弹核潜艇的29人研制团队,其中具有核动力专业背景的人也仅有5~6人。


1958年,黄旭华被组织调到北京海军,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工作。


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研制团队的所有人甚至连核潜艇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仅有的参考资料只有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


从美国商店买回的儿童核潜艇玩具模型


自主研制核潜艇这事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实在太难了,堪比登天!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仅靠研制团队这点人的知识储备,想要造出核潜艇是不现实的,必须充分利用当时的国际研究前沿资料。


第一步是攻克语言障碍,以便摸清国外核工业发展情况。


当时的核潜艇、核动力相关前沿外文资料大多为英文,然而研制团队成员又都只会俄文不会英文。想要获取学术资料,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行。随后,研制团队成员每天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开始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睡。就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第二步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核动力运行原理。


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研制团队就拉计算尺、打算盘,大量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时,研制团队就通过做实验验证正确答案。


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们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


核潜艇陆上反应模式堆所在厂房


1963年,我国刚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核潜艇项目被迫暂停。然而研制团队仍然继续进行必要的研究,做好核动力的技术储备工作。1965年8月,中央研究决定搁置2年的核潜艇项目重新上马,并计划在1970年建成核潜艇陆上反应模式堆。此时,黄旭华因具有船舶技术专业背景,被任命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第三步是建造1:1核潜艇模型不断迭代改进。


为了尽快造出核潜艇,研制团队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调集一批顶级木工,用木头做一艘1:1的核潜艇模型,然后在模型里实际操作验证设计的是否合理,不断迭代改进不足,快速达到研制目标。技术人员在云南阳宗海湖边在木头艇上开了1000个孔反复推敲各种技术细节。


对核潜艇来说,稳定性至关重要,太重容易下沉,太轻潜不下去,重心斜了容易侧翻,必须精确计算。然而,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如何才能精密测出各个设备的重心,调整出一个理想的艇体重心呢?


黄旭华想出了一个笨拙,但十分有效的土办法:把科技人员派到设备制造厂去弄清每个设备的重量和重心,设备装艇时,在艇体进口处放一个磅秤,凡是拿进去的东西都一一过秤、登记在册,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


有人嘀咕:“我们是来干大事业的,做这些初中生都可以做的小事,大材小用。”黄旭华抽出时间挨个谈话,他说:“每个人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最终都归结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性能上;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是这样的“斤斤计较”,使得这艘排水量达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毫无二致。


1968年11月23日,在完成前期摸索验证之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开始建造,研制团队两次会审完成了700多份图纸资料。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完工下水,并开始进行设备安装工作。艇上零部件有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但却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艘核潜艇还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美国为了研制水滴型核潜艇,采取三步走策略,而基础工业十分薄弱的我国竟然一步到位,可见研制团队付出多大的努力!


当时我国也凭借091型核潜艇,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潜艇的国家。


在研制出091型攻击型核潜艇之后,黄旭华又再次被委托研制我国第一型导弹核潜艇,即092型导弹核潜艇。我国在091型核潜艇的基础上很快又研制出092型核潜艇。


长征一号


核潜艇零部件数量庞大,涉及大量复杂工艺,所需材料高达1300多种,想要研制出核潜艇,必须有一整套完整工业体系才行。正是通过第一型核潜艇,我国成功建立起一整套核潜艇研制体系,包括人才队伍,核潜艇基础工业,为后续研制更先进核潜艇奠定了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从这点来说,作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居功至伟!


为造核潜艇,黄旭华院士整整30年没有回家,父亲、兄长病危都未能回家探望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黄旭华是客家人,他家里加上他有9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三。为了保密,从1958年核潜艇项目正式立项研制开始到1988年,黄旭华就没有回过家里。这期间父亲、兄长病重,黄旭华怕组织为难,忍住不请假回家探望。父亲、兄长过世时,他深知研制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让组织为自己破例。


令人遗憾的是,他父亲直到逝世都不知道黄旭华在干什么。客家人本身就很讲究宗族观念,当时黄旭华家里有不少的邻居都喜欢在背后非议他。他的家人也一度对他非常不满。


1988年,黄旭华在一次深潜试验前,途经老家,顺道回到了阔别30年的家中,见到了母亲。母子两一见面没有说过多的话,没有埋怨也没有自责,只是互相望着彼此暗自流泪。


黄旭华和母亲的合照


黄旭华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对家庭有愧,但如果可以重来,他仍无怨无悔!作为出生在饱受外国侵略者欺凌时代的人,黄旭华比任何人都更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含义!


没有国,哪有家?为了祖国千千万万家庭能够安居乐业,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小家,换取祖国这个大家的和平安定!


黄旭华一生淡泊名利,为了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曾多次自愿捐款,累计捐款近2000万元!

由于贡献特别突出,黄旭华屡获表彰,由于荣誉太多,在此仅挑几个重点荣誉佐证:


1996年,黄旭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7年,黄旭华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20年,黄旭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有记者曾问他:现在不少人都知道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您如何看待你们所取得的成绩?


黄旭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再三讲过,中国的核潜艇是全国大力协同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成员,按照组织分工,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跟大家一道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而已。功劳是大家的,荣誉属于集体。1974年第一条核潜艇交艇,我们总结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这四句话对我们每一位同志都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也有很大的约束作用。


对黄旭华来说,他从来不把钱放在眼里,竟把奖金都捐出去!


10月28日,为鼓励装备科研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宣布向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以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黄旭华向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仪式现场


据统计,截止目前,黄旭华院士已经累计向各公立机构捐款近2000万元!主要用于科研、教育、科普等事业。可以说,黄旭华一心为国,毫不利己!


黄旭华曾在《入党志愿书》写到:“党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做到,党如果不是要求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流尽为止,我也坚决做到。”


结论:黄旭华算不上是一位孝顺的儿子,合格的父亲,尽责的丈夫。然而如果没有他的突出贡献,我国不可能这么快研制出核潜艇!千千万万的儿子、父亲、丈夫很可能要像朝鲜战争那样,再次面临着用流血牺牲来弥补装备上的劣势!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黄旭华院士致敬!


曾几何时,美国人曾嘲笑我国的核潜艇是水下拖拉机,然而,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目前我国的核潜艇静音水平至少已经和美国持平!


2017年12月,央视《深度国际》节目报道:“最近中国海军传来好消息,中国海军已经接收了一艘新型核潜艇,该潜艇研制工作历经5年时间,采用了无轴泵推技术,这也被广泛认为是095潜艇。”


央视报道截图


“无轴泵喷”技术是继“有轴泵喷”之后的下一代核潜艇动力装置,航行噪音更低。据了解,目前欧美国家的最先进核潜艇都还只是采用有轴泵喷技术,而我国采用“无轴泵喷”技术的核潜艇竟然已经装备部队了!


核潜艇的噪音主要


2017年4月21日,《奖励故事》发布的一篇名为《于无声处听惊雷——记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第二代某型号核潜艇总师张锦岚团队》的文章透露了094型核潜艇采用了自然循环压水堆、新型减振器、消声瓦技术等先进技术,大大降低了核潜艇噪音。


这意味着我国的核潜艇内部噪音减噪音措施已经和美国基本相当。鉴于我国新型核潜艇已经采用了领先欧美国家先进核潜艇一代的“无轴泵喷”,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新型核潜艇噪音水平至少和美国最先进核潜艇基本相当!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日我国核潜艇的成就离不开老一辈科技工

本文要介绍的就是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


离家时年仅32岁,正值青壮年,回来时却已是62岁的老人!在他的带领下,大批技术人员通过一个核潜艇模型造出我国的第一代核潜艇!


一、研制背景


1959年10月,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提出了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的请求。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建设供苏联的潜艇停靠的基地。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说:“过去英国和其他外国人占领我国多年,我们再也不会让任何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国领土!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至此,中苏交恶,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建造核潜艇只能靠自己。


二、研制过程


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表,元器件达到了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总长度90多公里,还有30多公里的管道。当时我国不要说工业基础,就是连理论基础都没有!


核潜艇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召集彭士禄、黄旭华、陈元等技术人才,组建研制导弹核潜艇的29人研制团队,其中具有核动力专业背景的人也仅有5~6人。


1958年,黄旭华被组织调到北京海军,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工作。


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研制团队的所有人甚至连核潜艇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仅有的参考资料只有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


从美国商店买回的儿童核潜艇玩具模型


自主研制核潜艇这事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实在太难了,堪比登天!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仅靠研制团队这点人的知识储备,想要造出核潜艇是不现实的,必须充分利用当时的国际研究前沿资料。


第一步是攻克语言障碍,以便摸清国外核工业发展情况。


当时的核潜艇、核动力相关前沿外文资料大多为英文,然而研制团队成员又都只会俄文不会英文。想要获取学术资料,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行。随后,研制团队成员每天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开始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睡。就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第二步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核动力运行原理。


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研制团队就拉计算尺、打算盘,大量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时,研制团队就通过做实验验证正确答案。


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们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


核潜艇陆上反应模式堆所在厂房


1963年,我国刚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核潜艇项目被迫暂停。然而研制团队仍然继续进行必要的研究,做好核动力的技术储备工作。1965年8月,中央研究决定搁置2年的核潜艇项目重新上马,并计划在1970年建成核潜艇陆上反应模式堆。此时,黄旭华因具有船舶技术专业背景,被任命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第三步是建造1:1核潜艇模型不断迭代改进。


为了尽快造出核潜艇,研制团队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调集一批顶级木工,用木头做一艘1:1的核潜艇模型,然后在模型里实际操作验证设计的是否合理,不断迭代改进不足,快速达到研制目标。技术人员在云南阳宗海湖边在木头艇上开了1000个孔反复推敲各种技术细节。


对核潜艇来说,稳定性至关重要,太重容易下沉,太轻潜不下去,重心斜了容易侧翻,必须精确计算。然而,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如何才能精密测出各个设备的重心,调整出一个理想的艇体重心呢?


黄旭华想出了一个笨拙,但十分有效的土办法:把科技人员派到设备制造厂去弄清每个设备的重量和重心,设备装艇时,在艇体进口处放一个磅秤,凡是拿进去的东西都一一过秤、登记在册,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


有人嘀咕:“我们是来干大事业的,做这些初中生都可以做的小事,大材小用。”黄旭华抽出时间挨个谈话,他说:“每个人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最终都归结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性能上;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是这样的“斤斤计较”,使得这艘排水量达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毫无二致。


1968年11月23日,在完成前期摸索验证之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开始建造,研制团队两次会审完成了700多份图纸资料。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完工下水,并开始进行设备安装工作。艇上零部件有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但却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艘核潜艇还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美国为了研制水滴型核潜艇,采取三步走策略,而基础工业十分薄弱的我国竟然一步到位,可见研制团队付出多大的努力!


当时我国也凭借091型核潜艇,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潜艇的国家。


在研制出091型攻击型核潜艇之后,黄旭华又再次被委托研制我国第一型导弹核潜艇,即092型导弹核潜艇。我国在091型核潜艇的基础上很快又研制出092型核潜艇。


长征一号


核潜艇零部件数量庞大,涉及大量复杂工艺,所需材料高达1300多种,想要研制出核潜艇,必须有一整套完整工业体系才行。正是通过第一型核潜艇,我国成功建立起一整套核潜艇研制体系,包括人才队伍,核潜艇基础工业,为后续研制更先进核潜艇奠定了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从这点来说,作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居功至伟!


为造核潜艇,黄旭华院士整整30年没有回家,父亲、兄长病危都未能回家探望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黄旭华是客家人,他家里加上他有9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三。为了保密,从1958年核潜艇项目正式立项研制开始到1988年,黄旭华就没有回过家里。这期间父亲、兄长病重,黄旭华怕组织为难,忍住不请假回家探望。父亲、兄长过世时,他深知研制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让组织为自己破例。


令人遗憾的是,他父亲直到逝世都不知道黄旭华在干什么。客家人本身就很讲究宗族观念,当时黄旭华家里有不少的邻居都喜欢在背后非议他。他的家人也一度对他非常不满。


1988年,黄旭华在一次深潜试验前,途经老家,顺道回到了阔别30年的家中,见到了母亲。母子两一见面没有说过多的话,没有埋怨也没有自责,只是互相望着彼此暗自流泪。


黄旭华和母亲的合照


黄旭华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对家庭有愧,但如果可以重来,他仍无怨无悔!作为出生在饱受外国侵略者欺凌时代的人,黄旭华比任何人都更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含义!


没有国,哪有家?为了祖国千千万万家庭能够安居乐业,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小家,换取祖国这个大家的和平安定!


黄旭华一生淡泊名利,为了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曾多次自愿捐款,累计捐款近2000万元!

由于贡献特别突出,黄旭华屡获表彰,由于荣誉太多,在此仅挑几个重点荣誉佐证:


1996年,黄旭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7年,黄旭华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20年,黄旭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有记者曾问他:现在不少人都知道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您如何看待你们所取得的成绩?


黄旭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再三讲过,中国的核潜艇是全国大力协同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成员,按照组织分工,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跟大家一道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而已。功劳是大家的,荣誉属于集体。1974年第一条核潜艇交艇,我们总结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这四句话对我们每一位同志都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也有很大的约束作用。


对黄旭华来说,他从来不把钱放在眼里,竟把奖金都捐出去!


10月28日,为鼓励装备科研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宣布向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以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黄旭华向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仪式现场


据统计,截止目前,黄旭华院士已经累计向各公立机构捐款近2000万元!主要用于科研、教育、科普等事业。可以说,黄旭华一心为国,毫不利己!


黄旭华曾在《入党志愿书》写到:“党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做到,党如果不是要求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流尽为止,我也坚决做到。”


结论:黄旭华算不上是一位孝顺的儿子,合格的父亲,尽责的丈夫。然而如果没有他的突出贡献,我国不可能这么快研制出核潜艇!千千万万的儿子、父亲、丈夫很可能要像朝鲜战争那样,再次面临着用流血牺牲来弥补装备上的劣势!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黄旭华院士致敬!


: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11日 星期四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研究核潜艇要学什么专业知识(设计核潜艇去哪些大学)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12917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