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哈尔滨学西餐哪里比较好(哈尔滨西餐学院学什么好)

2023-03-30 04:52:01 技术常识4 感悟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68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哈尔滨西餐的“前世今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黑龙江广播电视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哈尔滨西餐学院学什么好1

6月30日,第五届哈尔滨国际西餐美食节在中央大街盛大开幕,哈尔滨各路西餐高手汇集于此,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各路新鲜生猛的食材、独特的文化韵味引人关注。在哈尔滨,西餐与全国其他地方都不同,历史悠久、自成一派,西餐已经成为哈尔滨的名片和符号。

“中国西餐之都”名副其实

2017年,中国饭店协会授予哈尔滨“中国西餐之都”的称号,的确,在哈尔滨,西餐是一种文化,也早就融入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很多哈尔滨的家庭早餐喜欢吃面包加红肠,喝牛奶,喜欢吃酸黄瓜、草莓酱等,在日常餐桌上,很多市民家里会经常喝红菜汤……

市民赵奶奶98岁了,她刚结婚的时候居住在中央大街西二道街,隔壁邻居就是俄罗斯侨民,虽然语言不通,但赵奶奶还是从俄侨邻居处学来了一道让家里祖孙三代都爱不释手的一道西餐美食——牛肉馅油炸包。将牛肉切成细末,加入洋葱、黄油还有隔夜的大米饭,以及各种调料,面团发酵好后,将馅料包入其中,放入油锅中炸熟,金黄的油炸包要蘸上醋和芥末油混合的料汁,一口咬下去,热气伴随着香味飘散而来……最开始是赵奶奶亲自做,后来传给了二女儿,之后又传给了三儿子的女儿,定期的,家里有人提出来想吃油炸包了,一家人就聚集在一起,各自分工,每次都要炸四五十个才够吃。配上自家改良后的红菜汤,一顿西餐让大家回忆起了从前的生活。

遍地西餐的时代

西餐传入哈尔滨已有120年历史。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西餐专业委员会刘振华介绍说,哈尔滨西餐文化历史悠久,1898年7月,随着中东铁路开建,数以万计的俄国工程专业和管理人员潮涌般来到了哈尔滨,这些人吃不惯当地人做的饭菜,又怀念家乡的味道,于是他们开办了多家俄式餐馆以满足俄侨需要。后来,随着俄侨的增加,俄式餐馆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最早的西餐馆出现在哪里呢?据考证,最早在哈尔滨的田家烧锅(现在香坊火车站)出现了4家较小的俄国餐馆。1903年中东铁路局办公大楼新市街(现在的大直街)落成,在南岗区的铁路局、秋林公司、奥林特电影院、亚细亚电影院、铁路医院等地又出现了几家大型的俄国餐厅。哈尔滨第一家较为完备的西餐馆,是1905年开办的中东铁路俱乐部西餐厅(现址为哈铁文化宫)。不久,在马家沟地区的4家电影院附近,果戈里大街两侧,芦家街一带都出现了俄国菜馆和咖啡店、小酒馆。当时在哈尔滨经营西餐的有俄国人、希腊人、波兰人和德国人,也有大批中国人。到1937年,哈尔滨市有西餐馆260多家。经过多年发展,哈尔滨较有名望的西餐厅有马迭尔、马尔斯、大世界、东世界、金角、紫罗兰、迎春、欢迎、中西、同盟等。

哈尔滨西餐自成一派

据了解,各国西餐传入哈尔滨后,都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哈尔滨西餐形成了以俄式西餐为主,融入哈尔滨特色的风格。比如俄式菜肴口味较重,喜欢用油,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口味以酸、甜、辣、咸为主,烹调方法以烤、熏腌为特色,而哈尔滨的俄式西餐经过发展,比原始味道更加细腻、精致。在烹调方法上,运用中餐火候技巧,把俄式大菜过于油腻的菜肴烹制得鲜嫩清淡、外焦里嫩,香酥爽口。比如“铁扒鸡”是按照传统西餐的“铁扒里脊”调制的,用火鸡的胸脯肉,拍成2毫米薄片,放酸型果汁或用葱头腻子配以佐料,然后把鸡片放在炉板上生爆,出锅后浇上奶油,配上渍黄瓜、渍白菜、清淡鲜嫩,颇受外宾欢迎;白菜汤是俄式大菜中的常见菜,原做法用大头菜做成的酸菜切成条,放火腿、肉丁、胡萝卜丁,兑红汁后放西米旦而成,为适合欧美人喜食清淡的需要,原料基本不变,只是增加鲜虾丁,把红汁改为清汁放少许西米旦,既保持了俄式菜的风格和口味,又突出了汤的清淡鲜美。

俄式西餐造型不够精美,在哈尔滨,改变了这个缺点,增加了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哈尔滨西餐的冰花、糖花、奶油花一向很出名,80年代的西餐大厨刘希尧苦心专研,以奶油花创造出了双狮戏斗、龙斗凤、天坛、古塔以及传奇故事“断桥”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外宾称之为艺术珍品。

哈尔滨西餐大厨名扬全国

哈尔滨西餐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50年代前苏联援华技术人员对哈尔滨俄式大菜的精美赞叹不已,深有青胜于蓝之感,后从苏联派遣学员来哈尔滨学习西餐,并整理出讲义带回国。而哈尔滨的西餐大厨,最早的一批是在铁路俱乐部西餐厅成名,有的熟悉俄语,直接和俄罗斯的厨师学习,并且加以创新,凉菜、热菜、面点、饮料等,样样精通。建国后,由于国家外事活动大量增加,哈尔滨一批优秀西餐厨师先后调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外交部,还有一部分中国西餐大厨分赴部队、工厂以及朝鲜前线。

而哈尔滨的西餐厨师可以名扬全国,是因为不少中国籍的西餐厨师与俄罗斯师傅“零距离”学习手艺,后来为了让技艺更加精湛,他们又“闯崴子(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回到哈尔滨。哈尔滨的西餐大师火到什么程度?就拿“大神”陆其山来说,他在大连、长春、哈尔滨几个城市的大饭店掌厨,后来还经常坐飞机去日本讲学。

在几代哈尔滨西餐厨师的努力下,哈尔滨的西餐形成了固定的风格,主要原料是鸡、鸭、鱼、肉、山珍和野味。主菜有奶汁鱼、元鸡脯、猪排骨、串烧羊肉、串烧山鸡、奶汁白菜卷、焖烧牛肉、焖羊腰果、澄煎大虾、烤山鸡、烧水鸭、烤乳猪、烤边鸡、烤羊肉、烤牛肉、烤猪肉;汤菜主要有鸡杂儿汤、红菜汤、倭瓜汤、面条汤、饺子汤;早餐有奶渣饼、蛋饼、炸小包子、炸羊肉包、蛋饼包子、摊黄菜;甜品有煮水果、咖啡冰糕、可可冰糕、雪花冰糕等等。

进入80年代哈尔滨的西餐又有新发展,逐步形成哈尔滨风格的西餐大菜,在保持西餐原有风格、风味和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特产的飞龙、熊掌、猴蘑、鹿肉、沙半鸡等野味作原料,烹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美佳肴,纸包熊掌、西米旦飞龙、奶汁沙半鸡、罐焖鹿肉等,其中还有厨师参照俄式大菜软炸鸡脯的做法,以大虾、海参为主料,做出什锦大虾,清而不淡,鲜而不腻,打破了欧洲人忌食海参的成见,颇得外宾好评。

吃西餐的难忘记忆

和很多老哈尔滨人提起西餐,都会有很多难忘的回忆。位于珠江路的“鱼乐轩”老总王家辉说,提起西餐,总是很难忘小时候第一次去西餐厅的感觉,很有吸引力,第一次手拿刀叉吃饭,那种感觉十分与众不同。而自打从事餐饮行业之后,他也有意识地将哈尔滨西方化的饮食风格融入企业文化中,将俄罗斯冷水深海的食材如帝王蟹和龙虾等融入其中,打造了新的文旅餐饮。

和王家辉一样,很多老哈尔滨人都会对西餐的仪式感念念不忘。市民吴先生对本报记者回忆说,我小的时候常被父母带去吃西餐,当时常去的是在中央大街的老马尔斯西餐厅,菜品不多说了,身处西餐厅,感觉是与中餐馆截然不同的,服务是一流的,餐厅内统统都是长方桌,每桌能坐四五个人,高背靠椅,餐桌铺白台布,上面有玻璃砖,桌子上餐具精美成套,口布口纸、四味架、烟灰缸等摆放得特别齐全,餐厅还有俄罗斯的服务员,他们的衣着也相当讲究,菜名全用俄文。那个时候,能去西餐厅是一件大事,当时把白色的餐布朝膝盖上一铺,有模有样地拿起刀叉,这顿饭就会让你记住一辈子的。

已经跟随当年从上海插队知青的母亲回到上海的孙女士每年暑假还都会回到哈尔滨,每次都会到中央大街品尝一下地道的哈尔滨西餐。她对本报记者说,这几年,哈尔滨西餐厅越来越多,许多西餐厅,光是名字就有强烈的吸引力,走进去后,那些木质墙壁和桌具,厚重的木质包绒椅,加上那幽幽的灯光,一下就让人触摸到老哈尔滨的气息,这也正是哈尔滨人从小就熟悉的俄罗斯味道。很多来哈尔滨旅游的人和我打听来哈尔滨吃点什么,他们以为在哈尔滨就只有杀猪菜或者锅包肉,但我都会介绍他们来品尝一下哈尔滨的西餐,要吃一些特色的牛排、酸黄瓜、面包和汤品等,吃过之后再去吃点哈尔滨特色的冰镇酸奶、热咖啡之类。作家阿城感慨地说,一个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哈尔滨人,到了大上海,到了青岛,甚至到了国外,面对那里的一切,是不会感到怎样的惊奇与陌生的。 (毕嘉耘)

哈尔滨西餐学院学什么好2

张乐竹说起老菜谱如数家珍。

俄式西餐老菜谱

【主菜】

奶汁鱼、元鸡脯、猪排骨、串烧羊肉、串烧山鸡、奶汁白菜卷、焖烧牛肉、焖羊腰果、澄煎大虾、烤山鸡、烧水鸭、烤乳猪、烤边鸡(火鸡)、烤羊肉、烤牛肉、烤猪肉等。

【汤菜】

鸡杂儿汤、红菜汤、倭瓜汤、面条汤、饺子汤等。

【早餐】

奶渣饼、蛋饼、炸小包子、炸羊肉包、蛋饼包子、摊黄菜等。

【甜菜】

煮水果、咖啡冰糕、可可冰糕、雪花冰糕等。

在西餐节上亮相的西餐大师。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西餐厅就餐的客人。资料片

在西餐厅厨房干活的俄国师傅。资料片

当年的马迭尔西餐厅。资料片

市民在西餐节上品尝美食。

从大众点评网上查找,哈尔滨目前能提供西餐的门店有1200多家,以西餐为主的门店有100多家。3年来,随着西餐文化节的举办,哈尔滨的西餐业逐渐向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互联网化发展。目前,旅游业、食品产业已成为哈市两大千亿级产业,而西餐业正是跨这两个产业的“宠儿”,西餐已成为哈市旅游、饮食消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西餐文化节暨第四届哈尔滨国际西餐文化节上,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授予哈尔滨“中国西餐之都”称号,这也开启了哈尔滨俄式西餐又一个“刷屏时代”,西餐成为城市的新名片、新符号。

“中国西餐之都”之名,为啥给了哈尔滨

有故事的西餐

饮食文化积淀,82岁大师“还原”俄式菜谱

为啥能评上“西餐之都”?“西餐之都”的传承是有故事的。第一代西餐大师都是闯关东的山东人,我们敢叫出“中国西餐之都”,是有“沉淀”的!

在8路公交车上,从周一至周五早晨,很多人都会见到一位耄耋老人,到防洪纪念塔站就利落地下车。老人家可不是来江边遛达的,而是纯纯的“上班族”……

他是谁?张乐竹,哈尔滨第二代西餐大师,张老今年82岁,马迭尔依然聘请他当技术总顾问,他是一部哈尔滨俄式西餐的“教科书”。

“第一代西餐大师,我们的师傅早就不在了,活着也都100多岁了。”张老说,现在只有他才亲眼见过师傅们高超的手艺。

张老说,俄式西餐也分菜系,就像中国菜分鲁菜、川菜等菜系。俄餐主要菜系是犹太菜系、高加索菜系,主要原料是鸡、鸭、鱼、肉、山珍和野味。

张老说,最能代表当年哈尔滨俄式西餐的菜,好多已经失传了。比如雪花冰糕,是用“牛奶皮子”做的,手工打成泡沫,冰冻后依然像雪花般“松软”,吃的时候上面再放上葡萄干、果仁之类的,味道好极了……张老的眼神仿佛穿越回上世纪,吃上第一代西餐师傅做的雪花冰糕,那冰爽甜香的味道。

哈尔滨本土的第一代西餐大师们,如今已经不在了,而对于张老来说,他们依然是传奇一般的存在,“技艺非常高超,手艺真正一流!”张老的师傅是林丕基、陆其山,他们是解放后哈尔滨第一代西餐厨师的代表人物。

第一代西餐厨师大多是山东掖县、黄县闯关东来的,他们与俄罗斯师傅“零距离”学习手艺。后来为了让技艺更加精湛,他们又“闯崴子(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回到哈尔滨。一些山东老乡来了,都跟着学艺,当了西餐师傅。哈尔滨的西餐大师火到什么程度?就拿“大神”陆其山来说,他在大连、长春、哈尔滨几个城市的大饭店掌厨,后来还经常坐飞机去日本讲学。

解放后的西餐馆分为两个系统:招待系统、服务系统。啥是招待系统?就是宾馆、招待所,比较有名的像马迭尔、友谊宫、国际饭店、北方大厦、花园邨、和平邨等,专门招待领导和外宾的。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西餐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振华说,哈尔滨的俄式西餐经过发展,比原始味道更加细腻、精致。

有历史的西餐

俄罗斯菜来哈120年,老味道始于老香坊

其实,张老揭开的只是哈尔滨俄式西餐“庞大文化”的一角。哈尔滨的西餐,味道是从“历史”中吃出来的。

十九世纪末,中东铁路勘探队和大批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将俄式西餐带入哈尔滨。刘振华说,算起来哈尔滨西餐已有120年历史了。

最早的西餐馆出现在哪里?最早的西餐馆并不都是“高大上的”。哈尔滨露西亚西餐厅总经理胡弘,对哈尔滨西餐历史研究多年。他说,中东铁路开工之后,在哈尔滨的田家烧锅(现在香坊火车站)出现了4家较小的俄国餐馆。

有一家紧挨着当时的一座原木小教堂,也是一间原木建造的房子。窗户外边的四周围着透雕花纹的木板装饰。其余3家靠近香坊火车站,都是红砖房。

1903年,中东铁路局办公大楼新市街(大直街)落成,在南岗区的铁路局、秋林公司、奥林特(Orient)电影院、亚细亚电影院、铁路医院等地又出现了几家大型的俄国餐厅。在意大利领事馆附近有了一家意大利餐厅。

哈尔滨第一家较为完备的西餐馆是1905年开办的中东铁路俱乐部西餐厅(现址为哈铁文化宫)。

过了不久,在马家沟地区的四家电影院附近、果戈里街两侧、芦家街一带都出现了可爱别致、亲切如家的俄国菜馆和咖啡店小酒馆。

同时,道里区相继出现了30多家大大小小的俄国餐厅、意大利餐厅及法国餐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大量俄国贵族逃亡到哈尔滨,各国移民蜂拥而至,西餐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高级西餐厅、西餐风味店纷纷兴起。1937年,全市有西餐馆260多家,仅中央大街两侧的西餐馆就有37家。

据马迭尔集团档案记载,哈尔滨的西餐尤以俄式闻名,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华技术人员对哈尔滨俄式大菜的精美赞叹不已,深感“青胜于蓝”,后来还从前苏联派遣学员到哈尔滨学习西餐,并整理出讲义带回国去。

后园子“有货”

不光有历史和文化,还有绿色食材支撑

作为“中国西餐之都”,哈尔滨的俄国菜有啥特别之处呢?那就是绿色的食材。

胡弘介绍,自100多年前起,俄式西餐就是结合了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果、菜、禽、鱼等原料,在保持传统菜的同时,融入法国的烹饪技术和宫廷的多种菜式,使俄式料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推崇的菜式之一。尤其像哈尔滨这样的寒冷地区,盛产的许多烹饪原材料都是欧洲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用哈尔滨特产原料和绿色食品原料,吃的是绿色、天然、营养,集天然绿色、滋补强身、质优味美、经济实惠为一体,不仅能满足餐饮需要,更注重健康和养生。

据市商务局有关人士介绍,“中国西餐之都”申报过程中,哈产绿色食材也是申报“一矢中的”的。中国品质最好的大米就产自哈尔滨的五常;哈尔滨拥有全国有名的宾西、安达等牛业基地,专业养殖、生产、加工牛肉及其制品,宾西牛肉、大庄园牛肉等品牌享誉全国。哈市又是全国知名的乳业生产加工基地,完达山乳业、龙丹乳业、新星乳业等知名品牌均出自哈尔滨,蒙牛乳业、雀巢乳业均在哈建厂。另外,哈尔滨的野禽家养业也很发达。

让“西餐之都”更燃,我们还能做点儿啥

名门急传承

月薪2万聘不到西餐师傅,大师级人才断档

西餐之都的兴盛,更需要高层次的西餐人才。日前,在哈尔滨国际西餐文化节期间,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西餐业调查报告”显示:西餐产业往往忽视员工的培训,造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日前,慕名而来的一家外地西餐馆,在哈尔滨要招一名西餐厨师,给出月薪是2万元,结果招了半个月也没招到人。同时,一家高档西餐厅在哈落户,花3万元月薪从上海聘的主厨。这都是为什么呢?本地高手断代!

哈尔滨西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餐大师李明启说,俄式西餐现在缺少“大师级”的人才。

哈尔滨曾是俄式西餐大师的摇篮。1945年至解放,是哈尔滨西餐人才的鼎盛期,当时向北京、沈阳、天津输送了不少人才。很多早期的老师傅在宾馆、饭店做主厨。据资料记载,国际饭店、马迭尔、友谊宫是三大重要西餐基地,培养了不少西餐人才。

李明启今年50多岁了,按第二代西餐大师张乐竹的判断,应该是第四代西餐大师。现在李明启的师兄弟们,一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入的行。现在呢,他们这一代不是成为总厨,就是自己开西餐馆当经理了,这意味着什么呢?他们已经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很少在灶上亲力亲为了。哈尔滨具备他们这样手艺的西餐大师,据说也不超过20个。

据统计,现在哈尔滨以西餐为主的餐厅有100多家(不包括快餐和自助餐),有实力的西餐厅屈指可数。李明启认为,不是有多少人去学、去教西餐,而是这个市场有多大,现在成熟的西餐师傅不多,只有几百人。

“没有踏实的学艺,大师难出。”李明启说,现在的学徒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学做菜,师傅做菜,他们在一边唠嗑。而在从前,那得边看师傅做菜,边拿个小本记,师傅拿个调料都得盯着。

咋打招牌菜

如老建筑保留老味道,用“爆款菜”闯江湖可好?

食客的嘴,是评价一家餐厅的最高标准。

“到哈尔滨还是要尝尝俄餐滴!”很多食客在美食APP上选择自己的最爱。在大众点评网上,对于正宗的几家俄式西餐厅,网友点评最高的是四星半,最低只有三星。而获得五星的都是西餐简餐。这样的结果,也让高大上的“西餐正餐”稍显尴尬。

怎样才能让人真正认识到俄式西餐的魅力,让它也打上五星呢?哈尔滨美食地图作者、饮食文化研究专家宋兴文说,如同城市老建筑,俄式西餐要保留传统的味道,守着金子,要让它更璀璨。

宋兴文认为,可以主打“爆款菜”。俄式西餐最有特色的两道菜是罐牛和奶汁鱼。为什么主打这两道菜?因为罐牛是最普及的俄式菜;奶汁鱼是高端菜,它来源于俄国御厨,现在很多俄罗斯师傅都不会了。宋兴文说,这些原始的工艺不能再“简化”了。比如罐牛,食材必须经过在罐里焖、烤的过程,各种美味才能更好地融合,而现在一些西餐简化了程序,把原料直接在大锅里炖好,再倒到罐里面,没有罐焖、烤的细节,味道是有很大差别的。至于奶汁鱼,奶汁要用手工打出来,这样的味道才更加纯正。

正宗的调料也不能“缺失”。比如红菜汤,原汁原味的做法是用一种“红菜头”,而现在绝大多数都改成卷心菜了。再如“西米蛋”,这是一种酸奶油,俄餐用在烤鸡、烤乳猪等菜式里,作用是去腥、提味儿,然而这样细微之处的烹饪处理越来越少了。

责任谁担当

恢复冰城的“味觉记忆”,更要有企业走出来“扛把子”

有人说,除了一些中老年人对传统西餐的怀旧情节外,年轻人很难对俄式西餐“感冒”。宋兴文认为,重口味的麻辣烫等,正在“偷”走年轻人的味蕾。尤其是“90后”,他们的口味受刺激性强的食物影响,很容易让味觉麻木。

“市场也需要有品位的食客,因为美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不光是感官上的一时刺激。哈尔滨的食客也需要‘长见识’,西餐从业者应更加关注细节,提供最好的美食和服务,否则就不会长期拥有‘西餐铁粉’,西餐业的品位也会被拉低。”一位常年搜寻冰城美食的一位饕客说。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很多外来的品牌餐厅,一到哈尔滨就在年轻人中火得不行,这说明了啥?年轻人的饮食消费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俄式西餐与法式西餐相比,略显粗放,但有关专家认为,还是要保留吃西餐的“仪式感”,培养年轻人消费西餐正餐的习惯,让西餐厅的消费环境更好,吃出“仪式感”。

“最关键的,还是应该有真正地道的俄式西餐,让‘舌尖上的西餐’真正叱咤风云。”宋兴文直言,在西餐行业中,缺少“扛把子”的企业,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俄式西餐,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菜品也要好吃,要有一定实力的西餐企业来研究老哈尔滨人的“味觉记忆”。

对于西餐行业的发展,在日前举行的西餐节主题论坛上,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也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未来的餐饮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业态更加细分:做串店的、做西餐的、做甜点的,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西餐也要做得更专业。

哈尔滨西餐学院学什么好3

哈尔滨秋林西餐厅

穿越百年时光绽放的“味蕾”

——————————————

冰城馨子

前段时间发了几篇有关哈尔滨西餐店的感受,有朋友给我留言:“馨子你去过秋林西餐厅吗?那里环境典雅,菜品独特,和一般的西餐不一样,特别好。” 秋林也有西餐厅了?对秋林的那份老感情顿时让我心动。翌日傍晚,便和朋友去了秋林西餐厅。果然,与众不同的艺术氛围和精良的美味,让我这个不谙西餐的人都感觉特别的有味道。

意犹未尽。当我再去秋林西餐厅时,没有马上走进去,我需要慢慢走近它。因为秋林西餐厅对我的吸引,不仅仅是它的美食,更有“秋林”背后121年的故事。站在南岗邮政大楼门前,望着对面淡绿色的卓尔不群的秋林公司大楼,不禁浮想联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来到哈尔滨最初就住在秋林附近。那时买东西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秋林,几天便去逛一次秋林商场。记忆最深的是我当年买的一件最昂贵的羊绒大衣,就是在秋林友谊商店买的。秋林食品那是哈尔滨人的最爱,有一年中秋节在秋林买过一套月饼,从小到大一叠有个六、七个,那个酥软味美啊,这是我记忆中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

秋林公司的历史太深厚,故事太多。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罗斯人来到哈尔滨。建于1900年的秋林洋行,当时就是哈尔滨的时尚中心和城市名片。在那煤油灯时代,秋林公司就开办了自用的发电厂,每当夜色降临,秋林洋行的华灯便照亮了城市,成了都市的繁华中心。

上面的这张秋林公司的老照片,路左侧竟然有加油点,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与我眼前看到的车流还有几分相像。

走近秋林公司大楼,仔细地端详这座造型优美的建筑,最耀眼的是两翼中心顶端银灰色的俄式战盔形穹顶,花环浮雕装饰的鼓座与半圆形穹顶相得益彰;

墙面简洁典雅,吸人视线的是屋檐下的托檐石,上面布满雕刻的花叶浮雕;屋顶两端女儿墙最突出的是中段的三角形山花,半圆之顶布满花朵,犹如盛满鲜花的花篮。

第一次这样细细的欣赏秋林这幢建筑,它美得端庄大气,又不失精美细腻,而且极具令人迷恋的光影效果。

秋林商业圈是早在哈尔滨开埠时随着秋林洋行的兴旺而繁荣起来的,虽然现在秋林周边高楼林立,但无论这些建筑多么高大现代, 都无法夺走秋林公司那片独有的绿意。

不能再沉浸在秋林建筑的美妙中了,到午间了。来到大直街与阿什河街的交口往里一走,便看到秋林西餐厅标志性的特色招牌,位于繁华都市中僻静的一隅。

简洁的墨绿色门脸透着一份儒雅,低调中又有着奢华的风范。

推门进去便见楼梯和漂亮的栏杆,朋友告诉我楼梯“新艺术”风格的铸铁栏杆都已百年。西餐厅位于半地下室,门厅不大,鲜花迎宾流露着一份温情。

走进西餐厅,一份暖意迎面而来,不仅是服务员的笑脸,还有餐厅里高吊的水晶灯打起的鹅调的暖光营造出来的舒适温馨的氛围。

餐厅并不是很大,里外间有十多个卡桌、沙发桌、高脚桌,还有两个单间。每一处都精心设计,典雅华丽,既有国际范儿,也透着家乡情。

整体风格给人的感觉是,与秋林历史丝丝入扣的呼应,沉静大气、庄重雅致,同时也不失热爱生活的那份炽热与活泼。

墙上挂着许多秋林公司的老照片,无言的讲述着秋林121年的历史流年。这面墙上挂着的是秋林创始人伊万•雅科列维奇•秋林及他团队的照片,纪念着那段创业的艰辛与辉煌。

仿照上图原秋林洋行时期鞋组俄罗斯员工的照片,给秋林西餐厅的员工也拍了张合影,把它留给未来。

在哈尔滨,没有哪种食品像秋林“大列巴”一样名扬中外,“大列巴”对于哈尔滨这座城市而言,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形成了一种历史文化象征。中国第一家大列巴面包技艺展馆就在老秋林的后身,上图的大列巴生产车间是我八年前拍的,见证了用最原始的方法烤制大列巴生产技艺的全过程。

在秋林西餐厅里面,也展示着与大列巴车间一样的砖墙,这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百年砖炉生产出来的大列巴。大列巴飘香百年,如今也被秋林西餐厅运用到新式菜品中。

餐厅地中央的这个酷似列车的秋林食品展台很特别,它仿佛一辆时光的列车,从1900年穿越而来,带给人们一个世纪的回味,可谓匠心独具。

上面满载着秋林食品的馨香,让人看了食欲满满。

正宗的秋林大列巴,是用硬杂木烘烤的大列巴,秋林公司的食品专柜有卖,纯正的俄式风味让味蕾充满了层次感。

这个被称为列巴圈的面包让我想起往事,我的家乡牙克石就在中东铁路的一个小站上,当时居住的华俄后裔也很多,他们喜欢做花样面包的习俗也影响到了这个小城。记得我大约七、八岁时感冒了,妈妈带我去看病回来给我买了几个面包圈,结果我吃完面包圈就不难受了,病也好了一大半,后来落下了得了“馋病”的笑谈。

跨国融合而来的美食文化种子在秋林食品生根发芽,西餐厅里面各式烘焙面包、肉制品都展现出诱人的食欲。喜欢,可以在这里买了带走!

西餐厅里还展示了一些秋林的老物件。这个闪着金色光泽、贵气十足的物件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当年秋林洋行的收银机!我仔细端详了半天,真是太美了,精致的花纹和黑色双层按钮的庄重,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当年使用过的秤,厚重的铸铁上文字清晰可见。

操起这个古董电话,有种一下回到上世纪初期的恍惚。

放在单间的这台留声机是20世纪初唱片‘三巨头’之一的美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生产的,这台留声机大约生产在1907年至1915年之间。虽历经百年沧桑,当场我听了一段它放的老唱片,音质还相当的好。

这架钢琴办公柜,是秋林洋行时期典型的办公家具,造型酷似钢琴,钢琴柜因此而得名。由8个抽屉,2个餐板,1个台面,1个桌帘组成。有趣的是,打开桌帘的每一侧抽屉上面都有一个可申拉的餐板,是供员工切红肠和大列巴用的。

西餐厅的传餐台就是根据秋林的钢琴办公柜上可伸拉的餐板设计的,古香古色的传菜窗口有年代感吧!

在这个餐台口,你不但可以看到后厨整洁的环境,有序的工作流程,还可以看到厨师的最后一道工序。

先不参观了,上菜了!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喝汤,这款奶油南瓜汤配新鲜奶油、坚果碎,芳香甜润,超值享受。

餐前面包是利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法棍,淡淡的香甜。

秋林西餐厅的啤酒可是相当的有特色,这一排排的杯子盛的就是秋林食品列巴郎精酿啤酒。

最特色的是列巴郎精酿啤酒就在餐馆酿制。开始我还以为这些管口只是一种装饰,其实这是老秋林啤酒坊的出酒口。每一个出酒口就是一个味道的啤酒或者饮品,列巴郎系列就有列巴郎无醇啤酒、美式IPA、浑浊IPA、小麦啤酒、酒花拉格啤酒、金色艾尔啤酒等12种口味的啤酒。

民国34年,秋林公司在香坊油坊街59号开设的水酒厂,生产的啤酒和水酒,年生产能力为18万箱。该酒厂的生产规模是当时哈尔滨13家啤酒厂的总和。

1946年至1950年期间,苏联红军接管了“哈尔滨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香坊分厂”(即现在的哈尔滨啤酒厂的前身),将该厂交秋林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改名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啤酒厂”,当时生产的啤酒是“红星牌”。列巴郎精酿啤酒就是传承了历史上老秋林的啤酒工艺。

上了一打四味啤酒,由淡至浓每种尝了下,味道纯郁,有着独特的啤酒芳香。

还有秋林食品公司出品的大列巴原味格瓦斯、黑格瓦斯。超喜欢黑格瓦斯,爽口的清甜中有着咖啡的香气。

鲜果薄脆蔬菜色拉

从海洋到餐桌。法国生蚝、冰鲜虎虾、海螺配小干葱红酒醋汁和自制蛋黄酱。

用秋林肉灌制品做的秋林特色俄式冷切肉拼盘。

法国勃艮第蜗牛配新鲜香草。不仅鲜味十足,味道还有芳香。

香煎龙利鱼配焦香黄油、柚子酱。酷爱龙利鱼的我,吃出的是不一样的清香。

低温慢煮牛舌芯配千层土豆牛肉汁。牛舌的嫩软口感相当的好。

香煎鸭肝配新鲜时令水果、自制果酱、布里欧修面包。西餐一般都是鹅肝,但这里是鸭肝,鸭肝口感细腻,香滑而不油腻,配烤得焦香酥脆的面包和樱桃果酱,味道和口感都非常好。

冰鲜黑虎虾配制蛋黄酱。这里的配制沾料非常讲究,全是自研。

这款秋林低温慢煮72小时牛肋条配精华肉汁,焦嫩可口,据说回头率相当的高,需要提前订制。

服务生会现场为你切开

回看似乎还能嗅到它的浓香

这道菜还非常有仪式感,服务生先给介绍菜的制作过程,然后切开并当场上料调制,似乎在看一场行云流水的表演。

配菜炒蘑菇,味道好特殊。

餐后甜品:法式经典焦糖吐司配香草冰淇淋,真是好好吃。

最华丽的一道菜:伊比利亚火腿。橡木果饲养100%伊比利亚火腿,餐厅出售的是顶级的,腌制过程中只使用大西洋海盐,低盐分,更健康!

我喜欢秋林西餐店的优雅环境,更喜欢这里安静的氛围。若隐若现的音乐在鲜花与融融的灯光里轻轻流淌,服务员彬彬有礼训练有素地介绍每一道菜品,不烦扰你但也不怠慢你的无声服务,体贴又舒适。

我看到一个女孩子一个人来吃的午餐,那份静静地不被打扰的悠然与自在真的是一种享受。邻桌是两个美女,置身在格调雅致的餐厅,窃窃私语边吃边聊的惬意正是时下很多人的追求的交流状态。原本我想拍下人们就餐的情景,但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真不忍心去打破这份静谧。

过去在哈尔滨吃的西餐多数是俄式西餐,但感觉无论是用料还是味道,秋林西餐美食绝对是与众不同。

一个餐厅的味道品质,主厨是灵魂。发现餐厅的墙上有主厨的介绍,这个方式 很新鲜。主厨Chef Mars毕业于法国顶级厨师学院蓝带学院,具有料理、甜品双学位,是全国多项技术能手、荣获高级技师等称号,曾就职于多家米其林餐厅和米其林推荐餐厅。

正好遇见主厨Chef Mars,没想到给我们的味蕾带如此享受的Chef Mars是九零后。他说秋林西餐厅力求的是在汇聚世界经典菜品的同时,将秋林特有的口味、品质、服务与文化沉淀其中。用最好的食材,以专业细致的服务,将经典传统烹饪手法与独到创意融合在一起,给来宾带来穿越百年、环游世界的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体验。

最近走了这几家哈尔滨老洋房里的咖啡西餐馆,让我开始关注哈尔滨西餐并产生深厚的兴趣,就从一个小白开始学习和认识哈尔滨的西餐历史与文化吧。

2017年7月8日,哈尔滨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西餐之都”称号,“哈尔滨是中国俄式西餐的鼻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西餐之都”,这是中国饭店协会评审委员会10余位餐饮专家对哈尔滨获得“中国西餐之都”的一致评价。

哈尔滨在历史上是多国文化集合体,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西餐品种。哈尔滨拥有众多老字号西餐厅以及新兴发展起来的新式西餐,经久的历史影响,大列巴、红肠、格瓦斯、红菜汤等西式餐饮已经融入普通百姓生活。

而早在1919年秋林就在道里商务街(现花圃街)开办了灌肠厂,在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西餐的时候,秋林洋行的俄式红肠就走上了高档餐桌,这种美食给无数的俄国流亡者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共鸣。这使它从一开始进入哈尔滨人的视野,就带着一种深刻的美食联想,味蕾的记忆,从而得到了飞速发展。

秋林历史博物馆就坐落在秋林西餐厅的楼上,这里定时会对宾客开放,能够很 全面的了解秋林的发展历史。这尊雕像就是秋林公司的创始人伊万•雅科列维奇•秋林。

一个来自于伊尔库茨克的俄国商人,一个创建远东第一店的大冒险家,一个从海运起家的跨国贸易先行者。他为哈尔滨留下了一座欧式巴洛克风格的百年商场,留下了一系列传统俄式风味美食,并把世界各国西餐美食带入哈尔滨,输入了无数欧洲先进生产力和文化,茶叶厂、发电厂、灌肠厂、卷烟厂……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伊万•雅科列维奇•秋林在哈尔滨建立的经营体系中,就包含了支撑西餐及食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当时,秋林洋行在东北就有23家分店,在哈尔滨下设面包点心厂、水酒色酒厂、啤酒厂、制醋厂、面粉厂、糖稀厂、灌肠厂、卷烟厂、茶叶厂、狩猎弹壳厂、发电厂、建筑造房厂、乐器书店等,是中国东北地区早期经济实力雄厚的外国工商联合企业。

19世纪初,哈尔滨秋林洋行保持着与国际同步的物质文明,经营高档商品,销售面包、红肠、啤酒、洋酒、餐具、玩具、吸顶灯等,对哈尔滨这座城市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年的秋林洋行不但有法国香水、英国的呢绒毛料,还有自产红茶、肉肠、葡萄酒和大列巴。遗传了一个世纪的哈尔滨人的胃肠,怎么能缺少秋林食品呢?

如今,坐落在阿什河街62号巴洛克老建筑中的秋林西餐厅开业2年多了。

单从数字上看,她还很年轻,但换个角度看,她是百年老字号,是有着121年历史的秋林食品的一部分,她的特色中就包含秋林食品的特色美食。有宾客评价它“虽初相见,亦如故;岁月未央,亦风华”,这大概也是很多喜欢秋林西餐人的同感吧。

同角度的秋林,一个多世纪的变幻。

从秋林西餐厅出来进了久违的秋林商场,来到秋林食品柜台,看到这里正举办秋林食品欧式面包文化节, 各种各样的面包点心琳琅满目。

样式繁多,相当的有食欲,买了一大袋子带回家。

瞧这大火腿

秋林果酱也相当有名,面包、果酱、奶油、红肠这是绝配。

这个格瓦斯罐好有特色

回望秋林,回味秋林西餐,深深感受这既是百年秋林的延续,又是创新发展。秋林西餐厅的诞生并不突然,因为从“血缘”的角度,它早就跟秋林食品、跟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了。如果说,“前世”秋林食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哈尔滨这座城市、改变了人们对美食视野的认知过程,那么,“今生”的秋林西餐厅就是经典的绽放和华丽的升级。

秋林西餐是那种吃过一次就能走进记忆里的美食享受。如果说一种美食能让人认识一座城市,记住一座城市,爱上一座城市,那么秋林西餐厅就是这样一个集历史文化、传统美食、创新菜品、世界佳肴为一体的美食驿站。

小贴士: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62号

圣诞节:专门为宾客准备了480元的双人圣诞套餐(原价645元);同时12月24--26日还有圣诞集市,准备了丰富的圣诞礼物,订“圣诞套餐”可以在集市伴手礼中任选一份。带你的家人、朋友在这秋林西餐厅典雅温馨的氛围里度过一个难忘的圣诞节吧。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30日 星期四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哈尔滨学西餐哪里比较好(哈尔滨西餐学院学什么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713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