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作者有道理的故事书(有作者有道理的故事)

2023-03-24 23:20:01 技术常识4 简单易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59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诗评丨冰洁:觉者的诗意生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红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作者有道理的故事1

觉者的诗意生命

——读张铁友诗集《灵魂的歌者》

文/冰洁

现在写诗的人越来越多,读诗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真正的好诗越来越少。

近读铁友的诗集《灵魂的歌者》,却爱不释手。他的诗作体现了对时代的思考、对英雄的礼赞、对幸福的感悟、对生命的觉醒、对亲情的珍惜、对生活的洞察、对大自然的热爱。读他的诗歌,就会读到一个深沉的思想者和觉悟者,感受到生命的情怀,感受到一种雄浑大气的诗魂。铁友的诗歌,来自生命的砥砺、灵魂的召唤、生活的灵感;诗歌中表达的人生,都是积极向上向善的人生。

“大凡作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为主也。”没有好的立意,就不会有好诗。一般来说,立意首先要通达高远。而诗的立意与作者的思想境界紧密相连。作者境界高,诗的立意才能通达,诗意才能高远。铁友的诗歌,便给了我无数惊喜:不仅有真爱与信仰的坚守、有幸福与快乐的觉悟、有圆满与亏缺的哲思,还有历史与现实的映照、有灵魂与境界的升华、有责任与使命的担当。比如《宁静致远》:“在浮躁的社会/种下真爱的种子/让执着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泥土地”“一生做一个简单善良的人/一辈子做一件无愧天地的事/当时光老去/留下一段馨香无悔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做人、做事的心灵告白。在《灵魂的歌者》中,作者对诗人的使命和价值用简洁凝练的诗句进行了描述:“你是灵魂的歌者/为了生命觉醒而歌唱/你把生活的五谷酿成琼浆/苦涩中飘溢岁月的清香”“你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儿子/汲取天地的精华营养/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用生命去耕耘壮丽的诗行”,体现了诗人挚爱生活、为生命觉醒而创作的情怀。在《年轻的心》中,作者运用多种意象比喻昂然向上的年轻心态:“年轻的心/是一轮喷薄而出的骄阳/没有任何阴霾/可以阻挡”年轻的心/是雨后生长的竹笋/直指浩浩长空/青翠的生命蓬勃向上”“年轻的心/是没有拘束的田野/生长着各种颜色的梦想”“年轻的心/不受任何年龄的羁绊阻挡/也从不理会/悄悄老去的时光”“年轻的心/是美轮美奂的诗行/让我们用爱的语言/去书写动人的篇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不受年龄羁绊、保持年轻心态、始终砥砺奋进的勇者形象,对所有热爱生命的人都大有启迪。读他的诗作,仿佛看到一个生活阅历丰富的觉者,踏过坎坷,依旧不离不弃执着地追求真善美;年龄渐渐老去,依旧笑对夕阳,保持奋发有为的生命状态。同时亦能和诗人一样,体会到人生的不易,感悟到如何在物欲盛行的社会淡泊地活着,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有激情地活着,如何在功利社会常葆有一份真爱地活着。让人远离苟且,走向崇高;远离迷茫,走向远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铁友不单单安于书斋,潜心作诗,而是诗心随时代脉搏而跳动,诗音随社会现实而抒发,诗情随民众呼声而感动。面对新时代的召唤,他写下了《新时代的跫音》《担当新时代》《新时代工人之歌》《写给初心》《一起向未来》等诗作,有的还被谱成铿锵有力的曲子,被著名歌唱家演唱。面对火热的生活,诗人写下了《生命的列车》《岁月之歌》《点亮生命的彩虹》《把今天活成一首诗》等诗篇,体现了作者热爱生命、挚爱生活的情感。特别是在抗疫关键时刻,作者写出了《禹公矶,铭记历史的一刻》《希望的春天》《爱的奉献》《医者的良心》《最可敬的人》《永远不会忘记》等打动人心的诗作,和抗击疫情紧紧呼应,彰显出了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歌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是对生活本质意义的洞察了解和深刻思考,对生活底蕴的深切体验,对生活进行采玉般的筛选和提炼。如《生活变奏曲》中,作者写道:“生活是人生歧路的无数次选择/是没有回程的列车渐行渐远”。寥寥数笔,便把生活的精髓写得真切透彻。在《守护灵魂的高地》中,作者体悟到“静谧不在山水之间/在心的世界有一方净土”“真爱不是浪漫的表白/是落红化作春泥的沉默”“于名利红尘中/品茗一杯清香之茶/清清淡淡是茶的本色/在平淡中感悟智慧的生活”,写出了对真爱的本质把握和守护灵魂净土的坚定执着。 同时,一首好诗,应当通过外在物象,折射深刻的哲理和意义,给读者以智慧启迪,让生命不断升华。在《生命的蚌珠》中,作者以蚌珠为喻,把蚌珠的痛苦成长和人生的砥砺修炼相呼应,给人以深深启迪:“蚌壳里漫长的暗夜/孕育了天地精华宝藏/所有的痛苦和眼泪/打磨成一种坚定的向往/穿过卑微的隧道/你登上典雅高贵的殿堂/让生命的价值/凝固成一段璀璨的时光”。在《变的哲思》中,作者没有故作高深,而是以简练的笔触形象描述了一个哲学上的千古命题:“沧海桑田/是岁月之变//春花冬雪/是景致之变//幼稚成熟/是成长之变//善良丑陋/是人性之变/……/而唯一不变的/是大千世界的变幻”。通过变化的自然和人生,写出了万物变与不变的规律。《生命的原点》中,作者从大处着笔,围绕人生原点进行思考:“人的一生/总要回归原点//无论你走出多远/生你养你的故乡/是你叶落归根的原点//时光的脚步/没有片刻停留/刹那是永恒的原点//繁华的人生/无论怎样荣光/终要回归简朴的原点//生与死/没有清晰的边界/涅槃是生灵最完美的原点//生命不是简单的回归/在时空的隧道里/创造是人类最辉煌的亮点//把握生命的本真/大道直行/让人生有一个坚实的支点”,透彻写出了人的一生从生到死、从繁华到简朴、从远行到回归的循环往复过程。特别是作者倡导人类要把握生命本真、大道之行、勇于创造,把生命的价值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诗歌必须有真挚的情感。一首好诗,心灵感悟大于词语装饰,真挚情感高于语言雕琢,让人感受到温度,体现生命的情怀。铁友的诗歌,以一颗赤子之心去感悟生命和生活。通过他的诗歌,你能倾听到其内心的声音,让你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和爱的力量。作者的诗歌,有爱国爱民的拳拳之情,有呼唤信仰道义的挚诚之情,有对英雄的景仰之情。如《天空中一个闪亮的名字》:“刻骨铭心的天眼/燃烧了你的生命/一个大写的名字/闪亮在广袤无垠的夜空”。寥寥数笔,便把一个天眼英雄的形象呈现出来。作者是位重情重义的好朋友,所以,他的诗歌也处处充满了真情实感。他的诗歌有怀念父母之情,如《母亲的港湾》:“小时候/听到最美的声音/就是晚霞满天时/母亲站在老榆树下/对奔跑嬉戏的儿女/一声声具有磁性的呼唤/声音里有煎饼盒子的味道/和刚烤熟的地瓜诱人的甘甜”“长大后/背着母亲装了满满的爱的行囊/为了一个勇敢的梦想/孩子鼓起远航的风帆/但无论走到哪里/家都是最温馨的地方//而母亲/就是那随时可以靠岸的港湾”,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跃然纸上。铁友的诗歌中,也有珍惜朋友之情。如《惜缘同行》中对朋友的至诚之爱:“在时光的隧道里/我们都是有缘的过客/能够相遇相知相守/绝不是千年的巧合”“那是君子之交/清澈淡如水/那是心有灵犀/知音弹奏的歌”“那是看淡了繁华/寂寞灵魂的相互依托/那是狂风骤雨中/不离不弃搀扶走过”“既然选择了一生知己/就携手同行天地辽阔”。对朋友之间心有灵犀、患难与共、惜缘同行的感情写得非常真挚到位。同时,诗人爱憎分明,勇于直面生活中的丑陋和罪恶,毫不隐晦。针对社会中的乱象和问题,写下了《魔灯》《天公有眼》《拷问灵魂》《光明的祈祷》《人生转弯处的警醒》《斩断罪恶的黑手》《人间呼唤清澈源泉》《为人世间的美好护航》《希望的方舟》等直抒胸臆的诗篇,对社会问题和假丑恶予以鞭挞,体现了作者的正义和良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最形象、最精粹的语言。诗歌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他的语言应当有别于散文等其他文体的语言。诗歌要追求艺术形象的独创性。诗歌应当具有“人人心中有,作家笔生花”的新颖、鲜活、生动、独创的艺术语言。铁友的诗歌,坚定格调不跟风,既清新明快,又形象生动。如《心流》:“一道闪电/划破寂寞的长夜/一块燧石/燃起蓬勃的地火/让你的心灵/充满崇高和热烈”“那是一场/等了千年的挚爱/像久别重逢的恋人/忘记了地球旋转/忘记了飞逝的时间/忘记了喧嚣的世界”。把生理学方面的“心流”,通过简约形象的语言体现出来,既让人瞬间明悟,又给人以美的感觉。比如《夜读者》:“月光越来越近/影子越来越短/一阙不知名的乐曲/跳跃在静寂的湖面”,有光影的视觉,有声音的听觉,有通感的运用。整首诗不留焊接缝隙,给人以美的享受。古今中外,描写大自然的诗作很多,但诗人写的《聆听自然之歌》却别有一番韵味:“风轻吹银铃/雨细润树叶/两只相悦的小鸟/啁啾着不知名的歌”“明月有甜美的梦境/山花有盛开的季节/长河有动听的故事/田野上生长着无尽的欢乐”。诗歌清新、明朗、大气,写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质。同时,作者注意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朗朗上口,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我们无法穿越时空/但可以选择向往的山峦土地/我们所有的跋涉/都是为了证明一个生命的奇迹”(《时间的告白》)。读铁友的诗歌,感受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生活深刻的哲理、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一位觉者诗意的生命。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份生命的崇高和幸福的愉悦。

冰洁,著名词人,现为《澳门晚报》执行总编辑。代表作《幸福赞歌》(阎维文 张也演唱)亮相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2年中共中央元宵节联欢晚会等几十台晚会,《回家过年》(徐洋 曹颖 汪涵 王铮亮 陈笠笠 田亮 叶一茜演唱)亮相四届(2002、2004、2006、2014)湖南卫视春晚。作词的歌曲被阎维文、张也、毛阿敏、吕继宏、吴碧霞、雷佳、石倚洁、刘和刚、王丽达、张燕、王铮亮、阿鲁阿卓、王二妮、乌兰托娅、央金兰泽、曹颖、汪涵、田亮、索朗扎西、刘大成等歌唱家或明星演唱。

《人民日报》曾刊登其作词的4首歌曲《回家过年》《最可敬的人》《国歌响起》和《西柏坡》,16行歌词《挺起脊梁》被2008年5月20日的《北京晚报》以整版的巨大篇幅刊发。

作为“央视春晚捧红的7位湖南籍词作家”之一,其励志故事《词作家冰洁:让梦想开花》,已编入课外阅读教材《初中语文(漫阅读)》(八年级上册);创作的杂文,已荣获“中国产经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15次;著有《还看今朝》(诗集)、《岁月深处》(诗集)、《找准你的位置》、《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没有成功,因为你付出的还不够》等多部专著。

有作者有道理的故事2

编者按

如何读书、写作,以及评判一篇文章的优缺,大家见地各异,主张不一。鉴于此,中国作家网特推出“名家谈写作”系列文章,让古今中外的名家与您“面对面”倾授他们的写作经验,或许某一句话便能让茫茫书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敬请期待。

——栏目主持:刘雅

王松

作家

皮裤套棉裤,“故事”的故事

(《烟火》创作谈)

这个故事挺特别,就像个苹果。还不一定是苹果,也许是个巨大的“红果儿”。红果儿是天津人的叫法,北京叫山楂。其实它在我心里已经很长时间了,可就是一直找不到下嘴的地方。还不是不知怎么下嘴,而是想不好这一嘴下去怎么咬。我知道,这确实是个很复杂也很独特的故事,不同的咬法儿,咬出来的东西虽然还是这个东西,可能味儿就不一样了。也许是苹果味儿,也许是红果儿的味儿,还可能是桃味儿或梨味儿,如果咬不好,咬出个榴莲味儿来也说不定。所以,我一直拿不定主意。后来总算找着个下嘴的地方了,突然又觉得不行,不对,不是这么回事。这一犹豫,用天津话说一含糊,就又是一两年过去了。

写小说跟炒菜不一样。炒菜把各样食材备好了,一样一样都摆在那儿,如果总不炒,时间一长,也许这些食材就变质了,至少不新鲜了。写小说不是。小说的素材准备好了,故事也有了,总不写,也许反倒不是坏事。这一点有点儿像酒,总搁着,它会发酵。这个发酵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变质。但它只会往好处变,让这个故事越变越饱满,也更充盈、更多汁,乃致充盈多汁得欲滴。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别急,先别急,再等等,总有张嘴的时候。

这回,我第一次决定,不让这故事飞扬起来。就像玩儿鸽子的,天津玩儿鸽子的把鸽子的翅膀不叫翅膀,叫“膀儿”,膀儿上的大翎子叫“大条”。玩儿鸽子的如果不想让他的鸽子飞,就把膀儿上的大翎子都拔掉,行话叫“拔大条”。被拔了大条的鸽子不是不能飞,也能飞,但飞不高。不过有一样,等这些大条再重新长出来,长全了,这鸽子的本事就大了,离地面几万米高的“平流层”如果有足够的氧气,它能一直飞到平流层去,能赶上火箭。

这一切都想好了,但还是拿不定主意。

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看见两个年轻人。这俩人显然都是天津人,说一口地道的天津话。现在天津的大街上,说天津话的不一定都是天津人,有外地来的,时间一长也学着说天津话。但天津话不像别的话,很难学,不光口音,说话的语气,或者叫气势,不是本地人根本学不出来。所以是不是天津人说话,一耳朵就能听出来。这里有个窍门儿,要学天津话,得先学天津人的性格。天津人还有个特点,年轻人的特征很明显,上岁数儿的也明显,眼一搭就能看出来,唯独中年人,很难判断年纪。年轻人一过四十,相貌特征就模糊了,尤其有的人,天津人叫“小孩儿老脸儿”,你说他四五十岁有人信,说他五六十岁也有人信。

其实细想,这也是由天津人的性格决定的。这种性格,用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这又是天津这地方的一个特点,无论人还是文化,想用一两句话概括,比如说天津的文化,是码头文化、市民文化或什么文化……肯定有毛病。这毛病就出在片面上,至少不全面。

还是说那天在街边看见的事。这两个看不出年纪的年轻人正在街边摆摊儿,一边卖东西一边聊天儿,卖的什么没注意,他们前边聊的什么也没注意。当时天挺冷,满街刮着白毛儿风,其中一个嘟嘟囔囔地说了几句,好像是说,昨天的买卖儿还不错,怎么今天就不行了。这时另一个哼一声,就说了一句,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

这是一句地道的天津俚语。天津人性格俏皮,说话爱逗哏。这逗哏说白了也就是爱说“俏皮话儿”。天津人说的俏皮话儿其实就是歇后语,但比一般的歇后语幽默,也更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意味,所以外地人都觉着,天津人说话就像说相声。这个年轻人说了一句“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旁边的那个人立刻不同意。不是不同意他说的,而是认为这话说得有毛病,于是立刻给他纠正,不是皮裤套棉裤,是棉裤套皮裤。

这个逗哏的一听也不同意,坚持说,就是皮裤套棉裤!

我一听他俩人矫情得有意思,就站住了,想听他们继续往下说。

这时先说话的那人说,应该就是棉裤套皮裤,你说反了。这逗哏的更认真,脸红脖子粗地说,不对,棉裤套皮裤,说着不顺嘴儿。这个说,你想这情理啊,如果是皮裤套棉裤,那应该是正常的,都这么穿,那还有吗缘故?说它有缘故,肯定是不正常,有把棉裤套在皮裤外边穿的吗?他这一说,逗哏的更急了。干脆自己的摊儿也不管了,走过来跟这人掰扯,说就因为皮裤套在棉裤外面都这么穿,所以才有缘故,有缘故就是有道理。俩人就这么越矫情越凶。我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也越看越觉着可乐。

这天往回走时,我心里还一直想着这事儿。究竟是皮裤套棉裤,还是棉裤套皮裤?想着想着,咯噔站住了。我这才发现,天津人确实了不起,甭管皮裤还是棉裤,弄两条裤子这么一倒腾,竟然就倒腾出了哲学意味。也就从这时,我觉得这小说好像有了下嘴的地方。

我很幸运,祖籍是北京,小的时候和后来也曾在北京生活过。但又是天津生人,在天津长大。我母亲的娘家是河北。我从小就在这三种地域氛围里长大,时间一长,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还有一点,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很独特,也就都是出故事的地方,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极喜欢故事的人,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是,我也经常告诫自己,故事也是有重量的,质感太强,会把我的膀儿坠住,这可跟拔大条不是一回事。

二〇二〇年元月六日写于天津木华榭

来源:《长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心与生活的互动

创作离不开生活,这不言而喻。但要熟悉一块具体的生活,有直接方式,也有间接方式。直接的方式自然是下到生活深处,去触摸生活的腠理,感受生活的温度。间接的方式则是通过各种资料或借助一些手段去了解。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但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是一个问题。显然,前者来的更直接,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的生活经验也更鲜活。所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叫深入生活。后者则由于这种“间接”所决定,只能叫了解。当然,对于有的生活,由于它的性质或条件所限,就决定我们无法去直接深入,比如历史或一些特殊领域,这不在讨论之例;应该说,当我们面对一块具体的生活,虽然间接的方式可能会省力,也来的更快,但毕竟隔着资料这一层。所以只要有条件,有可能,还是要去直接深入。

这就又涉及一个问题,如何深入生活。我个人体会,这又有两层,一是外在的,一是内在的。前者是,接触到的生活是生活,我是我。后者则是自己的内心与生活完全契合,融为一体。生活是活水,我们的内心也可以是活水。说生活是活水,是因为它本身是流动的,甚至是奔腾的,也是瞬息万变的。而我们内心深处的活水,则包含着一个人的记忆、经验以及支撑这些记忆和经验的知识结构。但人的内心深处这潭活水,要想让它活起来也是有条件的。失去这个条件,它就会失去活性,变成一潭死水。这个条件,就是与生活的活水接驳起来。这种接驳有些类似于连通器的原理,一通皆通,一活皆活。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我们内心深处的这潭水接驳了生活的活水,它也就恢复了活性,继而随着流动,让所有沉睡的记忆和经验都随之苏醒过来。

由此可见,当我们走向生活,走向生活的深处,一般会遇到三种情况,一是“以一当十”,二是“以一当一”,还有一种则是“以十当一”。人的记忆不是录相机,哪怕是一个记忆力再超强的人,也不可能把他看到和听到的都记录下来,即使记在笔记本上,录到录音机里,也总会有流失和衰减。最后,留在我们脑子里的十之有一或许就已经不错了;也有这样的情况,或许接触的这块生活正好是我们熟悉的,也正是我们需要的,刚好吻合,这也就可以“有一得一”了。但还有一种情况,在我们深入生活时,接触的这块生活可能是陌生的,这时深入的过程就不再是熟悉的过程,而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了。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这块原本陌生的生活却开启了我们记忆的闸门,将我们曾经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经验唤醒了。而被唤醒的这些以往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又与眼前正在接触的生活相融,浑然一体。如此一来,我们所获得的也就不仅只是这一次的体验和经验了。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一当十”。显然,这种“以一当十”的深入生活方式是增值的,同时也使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张力。应该说,这样的深入生活,可以使内心与生活真正的连通起来。

我曾经有过一段深入生活的经历。2012至2013年,在中国作协和公安部的安排下,我到公安系统的一线去深入生活。在此之前,我从没接触过刑侦工作,刚到刑侦一线不仅处处陌生,也有些紧张,在与刑侦一线的侦察员接触时,他们说的一些对案件研判的专业术语,我都听不懂。后来一个警官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不久前,他们刚为在一线牺牲的同事的孩子搞过一次夏令营。这些孩子还都很小,在夏令营里和爸爸当初的同事叔叔们朝夕相处,这些叔叔把对牺牲战友的感情和怀念,都尽力倾注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最后在临分别时,一个孩子对一个叔叔说,您长的特别像我爸爸,我能叫您爸爸吗?这个叔叔含着泪点点头。孩子叫了一声“爸爸”。叔叔就把这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了。就是这件事,让我一下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当年曾见到的遇到的和听到的很多事,甚至几十年前的人和事一下都被唤醒了。就从这一刻,我觉得眼前的生活不再陌生,与内心连通,也与内心契合了。我还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曾有一次,我为了解一件杀人案的侦破过程,深入到一个海岛。在和当事的一个船老大接触时,无意中听他说了一次出海的经历。他那次是出远海,风浪把渔船上的仪器打坏了。当时全船的人都已绝望,但他凭借着一种古老的观天象方法,竟然把渔船开回来了。这在我后来的一部作品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细节。我当时很好奇,让他具体说一说这种方法。他在地上大致画了一下。我感到很意外。我是学理科出身,能大致明白他这个方法的原理。但这个船老大并不懂数学,在这个方法里,却使用了几何学的几个定理。

深入生活是要付出成本的,这里既有时间成本,也有体力成本,还有情感成本,甚至可能还会付出更大代价的成本。深入生活沉的越深,也就越具体,而越是具体地深入生活,也就可能越艰苦。但这时艰苦本身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付出这样的艰苦,能不能有预期的收获。这里所说的收获不一定是一时的,也不一定是就某一部作品而言。对于一个作家,也是一种修炼和磨砺。只有这样,在创作时才会有底气,写出的作品才会不仅对得起读者,更对得起这个时代。对自己也才不亏心。

来源:《文艺报》2018年10月10日第三版

更多精彩:名家谈写作 | 董夏青青:渴望写出当下军旅生活的质地与肌理名家谈写作 | 索南才让:当我像鹰飞向群山名家谈写作 | 王十月:写作二十年、编辑十六年的一些心得名家谈写作 | 石一枫:和写作相关的几组概念名家谈写作 | 庞余亮:生活奖赏的都是有心人名家谈写作 | 葛亮:写作是我内心的沉淀之道名家谈写作 | 蔡东:我用文学的方式勘探痛苦名家谈写作 | 艾伟:文学的内在逻辑名家谈写作 | 沈念:活着之上的光亮与正信名家谈写作 | 南翔:短篇为何迷人名家谈写作 | 弋舟:青年作家与时代名家谈写作 | 孙频:所有的生长都来自暗处名家谈写作 |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名家谈写作 | 祝勇:历史写作的四个关键词名家谈写作 | 卢一萍:小说的虚构之美名家谈写作 | 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写作 | 李洱:熟悉的陌生人名家谈写作 | 东西:写作小辞典名家谈写作 | 张贤亮:怎样写小说名家谈写作 | 张柠:细节与情节名家谈写作 | 石一枫:我所怀疑和坚持的文学观念名家谈写作 | 叶文玲:写作的“酵母”名家谈写作 | 金仁顺:写作是件朴素的事名家谈写作 | 文珍:即便虚构作品同样也有真伪之辩名家谈写作 | 徐则臣:训练一定要有,哪怕你是个天才名家谈写作 | 周大新:文学经典的形成名家谈写作 | 陈应松:我们为什么写作?名家谈写作 | 李修文:相比语言,应该更信任生活名家谈写作 | 叶兆言:进这个“门”,必须得有一百万字来打底名家谈写作 | 梁晓声:观察、分析和感受是写作的前提名家谈写作 | 季羡林:我怎样写散文名家谈写作 | 冯骥才:《艺术家们》的写作驱动与写作理念名家谈写作 | 鲁敏:路人甲或小说家名家谈写作 | 周晓枫:写作是漫无尽头的、倔强而绝望的努力名家谈写作 | 刘恒:写作是苦行之路,请保持奋斗精神名家谈写作 | 史铁生:写作四谈名家谈写作 | 冯骥才:我心中的文学名家谈写作 | 季羡林: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名家谈写作 | 刘庆邦:小说创作的情感之美、细节之美名家谈写作 | 张炜:稿纸的作用名家谈写作 | 阿来:文学对生活有影响力吗?名家谈写作 | 刘震云:不懂,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名家谈写作 | 韩少功:若不是作为职业,我们为什么还要写作?名家谈写作 | 迟子建:关于写作的十二则体会名家谈写作 | 刘庆邦:王安忆写作的秘诀名家谈写作 | 贾平凹:我是这样写作的名家谈写作 | 王小波:我为什么要写作?名家谈写作 | 格非:重返时间的河流名家谈写作 | 马原:小说结局的十三种方式名家谈写作 | 苏童:《包法利夫人》是现实主义小说经典中的经典名家谈写作 | 路遥:创作的甜头只有在吃尽苦头以后才能尝到名家谈写作 | 12堂小说大师课: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名家谈写作 | 王蒙:谈读书与写作名家谈写作 | 余华:逢场作戏的语言名家谈写作 | 余华:我文学道路上的三位老师名家谈写作 | 莫言:寻找灵感名家谈写作 | 毕飞宇:年轻作家要建立起自己的对话关系名家谈写作 | 铁凝:三月香雪名家谈写作 | 毕飞宇:孤独是有价值的名家谈写作 | 夏丏尊、叶圣陶谈“文心”名家谈写作 | 张悦然:小说里的“顿悟”名家谈写作 | 林斤澜: 世界上的小说,都从短篇开始名家谈写作 | 朱光潜:选择与安排名家谈写作 | 汪曾祺:小说的思想和语言名家谈写作 | 要彻底了解文学,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名家谈写作 | 施蛰存:爱好文学,不一定得从事创作名家谈写作 | 王鼎钧:描写,写的是景名家谈写作 | 朱自清:论教本与写作名家谈写作 | 王鼎钧:记叙的技巧——直叙名家谈写作 | 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名家谈写作 | 梁实秋:作文的三个阶段名家谈写作 | 谢有顺:写作和自我的关系是一切写作的出发点名家谈写作 | 林语堂:写作的艺术名家谈写作 | 叶圣陶:好文章要具备“诚实”与“精密”名家谈写作 | 刘恪:小说是个人灵魂绝不妥协的结果名家谈写作 | 孙犁谈长篇小说的结构名家谈写作 | 张怡微:情感的质量名家谈写作 | 夏衍:民国初期的读书和写作名家谈写作 | 茅盾:技巧不是神秘的东西名家谈写作 | 王安忆:小说的感情问题名家谈写作 | 冰心:要使文章声韵美,就多同别人谈话名家谈写作 | 沈从文:写作的秘诀就是多读多写名家谈写作 | 王安忆谈《巴黎圣母院》名家谈写作 | 丁玲谈自己的创作名家谈写作 | 曹禺:从生活和人物出发名家谈写作 | 李浩评莫言的《枯河》:故事的讲述名家谈写作 | 巴金: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名家谈写作 | 毕飞宇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名家谈写作 | 老舍《写透一件事》名家谈写作 | 毕飞宇谈莫泊桑的《项链》名家谈写作 | 鲁迅《作文秘诀》

编辑:刘雅

二审:王杨

三审:陈涛

有作者有道理的故事3

他是我国当代文学一位极其特别的作家,他用残疾人的思维方式探索人生最严肃的问题,也就是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他的作品中,诉说人的困境是永恒的,文字中贯穿着对人类终极关怀精神,不禁让人动容,他便是史铁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十句格言,体会其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相信你一定喜欢。

史铁生出生在北京,从小跟着奶奶生活,上山下乡运动,他来到延安,同年因腰伤返回北京治病。伤愈之后,回到延安,但好景不长,腰伤加重,回京治疗,无奈太严重,后来轮椅伴随其一生。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他又患上了肾病,工厂的工作也无法继续,只能回家疗养,这时候他开始了写作生涯。12年前的这一天,也就是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逝世,他将肝脏捐献给了天津一位病人。

总体来看,史铁生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以亲身经历为背景而写,他用扎实的小说技法,加之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真实的体感,创作出意义深刻,内容真实的小说。第二类则是以演绎的方式写成的作品,他会做形而上的思考,配备着娴熟的小说写作技巧,让其作品具备深刻的内涵与对人生的思考。

剖析史铁生的小说,不难发现他的早期作品,章法严格,题材精心,颇有契诃夫的风采。在审美和艺术方面,他的小说具备古典风范,和谐、统一、典雅、还有一些诙谐。必须要说的是,史铁生的讽刺很温和,赞扬也不激烈,把握着恰当的“度”。在理想方面,史铁生的作品较为平民化,平民的悲欢离合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平民,而平民故事是更能释放出无穷能量的。

另外,史铁生的小说题材并不广泛,自传性比较强,这也许是他的创作理念,深挖生活需要从自身下手,内容会更加可靠。在语言方面,他的文字幽默诙谐,但不哗众取宠,疏朗不丢弃朴实的初衷,这种适度的把控,可以充分说明史铁生对文字的自控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写作愈发成熟,他的小说内涵也有着改变,从最初的自信与风华正茂,转向恬淡和深邃。同样因为时间的冲淡,慢慢的,史铁生在选材方面,也产生着变化。他不再受到生活材料的限制,会按照内心所需,灵活处理,悲壮色调慢慢被冲淡,达观与和平气度占据上风。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铁生的作品中,可以窥探到他的思想发展。由于他最黄金的年龄遭遇双腿残废,在炼狱的痛苦之中,艰难的探索着,思考着人类困境,最终他将一切归结于宿命。他在小说中诉说宿命的荒诞性,感叹命运无常。再有,他也用平和的口吻,去诉说宿命的不公平。他认为,人从出生,起点已经被规划好,对于地位、智商高低、社会背景等等的差异化,反衬出宿命的不公平论述。

必须要说的是,史铁生在作品中诉说人本问题的终极性,思想的深刻性,结论的思辨性,主题的哲理性等等,这些他都有自己的见解。这些观点又集中体现在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并有助于国人提升精神价值,提高精神生活的深度,对人类发展起到牵引的作用,以做到维持人类精神家园的平衡。

说句心里话,真的非常佩服史铁生,身体上遭受那么大的损害,他能够找到一条让自己释怀的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写作。他的作品是那么的深邃,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又那么的深刻,都到深处,让人内心震荡,细品过后,醍醐灌顶。

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走完59岁的一生,今天是这位北京籍作家12周年忌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十句格言,体会其文字背后对人生的洞察,读懂受用一生。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作者有道理的故事书(有作者有道理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518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