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高老庄的故事(高庄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8 06:16:01 技术常识4 亲测有效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57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肥乡村庄由来的故事:旧店乡北高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河青新闻网邯郸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庄的故事有哪些1

旧店乡北高村

明代时,这里曾为军垦“北高营”所在地。后有高姓者在东边定居,称高庄。有郭姓在西边定居,称郭庄。还有路姓、王姓者在北侧高坡上居住,称北高。清雍正年间属东乡,统称北高营。同治时,则改称为前北高、后北高、北北高、北高营、新北高、中北高、西北高。解放后,合并为东、西北高两个自然村。

⬆旧店乡东北高村街道

来源微观肥乡

高庄的故事有哪些2

“1946年9月12日,第十六团来到我市的草庙山境内,部队刚准备做饭时,驻金家集的国民党军就气势汹汹追了过来,说今天一定要将第十六团全部消灭在草庙山……”宣讲台上,天长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詹靓婧声情并茂地说着发生在天长的抗战故事。

台下那些听得聚精会神的小朋友,让詹靓婧仿佛看到童年的自己,她坐在小木板凳上,外公高维田绘声绘色地说着自己惊心动魄的抗战经历。

一个老兵,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今年96岁的高维田,为保卫国家走上战场,浴血杀敌,为收复和发展天长作出巨大贡献。散尽战火硝烟,见证沧海桑田后,他用质朴却深情的语言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报效祖国。”

不改初心的抗战老兵

高维田,1925年出生于金集镇,18岁参军,参加过解放华北、东北战役的战争,身经大小战斗近百场,多次立功,荣获独立自由奖章、抗日奖章等各类勋章奖章多枚。

“最难忘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我们部队高呼‘毛主席万岁’,没有哪个党像共产党,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打败那些强大的敌人,创造奇迹!”精神矍铄的高维田说起那个伟大时刻,嘴角上扬,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我们当天晚上从藕塘出发,跑了一夜,到达六合。当时大家还在抗日胜利的喜悦里,根本不觉得累。”高维田如今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经历。他1955年被授予上尉军衔,参加过北大荒建设。1963年复员后曾任金集区武装部长、县水电局长、农办主任。

回到家乡的日子,他最喜欢对身边的人讲述抗战经历,他动情地告诉倾听者,现在的和平和幸福都是自己曾经的战友用命换来的,能幸存下来,是福气,一定要好好珍惜。

肩负使命的红色传人

红色基因,融在血脉,扎根人心。

每年暑假,高维田把孙儿们召集在一起说故事的时候,孙女詹靓婧听得格外认真,“外公的那些经历比电视上还精彩,对我而言,幸福来之不易这个观念从小就根深蒂固。”2019年,在外企工作的詹靓婧无意中得知天长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招考信息。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促使她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考试,并如愿成为红色历史文化的编撰者和宣讲人。

2020年,天长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红船”宣讲团正式成立。詹靓婧和两位党史工作者深入村居企业、田间地头、学校讲堂,面向基层党员群众和青少年们开展理论宣讲、红色宣讲近百场。组织党员干部、英烈后人、中小学生、各界群众代表走进党史陈列馆,给他们讲解革命先辈们的壮烈情怀。

“这些红色的故事,让我心存敬畏,却又倍感亲切,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和喜欢。”詹靓婧说。为了更好传承红色文化,她搜集和阅读大量史实资料,编写了《红色千秋 百年印记》等精品党课文章,并以外公高维田的经历为素材写了《高庄保卫战》《收复天长》等红色故事。为了让青少年和群众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詹靓婧创新宣讲形式,增加ppt、短视频、云录播等内容。

今年以来,结合建党100周年,她和红船宣讲团深入乡镇和学校,进行多次宣讲。同时,创作的红色精品《送红书 讲党史 铸军魂》获得2020年度全省党史地方志部门优秀科研成果宣传资政文章类二等奖。

未来可期的红色少年

红色基因只有在代代相传中才能焕发光芒。“妈妈,我在这次班级演讲里说我太爷爷的故事,拿了第一名。”詹靓婧的儿子瞻瞻向她报喜。

今年上幼儿园中班的瞻瞻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红色文化特别感兴趣。詹靓婧经常把自己看到的感人的红色故事说给儿女听,《半条被子》《沂蒙母亲》会让瞻瞻听得眼泪直打转。

“我以后要当兵,要保卫国家平安!”穿起军装的瞻瞻声音虽然稚嫩,但身姿和神情还真有那么一股小军人的味道。詹靓婧发现喜欢红色文化的儿子会比同龄人多一份成熟,特别愿意帮助别人,也更加有社会责任感。

如何让少年儿童更加关注和喜爱红色文化是詹靓婧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方向,“新生代没有经历过困苦,所以才更要让他们了解那段苦难岁月,忆苦,才能思甜。”詹靓婧说:“我现在更加清楚我的工作职责,我会将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文化在新生代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未来可期的少年儿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张文清

高庄的故事有哪些3

来源微观肥乡

每一个村庄的名字都蕴含着

它的历史

在村庄名字由来第一期报道之后

很多粉丝纷纷在后台留言

花式“催更”

期待看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村儿

别着急

本篇“村庄的名字plus”版送给大家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村儿吧

一、因谐音更名

村名在最初形成时,往往用词比较简单,直截了当,是什么就说什么。使用一段后,根据多数人的习惯叫法,慢慢改之。

雅俗共

天台山镇张达村

传说很早以前,一张姓人家在此筑庐躬耕。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唤作张大,里打外开,周围都知道他的名字。于是,在村子还没有名字的时候,人们便以其为村名称——张大。后来,人们为将其人名和村名区别,就取其谐音字“达”为村名“张达”。

⬆张达村是葡萄种植专业村,有300户村民种植葡萄,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现有藤稔、巨峰、红宝石、蓝宝石、无籽露、阳光玫瑰等10余个品种。

屯庄营乡南河马村与旧店乡北河马村

明初建村时,两村分别建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地势相对较低。位于南侧的称作南河洼,处于北侧的叫北河洼。后来人们将“洼”读成“马”,似乎更顺口,更响亮,称为南河马、北河马,沿用良久。

⬆屯庄营乡南河马村厕所改造图

元固乡油胡寨村

传说,宋初时,此地为一小湖泊。一户游姓人家落户岸边,村名游湖寨,后省写成油胡寨、油户寨。清同治时分为前、后油胡寨。1935年按照方位分为前、中、后油胡寨至今。

肥乡镇辛庙村

传说唐代时,有一马姓寡妇在此官道旁开店,名曰“新店”。后来,狄仁杰赴京赶考,途中得病,在店中被救。狄仁杰中举后,又来店拜访,并修庙一座,遂更名曰“新庙”。解放后,取辛庙使用至今。

肥乡镇龙堂堡村

龙堂堡村位于肥乡城区西北隅。明清时期,漳水绕村而行,村东曾有一水潭。传说时常有白龙出没,遂修白龙庙祀之。“郭北龙潭”为古代肥乡十景之一。据龙王庙碑记载,村内有唐姓大户,因取村名为龙唐堡,后演变为龙堂堡。

过境迁

二、因地标物的变化而更名

有些村名的变更系由地理位置上的特定地标发生变化引起的。开始确定村名时,特定地标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标丧失殆尽,继续保留已无多大实际意义,加之可能又有新地标。于是,就产生了新的村名。

肥乡镇铺上村

明朝时曾在此建有邮铺,便得名思儿寨、思寨铺。民国时,属南屯镇(今崔庄村)管辖,主村为旧思寨铺,附村为打席营、后思寨铺、西思寨铺、申家庄。后因该村据县城十里,四乡便称之为十里铺。多数人又省称为铺上,就这样约定俗成,铺上成为如今正名。

肥乡镇南西落堡村与北西落堡村

明代有迁民至城北漳河南岸定居,临近城郭的村称河中堡,靠近河边的称河运堡。一年,漳水淹没了肥乡城,外县乘大船来救,于二村之间有船公落水遇难。为纪念遇难同胞,北边的河运堡改称北西落堡,南边的河中堡改称南西落堡。

⬆肥乡镇南西落堡村

肥乡镇蔡庄村与曹庄村

明代在漳河北岸建村时,时称河北堡。后来蔡姓发展为大户,始称蔡庄。不久,又有卢姓在村东蛰居,称卢庄。清代时,这里发展成四个小村,分别为中河北堡、西河北堡、前河北堡、东河北堡。上世纪五十年代合四村为蔡庄、曹庄。

大寺上镇大寺上村与后寺上村

二村皆因寺得名。村中原有马鸣寺一座,现在的大寺上粮站为其遗址。因寺内大殿前楹柱皆为石柱,人们习惯称之为石柱寺,遂以寺名为村名,有南、北石柱寺。1950年,石柱寺被拆毁,南石柱寺改为大寺上。1952年,北石柱寺改为后寺上。1963年,东庄上从大寺上村析出,单独成村。

⬆大寺上镇大寺上村

毛演堡乡牛村、张村、陈庄村和辛庄村

据说,明初从山西迁来张、程、牛、辛四户在此定居,彼此相距不远。所居之地地势稍高,土质较好,农业连年丰收,遂称村名为乐(落)丰堡。清代时,四姓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为便于管理,又分为张、程、牛、辛乐(落)丰堡四个自然村。民国时,这四个村又改成张村、牛村、辛庄、程庄。程庄又演变为现在的陈庄。有说,明朝建村时,辛姓迁来较晚,称新立庄,民国时称新家庄。后来,简称辛庄。

⬆毛演堡乡牛村

毛演堡乡崔庄村

据说,宋朝时,宋军曾在老营(现为曲周管辖)驻扎,而在该地设为军队屯粮处。因该处位于老营西南,遂称南屯村。后因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很快发展为南屯镇,成为古代肥乡十集镇之一。民国时,成为肥乡六区之一——南屯镇区。清代时,附近又增崔家庄、新立南屯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改成崔庄。

毛演堡乡风火村

很早以前,有郝、曹、于三姓在此定居,依姓名曰“郝曹于庄”。一年,村中偶发大火,人们十分沮丧,便改成风火营。清同治时期,称前、后风火营。民国时,主村为后风火,附村为前风火。后来,合为一村称风火。

⬆毛演堡乡风火村

毛演堡乡水刘庄村

传说,建村于宋代。当时,此处为一片坑塘,积水很多。宋军便就此临水安营扎寨。宋军走后,百姓聚之,成村称小水寨、水寨营。清代时,刘、袁二姓发展成大户,便称水寨刘袁庄、水寨刘庄,渐渐省称为水刘庄。

辛安镇镇辛安镇村

传说,该村曾因漳水支流上有双桥分别架设于村东、西两侧,故取村名为“双桥镇”。明末,有人被发配充军到此,在村旁另起炉灶,称新安庄。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成大户,新安庄取代了双桥镇,名声在外,后演变为辛安镇。

⬆辛安镇镇辛安镇村

屯庄营乡小西高村与旧店乡东营村

清康熙四年(1665),洪水淹没县城后,在知县马中碧的安排下,肥乡县治东迁20里至旧店营村(现在旧店乡东营村),时称东城。雍正九年(1731),县城回迁原址(今治)后,东城之小西关,因村西为大西高村,遂曰小西高村。东城(原旧店营)则因曾有清兵在此驻扎,便演变为东营。

⬆屯庄营乡小西高村

旧店乡南营村

明代靖难之役时,燕王曾在此安营。因为地处水乡,故称“水寨营”。后有移民屯居于此,仍沿用水寨营为村名,简称水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此地早已无水系可谈,灌溉农田皆抽取地下水为之,遂据北边的北营村,改成南营。

旧店乡北高村

明代时,这里曾为军垦“北高营”所在地。后有高姓者在东边定居,称高庄。有郭姓在西边定居,称郭庄。还有路姓、王姓者在北侧高坡上居住,称北高。清雍正年间属东乡,统称北高营。同治时,则改称为前北高、后北高、北北高、北高营、新北高、中北高、西北高。解放后,合并为东、西北高两个自然村。

⬆旧店乡东北高村街道

东漳堡镇赵村

据说,明时有赵、孙二姓迁来漳河东岸,人们顺口称赵街、孙街。清同治时,称西赵村、东赵村。后来又有山西大同青石桥白马村迁来的门氏则于南侧临河堤高处安家,称临堤村。解放后,三村合为一村,称全赵村。1962年,划小分配单位时,恢复东赵村、西赵村之名,原来的临堤村则改称南赵村。

⬆东漳堡镇南赵村小游园

三、因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

而更名

几千年来,肥乡几百平方公里地域内,曾发生过很多重大事件,涌现出很多重要人物,肥乡因此也改变了许多。其中,不少村名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源远流

东漳堡镇小营村

传说,宋代时,有一巡按将军叫陆部,曾带兵在此安营,后发展成村落,人们仍习惯称之为陆部营。清同治年间改称为小营村,不久,仍叫陆部营。1956年成立大乡时,正式更名为小营村。

东漳堡镇大移庄村与小移庄村

明永乐二年(1404),从山西洪洞迁来一户张姓人家在此定居。其两个儿子在相距不远处择地而居。后来,长子所居之处称大倪儿庄,次子所居之村为小倪儿庄。清同治时,又分为前大倪庄、后大倪庄、东小倪庄、西小倪庄。解放后,合为大移庄、小移庄。1973年,大移庄前、后街改为前、后大移庄。

⬆东漳堡镇后大移庄村

辛安镇镇范庄村

传说,三国时,刘备大将赵云驻扎在冀南郡关定庄时,其部下赵乙曾在此地设岗放哨。后来建村时称赵乙堡。民国时,成为杨庄的附属村。解放后,由于赵乙堡与赵云堡音近易混异,加之村中范姓居多,遂改为范庄。

⬆辛安镇镇范庄村美丽庭院

旧店乡辛寨村

明初有鲁姓者从山西迁来定居,后发展成村,始称鲁村。后来,因地势低洼,为防洪水冲刷,遂筑寨墙以围之,便称鲁辛寨。明永乐四年(1406)又有郝敬迁来在附近建村,便称郝辛寨。清雍正时分为前、后辛寨。同治时,又分为东辛寨、西辛寨、后辛寨。民国时,则分为后辛寨、东辛寨、前辛寨、西辛寨。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合并为东辛寨、西辛寨。

⬆旧店乡辛寨村油菜花

旧店乡马寨村

明初,靖难之役(燕王扫北)时,明军曾在此驻扎。后有马姓者移民于此,发展成村称马寨。清雍正时称马儿寨。同治时称马寨。民国时,分东马寨、西马寨、中马寨。1960年,合并为东马寨、西马寨。

⬆旧店乡东马寨村皮影艺术团合影留念

毛演堡乡焦寨村

原系明初焦、王、李、郭四姓到此定居。因焦姓发展较快,遂以焦姓称村为焦寨。清雍正年间称北焦儿寨。同治时,分为李焦寨、王焦寨、郭焦寨三个自然村。

⬆毛演堡乡焦寨村

不知道萱&轩粉儿们

找到自己的村庄了吗

肥乡265个村

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

肥萱萱收集故事有限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和我们一起

将“村庄的名字”这个故事延伸

有进步没持续的故事有哪些(有进步没持续的故事)

评职称事件(评职称的故事有哪些)

酸酸的故事(有哪些很酸的故事)

关于青团的故事有哪些(团山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恐龙的故事还有哪些(恐龙的故事有哪些呢)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8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高老庄的故事(高庄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083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