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遵义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或传说(遵义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2023-03-15 11:52:02 技术常识4 社会常识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84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7)」黄大发和“大发渠”,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遵义有哪些感人的故事1

来源:海外网

在今年2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一位老人用实干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名叫黄大发。

黄大发所在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是一个被黔北深山藏得死死的村庄。缺水,曾深深困扰这个村子的发展。“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在采访中,黄大发向记者说起这里祖祖辈辈吟唱的一首民谣。

其实,村子几公里外就有一条螺蛳河,但两岸悬崖峭壁像一把锋利的刀,割断了村里人喝水的梦。村里很多人认了命,但黄大发没有。24岁那年,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村民推选为大队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引水。从上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领着村民开始修渠。由于缺乏导洪沟,沟渠不盖板,洪水一来,脆弱的沟渠被冲得稀巴烂。修修补补十几年,水还是进不了村。

“没得文化,光靠蛮干,这条渠就修不通。”只有小学文化的黄大发决心学习水利技术。1989年,54岁的他获得在枫香区水利站跟班学习的机会。很多字不认识,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不懂测绘,他缠着技术员讲解……3年下来,他硬是学成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遭遇一场持续3个多月的大旱,黄大发心一横:“再修一次渠!”县、乡政府从当时拮据的财政里划拨6万元和19万公斤玉米,可仍有1万多元缺口需村民集资。尽管失败了多次,可听说要修渠,村民还是挺激动,凑钱、借钱、卖东西换钱……望着一张张皱巴巴的零钱,黄大发流着眼泪立下了军令状——“这次还修不好我把名字倒过来写,我拿党籍作保证,我拿命来换!”

正月里的一个大雪天,黄大发再次领着队伍上山。施工队凿壁打槽,村民挑土砌堡。饿了,大家吃自带的饭;渴了,喝几口河沟舀来的水,就这样从天亮干到天黑。修到最陡的擦耳岩,大伙的脚像踩在云上,没人敢动工了,黄大发带头将绳拴在腰上翻了过去……

水渠一点点往前延伸,河水“爬”上了陡坎、峭壁、悬崖。3年间,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终于通水了!那天,村里到处是鞭炮声、欢呼声,黄大发哭得像一个孩子。

如今,这条被村民命名为“大发渠”的一渠清水流入家家户户,流入梯田、果林,村民摘掉了穷帽子。村里,新楼房、游客多了;村边,通往山外的高速公路桥——大发渠特大桥逐步合龙。在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上,黄大发和村里人又有了新目标、新奔头。

本报记者 彭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22日 第 01 版)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系列报道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6)】“爱的接力棒”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5)】长江“清道夫”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4)】驻村11年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3)】两度推迟的婚礼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2)】“万能的勇哥”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1)】“把这个家扛起来!”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0)】冲在第一个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9)】“懒汉”种埋汰地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8)】排雷英雄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7)】鞠躬尽瘁黄诗燕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6)】钟扬进藏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5)】诚信之约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4)】无悔的沉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3)】这个保安有点儿牛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2)】“‘十二’永远是咱的家人”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1)】东海边,有群姑娘叫“海霞”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0)】“手心手背都是肉!”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9)】夏森的“华服”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8)】“青稞博士”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7)】袁占彪的二次选择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6)】父女接力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5)】“我正陪你回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4)】新疆有个“瓜奶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3)】“只要奋斗日子就不会差!”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2)】草原额吉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1)】“这是李保国在笑呢!”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0)】警报器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9)】英雄拉齐尼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8)】溜索不见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7)】一诺千金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6)】“我们一起干!”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5)】“你瞧俺这好家风!”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4)】“买断”外公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3)】特殊旅客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2)】诚信奶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1)】127本“存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0)】泡菜传奇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9)】“春运母亲”,找到你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8)】尕老汉种树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7)】眼睛长在心里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6)】父亲的心思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5)】爱情天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4】110面五星红旗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3)】“义马”引出的故事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2)】10万颗红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1)】1元厨房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0)】李子走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9)】“人家老张做得对啊!”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8)】这个温暖的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7)】雷锋存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6)】不一样的脚步声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峡谷里那盏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六老汉治沙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中国石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就是啃,也要啃出一条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接力“兰小草”

责编:王西洛

本文来自【海外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遵义有哪些感人的故事2

小小红色讲解员向游客介绍遵义会议会址概况

近年来,“红色之城”遵义充分挖掘资源,在学校教育中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与落实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经得起检验的遵义新一代青少年。

数据显示,贵州省遵义市现存长征遗址遗迹360处,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0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2个,并有3个国家级烈士陵园。

2017年初,遵义市启动“讲好长征故事·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该项目是遵义教育系统自觉履行政治使命、历史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新载体,也是加强遵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应用的新平台。

据了解,2017-2020年,遵义市举办长征故事进校园骨干教师培训班三期,累计培训全市德育校长、骨干教师640名,并为参训校长和老师发放红色文化图书资料。分别在汇川区娄山关红军小学和赤水市丙安学校召开项目现场推进会2次,开发编写《长征故事进校园教师教学用书》初中和小学版,并于2019年底发放至全市中小学校。

各学校可以从“课程计划”中的“社会实践”、“地方和学校课程”、“文体活动”三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长征故事进校园”课时,小学阶段按每周1课时安排,初中阶段按两周1课时安排,以课程化的方式推进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

遵义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安小洪表示,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以构筑红色传承的精神高地、增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红色基因鲜明的一代新人为总体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果、五年成常态”的工作规划,计划先期投入1000万专项资金,具体实现“四个一”目标,即:在全市教师队伍中培养一批红色文化的专家;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培养一大批长征故事宣讲员;开发一套长征故事题材的地方德育课程体系;打造一个全国知名的长征题材德育品牌。

安小洪表示,作为“长征故事进校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红色故事小小讲解员,这有利于让青少年学生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白自己必须承担起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培养红色故事讲解员,还可以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扩大红色故事的感染力,影响力。(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遵义有哪些感人的故事3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从建党到开国,中国共产党走了28年,时空坐标的中点落在1935年的遵义。一场为期三天的会议,改变了中国历史。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召开是14年,从遵义会议召开再到新中国成立也是14年。中国革命前14年苦苦探索,几经起落;后14年昂首阔步,走向胜利。

历史何以在遵义转折?

遵义会议会议室。新华社发

转折,舵手一易上新途

隆冬腊月,娄山关的雪纷纷扬扬,遵义城的人熙熙攘攘。

记者登上遵义会议会址的二层,木质楼板嘎嘎的响声仿佛穿透了历史的尘封。

缓步走进这个改变中国历史的会址,眼前的国家一级文物——长方形会议桌,仿佛无声地诉说着那三天的字字句句,墙上的纪念馆镇馆之宝——挂钟,似乎不断回响着那三天的分分秒秒。

遵义城俯瞰图。光明日报记者吕慎供图

86年前,也是这般时节,窗外天寒地冻,屋里却在激烈争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问题。

据《红军长征史》记载:“遵义会议一共开了三天,气氛紧张激烈,发言的声音很高,每天总是开到半夜才休会。”

桌下的火盆虽然难以驱散满屋的寒意,但毛泽东铿锵有力的发言却让与会的年轻革命家们心头滚烫。躺在一张藤躺椅上参会的王稼祥带着枪伤、发着高烧,听完发言后坐直了身子,为毛泽东热烈鼓掌,他坚决提议请毛泽东出来指挥部队。

会议形成了12000多字的总决议,总结了失败教训,通过了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长征前建立的军事指挥“三人团”、决定北渡长江创建新的根据地等决议。伍修权在遵义会议结束后写下了:“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邓小平同志后来在评价遵义会议时说:“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历史的回响,是宗旨的传承,是现实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

自主,批判教条定方向

1月25日清晨,遵义会议会址迎来了当天的第一位参观者。“从小就在课本上看到这栋楼,今天终于见到实物了。”63岁的河南游客鲁峰面对这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建筑难掩激动之情。这位河南省排球队的退休教练驾车从郑州出发,先到韶山,再到遵义。“就是在这栋楼上毛泽东主席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袖。”鲁峰仰望会址,喃喃自语。

领袖不是从天而降的。长征前毛泽东虽已被撤销了军事指挥权,但他始终对中国革命的前途保持着巨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路走来,他不断争取党和红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努力挣脱“左”倾冒险主义的枷锁。以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智取遵义等为前奏,毛泽东在军事上的精准预判和卓越才能得到实践的充分检验,红军上下逐渐形成了对毛泽东的战略战术的信任。

遵义会议前,张闻天和王稼祥在贵州黄平曾有一段“橘园对谈”。王稼祥问:“红军下一步怎么办?博古、李德再这么搞下去能行吗?”张闻天答:“我考虑再三,他们再来指挥部队不行。还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毛泽东打仗比我们有办法。”

“长征初期,中国共产党年轻的革命家们经历了激烈的争论,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军事指挥者教条执行着共产国际的意图,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民族脊梁坚决要求走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独立自主之路。遵义会议正是以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胜利而彻底结束了这场争论。”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遵义会议精神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徐静说。

多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

传承,红色基因育新机

“遵义的红色遗迹还远远没有发掘充分。”遵义会址纪念馆原馆长雷光仁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这对于遵义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不仅将带动遵义“四史”研究的突破,还能够让市民和旅游者通过更好的旅游体验,实现润物细无声地接受红色文化滋养。“每年都有300多万人到会址参观,随着长征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将有更多游客,还将促使大家想多住几天,在遵义探索全域红色旅游的新发现。”

“我计算过,红军长征一天至少要走40公里,相当于每天走6万多步,而且都是在与恶劣的环境和凶恶的敌人的斗争中走完的,没有非凡的信念支撑,难以想象。”来自遵义红花岗区的红色义务宣讲员孔霞已经讲了7年红色故事,她的书房里珍藏着她的爷爷——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的生平照片。“我通过整理爷爷的故事了解了整个长征,再把这些故事带到学校,讲给孩子们。”孔霞说,她业余时间都用来整理和传播遵义会议和长征的故事。

遵义人爱红色,传承红色基因在这座城市里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转折之城”是市民最喜爱的雅称,不用组织,社区有红色物业,广场有红歌对唱,商店有红色手伴。2014年遵义的党史爱好者还在全国率先自发成立了长征学学会,身为学会秘书长的雷光仁告诉记者,学会有200多名会员,个个都是义务讲解员和红色文化传播者,每年学会组织的专场宣讲有200多场。而自2016年7月以来,遵义会议纪念馆就以“长征与遵义会议”为主题在全国各地举办巡展,每年参观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成为传承长征红色基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流动讲堂”。

“遵义会议精神对于贵州有着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遵义会议精神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徐静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发展新路。而遵义会议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等价值追求已经融入脱贫攻坚等工作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交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脱胎换骨。2018年实现了公路的村村通、组组通。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6条高铁,让贵州从西南一隅变成了连接西南和华南、中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最令贵州人自豪的要数万山丛中那些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的桥:北盘江大桥、坝陵河大桥、鸭池河大桥……红军战士曾经用双脚丈量过的黔山大地,如今已再无险途。

遵义会议精神带领贵州人民走进新时代,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实现整体脱贫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从大数据产业独领风骚到基础设施飞速发展,贵州再也不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后发赶超的“模范省”。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遵义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或传说(遵义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904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