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故事的鱼图片大全高清(有故事的鱼图片大全)

2023-03-15 04:40:01 技术常识4 生活窍门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73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水生生物图文欣赏(30):绦虫、线虫、指环虫等十种鱼类寄生虫病,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渔人刘文俊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鱼图片大全1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真材实料的精品!

本文摘编于《新鱼病图谱》内容。本文以双线绦虫病、皮肤线虫病、头槽绦虫病、三代虫病、肠管单极虫病、指环虫病、出血性单极虫病、肌肉碘泡虫病、鳃碘泡虫病、斜管虫病等十种寄生虫为主要内容介绍,仅供参考。这些水生寄生虫对人类无害。

1.双线绦虫病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双线绦虫病,本病除了发生于鲫鱼外,也在雅罗鱼等腹腔内寄生线虫类的幼虫(裂头幼虫)。在天然湖泊沼泽、人工湖等水域发生此病,但发病率不高。

[症状]

病鱼腹部显著膨大(照片1),游泳不活泼。开腹后可见腹腔内有白色长带状的、无头部构造、无体节的虫体寄生其中(照片2)。寄生虫的重量有时可达到鱼体重的1/3。因此,严重阻碍患鱼的生殖腺发育,即所谓引起寄生去势现象。

[病因]

绦虫纲拟叶目舌状绦虫科的间断双线绦虫[Digramma interrupta(=D.alternans)]的裂头幼虫为本病病原。大的虫体宽15毫米,长度可达1米以上。1尾鱼有时可寄生这种虫子10条以上(照片3)。

鱼类吞食了第一宿主细镖水蚤而被感染,最后该虫在终末宿主水鸟的消化道内发育至成虫。在终末宿主的寄生期很短,在马血清中,用水鸟体温以上的温度培养2~3天可发育至成虫而排卵。

2.皮肤线虫病---鲤嗜子宫线虫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皮肤线虫病,这是很早以前就知道的寄生虫病,由于该病的侵害而降低鱼的商品价值,因此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症状]

本病发生于1龄以上的鲤鱼。体表出血者多见(照片1)。去掉鳞后见有鲜红色1~3条线虫,该虫像卷曲的蛇一样寄生着(照片2)。虽然没有较强的直接危害性,但形成的皮肤伤口能成为继发细菌感染的门户。

[病因]

线虫类的鲤嗜子宫线虫(Phiometroides cyprini)的寄生引发本病。有的将此虫称为“金线虫”或“丝状虫”。但是,因为这称呼都是指别的寄生虫,因此在这里不使用为好。金线虫为寄生于螳螂的线形虫,丝状虫是指寄生于哺乳动物的丝虫。

寄生于鱼鳞片上的雌虫,体长可达10厘米(照片3)。没有发现雄虫。在成熟的雌虫子宫内充满了孵化出卵的幼虫。在春天水温16~20℃时,雌虫的部分虫体脱落于水中,裂开虫体后放出仔虫。之后雌虫死亡,皮肤的伤口也自然愈合了。仔虫被中间宿主针刺水蚤吞食,在其血体腔内发育成能感染鲤鱼的幼虫。鲤鱼吞食了这种针刺水蚤后,幼虫从鲤鱼的消化道的体腔内移动,在体腔成熟、交配。之后雌虫移行至鳞下,完成后继发育。在翌年春天产仔后终其一生。

3.头槽绦虫病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头槽绦虫病、以前是作为野生鲤鱼的寄生虫病被认识的。为了完成该虫的生活史,鱼必须食入中间宿主。该虫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广泛分布于各种水域,因此在养鱼场的鲤鱼也经常大量寄生本虫。

[症状]

有过在1条鲤鱼身上收集到超过50条虫体的记录。组织学检查可见,寄生部位出血、肠绒毛损伤。不过,没有特别的症状。实际上,多数是在烹调前宰杀鲤鱼时从肠管断端露出虫体,因而影响了该鱼的商品价值(照片1、2)。另外,该虫在欧洲的养殖鲤鱼中是作为病原害虫的。这是因为品种改良后的欧洲鲤鱼比日本鲤鱼对该虫更易感染。

[病因]

本病由绦虫纲的鱼予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寄生引起。该病发生于鲤科的多种鱼,在幼鱼和成鱼都有寄生。寄生该虫的最早记录见于淡水鱼的头槽吸虫。活体的体长很长,有的体长可达40厘米。在固定的标本中也经常超过20厘米的虫体。头节有1对吸钩,用此吸钩吸着于宿主的肠管上(照片3)。头节后部连接着长大的体节(照片4)。体节数量可超过1000节。从寄生的鲤鱼肠管排出的虫卵沉入水底并在那里孵化。孵出的幼虫在水中游动期间被中间宿主针刺水蚤吞食,在其血体腔内发育成能感染鲤鱼的感染幼虫。鲤鱼吞食这种中间宿主以后,该虫便寄生于鲤鱼的肠管,然后便在此成熟。推测虫体的寿命为1年。

4.三代虫病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三代虫与指环虫并列为养殖鲤鱼、锦鲤的鲤鱼类代表性寄生虫。在鳃、鳍等外部常年均可见到。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易发病。

[症状]

无特征性症状。该虫大量寄生后(照片1),患鱼表现为采食不良、衰弱等。

[病因]

本虫属于单殖吸虫。最常见寄生于体表、鳍部的是三代虫(Gyrodactylus khemlensis,体长0.5~0.8毫米;照片2、3)和寄生于鳃丝的细锚三代虫(G.sprostonae,体长0.3~0.5毫米;照片4)。后者无眼点。

本虫为胎生。因此,子宫占据了虫体的中央大部。脱离宿主的虫体借助水直接寄生别的鱼。三代虫寄生在鲤鱼,而细锚三代虫也可以寄生于金鱼、鲫鱼。寄生方式和鲑科鱼的三代虫病相同,摄取宿主体表上皮组织。

5.肠管单极虫病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肠管单极虫病,本病最初于1978年被确认发生在日本鹿儿岛县。此后,在九州、本州各地鲤鱼养殖场及野生的鲤鱼均有此病发生。但到了1980年该病趋于停止,现在几乎见不到该病。本病被确认只发生于黑鲤鱼。

[症状]

病鱼(照片1)都是1龄以上的大鱼。初夏至盛夏期间发病较多。外观瘦弱,呈“背萎缩”症状,多数病鱼腹部膨胀。

开腹可见在肠管上形成直径达数厘米的肿物(即所谓孢囊)(照片2)。打开肠管后发现孢囊向肠管内突出,可数倍于肠管直径,肠管呈闭塞状态。大型的孢囊内部为管状,黏孢子虫的孢子和发育中的营养体占据其中(照片3)。另外,大量的孢囊压迫内脏器官,引起充血、贫血或萎缩。还有和形成大孢囊的情况不同,也有此病例在肠管表面形成多量的数毫米大小的小孢囊。

另外有报告指出,该虫在鲤鱼群的寄生率为23%,其中死亡率可达40%(死亡率占整个鱼群9%)。一般认为死亡是因为肠闭塞。孢子成熟后,孢囊崩解。病过的鱼有可能康复,还不清楚详细过程。

[病因]

黏孢子虫纲的吉陶单极虫(Thelohanellus kitauei)为本病的病原体。孢囊内的孢子外侧包裹着薄的袋状物,其中的孢子呈泪滴状。有一个极囊(照片4),袋的长径为30~35微米,孢子的长度为23~29微米。

6.指环虫病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指环虫病,这是在鲤鱼、锦鲤的鳃丝常年都能见到的寄生虫。特别在静止水或溜池式养殖环境下发病较多。

[症状]

病鱼游泳力量降低,也停止了采食。该病对大鱼几乎不造成危害,但是可以成为当年鱼生长受阻、死亡的病因。鳃部由于上皮增生和黏液的过度分泌,看上去呈白色(照片1)。在诊断上有必要在体视显微镜下确认虫体。

[病因]

该虫属于单殖吸虫,在日本已知道其中有8种寄生于鲤鱼,其中代表性的为宽指环虫(Dactylogylus extensus:照片2、3)和小指环虫(Dactylogylus minutus:照片4)。前者体长1~2毫米,后者体长0.5毫米左右。在后部有皮膜状的后吸器,在中央部有1对钩,在其背部有1根连接片。后吸器的中央有1对小钩,周围有6对小钩,共7对边缘小钩(照片3、4)。在前部有2对眼点。

卵在夏季经数日孵化。孵出的幼虫漂游于水中,接触鳃后就寄生在那里。在夏季经1周成熟,其寿命在夏季为1周至1个月,在冬季为6~7个月。该虫摄取鳃上皮组织。对宿主的选择性很强,除上所述两种鲤鱼外,不寄生其它鱼种。

7.出血性单极虫病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照片5

出血性单极虫病,本病为养殖鲤鱼的单极虫病。对于2~3岁的锦鲤种鱼,本病可能是致命性的。虽然发病率不高且呈散发状态,但是由于对病鱼没有治疗方法而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不过在比较小的鲤鱼养殖池中,清除该虫的中间宿主鳃蚯蚓,可以根除本病。

[症状]

病鱼采食不良,游泳缓慢,横卧池底死亡。本病的特征为病鱼的体表全部,特别是从头部至腹部明显发红或出现血斑(照片1)。取体表黏液镜检可见大量的孢子。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皮肤脱落,广泛的细胞浸润、出血以及水肿等明显的病理变化(照片2)。

[病因]

本病由黏孢子虫纲的一种单极虫(Thelohanellus hovorkoi)寄生引起。孢子呈卵形,长约20微米,大致呈圆形的单一极囊长约9微米(照片3)。在孢子外侧有膜状的孢膜。孢囊寄生于鲤鱼全身的结缔组织内,随着成熟孢子(照片2的箭头)的扩散,引起皮肤下出血、炎症。该虫在中间寄主鳃蚯蚓(照片4)体内变态成为放线孢子虫(aurantiactinomyxon:照片5),鲤鱼吞食了中间宿主鳃蚯蚓而被感染。

[对策]

发病是在寄生虫孢子向体外释放的过程中发生。因此,只有等待孢子排出干净后自然痊愈。根本的防治方法为驱除生存在鱼池底泥中的鳃蚯蚓。这种蚯蚓在富营养的泥土中繁殖,因此有人提议通过土壤改良将底泥换成沙砾来抑制蚯蚓等寡毛类生物的生长繁殖。

8.肌肉碘泡虫病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肌肉碘泡虫病,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茨城县霞浦养殖的鲤鱼突然发病,之后,在日本各地均被确认发生了此病。最初在1龄鱼的体侧肌肉内形成孢囊而降低了成鱼的商品价值,然后在当年鱼可见重度寄生的病例,成为出血性贫血死亡的病因。

[症状]

在病鱼体侧肌肉内形成长为数毫米,米粒大小白色孢囊。在1岁的患鱼见不到明显的症状,因此大部分情况是在上市地点才被发现(照片1)。在0岁的鱼由于大量寄生了该虫,使体表呈现凹凸不平情况(照片2)。在这时可出现明显的鳃贫血和肾脏肿大症状,在秋天至春天期间出现慢性死亡情况(照片3)。

[病因]

黏孢子虫纲的草鱼饼形碘泡虫(Myxobolus artus)寄生于肌肉中为本病的病因。孢子像被上下挤压了一样呈椭圆形,长7.6~9.5微米,宽10.0~12.7微米,2个极囊呈卵形,长约5微米(照片4)。寄生虫存在于肌肉纤维中,被宿主结缔组织孢囊状态下发育形成孢子。孢囊崩解,放出的孢子被巨噬细胞吞噬,输送到患鱼体内各部位,在肾脏、脾脏等形成的黑色素一巨噬细胞中心里聚集孢子,尤其在肾脏呈现肉眼可见的肥大情况。输送到体表、肠管、鳃等部位的孢子,以原形排出体外,不过在鳃部聚积大量孢子时造成鳃部毛细血管扩张,鳃丝上皮脱落引起出血性贫血。在感染和发病上都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鱼的感染期为5~6月份,夏天到秋天期间形成孢囊。秋季后,在孢囊崩解同时孢子排出体外,在此期间大量寄生了该虫的当年鱼出现贫血,容易导致衰竭死亡。

[对策]

当年患鱼在秋天以后,孢囊渐渐变成裼色、萎缩。不过,至完全消失而痊愈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最好尽早处理掉外观上能够判定的严重感染鱼。推测该虫的生活史与鱼池底泥中生栖的寡毛类的生物有关,但尚不清楚。

9.鳃碘泡虫病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鳃碘泡虫病,在鲤鱼幼鱼的鳃部形成碘泡虫孢囊,导致呼吸障碍而引起死亡。外观鳃盖外张,故又称为“颊肿病”。在鲤鱼养殖业很早就知道了该病,但病原的生活史、发病机理等方面仍然未知。

[症状]

特征性的症状为“鼻上翘”以及游泳缓慢。体长为5~6厘米的当年鱼在初夏时节易患病,因缺氧死亡。鳃部可见一个或多个直径数毫米的孢囊,分泌大量的黏液,引起出血、部分鳃丝缺损等(照片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虫体呈弯曲状并包裹鳃组织,形成复杂的块状物。导致鳃因血管闭塞而发生淤血,鳃上皮出现异常增生及棍棒化等明显的宿主反应(照片2)。经常见到在有大型孢囊的同时,还有1毫米以下的小型孢囊(照片3)。通常认为这种小孢囊几乎不能对鱼造成危害。然而,同时存在两类孢囊的原因还未知。

[病因]

本病由黏孢子虫的一种锦鲤碘泡虫(Myxobolus koi)寄生所致。孢子呈水滴状,长12~15微米,宽5~9微米。2个极囊的形状几乎相同,大小相等,长度6~7微米(照片4)。还不十分明确详细的生活史及传播方式。

[对策]

鲤碘泡虫在7~8月份形成孢子后孢囊崩解,从鳃部脱落下来。因此,9月份以后自然治愈。在夏季应充分供氧,注意料投放量及饲养密度,最大极度减少因缺氧造成的死亡。

10.斜管虫病

照片1

照片2

照片3

斜管虫病,在低水温期间,鲤鱼等淡水鱼的体表寄生并大量繁殖下面记载的寄生虫,并造成危害而成为多数淡水鱼的一种寄生虫病。

[症状]

病鱼(照片1)游泳力量减弱,停止采食。寄生虫的纤毛刺激寄生部位,使鳃上皮增生,进而导致鳃的各处形成鳃小片粘连、棍棒化。增生组织上寄生有虫体(照片2)。在体表,由于患部分泌大量的黏液而显白色。

[病因]

原生动物纲纤毛虫亚纲的鱼居斜管虫(Chilodonella piscicolla)为本病的病原体(照片3)以前称为鲤科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虫体呈扁平卵形,长径30~70微米,短径20~40微米。在虫体腹侧缘生有成列纤毛(右侧8~11列,左侧12~13列),依靠这些纤毛寄生于宿主体表,用虫体前部的筒状口器摄取宿主细胞的崩解物、宿主体表的细菌等作为营养物质。该虫以二次分裂方式增殖。

本病只在低水温期流行。该虫在5~10℃时分裂增殖最旺盛。除鲤鱼外,该虫还可寄生于多种淡水鱼。与该虫相近的还有一种六行斜管虫(Chilodonella hexasticha),但该虫为高温繁殖的寄生虫,纤毛的列数(右侧5~7,侧7~9)也比鱼居斜管虫少。在这些方面可区别这两种虫子。

治疗方法参见:

水产渔用十四种杀虫药与驱虫剂:效果越好的毒性越强,要轮换使用更要慎用!

鱼类常见寄生虫病:使用中草药和常见植物的杀虫方法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头条创作挑战赛##鱼病##寄生虫##渔人刘文俊#

有故事的鱼图片大全2

直播回放|一线直击:海口一小区围捕“鳄雀鳝”>>

围捕“鳄雀鳝”现场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31日消息(记者 党朝峰)近日,河南、北京、湖南、广西、山东、宁夏等地相继发现“怪鱼”鳄雀鳝的身影。河南汝州城市中央公园抽干湖水,耗时约一个月进行捕获,最终抓获两条鳄雀鳝,并已进行无害化处理。8月31日,海口西海岸一小区池塘中也出现了鳄雀鳝的身影。经过小区物业连续抽水,最终于8月31日上午捕捞出一条鳄雀鳝。

视频加载中...

捕抓现场视频

据了解,8月31日该小区业主反映曾在池塘发现过鳄雀鳝的身影,经物业管理处确认后,立即进行抽水。31日上午9时许,池塘边已经站着多名小区住户和儿童,蓝天救援队队员们得知消息后,也来到现场参与捕捞,多家媒体现场对捕捞鳄雀鳝进行直播。

围捕“鳄雀鳝”现场图。

“我们小区池塘原来有一百多条锦鲤,近期发现鱼少了很多,可能就是被鳄雀鳝吃了,业主们反映有两条鳄雀鳝,可能是有人放在池塘里的,我们希望能把这两条鳄雀鳝都捕捞出来,保护水体生物。”小区物业管理处负责人邢俊华说。

经过上午近一个小时的排水,记者看到,在池塘水基本可以看到底部时,现场捕捞人员发现一条类似鳄雀鳝的踪影,并及时下水用网兜快速将这条鱼捕捞上岸。这条鱼与网上所传的鳄雀鳝外形十分相似,嘴非常长,且牙齿锋利。

上午11时许,经过来到现场的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章翔鉴定,确定该小区池塘中捕捞出的即是外来物种鳄雀鳝,经测量身长70厘米。

成功捕获“怪鱼”鳄雀鳝。

章翔介绍,这条鳄雀鳝体型比较小,其嘴巴扁平,像鳄鱼的嘴巴和牙齿,这便是鳄雀鳝名字由来之一。另外最重要的特征是,鳄雀鳝的鳞片跟一般鱼不一样,鳄雀鳝属于比较古老的鱼类,鳞片非常硬。鳄雀鳝的尾鳍有三处,加上鱼身上的斑点来判断,确定是一条鳄雀鳝。

成功捕获“怪鱼”鳄雀鳝。

究竟鳄雀鳝是何方神圣?有什么危害?

章翔介绍,鳄雀鳝又名福鳄、大雀鳄等,属于雀鳝目、雀鳝科。成鱼长1.5—2米,最长可达3米。重量在45—72千克之间。寿命介于26到50年,据记载最高为75年。雄性6岁左右性成熟,雌性则长达11年。

鳄雀鳝不是中国的本土物种,而是来自北美洲,普遍分布于墨西哥到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以及尼加拉瓜的湖泊等。它喜欢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淡水环境中,偶尔进入河口或海滨等咸水区活动。

椰视频 | 国内水域没有天敌!海口一小区景观池内抓捕到鳄雀鳝

鳄雀鳝是肉食鱼类,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再加上鳞片非常坚硬、牙齿有剧毒,几乎没有天敌。如若放归到天然水域,会对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改变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如果没有食物,它还可能攻击人类,危及在水中作业的人。

“我们正在与海口联合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排查工作,目前在南渡江等一些淡水水系可以发现鳄雀鳝的身影,这次引起关注度,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广大群众学习如何科学对待外来物种。”章翔说。

围捕“鳄雀鳝”现场图。

章翔提醒,在小水池中发现鳄雀鳝后,可以用抽水的方式处理,但在大的湖里或者河里发现的话,目前北美地区用钓鱼的方式来钓出来已经非常普遍,而抽水排放反而可能出现鳄雀鳝的鱼卵被排放到其他水体中,造成其他灾害。

截至记者发稿前,仍未发现业主们反映的第二条鳄雀鳝身影,物业仍在继续抽水,蓝天救援队队员也继续留守现场,时刻准备捕捞第二条鳄雀鳝。

【鳄雀鳝科普】

鳄雀鳝是肉食性的鱼类,而且生性非常凶猛,会捕食我国的本土物种,尤其是水域中的鱼类,水中被鱼当作食物的藻类就会大面积泛滥,这些水生植物就会在水域中形成单一物种的优势,就有可能导致水体缺氧,造成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灾害。另外,这种外来物种缺乏天敌,水域内的鱼类都会被吃掉,如果出现食物短缺的情况下,鳄雀鳝甚至会攻击人类,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在此有关专家希望广大群众,未经批准不要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特别提醒广大群众,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被追究刑事责任。

【鳄雀鳝为何非抓不可?】

此前河南汝州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云禅湖近30万立方的湖水基本抽干,才让两条鳄雀鳝“现身”。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此大动干戈值得吗?这种鱼为何非抓不可?

郑州市自然博物馆馆长、生物学教授李长看表示,“鳄雀鳝在中国本土缺乏天敌,它个体非常大,一般的水生动物不是它的对手。它会对本土鱼类进行大量捕食,可能导致食物链断裂。”

【鳄雀鳝是否为“外来入侵物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任大鹏表示,“外来入侵物种”和“外来物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来物种”并不见得都是“入侵物种”,而是否属于“外来入侵物种”需要长期科学评估。

“不管它是否有入侵特性,只要是外来物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里也有严格规定,即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引进回来,消费者或居民已经养殖了,按照法律规定,不允许随意在野外释放,也不可随意丢弃。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也特别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明确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有故事的鱼图片大全3

五官是大部分动物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我们人类在内,这些都是天生就有的。如果说缺少了这些重要器官,那势必会影响生存,也可以称之为五官不全。

最近在广东云浮一个农村水塘,农户清塘抓鱼时就捞到了一条样貌奇特的“无头怪鱼”。这条鱼跟其它鱼长相不同,它既没有眼睛,也没有头,却依然活着!大伙都说这条鱼堪称鱼界的“鱼坚强”

鱼塘抓鱼

1、发现“无头怪鱼”‍‍‍

来自广东云浮(封开县)的女孩阿萍讲述,他们家有个几亩的养鱼塘,在昨天清塘卖鱼,因为假期还没结束,她也过来帮家里一同抓鱼。等拉最后一网鱼的时候,她父亲就发现了这条“无头怪鱼”。

她父亲发现这条鱼后,老远就叫阿萍过去看,当时阿萍还觉得是父亲在故意逗她玩,哪有鱼没有头,没有眼睛还能活着的,这不科学。可当她看到这条鱼后,不禁怀疑自己的眼睛……

2、违背五官定律

这条鱼既没有头,也没有眼睛,整个头部就像被什么削去了大半截,成了一个很平的断面,说它有嘴巴,可就是一个看似嘴的洞!让人不解的是,这样一条五官不全的鱼,还是活蹦乱跳的!

虽然没有头和眼睛,但通过身体分辨,这应该是一条鲤鱼。在场的其他人也表示活大半辈子了,头回见到这样的“怪鱼”,这鱼的生命力不是一般的强,都长这样了还死不了,妥妥的一条“鱼坚强”

发现无头怪鱼

3、有不好的预兆

阿萍父亲抓到这条鱼后说“会不会是什么不好的兆头?”在一些老人的老旧观念里,遇到不寻常的事物都会瞎想,会牵扯到封建迷信这块。阿萍赶忙说“老爸你就别瞎想了,要相信科学。”

受过教育的阿萍,自然不会相信封建迷信,违背常理的事肯定是有原因的。为了解开这条鱼的谜团,当时阿萍就掏出手机,让父亲抓着这条鱼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发布到了网上寻找答案。

4、“无头怪鱼”的形成

照片发到网上后,很快就得到了网友们的回复,科学地解释。第一个原因:水中有其它食肉性鱼类,这条鲤鱼被攻击后,被食肉鱼咬掉了头部,但没有损伤到大脑,自我愈合生存了下来。

第二个原因:在鱼卵孵化时就已经出现畸形,也就是说这枚鱼卵本身就不健康,孵化出的小鱼就会产生畸形。阿萍看到的这条“无头怪鱼”应该属于后者,因为她们家鱼塘并没有养食肉攻击性鱼类。

没头没眼的鱼

5、没头没眼为何不死?

按正常逻辑,鱼没头没眼是无法存活的 ,为何它能活下来呢?这里关系到受伤程度和身体结构。鱼类活动主要由其脊椎神经控制,也就是说鱼对头部大脑的依赖,远远低于其它的哺乳动物。

鱼的头部重要部分为鱼鳃和大脑,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这条鱼鱼鳃部分完整,头部大脑所在也安好。只要能进食就有存活的概率,当然缺少眼睛和半个头,能够活下来真的是很不容易。

鱼的样子很诡异

最后阿萍经过父亲的同意,把这条鱼拿到河里给放了。也有网友表示,这条鱼不应该放生,在鱼塘里天天有人喂食,它多少还能吃到些。到了河里没有那么多食物,只有半个头,眼睛又看不见,也活不下来,还不如早点帮它解脱!对于这条无头无眼的鱼,大家认为它能在河里存活下来吗?

我是钓鱼人木木哥,感谢大家的支持!

西方神话故事都有什么(外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情侣有寓意的睡前故事大全(情侣有寓意的睡前故事)

有爱的雨伞故事视频大全(有爱的雨伞故事视频)

有故事的名字游戏昵称大全(有故事的名字游戏昵称)

明星有故事感的图片大全(明星有故事感的图)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故事的鱼图片大全高清(有故事的鱼图片大全)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884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