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井盖的故事(有故事的窨井盖)

2023-03-13 15:14:01 技术常识4 已解决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74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万盛下水道井盖也有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万盛微发布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窨井盖1

万盛的铸铁下水道井盖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完善污水排污系统,污水排放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雨水和道路清洗污水的排放都进入了排污管道。为方便排污系统的检修及各处沉淀池的清堵,在排污系统中设置有排污窨井,其顶部有井盖,俗称下水道井盖。井盖长期由铸铁铸成,顶面铸有文字和年代批次,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见证。

万盛的铸铁下水道井盖较早的见于1973年,由重庆市水站订制铸造,顶面铸有“重庆市下水道”和“1973年制造”字样。可见,万盛建立排污系统初期,还未自己铸制下水道井盖,来源于重庆市水站。同时,也说明万盛城市开始建设规范的排污系统是在1973年左右。

后来,有铸文分别为“重庆水站、1979年制”,“重庆市水站下水道,1978年制”和“重庆市水站下水道、1979年制”的井盖,以1978年制的数量较多,可见证1978年左右万盛的城市建设和下水道建设有一次较快发展。之后,又有铸文“重庆市下水道”,铸的数字分别有1981年制、1983年制、1984年制、1988年制、1989年制、1992年制的井盖,其中以1983年和1984年制的为多,见证了万盛城市建设和排污系统建设的又一次较快发展。还有井盖上铸“自来水站开关”“1981年制”文字的井盖,未铸“重庆”二字。万东北路留存的1988年制的铸铁井盖,证明万东路建设或改造始于1988年。

万盛来源于重庆市水站的下水道井盖,顶部铸造的文字和数字很不规范,拍摄收集的诸多井盖图片中,一般文字和数字是从左到右的顺序,文字在上方,数字在下方。但也有文字和年份数字从右到左排序的,还有年份在上方、文字在下方的,以及其他方式排列的,识别也费神。更有一个闹笑话的例子:万盛老街曾经发现的一个下水道井盖,铸有“1886年制造”。1886年是清光绪十二年,那时的万盛不可能有封闭的下水道和窨井盖,很明显,是那一批井盖的1986年的“9”错铸为“8”。另外,井盖上为便于用铁钩打开井盖和排气用的小孔,有2个的、3个的、4个的、5个的。随意性很大,没有科学严谨的要求。

由万盛自己订制的下水道铸铁井盖,最早的是铸有“南桐矿区下水道、1979年制”的井盖,盖面光滑无纹,文字和数字均为凸文,对称分布2个开盖小孔。说明1978年至1979年那次城市发展中,已有井盖由本区铸制。后来又有铸文“南桐矿区水站”,年份分别为“1984年制”“1985年制”“1986年制”“1989年制”“1991年制”的井盖。也是万盛城市建设加速,下水道需要经常补充和维护更换的见证。

上个世纪90年代,铸铁井盖被盗、当作废铁卖钱现象突出,导致人、车安全隐患乃至发生事故增多。下水道井盖逐渐用新的材质制造来解决防盗和安全问题。有使用水泥加玻璃纤维制造的,有加铁丝做筋提高强度的。至2017年,除留下的部分铸铁井盖外,大多已被新材质井盖替代。

万盛现存的铸铁井盖,最迟年份制造的,是万东镇莲池苑小区的院内的化粪池井盖,有“重庆市下水道、2004年制造”字样。另有勤俭路上的“成都川胜管道有限公司制”的球墨铸铁井盖和“重庆水务制”铸铁井盖,都没有制造年份,且数量很少。从“水务”二字来看,是在水站变成水务机构之后安装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改革和创新,铸铁井盖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曾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功不可没的贡献。

文/图 朱元凯

有故事的窨井盖2

22日,记者在彭刘杨路附近看到,地面窨井盖上雕刻着精美的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图案。记者刘斌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2日讯(见习记者杨丝涵 通讯员谢铭辉)22日上午,武昌临江大道边,市民徐子华正对着地面一处铜制井盖拍照。长江日报记者走近发现,该井盖上雕刻着黄鹤楼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图案,相较于普通井盖看上去更加精美、有特点。徐先生一边拍照一边感叹:“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井盖,这井盖上的长江大桥正好和背后真正的长江大桥相呼应,这张照片拍出来很有意义啊。”

武昌临江大道,雕刻着精美长江大桥的窨井盖与长江大桥同框。记者刘斌 摄

原来,这批“新奇”的井盖是由武水集团与武汉大学师生共同设计,汉水科技公司铸造出品的“汉水的城市徽章”系列井盖。2月21日,由中国水协组织的第一届“井盖”文化征选活动开启网络投票通道,该系列中的4款井盖代表武汉参赛。

首批“汉水”系列文化井盖目前已在武昌彭刘杨路、临江大道、昙华林,汉口中山大道、沿江大道等路段铺设了20多块,图案分别为长江大桥与黄鹤楼、汉口水塔,井盖表面分为彩色版、铜质版,根据图案中的地标建筑,配套安装在对应的地标建筑所在区域。其中汉口水塔作为武汉百年历史建筑,其正前方马路上文化井盖尤为显眼,铜色的井盖与红砖水塔相称,历史韵味突出,记者实地探访,以水塔为背景,能同时将人、文化井盖与景观地标 “同框”。

22日,汉口中山大道水塔附近窨井盖上雕刻着精美的水塔、江汉关图案。记者刘斌 摄

武汉大学城设院邓俊与其团队成员是此次文化井盖的设计方之一,自2021年8月着手设计开始,邓俊团队先后调研了国内多座城市的文化井盖创意,最终确定将百年武水的企业文化与武汉三镇、两江四岸独特的地理条件、地标建筑和历史人文相融合,按“城市地标类”“重点保障类”“红色印记类”设计制作系列文化井盖。“后期我们还将设计井盖‘文创衍生品’,即根据上述各设计方案进行定向衍生品开发。”

“我们希望通过小小的井盖,展示城市的文化自信,讲好武汉发展的故事。”据汉水科技负责人介绍,“汉水”系列井盖的设计理念专注提炼汉派文化元素,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佩戴“城市徽章”。

武昌临江大道,窨井盖上精美的图案吸引市民关注。记者刘斌 摄

除了外形新颖,“汉水”系列文化井盖还非常智能,每个文化井盖都设计了独立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可看到图案中对应地标建筑的人文故事、地下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服务信息等。同时,如后期通过专业软件扫描二维码,还可以查询到供排水企业使用的地理信息编码,进入专业软件了解该井盖节点的建设时间、井下设备状况、管道设施情况、相关维护信息等一系列资料,方便产权单位管理及维护。

据武汉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计划在其他地标建筑所在区域装设相对应的文化井盖,其他类型将在城市陆续“上新”。

【编辑:张玲】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有故事的窨井盖3

一年前,因几十米的路面惊现上百个窨井盖,建国北路得了一个新名,叫“铁饼路”。而杭州还有一个“铁饼小区”——邮电路19号。

步入小区大门,眼前的道路千疮百孔:东一块、西一块的井盖看得人头皮发麻,短短70米的距离,共有46个井盖;路面沉降严重,路中间有一道长长的“伤疤”,是多次抢险挖路的痕迹。

已知“铁饼路”的井盖与地铁施工有关,那“铁饼小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井盖?地面高低不平,老小区毛病不断,该怎么办?

近日,上投集团(吴山路社区“三联三领”挂包单位)出台了小区路面整治的可行性方案,要为邮电路19号的硬装“治病”。

昨天下午,居民们冒雨参加“小区微更新”第二次议事会,讨论软装“整容”方案。方案确定后,6月24日就正式动工。

“修修补补又一年,家园终于要大变样了,以后走路就不怕绊脚了”居民李锦钜期待地说。

用10天时间

把地下管网理顺、理通,再把地面填平

邮电路19号,是吴山路社区唯一一个相对集中的老旧开放型小区,有很多老小区的通病,但最严重的还是路面问题。

在3幢楼门洞下聊天的两位阿姨说:“这个小区1988年就造好了,大概去年夏天一下子多了很多井盖,下雨天会有很多水坑,前段时间还有人绊了一跤,要能修好也算解决了一桩心事。”经过了解,邮电路19号共有4幢15单元142户,其中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老年住户,还有一小部分租客。

老年人退休在家,最关心居住环境好不好、惬不惬意。这些井盖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塑料材质不抗压,已经有30%的井盖出现了破损。

为什么小区里会有那么多井盖?

议事会上,杭州路通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工(工程总监)李迦南说:“一方面,这个小区年代久,经历了一户一表进门、管道煤气落地,地下藏着密集的管网;另一方面,小区地方窄,还有5条支路,管网弯弯绕绕的,日常检修和运维没法一条直线通到底,所以就会开较多井盖。”

他说,也不排除居民和商户自行增设管线,因为原先的很多老管道都堵了,有些地方排水不畅,就得增加新管。

我在现场数了数,46个井盖中,大概有7种类型,涉及雨水、污水、弱电、燃气等。而这次小区微更新,第一个要改的就是路面。

李迦南说:“我们计划10天完成任务。这10天里,将把塑料井盖换成结实的锈纤维井盖,疏通堵塞的管道,对管网进行梳理,能合并的就合并,最后用沥青筑平地面。”

续写邮电路故事,老小区也要美美哒

除了解决痛点,居民们还希望家园能变得更漂亮。

李锦钜说:“把墙体刷白,新是新了,但缺了点味道,何不把‘邮电路的故事’绘到墙上?”

居民们都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背起邮电路的历史那可是滚瓜烂熟。

曹林坤觉得,可以把邮电路的改名故事画到墙上。他说:“这条路建于民国初期,经历了三次改名。最早的时候叫‘花市路’,因为沿街聚集了很多卖花摊。后来为纪念旧民主革命领导者宋教仁,改名为‘教仁路’。1966年,因路东段有原市电信局,故而改名‘邮电路’。”

也有居民认为,把邮电路的历史建筑画上墙,也不错。

比如邮电路52号的勤庐,由东西两栋洋房组成,西侧为院落式建筑,东侧为2层石库门式建筑。勤庐最早的主人是英商上海中和洋行华人经理宋季生,他也是敦余泰记钱庄的大股东。1951年9月,此楼转让给了浙江省交通公司,作价3亿1千万元人民币,宅邸之大,可见一斑。后浣纱路填河筑路,许多老宅都不在了,惟有勤庐矗立不倒。

至于建国后的故事,就更多了。居民们纷纷道出自己的回忆:“八十年代这里是省中医院宿舍楼,住的都是医生和家属。那个时候都是平房,高一点的也只有三层。我们烧饭就一起露天搭个灶台,一个院子的还有公共浴室。”

上投集团副总经理冯明涛收集了居民的故事,并提供了保安岗亭和小区大门的设计方案。

现在的保安岗亭,由薄铁皮和泡沫制成,看起来比较寒碜;小区的大铁门有多处生锈,门栓也已脱落。

“我们打算用不锈钢重建一个保安亭,与不锈钢的宣传栏相呼应。大铁门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方形的,另一种是顶部带拱形的,由居民自行选择。”

通讯员 | 沈榄

( 作者:见习记者 凌姝文 文/摄 编辑:李师礼 )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井盖的故事(有故事的窨井盖)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780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