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挖棉田的故事有哪些好词好句(挖棉田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2 19:14:01 技术常识4 简单易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35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驰骋棉田的“大家伙”,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挖棉田的故事有哪些1

【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没想到你们新疆的拖拉机个头这么大!这可比我老家的‘霸气’多了。”“十一”期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王金波和郑宏民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刚走到室外展区,郑宏民就被一台两人多高、一辆公交车长的橘红色“大家伙”吸引了目光。

10月11日,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室外展区,观众在参观六行采棉打包机。光明网记者 季春红摄/光明图片

“这叫采棉机。这几年我们新疆好多地方都在用,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采收效率高!”家住新疆阿克苏的王金波自豪地对郑宏民介绍。

在王金波的记忆中,小时候,采收棉花就是家家户户每年秋天最重要的工作。天还未亮,他就要跟着父母下地摘棉花,一直到天黑才坐着装满棉花的拖拉机回家。“现在不一样了,机械采收已经代替了传统人工采收。机器工作时,人只需要坐在边上看着就行,完全自动化了。”他笑着说。

展览中的这台机器,是由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生产的六行采棉打包机,长10.28米、宽5.58米、高5.3米,净重达30余吨,具备棉花采收、打包一体化功能,能实现自主导航、自动打包控制、故障自诊断、数据远程监控等,每天可采收棉花超500亩。

“这台机器具有6个独立采棉头,配备大功率双风机系统和潍柴770马力发动机,棉花采净率在94%以上、含杂率小于10%。”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农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孙奎介绍,一台六行采棉打包机的采摘效率相当于1500多人手工采摘。此外,这种机器可以通过来回穿梭将待收的棉花压缩成棉包,“从天空俯瞰,就像在田野中‘画画儿’一样!”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但机采率仅有28%。“当时,采棉机属于我国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短板,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孙奎说。

为了研制出高端国产采棉机,孙奎多次带领研发团队到棉花采收一线听取农户需求。他们发现,传统的箱式采棉机采摘棉花后,农民仍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打包。“采棉机最关键的就是打包功能,我们在六行箱式采棉机的基础上,不断试验打包系统及包膜模块结构,确保打包性能可靠。”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农机具研究所工程师文世昌说。

最终,经过数十次的实验与校正,2018年9月8日,铁建重工4MZ-6自走式采棉机在新疆下线,填补了国内六行采棉机产品空白,2020年平均单台采收亩数达11000亩,最高单台采收17777亩。3年后的2021年,更加先进的4MZD-6采棉打包机上市,可满足采棉、集棉、打包、逐出和丢包等一系列动作,真正实现了采棉、打包一体化,并凭借采净率高、智能化高、性价比高深受农户青睐。

近期,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还向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颁发了《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证书》,认定铁建重工“智能打包采棉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投入研发高端农机系列产品,为提升新疆棉花品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孙奎说。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挖棉田的故事有哪些2

作者:韩峻

有一种花,没有五彩缤纷的颜色,却绽放于原野田间,开得灿烂而炽热。有一种云,不曾在蓝天上徜徉,却根植于大漠戈壁,白得轻盈而无瑕。这就是棉花——一株包裹着阳光的花,一朵从沙土中长出来的云。

兵团用无人机强化棉田管理,期盼又一个丰收年。

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成立初期,兵团突破层层艰难险阻,探索棉花种植,创造了棉花扎根大漠戈壁的奇迹。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兵团实现了棉花种植从无到有,从窄膜到宽膜再到双模,从渠灌到膜下滴灌,从智能无人播种施肥到全程机械化采棉……亘古荒原跃起了一片片多姿多彩的绿洲,大漠、胡杨、棉田构成了一道壮阔无比的美丽景观。

大漠、胡杨、棉田、兵团职工,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我生在兵团,长在兵团。作为兵二代,从小对父辈们屯垦戍边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耳闻目睹。同时,我也亲身经历、见证了兵团棉花种植业的大发展、大变化。2021年,兵团棉花播种面积1305.2万亩、产量208.32万吨。皮棉单产达160公斤,位列全国第一,棉花全部6项质量指标中,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5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

兵团职工们将新棉花装车交售。

看着兵团因棉花带来的变化,我不禁感叹:棉花见证着军垦父亲戈壁母亲在大漠戈壁中开垦出绿洲,托起了一代代兵团儿女四季逐梦新征程。兵团凝聚着几代人的血与汗,寄予着追求和梦想,所有的曲折和辉煌都与此紧紧相连。带着这份兵团情结和责任,我将继续用手中的相机对准这块热土,用镜头讲好兵团故事、棉花故事,创作出有深度、有质量的作品。

清晨,兵团职工们回收棉田里的地膜。

一台采棉机在棉田中穿梭,采收新棉花。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8日11版)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房颖

来源:作者:光明日报

挖棉田的故事有哪些3

借助数字技术,无人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悄然走进千家万户。 /受访者供图

无人机和农业可以产生深刻的联系吗?如果是在几年前问傅振雅这个问题,他可能不置可否,但放在如今的环境里,“新农人”傅振雅的答案是肯定的。

借助一台无人机,傅振雅和儿子可以轻松实现单日为近千亩农田喷洒农药的目标。

这台无人机来自极飞科技,一家利用无人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技术,为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农民提供无人化生产服务的农业科技公司。

在极飞科技统计的服务案例中,和傅振雅一样的“超级农人”还有很多,其中较为人熟知的是,极飞科技在去年启动了一场为期6个月的“超级棉田”实验,邀请两位90后员工,挑战管理3000亩棉田。如今,“超级棉田”的故事依然在继续,农业和农民因为数字技术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在乡村,

轻松服务4000亩农田

8月,河北省廊坊市的乡间田野里,农作物长势正茂,玉米、高粱等农作物进入灌浆期。

随着农作物灌溉期的到来,田间地头打药的农民也多了起来。和多数农民一样,1982年出生的傅振雅此时正忙得食不暇饱,每隔一段时间,他的电话铃声就会响起来。

极飞科技的两名员工站在 " 超级棉田 " 内。 /受访者供图

电话那头,多是和他同村的村民,对方致电傅振雅的理由不尽相同:有人向他咨询农药和水的配比,有人想雇用他为自家农田打药、防治病虫害,还有人向他咨询如何购买农业无人机。

农业无人机,是傅振雅外出务工返乡后,特意购买的农业用具。依靠购买的农业无人机,傅振雅彻底告别了以往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耕作的生活,他将自己的职业与农田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每年春季,傅振雅会用无人机有偿协助村民完成“一喷三防”工作;等夏季麦收,他会利用农用车为农户拉运麦子,以此从中获利;及至秋耕,他则开始利用无人机撒肥、喷洒农药、追施肥料等。

在傅振雅看来,“无人机可以作用于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无人使用的局面”。据他估计,他目前作业的农田数量已经超过4000亩,占村庄农田总面积的比重超50%,累计作业面积也达到了15000亩次。为这些农田提供服务获取的酬金,已成为傅振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傅振雅看来,“无人机可以作用于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无人使用的局面”。/图·pexels

而在此前,傅振雅想用无人机盈利的想法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包括妻子在内的多数村民都对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傅振雅回忆,当时村内的所有村民仍在延续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家会在有喷药需求时,背上手动或电动的喷雾器到田间人工喷洒农药,如果是在玉米灌浆期劳作,多数人还会在头顶戴一个网格状的垃圾桶,以此避免面部被玉米的叶片划伤。

通过和村民不断沟通,傅振雅了解到,村民之所以拒绝使用农业无人机,主要是担忧无人机用水量过少,无法有效发挥农药的作用。

傅振雅介绍:“人工作业一亩地,大约需要35斤水,而无人机作业一亩地,只需要2斤多的水。村民当时主要担忧的问题是,用较少的水作业同样面积的农田,农药的作用是否会受到影响。”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傅振雅当起了免费劳工,他找到村里年龄偏大的村民,表示自己可以用无人机免费为对方喷洒农药,如果无人机作业效果良好,对方可以选择付费使用。

通过免费试用的方法,傅振雅逐渐收获了一批稳定的客户,这些客户多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年龄集中在60—70岁。

通过免费试用的方法,傅振雅逐渐收获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图·pexels

作为无人机的使用者,傅振雅服务的农户年龄与极飞科技服务的农户年龄在某种程度上保有一致性,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介绍,在他们服务的客户群体中,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占比超过了30%。

在龚槚钦看来,和傅振雅一样的“飞手”之所以会服务大量的老龄农户,是因为老人已不能凭一己之力照料农田,寻找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帮助自己照料农田,成为了这些老人更好的选择。而如傅振雅一般,能快速接受、运用新技术的中青年,不仅可以承包上千亩农田,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为其他农人提供服务、从中获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农场主多为中青年人群。

数字技术,

让农民对接社会

在傅振雅的童年记忆中,从事农业生产是一件十分考验体力和耐力的工作。

小时候,傅振雅的家里有十几亩农田,每到麦子成熟的季节,他要和父母一起到农田里用镰刀收割麦子,然后再将麦子束成捆,用农用车拉到晒场晒干。麦子晒干后,傅振雅的父亲会用拖拉机拉着石磙,反复碾压麦穗,直至将麦子从麦穗里挤压出来。此后,父母会用叉子将麦秸挑出去,只留下麦糠和小麦种子。在起风的日子里,傅振雅的父母赶到晒场,借助风力将麦糠和小麦分离开。

在傅振雅的童年记忆中,从事农业生产是一件十分考验体力和耐力的工作。/图·pexels

长大成家后,傅振雅和妻子成了自己农田的管理者,他和妻子不仅要决定农田耕种作物的种类,判断农田翻土、施肥、浇水的时间,确定追肥、施药的必要程度,还要收获、保存农作物等。烦琐的农业安排,常常使傅振雅分身乏术,那时候,他和妻子只能料理十几亩农田。

但如今,借助农业无人机,傅振雅见证了农业无人机如何在乡村从无到有,再到被人广泛接受。作为傅振雅所用无人机的研究、生产厂家,极飞科技自2013年涉足农业以来,催生了众多如傅振雅一般的“超级农人”,也见证了数字技术如何全程为农业服务。

龚槚钦以极飞科技打造的“超级棉田”为例,说明了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农业,全程协助农人科学管理农田。龚槚钦指出,占地3000亩的棉田约有28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两个农人绕3000亩棉田巡视一圈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若没有数字技术,农人想从3000亩棉田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十分困难的,这种困难几乎贯穿了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

“新农人”可借助农业无人机,实时监测棉田的生长状况。 /受访者供图

在播种棉籽期,如果数字科技未进入新疆,新疆棉田的大部分种植户都要在播种前,拿着专门的温度测量仪器,于早、中、晚等不同时间段,连续5天到农田里测量土壤的温度。龚槚钦介绍,农户这样做是因为只有土壤的温度连续5天高于12摄氏度,棉籽的发芽率才能得到保证,而如果农人在测温时出现偏差,致使数据低于12摄氏度,农人则需要重新测温。

有了数字科技后,农户获取土壤温度的途径变得无比容易。“农人可通过土壤里放置的传感器,准确获得土壤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各方面的数据,并可由此判断棉籽播种的最佳时机。不仅如此,AI也会提醒农人什么时候去播种。”龚槚钦说。

在棉花成长期,如果棉田发生了病虫害,农人则可以依托数字技术,遥控遥感无人机,及时防治病虫害。龚槚钦表示,一台遥感无人机可以帮助农人实时监测棉田,农人可利用遥感无人机实现无人巡逻、获取数据等目的,并可以通过遥感无人机回收的数据、拍摄的照片等信息,及时获知棉花得了哪些病虫害,病虫害会不会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农作物是否成熟、适宜收割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决策。

农机自驾仪可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耕、种、管、收各个流程。 /受访者供图

而在传统的农业作业体系里,农户若要用药,则需要到农资店等店铺购买,给药则需要人力到田间劳作,而判断农田是否需要施药也多靠农户眼观。但如今,借助遥感无人机,人力成本和依靠经验决策可能出现的风险,均被有效降低了。

不仅如此,通过数据平台,农田附近的无人机飞手、拖拉机机手等也可以快速获取农户所经营农田、正在遭受哪些病虫害、遭受病虫害的程度等各方面的信息。根据无人机飞手、拖拉机机手等人员的位置,数据平台可以及时为农户匹配有关作业人员,由他们为农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龚槚钦称:“这种精准的派单模式,使农户享受到了十足的社会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2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挖棉田的故事有哪些好词好句(挖棉田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725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