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颜色的故事是啥(什么叫有颜色的故事)

2023-03-12 16:42:01 技术常识4 真实感受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62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东周列国故事》 末世妖姬褒姒,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飞天大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什么叫有颜色的故事1

每当一个朝代走向灭亡,就会出现一个乱世妖姬,比如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西周的褒姒。名字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模子都是一套的。惑乱君心,骄奢逸,残忍嗜杀,然后国家亡了,作为红颜祸水背的一口好锅,后代人再给她们编一点玄学色彩的故事,一个末世妖姬的形象就出来了。千百年来,屡试不爽。

《东周列国志》开篇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或者说褒姒传奇。

褒姒出生于周宣王时代。周宣王,是西周第十代君主。从政治作为上看,他当得起“守成令主”的名号。不过,他在历史上的名气,跟他的好大爹和好大儿一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俩货,名声一个赛一个的臭。

好大爹,周王朝著名暴君,顶级删评小能手——周厉王。也许你对这个名字不熟悉,那么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些词你总该听说过吧。历史上,周厉王下了几道荒唐的命令,后果就是怨声载道。对于老百姓的怨言,周厉王“王八念经,不听不听”,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老百姓大街上遇到熟人都不敢开口,只能使个眼色,这就是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怨沸腾的后果,就是老百姓联合起来放逐了这个昏君。

好大儿,那就更出名了,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在昏庸程度上更上一层楼,直接把西周的气数给干没了。基因隔代遗传,就是这么顽固。

国有妖异,天必警之。

周宣王有这么不省心的爸爸跟儿子,他即使拼到吐血,西周的颓势也不是他能挽救的。上天的示警,是从一首童谣开始的。有个红衣小孩,在街上唱着“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音同:掩狐基服),几亡周国”。童谣的意思,是月亮要升起来,太阳要落下去,桑木弓、箭袋子,要灭亡周王朝。日月分别代指男女。红衣为火,红衣小孩就是是火星下凡。古代火星是凶星,这个童谣是谶语。

周宣王就下令,销毁库存弓箭,禁止生产,谁敢买卖弓箭就杀头。这时候,周王宫里发生一件怪事:一个怀孕40余年的老宫女,终于生了,生了个女儿。

没错,褒姒她妈怀她怀了40多年,哪吒看了都得喊一声前辈。她也确实是哪吒的前辈,因为褒姒的孕育,是从夏桀开始的。夏桀,夏朝末代君主,与商朝末代君主帝辛齐名,号称“桀纣”,一对卧龙凤雏。好家伙,这是直接从历史有记载的第一号亡国之君就有了不祥之气加持啊。

夏桀末年,褒城(就是现在陕西汉中)有神人化为二龙,降于王庭,口流涎沫,忽作人言,说:我俩是褒城二君。夏桀拿金盘收集两条龙的涎沫,藏了起来。过了上千年,终于,潘多拉魔盒被周厉王打开了。果然龙的唾沫就是不一样,过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没干,流到地下,化成一只小乌龟,在大厅里游啊游。小宫女年方十二,踩到小乌龟爬过的印子,竟然怀孕了,这个孕期长达40余年。

然后王后寻思:这生了个啥?!一不做二不休,让人给扔水里了。好巧不巧的,小婴儿命大被卖桑木弓的男人给捡到了。他抱着孩子跑到褒城,在那里把褒姒养大了。女子、弓箭,跟前面的童谣都对上了,接下来那就该灭国了。

褒姒长大就被献给了周幽王。注意:褒姒是陕西汉中人,请自动脑补佟掌柜对老白撒娇的口音。褒姒独得恩宠,周幽王也不懂得雨露均沾,王后申氏白眼翻上天。褒姒这个妃子,十分不讲女德,既不来拜码头,也不说送个礼。于是,更不讲武德的太子宜臼决定替他妈出气。他出气的方式就是大庭广众之下,把褒姒暴打了一顿。简单、粗暴、直接、不讲武德,透露着一丝丝清澈的愚蠢。最早的宫斗,就是储君的一通老拳。

褒姒枕边风一吹,申生被赶到了外公申侯家。思子心切的申后,想了个招,让人给太子送信,让太子假意服软,返回王宫,伺机搞死贱婢和她生的贱种伯服。结果信还没送出宫就被褒姒截胡了,从此太子王后成为往事,褒姒伯服成功上位。

后来呢,就是周幽王一个劲儿想着逗褒姒笑,虢公石父出了个遗臭万年的馊主意——烽火戏诸侯。虢公石父因此得了周幽王的千金赏赐。“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宋代人的好句子;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大观园里晴雯的娇媚女儿态。想不到吧,西周著名虢公石父才是正版千金买笑。

再后来呢,前任太子的外公申侯一气之下,搞了个清君侧行动,引狼入室,领着犬戎大军浩浩荡荡进了都城镐京,抢了财宝,杀了幽王,砍了伯服,占了宫廷。

至于褒姒,沦为犬戎俘虏,又在犬戎兵败之后,死于乱军之中。

生得传奇,死得潦草。说到底,褒姒就是一个亡国的符号而已。

什么叫有颜色的故事2

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怎样理解中国传统色的价值。

什么是中国传统色?其实就是我国古人对于色彩的定义和名称。比如海天霞、暮山紫和东方既白等等。

(图片来自全景视觉)

说到这,你应该已经猜到了。这节课,我们观察的是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存在哪些新趋势?不用我说,你可能也有感受,这几年,国潮文化异军突起,几乎席卷了美妆、服装、玩具、家居、影视剧等各个领域。

但这里我们不给你直接讲国潮,这已经是一个无法抵挡的大趋势了。我要给你讲的,是国潮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元素,中国传统色。这是我们最近发现的,被严重低估的一个小趋势。但是请注意,这里的小,指的是这个趋势只是刚刚冒了点头,还没有大规模展开。但是,这个趋势的影响力可不小。往大了不敢说,如果这个趋势未来展开,也许每个国潮商品都值得再做一遍。

但更重要的是,传统色的研究和推广过程,其实是制造一个共识,打造符号系统的过程。如果这个共识逐渐扩大,那就不仅仅是文化理念商业化的问题了,而且它会重新定义和影响我们全体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这节课我们为你请到的课程导师,是一位研究传统色的专家,郭浩。郭浩其实是广告人出身,后来做了文创投资人,先后引领了故宫大婚、故宫御猫等传统美学再造项目。但他从2018年,开始沉迷在故宫各个文物器具上,潜心研究,考察相关文献400多部,最终研究出了1000多种传统色的色值和定义。后来,他把这些研究成果集结成册,出版了《中国传统色》系列图书。

刚开始,中信出版社的判断,这本书开售可能就是8000册,毕竟这个领域太小众了。结果没想到,出版刚一周,8000册就销售一空。在半年内,这本书连续加印了9次,到现在,已经印刷了21万册。这和原来的预期完全是两个量级。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色,这是一个价值完全被低估的领域,消费者对传统色的关注,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得多。那问题就来了,传统色这么细分的一个元素,具体都有哪些价值呢?为什么它是一个特别值得我们关心的领域呢?咱们待会详细来说。

这节课的课程导师就是郭浩,研究员是杨霁琳。由转述师徐惟杰为你转述。

好,我们开始。

中国传统色,这是我们最近观察到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趋势。有意思在哪呢?

过去在文化领域,一直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创意工作者从来不缺想法、理念或者创意,难的就是有一个创意之后,怎么把它落地,让它产生价值。这是文化领域一道大坎。很多创意都因为这个原因,最后被尘封在创意者自己的书桌上,没有人知晓,也就产生不了价值。

但郭浩研究和推广传统色的全过程,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什么思路呢?就四个字:制造共识。

共识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的共同认识。如果有些事、有些观点,绝大部分人都有共识,那这个共识本身就会有价值。比如,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认为“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那国货就会迅猛发展;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觉得电动车有利于环保,那电动车上下游的产业就会被带动起来。任何一个商业形态或者商业趋势的兴起,必然伴随着一个新的共识产生。

但是,没有从天而降的共识,我们说服一个人都很难,怎么才能制造出一个能够支撑起商业趋势的共识呢?光想想,都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郭浩的经验主要是这么三点:嫁接文化母体,产品化和打造开放系统。下面咱们一个个讲。

嫁接文化母体

先来说第一步,嫁接文化母体。文化母体,在出版人那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指的就是那些在我们生活中不断重复,重复到成为我们所有人共同经验、共同知识、共同观念的文化。

郭浩研究传统色,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向文化母体借力,把自己想要制造的新共识嫁接在原有的文化母体上。请注意,传统色向文化母体借力,可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有古文韵味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文化母体得是个真母体,我们的新共识才能立得住。

我们来看个例子。如果过去我问你,玄是什么颜色?

你可能回答我是黑色,也有同学会告诉我,玄不是黑色,它是红色。还有同学可能会说,玄是青色或者蓝绿色。

你看,这就是没有共识。如果现在有一个产品,给自己的产品颜色命名用了玄色,那就会有不同的用户来跟商家吵,那这个产品就没法大规模商业化。

但郭浩经过他的研究,发现在古人的描述里,玄讲的是一天的开始,也就是太阳将要从地平线出来,而还没有出来的时刻。这一时刻非常短,可能就几分钟,几分钟之前,是太阳还没出来的一片漆黑,而几分钟之后,是喷薄而出的漫天红霞。只有中间的那几分钟,天空中呈现出来的黑中透红的颜色,才叫做玄。

(玄:图片来自全景视觉)

为什么会有这个颜色的定义?要理解玄,我们得同时理解和玄相对的颜色,叫“纁”。纁指的是一天的结束,太阳刚刚落下地平线,但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那个时刻,天边折射出的红黄交织的余光,这个颜色叫做纁。

(纁:图片来自全景视觉)

这两个颜色,就构成了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所以,大多数朝代,皇帝祭祀时穿的衣服都是上玄下纁,用来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通过这么一番讲述,你是不是马上理解并接受了这两种颜色的定义?而且大概率你还会兴致勃勃地讲给你的家人朋友听。

你看,这就是嫁接文化母体的力量。每一个颜色都不是单纯的颜色,而是古人表达对世界看法的载体。当你接受了对天地的敬畏,有了对每天的开始和结束的共识,那嫁接在它之上的玄和纁,你就更容易接受。这一点在很多地方都有效,比如,李宁就是借了“中国李宁”这四个字的力量,爆红的网红李子柒其实也是借了我们对于田园生活向往的力量。

不过,文化母体有很多,选哪个借力呢?我们要选择那些心理账户更大,和传统文化连接更紧密的文化母体。

就拿郭浩的选择过程来说,2018年以前,郭浩其实主要做的是影视策划,参与策划了《老男孩》《北平无战事》等等影视剧。但他发现,做影视产品特别不稳定,饥一阵饱一阵,好一阵坏一阵。这让他意识到,做项目,其实是一个赌命的过程,生意不能这么干。那怎样做一个稳定的生意呢?

郭浩还真找到了。就在他觉得影视项目不可行的时候,郭浩注意到一个新现象,越是古老的IP,越是稳定。比如,故宫。

当时是2018年,故宫文创正是方兴未艾的时候。郭浩就决定,得跟强大稳定的文化母体站在一起。所以,他就找机会看能不能和故宫合作。刚好,当时故宫打算做一个人生三大喜的文创项目,分别从故宫过大年、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夜入手,做一些文化推广。

在选择这三个项目的时候,郭浩非常果断地选择了故宫大婚这个项目。为什么呢?虽然都是文化母体,金榜题名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婚不一样,几乎每一个人都得经历一次。更重要的是,大婚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活动,它的上下游,其实涉及了很多产业,比如美妆,比如饰品,再比如服装等等。

而过大年呢,从个人角度看,频率要比大婚高。但是,从商业角度考虑,全中国人每年只有一天才过年,但结婚,可是每天都有人在结婚。

这是郭浩选择文化母体的第一步。找到了一个心理账户更大的,且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一次的文化共识。

但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跟故宫合作之后,郭浩发现,故宫有很多文物资料都分散在各个地方,没有人做专门的整理。这个时候,广告人出身的郭浩,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自己给故宫做一本比较全的VI(Visual Identity)手册呢?

什么是VI手册?就是一个机构的形象视觉系统的使用规范。比如logo、字体应用规范、色彩系统、相关周边产品等等。因为郭浩过去是做广告策划的,所以他敏锐地觉得,如果有一个实体的产品,那在文化理念落地的过程中,就会方便很多。

于是,他就开始研究故宫里的形象、文字和色彩。在这个研究过程中,郭浩发现,色彩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文化母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单从现在的知名度来讲,故宫大婚,怎么都比传统色知道的人多。但是,传统色能够借到的力更多,因为它跟背后的传统文化连接性更强,覆盖的范围也更广。

你想,故宫大婚,连接的是我们对古人婚庆礼仪的想象,和对故宫所代表的皇族生活的想象。但这个频率就太低了,一辈子可能就一次。

但色彩不一样,我们每时每刻都能看得着。我们从小最先认识的两样东西,其实就是食物和色彩。我们从还没认字开始,就已经知道什么是红色,什么是绿色了,可以说是从传统一直跨越进化剪刀,不会被时间淘汰,而是会一直延续到未来的工具。

而传统色,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助力,就是中国汉字之美和诗词之美。比如黄白游,虽然不知道什么颜色,是不是只看这三个文字,就觉得挺美?但如果旁边再附上一句诗词,“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不是只要读出来,都觉得口角噙香,意境深远?

(黄白游:图片来自全景视觉)

你看,这就是传统色的特殊之处。每一个颜色,其实都代表了古人看待世界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切入的是连接深度更深、覆盖范围更广、重复率更高的文化母体。如果我们把新共识嫁接到这个文化母体上,新共识的受众面积也会变大。

产品化

好,刚才我们说了郭浩选择文化母体的全过程。但要建立新共识,怎么让它落地产生价值呢?

郭浩做了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自己产品化,让别人可以直接用。因为我们现代人,之所以没法使用传统色,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那把对颜色的解读,做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不就能帮助大家使用了吗?

于是,郭浩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每一个颜色,他在定义的时候,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必须有一个真实面,一个虚构面。真实面就是这个颜色对应的实际物体,没有这个实物,共识就立不住。虚构面就是这个颜色对应的故事,有了故事,就能让当代人也立马进入一个情境,调动起听者对这个故事更多的想象和情绪。

这是郭浩对传统色的研究,跟国际上惯用的潘通色卡不一样的地方。潘通色是国际通用的标准色卡,它其实也是一套共识系统,只不过是通过一系列数值来定义颜色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堆颜色和它对应的数字。

但郭浩对于传统色的解读不一样,他要求自己必须要有真实面和虚构面,否则这个颜色就不成立。比如前面我们讲过的“玄”,既要有黎明将至前的真实天色,又要有古人祭祀时,身着上玄下纁的场景画面。有依据有想象,这个颜色的解读才立得住。

但如果遇到不可考据的颜色,郭浩也不会含含糊糊放过去。再举个例子,传统色里有个颜色,叫做蜜合色,蜂蜜的蜜。说到这个名字,你大概能想象,这是一种淡淡的。但这个颜色到底是怎么来的,过去其实一直都不知道,郭浩翻了很多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都没有找到这个颜色的来源。如果最后郭浩像潘通色卡一样,告诉你色值色号,那这件事其实就没什么意思。

(蜜合:图片来自全景视觉)

但郭浩很执着,他在诗词歌赋里没找到,《论语》《春秋》里也没找到,但最后,居然让他在《伤寒杂病论》里找到了。在《伤寒杂病论》的药方里,出现了17次炼蜜合丸。哎,这个蜜合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郭浩把这17个药方都弄到一块,发现前面都是不同的几味药,好像也没有什么关联。

线索到这就又断了。直到有一天,郭浩遇到了一个做中药的朋友,又追着人家问这个事。听他讲完自己的困惑,这位朋友当下狂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蜜合丸。这其实是中药里的两个工序,前面叫炼蜜,后面叫合丸。整个工序就是把中药打成粉之后,用蜜裹成药丸。因为要裹药丸,所以炼蜜的时候,黏度就要大,所以得要用老蜜,炼到能拉丝的程度,这样一来,炼出来的颜色就是黄白之间的颜色。

你看,当我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当你再看到蜜合色的时候,色彩会经由你的视网膜,调动起你对这个故事,对炼蜜的那个场景,对背后整个传统文化更多的想象。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学会讲故事吗?这是广告行业常用的办法了,有什么稀奇的呢?

如果去除掉时代这个因素的话,这个方法确实不新鲜。但郭浩之所以这么坚持要找到一个故事,这跟我们今天驱动商业发展的模式,是有强关联的。

过去,我们都是用性价比、用质量、用品牌来拉动增长的。但郭浩认为,我们现在已经从品牌驱动,进入到用情绪驱动的时代了。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人消费,其实不是为了功能,也不是为了品牌,更不是为了资产收藏,而仅仅是因为情绪驱动。当下这个产品触动到了我的某种情绪,那我可能就下单了。比如,很多同学买中国李宁,买华为手机,其实就是文化自信这种情绪驱动的。

而传统色,很多颜色的命名都是古人对情绪的表达。比如朱颜酡这个颜色,形容的是美人微醉时,面上的颜色。也就是说,朱颜酡,其实形容的是醉后欢悦的颜色,《楚辞》写“美人既醉,朱颜酡些”,李白诗云“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从屈原到李白,吟诵的都是这种颜色背后的愉悦心情。

(朱颜酡:图片来自全景视觉)

你看,这就是色彩的价值,我们都知道,色彩对人本身就是有暗示作用的。看到绿色,我们就会更平静,看到红色,我们就会更兴奋。而它背后的故事,又能把我们跟古人的情绪连接在一起,那可真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所以,这就是郭浩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须要有真实面,有了真实面之后,颜色定义的共识才能立得住脚。但让更多的人愿意接触新共识,还需要虚构面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情绪,来触动我们的想象和记忆。而当郭浩把这些都封装成一个产品,用出版书的方式来呈现之后,就出现了我们开头说的,上线一周就抢售一空,半年内加印九次的盛况了。

打造开放系统,建立连接

好,到这里,我们找到了强大的文化母体,通过真实面和虚构面的建构,在母体上建立了新的共识。但当我们真正要把新共识推向大众的时候,别人就一定会接受吗?

当然没这么容易。反对的声音一定会存在的,怎么让更多人进入到这个共识系统呢?

郭浩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开源,开放给别人使用。

其实早在郭浩整理故宫VI手册的时候,当时就有人劝他,你做这个干什么,做出来也不会是你的。但郭浩并没有被影响,在他看来,没有必要非要追求是自己的,只有成为大家的,才能成为共识。

于是他把自己的研究写成了书,每个颜色怎么来的,对应什么自然物,色值是多少,全都一清二楚地公布给大家。

但这只是郭浩开源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开放颜色的使用权。

一般来说,当《中国传统色》出版之后,郭浩其实是可以像潘通一样,去申请专利的。但是他没有,他把这些颜色和故事都放开,任由大家使用。

举个例子,华为荣耀V40在发布的时候,就选用了暮山紫、朱颜酡和海天霞三种传统色,还专门发布了一款关于还原传统色的主题宣传视频。但其实,最开始的时候,郭浩和华为荣耀没有商业上的合作。是华为荣耀先用了这些颜色,后来觉得效果不错,才想到要展开进一步的合作的。

所以,对于这些颜色的使用,郭浩的心态是,大家放心用,怕的是你不用。只有更多人使用了,传统色才能落地,才能产生价值。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人,要和郭浩进行商业上的合作。现在,他和文具品牌晨光合作了手绘笔、明信片等十几个品类的文具,和手机品牌vivoS9及《时尚芭莎》合作了传统色的宣传,现在还正在做汉服的传统色美化,把传统色进一步地产品化和商业化。

因为开放,反而赢来了更多的合作。但到这还没完,郭浩的开放还要再进一步,他连对颜色的定义权,也可以开放。

举个真实例子。当时郭浩在研究苏方这个颜色的时候,因为这个颜色是用苏木,就是一种木头,染出来的颜色叫做苏方。但为了有一个实物对照,郭浩找到了一个苏州的染色团队,朱云兰和尹康,他们用苏木染了一把扇子,染出来的颜色特别美,我把这把扇子的图片附在文稿里,你可以点开看看。

(苏方扇子)

当时朱云兰在染完之后,找到郭浩说,这个颜色跟我们原来定义的颜色深浅不太一样,但这个颜色我们都觉得很美,可不可以把这个颜色就叫做苏方色?

郭浩看完之后,发现确实比自己定义的要美一些。因为朱云兰在染的时候,加了一点另外一种染材,因为染色的时候都是套染的,主材料是苏木,但也会加一点辅料,每个人加的料会略有不同,这是每个染色匠人的秘诀。

于是,郭浩立马接受了这个定义。用朱云兰染的扇子的颜色,来定义苏方色。

为什么这么做呢?

郭浩说:“我其实就是一个衔接者,中国传统色能不能出来一套固定的色谱,一定不靠我一个人,它得靠共识。如果有人能研究出来更准确的定义,更好的颜色,那当然很好啊。最后大家集结成更多的传统色,变成中国人都认的颜色,那不就是咱们国家的财富吗?不就可以传给下一代吗?这里面是不是全都是郭浩的有什么关系?能有一半是郭浩搞的,那我就已经很满意了。”

你看,这是郭浩的开放心态。一定要纳入更多人进来,一起往这个共识里添砖加瓦,这个共识才能赢得更多人认可,才能越来越强大。

总结

好,整个案例我们就讲完了。到这里,你大概已经了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案例讲给你听了。

有一句俗话叫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但郭浩的例子告诉我们,标准之上还有什么呢?标准之上还有共识。

这一点,不仅仅是在文化产业,其实在所有行业都是一样的。借助共识,我们当然能扩大价值,但共识本身,就是价值。任何一种商业形态或者潮流的出现,其实都是伴随着共识出现的。比如传统色能够慢慢被大家关注、喜欢,其实是我们现在有了文化自信,对于国潮本身有了共识。

所以,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去发现共识,撬动共识甚至是制造共识,那价值的扩大就是水到渠成的。

当然了,在制造共识的过程中,我们有三点提醒:

第一,在制造共识的时候,要先选择文化母体,把新共识嫁接在旧共识上。不过请注意,在选择文化母体的时候,要选择我们心理账户更大、覆盖范围更广、重复率高的文化母体。

第二,在凝结新共识的时候,要把自己产品化,把旧共识和新共识封装到一个产品里,可以让对方直接用。这里有一点要提醒,故事是最好的推广方式。因为我们已经从品牌经济时代进入情绪经济的时代了,什么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情绪价值,这个商品的商业价值就会更高。

第三,共识只有接纳更多人进来,才有可能成为共识。所以在推广共识的时候,一定要打造成一个更多人可以参与进来的开放系统。

从现在看,这个系统还只是刚刚开始,还看不到更明确的浪潮兴起。但这个系统最后会长成什么样呢?说实话,郭浩自己也没法下判断。因为它恰恰就像我们前面说的玄色一样,在漆黑的夜空里,刚刚冒出来一点太阳光亮。它可能会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也可能像某个行星一样,只能被一部分人看到,但我们认为,它有更大的可能,在未来中国的共识观念里,加入浓墨重彩的一笔。

(玄:图片来自全景视觉)

现在,郭浩已经在筹备和纺织厂的合作了。想象一下,中国汉服市场已经有100亿市场,很多年轻人愿意花几万块钱买一套汉服,那未来我们会不会就想要穿上朱颜酡色的汉服?家居市场,也正在刮起国潮热。2020年一整年,国潮家具这个品类销售额在淘宝上整体增长了40%,规模超过了一百亿。那未来,在我们装修自己的房子的时候,是不是也很想拥有一把苏方色的椅子?

直到有一天,我们所有人可能都更喜欢麴尘、黄白游、天水碧,而不再是莫兰迪和马卡龙。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所有的产品都值得加上传统色再做一遍。

(麴尘:图片来自全景视觉)

(黄白游:图片来自全景视觉)

(天水碧)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关于文化产业,你还发现了什么有意思的现象?欢迎你在留言区,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什么叫有颜色的故事3

文/C叔

2023年1月1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牵头,邀请了十位导演共同制作的国产原创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在B站上线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我小时候看动画片,往往第一眼就看到这9个闪闪发光的烫金大字,相比现在00后的孩子,我们那年代,除了电视机什么电子设备都没有,但从小看的动画片却都是巅峰之作,《大闹天宫》《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艺术水准之高连日本动画的开山鼻祖手冢治虫都对《大闹天宫》顶礼膜拜。

当然,之后在动画片领域,我们就一蹶不振,现在虽然也有不少国漫,但结果也是3D网红脸横行,一次建模用三年,改头换皮又一年。虽然怀念那些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但他真的来了的时候,又不免担心,毕竟时代变了,在如今这个快节奏,3秒抓不住观众就流失的时代,上美影还行不行?

还好,《中国奇谭》豆瓣评分9.6分,目前仅更新三集,B站播放量3600万,可以这样讲,虽然2023年连第一个月还没过去,但《中国奇谭》已经是年度最佳动画了。

许多大片你看完以后会觉得,牛逼,好看,爽,看的时候挺过瘾,看完就什么都忘了,但有些片子却会令人深思,好像喝完酒脑袋嗡嗡地,比如《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这类影片。这次《中国奇谭》也引发强烈回响,很高兴看到有不少深度解析剧情的文章和视频,但我惊喜地发现,制作团队还在影片中埋藏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细节,虽然可能在剧中就是那么一帧画面,或者一扫而过的镜头,但足以看出上美影的细腻和追求,假如错过这些是非常可惜,故有此系列(随着后面更新继续发掘彩蛋)。

1、“奇谭”和“奇谈”有什么区别?

按照字典的意思,奇谭同奇谈,指奇怪的言论或观点,或者是异于寻常的传说。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避讳,唐代唐武宗名叫李炎,所以遇到“炎”的字就要避讳,那么“谈”就只好改为“谭”,音同字不同。但用“奇谭”似乎比“奇谈”更有一种神秘奇幻色彩,比如我们都熟知的《天书奇谭》。

说句题外话,还有个更绝的名字:《谭谈交通》。不知道当年谁起的,不仅用到了双关,谭Sir可能也想不到,他只不过去采访交通违章者,但成华大道、二仙桥,他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却都如此不寻常,而那些模糊的视频后来火遍大江南北,这本身又是一个颇具魔幻色彩的故事,或者《谭谈交通》也属于《中国奇谭》的一部分吧。

2、《小妖怪的夏天》

第一集的名字叫《小妖怪的夏天》,值得一提的是这片子还用了中英双字幕,这一集英文标题叫“Nobody”,再翻译一下的话,就应该叫“无名之辈”,但“小妖怪的夏天”更具浪漫色彩。

故事主角是一只没有名字的小猪妖,混迹于浪浪山大王洞的底层,这是西行路上的一伙杂鱼势力,当他们得知师徒四人要经过此地时,企图布下陷阱捉拿唐僧,故事就是讲小猪妖和其他小妖怪为达成大王目标而做的努力。

这伙妖怪势力在西游路上也不过是Nobody,最后悟空说自己都没出手,靠八戒几钉耙就捣毁了浪浪山团伙,就是这样的低端妖怪势力里,还有处于底端的小妖怪,具体来说包括小猪妖、小乌鸦、小兔、小青蛙、小黄鼠狼,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妖的特权,他们可以去烧杀抢掠,而在没法获得足够木柴的情况下,想到的办法居然是去偷人类的柴。

每个打工人看这一集应该都会有共鸣,剧中每个小妖怪都映射了职场里的我们,有喊着不切实际目标的大王,有让你只管干不要问的熊教头,有让你带个葫芦多喝水的猪妈妈,也有陪你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乌鸦。

3、大圣出场

如果小猪妖就这样被猴哥一棒子打死,情节上不会有任何问题,西游记里这样被一棒子干掉的妖怪不计其数,那这个故事就成了黑色童话,但剧中的安排非常巧妙,即使是这样一处杂鱼势力,悟空也早已洞悉一切,有朋友问悟空光凭小猪妖的一句话就能知道一切吗?其实前面早有伏笔。

我们都知道,大圣最擅长就是变个苍蝇去刺探敌情,片中一共三次出现苍蝇。

第一次是小猪妖回到自己家里,和猪妈妈解释为什么一年没回家,大王很器重他,猪妈妈让小猪别太拼,多喝水,苍蝇停在小猪的耳朵上。

第二次是熊教头指挥小妖们埋伏师徒四人,小猪问乌鸦怎么没来,此时苍蝇停在兔子的耳朵上。

第三次是小猪看到陷阱,被狼妖追杀躲到一块石头下面,此时苍蝇停在一株草上。

这三次就足够了解小猪妖最后跳出来说“这里有危险”的前因后果了。

4、对联

小猪妖去山下偷柴火的那户人家,门口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有花有酒春常在,

无烛无灯夜自明。

这首诗出自《聊斋志异》里的一篇《考城隍》,也是相当有名的一个故事。

说有位宋公,有一次卧病在床,忽有骑白马的官吏来请他去赴试,宋公说,这还没到考期呢?官吏也不答话,只是催促。没法子,宋公就跟着官吏走,这路是越走越偏僻,最后到了一处颇为华丽的城郭,好似王都,宋公进了一处富丽堂皇的宫殿,上有十余位官员模样的人,都不认识,除了一位好像是关帝爷。门檐下设桌椅各二,已经有一位秀才先到了,看来考生就他们俩。不一会考题下来了,“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于是两人开始答题,宋公文章里有句这样写:“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考官们看完对宋公的文章赞赏不已,于是把他召来,说,河南缺一城隍,我看你能行。

宋公这才明白过来,于是说,不是我推辞,只是家有七旬老母,希望能赡养完母亲再来赴任。考官一查生死簿,宋母还有九年寿命,犹豫间,还是关帝爷说,就给他九年假吧。于是让宋公返回,宋公和秀才一同返程,到一处郊野两人分别,秀才以诗赠别,这诗就是,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考城隍》也是一个留白很大的故事,对城隍这样的判官来说,一直做善事并不一定是善,偶尔做了坏事,也不见得是恶人。善恶的判断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而在剧中,悟空当了一回判官,他做得怎么样呢?

剧中最后悟空说,除了那个猪妖,其他都被八戒一呼噜上天了,很多朋友说,那其他小妖怪呢?小兔子、小青蛙们呢?我觉得,片名叫《小妖怪的夏天》,夏天是个有温度的季节,其他小妖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至于悟空有没有看到这些?还是回到那首诗: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换句更通俗的话就是,公道自在人心。

5、《鹅鹅鹅》的哥特风

第二集《鹅鹅鹅》取材自南朝梁国文人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的《鹅笼书生》(《阳羡书生》)。吴均的文学水准相当之高,他有一篇文章应该是全文背诵的,就是《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同样是吴均作品,《阳羡书生》也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一则志怪故事,《鹅鹅鹅》情节基本按照原著,略微有些改动,剧情部分后面会细讲,我重点想讲的是其美术风格,假如第一集你还沉浸在故事中,《鹅鹅鹅》的美术风格一上来就能给你巨大的冲击,甚至会觉得有点恐怖,先来聊聊画风。

相比上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用到了青绿山水,色彩也更丰富和明亮。《鹅鹅鹅》却用了一种哥特风,哥特风通常都代表神秘、诡异、黑暗、恐怖等等,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蒂姆伯顿的作品,比如《断头谷》《剪刀手爱德华》,尤其是动画电影《僵尸新娘》,很明显能看出主角都有深深的黑眼圈。

你说如果要整黑白,那中国水墨也有黑白,上美影的《小蝌蚪找妈妈》,当年完全是水墨巅峰,为什么要整哥特风?这里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续齐谐记》出自六朝时期,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段社会剧烈动荡的乱世,每个人都过着一种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的生活,在这种希望泯灭的时段,宗教反而成为唯一的慰藉,道教传说,万物有灵都成了人们的信仰,而魏晋时期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时期。皇帝君主都朝不保夕,那么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成了普遍信仰。

而哥特文学的故事背景也是欧洲中世纪,同样是乱世,宗教势力强盛,古堡、修道院、鬼怪和超自然现象。在我国比较著名的故事就是《弗兰肯斯坦 - 或现代普罗米修斯》。

所以一个六朝时期志怪故事的特点主要是,怪诞、诡异、甚至有点恐怖,那么用哥特风来表现也是相当合适的。

6、水墨山水

虽然《鹅鹅鹅》采用了哥特风,但上美影的强项,水墨山水却没有丢,反而在片中有相当的表现。

比如开头看到的鹅山,这山的画法感觉是一块石头上披了一条条麻绳,其实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技法:“皴法”。就是用不同笔触来表现山石树木的不同状态。

开场的鹅山,用的就是“披麻皴”,是五代画家董源所创。顺带一提,皴法里有“北斧头,南麻绳”的说法,南麻绳就是“披麻皴”,北斧头则是“斧劈皴”,就是在山水画里也经常看到的,山峰好像被斧头劈过一样,由唐代画家李思训所创,如果你有印象的话,葫芦娃里面的葫芦山就是斧劈皴。

为什么会有“北斧头,南麻绳”的说法,由于我国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北方的山多险峻,南方的山秀丽平缓,这两种技法则更能区别表现南北山水的特异之处。那么《鹅鹅鹅》为什么用“披麻皴”?

因为原著里说:“东晋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这个许彦就是故事里卖鹅的货郎,这里阳羡是江西宜兴,绥安则在福建漳州,那么这个故事应该发生于福建的某座山中,而福建的山当然属于南方山脉。

然后货郎走入山间,这里的山体带有一条条的长点。

这种技法应该是“雨点皴”也叫“豆瓣皴”、“刮铁皴”,用来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代表人物是南宋的范宽,代表作品是《溪山行旅图》。

接着书生请许彦喝酒,原文中当然只是喝酒,但片中喝酒这段真是妙笔,我们说山水画,有山也要有水,可原著里并没有水,制作组就加了一段水,堪称惊艳。许彦只是看了一眼酒,就仿佛进入惊涛骇浪中。

说到浪,很多人会想到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的那朵著名的浪,实际上,早在南宋,画家马远就画过《十二水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用以表现不同天气下的水波和浪。片中水波虽然和马远的《十二水图》有点区别,但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位南宋鬼才画家,也就是李嵩。

李嵩画过一幅《赤壁图》,赤壁图当然取材自苏轼的赤壁赋,其实历代许多画家都画过赤壁图,但大部分都是风平浪静,唯有李嵩这幅《赤壁图》,感觉水流湍急,暗礁密布,颇有惊涛拍岸之感。不知道制作团队是否取材于李嵩的《赤壁图》,多说句题外话,之所以叫李嵩鬼才,因为他最著名的画就是《骷髅幻戏图》,一个宫廷画师,却喜欢画骷髅,而且画中人与骷髅都颇为自然,要说是南宋哥特风也不为过。另外李嵩还有一幅流传相当广,那就是《货郎图》,是的,就是我们片中的主角,货郎。

回到故事,书生说要请出自己的心上人,然后我们看到了第一个出来的心上人兔女郎,兔女郎的造型一看就是唐风,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尤其是兔女郎的“黛眉”。兔女郎吐出了心上人猪先生,猪先生又吐出了鹅娘,这鹅娘造型也是典型唐代,比如他的发髻就是唐代贵妇都爱梳的高髻。

等所有心上人都归位,酒也喝完,睡也睡饱,书生和货郎告别,此时镜头给到远景,这个场景几乎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一模一样。

米友仁是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他们也开创了一种皴法,也就是“米点皴”,也叫“落茄皴”,用来表现云山雾水,烟云迷蒙的感觉。

到最后货郎错过了转瞬即逝的机会后,拾起了鹅娘留下的耳环,最后也化为仙鹤飞走,这个场景很容易联想起,宋徽宗的《瑞鹤图》。

所以你看,仅仅17分钟的一部短片,就把中国山水画的不少技法都展示了一遍,这还仅仅是绘画,我是不太懂乐器,戏曲,但这配乐也绝对下了许多功夫。

7、人间何处不鹅笼

许多朋友说《鹅鹅鹅》看不懂,其实这故事很符合志怪小说的调调,脑洞极大,结局又极具开放性,不同时代对同一个故事都能给出进一步的解读,可以说常读常新,这就是一个经典故事能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

其实原著《阳羡书生》就是吴均取材自佛教典籍《譬喻经》:

“昔梵志作术,吐出一壶,中有女,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互吞之;柱杖而去。”

梵志是印度婆罗门僧人,可见佛教对当时人的影响。而《鹅鹅鹅》的故事也是一次大胆的改编,虽然没有大的改动,但原著里,许彦对这些心上人有心上人的事并不奇怪,每次都只是说,善。这是由于在南北朝时期,常年战乱,人口急剧减少,导致后来有规定,女子凡十七岁还没嫁的,政府就帮你安排了。所以对于心上人还有心上人这种,三四五六角关系,也就习以为常。

而《中国奇谭》的改编,其实让货郎和鹅娘有了进一步的关系,这一改动,其实是“小改而大动”,打破了之前所有版本里,许彦都是个旁观者,只是代替读者的眼睛,而现在读者成了“你”,我们也进入了故事中,得到又失去,仿佛比本就没有更痛苦,看到别人得到了,却仿佛比自己失去更痛苦,这大概就是欲望吧。正如蒲松龄所说,天下何处不鹅笼。

未完待续,《中国奇谭》总共8集,后面会继续为大家带来解析,喜欢的话,就点个“在看”吧。

公众号:C叔聊历史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2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颜色的故事是啥(什么叫有颜色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718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