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报效国家的典故(报效国家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2 16:00:01 技术常识4 内部资料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01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出彩漯河人 | 张会勇:用己所学 报效国家,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报效国家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个人名片

张会勇,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生,召陵区翟庄街道洼张村人,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具有系统扎实的分子生物学专业理论和研究技术基础。

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往往与年少时的志向有关。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会勇要当一名科学家的想法,是在上小学时产生的。“小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讲的是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故事。我对童第周老先生所从事的发育生物学研究特别感兴趣。后来,老师问大家长大想干什么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要成为一名博士生。”张会勇说,这样看来,自己现在也算是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近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张会勇,听他讲述追梦、圆梦的奋斗历程。

01

梦想成真 报效国家

小学、初中、高中,张会勇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1994年,张会勇考入河南师范大学学习生物学。“其实,按照我的成绩,学校和专业都不理想。”张会勇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大学四年,他始终心怀梦想,埋头苦读。为了更好地学习生物学,1998年,张会勇顺利考上了厦门大学,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对一个农家子弟来说,取得硕士学位已相当不易,但张会勇并不满足。“当时研究生毕业比较好找工作,但经过三年的学习,我对生物学尤其是基因分子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更深入地学习、研究,同时实现自己儿时的博士梦。”张会勇说。

2001年,张会勇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攻读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是童第周老先生组建的。这种梦想成真的感觉很好,让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专心做研究。”张会勇说。2003年,张会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4年,张会勇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对科研的极大兴趣,促使张会勇继续行走在科研道路上,探索科学的无穷奥秘。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张会勇分别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美国耶鲁大学邓兴旺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至2014年5月,张会勇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学系任副研究员。其间,张会勇在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时国内的条件、研究水平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在美国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我都能很轻松地找到职位。”张会勇说,“我是一名党员,利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为国奉献的事业中,义不容辞。”

02

潜心钻研 硕果累累

2014年6月,张会勇回国后,长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具有系统扎实的分子生物学专业理论和研究技术基础。

目前,张会勇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带领团队针对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真菌病害,开展玉米真菌病害抗病遗传调控方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抗病QTL位点克隆、基因功能分析和表观遗传调控,依此挖掘潜在的玉米抗真菌病害的关键基因,从基因表达调控的不同层次解析玉米真菌病害抗性的遗传调控机制,为玉米抗病种质资源创新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和优异基因资源。同时,他还带领团队开展植物光形态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和重要调控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我要为国家培养科研人才,为国家科技进步做贡献。”张会勇说。

经过多年的积累,张会勇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30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论文被引用超过2000余次;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及其他项目5项。这让张会勇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更对科研未来充满了信心。

凭着出色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张会勇2017年当选河南省遗传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担任河南省科技协会项目评审专家;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2020年,开始担任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03

心系家乡 情牵故里

当初回国时,华南农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名校纷纷向张会勇发出邀请。不过,张会勇最终选择了河南农业大学。“原因很简单,河南是农业大省,而且我老家在漯河,在河南工作回家方便。”张会勇说。

如今,张会勇的父母、姐姐都在漯河。张会勇经常回到漯河与家人团聚。“作为漯河人,我非常自豪。这些年,漯河的市容市貌、市民的文明素质都有很大提升。漯河越来越宜居。”张会勇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漯河人,张会勇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老家有需要,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忙。”张会勇说,他的一个发小流转几百亩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在园区规划、品种选择、技术指导等方面,他都倾力相助。每年高考季和考研填报志愿时,张会勇都会不停地接到漯河乡亲的求助电话。“我会根据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学生的特点、报考的学校、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是否利于进一步深造等,向他们提出建议。”张会勇说。

在农业方面,河南农业大学和漯河实施了很多合作项目,其中不乏实践基地项目。“我们在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将学术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未来,我希望自己的科研团队能在人才培养、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为漯河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张会勇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玲玲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报效国家的故事有哪些2

时光辗转,四季更迭

2022年已接近尾声

这一年

中国军人奋勇拼搏

广大青年官兵

把青春梦想融入强军梦

扛起了强国强军的使命任务

用奋斗交出了

新时代的强军答卷

他们不仅拼出了精彩

也活成了一个个热血故事的主角

打动了万千网友的心

赢得无数点赞

即日起

解放军报微信将陆续推出

年终系列策划

邀您共同回顾见证

中国军人的2022

敬请关注!

年终系列策划(一)

7年前想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高中生,圆梦了!

今年10月1日

在天安门广场上

24岁的张威身扛国旗

圆满完成国庆升旗任务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15年

17岁的张威在一次国旗护卫队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

萌生了成为升旗手的心愿

2019年,张威如愿加入

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

为了走上天安门广场

扛着30斤重的旗杆完成每天的训练后

张威还要单独加练

为了将5斤重的国旗

抛向空中并完美展开

张威手托至少10斤重的哑铃

模拟国旗重量每天连续练习三百次以上

他明白只有在训练场上严格

才能在任务场上万无一失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今年1月25日

张威作为升旗手

第一次站上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台

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

张威在现场20多万群众的瞩目下

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张威说

“当时大家都在喊

‘祖国万岁’‘中国加油’‘我爱你中国’

我扛的不是一面普通的国旗

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托

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不负大家对这面国旗的热爱”

拥有航母“驾驶证”!24岁女兵掌舵山东舰

1998年出生的唐晓菁

是一名操舵兵

今年是她在山东舰服役的第3年

3年前,刚刚毕业的唐晓菁

经过层层筛选拿到“资格证”

最开始学操舵时,唐晓菁也常常犯难

但她知道

要把航母操纵好、操纵稳

自己只能多看多学勤加练

2021年,唐晓菁通过了岗位合格考核

顺利拿到航母“驾驶证”

站在航母驾驶室操作舵轮、驾驭战舰

这些曾经反复出现在梦里的场景

让她每次走上战位都无比兴奋

现在,唐晓菁面对不同海况

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航向

与舰载机完美配合

三年的磨炼和努力

24岁的唐晓菁从一名稚嫩的新手

成长为一位沉稳老练的航母操舵兵

“我的青春有远海的蓝,有额角的汗,

有一起并肩同行的战友。”

她说,对于未来

希望在自己的战位上

脚踏实地完成任务

“守护好眼前的海,保护好身后的家!”

突破极限,挑战自我!“单杠十级”的兵哥提干了!

这位曾因“单杠十级挑战”走红网络的

兵哥名叫兰印斌

他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

并被保送提干

早在新兵连时

因个人综合素质全面过硬

兰印斌被评为“十佳新兵”并荣获嘉奖一次

新兵下连后,兰印斌来到装步连队

很快发现了自己的短板:

光是手上有劲不行,还得能跑

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便开始自我加压

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

不断提高自己的跑步水平

3月份连队组织体能普考

兰印斌获得全连第二名

在兰印斌看来

没有天生的强者

只有不断地突破极限

一次比武中

一名老兵在他前面做了104个“卷身上”

所有人都以为比赛已经没有悬念

可他忘记双手早已被磨破

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以108个“卷身上”的成绩

刷新团队纪录

勇夺第一

兰印斌在比武场上多次摘金夺银

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获评“优秀士兵(官)”2次

2019年带领所在班

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并获嘉奖多次

2019年,兰印斌因为伤病

半年时间里动了两次手术

右臂动不了,就练左臂

左腿动不了,就练右腿

仅过了半年时间

兰印斌又重新回到了连队

2020年10月

兰印斌被保送至陆军装甲兵学院学习

从战士到干部

面对新领域、新挑战

一切从“零”开始

提到毕业任职后的目标时

兰印斌回答道:

“我要将我带领的连队

建设成‘四铁’先进连队!”

入列就飞直-20!她的故事出现在高考作文题目中!

在今年举行的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中

陆军空突部队3款主战直升机

首次进行动态展示

95后直-20女飞行员徐枫灿

担当解说员

徐枫灿

是陆军自主培养的首批女飞行员

去年从军校毕业后

她通过严格的专业考核

成为了第75集团军某空突旅的一名飞行员

还开上了新型的直-20战机

相比之前在军校驾驶的战机

直-20操作更加复杂

精细度要求也更高

第一次飞行

她就克服高原气流影响

及时修正参数偏差

成功完成了飞行课目

回忆起第一次驾驶直-20

徐枫灿说

“相比于内心的喜悦

我更专注于

自己手中的每一个操作

我们是有实力的”

作为陆军首批自主培养的

10名女飞行员

徐枫灿和战友们

是2017年从全国超12万高中毕业生中

择优选拔而来的

经过4年的军校培养

她们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装训练

2021年6月

全部顺利通过了毕业考核

徐枫灿的成长故事

也出现在2022年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中

激励着心怀梦想的青年朋友们

徐枫灿坦言

从飞行员到战斗员

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

“我只是部队中的普通一员

希望大家更多关注我们这个群体

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

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敢拼搏你就是奇迹!

2022,为每一个全力以赴的你

点赞!

(转载请注明来源解放军报微信;参考资料:新华社、人民网、央视新闻、央视军事、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等)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刘妍

报效国家的故事有哪些3

他是中国原子能之父,也是中国原子弹的“无冕之王”,他不仅中国近代物理领域的大师,更是与诺贝尔奖,两弹一星勋章擦肩而过的爱国科学家。

他的人生是悲惨的同样也是荣耀的,虽然错失世界与国家的两次大奖,但是培养的物理学人才在祖国大地蓬勃绽放,在我国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8位都是得到过他的指导。

杨振宁

或许有很多人听过物理学家杨振宁以及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但是很少有人听到过他的名字,他就是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人类物理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赵忠尧。

赵忠尧先生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要投入在我国的科学事业,不仅为我国为世界的核物理做出巨大贡献,同时还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核物理科学人才,他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尊敬的前辈。

很多人会疑问,为何赵忠尧先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他又为何与辉煌荣誉擦肩而过呢?他又为我国的核物理以及原子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赵忠尧

本期视频就带大家共同走进伟大物理学家赵忠尧的人生,如果你也支持他,就点击关注吧!你是不是也为他的研究和人生经历感到疑惑和震惊,那就点赞支持随我一起了解吧!

赵忠尧的成长经历

赵忠尧1902年出生于浙江诸暨,出生在那个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是悲哀,同时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都生活在无尽的恐怖与黑暗当中,哀嚎遍野,食不果腹的农村城镇既是年幼赵忠尧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无数中国痛苦挣扎的地方。

战争

社会动荡不安,而赵忠尧的家庭条件又十分的落后,家中孩子众多,所以他的生活得非常艰苦,即使十分瘦弱,严重营养不良,但是赵忠尧依旧是家里最懂事的,虽然父母对他的关爱很少,但是小小的他依旧懂得了体谅父母的艰辛。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忠尧也渐渐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父母却迟迟不愿送他入学堂,因为在那个时候,连吃一顿饱饭都是奢望,即使家里有些余粮,那也仅仅只是让每个人都吃上而已。

上世纪学校

上学念书识字的想法一直在赵忠尧的脑子里挥之不去,因此当他每天看到放学的孩子从门口经过时,他都会冲上去请求帮助他,有时候,他也会偷偷溜到学校,站在窗外听老师讲课,虽然没有课本,但是他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在赵忠尧的心里早已经埋下学习的种子,虽然自己无法真正地坐在学校学习知识,但是对于他来说任何学习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他也从未向父母提出去学校的想法,因为他懂得帮助父母缓解家庭的压力。

上世纪学堂

进入学校学习

而当他的父母看到赵忠尧每天跑去学校以及看书的学习态度后,他们立即决定将他送入学校,他的父母将这一消息告诉他时,他没有表现的特别激动,而是担心的询问父母家庭状况,当得到父母肯定的回答之后,赵忠尧才激动跳了起来。

随后,赵忠尧每天都与同行的伙伴一起上下学,因为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每天都是班里最积极的学生,不仅能第一个坐到座位上,同时也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进入学校后,赵忠尧的学习天赋瞬间被激起,每一次的成绩都是班里最优异的。

学堂

虽然他上学时间较晚,但是在之前的知识,赵忠尧已经能脱口而出,铭记于心,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出类拔萃,自上学后,父母从未为他操过心,他总是能够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然后帮助家里干活,对此他的父母都对这个儿子非常欣慰,并且认为当初送他上学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忠尧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变得更加成熟,在学习中也渐渐找到了他的兴趣,开阔了眼界丰富自己的同时,他还成为了学校有名的学霸,此外,他也可以为家里独当一面,减轻父母的压力,过上了不愁吃穿的生活。

南京师范大学

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进入清华大学成为助教

终于在他18岁那年考入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他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学校成为了东南大学的助教老师,因为上大学时成绩十分突出,成为助教后又一直兢兢业业同时还会与同学共同钻研学习,所以他的努力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就连当时最著名的物理学专家叶企孙都对他青睐有加,随后,赵忠尧也非常幸运地成为了叶企孙先生的助教,也许从这个时候起,他心中种下了物理学的萌芽,在跟随物理学泰斗做助教的时间里,他不仅接触到了更多的物理知识,同时也学习到了更多的思想。

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大学成为助教

随后又因为受到清华大学的邀约,于是他又一路跟随叶企孙先生去到了清华大学继续担任助教,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叶企孙先生不仅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同时他也成为了叶企孙先生的左膀右臂。

后来凭借着他的资历以及他认真负责的态度,终于在1925年成为了老师,而他也是清华唯一的年龄最小的物理老师,在校期间得到著名老师的赏识,随后又一路跟随成为了最高学府的正式教师,也许这样的经历是许多的人都不敢想象的,但是这正是因为赵忠尧不懈的努力。

清华大学课堂

在清华大学任教后,赵忠尧也获得更多了解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祖国就是一盘散沙,脆弱不堪,必须让所有的人团结起来,拿起最厉害的武器去保卫祖国不受侵犯,他也深知祖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差距,所以下定决心改变。

决定去美国深造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远赴美国去学习更加先进的技术以及思想,虽然困难重重,但是那依旧不能阻挡他去学习的心,在那个时候选择出国深造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是一个十分大胆的选择,但同时也是一件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是选择。

上世界美国唐人街

对于赵忠尧先生不怕困难选择出国的行为,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还可以多多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和我们的优秀作品。

虽然赵忠尧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并且还有学校的经济补助,但是作为一个去美国深造的人来说,这些显然不够,并且对于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人来说,未来的一切都未可知。

就这样,赵忠尧在父母以及学校的期盼下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正当所有人以为他孤身一人去到国外学习会寸步难行时,他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因为他的导师就是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密立根。

赵忠尧

也正是因为跟随著名的物理学家学习,不仅让他今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为他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美国学习的几年时间里,他在导师的帮助下研究了许多重要课题,并且还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当他向导师请求更加复杂的课题时,导师也是不可思议地看向他,这个课题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完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样高难度的课题才是赵忠尧认为他认为应该挑战的。

在得到应该研究的课题之后,赵忠尧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他翻阅所有的资料,一遍遍地做实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30年时,他不仅研究出了这个课题的结果,同时也完成了导师交代的所有任务,这不禁让导师和同学都惊讶不已。

赵忠尧

发现反物质以及带正电的电子

也正是因为在这一次的实验当中,赵忠尧发现了历史上从未发现过的带正电的电子,然而这个结果却有很多人不相信,因为一直以来所有的物理学家所研究的都是带负电的电子,这也已经成为所有人根生蒂固的思想。

这样的实验结果不仅让周围的人震惊不已,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密立根都难以相信,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研究让赵忠尧成为了人类物理学史上发现反物质并且真切观测到正反物质湮没的第一位科学家。

诺贝尔奖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没有人愿意相信赵忠尧的发现和研究,而他所发现的正反物质以及正电子在那一群物理学专家的眼里就是无稽之谈,更为过分的是,当赵忠尧将自己的研究总结成论文交于校方后,竟然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复。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研究迟迟没有得到回应,所以他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也就是在这之后的短短两年,就有一位科学家和他一样观测到了电子,这一次不仅让所有人正确认识到了正电子的存在,同时也让赵忠尧失去了得奖的机会。

电子

虽然赵忠尧对此并没有非常介意,但事实足以看出诺贝尔奖对于华人的不友好,虽然诺贝尔奖是为了弘扬科学精神,表彰对世界各个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但是在赵忠尧看来,他真正想要的只是一个研究的机会和平台。

相对于美国的研究环境以及诺必尔奖是否属于他,他的初衷都是为了学习到先进的科研技术,然后带回国内传授给更多的物理学方面的优秀人才,因为科技强国是他着急迫切想要完成的,而这恰恰也是国内混乱局面所真正需要的。

英国剑桥大学

决心去英国学习

在美国完成深造后,赵忠尧又将目光对准英国,随后立即前往英国继续深造,在这里,他凭借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与自己在实验中取得的科研成果,成功进入到了卡门迪许实验室进行研究,这所实验室主要研究的是原子,而在这个实验室里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原子物理学之父卢瑟福。

在这里研究学习期间,赵忠尧不仅在最初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同时更加证明了反物质湮没的存在,此外,他也成为了卢瑟福夸赞的对象,因此他也荣幸的得到了卢瑟福赠送的50毫克的镭,对此,赵忠尧十分感激,并且保证一定会取得重大发现。

卢瑟福

正当赵忠尧在国外迫切学习知识的同时,国内也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日本侵略者肆意挑衅使得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国内的一切都变得脆弱不堪,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祖国遇难毅然选择回国

祖国大地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甚至惨死在日军的枪下,全国上下都被黑暗迷烟所笼罩,当得知祖国的情形后,赵忠尧再也压不住内心要保卫祖国的心,于是立即结束了在实验室的所有研究,而当卢瑟福看到赵忠尧的样子也表示非常惋惜,但是他没有阻拦。

抗日战争

时间紧迫,赵忠尧也只是带着一些研究成果以及那50毫克的镭就匆匆地踏上了回国的路程,一路上,赵忠尧都十分痛心,因为自己的研究还没能成功,还不能拯救祖国于水火之中,他唯一想要做的就是培养出更多的物理人才,同他一起研制出强大的武器,让国人免受欺辱。

在回国后,他立即马不停蹄赶往了清华大学,得到校方的支持后,他便开始着手建立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许许多多的物理学人才被赵忠尧研究的急迫心理所感染,纷纷加入到研究团队中。

抗日战争爆发开始逃亡

赵忠尧

但是即使再多的人加入,实验进程有多赶,他们也终究没能赶得上日军侵略的脚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无数的普通百姓被残忍的日军结束了生命,更有无数的爱国人士勇敢地走到了最前线,爱国的心人人都有,但是抵抗的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有。

随着日军的大规模侵略,当时的北平很快就沦陷,而处在清华大学的赵忠尧也只能跟随百姓以及学生一同逃离,也正是因为这一次逃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宁愿牺牲生命也要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的勇敢无畏的科学家。

北平沦陷

由于日军很快攻占北平,清华大学也岌岌可危,所以在校方的组织下,全校师生快速撤离,而当时在实验室的赵忠尧也在不知情的情况被学生拉到了外面,当看到外面的情况后,他顿时间慌了,但是他不是因为被此情形吓住,而是因为那宝贵的50毫克的镭。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深知那一点点的镭意味着什么,如果日军捡到再加以利用,那么祖国将会受到更加严重的威胁,到那时生灵涂炭,日军会更加嚣张。

想到这里,赵忠尧不顾身边人的阻拦,经过伪装一次次的逃离日军的视线成功的混入了实验室,然后快速的找到了镭。

居里夫人与镭

然而就当他出去的一瞬间猛然想到,日军一定不会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所以为了掩人耳目,他在身旁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十分破旧的坛子将镭放了进去。

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怀疑,在逃亡的路上,赵忠尧尽可能地将自己打扮得破烂不堪,手中的坛子也被他用烂泥灰抹了好几层,为了躲避日军,他特意混在一群人当中,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难民。

一路逃亡到达长沙

尽管在一路上危险重重,颠沛流离食不果腹,但是赵忠尧始终没有将手里的坛子放下,终于一路奔波,他来到了长沙。当他得知这里有清华大学临时校园时,他第一时间赶到了这里,本以为他会受到接待并且能让他将镭安心放下,但是事实上却是差点被赶出来。

彼时的他已经不是一位文质彬彬教书育人的老师,反而是一个穷困潦倒,抱着破坛子的乞丐,虽然被人认出,但是赵忠尧也没有任何情绪,反而是觉得自己的伪装都是有用的。

赵忠尧在长沙清华大学的临时校园也终于与校园学生团聚,短暂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时光,但当时动荡不安的国家又有哪一处是真正安全的呢?

在一段时间过后,长沙等地也相继沦陷,而他所在的长沙清华临时校园不得不开始又一轮的逃离,在上级的组织下,赵忠尧同当时的学生一起前往更安全的地方,在逃亡的路上,赵忠尧也是紧紧地抱着那个破旧不堪坛子。

长沙清华临时大学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镭是在课本当中,那时的居里夫人因为提炼具有很强放射性元素的镭,从而受到很严重的辐射,但是也是因为她提炼出了镭才使得它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虽然此时的赵忠尧并不知道手里抱着的就是重要武器原子弹的材料,但是他依旧不顾镭的辐射紧紧地抱在胸前,即使在他的胸前已经出现了两条血口,他也依旧不放手,就这样他紧紧抱着的镭一直跟随他逃亡直至看到美国首次引爆了原子弹。

这个消息让他非常难过,因为一路逃难没有安全充足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所以手中的重要材料也一直没有打开研究过,虽然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保住了一份特殊意义的材料,但是他也非常遗憾未能研制出强大的武器为祖国的安全做出贡献。

核武器研究室

再次去往美国学习研究后被扣押日本

所以在之后,赵忠尧又一次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路,这一次,他是为研究原子弹而来,到达美国之后,他第一时间找到了他的恩师密立根,在恩师的帮助下,赵忠尧又一次接触到了原子实验设备以及核心技术。

在实验室里,赵忠尧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思想,虽然他是在学习借鉴美国的核武器知识,但是这也让美国看他十分不爽,多次阻拦实验进行,好在最终都化险为夷,赵忠尧也已经成功地将所研制加速器的核心部件送回了国内。

赵忠尧

就在赵忠尧取得重大突破即将回国之际,美国却下达了三道紧急命令,拦截赵忠尧回国的轮船,就这样,赵忠尧被迫扣押在日本,在这段时间里,美国方面给予了他很大的压力,同时他也遭到美方的强迫,但是赵忠尧始终不为所动。

当我国无数的爱国科学家得知赵忠尧被美方扣押后,纷纷站起来抵抗,最终因为美方也受到多方面的压力以及我国也多次联系美方,终于在1950年同意释放赵忠尧。

质子加速器

后来在赵忠尧回国后立即将自己的知识以及技术传授给了更多的科学家,还在1955年以及1958年带领无数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两台质子加速器,而这两台加速器的成功研制不仅为我国的核试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经验。

赵忠尧不仅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了更多的人,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核弹专家,他是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同时也是受人尊敬的物理学家,我们熟知的邓稼先以及杨振宁等诸多为祖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优秀科学家,他们都受到过赵忠尧的指导。

赵忠尧

可以说,没有赵忠尧就没有后来先进的技术与核弹的研究,虽然他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未能亲自参与核武器的研究,但是他依旧还是时刻刻的关心着我国核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核物理科学人才做着自己的贡献。

1998年,赵忠尧先生病逝,他为祖国的物理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不仅在祖国困难之际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同时不顾艰难险阻陪伴祖国度过了那段屈辱黑暗的时光,即使付出生命也要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贡献力量,他理应获得两弹一星元勋的称号。

赵忠尧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应该学习赵忠尧先生的爱国情怀以及为祖国,为世界物理专业奉献的精神,他是时代的楷模,应该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同时也应该永远记得像赵忠尧先生这样的爱国科学家们,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欢迎收看本期内容,本期赵忠尧为国奉献一生的科研故事就讲到这里,如果你也佩服赵忠尧不怕困难为我国物理事业研究的科学精神所打动,就为他点赞吧!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对赵忠尧说的呢?请留言告诉他吧!想知道更多精彩故事,一定要关注哦,精彩内容早知道!那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

我们有哪些国家的故事作文(我们有哪些国家的故事)

亚洲的故事有哪些(有故事的亚洲国家)

关于集体的小故事(有国家集体的小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2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报效国家的典故(报效国家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716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