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大连有什么故事(大连的故事名称有哪些)

2023-03-12 15:16:01 技术常识4 简单易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652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6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酉阳杂俎》里大连特产鬼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妮娜之心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连的故事名称有哪些1

尼玛,大哥发来之后,就这四个字我不认识弎!

认真看我?认真看我你就输了。

唐朝时候,这里是渤海,陆地上的渤海国。所以,作者断城市压根没写。

不过没写不要紧,他已经芭比球了,咱们可以接着编。下面有请主角上场。

中间这个就是黑鱼。不是淡水黑鱼,是海里的黑鱼。以下是听来的鬼故事:说这种鱼晚上都是一群群在海里用嘴咬着海带睡觉。怕被水冲走。所以夜游的人可以像树上摘一样把他们摘下来放在口袋里。一次遇见了一大群大个的黑鱼。有多大,就是三斤一条往上的。这么说吧,拿早市一百一条那种。

正摘了几条想网兜拿少了的时候,发现有个人光着也像鱼一样嘴死死咬着海带。

吓得屁滚尿流浮上来,网里哪有鱼,全是海带。和谁讲也不信。只有老哥自己知道,模糊记忆里那个光着的人好像就是他自己。

这个故事收在酉阳杂俎里尸窟一章的最后。当时大连叫三山浦。海参很有名,但是在渤海一侧,不在今天长海县的黄海那边。

大连的故事名称有哪些2

网络 旅顺口大型画传

狮子口

旅顺口原来叫狮子口,为什么叫狮子口呢?这得从早先年说起。

  早先,这一带没有高山,一拉溜几百里平原紧连着海,海边不远处有个渔村,村里住着一个从小失去双亲的小伙子,一年到头靠打鱼过活,村里人都叫他渔哥。

  这一天,渔哥出海回来,把鱼虾用篓子装了,准备担到附近镇子上去卖。刚走出不远,前边篓子里掉出一只小海蚌,渔哥捡起来放好,急忙继续赶路。走了一会儿,小海蚌又钻出来,在地上直蹿高。渔哥觉得挺奇怪,捡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着。只见这只金霍霍的蚌儿张了张嘴好象要说什么。渔哥叹了口气说:“唉!也罢。小小虫子都不愿死,何况这么个海物,干脆放了它吧。”说完,捧着海蚌来到海边,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水中。

  一转眼,中秋节快到了。这天,渔哥划船到远海打鱼。返回的时候海上起了狂风,大浪象小山似地扑来,一下子把船掀了个底朝天。渔哥掉在水里拚力扑腾了一阵子,连灌几口水,迷迷糊糊地向海底沉去。恍惚中,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把他托着浮起来,随着浪头向前漂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渔哥醒过来了。睁眼一看,天色已经很晚了,自己躺在家中炕上。炕前站着一个姑娘,长得很俊,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正用羹匙喂他呢。渔哥喝了些米汤,身子有劲了,便慢慢坐起来问道:“这位大姐,咱们素不相识,你对我为啥这样好?”

  姑娘很大方地说:“俺是外庄人,叫海女,串门打这路过。看你漂在海上不省人事,跑过去把你拽上岸。一打听你在这儿住,就把你背了回来做了点米汤给你喝。天不早了,我得回家去。你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等明天我再来看你吧。”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一早,海女真的又来了。一进门就给渔哥刷锅做饭。她做的饭菜香甜可口,渔哥越吃越爱吃。可是怎么让,海女也不肯吃一口,她每天来都是这样。渔哥很过意不去。心里又想:多好的姑娘!我要是有这么个媳妇多好啊!

  一连几天过去了,渔哥老是在心中惦量着,饭也吃得少了。这天傍晚,海女见渔哥只喝了一碗粥就放下筷子,便问他是不是哪儿不舒服?海哥沉思半天,就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海女听完没说话,冲渔哥笑着点了点头。渔哥见她答应了,高兴得不知怎么好。从此他俩就成夫妻了。

  渔哥每天下海打鱼,海女在家操持家务。夫妻二人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就不用说了。

  幸福的日子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一天清早,渔哥吃罢早饭,收拾渔具,刚要下海,就见一片乌云从南边飘来,顿时,狂风大作,下起倾盆大雨。海水一浪接一浪地猛撞着海岸,好象要把海岸冲垮似的。实在不能出海了,渔哥转身回到家里。刚一进门,见妻子坐在炕沿上直流泪。他急忙问:“这是怎么啦?”妻子伤心地说:“渔哥,咱俩就要分手了!”渔哥一听,大吃一惊,问她:“这是为什么?!”

海女哽咽着告诉他说:“我原是天宫王母娘娘的一个使女。只因有一次待宴不慎打碎了一个玉环,惹怒王母,她就把我化为海蚌,交给龙王打入冷宫监禁。有一天,我偷偷跑出冷宫,到外边看看风景,不小心被鱼网捕住,拉上岸来。可是你心肠好,并没把我害死,反而把我放回海中。回到海中,我躲在一个小岛上,想找机会见你一面。正巧你遇风翻了船,我把你托起送上岸来。如今,龙王得知我与凡人成亲,发了怒,派了虾兵蟹将来抓我。”

  渔哥紧紧抓着妻子的手说:“管他什么龙王和王母,我死也不让你离开。”

  “你不放我走,你和这一带的渔民都要遭殃啊!”

  “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吗?”

  “办法倒有,可是很难哪!”

  渔哥说:“只要你免受灾祸,不管怎么难,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去办!”

  渔女说:“只有一个办法,你去乾元山求见太老道人取来镇海宝物,镇住龙王,你我才能团圆。”说罢,她从头上取下一颗珍珠交给渔哥说:“你如能取来镇海宝物,只要把珠子投到海里,我就能回来。”她的话音刚落,一个沉雷击来,把渔哥震昏过去。

渔哥苏醒过来,海女已经不见了。屋里一片泥泞。他从地上爬起来,草草收拾了一下行装,出了家门,直奔西南乾元山。他昼夜不停地走,历尽千辛万苦,闯过层层险关,整整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才来到乾元山,见到太老道人,他说明来意。老道人沉思片刻,便从宝囊中取出一块玉石、一个铁虎、一尊金狮交给渔哥,说:“你把这三件宝物带回来,老龙王就不敢兴风作浪了。”

  渔哥辞别太老道人,赶回家中,他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急忙来到海边,从怀中掏出珠子轻轻放进水里。

  再说海女被东海龙王派兵抓走以后,每时每刻都在惦念着渔哥。这一天,她正计算着日子,约莫渔哥快回来了。突然发觉冷宫的远处有个亮光,他细一看,是那颗珍珠直向她奔来。她收了珠子,立刻有了精神。她瞅瞅看守的两个虾兵正在打盹,就变成一条海虫,钻出冷宫,浮出海面,在水中一滚,变成跟从前一样俊俏,直向站在海边的渔哥奔来。

  夫妻久别相见,好象有一肚子话要说,又说不出来。海女对渔哥说:“追兵很快就要到了,这里不能久呆。”两个急忙回到家里。

  夫妻二人刚坐在炕上,还没等说上几句话,就见天色大变,狂风大作,乌去滚滚,龙王发兵追来了。

  海女这回可不害怕啦。她让渔哥躲在屋里,自己拿着镇海宝物来到海边。眼看着成群结队的鱼鳖虾蟹随着大浪向岸上扑来,她不慌不忙地取出玉石放在海边,只见银光四射,突然有一座高山耸立在大海北岸,挡住了滚滚的浪头。这座山就是现在旅顺口北面的白玉山。随后她又取出镇海铁虎,向右边的海上抛去。但见青光闪闪,宝虎腾向半空,挺起尾巴猛力向海面横扫过去,那些鱼鳖虾蟹被扫死伤大半。后来宝虎也变成一座高山,就是现在港湾西侧的老虎尾山。

  老龙王见自己的兵将死的死、伤的伤,气得脸色铁青,它大叫一声,下令所有兵将都来淹没渔村。霎时间,一排排小山似的巨浪向岸边压来。海女立即放出宝狮。眼前一道金光闪过,只听宝狮吼叫一声,伸展开巨大身躯,张开血盆大口,稳稳落在海上,与铁虎首尾相接筑成一道屏障,吓得鱼鳖虾蟹不敢前进一步。后来宝狮也变成一座大山,就是现在的黄金山。老龙王兴风作浪,命令鱼鳖虾蟹使尽所有招数,也无济于事,只好带领残兵败将回龙宫。

  渔哥和海女同乡亲们一起,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打那以后,当地人们就管这个港口叫狮子口。后来到了明朝,两员大将奉命到辽东驻守,从山东蓬莱上船,在海上航行了三天三夜,无风无浪,顺利到达狮子口。因为旅途顺利,下船以后,就把狮子口改名叫旅顺口,作为纪念。旅顺口这个名字就留传下来了。

黄金山

在旅顺口海口的东边,有一座高山。这座山,西高东低形状奇特,好象一头熟睡的雄狮,俯卧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黄金山。

  据传说在古时候,黄金山的山肚里藏着许多金子,后来,在这座山上却见不到一点金星星,满山满岭全是石头。金子哪去了呢?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黄金山的北山根下,住着姓陈姓李两户穷苦渔民。陈家有个小子,名叫铁顺;李家有个姑娘,名叫香兰。两家人相处得象一家人,两个孩子也情同兄妹,一天到晚一起到山上打柴拾草,形影不离。两家老人一核计,就给两个孩子订了亲。当两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两家老人都相继下世了。留下他们俩相依为命。

  这天,铁顺从集上卖柴回来,一进屋,香兰就过来叫他到自己屋里吃晚饭。铁顺来到香兰的屋里,从怀里掏出一卷花布,递给香兰说:“咱俩的年纪都不小了。这是我今个在集上卖柴时扯的一块花布。你做件衣裳,留着成亲那天好穿。”

  香兰叹口气说:“老人下世时,欠下财主王红眼的债还没还上,他能让咱们过清闲日子吗?”

  说话间,王红眼领着几个狗腿子逼债来了。这家伙一进屋,劈手夺下香兰手里的花布,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说:“好啊!你们无钱还债,倒有钱扯花布做衣裳!”说完,又望着香兰笑嘻嘻地说:“香兰越长越好看了!铁顺子,限你五天期,你交出十两金子,老爷我就让你们成亲。五天以内交不出金子,这香兰姑娘,就得归我!”

  铁顺急得愁眉不展。香兰在一旁叹气说:“都说黄金山上有金子,可是谁也没看见金子什么样。要是真的从那里挖出金子,还上这笔债,那该多好啊!”

  铁顺说:“我去试试看。“

  第二天一大早,铁顺就扛着镢头到山上挖金子。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铁顺创遍了黄金山,也没挖着一丁点黄金。还有两天就到期限了,再挖不到金子,王红眼就要抢香兰了,铁顺心如火烧。第四天,他又扛着镢头到山上挖,一直挖到半夜,忽听镢下当啷一声响,金星四溅。他蹲下身子一看,土炕里露出两个东西,闪着耀眼的金光。大的象拳头,小的象钮扣。他拾起一看:啊,金子!他捧着两块金子,一口气跑到香兰屋里。香兰正准备往山上送饭,见他挖着金子了,喜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第二天早晨,铁顺把那块小的金子送给香兰,拿着那块大的去见王红眼。王红眼一把夺过金子,瞪着红眼珠子问:”你个穷小子,在哪偷来的?”铁顺说:“不是偷的,是在黄金山上挖的。”王红眼放赖说:那黄金山是他家的,挖出来的第一块金子,应该归他。逼着铁顺再去挖,挖出的金子要归他。铁顺被逼得没办法,只好重新扛着镢头上了山。

  王红眼鬼道道多,他又想要金子,又想要人。等铁顺一上山,他就派狗腿子把香兰抢回家,强逼成亲。香兰被逼得走投无路,从怀里掏出那块金子,吞进肚子里死了。

  再说,铁顺在那个土炕里又挖出一块大的金子,急忙向王红眼家跑去,满指望还清这笔无底债,能和香兰成上亲。没曾想,他一进王红眼大院,就见香兰被活活逼死了,气得他举起手中的这块金子,狠狠地向王红眼的头上砸去。只听得“哎哟”一声,王红眼被砸死了。铁顺抱起香兰的尸首奔出大门,向黄金山跑去。后面,王红眼的狗腿子们紧追放。铁顺抱着香兰的尸首登上黄金山顶,大声哭喊道:“黄金山!黄金山啊!你把金子变成石头吧!这个世道,金子只能给穷人带来灾难!香兰妹,你慢走,等等我!”

  说完,抱着香兰的尸首,纵身跳进怒涛滚滚的大海里。

  黄金山好象听懂了铁顺的话,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从山肚里喷出无数金块变成的碎石,雨点般地洒落下来,把追到山下的狗腿子全砸成了肉饼子。

  从此,黄金山上再也看不见金子了。

老虎尾

老虎尾 :旅顺口有一个 老虎尾 ,你想知道它的由来吗 这还得从大连有一个老虎滩说起在大连虎滩乐园里,有一个老虎救美人鱼的大型石雕 石雕旁的文字上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从前,天上有一条黑虎下界化为一只恶虎经常残害生灵,海里的美人鱼到山上采摘花朵被恶虎所伤,被青年渔民石槽知道后奋力相救受伤镇山虎和石槽一起救起了美人鱼,美人鱼和石槽相亲相爱,结为夫妻 为了除恶,他手持龙宫宝剑去杀恶虎,结果石槽累得倒在东海化作一座青山,最后砍掉了一半的虎头变为半拉山,叫老虎滩,打掉的虎牙成为虎牙礁 ,砍掉的虎尾被他使劲一甩甩到了旅顺口,成为今天的 老虎尾 站在白玉山上或置身在海岸游园,能清晰地看到这条 老虎尾 ,它活龙活现,成为人们观光的一道风景,其实呢,它是旅顺口一道天然的防波堤,在港湾起着防止浪潮的作用

八仙传说

   关于旅顺口的由来,有多个版本,但都与“旅途顺利”的吉言有关。近日,记者采访了旅顺资深导游潘研老人,根据民间传说,他讲述了朱元璋版本和八仙版本,还介绍了该地名的历史沿革。

  根据史料记载,潘研考证说:“汉朝时,现在的旅顺地区隶属于沓氏县,晋朝又称为马石津,隋唐时期称都里镇,辽、金、元时称狮子口。”

  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主动归顺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特令马云与叶旺两员大将领兵渡海奔赴金州,代表明朝皇帝接受刘益归顺并收复辽东。说也奇怪,他们未开船之日,登州府一带海域浊浪滔天,弄得将士们人心惶惶,但马云、叶旺胸有成竹地说:“三日内肯定放晴,因为我们是正义之师……”果然,他们从山东上船在海上航行了三天三夜无风无浪,顺利到达狮子口。因为旅途顺利,马云、叶旺就把狮子口改名叫旅顺口。

  此外,一日,铁拐李、吕洞宾等八仙在蓬莱阁下面的“八仙桥”饮酒聚会,大家约定各显神通漂洋过海。谁知,途中遇到大风大浪,浪高八尺,这时曹国舅建议说:“何不越过庙岛,到对岸的狮子口……”八仙们各自借助宝物,凌波而去。说也奇怪,此时海边云开浪散,顺水顺风,不一会儿就到了狮子口。但见这里风和日丽、花草芳香,又不禁感慨此番旅途之顺畅,因而同意把这里更名为旅顺口。就这样,因八仙不遗余力的宣传,旅顺口的名气大增。

鸿胪井

金井 :黄金山下有一眼井,名叫金井 ,唐朝开元年间因鸿胪卿崔忻渡海册封途经旅顺掘井纪念又称鸿胪井 。

传说此井中珍藏着许多珠宝,为了防备有人偷盗,就栓上了一条大铁链子有一天,海上刮起了风暴 一个老渔民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在海上航行,海浪几乎把他吞噬了,此时,突见山下闪了一道金光,把海面照得很亮,飘摇的小船被打到了岸上 等渔夫醒来时,见自己躺在一口金光闪闪的井边这井上的石碑上刻着 要想金井开,必得缘人来 几个大字

说来奇怪,当时侵占旅顺的日军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就让很多人去拉那条铁链子,但是铁链子纹丝不动 消息传到日本,日本天皇派出了很多军舰来到旅顺口盗宝,他们把铁链子套在军舰上拉,结果井盖开了,却往外喷火喷水,一时间,黄金山下狂风大作,山下飞沙走石,海面上卷起巨浪,淹没了日军很多军舰,日军吓得魂不附体日本天皇知道后,下令把刻着文字的石碑运到日本 现在人们看到金井边的那块石碑,是仿制原石碑后所立

金井锁蛟的传说

旅顺口的东岸有座山,叫黄金山.黄金山下有口井,叫金井.井旁有块石碑,碑上刻着十个大字:"要想金井开,必得缘人来."石碑上还拴着一条有拇指粗的大铁链子,碗口大的环,一环套着一环,一直拖到井底下.据传说,井下拴着一条蛟龙,谁也不知拴了多少年多少代.蛟龙怎么被拴在井里呢 这里有个传说.

从前有个花花公子,一年到头为非作歹,不干好事.后来在家乡闯下了大祸,为了逃避官府的捉拿,连夜逃出家门,跑进了大兴安岭.一路上又饥又渴,进了深山,在一个草窝窝里捡到一个蛋.这蛋大得出奇,足有大西瓜大.他正觉得肚子饿得慌,就把这蛋生喝了.谁知喝完这个蛋,就口渴得要命.他走到一条河边,拼命地喝起小河水来,没喝几口,那小河就露了底.可是他还觉得嗓子眼干得冒烟,又到处去找水.

这时候,从山上来了个小和尚,他就向小和尚打听哪里有水.小和尚告诉他,翻过大山,有一条大河,叫黑龙江.这个花花公子来到江边,蹲下身来,把头扎进水里又没命地喝起来.不一会的工夫,江水被喝下去了一半. 小和尚站在山顶上,看得清清楚楚,吓得他慌忙跑回庙里,边跑边喊:"师傅,不好啦!有人把江水喝干了!"老和尚听后,暗中思量一会儿,急忙叫小和尚快擀面条,他自己跑到江边把那花花公子连拖带拽地请到庙堂里吃饭.花花公子推辞说:"我实在吃不下饭,就觉得渴得慌."老和尚说:"贫僧特为先生做了这碗面条,哪怕你吃上一口也不白搭我这片心意."公子推辞不过,只好吃了一碗.谁知老和尚早在碗边上贴了一道符,面条一下肚就变成了铁链子,把那花花公子的心拴住了,使他动弹不得.老和尚这才道破实情,对他说:"这山上原来有条母蛟龙,经常呼风唤雨,残害百姓,我已经把它除掉了.可是它下过一个蛋,我四处找也没找着,你刚才一定是吃了蛟龙蛋才口渴的."

花花公子听了老和尚的话,吓得脸色煞白,连忙跪下求老和尚救命.老和尚说:"因你过去为非作歹,现在吃了蛟龙蛋,胎气已成,三五日内定成祸害.要想得救,须经一番磨练,痛改前非,日后才有出头之日,你跟我走吧."花花公子害怕地问:"上哪去呢 "老和尚说:"去你应该去的地方."花花公子跟着老和尚来到江边.只见老和尚拿起一片树叶扔到江里,念动真言,树叶立即变成了一只小船.二人上船,顺江入海朝南而去.

转眼间,小船来到旅顺口黄金山下.二人下了船,但见老和尚把念珠一扔,山坡上火光一闪,立刻出现了一口深井.老和尚对花花公子说:"这就是你的去处,盼你在这口井下好生修炼,多做善事,勿助恶人,万年以后,定有仙人搭救,切记,切记!"说话间,那花花公子摇头晃脑已不会人言.一转眼他变成一条黄澄澄的金龙,投身井下,老和尚一把抓住他嘴里的铁链子,用脚踢起一块小石板,说声"长",这石板就长高数尺,直竖在井边.老和尚把铁链子拴在石板上,在上面刻下了十个大字:"要想金井开,必得缘人来."然后扬长而去.

从此以后,金井锁蛟的故事就传开了.

至于这个金井里的蛟龙,现在怎样了,那是以后的故事了.

白玉山

从前,在旅顺白玉山下有一个十四岁的放羊娃,从小失去了父母,成年累月给财主放羊。

  一天,放羊娃到五里以外的荒草地去放羊。傍晌午,突然下起了大雨。羊儿被雨淋的东窜西跑,放羊娃费了好大劲儿,才把羊群拢到一起。一数,少了两只。放羊娃顾不上歇脚,赶紧四处寻找。从中午找到天黑,也没见影儿,他只好赶着羊群往回走。

  财主听说放羊娃丢了羊,气得两个眼珠子都要冒出来。不问青红皂白,就一顿毒打。打完,还要他摸黑把羊找回来。

  放羊娃跑了一天,又累又饿,又挨了打,身子骨象散了架似的。他忍着疼痛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向前走。这天晚上,是个月黑头,伸手不见五指。放羊娃走了半夜才摸到白玉山跟前。他顺着白天放羊走过的小道,边爬边找。

  找啊找,找了一夜,连个羊影都没见到,眼看天蒙蒙亮了,放羊娃连累带饿,不知不觉倒在地上睡过去了。

  在迷蒙中,他看到一个人慢悠悠地走过来,手里拿着一片树叶轻轻地给他擦伤口。放羊娃使劲睁开眼睛,见是一个美丽姑娘,长得跟玉石一样洁白,同牡丹花一样好看。身后还跟着两只雪白雪白的小白鸡。没等放羊娃开口,姑娘就说话了:“小弟弟,你到哪儿去?身上怎么这么多伤?”

  放羊娃坐起来,把事情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诉说了一遍。然后问她:“你是谁?怎么一个人呆在山上?”

  “我是白玉姑娘,就住在山中,方才打这路过,见你一身便伤躺在地上,想必是受了欺负,这才停下看病。

  姑娘说完,拿起那片巴掌大的树叶继续给他擦着伤口。说也奇怪,那一条条血口子,经他用树叶一擦,立刻长得跟原来一样。擦完伤口,姑娘把小白鸡唤到跟前,轻轻拍了两下,“姑噜”,两个鸡蛋滚到地上。她拣起来递给放羊娃说:“拿回去吧,这两个鸡蛋足够赔那两只羊的。”说完,就走了。

  放羊娃把鸡蛋揣到怀里,高高兴兴地跑到财主家。等他把鸡蛋掏出来,才发现是两个白花花的银蛋子。财主一见,喜出望外,再三追问是从哪儿弄来的。

  放羊娃是个实在孩子,就根来梢去地照实说了。

  贪心的财主见财眼红,便换上一身破旧的布衣裳,天还没黑,就跑到白玉山上,往地上一躺,眼睁睁地等着。可直等到天亮,连白玉姑娘的影儿也没见着。

  财主不死心,第二天晚上,又老早上山了。等到天放亮时,白玉姑娘果真来了。财主装成受苦的穷人,胡诌了自己的一段身世。

  白玉姑娘听后,也给了他两个鸡蛋。得两个银蛋子,财主的贪心更大了。他要把那两只银鸡弄到手,天天给他下银蛋子。

  第三天晚上,财主带上大管家,拿了一根绳子来到白玉山上。他让管家装扮成穷人倒在地上,自己拿着绳子躲进树档子里。

  天傍亮,白玉姑娘又来了,大管家“呼”地一下爬起来,财主从树后蹿出来,急忙去捉小白鸡。这时,白玉姑娘不见了,一只白鸡向东边跑去,财主跟在后边拚命追。说也气人,这只白鸡只离他两步远,可就是撵不上捉不着,把个财主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撵着撵着,来到一座山顶,小白鸡一头钻进地里不见了。山顶上只露出一块鸡冠子。财主爬到山上,抓住鸡冠子使劲一拽,“哗啦”一声,一块小石头被扳下来。财主被闪倒了,顺着山坡滚下去摔扁了。

  大管家撵的那只白鸡跑到西面一座山上,也露出一个鸡冠子,他使劲一抓,没有抓住,也滑到山下喂了狼。

  从此,在这两座山的山尖尖上留下了一块鸡冠子样的石头,朝着东方竖在那里。人们说,那是神鸡的化身。就取名叫它鸡冠山,东、西鸡冠山由此得名。俗话说:鸡吃五毒。还真灵验,直到今,鸡冠山以东,见不到一个蝎子,据说那是被两只小白鸡吃掉了。

  如今,那两块冠状石头见了,那是日俄战争中毁掉的。可是白玉姑娘和鸡冠山的故事,却留在人间。

龙王塘

沿旅顺南路一路驱车前行,穿过隧道,就是龙王塘。传说很久以前,该地突遇大旱,田地龟裂,庄稼枯萎,人畜干渴,百姓结队上山祈祷龙王降雨。龙王大怒,责问是谁的辖区。受父训斥的三太子,怨恨百姓,授意虾兵蟹将兴风作浪,连降暴雨二九一十八昼夜,又兴三天大潮,意图淹没此地。正在危难之机,幸遇二太子与南海龙王女儿完婚归来,夫妻二人见三弟作难黎民,相劝无果,龙威大作,一时间天空电闪雷鸣,只见一道电光直劈下来,深山沟间一堵石墙拔地而起(即龙王塘水库大坝),挡住了汹涌潮水,百姓得救了。得报后的龙王怒抛神索,缚三子交由二太子夫妻管制,并将该地界转他夫妻二人监管。夫妻二人谢过父王,受命前来巡视,于云头彩虹间俯视刚刚摆脱灾祸的凡界,却见坝内积下一湾清水,心悦之时,夫妻携手双双隐入水中安顿下来,并责令海参姑娘和鲍鱼大将长年镇守。至此,年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龙王塘的名字不胫而走。而那个传说中百姓上山祈雨拜祭的神树,至今还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个存活千年的古树枝叶全无,但却有生命力,1998年重修旅顺南路时,施工开山,一民工冒失伐之,老树浑身流血不止,当地百姓闻讯涌来纷纷用红布系在树身上。

5月正是樱花开放的日子,龙王塘的樱花是美丽的。每年这个时间都有大批的游客前来赏花。今年这里又添了新景观北普陀文化苑—横山寺。

旅顺三岛的传说

在旅顺北海乡后海里有三个小岛子,分别叫猪岛,猫牛岛和虎平岛。猪岛确实像头肥猪,躺在大海里,脑袋朝东,屁股冲着西南。它的东面是虎平岛,虎平岛像一只趴着的猛虎,拉开了架势,时时刻刻要向猪岛扑过来。在猪岛和虎平岛之间,隔着一个猫牛岛,岛子像一头独角牛,猫着腰,角尖对着虎头,拉开角斗的架势。这一景,有段古老的传说。

相传,开天辟地的当口,二郎神手执神鞭,赶着一头猪,一只虎和一头牛过大海,因为猪走得太慢,挨了不少鞭子。来到渤海湾,正赶上盛夏,天气热得喘不过气来,又累又渴,懒猪走不动了,就躺在海里不动了。老虎一琢磨,干脆把猪吃掉得了。它伏下身子回过头,正要扑过来,老牛看出了老虎的意图,发火了,躬起身子竖起角要和老虎拼命。二郎神一看不妙,这三个畜牲如果动了武,会把天地搅乱的。因此使了个定身法,把它们定在那儿不管了。二郎神走了,这三个畜牲就留在那里,坐化成三个岛子,就是如今的猪岛,猫牛岛和虎平岛。

旅顺猪岛的传说

旅顺猪岛,当地人祖辈流传着一个“瞎话”。早年间,渤海近岸的海底藏着七条鲃蛸精,它们住在海底一个百丈高、万丈深的鲃蛸洞里。鲃蛸精们轮流值守洞口,眼睛探出海面,变幻着青红蓝白橙黄紫。每逢夜幕降临沿海的渔民都能看到,说那是夜明珠。一个财迷心窍的财主知道后,日夜贪念着“夜明珠”,可千方百计也没弄到手,临终时把儿子海赖子叫到跟前让他一定把夜明珠搞到手。

  海赖子雇了两个水性好的青年人李五、张二逼着他们去摘夜明珠。李五被迫出海后遇到了剉鱼精出海巡游,被剉鱼精拦腰锉成两段。张二比较机灵,心生出一计,他把家里一头肥猪披红挂绿后告诉海赖子它是“天蓬元帅”下凡,骗海赖子骑上猪到海里取夜明珠。海赖子信以为真,刚上了猪身,张二便用“钉板”猛击猪屁股,猪疼痛难忍向海里冲去,从此猪和海赖子再没有回来。

猪淹死后被鲃蛸精们发现,它们用猪的身体堵住了鲃蛸洞口,于是断了尾巴的猪身子横在海面上就变成了猪岛。

蛇岛

蛇岛:传说蛇岛有一个蟒王,它生育了三个女儿 三个女儿分别是白 青红蟒 从前有一个渔民叫刘三,他的妈妈有病,他想多打几条鱼给妈妈吃,到傍晚结果不仅不打着鱼,看见了一条小红蛇昏迷在眼前,他把蛇放进鱼篓里背回家中 小红蛇晚上发出企求的声音,他觉得奇怪,一转眼蛇化作了一到红光一天,刘妈妈病重时,发现门前有一个女子送来了草药,这药救了刘妈妈,也救了很多村里的人 村子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都害上了红眼病,白蟒花作一女子给人们送来了蟒王的冰片,使蟒王知道后大怒他下令今后所有的长虫都不准过海 其实现实中的蛇岛只有0.8平方公里,山上有两万余条生存能力极强而有剧毒的黑眉蝮蛇,岛屿多缝隙,供蝮蛇藏身和繁衍别的蛇类在这座岛上都不能生存,是因为其它的蛇不能适应这里的生存环境和不能适应岛上缺少淡水的缘故

蛇岛的传说

传说唐朝年间,唐二主领兵来到老铁山下,刚刚安营扎寨,海里的鱼鳖虾蟹,陆地上的蛇妖鬼怪就化作人形,纷纷前来,都想向真龙天子讨个一官半职,分享荣华富贵.

这一天,一个白脸大汉来到唐王殿,向唐王讨封.唐二主一看心里早明白了,就问:"你想让我封你什么呢 "这个大汉说:"请唐王赏我个地方,我要在那里为王,保证百姓安居乐业."唐王一听,心想,这家伙想占山为王,野心还不小呢.唐王望了望西海,看见一个小岛,用手一指说:"你就在那座山上为王吧."说完,只见这大汉一头钻进海里,游到那个小岛子上,现了原形,原来是条大蟒.从那以后,这条大蟒生儿育女,繁殖后代,成了蟒山上的蟒王.

据传说,蛇岛上原来有蛇王,蛇岛上的小蛇是它的子民。30年代40年代的时候,经常有人看到蛇岛上有两条大蛇出来游玩。夏天时,经常看到那两条大蛇一起游泳,像人那么粗。高兴了的时候还来点造型。时而漂游,时而它俩相互缠绕一起向上转,到一定程度就一起倒入海里。那形象,像个巨大的麻花,十分壮观。40年代后,就剩一条大蛇了出来活动了。再后来一条也没有了。

旅顺牧羊城的传说

在旅顺口老铁山西边刘家村和刁家村之间,有座高高的土岭,土岭上有一座方方整整的土城.它东西的两道城壁,各有一丈多高,南北的两道城壁已经塌落,据说早些年还能清楚地看到城门.这就是旅顺有名的牧羊城.提起牧羊城的来历,这里有个传说.   相传古时有位大将军,他的名姓说不清了,是哪朝哪代的也说不清了,只传说是位大将军.这位大将军奉天子之命,统率几万大军出征辽东.他带着大队人马,从京城出发,晓行夜宿,走了几个月,来到山东蓬莱.抬头一看,眼前一片蓝汪汪的大海,挡住了大军的去路.几万人马困在海边,一困困了一个多月,眼看就粮尽草绝,大将军犯愁了,他苦思苦想,也没有想出个好办法.   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儿,笑着向他走来,说:"将军,不必犯愁,蓬莱城外有个仙人洞,你去探探洞,就能找到办法."   大将军醒来,心里挺高兴,吃罢早饭,就一个人去找仙人洞,找了半天,终于在山旁的悬崖头上发现了一个黑洞.他就一个人走进洞里去了.说来也怪,那洞里头,一没日头,二没月亮,可是却像洞外一样,亮堂堂的.他往前走着,走了一程,迎面遇上一块大石头,足有碾盘大,把去路挡了个严严实实.他用双手抱住了大石头,运足了力气,使劲一提,大石头挪了位,闪出了一条通路.他顺路往里走,走出不远,迎面又遇到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他抬头望去,见河对岸有个老太太坐在水边洗衣裳.他高声呼喊道:"老人家,这河怎么过呀"老太太抬头看了看,顺手把洗衣板扔了过来,说:"你踏上它吧."他捡起洗衣板放进水里,踏了上去,那洗衣板托着他,飘飘摇摇,一会儿就到了对岸.他来到老太太身边,老太太说:"这海怎么过,你该知道了吧"大将军说:"知道了,砍树扎筏子."老太太说:"对了."接着,老太太从怀里掏出一本书递给大将军,说:"这是一本天书,往后不管遇到什么难处,只要把它打开念叨念叨,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大将军双手接过了天书,连声道谢.老太太又从身后拿过一张铁弓和九支银箭递给他说:"过了大海,要是遇上妖怪挡路,你用这弓箭去射它.等除了妖怪,你就在那里修个城,安营扎寨."大将军问道:"这城要修在什么地方"老太太说:"到时候会有人告诉你."大将军恭恭敬敬地弯下腰拜谢老太太,拜完抬头一看,老太太不见了.   大将军回到军营,带领他的兵卒上山砍树扎筏子,几天工夫,就扎出了一排排的大筏子,把个十里海滩全摆满了.   这一天,大将军一声令下,几万人马全上了筏子.走出不远,起了大风,风卷海浪,像小山一样,一个跟着一个朝筏子打过来.筏子在海面上东摇西晃,将士们在筏子上又呕又吐,战马也嗷嗷直叫.这时,大将军想起了天书.他打开第一页,见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四个大字:"大海如镜",他高声念了一遍,还真灵验,那翻腾的大海立刻平静下来,水面纹丝不动,就像一面望不到边缘的大镜子,都能照出人来.经过一天一宿,几万人马顺利地过了大海,在现在的尹家村的大坞崖登陆了.大将军下了地,骑上一匹高头大马,带着兵卒顺着山路往前走,正走着,觉得后面有什么东西在扯他.回头一看,原来战袍被山枣树上的倒钩刺儿挂住了.他又翻开天书念了一句:"枣刺儿朝上."刚念完,只见枣钩刺儿一下子都伸直了.刺尖全都朝上了.直到如今,这里的山枣树仍然不长倒钩刺儿.又走了一程,遇见一棵花皮子老树,这种树别处没见过,当地人叫它"嘎巴树",   也叫神树.那树长得根深叶茂,就像一把大伞,立在草坡上.大将军抬头一看,树上缠着一条大蟒,那大蟒张着血盆大口,倒挂在树上,在大将军头上来回打转转.大将军顺手摸出弓箭,对准大蟒射去,只听"呼啦"一声,那大蟒化作一股白烟不见了.   大将军继续往前走,在一块平坦的草地上,遇见一个牧羊的老人,老人正坐在草地上瞅着羊群.大将军下马上前施了一礼,问道:"老人家,哪里可以修城"老人说:"我坐着的就是一座城."说完,一转眼,老人和羊都不见了.   当天夜里,大将军带着大队人马破土筑城.到五更鸡叫,一座土城就修成了.大将军下令在这里安营扎寨,整顿军马,准备远征.因为这座城是牧羊老人指点修成的,所以后来人们管这城叫牧羊城.

旅顺九头山

旅顺北海的西边,有座大山。这山草深树茂,崖石陡峭。在大山的底面又分出九个小山头,人们叫它九头山。

  传说很早以前,这山上有条凶猛的九头蛇,经常出来祸害人。不仅远近百姓受害,连山上的飞禽走旨都不得安生。

  有个猎人张老根和儿子张小顺从外地来到这里,他父于俩武艺高强,箭法超群,决心为百姓除掉这个祸害。

  爷俩搭好草棚在山旁住下,张小顺喝了碗水。他抹抹嘴巴,正准备擦箭,冷不丁肚子疼了起来。原来这山里的泉水都让九头蛇喷进了毒掖,张小顺喝水中了毒。张老根看儿子疼得直打滚,急忙上山去采药给儿子治病。他正蹲在山上拔药草,忽然一条大长虫蹿过来.朝着张老根的脚狠狠地咬了一口。张老根疼得“啊呀”一声,将毒蛇吓跑了。他的腿立即红肿起来。老人躺在草里直喊救命,可这荒山野岭哪有个人影啊!

  张小顺在山下草棚里捂着吐子等着爹爹采药回来,一等不到,二等也不来,他不放心了,便咬着牙,猫着腰上山找爹爹。找呀找,天快黑了也没找到。这时他肚子疼得象刀绞一样,只觉眼前一黑,就昏了过去。当他醒过来时,见一个俊俏的姑娘蹲在他身边给他喂水。张小顺问道:“你是谁?”姑娘说:“我是山里的百仙草姑娘。”张小顺又问:“什么叫百仙草?”姑娘说:“我住在山上,能找到一百种仙草,给人治各种各样的病。你的肚子不疼了,就是我给你喝了仙草水治的。”张小顺一听,忙问: “你见到我爹爹了吗?”姑娘笑着说: “你爹在前坡让长虫咬了,我用百仙草药治好了他的腿,他已经下山了。”

  张小顺一听爹爹下山了,就对姑娘说:“多亏你救了俺爷俩的命,走,上我家吃饭去!”还没等姑娘答话,猛然间,就见满天滚起黑云一阵大风刮得树倒根摇,沙飞石滚。只见树林里蹿出一条大长虫,它扬着九个头,伸出九个舌头,一下子把姑娘给卷走了。

  风息了,云散了,长虫和姑娘都不见了。张小顺向前走着,寻找九头蛇和姑娘的踪影,老远望见一个大石洞,他断定九头蛇就在洞里。赶紧回到山下,见爹爹正在劈柴做饭,小顺把山上发生的事告诉了爹爹。爹爹说:“走,咱爷俩用山鸡血钓它,除掉这个九头蛇,救出百仙草姑娘。”

  爷俩带上长须钩、山鸡、九支箭来到了大山前。张老根说:“要射九头蛇,必须又快又准,一箭射中一个头,不然就射不死它。”说起射箭,张小顺跟着爹爹成年在深山老林里打兽射鸟,练出了一手好箭法。他对爹说:“今天射不死九头蛇,我就不出山。”

  爷俩来到了洞口,悄悄地趴在草丛里,放出了扑着山鸡的长须钩。九头蛇闻到了鸡味果然探出一只头来。当九头蛇的头慢慢转到挂山鸡的长须钩时,张小顺用劲一拉弓前,只听嗖地一声,箭尖正插在九头蛇的一个头上。疼得九头蛇嘶嘶乱叫。紧接乱九头蛇把其余的头都探出来了,露着锯齿一样的毒牙,东摇西晃地找人。张小顺一看,忙搭起弓箭,就听嗖、嗖、嗖,八支箭齐刷刷地射了出去。九头蛇头头中箭,挤命挣扎搅起的泥沙满天飞,终于死在山坡下。

  九头蛇死了,张小顺赶紧跑进洞里去,找百仙草姑娘。找呀找,在一堆堆的尸骨中看到了百仙草姑娘在那儿躺着。张小顺背起姑娘走出洞,张老根给她喂了百草药水,姑娘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说: “你们射死了九头蛇,快埋下它。埋的时候要割下九头蛇的九个头,一个头埋在一个地方,不然它还会复活。”张小顺立刻拔出刀,砍下九头蛇的九个头,把它埋在九个地方。慢慢地这九个地方长出九个小山包。后来人们就把这九个山包称为九头山。

  百仙草姑娘和张小顺呢?自然结成夫妻了一个打猎,一个给人们治病,日子过得乐乐和和。

老铁山

旅顺西南角的老铁山,是当地最大的一座山,它山峰连着山峰,看起来非常雄伟。老铁山的最南端有一个自动旋转的灯塔,夜晚,灯塔上的灯光把海面照得金光闪闪,连老铁山上花草树木都能看得见。每到夏季,山峰被雾气笼罩着,时隐时现,这便是旅顺有名的奇景——老铁山戴帽。

  其实老铁山原来不叫老铁山,叫马石山。这老铁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还得从盘龙山庙会谈起。

  这盘龙山在老铁山的西北角,每年四月十八,这里逢庙会。庙会这天可热闹啦,山上山下尽是摆摊做小买卖的,山珍海味,针头线脑,要什么有什么。有一年,南方一个会看风水的老道来到庙会上,在人群里,他发现一只金马驹蹦蹦跳跳,穿来穿去。老道急忙从腰里掏出一根红绳,打了一个扣,就要往马脖子上套,那金马驹将头朝地一拱,尾巴往上一撅,四只蹄儿腾空而起,一直向东南的一座大山飞去。老道一看,撒腿就追。

  老道赶到大山跟前四下一看,发现这里是一块宝地,山是金山,河是银河,天上龙飞,地下凤舞,满山尽是珠玉财宝。老道想:要是把金马驹引到南方去,这些宝贝都得跟着搬家,俺岂不更富了。于是他东望西瞧瞧,四下里寻找那只金马驹,可是找了大半天,也没找到。天黑了,老道下了山,就在一个打雕的窝棚里住下了。第二天老道醒了,他刚出窝棚,忽然看见那只金马驹在一家房后吃草。他悄悄地走到跟前,刚想用手去捉,哪知,那金马驹好象浑身是眼,嗖地一声,向山顶上飞去了。老道穷追猛赶,也来到了山顶上。东找西找,哪有金马驹的影子呀!忽然,他在山顶上见到了一块明晃晃的金马石,这石头和那只金马驹一模一样,只是不会动弹,老道一看就看出来这就是那个金马驹变的。

  老道不死心,下山找到了金马驹吃草的那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个老头。他问老头说:“你家后长的是什么草?”老头说:“是金针叶呀!”老道明白了,原来金马驹专吃金针叶。他又问老人:“你这草没有人来动吗?”老头说:“我也没在意,反正这草春天长了,秋天就光了。”老道就对老人说:“等来年你从端午节算想起,过一百天后,你把草割下来,晒干了垛起来。你要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老头说“好吧!”

  第二年,风调雨顺,这草长得绿油油的,花开得黄登登的,可稀罕人咧。到了秋天,老人闲着没有事,就到房后去看看,他一连看了几天,这草一天少一块,一天少一块,老头一看不好,就把草割了,晒干了垛了起来。住了不多日子,那个老道来了,他指了指草问老头:“这草你要多少钱?”老头说:“一垛草能值几个钱?你看着给吧!”老道说:“给你五十两银子怎么样?”老头一听,吓了一跳,心想,一垛草怎么值这么多的钱?老道看老头没话就从钱褡子里掏出五十两银子递给了老头。

  第二天老道从草垛里抽出一把草,就爬上了山顶。他把草拿在手里,一个劲地晃呀晃呀。这时只见那块金马石活了,腾地一下爬了起来,飞到老道跟前,用鼻子闻了闻草,立即掉转身来向天边飞去。原来老头把草割早了,金马驹不认识了。走后,满山的金银财宝也跟着走了。财宝一走,风水泄了。宝地一泄风水,必遭一场大灾。不久,马石山就起了一场大火,这火着了三天三夜,连天都给烧得通红,山上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全烧光了。大火熄灭后,马石山黑乎乎的,象似一口尖尖底的大黑铁锅,扣在那里。从此,马石山就叫成了老铁山。

老铁山九缸十八锅

老铁山这个地方是块宝地,很富裕,柴草厚实,飞禽走兽也多。听老年人讲,早先这地方是:“棒打獐鹿瓢舀鱼,野鸡飞到汤锅里。”意思是扔出去一根棍子就能打死条野兽,舀一瓢海水,里面就有鱼,你说这地方多么富蔗呀!早先这地方不但飞禽走兽多螟害有金银财宝呢!传说有这么一套话:“老铁山财宝多,金银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要想知道在哪坡,必须问问李大哥。”这李大哥就是一棵李子树。为什么说要问李子树呢?这里面有一段故事。

  早年最先来老铁山下居住的是一户姓陈的 ,就母子俩,儿子不过十五、六岁。这孩子别看小,可很勤快。天天在老铁山下开荒种地,拾草打柴,日子过得也不错,后来又搬来几户。在这几户人家当中有几个好耍钱的,他们经常凑在一起赌钱,有时侯还鼓动这孩子干,可这孩子怎么也不干,就知道干活和侍奉老妈妈。

  有一天,这孩子到山上拾草,选了一块地方,草长的又高又厚实,他正在割草,突然间,飞过来一只小黄雀落在他跟前,叽叽喳、叽叽喳叫起来,这小雀长的金黄金黄真好看,叫的声音也好听,他伸手刚想捉,扑啦一声飞了,飞得也不远,也不过两三丈远,就落下来,叽叽喳、叽叽喳又叫起来,好象召唤这小孩到它跟前。可是这小孩刚到跟前小雀又飞了,就这样他撵了几次也没捉着。后来小雀落到一棵大李子树上,这小孩撵到李子树跟前累得直喘,他就坐在树下歇息一会儿。这时候,小黄雀又叫了起来,小孩想:你飞也飞不远飞,我捉你也捉不着,你叫唤什么?他就把住树枝使劲摇,看看小黄雀还飞不飞。谁知他这一摇,小黄雀“腾”的一声飞走了。又听吧嗒一声好象闪一道金光,也不知是个蛋还是拉屎,沉甸甸的一个东西掉在草堆里。他扒拉草堆找,一下子把出一口大缸,呀!!这是一大缸什么东西,白花花的,他再找找看,又是一缸,他越找越多,数一数,共是九缸十八锅。他拿了一块回家给老妈妈看。老妈妈寻思谁家有那么多银子埋在山上,就叫孩子去问问邻居,邻居里有几个老人一听,就知道这是财宝,就说:“天快黑了,等明天咱们一块挖出来大家分。”谁知道这村有两个赌钱鬼想堵吞,就问小孩,那银子在什么地方?小孩没有心眼呀,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们。这两个赌钱鬼晚上偷偷的先去了。他们去就找到一缸,两个赌鬼乐了,两人商量着:这么多银子咱们也拿不了,不如就在这里找个地方藏起来,上面盖上草,谁也看不出来,咱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来拿。说着两人就把这缸银子藏起来又去找那些,可是怎么找不到,回头再看看刚才藏好的那一缸,打开盖一看,啊!怎么里边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第二天一大早这两个赌鬼就去叫那个小孩领着他再去找那九缸十八锅银子,这小孩一边着一边说:“大李子树哪去了?”这时候就听头上一只小雀叽叽喳叽叽喳地叫唤,就象说:“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要想知道在哪坡,就去问问李大哥。”就这样,这九缸十八锅银子谁也没得到,只有这老陈家小孩得了一块。

  后来,老铁山下那几十户人家熟姓陈的日子过的好,有人说是他们的老铁山的银子。其实,人家是靠勤劳致富的。

           老铁山三摞石   

在旅顺老铁山上,有三块摞在一起的大石头,叫三摞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很早以前,旅顺就是个兵家要地。不管哪朝哪代都要在这里安营扎寨派兵把守。

  也不知是哪一朝哪一代,有个皇帝派了一员大将到这里镇守。这员大将,忠心报国,每天他都上山去察看海面,防备外敌侵入。

  一天,他见大海上空,有个东西窜上窜下,不知是个什么。他就搬来一块大石头摞在陡石坎上。可那大石头直往下滚,他就从兜里掏出两块银子垫在下面。说来也怪,那块大石头真被垫住了。

  又一天,他见海面上有个东西一翻一滚的,也看不清是个什么。就又搬来一块大石头摞上去。

  还有一天,他见海面上有一群东西,象笤帚一样漂在那儿。他也看不清是什么,就又搬来一块大石头摞上了。这员大将天天站在这摞石头上察看敌情,外敌始终不敢入侵。后来这员大将告老还乡了,可这三摞石头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黄渤海自然分界线

据说,当年玉皇大帝分封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龙王海疆领域时,东海、南海两位龙王一直相安无事,而且互嫁龙女,成为儿女亲家。唯有渤海龙王和黄海龙王,俩人都是气量狭小、斤斤计较的势利眼。双方巡海夜叉龙兵蟹将经常为海界之争大打出手,纠纷不断,又都不服对方,因为此事常常闹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让他们俩搅得大伤脑筋,无奈,他只好派太白金星到黄渤两海上空去巡视。太白金星来到现在的老铁山前洋,见此处地势险峻,而水色略有不同,又见巡海的两海夜叉龙兵在此地带气势汹汹地争斗,遂向玉皇禀报了实情,玉皇大帝立刻召见黄渤两海龙王,问他们可否同意在老铁山前洋划分永久界限。俩龙王起初相互无言,转念又想,长此争吵下去,也不是个事,这样由玉皇大帝出面钦定,也算是讨了个说法,何不顺水推舟,就此罢休得了。于是跪拜谢道"但凭玉皇恩准"。玉皇大帝当即命令太白金星手持令箭一支投向老铁山前洋,只见轰隆一声巨响,溅起万丈波涛,海底突然生出一道深深的沟堑,而与此同时,渤海变得略黄,黄海反倒湛蓝起来。这样一来,渤海龙王略有不快,太白金星又道,渤海龙王休要少见多怪,你领海的颜色变黄是因为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沃土养料充足,对海里的龙子龙孙与鱼虾繁衍大有益处,没事你偷着乐吧。渤海龙王一听也高兴起来。从此,这一带就成为黄渤海的自然分界线,而渤海的海鲜水产也由于海洋中营养成分浮游生物丰富,所以非常鲜美无比。

羊头洼

羊头洼是由三个小岛构成的海湾,有利于船只停泊。关于羊头洼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老铁山角水深流急,每遇风浪,渔民就杀猪宰羊,抛入海中,以祭海神,求海龙王保佑平安。但当时船小,久飘海上,经常遇到海浪,就需要在船上载许多猪羊,这是船只装载不起的,于是便刻些木猪木羊载在船上,遇有风浪,往海里抛些木猪木羊,后来木猪木羊也不能载许多,便刻些木猪头、木羊头,代替全猪全羊。有一次遇到大风浪,虽将船上木羊头全抛入海,但船也沉于海中。待风浪平息后,有三只羊头漂到羊头洼海港地方,遂成几个小岛,从三面屏蔽海湾,形成良港。以后遇到风浪,来往船只便驶入港内避风,羊头洼由此得名,当地人又叫三羊头。

西湖嘴草马石

旅顺西部有个大海湾叫西湖嘴,满海滩独特的鹅卵石,泛白透青,有这样一个传说是何仙姑为情所困,醉后挣断一串订情用的珍珠项链上的丝线并用力把它们抛弃,落到了西湖嘴,挣脱了束缚珍珠便堆满了海岸上,站在岸边向海湾里望去,只见蓝瓦瓦的大海中有一座奇形怪状的大石坨子,象躺着一个雪白的石马。每当夏天,石马身上长满了绿茸茸的野草,人们都叫它草马石。在草马石的北面海边上有个车家村,村头挨个耸立着三座形似马车的石山,名叫大车山、二车山、三车山。三座山石头各异:大车山的石头是一条一条的;二车山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三车山的石头是一丝一丝的。

  当人们来到这里,观赏这些怪状奇景的时候,会听到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辽南和山东是山连山水连水,一条大路通南北。当时辽南六县归山东管辖,属登州府。所谓“金、复、海、盖,辽阳在外”,就是这个意思。

  有一年,从登州府派来一个人到这里做县官,这个家伙是个赃官,人们都叫他“刮地皮”。他见钱眼开,谁要是上他这里打官司,不管有理没理,有钱就行。不几年,“刮地皮”就发了。那真是家财万贯,骡马成群,吃的是山珍海味,穿是是绫罗绸缎。使唤的丫环一大群,雇的伙计好几十。

  这一年开春,山东有个名叫宝娃的小伙,闯关东来到这里。听说“刮地皮”家雇伙计,就找上门去。刮地皮见这小伙长得膀宽腰粗,又精又灵,看样子还真有把力气,就收下了。他把眼珠子一转说:

  “给我扛活,有个规矩。”

  “什么规矩?”

  “我吩咐给你的活,你干不上来,就罚你三年劳金。”

  宝娃想:我从小就在庄稼院里爬,什么活能难住我?就点头答应了。并说:“要是你吩咐的活我都能干上来呢?”

  刮地皮奸笑了一下说:“那我就多给你三年劳金!”

  两个人说妥了。可是,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刮地皮吩咐的活儿,都没难住宝娃,刮地皮有些着急了。一转眼,来到傍年根底。刮地皮把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大年三十,是他住在山东老家的老爹寿诞之日。他老早吩咐人买了许多关东的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分别装在三挂马车上,他把宝娃叫来说:“到我老家这条路你熟,寿礼由你送。每挂车只许配一匹马,限你三天送到。误了期限,罚你三年劳金!”

  宝娃知道,这是刮地皮特意出的难为他的熊道眼。他把一双机灵的大眼睛眨巴了一下:哎!有了!我何不来他个将计就计,让刮地皮知道知道俺穷人也不是好欺负的。他偷偷地去找一个同乡朋友,让他扮作相马的,在刮地皮门前大声吆喝:“相马咧!相马咧!”

  宝娃急忙跑进屋对刮地皮说:“老爷!外面来个相马的。你的马这样多,要是相出好马,也能壮大老爷的威风啊!”

  刮地皮早就盼望能有一匹好马骑着好抖威风,听了这一声,急不可耐地说:“赶快把相马的给我叫来!”

  刮地皮把相马的领进牲口圈。相马的装模作样,东望望,西瞧瞧,摸摸这匹马脖子,拍拍那匹马屁股。最后,突然抓住一匹小白马驹的耳朵,惊叫说:“呀!老爷福气不小!这是一匹千里驹呀!宝马,宝马。”刮地皮一听,乐得连姓都忘了,忙说:“它真的是匹宝马?”相马的说:“没错!它的好处是:打一棒,满地晃,一晃就是几百里;锥一锥,贴天飞,一飞就是几千里。”

  相马的走了,宝娃对刮地皮说:“老爷,给你家老太爷送这三车礼物,不用三匹马拉,用这匹千里驹拉车就行了。期限,也不用三天,半天就够了。”

  刮地皮怕自己吃亏,又想用这匹千里驹显显威风,就对宝娃说:“你干别的活去吧。让你个穷光蛋送这三车珍宝,老爷我还不放心呢!明天早晨,老爷我亲自赶车去送!”

  第二天早晨,刮地皮起来,戴上乌纱帽,穿上官服。他嫌院里窄巴,怕千里驹施展不开本领,就让人先把三车宝物推到村头,然后带上木棒和铁锥,牵着千里驹,迈着四方步,美滋滋地来到村头。先把千里驹套在第一挂车上,为了显示千里驹的本领,他让所有的人都回去,一个帮忙的也不留,独自坐在车二板上。起先他用奉子往宝马的屁股上打,可是怎样用力打,千里驹怎样使劲儿,也没把这挂装着重载的车拉挪窝。这时,老天忽然刮起了东北风,冷风卷着鹅毛大雪,劈头盖脸地打下来。转眼间,大雪封山,挡住了去路。千里驹和车陷进雪窝里,更一动也不能动了。刮地皮想:地下冰雪冻不能晃,就让它“贴天飞”吧!他摸出铁锥,照着千里驹屁股锥去。这时,车轱辘已经冻在地上了,千里驹更别想拉动车了。他锥着锥着,千里驹实在受不了啦,咬着牙一用劲,只听“嘎吧”一声,绳套被拽断了,一头钻进前面的雪窟窿里,一动也不能动弹了。刮地皮上前一摸,千里驹已经断气了。他气得大叫:“什么宝马!——草马!”喊罢一口气上不来,也倒在雪窝里冻死了。雪越下越大,把车和人马全盖住了。因为刮地皮为人歹毒,大伙明明知道他被大雪盖在村头,可是谁也不去理睬他。他老婆追问,人们就说:“老爷把寿礼送回老家后,可能骑着千里驹到南方游山逛景去了。”

  转过年开春,冰雪融化,那人和车马都没化,全变成硬梆梆的石头卧在村头。不久,天塌地陷,黄海的水滚滚而来,把辽南和山东隔开了。那三挂马车,在海边变成三座车状的山。第一挂变的大车山,因为原来上面载的全是人参,所以石头是一条一条的;第二挂变的二车山,因为原来上面载的是貂皮,所以石头是一层一层的;第三挂变的三车山,因为原来上面载的是靰鞡草,所以石头是一丝一丝的。那“刮地皮”竟变成了水下的一块暗礁。那小白驹变成了石头,却在海里拔地而起,越长越高,成为西湖嘴海湾的石坨子。

  这就是草马石的来历。

北海村

旅顺口区北海乡有个北海村。北海村,又叫“大北海”,“坨子头”。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名叫“八只船。”很早很早以前,北海是个富裕的地方,真可是说得上“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汤锅里。”那时,坐地户只有一家,姓乌,排行老八,人们都叫他乌八。闹义和拳、红灯照时,这个乌八不知通过什么门道,弄回来一只船,这是当时当地唯一的一只船。后来山东闹灾荒,老王家和老刘家各带一大帮家口,逃难来到这个地方。乌八就假惺惺地给每人筛满一盅酒,算是全年的份子钱。由此,这条船的外号就叫成了“一盅酒”。几年工夫,乌八就成了大财主了,不过这可苦了王、刘两家的穷哥们了。大家每日里愁眉苦脸,没个主意。

  有一年五月十三龙王爷过生日那天,乌八家里大吃二喝,穷哥们淌眼抹泪干瞪眼。大家都觉得要是自己有条船就好了。上哪儿弄船呢?要买,没有钱;要修,没木材。晚上,穷哥们聚到海滩上磕头,求龙王爷帮个忙。

  半夜里电闪雷鸣,风呼呼的刮,大雨像瓢泼一样。天亮了,风停了,雨住了,海滩上不知从哪儿漂来八只船,红松板面,红润润的,一色好木材,船头还写着四句话:“龙宫舢板,借给黑脸,打鱼养家,不用归还”。

  穷哥们得了船,都辞退了乌家的活,准备干自己的。乌八一看不妙,便耍无赖,硬说这八只船是龙王爷给他的。还说有诗为证,那黑脸的“黑”字,就是乌的意思;船有八只,正好他又叫乌八,船,理所当然得归他,要是不交出船来,就去告官.“告官”,是吓唬人的话,他也怕打官司花钱。最后,他提出要和穷哥们比试比试。

  比试甚么?怎么比试呀?乌八提出要到“三板礁”外比打鱼。这是乌八的鬼道眼:“三板礁是个叫劲的险礁。”“三板礁”,一板十二个尖礁,礁尖交错,活象犬齿狼牙,所以,又叫狼牙礁;这且不说,周围水深流急旋涡多。渔民们都说:“饿死不闯狼牙礁,免得阎王把手招。”乌八仗着他的“一盅酒”船大底平,可穷哥们的八只船全是带龙骨的尖底船,容易触上水下的暗礁。乌八这一招可是够狠、够损的了。

  比试开始了,开船时,正是涨潮,双方的船都顺利地通过了三板礁。可是还没等下网,却意外的发现海面上白瓦瓦的一片,不知是什么东西,打捞上来一看,全是整包的白面。乌八一见,红了眼,亲自指挥儿孙们打捞,一会儿“一盅酒”便装满了一船白面,乌八贪心不足,还一个劲儿地叫儿孙们打捞,船都装的冒了尖,压得“一盅酒”象个潜水的大白鹅。穷哥们也捞了一些,可是船身窄小,装的有限。

往回返,经过三板礁时,正赶上落大潮,水面、水下的礁石林立,穷哥们的船身窄小,加上装载少,驾驶灵活,都闯了过来。乌八的船大底宽,装载也重,一下子被狼牙礁咬住了。经过流冲浪涌,船底被礁尖啃出了缸口大的一个大窟窿,海水开花般地往船舱里涌。乌八和他的儿孙们慌了神,鬼哭狼嚎没咒念,只一袋烟的工夫船就沉了,乌八和他的儿孙们全都落了水,喂了王八。

  从那以后,穷哥们便驾着这八只船朝出夜归,闯海打鱼,过上了好日子。王、刘两大家,在这里繁衍生息,不久便发展成了一个渔村。为了不忘龙王爷的恩德,大伙就给村子取个名字,叫八只船村。

渔人节

很久很久以前,传说在旅顺北海、双岛湾镇一带有个小渔村,村里住着20多户人家。有个叫海愣爷的渔民与儿子海顺每天驾船到远海撒网捕鱼,以此为生。

  一天,爷俩出海一连撒了几网,网网丰收,眼看时间不早,打算调转船头收网返航。突然间,海面乌云翻滚,巨浪滔天,狂风暴雨卷着黑浪劈头盖脸地砸向海顺父子的小渔船。在惊涛骇浪中,一只凶恶而硕大的锉鱼精(鲨鱼)扑到海顺父子的小船上,瞪着铜铃大眼,把海顺父子从裂成两半的渔船上甩到海里,要吃掉海顺父子。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海中猛然跃出一条金光灿烂的巨龙挡住了锉鱼精。而此时海顺父子顿时没有风浪侵袭,脚底如同平地一样平稳。巨龙向凶恶的锉鱼精发起了进攻,一场惊天动地的巨龙与锉鱼精大战发生了。几番回合下来,锉鱼精被巨龙用锋利的爪子抓得开了膛,再也不能兴风作浪残害无辜生灵了。而巨龙也被锉鱼精划得浑身是血,遍体鳞伤。它将尾巴轻轻一甩把海顺父子卷到背上直奔岸边游去,一会儿工夫,海顺父子就被巨龙送到了渔村岸边。

  此时,海顺家已经哭成一片。海顺娘与儿媳孙辈们以为海上风浪这么大,海顺父子肯定已遭不测。忽然,他们见到巨龙驮着海顺父子平安上岸,大家喜出望外,海顺娘与家人把仅有的一口猪和一只羊杀掉犒劳巨龙,并亲自为巨龙治伤口,那天正好是农历六月十三,巨龙说它今天正好过生日,海顺全家恍然大悟,原来它就是海龙王化身。全家人诚惶诚恐,叩首顶礼膜拜,只见巨龙化作一道金光而去。海面上波澜不惊,蓝天如洗。从那开始,每逢农历六月十三,旅顺一带渔民便按当年海顺娘招待龙王爷的传统规矩杀猪宰羊,举行祭祀仪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富有旅顺特色、深含文化底蕴的“渔人节”。

万忠墓

甲年那年秋天,日 寇闯进了旅顺口,在城里烧杀了三天三夜。城里两万多人差不多叫他们杀光了。那真叫血流成河、尸骨成山啊!过了些日子,那些死里逃生的百姓们悄悄赶回来收尸,大伙儿车拉人抬,把死难同胞的尸首运到北大沟烧了,骨灰埋在白玉山北面的一片树林里.在墓地上竖起了一块大石碑,上面镌“万忠墓”三个大宇,并且盖了三问灵堂。  石碑竖起来以后,小 日本害怕了。原来,碑文记载了日 寇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他们为了逃脱罪责一心要石碑拔掉。  一天晚上,鬼子偷偷把石碑拔掉了.说来也怪,第二天一看,石碑照样竖在墓地上。鬼子犯了嘀咕,晚上又派了一队人马把石碑拨了.可是早晨来一看,石碑照旧矗立在那里。  这可把小 日本气坏了.一天晚上,日军司令部又派人去拔石碑。可是,这一回不管他们怎么用力,石碑立在那儿纹丝不动,怎么也搬不动.当官的一看气,叫人搬来炸药,要把石碑炸掉.  炸药放好了,正要点火,突然,一阵喊杀声从天而降鬼子一看,我的天哪!只见成千上万的人举着刀枪火把,从天上、地下,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日军吓的哭爹叫娘,扔下刀枪,屁滚尿流地逃跑了.从此,他们再也不敢动这块石碑了.  一年以后,日军撤出了旅顺口。清政府掀“教军”大帅宋庆接管了旅顺。有一天,朝廷下了诏书,说是有一万多俄国人要来旅顺住几夫,叫宋老帅给安排一下。宋老帅嘴里答应了,心里却十分烦恼。  等到俄国人来到旅顺口,人们才知道这又是一伙强盗。一个个荷枪实弹,足有三四万,把个旅顺口营房全塞满了还住不下。俄国人找到宋老帅,要把万忠墓的灵堂腾出来做军营。宋老帅气愤地说:“万忠墓乃我中华英魂安息的地方。任何人也不能骚扰!“俄国人硬是不听,当晚便住了进去。  晚上,俄国人吃饱了喝足了,东倒西歪地躺在万忠墓灵堂里呼呼大睡。睡到半夜。突然风声呼啸;随着风声,灵堂发出“呜呜”地怪叫;紧接着,大殿左摇右晃,如同天塌地陷一般.俄国兵吓坏了,一个个来不及穿衣服,光着屁股,连滚带爬地往外跑。跑到外面一看,殿堂稳稳当当,既不摇,也不晃,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俄国人气坏了,又进去睡觉.刚刚睡下,突然又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呐喊声。睁眼一看,数不清的中国人,拿着大刀长矛,从墙上跳进来,从天棚顶钻出,一齐扑了过来。俄国人吓得抱着脑袋就往外跑,再也不敢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沙俄的头目来找宋老帅,谈起了万忠墓“闹鬼”的事。宋老帅说:“我早就说过,天意不可违,民心不可夺,你们不听忠告,这叫自食其果!”  从那以后,小 日本也好,俄国人也好,一提起万忠幕,个个胆战心惊,再也不敢沾边了。

龙河

  很早以前有一个自称姓黄的小伙子,来到了水师营东北沟村落户住了下来。自己开荒种地,日子过得倒也富裕.小伙子长得傻气、精神,为人又勤快、厚道.不管睢家有个什么大事小情,他都愿意帮助,全村的大人孩子没有不喜欢他的。  说也奇怪,自打这个姓黄的小伙子北到东北沟村三年,尽管水师营周围各村,年年涝雨成灾,庄稼减产欠收,可是,唯独东北沟村一带却午年风调雨顺,岁岁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  到了第四年夏天雨季来临,天阴得象黑锅底,大雨连下?七天七夜,下涝了滩啦,山沟里往下泻九山石缝里往日札小沟大河往上涨水。平地水深三尺。庄稼都泡在水里头。唯独东北沟一带,依然是早涝均匀,地里的庄稼长势旺盛。  邻近各村的百姓,看到这情景,都舍家撇业,拖老婆带孩子逃到东北沟来。众百姓叫苦连天,焚香烧纸,跪拜在地,哀求老天可怜苍生。姓黄的小伙子也跪在百姓中间跪拜祈祷。可是老天爷就象没看见也没听着似的,照样闭着眼睛,大雨仍然下个不停。姓黄的小伙子可真气坏了。只他眉紧皱,二目圆睁,刷地一声站立起来,一跺脚,只听“轰”的一声,平地一声雷,冲天一道闪,小伙子不见了。  这时只见天空乌云翻腾,雷声隆隆,霎时间西南方向传来了天崩地裂、翻江倒海的声音,只见一条金光闪闪的黄龙,在天上摇头摆尾,舞动四爪,上下翻腾,横扫阴云;接着,这只黄龙又一头冲下天空,落到地上,翻滚着身子,张开全身的鳞片,硬是在大地上划出一道又宽又长的大河,直通向海口。平地的积水顺河面下,流向大海。  第三天早上,人们醒来一看:雨过天晴, 洪水也退尽了,庄稼都站立起来了。人们敲锣打鼓,笑啊,跳啊,互相庆贺。可是人们发现姓黄的小伙子却不见了.他家屋里空荡荡,院子冷清清。他哪里去了呢?  原来,那个小伙子,就是那条金光闪闪的黄龙的化身,因为他在天廷里,不满玉帝降灾人间,直言抗上,不遵旨意,惹恼了玉帝,贬到了人间,化身为一个小伙子。  当他看到众生百姓,连遭天灾,便又不顾个人安危,化龙飞上天空,打败了兴云作雨的黑龙;又冲向地面,不顾身体疼痛,在平地上挖开了一条大何,疏通了洪水,救了众生百姓。  这时,他已经累得支不住了,就蟠在水师营东南的一座小山上休息呢。  黑龙被黄龙打得大败而逃,回到天廷向玉帝禀报。玉帝大怒,命令天兵天将去捉拿黄龙。黄龙见天兵天将前来捉拿他,便拖起疲乏的身体奔向北海.来到北海一看,早有天兵天将在那堵截,只好又掉头奔向东南。这时,只见一遭闪光,耳边一声巨响,一座大山压将下来,他头一昂,尾巴一扫,再也不能动弹了。只是嘴里不断向外喷吐着雾气。  从此,他的头变成了一座大山,便是今天的龙头山;他的长长的身躯,变成了一道断续的山岭,便是如今的东北山、龙山、长岭子;他的尾巴变成了今天的黄龙尾,那条直通旅顺海口的大河,便是他用身体划开的龙河。直到如今,旅顺口一带,每逢夏季来临,总要下几场大雾,那便是黄龙嘴里喷出的怨气。

后沙包

  旅顺北海乡有个屯子叫后沙包。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很早以前,后沙包是一片桦树林。林子里住着娘俩:一个是双目失明的老妈妈,—个是二十多岁的大闺女。闺女长得很俊,每天都到深山老林打柴,摘野果。一天,闺女爬上树顶摘桑果时,树下走过来一个青年人。见她摘桑果就说: “哎哟,这又苦又酸的桑果难吃呀!不如跟我到家去吃些山珍海味。”闺女一看这个人贼眉鼠眼的,便说: “俺不去。”青年人听后一声大笑,朝北边海上吹了一口气,顿时,地动山摇,海水哗哗涌上来。青年人冷笑着说:“你要是不下来,我叫海水淹死你。”眼见着海水哗哗上涨,姑娘吓得浑身发抖。正在这时,天边飘来一朵彩云。彩云到时,海水慢慢地退了下去,那个青年人翻了几个滚儿,现出了原形原来是只猪精。猪精”呼呼“的喘着粗气,用长嘴一个劲地拱沙滩。不一会拱起一个大沙包,猪精掉进坑里,活活地埋在里边。闺女从树上跳下来,急忙回到家中。  从此,人们就给这个大沙堆起名叫沙包子。娘儿俩住的地方在沙包子以北,后来变成了一个屯子,就叫后沙包。沙包以南的屯子,就叫前沙包屯。

铁山镜石

  旅顺西面的老铁山上,有一块溜光水滑的白石头。老远望去,象一面镜子。进出港口的船儿,大老远就能看见它。附近的渔民都把它作为航行的标志。老人们讲,古时候,它是一面宝乱镜子下面藏着数不清的珍宝和一匹金马驹子,只因为有一个贪财的人想独占财物,金马驹子飞走了,则宝也被带走了。千百年来,这里只剩下这块镜石和一段传说。  从前,有一个游方化缘的和尚从海南来到这里。在老铁山上转悠了两天,找到了镜石。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就合掌坐在镜石前念起咒来。这时,来了一群看热闹的人,他们凑到老和尚跟前,都觉得稀奇。有人看出了门道:这和尚举止不凡、定有来头。这时,只听老和尚念叨着:“羊角密、大羊草……”念了一遍又一遍,翻来覆去老是这一套。看热闹的人见这个和尚疯疯颠颠的,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一个个摇摇头走了。有一个叫苟生的人没走,他见和尚念念有辞,觉得这里一定有名堂,等人都走光了,他“扑通”一下跪在老和尚面前,恭恭敬敬地叩了儿个响头说:“大师父,小生只靠开棺材铺过活,买卖不好,手头缺饯啊!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老母。求你老人家行行执帮帮忙吧。”  老和尚吃了一惊,抬起头来扫了他一眼,又埋头念叨起来。苟生见和尚不理他,就死皮赖脸地扯着老和尚的衣袖说:“求您开开恩,帮俺这一回吧,俺缺饯哪!”  老和尚慢慢睁开眼,苦笑着说:“阿弥陀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为什么不靠老老实实的劳动去挣钱呢?开镜取宝只能给你带来灾祸婀。”  苟生听了,心里厌烦。他想:什么发财招祸,一定是这个秃驴怕我发了财富起来。他拍拍肚皮说: “老师父,只要你肯教我开镜的方法,什么灾祸,我都不怕。”说着,他又扯住了老和尚的袖子哭嚎起来:“大师父,求你快把开镜的秘诀告诉我,我缺钱哪。”  和尚见他一个劲死皮较脸地缠着,又闭上眼睛说:“好吧,你用心听着,不到八月十五不提前.三尺羊草难找,瓜摔草引莫跑,正响午时才好。”  苟生是个买卖人。 一听就明白了和尚说的意思,便匆匆忙忙给老和尚叩了个响头,拔腿就跑了。  他跑遭了山下的陈老婆泉、牧羊城这些村村屯屯,专找种甜瓜的.第三天,终于找到了一坎种羊角密甜瓜的地。他来到瓜棚,出大价钱,买下所有的羊角密瓜。瓜买下了,苟生又跑遍老铁山,到处寻找三尺长的羊草。一连找了十几天,到底把羊草也找到了。  八月十五这天,天还没亮,苟生就跑到山上割回了羊草。又到甜瓜地,把成熟的羊角密瓜全部摘下来,用手指弹弹,又凑到鼻子边闻闻,一股香味直扑鼻子。他数了数,三七二十一个。他把瓜装进筐里背上,手拎着羊草,急急忙忙向镜石跑去。来到镜石跟前,他瞅瞅日头,离正晌午还差一个时辰。就依在镜石边迷迷糊糊睡着了。苟生做了一个梦,梦见从镜子底下钻出一匹金马驹子,金马驹驮出一堆金银财宝。他一把捉住金马驹子骑上去。金马驹用力一抖把他摔下来。他“哎呀”叫了一声,摔到地上。醒来一看,脑袋撞到石头上了。用手一摸,头上起了个鸡蛋大的包。’  他冷丁瞅了一眼日头,午时到了!就手忙脚乱地摸出甜瓜使劲向镜石摔去。一边摔一边挥舞着三尺羊草。  “轰”地一声,镜石开了,一匹金光灿烂的金马驹钻了出来。苟生扔了甜瓜,把羊草伸过去,金马驹一口咬住羊草。苟生心里乐开了花,他死死拖住金马驹子,冷不防双脚离开了地。他往下一看,哎呀,我的妈!离地十几丈高了,下边是蓝瓦瓦的大海。他害怕了,一个劲蹬着腿。突然羊草断了,他“扑通”一声,掉进海里。  从此,金马驹子飞走了,珍宝也带走了,贪财的苟生掉进海里喂了鱼虾。铁山上只剩下一块光溜洞的大石头。                  

蛤蟆泉

  旅顺北海乡的一座小山上,有个泉水井叫蛤蟆泉。提起它,还有点来历。  很早以前,北海岸边有个李家沟。沟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吃一口井的水。井水很少,有时一天只能挑三五担水.  村里有个叫小林的孩子,白天上山抬草,晚上就在一个石崖底下的松树旁睡觉。有一天,他在松树跟前请转悠,发现一块石板底下冒出一股股清水。小林就把石板慢慢地挪开,见下边是一湾水,中间还有个大泉眼。小林乐坏了,撒腿跑回沟里告诉了乡亲。乡亲们跑来一看,好大的泉眼!泉眼旁还蹲着一只蛤蟆,乡亲们就给它起名叫蛤蟆泉。  蚊蛤泉有水的事,被村里一个大财主知道了,就想独霸它,好用泉水饮牛。一天,财主的两头牛在泉中喝水,不小心掉了下去。财主牵来十几头牛,套上绳子拼命拉,也汉拉上来。气得他让手下的人用石头填井,可怎么也填不满,气得他直翻白眼。  有一天,小林到泉边玩,瞅了一眼泉水,里边的水还和往常一样清。他回去悄悄告诉给乡亲们。乡亲们说,那只大蛤蟆是只神蛙,是它保护了泉水,好让咱们穷人喝。  打那以后,财主家的人,再也不敢沾蛤蜞的泉边了。

挂天灯  过去,旅顺的每个渔村,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船上的桅杆竖在院中央,上面挂上一盏红灯,叫天灯。  晚上,在鞭炮声中,从远处望去,到处都是红灯就象天上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好看极了!  为什么要挂天灯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从前,在海边上有一户人家,就娘俩儿。儿子还没出生时,爹爹就去世了。他妈也没有给他起什么名字,大伙就叫他梦生。长到十八岁时,梦生出落成一个大小伙子,长得虎头虎脑。为了生活,他租了船主的船网渔具,靠闯海过日子。  梦生风里来浪里去,打了一年鱼。到了秋天一算帐,除了船主的租钱外,没剩下几个。娘俩饥一顿饱一顿,好歹凑付过了个年,就再揭不开锅盖了。  正月十四这天,梦生想,眼瞅要过节了,得找点营生挣两个钱,吃不上饽饽,能吃顿苞米饼子也行。他就跟妈妈商量,要去撵冰打海狗。他妈妈高低不让.为什么呢?因为自古以来,撵冰打海狗的人,十个去了九个回不来.梦生他爹就是撵冰打海狗送的命,死后连个尸首都没有找到。  梦生有脾气很犟,他对妈说:“咱穷人是属鸡的,就得扒拉着吃。咱豁上累死,也不能白白的饿死。”他妈妈好说歹说也不行,只好让他去了。  梦生拿起两个大笸箩,背上海狗枪,摇着小船出海了。  这天天气挺好,海上风平浪静。梦生在—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中,一个劲地撵冰。到了后晌,才撵上冰群。  梦生把船锚抛上,背上海狗抢,拿起两个大筐箩,跨到冰群顶上。他用两个大笸箩,一点点往前倒。这是个冒险的活,—不小心掉进冰窟窿,就设命啦。他倒来倒去,倒了半下晌,连一只海狗也没见到。  日头快要下山时,梦生又往回倒。倒到半道上,他见冰上有只老诲狗,正逗着一只海狗患子在那儿玩耍。梦生麻溜地拿起海狗枪,对准老海狗,“嗖”的一声扔过去。谁知没打准,海狗枪穿在冰上,老海狗“扑通”一声跳进海里去了。  梦生上前抓住海狗趟崽子。小海狗“嗷嗷”直叫,边叫边淌眼泪,梦生一看心就软了,“唉,怪可怜的,放了它吧!”  梦生白忙乎了—天,摇着小船往回走。这时,刮起了大北风。海上开花了,一个大浪打来,把橹给打断了。小船象受惊的马,顺风顺流向海里窜去。  梦生心想,这回可没命了。不由得擦眼抹泪地哭起来。他哭着哭乱冷不丁一抬头,就看见天上有盏红灯。他寻思,是不是自己看花眼了?便用劲擦了擦眼睛。再仔细一看,果然不错,是一盏红灯。  这盏红灯越来越近,灯光越来越红,照得海面通亮。这 时,就听有人喊了一声:“梦生,快上来吧!”梦生就觉得轻飘飘地起了空。到了红灯跟前,两脚往下一踩,下面还有一个东西托着他。  他定神一看是个女人,身上穿着一套红衣裳,右手擎着一盏红灯。梦生想,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我是不是在做梦呀!他顺口就问了一句:“你是谁?”那女人说:“我是海神娘娘,知道你的心眼好,特来搭救你。”  海神娘娘让梦生扯住她的衣襟,把眼闭上。梦生就觉得风在他耳边呼呼直响。过了一阵子,海神娘娘让他把眼睛睁开,他一睁眼,就看见山了。  海神娘娘从头上拔下自己的金簪子,交给了梦生说:“回家后,你要什么,就画什么,再吹上三口气就行了。”说完就不见了。  回到家里,梦生就用盘簪子画起来。他画了鱼船画鱼网,画完渔网又画渔线。有了这些东西,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为了感恩,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梦生就把船上的桅杆竖在院当中,挂上红灯笼,起名叫天灯。后来又有不少人在海上遇到了七灾八难,也都叫海神娘娘搭救了,大伙也学着梦生的样子挂起了天灯。就这样,一辈辈地往下传,这个风俗习惯一直传到现在。

城山

  旅顺口区长城镇以东的城山,海拔四百多米,是旅顺境内第二高山。山顶上有一道古城,城墙的石块上蛎壳累累。它不但是长城镇地名的由来,而且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唐朝初年,唐二主李世民亲率一支大军东征。一天黄昏,来到一座大山跟前,唐二主一看这里地形险要,是个用兵的好去处。便带几个大臣登山察看。走到半山腰,天上哗哗下起雨来;把唐二主和大臣们的衣服都淋湿了。军务要紧哪,唐二主和大臣们还是冒雨登上山顶。傍晚的山风很大,再加上唐二主的龙袍都淋遭了,冻得他直打哆嗦,便说:“唉,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如果能在天亮之前,在这山上盖成一座大殿,再修上城墙,咱们可就不怕风吹雨淋了。谁能办到,我就封他为王。”大臣们听了都不敢吭声,还以为皇上冻糊涂了,在说胡话呢!这座山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现成的石料和砖瓦本材,拿什么盖大殿和修拉墙呀?就算是有材料,一个晚上也修建不起来呀!  可是,“大路上说话,草窝里有人听”。唐二主说的无心,却被一个有心的听到了,是准?原来是趴在山沟里大泥鳅。这家伙原本是龙王的三太子,因触犯了天条,被贬到山里来的。这家伙野心不小,趴在山里修炼已有八百年了,总盼着有个出头之日。唐二主是皇上,金口玉牙,说话算话。所以,他打定了主意,急三火四跑到西海搬兵去了。  当晚,天色墨黑,象扣了一口大锅。山上]山下,雾天腾腾。泥鳅带领鱼鳖虾蟹,从海里往山上搬运大石头。他们驮的驮,抬的抬,搬的搬,扛的扛。从西海边的桑树底村上岸,路过信台子,穿过烂木塘沟,到了半山腰,七手八脚,开始盖起大殿来。  唐二主手下有个军师,叫徐茂功,这个人可了不得,能掐会算,一白楞眼,就是一个计策.唐二主东征西讨打天下,全靠这个人出谋划策。当晚,一阵腥风吹来,徐茂功打了个冷战。他掐指一算,惊得他唰地一声,脸都吓白了.心里埋怨唐二主:皇上啊,皇上。这一路上你惹了多少麻烦。从山东到这里,好不容易求龙王用鱼鳖虾蟹在海上搭了个桥,叫你从桥上走,千万别回头看,你偏不听,在牧羊城住了三天,你就登城回头看,结果,桥塌了,淹死了数万将士。这回你又胡嘞嘞。哎!罢、罢、罢,你这个稀屎腚,还得我替你揩!  徐茂功偷偷跑到半山腰,只见鱼鳖虾蟹黑压压的一片,大殿已经修好了,正往山顶上爬,徐茂功又悄悄来到山顶,只见城墙也已经铺好基础了,正一块一块往上砌大石头。看看天色,离天亮还早着哪,急得他抓耳挠腮,心里窝火,头上出汗。一时,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可是,照这样干下去,天亮前,城墙要是修好了,泥鳅受了皇封、天上岂不要大乱吗!  徐茂功正愁的没办法,忽听泥鳅大喊大叫着催工,说:“快干!快干!一会鸡叫了,太阳出来了,你们都得晒死在山上!”  一句话,提醒了徐茂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撒丫子跑下山,急三火四招呼起一些士兵,到山下住家里,捅鸡窝学鸡叫。一时间,山下家家户户的鸡,都叫了起来。  这一叫不要紧,可把泥鳅和鱼鳖虾蟹们吓坏了。眼啾着就剩下最后一块石头砌上就完工了。可是驮石头的老鳌,听到鸡叫,扔下背上的大石头,喊了一声: “不好了! 鸡叫了,太阳要出来了,快跑吧!” “快跑啊!”鱼鳖虾蟹们一边喊着,一边往西海跑去。  泥鳅受皇封的打算落空了,气得他在山上转了—个大圈,大叫三声,一头朝山峰上撞去,把山峰撞了一个大口子,自己跌落到山谷里去了。  天亮了,徐茂功看着山腰里的大殿,和山顶上的石头城,捋着胡子开怀大笑。回过头来又对唐二主说:“皇上,往后可千万别摸着什么说什么了。”唐二主点点头说:“好险哪!昨晚上亏了军师你了。我看这座山就叫城山吧。”  从此,这座无名的山就有了名字叫城山。被泥鳅撞的那个大口子,就叫石门。因为山上的石头部是鱼整虾蟹从海里运上山来的,所以上面粘着密密麻麻的蛎壳。  泥鳅修城虽然没修成,可是这个传说却在民间传开了。

黄泥川

   旅顺龙塘的老座山下,有个村子叫黄泥川,古时候叫黄龙川。为什么叫黄龙川呢?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老座山下住着一个从山东逃荒过来的小伙子,叫宋玉。那时候老座山还是个荒山秃岭,远近十里八里没有人烟。小伙子凭着勤快劲儿,开出了一片片荒地,种上了粮食,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山下住着一户姓赵的,平常日子什么坏心眼儿都使得出,所以人们送了他个外号叫赵恶棍。  这年春天,宋玉正在山上开荒种地,他费劲巴力地刨啊割啊,当啷一声,刨出个铜镜子来,镜子面金光闪闪,背后还铸着一条的龙。宋玉乐得一蹦三个高,回家端端正正摆在窗台上,看也看不够。   黑天了,宋玉劳累了一天正要入睡,突然屋子里闪出—片亮光,他爬起来一看,是那条黄龙从镜子里飞舞出来,嘴声还衔着一个金闪闪的东西,只听当的一声响,落在宋五眼前,原来是个金元宝。  打这以后,小黄龙每夜飞舞一阵,吐出一个金元宝,宋玉乐的嘴都合不上了。从此他买米买面有了钱,自家过上了好日子,远近邻居也跟着沾了很大的光。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不久就传到赵恶棍的耳朵里。他领着两个儿子来要宝。宋玉说: “我凭着力气开荒种地,哪来的宝?就是有宝,凭什么要给你呢?”赵恶棍二话不说,就命两个儿子翻箱倒柜搜起来。铜镜被搜出来了,赵恶棍看了宋玉一眼,洋洋得意地说; “你小子凭什么偷去我赵家的宝?”说完拿着宝镜走了。  赵恶棍得了宝镜,把它恭恭敬敬地摆在供桌上,等着它一夜为他留下一个金元宝,但是几夜过去了,铜镜不放光,黄龙也不起飞,赵恶棍想:是不是宝器挑礼见怪了呢?想到这里,他便吩咐全家老少都给宝镜下跪,不到天亮不起来。  这么一连九天过去了,跪到了第十天,铜镜终于放了光,镜里的黄龙也起飞了,接着就有金黄的粉末从龙嘴里往外喷,赵恶棍一时划了个“魂儿”:给姓宋的是金元宝,给我的怎么是金粉末呢?转念一想:他一夜只得一个,我—会儿就得了一堆,还是我的财分大!他就不住口地嚷:“快落呀,多落呀,别断头啊!”  黄龙很听他的话,他叫快落就快,他叫别断头就不断头,直喷了三天三夜,可是这三天三夜落下的都是黄泥,不是金粉。在他家门前堆成一条黄泥岗。黄泥岗堆成后,小黄龙就飞走了.这下子气得赵恶棍得了场大病,不几天就死了.  小黄龙从那次飞走后,再就没回来。不过有人说它并没离开过老座山,隔三岔五能见到它到西南部大海湾里去洗澡.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黄龙川。后来因为这里有那道黄泥岗,年头多了,大家将黄龙川,改成了黄泥川。

城山小金井

  城山位于旅顺东北部.唐朝初期,一位将军骑马路过这里,马的后蹄踏在一个穴地上陷了进去。这马久经抄场,力大无穷,它长嘶一声,拔蹄而去。马蹄踏过的地方,出了一日小井。这井的井口只有马蹄般大小,春厦秋冬,井里的水始终是满满的,既不淌出,也不干涸。后来,从井里长出一棵黄瓜,藤叶茂密,把井口遮得严严的,瓜秧上只结一条黄瓜。据说谁要吃了它,就会返老还童。  城山脚下的人们都知道有这么一口井。多少年来,许多人找它,走遍城山也没找到。  山下有个富户,待长工们吝啬狠毒,整天让他们干牛马活,吃的却是猪狗食.长工们为了活命,只好忍受着。  一天,富人让一个老长工进山打柴。中午,老长工扛着一捆柴摇摇晃晃往回走,他又饿又累,一不小心摔倒在山沟里,昏了过去。醒来时,他发现身边有一口小井,井边的黄瓜藤上有条又嫩又绿的小黄瓜。他摘下来,几口吃了下去。又趴在井边喝了几口井水。说也奇怪,他觉得自己不渴不饿不累,身上顿时有了力气。便扛起柴,轻快地跑回去。  富人见了,惊异地张着大嘴,半天没说出话来。原来,站在他面前的已经不是一个老迈年高的老头,而是一个红光满面的小伙子。经他再三追问,长工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富人一听,高兴地大叫:“找到小金井啦,找到小金井啦!”富人忙三火四地把五个儿子叫来,拿起家什来到小金井跟前,六个人十二只手在黄瓜藤上扒拉了半天,也没找到黄瓜。富人就吩咐儿子把黄瓜藤拔出来,准备栽到自己家门前.五个儿子拔的拔,刨的刨,到底把黄瓜藤拔出来了。可是黄瓜藤一离开小井马上枯死了,小金井也不见了.富人大吃一惊,慌忙在那个地方挖起来,挖了一层又一层,地下全是石头,无论怎么挖,也没有水。  从此以后,小盘井再也投有了。据说,井水都流进山肚子里了。如今,当你登上城山顶,用力跺几下脚,脚下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好象山肚子是空的。老人们都说,城山里面有水,这水一直通到海里。所以,城山也有水山之说。

羊头洼

  旅顺老铁山西北,有个方圆不足三里的海湾。湾上一拉溜排着三个小山包,这就是大羊头、二羊头和三羊头山。  这三座山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隋朝年间,有一年,隋炀帝乘坐龙船,带着众多随从出游。嘿!那阵势好不威风,前头四条大船开路。后面八只船儿紧随。一左一右是两条彩船,船上载着几百个宫娥彩女,一路上笙箫齐鸣,歌舞不断,好生热闹。  龙船后边,有一只彩釉翘首大船,船上装着二百木马、四百木牛、四百木猪、五百木羊、一个个雕刻精细,色彩鲜艳,活龙活现。  隋炀帝出游带这些木头玩意儿干什么?  原来,隋炀帝非常怕死。有一次,他乘船在太湖上游玩,遇到一阵顶头风,大龙船微微晃荡了两下,就把他吓坏了,命令赶紧靠岸。  这一次出游,他就老早传下圣旨,征集全国能工巧匠,赶造了七百对木头的猪羊牛马装在船上,沿路供奉龙王、海神,好保佑他一路平安。   一天,船行至渤海与黄海交界处,突然刮起大风。顿时,海面上波涛滚滚。隋炀帝吓得面如土色,急忙传下旨意让百官一齐下跪,叩拜龙王,奉上百只祭羊。圣旨一下,只见满船文武跪在船上不住地叩头,御林军们七手八脚把一百只木头山羊推入海中。一时间,海面上羊头浮动,随波逐流。其中有三只被大浪打散了架,三个羊头顺水漂到岸边挂到礁石上不动了。天长日久,三个羊头变成了三个山包,依次排在海面上。这三座山就是现在的大羊头、二羊头和三羊头山。  打那以后,附近一带村庄,就以“羊头”来起名。海边几个村庄分别叫大羊头、二羊头和三羊头村。这个海湾就叫羊洼湾。

八只船 旅顺口区北海乡有个北海村。北海村,又叫“大北海”,“坨子头”。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名叫“八只船。”  很早很早以前,北海是个富裕的地方,真可是说得上“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汤锅里。”那时,坐地户只有一家,姓乌,排行老八,人们都叫他乌八。闹义和拳、红灯照时,这个乌八不知通过什么门道,弄回来一只船,这是当时当地唯一的一只船。后来山东闹灾荒,老王家和老刘家各带一大帮家口,逃难来到这个地方。乌八就假惺惺地给每人筛满一盅酒,算是全年的份子钱。由此,这条船的外号就叫成了“一盅酒”。几年工夫,乌八就成了大财主了,不过这可苦了王、刘两家的穷哥们了。大家每日里愁眉苦脸,没个主意。  有一年五月十三龙王爷过生日那天,乌八家里大吃二喝,穷哥们淌眼抹泪干瞪眼。大家都觉得要是自己有条船就好了。上哪儿弄船呢?要买,没有钱;要修,没木材。晚上,穷哥们聚到海滩上磕头,求龙王爷帮个忙。  半夜里电闪雷鸣,风呼呼的刮,大雨像瓢泼一样。天亮了,风停了,雨住了,海滩上不知从哪儿漂来八只船,红松板面,红润润的,一色好木材,船头还写着四句话:“龙宫舢板,借给黑脸,打鱼养家,不用归还”。  穷哥们得了船,都辞退了乌家的活,准备干自己的。乌八一看不妙,便耍无赖,硬说这八只船是龙王爷给他的。还说有诗为证,那黑脸的“黑”字,就是乌的意思;船有八只,正好他又叫乌八,船,理所当然得归他,要是不交出船来,就去告官.“告官”,是吓唬人的话,他也怕打官司花钱。最后,他提出要和穷哥们比试比试。  比试甚么?怎么比试呀?乌八提出要到“三板礁”外比打鱼。这是乌八的鬼道眼:“三板礁是个叫劲的险礁。”“三板礁”,一板十二个尖礁,礁尖交错,活象犬齿狼牙,所以,又叫狼牙礁;这且不说,周围水深流急旋涡多。渔民们都说:“饿死不闯狼牙礁,免得阎王把手招。”乌八仗着他的“一盅酒”船大底平,可穷哥们的八只船全是带龙骨的尖底船,容易触上水下的暗礁。乌八这一招可是够狠、够损的了。  比试开始了,开船时,正是涨潮,双方的船都顺利地通过了三板礁。可是还没等下网,却意外的发现海面上白瓦瓦的一片,不知是什么东西,打捞上来一看,全是整包的白面。乌八一见,红了眼,亲自指挥儿孙们打捞,一会儿“一盅酒”便装满了一船白面,乌八贪心不足,还一个劲儿地叫儿孙们打捞,船都装的冒了尖,压得“一盅酒”象个潜水的大白鹅。穷哥们也捞了一些,可是船身窄小,装的有限。往回返,经过三板礁时,正赶上落大潮,水面、水下的礁石林立,穷哥们的船身窄小,加上装载少,驾驶灵活,都闯了过来。乌八的船大底宽,装载也重,一下子被狼牙礁咬住了。经过流冲浪涌,船底被礁尖啃出了缸口大的一个大窟窿,海水开花般地往船舱里涌。乌八和他的儿孙们慌了神,鬼哭狼嚎没咒念,只一袋烟的工夫船就沉了,乌八和他的儿孙们全都落了水,喂了王八。  从那以后,穷哥们便驾着这八只船朝出夜归,闯海打鱼,过上了好日子。王、刘两大家,在这里繁衍生息,不久便发展成了一个渔村。为了不忘龙王爷的恩德,大伙就给村子取个名字,叫八只船村。           (口述人:王兆泰;刘继武,搜集整理)九缸十八锅 老铁山这个地方是块宝地,很富裕,柴草厚实,飞禽走兽也多。听老年人讲,早先这地方是:“棒打獐鹿瓢舀鱼,野鸡飞到汤锅里。”意思是扔出去一根棍子就能打死条野兽,舀一瓢海水,里面就有鱼,你说这地方多么富蔗呀!早先这地方不但飞禽走兽多螟害有金银财宝呢!传说有这么一套话:“老铁山财宝多,金银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要想知道在哪坡,必须问问李大哥。”这李大哥就是一棵李子树。为什么说要问李子树呢?这里面有一段故事。  早年最先来老铁山下居住的是一户姓陈的 ,就母子俩,儿子不过十五、六岁。这孩子别看小,可很勤快。天天在老铁山下开荒种地,拾草打柴,日子过得也不错,后来又搬来几户。在这几户人家当中有几个好耍钱的,他们经常凑在一起赌钱,有时侯还鼓动这孩子干,可这孩子怎么也不干,就知道干活和侍奉老妈妈。 有一天,这孩子到山上拾草,选了一块地方,草长的又高又厚实,他正在割草,突然间,飞过来一只小黄雀落在他跟前,叽叽喳、叽叽喳叫起来,这小雀长的金黄金黄真好看,叫的声音也好听,他伸手刚想捉,扑啦一声飞了,飞得也不远,也不过两三丈远,就落下来,叽叽喳、叽叽喳又叫起来,好象召唤这小孩到它跟前。可是这小孩刚到跟前小雀又飞了,就这样他撵了几次也没捉着。后来小雀落到一棵大李子树上,这小孩撵到李子树跟前累得直喘,他就坐在树下歇息一会儿。这时候,小黄雀又叫了起来,小孩想:你飞也飞不远飞,我捉你也捉不着,你叫唤什么?他就把住树枝使劲摇,看看小黄雀还飞不飞。谁知他这一摇,小黄雀“腾”的一声飞走了。又听吧嗒一声好象闪一道金光,也不知是个蛋还是拉屎,沉甸甸的一个东西掉在草堆里。他扒拉草堆找,一下子把出一口大缸,呀!!这是一大缸什么东西,白花花的,他再找找看,又是一缸,他越找越多,数一数,共是九缸十八锅。他拿了一块回家给老妈妈看。老妈妈寻思谁家有那么多银子埋在山上,就叫孩子去问问邻居,邻居里有几个老人一听,就知道这是财宝,就说:“天快黑了,等明天咱们一块挖出来大家分。”谁知道这村有两个赌钱鬼想堵吞,就问小孩,那银子在什么地方?小孩没有心眼呀,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们。这两个赌钱鬼晚上偷偷的先去了。他们去就找到一缸,两个赌鬼乐了,两人商量着:这么多银子咱们也拿不了,不如就在这里找个地方藏起来,上面盖上草,谁也看不出来,咱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来拿。说着两人就把这缸银子藏起来又去找那些,可是怎么找不到,回头再看看刚才藏好的那一缸,打开盖一看,啊!怎么里边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第二天一大早这两个赌鬼就去叫那个小孩领着他再去找那九缸十八锅银子,这小孩一边着一边说:“大李子树哪去了?”这时候就听头上一只小雀叽叽喳叽叽喳地叫唤,就象说:“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要想知道在哪坡,就去问问李大哥。”就这样,这九缸十八锅银子谁也没得到,只有这老陈家小孩得了一块。  后来,老铁山下那几十户人家熟姓陈的日子过的好,有人说是他们的老铁山的银子。其实,人家是靠勤劳致富的。(口述人:唐立勋;刘作贤,搜集整理)三摞石 在旅顺老铁山上,有三块摞在一起的大石头,叫三摞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很早以前,旅顺就是个兵家要地。不管哪朝哪代都要在这里安营扎寨派兵把守。  也不知是哪一朝哪一代,有个皇帝派了一员大将到这里镇守。这员大将,忠心报国,每天他都上山去察看海面,防备外敌侵入。  一天,他见大海上空,有个东西窜上窜下,不知是个什么。他就搬来一块大石头摞在陡石坎上。可那大石头直往下滚,他就从兜里掏出两块银子垫在下面。说来也怪,那块大石头真被垫住了。  又一天,他见海面上有个东西一翻一滚的,也看不清是个什么。就又搬来一块大石头摞上去。  还有一天,他见海面上有一群东西,象笤帚一样漂在那儿。他也看不清是什么,就又搬来一块大石头摞上了。这员大将天天站在这摞石头上察看敌情,外敌始终不敢入侵。后来这员大将告老还乡了,可这三摞石头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口述人:于有珍;于华凤,搜集整理) 草马石 旅顺西部有个大海湾叫西湖嘴。站在岸边向海湾里望去,只见蓝瓦瓦的大海中有一座奇形怪状的大石坨子,象躺着一个雪白的石马。每当夏天,石马身上长满了绿茸茸的野草,人们都叫它草马石。在草马石的北面海边上有个车家村,村头挨个耸立着三座形似马车的石山,名叫大车山、二车山、三车山。三座山石头各异:大车山的石头是一条一条的;二车山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三车山的石头是一丝一丝的。  当人们来到这里,观赏这些怪状奇景的时候,会听到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辽南和山东是山连山水连水,一条大路通南北。当时辽南六县归山东管辖,属登州府。所谓“金、复、海、盖,辽阳在外”,就是这个意思。  有一年,从登州府派来一个人到这里做县官,这个家伙是个赃官,人们都叫他“刮地皮”。他见钱眼开,谁要是上他这里打官司,不管有理没理,有钱就行。不几年,“刮地皮”就发了。那真是家财万贯,骡马成群,吃的是山珍海味,穿是是绫罗绸缎。使唤的丫环一大群,雇的伙计好几十。  这一年开春,山东有个名叫宝娃的小伙,闯关东来到这里。听说“刮地皮”家雇伙计,就找上门去。刮地皮见这小伙长得膀宽腰粗,又精又灵,看样子还真有把力气,就收下了。他把眼珠子一转说:“给我扛活,有个规矩。”“什么规矩?”“我吩咐给你的活,你干不上来,就罚你三年劳金。”  宝娃想:我从小就在庄稼院里爬,什么活能难住我?就点头答应了。并说:“要是你吩咐的活我都能干上来呢?”  刮地皮奸笑了一下说:“那我就多给你三年劳金!”  两个人说妥了。可是,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刮地皮吩咐的活儿,都没难住宝娃,刮地皮有些着急了。一转眼,来到傍年根底。刮地皮把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大年三十,是他住在山东老家的老爹寿诞之日。他老早吩咐人买了许多关东的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分别装在三挂马车上,他把宝娃叫来说:“到我老家这条路你熟,寿礼由你送。每挂车只许配一匹马,限你三天送到。误了期限,罚你三年劳金!”  宝娃知道,这是刮地皮特意出的难为他的熊道眼。他把一双机灵的大眼睛眨巴了一下:哎!有了!我何不来他个将计就计,让刮地皮知道知道俺穷人也不是好欺负的。他偷偷地去找一个同乡朋友,让他扮作相马的,在刮地皮门前大声吆喝:“相马咧!相马咧!”  宝娃急忙跑进屋对刮地皮说:“老爷!外面来个相马的。你的马这样多,要是相出好马,也能壮大老爷的威风啊!”  刮地皮早就盼望能有一匹好马骑着好抖威风,听了这一声,急不可耐地说:“赶快把相马的给我叫来!”  刮地皮把相马的领进牲口圈。相马的装模作样,东望望,西瞧瞧,摸摸这匹马脖子,拍拍那匹马屁股。最后,突然抓住一匹小白马驹的耳朵,惊叫说:“呀!老爷福气不小!这是一匹千里驹呀!宝马,宝马。”刮地皮一听,乐得连姓都忘了,忙说:“它真的是匹宝马?”相马的说:“没错!它的好处是:打一棒,满地晃,一晃就是几百里;锥一锥,贴天飞,一飞就是几千里。”  相马的走了,宝娃对刮地皮说:“老爷,给你家老太爷送这三车礼物,不用三匹马拉,用这匹千里驹拉车就行了。期限,也不用三天,半天就够了。”  刮地皮怕自己吃亏,又想用这匹千里驹显显威风,就对宝娃说:“你干别的活去吧。让你个穷光蛋送这三车珍宝,老爷我还不放心呢!明天早晨,老爷我亲自赶车去送!”  第二天早晨,刮地皮起来,戴上乌纱帽,穿上官服。他嫌院里窄巴,怕千里驹施展不开本领,就让人先把三车宝物推到村头,然后带上木棒和铁锥,牵着千里驹,迈着四方步,美滋滋地来到村头。先把千里驹套在第一挂车上,为了显示千里驹的本领,他让所有的人都回去,一个帮忙的也不留,独自坐在车二板上。起先他用奉子往宝马的屁股上打,可是怎样用力打,千里驹怎样使劲儿,也没把这挂装着重载的车拉挪窝。这时,老天忽然刮起了东北风,冷风卷着鹅毛大雪,劈头盖脸地打下来。转眼间,大雪封山,挡住了去路。千里驹和车陷进雪窝里,更一动也不能动了。刮地皮想:地下冰雪冻不能晃,就让它“贴天飞”吧!他摸出铁锥,照着千里驹屁股锥去。这时,车轱辘已经冻在地上了,千里驹更别想拉动车了。他锥着锥着,千里驹实在受不了啦,咬着牙一用劲,只听“嘎吧”一声,绳套被拽断了,一头钻进前面的雪窟窿里,一动也不能动弹了。刮地皮上前一摸,千里驹已经断气了。他气得大叫:“什么宝马!——草马!”喊罢一口气上不来,也倒在雪窝里冻死了。雪越下越大,把车和人马全盖住了。因为刮地皮为人歹毒,大伙明明知道他被大雪盖在村头,可是谁也不去理睬他。他老婆追问,人们就说:“老爷把寿礼送回老家后,可能骑着千里驹到南方游山逛景去了。”  转过年开春,冰雪融化,那人和车马都没化,全变成硬梆梆的石头卧在村头。不久,天塌地陷,黄海的水滚滚而来,把辽南和山东隔开了。那三挂马车,在海边变成三座车状的山。第一挂变的大车山,因为原来上面载的全是人参,所以石头是一条一条的;第二挂变的二车山,因为原来上面载的是貂皮,所以石头是一层一层的;第三挂变的三车山,因为原来上面载的是靰鞡草,所以石头是一丝一丝的。那“刮地皮”竟变成了水下的一块暗礁。那小白驹变成了石头,却在海里拔地而起,越长越高,成为西湖嘴海湾的石坨子。  这就是草马石的来历。(口述人:鞠培德;于华凤搜集整理)

大连的故事名称有哪些3

原创王国栋老师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派驻金州古城的官员如过江之鲫。但留下姓名和故事的不多;有血有肉有性格的,少之又少。

金州的老王就给大家介绍几位。

第一任金州副都统祥厚是个人物。

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朝廷决定熊岳副都统移驻金州,这是应对外辱重视海防的节奏,于是熊岳副都统祥厚来到了古城。

祥厚金州五年,可惜留下的资料太少。他离开金州升为江宁将军,这里应该是括弧正省级。

咸丰三年(1853)洪秀全的太平军攻打南京,祥厚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兼署两江总督来保卫南京。两江总督是大清顶级的封疆大吏,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一把手。

但南京很快被翼王石达开攻陷,祥厚挥刃在南京城墙上血战至死,英勇悲壮。皇帝赠太子太保、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谥忠勇。并把祥厚名字移入京师昭忠祠,南京建专祠。

这份规格和荣誉,是后任的金州官员们都无法企及的。

后来甲午年的金州城保卫战,那些二品大员们在哪里呢?

朝廷派来的金州副都统前后28位,几近一个排的编制,其中庸庸碌碌者居多。今天说的是大清空降到金州的第十四任副都统文格。

文格是满洲正黄旗人。此前为山东省巡抚,还当过库伦办事大臣(通俗地说相当于驻外大使)。文格二品武官却不是一介莽夫,难能可贵的是尤善工笔花鸟,在清代留下的美术巨著《八旗画录》排名中,文格赫然在列。

文格咸丰年间任布政使时父亲去世,按礼须守丧三年,文格辞官回老家锦州。锦州城内士人学子,多慕其人其才,纷纷将子弟送入受教。

简而言之,文格其人是金州官场上资历、智商、品位意义上的“三高”。

明清时代的巡抚掌管各省军政,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和省长。文格在山东巡抚任上三年多,据说是因为一次酗酒喝多误了事,于1879年4月间被革职。

1884年文格被朝廷重新启用,派到金州副都统衙门,虽然还是二品,实际上却有“降格使用”的味道,毕竟金州一地和山东一省还是比不了。而且金州后来的许多二品副都统,例如后来的连顺,就是由记名副都统被任命为金州副都统的。

所谓记名,即有这个级别没有这个实缺,相当于现在处级巡视员,突然外放到某局当局长,一时间有权有势了,就是这个意思。

说到这里,应该脑补一下大清的“二品武官副都统”。

金州辽金时代前的官员品级因无文献记载已不可考,但辽代的苏州和金代的化成县,官员品级决不会超过从三品。能查到的元代金复州万户府是三品,明代的金州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清初最早的城守尉也是三品,文官序列的金州厅海防同知正五品。因此,偏远的辽南有了朝廷二品官员,还真是从大清后期的金州副都统衙门开始的。

二品官员什么概念?

清代官场上的第三个级别,仅低于正一品和从一品。二品在京官中文职有“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和“各省总督、加衔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

二品武职的有“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和各地“副都统、总兵”等都是二品。

《鹿鼎记》里韦小宝因为救驾有功,就被康熙任命为骁骑营正黄旗的副都统。

老资格的二品大员文格下派到金州城,不但没闹情绪,反而还有一点牛哄哄的味道。

一上任他就为金州百姓办了件好事,同时也得罪了很多官员。通俗说,就是整治了古城官衙里过去遗留的一些陋习陈规“吃拿卡要”。

现在的地方大员一上任,通常都是要给属下搞点津贴补助好处什么的,或者不时就提几个升迁半格的,因为上级常常有民意测验和打票。文格不在乎这些,基本就是我行我素。

那时金州城内市场有所谓“官肉、官斗、官草”之说。

集市上凡是售卖猪羊肉的店家呼为“架子”;售卖牛马肉的店家叫“锅房”。当然,有些地方的“锅房”是卖烧酒的。

但无论“架子”还是“锅房”,每天照例要供应古城内副都统衙门和海防同知衙门官肉若干斤。这两署官吏每每来割肉,横加挑剔,指何处必割何处,而他们割剩之肉零零碎碎就不好再售,所以市场为患,敢怒不敢言。

官斗者,是指周边农民入城卖米,必须缴纳手续费。而且过斗时,官吏持官斗量之,米溢出斗外者都归掌称的小吏,若不足还不准以溢出之米添补,名为城管,实为一种盘剥。

官草者,是指周边农民进城卖草,官吏按每车车轴抽其十分之一,农民怨声载道。

文格到任后贴出告示,禁止官肉、官斗、官草,并且亲自去检查督促。

当然下边有人不服,但文格这种老干部见得多了,霹雳手段,毫不客气。不久城内三弊为之革除,百姓为之悦服。

第二年即1885年,古城来了一支清军。

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修筑旅顺北洋水师基地时,又把他的嫡系铭军刘盛休部派驻到金州来修炮台。

金州副都统衙门和铭军的关系,有点像现在省军区和野战集团军之间的关系,刘盛休那时是武官序列的从一品。按当时官场体制和规矩来说,刘盛休属于上官到地方来,地方官须赴城北三里庄迎接。

从这种官场上迎来送往的细节里,可以看出文格这个人是智商高、情商低。

智商高的人常常目空一切,常常要在场面上抖机灵,好显摆。不抖机灵不显摆他难受啊。

就像有钱的土豪,不让他戴金链子、劳力士不让他喝酒买单,他就急眼。一杆进洞,四望无人怎么行啊?

所以文格迎接刘盛休入驻金州,一开始就不按官场规矩出牌。

因为文格一则是干过正省,根本不尿别人。

二则他是旗人,有优越感。

三则他也知道李鸿章旗下的铭军,在刘盛休叔叔刘铭传时代可以,现在早已外强中干,军中营私舞弊,任用亲信,既骄且惰,所以文格也有些瞧不起他们。

文格于是在金州城北门外的岱宗寺附近搭一席棚,坐在那里喝茶,然后派他的两名贴身亲兵到三里庄去迎接。

看到金州副都统只派两个亲兵前来,刘盛休心里老大不高兴。队伍来到北门前岱宗寺,刘盛休下轿,双方拱手寒暄,刘盛休劈头就问文格:

刚才去迎我的两人是什么兵?

老弟你不知道?他是咱们皇上爷的看家兵。

刘盛休45岁,而文格那一年已经过花甲,所以说话不客气。

刘盛休咄咄逼人问:

他不会行礼吗?

是我不叫他行礼,他若是行礼,老弟还得下轿。

这意思是,这两个亲兵若是行礼,刘盛休须下轿还礼,明显地开始显摆老资格了。

进古城之后。照惯例要有一个欢迎酒会即接风宴。

酒过三巡,高智商的文格又按捺不住,开始挑事:

老弟此来带多少兵马?

马步十二营。

文格故作惊讶状:

我怎么听说是十三营啊。

没有啊。

文格又一笑:听说还有一营女眷娃娃兵啊?

这句话的潜台词信息量很大,因为刘盛休是带着小老婆在营中的,他的部下也是带着不少眷属侍女或者说“慰安妇”吧。

其实大清末期,军中腐败已经很厉害了。他们的理念就是“击鼓杀敌、鸣金嫖妓”,因为过得就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文格的情商很低,因为他完全没必要和刘盛休交恶。

如果是情商高的官员,一定会处理好这样的相邻关系。但是智商高的官员遇到瞧不起的对手,满脸都会写上“不服”两个字,不会隐藏,也不想隐藏,这是他们的优点也是致命的缺点。

在现代官场中,我们也常常能见到这样的人。

刘盛休虽然属于官二代,是从铭军主帅也是他叔叔刘铭传手里接的班,但他驻守金州期间也做了不少好事。除了五年时间修筑了大连湾、黄家山、徐家山(开发区炮台山)、老龙头等炮台外,还给金州人带来一个礼物,就是现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州龙舞。

刘盛休之前是宋庆的毅军一部在金州西门外驻防。那时每年正月十五傍晚,这里的官兵都要手提灯笼列队来到金州湾龙王庙下。只见一条帆船从远方驶来,士兵们就齐刷刷跪地迎接。船上的清兵下船时,手里擎了一条巨大的纸龙。纸龙登陆后,官兵向它三拜九叩,龙到营门,擎龙的士兵全体跪地,边舞边进营门。

住在附近的西门外屯村民,对这条龙特别好奇,但由于军营戒备森严,别说观龙,连营门也进不去。待到刘盛休铭字军接防毅军进驻,每年灯节依旧。不同的是,这回老百姓可以进营房与官兵们一起观龙,同欢同庆。

铭军的龙耍完后,都是存放在西门外的城隍庙里。这个秘密被扎棚匠陈德员发现后,他约了纸匠李田英,夜潜城隍庙,借着月光把龙头图样和结构画了下来。这两位能工巧匠经反复琢磨、推敲,精心制作,终于扎出了西门外屯自己的龙。

从此有了“金州龙”。

1886年4月,因清廷在旅顺口建北洋海军基地,修筑船坞。朝廷派醇亲王奕譞(溥仪的祖父),同北洋大臣李鸿章至旅顺检阅海陆军,同时查看旅顺港坞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这是李鸿章第五次来旅顺口和金州,而醇亲王奕譞是第一次。

奕譞和李鸿章在旅顺观看北洋水师打靶演习后,乘兴又至大连湾,来检阅刘盛休的铭军操演。

因为是检阅铭军的操练,所以整个排场是由铭军的营官负责安排。遇上朝廷要员莅临地方,副都统文格自然也要赴大连湾晋谒亲王和北洋大臣。

当时他跪在前列,铭军值日营官知道这个副都统与刘盛休一向不和,因此借机故意厉声呵斥:“看见你戴一红顶子了,这里戴红顶子人多啦,往后面跪。”

文格及递上手本之后(相当于现在的名片),醇亲王却立招文格起来,为其在身旁设座。

说起来,醇亲王和文格才是大清朝的嫡系,大清的旗人和汉人官员,基本就是嫡系和杂牌的关系。

这一点刘盛休当然也清楚。

两个人边看铭军操练边聊起来,醇亲王亲切地问文格到金州感觉怎么样?近来性情如何?

文格也不客气,回话:不瞒王爷,姜是越老越辣。

醇亲王返京后,朝廷很快就下旨调任文格为吉林将军,又恢复为正省级。

可惜,文格在赴京途中,于旅顺突然发病而逝。

旅顺都是他的属下官员,必定要为他摆酒送行祝贺。估计是喝酒喝多了也未可知,同僚都知道他高升自然要祝贺要摆酒。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格是死于金州岗位上的第一位副都统。因为他突然病逝时还没到京,旅顺又属于金州的辖区。

最后说明一下,二品副都统的服饰很讲究,只有一二品官员才有红顶子。红顶子上饰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而官服的前胸后背上所谓的“补子”,是狮子的图案,威风凛凛。

副都统的工资或者叫年俸是多少呢?

一年155两银子。

感觉不多吗?

还有补贴,叫养廉银,这个数目比年俸多。而且有的还是双俸。双俸不是现在的所谓13个月工资,所以各地副都统油水很大。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2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大连有什么故事(大连的故事名称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715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