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甘肃古镇的故事有哪些作文(甘肃古镇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1 03:48:01 技术常识4 奇思妙想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60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甘肃的新城古镇,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文成公主从这里进入西藏,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懒游的故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甘肃古镇的故事有哪些1

接着分享古镇行,相比较商业化日趋严重的各大景区,这些淳朴的原生态古镇更加吸引我。

“我们的先辈是跟着李达来的江淮人……”一首洮州花儿,唱出了古镇千百年来的世事与沧桑。位于甘肃和四川交界的新城古镇,在岁月的变迁中走过了千年。

唐宋年间,新城是唐蕃古道上重要驿站,文成公主沿着镇中的古道进入西藏;南宋元年,这里三置榷场,开展贸易;明朝初年,朱元璋在新城设置卫指挥使司,迁居移民,驻军屯垦。由于古镇东通陕西,南瞰巴蜀,西达青海,北扼内蒙古,历史上,这里不仅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重镇,更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看到这些古老的城墙,甚至能够抚摸到这种斑驳的门砖的时候,在这一刻,真的仿佛能够体验到那种历史风云变幻的悲壮。无论是远征而来的战士,还是迁徙至此的居民,他们在历史的风雨当中,始终都保持着一份坚韧和刚毅。而这样的一种性格,也正如这古老的城墙一般,至今依然耸立,不朽不倒。

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新城古镇原名洮州城,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十二年,洮州城外发生叛乱,朱元璋命征西大将军沐英率军征讨。叛乱平定后,旧城残破不堪,人们就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新的城池,从那以后,这座城池便以“新城”为名,延续至今。为了巩固边防,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大军驻守新城。士兵们大多来自江淮一带,他们携带家眷前来定居,在此开荒种地,战时为兵,和时为民。

人丁最兴旺的时候达到25000多人,主要就是当时屯兵的将士,再一个就是从南京,还有安徽这一带过来的移民,所以咱们这个地方有一个叫法,就说是‘草原深处,江淮人家’。

如今,古镇的格局依然保持着明代建成时的模样。蜿蜒起伏的古城墙环绕四周,五座城门与烽火台遥相呼应。城墙内炊烟袅袅,车水马龙,古色古香的老街由西向东贯穿古镇。

岁月的风沙无法抹平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从江淮一带迁居而来的人们,不曾忘记故乡那一抹水色和温润。典雅娟秀的花边刺绣,犹如江南水乡般诗情画意,头顶大髻,发着银饰,脚踩凤头宫鞋,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尕娘娘”的女子,温婉动人,吴侬细语间,一丝江南风情在古镇中弥散开来。

甘肃古镇的故事有哪些2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玄黄光彩凝画笔明月化作青云盏 安口窑,隐藏在平凉华亭市陇山深处的一座千年古镇,旧称“安口窑”,今名“安口镇”,作为“陇东重镇”,也是“甘肃四大古镇”之一。安口以盛产陶土、坩泥、煤炭而闻名,累朝累代广开窑口。千百年来,全国各地逃荒避乱的陶瓷手艺人,来这里烧制日用陶瓷,以此安家糊口。没有手艺的外地人,来这里给瓷窑帮工,或进煤窑挖炭,也能谋得一碗饭吃,于是便孕育出了“安口”之名。

华亭安口镇高镇村作为安口窑陶瓷文化元素最为鲜明、陶瓷工匠最为集中、陶瓷工艺最负盛名的古村落,已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08年,“安口陶瓷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穿越千载铅华岁月,安口陶瓷这块金灿灿的招牌至今令后人膜拜。

风华岁月

追溯安口窑的陶瓷烧造史,可谓沧海桑田,几度兴衰,令人感叹。据《安口陶瓷史》及相关资料记载,安口窑的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至西汉平帝年间。我国第一部陶瓷名著《陶说》就有“平凉华亭,宋元皆有窑址”之记载。《徐霞客游记》亦载:“华亭陶瓷两千年前制烧实在,窑头镇(后称安口镇)所烧土瓷自秦虞瘀父,为周陶正创迄今。”明代赵时春考证,周时有秦虞阏父作陶时曾在华亭烧制过土陶;周代惟襄时就有烧制的瓦瓷、黑瓷,距今已两千多年。安口窑陶瓷烧造业兴于唐代,宋元时以烧制黑瓷“铁锈花”和青瓷为主,技术逐渐成熟。明代烧制的青花瓷颇负盛名,实现了技术上质的飞跃,以“陇上窑”之美名跻身全国名窑之列,达到鼎盛时期。

1954年,安口窑出产的“野鸡红罐”因其釉色明亮,质地敦厚,被故宫陶瓷博物院收藏。1972年,北京故官博物院专家李知宴、李辉炳等人到安口杨家沟古遗址考察,根据现场出土的陶器碎片的釉色、胎质、造复原型以及做工精致程度,一致认定是宋代器物。其中一件碎瓷对接合成的扇状实底黑釉瓷碗,经对比分析,确定制造于宋金时代。数年以后,专家还对安口窑址进行过几次考古活动,根据考古结果,安口窑陶瓷业在宋金时代已经有了较高水平。到元代时,安口窑制陶工艺已经受耀州窑等北方窑系艺术风格影响,出现了和耀州窑相同的产品。安口窑工艺主要有黑釉色、“铁锈花”和青瓷,还有白色刻花瓷器,当时陶瓷制作技艺,并不比北方名窑逊色。经过多次考证,最终证实了今华亭安口镇杨家沟遗址为安口窑烧造史上最重要、最大的窑场,是明代“陇上窑”原址。

瓷都崛起

明代时,安口窑陶瓷业生产规模发展壮大,烧制的青釉瓷更加有名,安口被称为“陇上窑”。这里烧制的精品瓷器进入官宦、贵胄之家,在国内有较高声誉。《天工开物》中《第七陶埏·白瓷附青瓷》写道:“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六处:北则真定定州、平凉华亭······”这里所说的华亭,就是指安口窑。从陶土这个角度,也再次印证了明代安口窑为享誉西北的“陇上窑”。《天工开物》还记载:“平凉华亭为明代陇上窑所在地,烧制青釉瓷”。安口窑除青釉瓷之外,还有黄釉、红釉、黑釉。烧制的产品有陶碗、罐、碟等各种物件。

窑火炽焰

明末清初,战乱导致大批制陶工匠大量流失,安口窑发展日渐缓慢,进入低谷时期。战乱结束后,人们重新汇聚安口,安口窑又兴盛繁荣起来。清朝同治以前,安口窑以生产盆碗罐碟等小件日用品为主。同治以后,开始大量烧制粗瓷大缸,逐渐完善了缸窑。安口窑大缸以质地敦厚,遇水不渗,遇火不裂,透气性好而享誉西北大地。清末,安口窑白瓷流行,并且出现了红彩白瓷的特色产品。明清时期,安口窑瓷器远销西北各地,广受赞誉。

民国时期,华亭安口大小瓷窑50余座,是中国六大陶土生产基地之一。民国初年,开始生产青花瓷器,随后出产坩泥瓷,也就是砂器。砂器主要有药锅、暖锅、炖锅等6大类20多个品种。砂器具有较好的抗热性和透气性,深受人们喜欢。上世纪30年代的白釉褐彩菊花碟,40年代的双耳褐釉罐(牛头罐)、各式油罐,都很热销,成为当时的代表性时髦产品。安口陶瓷器古朴典雅、温润俊秀,千年风华神采依旧。一代代陶瓷技艺大师匠心化育,授徒传艺,使安口陶瓷之光得以延续。除传统产品外,还研制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瓷、艺术陶、茶艺砂器等,赓续安口的千年荣光。

烽火瓷花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进逼、国土沦陷,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193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陕甘地区选址建厂生产电瓷支援抗战,并派留学德国柏林大学的工学博士温步颐负责建厂。温步颐在安口名流朱志明帮助下,于1942年在安口建成投产,厂名“华亭电瓷厂”。电瓷厂占地120亩,厂房150多间,主要生产通讯电瓷,共有200多个品种,月产量35万件,年产量400多万件,大多被设在兰州五泉山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和抗战前线所调用,小部分用于西北各城市通讯设备的架设。由于属于军用物资,当时厂区戒备森严,厂里有几辆卡车专门采购生产生活物资和运送产品。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停产,外地技术人员调走,厂子转让给本地人,电瓷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木新枝

建国以后,公私合营的安口陶瓷厂应运而生。除了大量生产日用陶瓷,还生产以陶代钢的产品,如琉酸坛、造纸烘缸、酒精塔等。后来延伸开发高压电瓷系列悬式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和户外支柱、卫生瓷等产品,使陶瓷产品广泛运用于工业领域,安口陶瓷业一度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种类逐渐繁多,如寿碟、鱼盘、蓝边碗、牛头罐、大连缸、黑釉坛和花盆等。50年代的野鸡红罐,70年代安口窑陶瓷传承人范通儒烧制的紫砂壶,80年代生产的各式饮器,其中梅花酒具、宝塔酒具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成为人们争相购买或馈亲赠友的尚品。

90年代生产的陶瓷工艺品中,八仙人物、瓷佛像、生肖储蓄罐、花瓶等在普通人家随处可见。滴水观音、反弹琵琶人物瓷像是当时安口窑制瓷工艺达到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反弹琵琶”曾获“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华亭安口陶瓷手工技艺流程复杂,工序严格精细,一般现代机械难以替代,只能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摸索熟识,是先民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一代代能工巧匠凭借安口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技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为了祈求陶瓷业兴旺发达,制陶人平安康健,华亭人给陶神建庙立祠、虔诚供奉。最早关于陶神的庙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庙址在今砚峡乡砚峡村翠峰山和白马堡子山中间的山坡上。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建成,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重建扩建,并邀请返乡的“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平凉人赵时春撰写《陶神庙碑》,阐释了陶瓷和华夏始祖及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建庙的原因和过程。如今在华亭市博物馆,专门设立了安口陶瓷展馆,甄选了上至宋金时期,下至改革开放初期的近两百件民用、工艺、工业三大类精品陶瓷,为人们生动再现了安口从鸿蒙到辉煌的陶瓷发展史。

陶器的烧制,离不开煤碳等燃料。和安口窑陶瓷业紧密相连的还有安口的煤炭产业。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安口窑不仅是烧制陶瓷的安口窑,更是生产煤炭的安口窑。华亭关于煤炭开采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赵时春的《平凉府志》,实际开采必然更早。据统计,安口煤炭储量13.2亿余吨,含煤面积14.5平方公里,约占华亭煤田煤炭储量的40.4%。安口煤炭的开采也告别了人力为主的时代,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穿境而过的宝(鸡)中(卫)铁路,交汇于安口的省道203线(平凉—宝鸡)、304线(泾川—甘谷),让交通优势更加明显,煤炭外运更为便捷。2019年10月,安口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安口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让更多的人才在这里安家创业,生生不息。

悠悠古色沉却清,半晌微憩日且长。闲来煮茶览山野,飞鸟低语花似吟。时过境迁,兴衰更替,如今的安口窑已经隐没在岁月洪荒之中。瓦砾路、罐罐墙······走进村落,原始拙朴之美扑面而来。一个个墨黑、棕褐色的瓷缸瓦罐仿佛被绳子一样的斑驳小径紧紧束住,累成一面面发亮的瓷墙,静默在岁月深处。从高处俯瞰,高低不一的瓷墙成围棋阵势,凌乱中藏着智慧,错落中似有玄机。好似丛丛出土的春笋,挺立在古韵氤氲的山坡,古老而新鲜。

一切都是那么古朴沧桑,如一帧帧立体的黑白照片,定格了几个世纪的时光,召唤着旅人驻足神思,追忆似水流年。携明媚的春色,漫步安口村落,走入乡土中国,走进历史风华的血脉深处。

甘肃古镇的故事有哪些3

提起景泰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是陌生的,景泰是甘肃白银市下辖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地区。虽然景泰县的旅游知名度不高,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若是到景泰县旅游,有一个地方那是一定要去的,它就是“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即永泰城址,坐落在景泰县寺滩乡境内,距离景泰县城约25公里,开车到这里的话大约需要35分钟。永泰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曾有过一段属于它的辉煌历史,如今的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并不是热门的旅游景点,但却极具特色和个性。

永泰古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万历36年,历时1年多时间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座城池建成后即成了当地重要的军事要塞,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一道屏障,当时的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座城市之中,足可见其重要程度。

说起古城,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丽江古城、平遥古城,但永泰古城与之完全不同,永泰古城是一座用黄土夯筑而成的城池,城墙高12米、周长1717米、城基厚达6米,总占地大约318亩,规模十分庞大。

历史上的永泰古城有过一段辉煌的时光,据悉当时建成后,城池内驻扎有士兵2000多人、马队500多人,同时各种设施也非常齐全,草料场、练兵场、火药场、马场等军事机构非常齐全,城墙上有炮台12座、城楼4座,城墙下还修建有护城河,四周还建有烽火台,各项设施都非常完备,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

而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在这里还生活着30多个姓、1300多人,如今的永泰古城没有了往昔的辉煌,仅有不到10户人家生活在这里,且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黄沙肆虐,几乎快成了一座荒废的古城,让人唏嘘不已。

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永泰古城的保护并不太完善,这点也是非常可惜的,或许是资金有限,而且本身这里也没有作为旅游景点开发,相当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但好在这里几乎无人,对这里的破坏也比较小,若不是到黄河石林游玩,或许也不会听说这里,而走进永泰古城中,给人的那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感觉一下子压得人喘不过来气。

若是航拍永泰古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整座古城恍若一直“金龟”,古城四周皆有一座瓮城且保存完好,形似金龟的肩足,因此永泰古城也有着“永泰龟城”之说,若是你到景泰县或白银游玩,有人推荐到龟城游玩,那就是说的永泰古城。

曾经人家的民居,如今荒废了下来,院落里也变得杂草横生,看到这样的场景,不免让人心痛,若不是环境的恶化,或许也不会发生居民搬迁的事情,这样的话,永泰古城或许会更有历史味道。

仅存的几户人家也是靠放牧为生,周边全都是草地和戈壁,草资源还算比较丰富。

永泰古城走进大众视野也是因为这群羊及放羊人,放羊人赶着羊群穿过城门走进古城的镜头被一位摄影师捕捉了下来,那张照片还获得了大奖。

那么,你有没有去过或听说过甘肃白银景泰县的“永泰古城”呢?对这座4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什么印象?如果有机会,你会到这里游玩参观吗?欢迎留言评论。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1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甘肃古镇的故事有哪些作文(甘肃古镇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617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