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清朝时期的故事有哪些(有关清朝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1 02:52:01 技术常识4 内部转载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24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清朝亡了111年,为何至今还有人守皇陵?谁来发工资?他们是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历史微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关清朝的故事有哪些1

在大清灭亡111年后,有人突然发现,一些人还在守着清朝的皇陵。

为什么还有人守皇陵?他们是谁?靠什么谋生呢?

这其中的渊源得从初代守陵人讲起。

守皇陵:清闲、宽裕与死亡并存的差事

清朝的皇帝在登基之后,便开始修建皇陵,与皇陵相配套的,就是守陵人团队。

初代守陵人主要执行巡逻守卫、祭祀典礼、修缮等任务,于此同时,宫中的内务府还会派遣专业的宫人和差役维持皇陵日常运行。

内务府人员大多住在绕陵风水墙以内,离皇陵中心更近,内务府的营房被称为“圈”,比如在清东陵,前前后后共有八个大圈。

这些圈多呈点状分布,以各个皇陵为中心,逐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慢慢有了小集市的模样。

这些圈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和变迁,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守陵村,而现在的村民也多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人。

当时,守陵人的职位人数固定,而差役的数量却是随国势的起伏而变动,和招工一般,发展好了,便多招些,条件差了,便少些。

各个部门在皇陵的日常运行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个皇陵的“软环境”结构便搭建完成,俨然成为一个与世不同的“小社会”。

所需所购,应有尽有,不轻易与外界相通。

既然这般完善,那当时这群守陵人的俸禄又如何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清朝的普通百姓,年收入约20两,数量上虽说不多,但购买力却不弱,足够买一座京城的房子了。而守陵人呢?

据记载,乾隆时期的永陵,位居三品的最高长官,他一年俸银有150两、俸米折银90两、养廉银20 两,朝廷拨给的养赡地各480亩。

而最低的七品官员,他们月工资有2两,各级养赡地90亩。

而差役的待遇不像官员那般,匠役月工资仅有5钱(半两),厨役只能领取米面盐等作为报酬。

在清东陵和清西陵,守陵的官员每月都能领取到俸银和粮米,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衣食无忧。

除了固定工资外,守陵人还会收到随机掉落的“皇家福利”——皇帝的赏赐,比如康熙曾多次赐给守陵官员牛羊、马匹以及金银财物。

特殊的政治地位,终身制,工资走财政按时发,不纳税,动不动还有布匹等福利补贴掉落,一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四大祭、每月朔望日二十小祭,每逢国家重大庆典也举行告祖祭礼,守陵人过着清闲又宽裕的生活,这也是他们最鼎盛的时期了。

王朝长久的保障让他们放下了居安思危的观念:这可是皇陵,怎么可能会苦着祖先?

由于生活安逸,又有闲时,百年来大多数守陵人逐渐养成讲究和享乐的心态,不懂节约,也不考虑往后。

内务府居住的“圈”里青砖布瓦、陈设讲究,守陵人饮食精细,还注重教育,一切看似十分美好,但是收益往往和风险绑定在一起。

守陵人还得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维护当时不可侵犯的皇权,也有不少因触犯条律被处死的宫人。守陵人借势被抬得很高,却也被动地和整个大清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在清后期,严重的财政赤字使得清政府削减了守陵人的俸禄和兵役的口粮,他们的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不复当年的精致与讲究,而当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他们的好日子似乎也到头了。

守陵人的式微、挣扎、分化

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同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的优待条件》,其中提及守陵官员和差役的俸禄饷银自此由民国政府支出,中国民国也会设立卫兵妥善保护皇陵。

然而不到3年,民国政府便不能全额支付这一笔庞大的经费,只能一减再减。

守陵人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开始变得艰难。他们不得不向皇室申请出租风水墙外的土地,获取租金,以补贴差役,维护祭祀的进行。

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在1924年的北京政变后,这一优待条件也被抹去,除了皇家私产外,其他一切尽归“国有”。

从此,守陵制度消亡,“守皇陵”也名存实亡,守陵人“下岗”,失去了一切生活来源,只能依靠自己的一双手,重新创造被当时社会“认可的东西”。

民国政府为了安抚世代以守陵为生的人们,做好过渡工作,将陵园内的土地按人口一一划分给他们。

失去了清王朝强大的“保护伞”,以及丰厚的利益驱使,许多原来地位较高的官员开始纷纷逃离,另谋“高就”。

而底层的守陵人因世代扎根于此,守皇陵的历史记忆和家族传统深深植根于他们的脑海之中,守皇陵在更多意义上成了一种习惯,有人会主动背弃自己的故乡和祖先吗?

此时,“守皇陵”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了,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形成了有着共同生活习俗、语言、服饰、观念的村落,亲族在这里,家在这里,那未来会在这里吗?

像一棵百年大树一般,如果要连根拔起,必定元气大伤。

于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力更生。

其中一部分守陵人由于习惯了坐享其成的生活,便直接将自己划分的田地租赁给别人,靠收租谋生;

有一部分人携家带口离开去别的地方,以谋生存;

还有些人学习务农,尝试自己种地。

然而,因为守陵人脱离大社会环境太久了,他们不事生产,也不懂经商,没有一个可以糊口的手艺,又正值民国时期,军阀割据,覆巢之下无完卵,那段时间他们着实过得凄风苦雨。

一时之间,原本繁华的守陵人村落,几日里村去人空。

一部分人为了生计,无奈之下暗中去砍伐山间的林木。

当时的清东陵和清西陵选址在风水宝地上,周边都有秀美的山川,但更令人眼红的,还有陵墓里珍奇的陪葬品。

一些守陵人开始铤而走险,监守自盗,他们窃取皇陵内的物件,只为换取口粮和更高的地位。

守陵人的分化与“变质”从这个时刻慢慢明显起来了,人人都知道皇陵是座宝山,有人克制住了,但有人伸手取宝了。

在朴素的价值观影响下,一部分人遵循“乱世之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守皇陵只是一份谋生的手段,既然活不下去了,盗皇陵就是最快速的捷径。

另一部分人中,有的还没有形成传世文物的概念,只是隐约察觉到:祖宗们毕生守护的物件,哪怕至今它“失去了守护的价值”,不需要他们继续守护了,也不能任由着人这番糟蹋祖宗的心血,他们也不屑于作出盗宝的举动。

要说原因的话,哪怕时代变了,也不应该彻底走到了以往祖先的对立面,将其完全摒弃。

有的已经意识到,在千百年后,现在寻常的东西也会因时间变得有独特的价值,何况皇陵,所以不能肆意破坏。

前者基于传承,后者基于远见,都铺就了未来守陵人的路。

与此同时,民国政府派来守陵的卫兵,由于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问题,对陵墓的安防情况也处于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他们对皇陵内的东西兴趣更大。

但这一切都只发生在私底下,他们选择“闷声发大财”。

直至1928年,军阀孙殿英明目张胆地将军队开往清东陵,以不得耽误正事为由,命令士兵将附近的“闲杂人等”一律清退,随后又派人潜入了皇陵,掩耳盗铃般地用火药强行破开了陵寝的石门,并搜刮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变卖了陪葬品以充军需。

盗墓事件被全国知晓后,引起轩然大波,清朝皇族遗老遗少纷纷要求民国政府严惩孙殿英,并给予说法,民国政府却将此事轻轻放下。

这件事也加剧了当地守陵人的分化。

到了抗战时期,为保护皇陵,溥仪派遣的一支队伍,与八路军达成协议,因此,华北的抗日活动尽量避开了清西陵地区,尽管出发点不同,但殊途同归,清西陵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渐渐地,守陵人不再局限于一村一地和后辈们,皇陵的意义也逐渐多样化。

现代的“守陵人”与“护陵人”

新中国成立后,东西陵的人和普通大众一般,翻身做了主人,清皇陵也由国家统一设置了文物管理处,有了现代科学的“护陵人”。

从1978年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守陵村的发展势态良好,村民的整体收入也呈上升的趋势。

2018年,借助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清西陵所在的易县,通过“一城五区四带”,高质量地完成了脱贫致富。

在百年的时间里,冰冷冷的皇陵被一个个凡人沾染上了俗世的气息,这也契合了文物本身的特征,皇陵除了是皇陵本身外,它还被打上了守陵人深深的烙印。

尽管“宝山”的象征意义与原先不同,皇陵也展现了新时代独特的价值——无论是清朝历史的研究素材还是清朝艺术的探索与重现,皇陵作为载体,都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新的宝藏地。

或许有一天,皇陵地区会成为“研究守陵人演变历史”的绝佳之地呢?守陵人的演变历史也可以讲得十分有趣。

与此同时,“守皇陵”这件事,也在守陵村里传承了下来,生于此,长于此,并以此谋生的人们与皇陵同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当地的孩子们在那些传说故事里,在成长经历中,在大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了解到了祖先们守皇陵的过去,代代传承,他们对陵区有着更深厚、更复杂、更热烈的感情——皇陵不只是文物和遗产,它已经转化为故乡,结合了过去和现在,和他们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成了新时代的“守陵人”。

初代守陵人依托皇陵而生存,在大清灭亡111年后,现在守陵人同样依托皇陵而生活。

不同的是,他们守护的出发点不同了,从受命于皇权到发自本心的喜爱与靠近,从吃“清朝皇粮”到自给自足,从被动到主动。

正如现在很多东陵人、西陵人以及关外皇陵所在地的人们,为自家祖上守过皇陵而骄傲一般,这份特殊的经历,让他们有了独特的身份认同。

再加上旅游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吸纳了众多当地居民从事依托皇陵发展的旅游经济。

多重因素融合在一起,使他们本身成为皇陵故事的延伸。

除去那些天潢贵胄们的身后事,关于皇陵的现代解说里还留下了他们普通人的身影。

通过导游身份,民俗村、习俗体验等方式,现代守陵人们讲述着独属于他们的村庄历史、家族历史、风俗面貌。

在新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是皇陵生动的解说者。

还有部分“守陵人”始于兴趣,通过努力,加入了现代“护陵人”的队列里。

他们学习现代科学的文物管理知识,收集各项资料、维修文物,积极参与到皇陵的管理之中,如同他们的祖辈一样,亲身投入到皇陵的保护中,由皇陵讲述更多因它而生、因它而变的故事。

有关清朝的故事有哪些2

《红楼梦》的故事道不尽,甚至连《红楼梦》之前的故事都非常有嚼头。比如本文要讲的宁国公与荣国公,这对兄弟到底是建立了什么样的功勋,才能够双双被封爵为国公?

要说起这件事,看似毫无头绪,其实原文还是给出了很多线索。

首先,宁荣二公肯定是武功出身。

(第七回)尤氏道:“……只因他(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焦大跟着宁国公出了几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宁国公背出来,说明战场厮杀极为惨烈。宁国公是用命换来的后世子孙的富贵。

宁国公如此,荣国公也不外如是。而且荣国公爵位高宁国公一级,功劳自然更大。

那么,宁国公和荣国公究竟参与了什么样的战争?是保家卫国,还是改朝换代呢?

其次,宁荣二公建功立业的真相。

第二十九回贾元春清虚观打醮,贾母带领贾家众人去凑热闹。

清虚观的道首张道士是荣国公当年的替身,堪堪与贾母一辈。

就像焦大代表宁国公一样,张道士则是荣国公的代表。

关于荣国公的一些线索就需要从张道士和打醮清虚观这件事上去找。

(第二十九回)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贾母看的这三出戏,分别代表了贾家建功立业,富贵荣华,以及大梦一场空。

如此,《白蛇记》相当于作者给出宁荣二公建功立业的真相,就是改朝换代。

《白蛇记》讲述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的故事。

宁荣二公当然不是“刘邦”,他们辅佐的皇帝才是。

而宁荣二公相当于韩信、萧何、张良、周勃这些功勋之臣,最后位极人臣。

他们比韩信等人幸运在,效忠的皇帝远比刘邦更够意思,并没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真正做到了与贾家“苟富贵”的承诺。

不过,宁荣二公建功立业虽然明确,却有一点很奇怪。

林如海家四代列侯,明显要比贾家多承袭一代。林家第一代侯爵,不太可能是宁荣二公同时代的人,应该是长辈才对。这就让宁荣二公建功立业的功勋有了另外一层意思。

最后,真相里的真相。

宁荣二公的功勋源于拥立皇帝登基有功。但林家的爵位还要比他们早。这就表明当时的皇帝并不是建国之君,而是夺权的皇帝。

就是说合法继承人并不是宁荣二公的“主子”,而是通过起兵夺权才登基做了皇帝。宁荣二公则是匡助的“逆臣贼子”。

类似故事历史上屡见不鲜。唐朝的玄武门之变,马嵬驿之变,后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代的烛影斧声,明代的靖难之役……都是类似情况。

开国皇帝的下一代皇位引发皇权之争。这其中最惨烈的是玄武门之变和靖难之役。

尤其靖难之役,打了多年死伤无数。朱棣最终“叔叔睡了侄儿的床(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抢了皇位。跟随他的朱能、张玉、姚广孝等人,全部封为公爵。

尤其张玉、姚广孝的封号就是荣国公。

不仅如此,贾家在南京有宁国府和荣国府,在京城则有敕造宁国府、敕造荣国府,如果用所谓清朝故事根本解释不通。但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来解释,就豁然开朗、顺理成章了。

综上,宁荣二公的功勋设定,曹雪芹借鉴了明朝靖难之役的典故,严格意义来说,宁荣二公也都是“逆臣贼子”。所以他们才是“假”,真的还在“南京”。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有关清朝的故事有哪些3

1912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热议。

到现在,清朝已经灭亡百年,但在清朝的皇陵,竟然还有一些守陵人没有离开,甚至留在附近扎根生活下来。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国内民众都很震惊,纷纷猜想这些人的目的,是为了金银财宝?还是有什么奇闻传说?

一时之间,有许多人暗中上门调查,但都没什么靠谱的答案,直到守陵人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大家才恍然大悟,直呼:要是我有机会,也愿意当守陵人!

那么,守陵人到底为何坚守到现在?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

清朝灭亡,各寻门路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2月份,溥仪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退位,清朝就此灭亡。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但对旗人来说,就是毁天灭地的灾难。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

就拿当时的满洲八旗贵族来说,他们之前什么也不需要做,清朝政府就会每年定期分发禄银、禄米,现在这些全都没了,只能坐吃山空。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清朝对旗人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别说八旗贵族不能随便结交大臣,不能乱串亲戚、不能离京。

就是普通旗人也不能丢了“威风”,只能做官或者当兵,别说经商,各种行业都被限制得死死的。

这也就导致,他们要是没有一官半职,就只能闲一辈子,哪怕穷得一分钱都没了,也不能去做事,这种观念深深的刻进了每个旗人的脑子里,包括早期的守陵人。

在清朝灭亡之后,这批守陵人便等于丢了“铁饭碗”,虽说当时的民国政府答应,即便是清朝覆灭,他们还是会承担清东陵的守陵人支出,一切可以照旧,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那样的乱世里,很快守陵人就没了固定的收入,但因为曾经的生活方式,他们一开始是不愿意做“下等事”的。

所以年纪大的守陵人除了照旧工作,就是到处喝茶遛鸟,年纪轻的也跟着学,可他们很快就发现,时代真的变了,没人会向以前一样捧着他们,再不改变就真的要饿死了。

于是一部分位居高位的守陵人选择了离开,到新的政权中谋求出路,而剩下的守陵人开始尝试在附近开荒、做工维持生计。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好奇,只是守个陵墓,怎么还有许多官职和人员吗?难道不是像影视中演的,几个忠仆守在附近而已?

这样想的就大错特错了,只说一下皇陵的规模和设计,大家就明白,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小“王国”。

自从清朝一建立,修建皇陵就是需要首要完成的任务,毕竟这是关乎历代皇族安葬之地的大事。

就拿清东陵来说,就沉睡着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等五位皇帝,以及慈禧、慈安等太后,还埋葬着15位皇后,136位妃嫔等人。

要知道这里从顺治十八年就开始修建,历经200多年,面积最大时达2500平方公里,这样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会是多大的规模,构造会多精美,也就显而易见了。

而想要守护好皇陵,自然不是简单的几个人就可以了,当时清朝政府甚至在陵区内设置了礼部、兵部、内务府等衙署,专门负责陵区的各种事情,还特地在这里修建东西府,让宗室王公驻扎在此。

拿顺治年间的记录来说,光是兵将就拨了一千名,到了康熙年间,又再次增设六百名,在此之后,人数不断增加,守陵机制也越来越完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些好奇,既然说了那些八旗子弟不能出京,又都是游手好闲的,肯定是不愿意干这种苦差事,难道清朝的守陵人都是普通民众吗?

这确实不太可能,前文就说过,当时的旗人跟汉人完全是不一样的阶层,所以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外人?

清朝的守陵人其实都是八旗子弟,甚至还多是上三旗的子弟,这也是为什么清朝覆灭后,一部分守陵人始终坚守岗位,因为这就是在守护自己家的“祖宗”。

那么,为什么这些八旗子弟愿意当守陵人呢?当然是因为待遇极其丰厚了!

谣言误人,福利丰厚

我们经常能看到清朝的一些影视剧中,有一些人犯了大错,受到的惩罚就是“守皇陵思过”,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这个任务是又苦又累又丢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就拿守陵人的身份来说,因为清朝的统治者认为,只有自家人才会好好守护皇陵,所以肯定是要用八旗子弟去承担这个重任。

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坏名声,在注重孝道和君主为天的封建时代,当守陵人其实是一些赋闲在家子弟的好选择。

毕竟像上文所说,他们如果没能当上官或者兵,就只能在家混日子,靠着家里给的一点禄银生活,虽说不愁吃喝,但也实在没什么盼头。

可只是有件事干,八旗子弟们倒不至于愿意当守陵人,毕竟皇陵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遵化,习惯了京城繁华的他们哪里习惯呢?

可清朝统治者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给守陵人极其丰厚的待遇和发展前途。

先说官职,就拿当时的遵化来说,地方的官员是七品的知县,到了直隶州之后才升为五品,但在这些守陵人里,七品以上的官员就有400多名。

而且随着清朝皇陵不断地扩建,守陵人制度完善之后,不止是官员大臣,甚至王公贝勒也遍地走,康熙年间还有皇子都当过守陵人呢。

在这里不止是自己能谋一份差事,说不定还能结识更多朋友,这对八旗子弟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

再说其他待遇,当时职位最高的守陵人,一年可得禄银1300两,禄米500多石,要知道普通百姓几两银子就够一年的花销了。

而且他们住的也是公房,衣食住行全有人管,甚至家里有红白事了,朝廷还要额外赏银子,这样的待遇实在让人羡慕。

也就是说,在这里不仅有钱有权,还没人管,随着守陵人的增多,各种娱乐休闲项目也越来越多,俨然就是一个自由国度,这些人自然都心甘情愿呆在这里了。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覆灭后,这些守陵人还愿意留在这里的一个原因,毕竟这项工作早就成了他们的习惯了。

可没了收入来源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当时军阀横行,土匪强盗层出不穷,清东陵再想维持管理就很难了,一段时间里甚至都是瘫痪的状态。

随着这种动乱而来的,就是各路的盗墓贼,甚至连守陵人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分歧......

扎根当地,安稳生活

清东陵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经遭到过三次大规模的盗掘,其他小型盗墓行动根本无法统计。

只说臭名昭著的孙殿英盗掘慈禧陵、乾隆帝裕陵,就盗走了两座陵墓所有殉葬珍宝,无数国宝就此遗失,这成了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疤。

这对于守陵人来说,自然也是一个巨大的耻辱,但在一部分守陵人出走之后,他们原本就势单力薄,面对孙殿英等人的枪口自然无法抵抗,只能眼睁睁看着皇陵被毁。

一些老辈的守陵人自觉失职,无颜去见祖先,郁郁而终,这也就让守陵人群体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内忧外困之下,一些守陵人干脆放弃了八旗子弟的坚守和骄傲,他们觉得,与其让祖先的宝贝都被别人偷走,还不如让自己人花了!

于是这些守陵人竟然监守自盗,成为了盗墓者,可以说在那段时间,这些人反而对清朝皇陵带去了难以想象的灾难。

毕竟他们相对熟悉各种设计和路线,甚至还有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图纸,盗掘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这部分守陵人靠着偷盗陪葬品生活,一些人带着钱财出逃,一些人继续留在这里生活。

但也不是所有守陵人都愿意同流合污,其中有很多人良知未泯,他们自食其力,靠着信仰支撑自己。

在他们的心里,一日不死就一日留在这里,哪怕是还能为祖先烧一炷香呢?等到自己死了,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子孙后代,这样皇陵也不会彻底荒废,总能等到政权稳定下来。

就这样,这些人守在皇陵周围,慢慢就在原来的“东陵三镇九营八圈”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村镇,其中很出名的就是马兰裕。

这个马兰裕镇里面都是守陵人的后代,虽然是在遵化,但这里的人全是一口京片子,甚至保留着最早期的满族文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总人口早已上万,各种设施都很完善,即便是不再守陵的后代,也可以在镇子上做其他的工作,安稳生活。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马兰峪和其他村镇里的一部分守陵人后代便再次派上了用场。

我国政府在发现清东陵的情况后非常痛心,便将这里列为了重点文物保护基地,一边修缮陵墓,一边准备招收一些忠诚的守陵人为正式员工。

一些守陵人得知政府准备接管皇陵后很是紧张,担心自己无法再守护老祖宗,但很快他们就喜笑颜开。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让一些守陵人成为了新时代的“皇陵工作人员”。

还有一部分文化水平更高的八旗子弟则加入了专家组,负责皇陵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毕竟他们当初有些人就是文物堆里长大的,各个也是身怀绝技。

就拿乾隆陵的第十三代守墓人李志军来说,他就在清东陵的古建筑队工作,专门负责油漆彩绘,而这份手艺,就是从他叔父手中传下来的。

守陵人们正是靠着这样代代相传的办法,才没有让这些工艺失传,清朝皇陵才得以重新恢复光彩。

其实一开始接受这份工作,很多守陵人是不要钱的,他们觉得本来就是该做的事情,但政府还是坚持给他们提供了编制和合理的工资,总算是皆大欢喜。

守陵人们本以为这样就是最好的结局,但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他们。

到了80年代,国内的旅游业开始发展,清东陵和清西陵便成了景区,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附近的守陵人村镇都富了起来,到了2018年,清西陵所在的县城就迈入了富县的行列。

而清东陵也成为了历史博物馆,属于是5A级的旅游景区,也就需要更多接待游客的工作人员,所以一些守陵人的后代当仁不让的担起了责任。

这对老一代的守陵人来说实在是意义非凡,毕竟能够坚守到现在的这批人,之所以没有去从事其他行业,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份传承。

新一代的守陵人也没有让祖辈失望,纷纷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来保护皇陵,就比如从小在清东陵长大的谢静,祖上就是八旗子弟,父辈们也都在这里工作。

她在大学毕业后便回到清东陵成为了一名导游,给许多外国游客讲述清朝的历史和故事,努力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像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守陵人这份传承成功延续了下去,清朝皇陵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对他们来说也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结语

2021年,清东陵特地举办了一场展览,内容就是关于守陵人满族风俗文化的,里面的种种记录让许多人都赞叹不已,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守陵人这个群体。

距离2022年,清朝已经灭亡了百年,但曾经那段辉煌的历史不应该淹没在历史里,我们清楚封建王朝存在很多问题,但也需要承认,传统文化中是有着许多闪光点的。

如果我们的历史是一座巍峨的“皇陵”,那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忠诚的“守陵人”,不要让别人偷走我们的文化,也不要让岁月淡化了那份传承。

清朝时期的故事有哪些(清朝的皇帝有什么故事)

清朝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关于清朝的故事有哪些)

清朝的励志故事有哪些人物(清朝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清朝民宅的故事有哪些人物(清朝民宅的故事有哪些)

清朝 有台湾的历史故事吗(清朝 有台湾的历史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1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清朝时期的故事有哪些(有关清朝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614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