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赵孟少的故事有哪些书(赵孟少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08 23:18:01 技术常识4 专业回答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76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智伯和赵孟的恩怨情仇(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无用樗栎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赵孟少的故事有哪些1

赵孟上位四年的时候,他干了件大事儿。

  事情的起因比较复杂,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

  我们之前重点讲了智伯和赵孟的故事,其实他们两家和韩、魏、范、中行四家并称为晋国六卿,都是春秋时候晋国的卿大夫,俗称大地主头子。晋国呢,始祖叫姬虞,这人是周武王滴儿子,姜太公滴外孙。话说武王伐纣的时候,姜太公老爷子都八十多了,还能整出个女儿嫁给武王,回头去齐国当国王……要不怎么说“齐人之福”呢!啧啧……有点跑题昂。晋国这个公国是周王室近亲,当年分封的时候拿的都是好地,经过历代扩张、吞并,到春秋末年的时候,已经是天下第一流强国了。但晋国有个问题,宗室内斗太厉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家大业大滴,利益也必然大,大伙儿看着都眼红,斗起来自然没完没了。要不怎么叫鹤蚌相争呢,于是晋国的卿大夫趁机做大,等到晋国宗室斗得你死我活,没剩几个人的时候,才发现,这特么自己家的地咋都让手下给分的差不多了腻?!(下图就是晋国末年的国内土地分布状态)

  从上面的地图可以看出来,赵氏和智氏是拥有土地最多的两家卿大夫,所以我们大概能明白当年赵孟为啥敢硬怼智伯了吧?实力支撑的底气嘛。而且从赵孟当年和智伯伐郑时候的一怼一忍可以看出来,赵孟这个人很厉害,他怼智伯是因为对方触碰了自己底线,老子是要成为下一代大地主头子滴人,你让我去当敢死队长冲锋,开玩乐呢?家里的鸡鸭鹅狗也不能答应昂,所以必须怼过去。而他忍智伯“以酒灌击”,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又没拆自己家滴房子,没抢鸡鸭鹅狗,翻脸有啥好处?

  背景介绍完毕,书归正传。

  公元前453年,智氏联合韩、赵、魏把范式和中行氏给灭了,把这两家的地分了,晋国国君晋出公怒了,当我不存在昂?我是国君,这地都是俺们家滴,你们说分就分了,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还有没有点组织纪律性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叔能忍婶也不能忍!于是晋出公联合齐国、鲁国一起,气势汹汹滴……被智氏和韩赵魏给干跑路了,可能是跑滴太猛,半道一口气没顺过来猝死了!这就呵呵了,其实这种事儿在春秋末年的诸侯国中经常发生,说明当时晋国宗室已经彻底没啥实力了,被自己手下当空气一样无视。而各国滴卿大夫们作为新兴封建势力的代表,已经强大到可以无视礼法和政治规矩的约束,要开创属于自己那个阶级的时代了。

  这件事发生之后,智伯彻底膨胀,基本属于一吹就爆型。他先是喝多了埋汰韩康子手下,接着又强行管韩、魏两家要地,韩魏两家是好惹滴吗?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滴生存资源和战略资源,你特么是不想让我过日子昂?!敢砸我饭碗,是可忍孰不可忍,叔能忍婶也不能忍!我特么……给你吧!两“万家之邑”献给智伯。为啥?实力不允许昂,地盘小,底子薄,以土地换和平,晋出公下场在那儿摆着呢。你等着吧!我回家脱裤衩拆猴皮筋做弹弓砸你家玻璃!

  于是智伯忘乎所以滴飘上了天,继续管赵孟要地。赵孟很痛快,就俩字儿:不给!我特么都敢轮大勺刨根儿自己姐夫,韩魏两家怕你我不怕,老子家地多的是,一寸也不让,你行你来抢啊?!底气很足,跟当年他怼智伯如出一辙。智伯也很痛快,迅速联合韩魏两家出兵,干!老子当年被你怼就很不爽,正愁没地方出气呢,天上掉下个粘豆包,干掉赵氏,我也来他个称王称霸……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结果很简单,赵孟联合韩魏两家“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过程当然比较复杂了,其实在我看来就是韩魏两家在评估智伯和赵孟实力对比和待价而沽滴过程,最后赵孟竞标的价格比较高,于是韩赵魏联合灭掉智伯。

  可以说智伯没有政治头脑。他以为联合韩赵魏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地,也能照样分了赵氏的地,可智伯没搞明白为啥前一件事儿能成,而后一件事儿不行。分范氏和中行氏家地的时候,韩赵魏是拿了好处滴!利益均沾,所以大家都愿意干。分赵氏土地,谁有好处?韩魏两家咬着后槽牙被勒索了两“万家之邑”,他们会相信智伯能给自己分多少汤水?赵孟也是看准了韩魏两家咬牙切齿恨智伯,才敢理直气壮滴怼智伯,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有意思的是,司马光老先生评价智伯时,详细阐述了选人用人必须要德才兼备或者要德大于才滴重要性,一度让我怀疑他和王莽都是穿越回去的共产主义战士。不是说德才兼备不重要,赵孟有德吗?他姐夫代王就呵呵呵了……

赵孟少的故事有哪些2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 宋宇晟)学过书法的人常常能在字帖上看到赵孟頫这个名字。如今,两通书札让这位七百多年前的书法家成为了拍卖市场上的焦点。

价值2.67亿的两通书札

11月19日,中国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在北京举行。期间,《致郭右之二帖卷》刷新了赵孟頫作品拍卖纪录。

《致郭右之二帖卷》含赵孟頫所书的两通书札,当晚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现场起拍价8800万元。

拍卖现场及委托席有多位买家参与竞拍,竞价至1.75亿元后进入到胶着状态,整个拍卖过程持续超过一个小时,最终以2.325亿元的价格落槌。

按15%佣金计算,《致郭右之二帖卷》成交价格达到2.67375亿元人民币。

赵孟頫是谁?

什么样的书信能值两个多亿?首先就要看这书信是谁写的。

赵孟頫,宋末元初人,他既是宋皇室后裔,也曾出仕元朝。

赵孟頫博学多才,尤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他被认为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赵孟頫也擅书法,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其书法被称“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此次亮相拍场的两通书札,是赵孟頫写给鉴藏家郭天锡的书信。关于郭天锡其人,由于史传失记,今天的人们难以了解其具体生平,只能推断出此人曾定居江南,并活跃于江、浙一带收藏家之间。

中国嘉德网站截图

书札写了什么?

回到书札本身,此次拍卖的《致郭右之二帖卷》含两通书札。此卷前一札称《奉别帖》,后一札称《应酬失宜帖》。

二帖皆纸本,前帖高16.1厘米,长74.8厘米,约1.1平尺。行草书三十二行,因起首有“奉别”二字,故著录家皆称之为《奉别帖》。

后一帖亦纸本,高16.1厘米,长38.8厘米,约0.6平尺,楷行相间。因札中有“此番应酬失宜”句,各家著录称之为《应酬失宜帖》。

在这两通与郭天锡的往来信件中,赵孟頫所述包括自己当时的生活状况,以及两人间关于书画藏品的交流。

而在今天的研究者看来,两通书札中可见赵孟頫接受元朝征召时进退两难的复杂心理以及此后自己独处的孤独。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应酬失宜帖》中,赵孟頫还将“王维、兰亭二卷”送还郭天锡。可见王维作品及《兰亭》摹本均曾在其收藏之列。

流传有序与传入日本

赵孟頫一生勤于书画创作,且一直受到历代公私藏家的珍重爱护,作品存世量不算少。但大多已入藏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流传于民间的屈指可数。

需要说明的是,《致郭右之二帖卷》除赵孟頫的两通书札外,其后约1.8平尺的后跋以及诸多鉴藏印呈现了此作的流传脉络。

其中,明代王惟俭、清代王鸿绪鉴藏并跋文于卷末;清代现于广东,经伍元蕙、何昆玉和何瑗玉兄弟、陆心源和陆树声父子递藏;咸丰年间曾入伍元蕙的《南雪斋藏真》中,并著录于陆心源的《穰梨馆过眼续录》。

到了近代,该作流入日本,经山本悌二郎、赤羽云庭旧藏,并曾多次出版、展览。

至于本次拍卖中的买家是何身份,拍卖行并未透露。(完)

赵孟少的故事有哪些3

梦里会张良之赵孟頫,元朝乱局。

书接上回。

继续与张良先生的交流。

张良先生,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

我说,一想到,自己可能是金人之后,又想到金国为了抗击蒙军南侵,人口从五千万打到了一千万,我就觉得很心疼,你说,会惨烈到什么程度?

他说,拿山东来举例,莱阳、文登一带,成了广袤千里的大牧场。

我说,蒙军太可恨了。

他说,这锅,不能完全甩到蒙军头上。成吉思汗最初制定的战略是先跟西部诸国结盟,集中精力打金打夏打宋,先把这一带拿下,作为自己的大根据地。结果呢?正跟金打的火热时,杀出了个花剌子模,他们屠杀蒙古使团后拒绝道歉,成吉思汗决心万里西征复仇,主力暂停南下,这一暂停就是十年,这十年才是华北地区人口骤减的根源所在。

我问,这期间,华北地区发生了什么?

他说,这十年,华北地区成了一台大功率绞肉机,金国、西夏、南宋、蒙小分队、地方民兵、军阀土匪,六方足足混战了十年。群龙无首必然会自相残杀。

我问,蒙古为什么只进行了三次西征?

他说,三次还少?已经搅的欧洲鸡飞狗跳了。

我说, 威尼斯水城与蒙军西征也有关系,当年亚得利亚海西岸的人民,为了避乱屠杀,纷纷迁移到了海中多岛的泻湖,最终发展成了一座城市。

他说,蒙军的目标是统一全世界,但是蒙哥之死改变了这一切。蒙哥在重庆钓鱼城病亡,大蒙古帝国的皇帝挂了,那么在海外征战的兄弟们接着按了暂停键,班师回朝,奔丧,夺权,一夺权不要紧,出现了俩头,蒙哥的兄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先后被自己的支持者拥立为大汗,那咋弄?内战吧,兄弟们各自站队,我们以拳头说话,于是开启了大蒙古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内战,即便后来忽必烈胜出,其他几个兄弟也不听他的,各自独立了,整个大蒙古四分五裂了,再也形成不了合力了,自然无法西征了。

我问,蒙哥没有儿子吗?

他说,有,但是没有足够的威望和实力。在站队过程中,他们普遍支持阿里不哥,后来内战败局已定时,才先后归降于忽必烈。而忽必烈的处理方式也很有趣,他以他们都是成吉思汗子孙为由,赦免了他们的罪行,却大肆诛杀了他们的谋臣和部将,把他们都扒成了光杆司令。

我问,起初他们为什么不站忽必烈?

他说,阿里不哥属于纯正的草原蒙古派,其可汗是由蒙古贵族们选出来的。而忽必烈呢?则一直分管汉区,在接受“汉化”,为正统蒙古贵族们所不齿,在他们看来,“汉化”是一种堕落。

我问,打内战,忽必烈带的是汉人军队还是蒙古军队?

他说,一半一半吧。

我说,半汉半蒙军队竟然能打赢纯粹的蒙古铁骑,说明忽必烈打仗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说,忽必烈被称为打仗天才,甚至有电视剧干脆起名《打仗天才忽必烈》。

我问,蒙军打南宋,会不会也使用汉人武装?

他说,也是,忽必烈的势力范围主要是汉族生活区,这也是他的兵源渠道。

我说,汉人帮外族人打汉族人,不羞愧吗?

他说,你不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民族主义,否则你会凌乱的。例如,元末还有汉族亲兵跟着元朝皇帝诸王回漠北重整旗鼓准备东山再起,与此同时朱元璋手下也有蒙古铁骑突击队,他老人家带着这群蒙古人揍元军,那你说,这该怎么理解?

我问,忽必烈为什么这么喜欢汉化?例如全盘接受了刘秉忠提出的儒学治国方针。

他说,无奈之举。最初可汗分配给他的管辖区就是汉族区,他若是想发展壮大,必须用心经营汉族区。怎么才能经营好?那就主动融入汉族文化。但是,这不代表他彻底臣服于汉族文化了,他只是需要这个根据地帮他站稳脚,夺取汗位。实际上呢?他心依然是蒙古心。在中国历史上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中,唯有元朝没有实施完全的汉化。根源是什么?忽必烈上位后,想反客为主,强行推广蒙古文化。

我说,连文字都没有,咋推行?

他说,现造!成吉思汗西征期间,找人搞过一套蒙古文,是在维吾尔文基础上改造出来的。但是呢,忽必烈觉得这个不够高级,想找专家重新给编著一套蒙文,经过专家六七年的研究,还真给捣鼓出来了,八思巴文,以藏文字母来拼蒙古语,被定为元朝官方正式文字。

我问,哪来这么个专家?

他说,八思巴文,顾名思义,是一个叫八思巴的人创建的。八思巴是西藏活佛,看一下他的简介能亮瞎你的眼: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朝第一位帝师,北京城的选址者、设计者、规划者。他还有个更牛的标签,第一次使西藏纳入了中国版图。

我说,咋可能?唐朝的文成公主。

他说,那只是两国通婚。而八思巴呢?直接跟忽必烈做了一个交换,就是我为你传法,用藏传佛教来帮你治理国家。你呢?把西藏区域交给我管理,允许我在西藏搞政教合一,落锤,成交。

我问,今天的蒙古文是哪个版本?

他说,成吉思汗的那个版本。忽必烈的八思巴文,昙花一现,等元朝没了,这个文字也就没了。

我问,忽必烈要求全国必须学这个八思巴文吗?

他说,是的,全国兴建蒙古文学校。

我说,看来忽必烈也是披着羊皮的狼,表面上顺从,实际上是想蒙化汉人。

他说,是的。表面上,他很认同儒家治国的理论,实际上呢?他最瞧不上读书人。元朝把臣民根据社会地位划分为十个等级,分别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排第九,这就是“臭老九”的出处。 我问,那还会重视科举吗? 他说,重视个头,直接废除了科举制,蒙古人瞧不上只知道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的读书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忽必烈对“儒学治国”的建议只是表面接受,内心则是嘟囔的,去你妈的。

我问,满清汉化彻底吗?

他说,非常彻底。

我问,那还剃发易服?

他说,那是表,里子是纯粹的儒学,文化精神已经基本汉化儒家化。康熙雍正乾隆的儒家文化水平比谁都高。

我问,忽必烈在汉人基本盘里推行蒙族文化,会不会导致架构扭曲?

他说,一定的。因为他施行双轨制,既采取了中原农耕文明册立皇储的“中书令”制,又保留了草原民族贵族选汗的“忽里台”制,这两种制度的混合,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例如你是长子,按照中原文明需要立你为太子,但是你叔叔们觉得你弟弟更适合,那能不打起来吗?所以,元朝的每一次权力交接,都伴随着腥风血雨,争夺皇位的互相残杀和内部分裂,加速了帝国的衰亡。说白了,他们还是草原人,适应不了更高级的中原文明。后来,农民一起义,他们都不做抵抗了,第一时间逃回自己文化发源地蒙古大草原了。他们从心底很清楚,自己对于中原而言,是外来人,不是主人。

我说,所以,若是我做了美国总统,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按照美国现行的游戏规则去运转,而不是去设人大与政协。

他说,对的,一方水土培育一方规则。

我说,成吉思汗创立的蒙文忽必烈不用,非独创一门,何必呢!

他说,在语言方面,元朝是最混乱的。境内官方语言是蒙汉双语,外交语言是蒙波双语,波是波斯语。关键是,自己用的蒙语跟周围的蒙古国家还不是一个版本。朝廷内部也乱,不仅有中原各族,还有印度人、尼泊尔人、波斯人、叙利亚人。一开会,还要配翻译,总而言之,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葩,揉和了中原文明、游牧文明、阿拉伯文明……

我问,忽必烈咋跟西藏活佛混到一起了?

他说,他觉得儒家学派太温柔,应该来点更有凝聚力的,藏传佛教就是个很好的选择,我跟你讲,多亏元朝昙花一现,否则?今天,从南到北,路上到处都是磕长头。

我问,忽必烈拜八思巴为师了?

他说,是的!八思巴还有个弟子,前面我们刚提过,就是把宋理宗脑袋做成酒杯那家伙,杨琏真迦,当时他分管长江以南的佛教事务。这哥们精通风水,善于盗墓,宋朝六陵都是被他掘的。这哥们变态事干的可多了,他安排人搞了不少罗汉石刻图,全是根据自己相貌刻的,骑狮骑象,侍女皆裸体献花,还有,他喜欢与僵尸媾……

我说,的确变态。

他说,八思巴真正牛的地方是什么?一般人他不收,他收的都不是一般人,皇帝是他徒弟,丞相桑格也是他徒弟,大都工程总监、白塔寺的建造者阿尼格也是他徒弟,你也就知道,为什么在北京城里会有座白塔了。《神雕侠侣》里面金轮法王的原型是八思巴,对上号了吧?

我说,对上了。金庸写的故事,为什么多是宋朝以后的?

他说,金庸自己的说法是他对其他朝代的知识不太了解,写的话会有很多不符合当时。他这个说法看似谦虚,但不无道理。宋元是个分界点,之前与之后的社会秩序、人文风俗差别非常大,宋元之后已经有今天的雏形了,翻不了车。

我问,您觉得金庸的小说有什么高明之处?

他说,金庸、大仲马写传奇类小说有个共同特点,会安排主角参与到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中,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各路英雄称兄道弟,这样很容易有带入感,甚至给人一种错觉,仿佛这些英雄是真实存在过的。撒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九十九句真的,一句假的。小说创作也是如此。所以金庸一定要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朝代作为创作底色,但是又不能选太熟悉的,例如让郭靖参加抗日战争,我们又会出戏,武侠小说配古装才是原汁原味。

我问,有没有一种可能,忽必烈想在中国推行政教合一,让八思巴在西藏做试点?

他说,完全有可能。元朝规定:每个即位皇帝均应从帝师受佛戒。但是呢,宗教之间也有竞争,阿拉伯人是很擅长理财的,又懂经济又懂管理,很受蒙古权贵欢迎,有些阿拉伯人甚至能干到丞相位置,如阿合马、桑哥。他们信仰的是伊斯兰教,自然会推广伊斯兰教。民间有道教有佛教有儒教,几大力量也是相互角逐。

我说,元朝高层像个大杂烩。

他说,是的。忽必烈用契丹人耶律楚材创制度,用汉人刘秉忠建国号,用吐蕃人八思巴造文字,用阿拉伯人阿合马理财税。

我问,阿拉伯人在当时地位如何?

他说,元朝,种族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大范围分为四级:蒙古人、色目人、北汉人和南汉人,色目人就是当时的西方人。忽必烈团队中比较有名的色目人,是马可波罗。

我说,南方人地位最低。

他说,因为是南宋人。

我问,忽必烈对南宋那些投靠的官员,如何?

他说,还算友好,后来还专门开启了一个“搜访遗贤”工程,搜罗遗落民间的南宋人才,也是提前列了个清单,派人去请,你有才华,你不能蹲在家里,大宋都灭亡了,日子还是要继续的,对不?要走进新时代。这里面最有名的一个是书法家:赵孟頫,他还是赵匡胤的后裔,属皇室,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也是“书画同源”理论的提出者。

我问,前朝皇室,也敢用吗?

他说,忽必烈会相面。一见赵孟頫,就觉得他是个老实人,没有什么大的野心。关键是赵孟頫长的特别俊秀,让人一眼就喜欢。忽必烈称其为神仙长相,接着留在身边了,干什么呢?专门写诏书的。

我问,不会爱上他了吧?

他说,你是耽美小说看多了。

我问,古代写诏书,是皇帝只口述中心思想,还是逐字逐句的口述?

他说,只表达中心思想,具体表达由秘书完成。赵孟頫非常有才华,每次他写完诏书,忽必烈都要拍一次大腿:对,就是这个味。

我问,忽必烈搜寻这些南宋人,不只是为了他们的才气吧?应该有政治目的。

他说,是的。汉人不好统治,尤其是江南五大家族,忽必烈甚至曾经动过杀念。后人有人出了主意,去找江南有影响力的人来京城做官。对赵孟頫是三顾茅庐,诚心打动了他。赵孟頫出山第二年就后悔了。

我问,为什么后悔?

他说,他突然发现,自己就是个棋子,被异族皇帝评价越高,在本族士人中间就越遭冷遇。所以皇帝越喜欢他,他越申请去外地任职。他明白,人在官场混,遭受嫉妒是活不久的。

我问,宋末那些官员,有多少又到元朝当官的?

他说,据《宋季忠义录》记录:宋末一百五十一名进士,出仕元朝者为五十七人,大部分还是比较有骨气的。

我说,那赵孟頫肯定也很纠结。

他说,纠结了一生。他跟一般的进士还不同,他是宋朝皇族后裔,他本人对仕元一事似乎也颇以为耻,多次提出辞官归隐,只是元朝不放他。晚年他写过这么一句话“一生事事总堪惭”,大概就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我问,作为书法家、画家,他的“仕元”污点会不会影响其作品艺术价值?

他说,也会!他的作品一直被人拿来和品行一起品评!

我问,赵孟頫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他说,他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一般来说,书法家都有自己擅长的书体,例如怀素擅长草书,颜真卿擅楷书与行书,而赵孟頫呢?很全能很均衡,楷书也行,行书也行,草书也行,而且还擅篆、隶、章草等古体书法。现在很流行“古法”这个概念,例如古法熬制红糖,古法压榨花生油,赵孟頫也是一个“古法”信仰者,他认为书法不要过于创新,写篆书,就效法石鼓文;写隶书,就仿效钟繇;写行草书,就以“二王”为楷模,算是书法的回归,因为宋朝时书法跑偏了。

我问,偏哪去了?

他说,宋朝流行写意,天马行空。

我问,赵孟頫真迹,贵不贵?

他说,不输苏东坡,他的《致郭右之二帖卷》,前两年拍卖了2.67亿。

我问,他的画如何?

他说,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松雪就是指赵孟頫。这句话的意思是,赵孟頫是中国绘画的承上启下者。《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叫黄公望,黄公望的偶像+恩师就是赵孟頫。

我问,承上启下了什么?

他说,他有幅画,《枯木秀石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馆,这幅画是中国绘画史的一个里程碑,什么里程碑呢?过去都在画有,他开始画无,通俗一点理解,绘画的目的主要不在于画出对象,而在于画出对象所没有的东西。

我说,我总觉得赵孟頫不出名。

他说,那是因为你不研究书画艺术,若是研究书画,赵孟頫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从忽必烈的秘书一步步干到了一品官员,封魏国公,推恩三代,晚年携夫人隐退了,拥有开挂一般的人生。他还有个小典故,北京最早的门联是忽必烈请赵孟頫书写的“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我问,赵孟頫有没有知名的粉丝?

他说,乾隆皇帝是他宇宙第一脑残粉。乾隆在书法方面,只崇拜赵孟頫,也只临摹赵孟頫,他还喜欢收藏赵孟頫的作品,不仅仅收藏,还要在这些作品上题上跋盖上章,仿佛跟偶像跨时空合作了一幅作品。

我问,赵孟頫好色吗?

他说,为数不多不好色的。他一生未纳妾,跟媳妇感情很好。不过呢,也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媳妇管的很严,他想纳妾,被媳妇给呵止了。

我说,看多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总觉得,没有几个能管住裤腰带的。

他说,所以说,英雄难过美人关。

我问,作为宋朝皇族后裔,他能善终的根源是什么?

他说,第一、他人畜无害。第二、他有才华,才华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免死金牌。元朝也是需要文化自信的。元仁宗曾称赞他有七好,简单概括就是出身好、长得好、学问好、人品好、文章好、书画好、佛道理论也好——漂亮得不像实力派。放在任何时代,这样的男子都绝对是理想的“国民老公”,在元仁宗看来,元朝有赵孟頫,就如同唐朝有李白,宋朝有苏轼一样值得骄傲。

有悬念的英语小故事有哪些(有悬念的英语小故事)

古代关于燕子的典故(古代燕子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丽的故事(丽丽的故事有哪些)

害死猫的故事有哪些人物(害死猫的故事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还有哪些(出寓言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赵孟少的故事有哪些书(赵孟少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495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