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赛车 故事(赛车公司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08 05:04:01 技术常识4 纯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64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爱驰汽车的动荡与顽强背后,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嘉车传媒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赛车公司的故事有哪些1

文 字 | 陈飞翔、陈梓萱

设 计 | 小宇宙

监 制 | 陈梓萱

凛冬将至。

上海,这个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始终处于阴霾之下。

上海杨浦区长阳路上的爱驰汽车办公中心,人们一如既往一样忙碌。

小董(化名)已经开始收拾行囊,他即将离开这个他工作了两年多的企业,尽管有一些唏嘘和不舍,但这一别,却是他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爱驰汽车,这个曾经“为爱驰行”的中国电动车制造企业,刚刚推出自己的最新车型,爱驰U6,愈来愈冷的空气里,他们复苏的速度略显缓慢,甚至有些气喘吁吁,停滞不前。

“这中国电动汽车的下半场,我们还等不等得到?”这是爱驰一位中层以及小董在与我们交流时的慨叹之问,却道出了些许无奈。

▌ 谁是昙花一现 谁能基业长青

1000公里外的北京,寒意更重。

北京亚运村的爱驰汽车体验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撤店工作,令爱驰汽车北方大区负责人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是,他们在撤店之时,还有几台新车,尚未出售。刚刚上任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些难解之题。

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有文化标识,有风格,有核心竞争力,也有。混乱而混沌的年代里,有人平步青云,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则坚硬如石,任凭多么强大的潮水,宁可被冲刷成沙,也不愿意被磨平棱角。

在潮流还没有到来,或者褪去之前,没有人知道谁才是那个最终胜出的,更不会有人知道,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哪一个可以昙花一现,哪一个可以基业长青。

2022年10月13日,爱驰U6正式上市。这个眼里有光,心里有梦的全新年轻派车型,把淡出了很久的爱驰汽车,又重新拉回了人们视线。

有人讲,汽车行业的变革时代,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则将是下半场。爱驰汽车所忧虑的下半场并非在智能化,而是非常简单意义的关于时间的下半场。动荡的局面始终陪伴着爱驰,但顽强的它,也依然还在。

2022年对于爱驰汽车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个发展过程颇为跌宕的电动汽车企业,仍然在坚持。尽管很多我们熟悉的爱驰汽车的创始团队成员,已经隐退,但爱驰U6的上市,还是最大声响地喊出了爱驰汽车仍在的潜台词。越是了解爱驰汽车运营状况的人,越会清楚,每走向前一步,是多么地不容易。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4年前。2018年,被称为“造车新势力元年”,在那一年前后,曾出现了超过5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但到目前大半已经隐没于历史之中。一时间风起云涌,鱼龙混杂的江湖中,各方角色粉墨登场,4年的时间,刺刀见红的、乱象频出的市场竞争,留下了太多废墟和空中楼阁。

即便是如爱驰汽车一般,抓住时代红利的,踩上发展风口的企业,也会因为时运和异化的生存空间等多方面因素,难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正是在这样的注目下,四年以后的今天,爱驰汽车走到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 生而逢时 付强想要造一款好车

爱驰汽车瞩目的原因大概来自它的天生不凡。

2017年开始独立发展的爱驰汽车,缘起于腾讯、富士康以及和谐汽车的联合造车项目。项目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并且最终一分为二,其一便是爱驰汽车,另一家是FMC为前身的拜腾汽车。

爱驰汽车独立发展时拥有豪华的高管团队,包括付强、谷峰等这些在汽车圈响当当的名字都在其中,因此爱驰汽车也被看作是传统车企高管造车的代表,是造车新势力中的“正牌军”。创始高管团队的科班出身,加上发展初期坚持走“自建工厂+造车资质”的重资产路线,爱驰汽车备受关注不是没有原因的。

2016年,爱驰在江西上饶开始自建工厂。2017年,爱驰汽车开始独立发展。2019年与江铃集团、长安汽车达成三方合作,通过增资江铃集团,也成功拿到了造车资质,同年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量产车——爱驰U5,似乎一切都在往不错的方向发展。

但是爱驰汽车的第二辆车爱驰U6,在2022年10月才迟迟到来。

新能源汽车市场向来以快打快,同期的其他车企正在广推新车占据市场,爱驰汽车的每一步都走的太稳、也太慢了,因而难以一招制敌。

不同于其他品牌,爱驰汽车从创始团队到研发到工厂,一致奉行精益求精的传统造车理念。“我们要对每一台车负责,对每一个位用户负责。”这是爱驰汽车的理念。尽管这样好的想法并没有被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爱驰汽车慢工出细活的工作作风还是一直延续了下来。

爱驰汽车的战略重点也颇为特立独行,与优先专注国内市场的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爱驰汽车率先锁定了门槛最高的欧洲市场,并实现了突破。如今“蔚小理”三家稳住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开始了海外布局,爱驰汽车海外市场的先入优势,正在受到巨大威胁,而国内市场始终不见起色,爱驰汽车开始遭遇危机。

▌“借壳”上市,反向上分

进入2022年,爱驰汽车在造车新势力的集团排序里明显处于了尴尬位置。有信息显示,为了自救,爱驰决定采用“借壳”来曲线上市。

9月16日,华夏博雅发公告宣布,与电动汽车品牌爱驰汽车达成不具约束力的合作意向,将收购爱驰汽车所有未偿付的股权。因此收购完成后,爱驰汽车的所有股权将被转化为上市公司的普通股,采用反向“借壳”的方式来完成上市的目的。

从经济学层面来讲,“借壳”上市是指一家母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公司),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

换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借壳”上市就是未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

而爱驰汽车没有采用通过IPO方式常规上市,也没有采用常见的正向“借壳”来达到上市目的,而来了一波反向操作,当然爱驰汽车的上市目的已经达到了。对于急于上市的爱驰汽车来说,这样审查流程简单、审查时间短的方式或许才是目前需要的,也赶在哪吒以及威马之前抢占资本市场的先机。

但是上市真的能拯救爱驰汽车吗?结果我们无法知晓。如果说上市只是爱驰汽车新管理团队的孤注一掷,那么未来爱驰汽车的走向,仍然是不明朗的。要在时代的洪流里脱颖而出,终究还是要依靠自身硬实力才行。

新近崛起的一些电动汽车品牌分别在服务、智能辅助驾驶以及用车上苦下功夫,大肆宣扬。但是爱驰的又在哪里呢?仅仅依托第一家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电车品牌名号,已经力道不足,在我们看来,爱驰汽车需要的是,那种坚硬如石的精神,继续坚持自己的精益求精的造车理念,保护好新造车势力里最靠谱、最传统的企业基因。

如果左右摇摆,朝三暮四,追着别的品牌后面拼营销、拼速度,拼短期效应,那么爱驰汽车的品牌将会加速湮没在市场之中,再无机会。

2023年就是见分晓的一年。

曾经的品牌坚守以及造车初心即将变了方向的时候,竞争力日渐式微必然是爱驰汽车的结局。

爱驰汽车“借壳”上市也许只是无奈之举,但又是不得不做的事,生存空间终究要靠自己创造,但上市未必上岸,爱驰的前路依旧充满艰难险阻。

在我们看来,借壳抢先上市之后的生存空间,虽然未见全貌,但是有一点是可以预见的,时间并非是爱驰汽车最大的敌人,爱驰汽车管理团队对于自身的认知,才是最为关键的变量。

▌ 资本介入 高层换血

2022年初,爱驰汽车获得新一轮融资,这次融资来源于陈炫霖以及东柏集团。陈炫霖,这个颇为神秘的投资人也在本次融资之后接替付强成为爱驰汽车的新任董事长,并引入蔚来发展副总裁张洋担任爱驰汽车CEO,付强则继续担任公司总裁。

爱驰汽车开始换代,曾经创始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爱驰汽车CTO兼技术中心总经理王东晨、执行副总裁吴静纷纷退场,而资本方投资人则强势介入爱驰汽车新高管团队。

不可否认,陈炫霖及东柏集团的资金将拯救爱驰汽车于危难之间,而陈炫霖本人也早已参与过爱驰汽车多轮融资,也同时兼任上海万象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对于汽车行业也并非是小白般的存在,但是对于爱驰汽车能够作用几何,我们也只能透过时间来窥探答案。

而张洋曾经的职务是蔚来汽车发展副总裁,也应具备一定的经验与实力。创始团队的离场,高管变动引发的内部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新的团队能否快速融合,出奇制胜,现在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而这样的疑问,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始终存在。

▌ 结语

就目前看,新的管理团队的着力点和战略方向,还是颇为精准的,克服困难,力推爱驰U6上市,可见一斑。接下来,爱驰汽车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产品力的保持,更重要的是品牌力的拉升与传播,至少爱驰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准确的产品和品牌。

新冠疫情的延续性冲击,依然影响着上海,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到过上海了。

爱驰汽车也许正在努力改变。于困境中不放弃是难能可贵的。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总一些会留存在人们记忆深处,不被时代遗忘。那可能是段艰辛的历史,可能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坚硬如石的人。

我们知道,一定不会是所有人都顺流而下,一定有人会伫立在潮头,并迎难而上。对于所有自己不想接受的一切,认清最坏的结果,然后继续选择不去接受,这是这个时代所稀缺的精神。

纵有一天,我们有可能会被冲刷成沙,也绝不愿被磨平棱角。有人谓之成长,有人谓之代价,我们谓之初心难改。希望爱驰汽车如此,也希望你我如此。

赛车公司的故事有哪些2

来源:【人民网】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来自新能源汽车研发收入占比已达80%。”近日,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尔特)总经理张立强介绍这样一组数据。他说:“阿尔特是我国唯一具备整车研发全流程服务的独立汽车研发公司,自成立之初,主要以汽车设计研发为主。”

阿尔特深耕整车研发业务20年,并于2020年,登陆创业板,成为我国首家上市的整车研发企业。而今,阿尔特核心业务又拓展至零部件研发制造和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张立强说:“阿尔特开创了我国独立汽车研发企业开展整车研发‘交钥匙’服务和发动机/动力总成研发制造的先河,同时还是我国极少数可向市场独立销售V6发动机的企业。”

从以汽车设计研发为主,到业务逐步拓展至整车全流程研发,再到燃油及新能源平台开发以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等业务,阿尔特坚守的是什么?又是什么成就了现在的阿尔特?

登上创业板,成为首家上市整车研发企业

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北京精卫全能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这家公司在董事长宣奇武带领下,团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部纯国产车奇瑞QQ6。

带着研发“基因”的阿尔特早在2009年已进入新能源汽车研发市场,并于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革,更名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立强认为,汽车研发是一个专业性极强且变化极大的行业,在经济形势变动、汽车政策导向调整、消费者消费偏好转变的社会背景下进入这样一项研发周期长、投入产出见效慢的行业是一件非常消耗耐心和信心的工作,但却是一项关系到技术自主能力、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作。

而阿尔特在创立之初注重国际视野,也使其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频次在不断提升。目前,阿尔特员工规模近2500人,研发人员占比约80%,其中100多位是外籍专家,这些专家拥有意大利博通、宝马美国设计中心、通用汽车、日本三菱等汽车设计公司的开发经验。

2018年,阿尔特形成全球五大研发中心格局,包括中国北京和上海研发中心,以及意大利都灵、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研发中心;2020年,阿尔特登陆创业板,成为我国首家上市的整车研发企业,被资本市场称为“整车研发第一股”。

张立强表示,阿尔特专注整车研发全流程服务,无论是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开发,阿尔特均既可以提供整车全流程的研发服务,又可以提供单独和组合模块的研发服务,已为近百家客户成功研发近400款车型。

业务从整车研发拓展到零部件制造

然而,在为客户提供研发服务的过程中,阿尔特发现:“还有很多车型商品定义的非常好,我们研发过程中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但是在市场上寻找能够达到设计期望的核心零部件量产供应商却非常难,尤其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初期的那些年,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于是,阿尔特开始做市场调研。“从政策上能够明显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对汽车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重视力度。” 张立强说:“政策的春风,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踏入零部件制造的决心。”

同时,产业的急切需求、市场的供给空白这些外部因素对阿尔特进入零部件制造行业提供了“天时”和“地利”。然而,要想把业务做起来,阿尔特自身的能力是否能够支撑这个梦想更是决定性的。

阿尔特在整车研发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积累。而且汽车虽然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但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或者智能汽车,动力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动力系统相关核心零部件的淘汰概率非常小。经过外部调研、内部能力解析等综合谨慎评估,阿尔特将目标瞄准了高技术门槛、高市场需求、高持续性的动力系统领域,从V6发动机和新能源动力系统作为切入口入局零部件制造业。

2014年,阿尔特在广西柳州建立V6发动机生产基地;2019年阿尔特V6发动机开始为北汽BJ80进行量产供货;2022年,阿尔特V6二代机点火成功。

2016年,阿尔特在新三板挂牌并成立四川阿尔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该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业务;2018年,阿尔特开始为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量产减速器产品,2022年,阿尔特开始为上汽通用五菱量产DHT变速箱总成产品。

据了解,阿尔特定向增发募投项目——阿尔特成都新能源动力系统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阿尔特公司零部件产能将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研发收入占比80%”

“传统的汽车,比如一台燃油车卖10万元,可能有95,000元是硬件的价值,如钢铁、玻璃、橡胶、塑料等。但是,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智能汽车到智能终端,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它里面软件的含量越来越多,可能会超过50%,这时一台10万元的车,可能软件价格就超过5万元,包括像自动驾驶外面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需要通过算法、逻辑关系等把它体现在车上。”张立强表示,汽车越来越重视自动驾驶系统、平台、芯片、控制器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含量比较高,未来需求比较大。

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力,阿尔特一直坚守突破核心原则,所拓展的业务也普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发难度大、市场需求持续性强等共性特点,于是,阿尔特又将业务拓展至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

近年来,阿尔特通过联合开发和自研的方式,展开滑板底盘、无人驾驶系统的研发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步落地、成熟,也成为公司新得业务增长点。

据介绍,2021年,阿尔特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54.96%,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85.12%;新能源汽车收入研发占比80%。

从成立之初以汽车设计研发为主,到业务逐步拓展至整车全流程研发,再到燃油及新能源平台开发以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等业务,阿尔特的业务模块在不断拓展,但不变的是服务型企业的始终被坚持,正是这种坚守与突破成就了现在的阿尔特。

今年,阿尔特前瞻布局取得重要突破,参股设立壁虎科技率先布局滑板底盘的研发制造业务,并投资阿尔特数字科技重点开展汽车数字化的技术能力提升。

下一步,阿尔特将依托近20年来在国内外积累的新能源汽车全流程研发经验,在继续强化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重点推动向汽车新能源化变革中及潜在变革国家进行技术、产品、服务等一揽子供给输出。

关于阿尔特的技术商业化经验及未来规划,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及创业学助理教授白果认为:随着产业复杂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产业分工的进一步加强,现代产业发展往往呈现生态化、集群化的态势。这给专注于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在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里,我国经济的增长更多地依托于资源依赖型、制造型和外向型企业。而接下来,我国经济要追求有更高附加值和更强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这种转变离不开类似阿尔特这样的高端服务型企业。目前这样的优秀企业还是太少。这就是为什么阿尔特的案例尤显珍贵。阿尔特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在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能力,通过服务,通过赋能,获得健康的生存和良好的发展。

同时,白果希望通过阿尔特现在的战略思考,提醒大家注意像阿尔特这样的技术服务型公司与处于产业生态核心地位的龙头型企业之间存在的张力。一方面,他们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潜在的竞争关系。如何妥善处理这种张力,对服务型企业和生态龙头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说,也应该关注这种张力,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做好对技术型公司的保护。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实现技术和知识的应有价值。(图片均由阿尔特提供)

(责编:王文娟、金煜纯)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赛车公司的故事有哪些3

在中国,“创业”这个词已风靡多年。多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初创企业数量年增长近100%,平均每天约有1.2万家新公司注册。近年来创业大赛也在多地开花,政府部门希望借此吸纳有潜力的优质企业落户、同时促进劳动就业。那么这次“创业北京”参赛项目的实力究竟如何?创业者们又能从比赛中有哪些收获呢?

她们是周佩玲和王言子,是一对创业伙伴。她们参加了这次“创业北京”大赛并入围决赛。此刻距离决赛还有两天。

王言子和周佩灵是这个“锂电池云端管理”项目的联合创始人,简单地说,这个项目是她们自主开发的一款应用软件,功能是对锂电池进行安全管理。王言子和周佩灵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们参加的赛道是“青年创意专项赛”。比赛规则要求“项目本身尚未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项目第一创始人须为截至2022年5月31日,已满16岁至35岁的在校生、毕业生等青年群体。”

王言子有着良好的工科教育背景,她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读完本科、又在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并且有过在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工作经历。周佩灵来自四川,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她说自己是从小被“放养的孩子王”。

大学毕业周佩灵在成都工作了四年,然后她决定要离开那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周佩玲:成都是非常适合生活,然后物价也非常低,当时在成都,就是觉得自己不管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平台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也是咱们中科院(大学)这个平台,还有它的学科对我未来也非常契合,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认识到优秀的同学或者是老师,还有这种资源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周佩灵对自己的期许是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更好地成长,同样王言子也不希望过早地被一份所谓的“稳定工作”限制了未来的多种可能。

王言子:其实整个过程应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很安稳的那种生活方式,就是都没有选,因为从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话,可能很多都会进比如说像国家电网,或者是供电系统。

2021年,王言子和周佩灵不约而同地选择到同一所高校深造、继而相遇并成为创业伙伴。由于项目尚在初始阶段,她们希望通过比赛既检验自己的实力,又能被更多拥有资源的人看见甚至看中。按照决赛规则,参赛者要当场向评委介绍自己的项目,这个机会得好好把握好。

2021年5月 成都电梯电池爆炸新闻

王言子:其实当时我们刚开始决定做这个创业项目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的契机,比如说就像我们有一个成都的婴儿在电梯里面,有个电池就爆炸了。而且那个事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因为我们身边也有电动自行车,也会上电梯,然后我们也有小孩,就这个事情非常的触动人。汽车大家都比较重视,动力电池这是个大件,一般质量都会比较有保证,像电动自行车使用工况每天颠簸,会被提着走来走去,又容易磕碰,它发生事故的概率会更很多,那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产品,可以帮助监控的话,也许会解决很大的问题。

周佩玲:对我们来说能够解决这个行业痛点,不光是对社会做贡献,也能够产生商业价值,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王言子:现在电池的话它是可以采集它的电压,采集电流,采集温度,我们只要通过核心的这三个数据上传到云端。

周佩玲???:对它进行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比如说这个车在静止的状态,还是在行驶中,还是说正在充电,我们就会在实施每一个环节监控延迟的状态,比如说有一些高压风险或者是温度异常升高,那么就及时的提前提醒,这样将风险扼杀在摇篮当中。

王言子和周佩灵的项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切实可行?将来又会有多少人愿意购买?以及在两天后举行的“创业北京”决赛上,评委们又会怎么看呢?

整个社会的创业热情已持续高涨多年,但市场自有的筛选和淘汰功能也从未“手下留情”,有数据显示,国内创立前三年关闭的企业比例达90%。据“创业北京”大赛主办方统计,这次共有1944家企业和创业团队注册报名,约为历年平均报名数量的2倍。

他叫谢修胜,32岁,是一家乳制品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他们的项目也入围“创业大赛”的决赛,属于“服务业”赛道。

解修胜说几年前,他们从一个面积仅有30多平方米的、售卖酸奶的门店起步,经历了艰难和考验、也经历了高速发展,眼下正在试图放慢步伐,努力走得更稳更长远。

解修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有很多不顺利的地方。比如房租成本特别高,所以我们在2018年、2019年的时候就出了合同,要关掉这家店,专注做线上跟线下渠道,当中也有说我们的经营管理不善,可能现金流烧得会比较快,也有很多线下渠道卖得不好的,等等特别多的事情,我们所有的产品,我们的销售模式,它的驱动来源于我们用户,跟我们一起来共建,对于我来说在整个经营管理上也是我们所有的员工一起跟我们去共建的,我觉得很多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趟过去的。

解修胜说虽然困难重重,但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关键还是找准了市场需求。

解修胜:最早我们有个女生合伙人,她会有这么一个方向的想法,往健康酸奶这个方向去发展延展。因为当时市面上并没有类似的产品,包括它的口感,它比较小清新的这种包装设计,国外其实是有很多健康的乳制品的,比如没有任何添加,他的价格真的不贵,但又非常好吃,我们去国外超市里面看特别多。但在中国那个时候,我们整个酸奶的品类、品种、口味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我们也很难找到非常健康又营养的产品。我们看到了这个大的市场,我们非常相信未来中国人均的GDP包括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地提升,大家对一些健康的需求这块一定是爆发式的增长。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供需关系。我能发现的这两端把它结合起来,这是最简单的商业模式。我们就看当下来讲,其实很多商业模式也是这样的,万变不离其宗。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解修胜却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反复实践和学习中得来的。

解修胜:如果倒推的话,我可能初中的时候就会比较折腾。我家里做服装的,我会把我们家很多多余的服装拿到学校里面去卖掉,集市上卖掉,比如承包我们学校篮球队的服装,然后卖给他们,中间赚一些差价。比如我大学的时候也会自己做个社团,会帮我们大一、大二的新生组装电脑,然后联系给中关村买配件,这样中间可能会有一部分利润差价。那个时候其实也是发现了,刚刚我讲到那个供需关系。我觉得就是满足整个社会上未被满足的需求,这件事情本身对我有成就感。

解修胜说到大学毕业时,他已经靠帮新生组装电脑积累了一笔小小的财富。于是他没有忙着找工作,而是独自骑着自行车到西藏待了一个月。

解修胜:其实不是一个人,出发之前在学校招募了很多小伙伴,大概有十几个,但最终出发的时候就我一个人。西藏之行其实有改变自己一些内心的想法,基本上是去想一下自己整个未来的职业规划,想要什么,比如说从我80岁的时候我想要得到什么,倒推我50岁的时候应该怎么样,30岁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大概有倒推,会有相对来说比较清晰的路径。当时我想的是,等我老的时候,我希望我可以把我自己很多有趣的故事或者经历然后给到我的小孩子去讲,跟他们分享。而不是说我自己的这一生做相同的事情,一直这样子下去,大概方向是这样子的。我很喜欢两个字,叫做经历,我希望我会经历很多不一样的事情,遇到不一样的人。

解修胜说他从西藏回来后,决定先学习与投资相关的知识,于是以只拿实习生工资的方式进入一家投资公司工作。两年后解修胜离开投资公司,自己创业。时至今日,这家乳制品公司已经完成了七轮融资,那么解修胜为何还要热衷于参加创业比赛呢?

谢修胜:公司刚刚成立,没有产品的时候,但我们去参加一些比赛会讲我们未来要去做什么,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子,那个时候就拿到了北京朝阳区里面的10万块钱开办费的补贴。一家公司刚刚成立没有员工的时候,你这10万块钱还是挺重要的,慢慢地他可能会类似于升级打怪一样,一个晋级过程,比如补贴10万,他可能还有30万的奖励,那可能标准更高一点,上面还有50万的,还有100万的,都是相应的更高一点。包括各个的委办局都有自己类似的一些引导资金,都可以看到,每个类别也都不一样,都可以去申请。

解修胜说,当年他获得的那10万元现金,是因为参加北京朝阳区政府举办的一次创业比赛,主办方对于取得名次的初创企业所给予的奖励。此后他意识到,借助这样的平台能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并获得实惠——比如奖金、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员工落户政策等等,即便到了今天,企业已经颇具规模,但谢修胜依旧会为此而努力。

解修胜:很多人认为政府扶持门槛很高、很难,或者有一部分他不知道,我觉得更多是信息差。我自己有去搜索过,基本上我会去做一个表格,拿去年来举例子,哪一各部门在几月份会发布什么样的政策,我把去年的全部找出来,慢慢地对照一个一个,然后去看他的申报材料是什么样子,然后如何申请。我都会去试,哪怕只有1%的机会我也会付出100%努力。如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自己觉得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朝阳区加北京市的几乎所有部门所有的政策我都拿走了。我们其实有一个最难的政策,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应该到第四次才拿到。

除了参加比赛,谢修胜已经摸索出了如何充分利用政府激励政策的一套经验。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够发现并把握这些机遇也是创业者重要的能力。而这次“创业北京”大赛意在挑选出那些在商业模式、核心技术等层面都有创新性的项目,鼓励那些不甘于走老路的、真正有能力的、并且为社会提供就业的创业者。那么解修胜这次的战绩又将如何呢?

比赛的第一天共有10个“制造业”项目和10个“服务业”项目分别在各自的赛道进行比拼。

主办方邀请投资界人士担任评委,这些投资人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优质项目。

熊海涛 评委:实际上他们这个大赛所能够看到的项目质量更好一些,的资源不一样,而且你也能看到这种趋势,就是现在创业的一些风口或者趋势,或者年轻人到底在考虑什么,或者说哪些热点正在被市场有一些新的机会来让你看到,通过大赛也是一个窗口去看。

下午3点左右,轮到谢修胜上场了。

尽管说起得轻松,但谁又不想获得好成绩呢?谢修胜的成绩还没有统计完成,此前已有三个同赛道的项目公布了得分:分别是86.53、90.8以及84.59,接下来还有6个服务业组的项目要进行陈述,那么最终谢修胜能够获得怎样的名次呢?

2022年7月15日“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第二天

比赛第二天是“青年创意专项赛”决赛。周佩灵7点就到了,按照排序她们是第六组、大约在上午十点半左右出场。为了看上去更像干练的职业女性,周佩灵特意剪了短发,并且练习、练习、再练习。

在评委们看似“苛刻”的背后有着现实的逻辑和理由。

孟凡 评委:这几年慢慢随着市场整个国际形势的转低,实际上是对市场的一个洗牌,整个行业现在变的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也变得越来越冷静。我觉得对于现在这个市场其实比以前更好,就是如果你真的是踏踏实实在做事情,你其实找对了资本,你就非常容易拿到钱。因为现在大家也苦于寻求好的项目,你踏踏实实在创业,那么你找对了对口的资本,你拿钱概率就要比以前高很多了。我在听上面的创始人讲的时候,他实际上也是在给我们灌输很多新的知识和思想。我们也在思考在复盘我们现在投的领域怎么样,未来还有什么其他更有吸引力的领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更多领域去学习、去探讨,实际上站在我们角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当然我的创业大赛有时候比较犀利,我点的都是我懂的,和项目确实存在的问题,或者确实没有老老实实地说某些实际该阐述的问题,我更愿意看他的实际做事。

孟凡 评委:其实你看我问了一些问题,评委也问了一些问题,就是这个项目存在的一就是随着技术发展,以后大家可能不用锂电池,可能慢慢就不需要它了。还有一个就是数据的问题,你对接这些大厂商的数据,数据对他都是很核心的,这些对于厂商来说他会不会把这些东西给你,你是不是拿到的都是一手,包括未来会不会受反制,你拿这些数据你就长时间能和他们合作吗?我是一个典型爱泼冷水的人,他既然来比赛,尤其是早期创业者,他存在问题你就要说,一定要让他冷静,清醒才行。

比赛还在继续,周佩灵和王言子她们到底能够获得怎样的名次还要看接下来其他创业项目的实力和创业者的现场表现。虽然很关心最终成绩,但王言子和周佩灵没有等到比赛全部结束就离开了赛场,或许对于创业者来说,参加比赛只是创业道路上的一段风景,就算能够赢得冠军、获得奖励,接下来的旅程仍将充满了挑战。

每天清晨第一个走进办公室,结束工作之后还要花两到三个小时再学习专业文献,自己创业几年来陈谦一直严格执行着这个时间表。

陈谦:你可以想象,我这辈子是干什么的吗?躺平,这个没有意义,你让我每天休息14小时,没有意义。我还是想从现在到我们退休完,这几十年,实际上没多少天。

学医出身的陈谦是那类既聪明又踏实勤奋的人,他说自己在学生时代总能在各种考试中拿第一。陈谦先在同济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后来留学美国,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获细胞遗传学博士学位,继而又在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6年,近40岁的陈谦回国创业,2018年他参加了第三届“创业北京”大赛。

陈谦:当时就代表(经开)区里面去拿了(北京市)一等奖,后来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的比赛,当时拿的是二等奖。得奖对我的事业还是有挺大帮助的,一个是增加曝光率的事,有很多我们投资人还有一些其他的伙伴很关注这个事。第二点,我们在大赛的过程中,本身也是一个打磨的过程。我们评委问的问题,告诉你为什么你这个商业成功或者失败或者哪些点,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对你把自己想清楚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他只考虑你的核心优势在哪个地方。那么你就会自己想,必须把自己在一个你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方,这一点对我们当时是触动很大的,所以我想这个大赛一个是增加曝光,另外也是很好帮我们打磨,或者帮我们想通这个商业逻辑。

陈谦说,他的创业项目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个性化的肿瘤疫苗”,这也是近年来医学界的热门前沿。新冠疫情发生后,公司原有的实验室由于具备了基因检测资质,因此把握住了这个巨大的市场机遇,而这并不在陈谦创业之初所谋划的计划当中。

陈谦说基因检测为公司增加了收入,他们也借此得以升级实验室设备,继续致力于创业的初衷。

陈谦:基因其实就是人的代码,很多疾病研究过程中,你在往底层研究的时候,慢慢触及这个层面你才能解决一些问题,在过去几十年中肿瘤治疗是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其实几十年来说也比较尴尬的情况其实是在治疗的时候,治疗效果其实也是停滞不前的,那就是说病人的病并没有很本质的改变,但是在过去五年中的精准治疗,也就是说针对肿瘤的基因去研发药物,那么这一块使得肿瘤治疗的效果有突飞猛进的进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我们要从更底层的逻辑去研究这个疾病,然后从这个角度才能把这个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一个更本质的提高。

从基因层面突破肿瘤治疗是全球各大实力雄厚的医药巨头竞相瞄准的热门赛道,今年10月中旬,研发出新冠mRNA疫苗德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宣布,他们在mRNA技术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mRNA癌症疫苗可能会在2030年前上市,这个消息让身处赛道中的陈谦更多了一分紧迫感。

自己创业做药物研发注定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陈谦对此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

陈谦:有点像打游戏,创业就像打游戏。你创业也是这么个过程,这里面还有很多变数,很多挑战的因素。本质上是你的思想在创造一个思想,让一个团队实现。

2022年7月15日下午,创业北京大赛落下帷幕,王言子和周佩灵她们的创业项目最终的得分是87.70分,获得“青年创意专项赛”三等奖,而解修胜创业项目最终得分为88.79,也获得“服务业项目组”三等奖。

或许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比赛的人们已经知道,无论你如何准备,现实中总会冒出意料之外的问题,需要你解答、决策和不断学习与改进。这些心怀梦想的人们,为了成就自己和他人,向未来努力奔跑。

编导丨李冰

摄像丨韩星 苗毅萌 林健 高帅 郭悦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关于有古玩的恐怖故事有哪些(关于有古玩的恐怖故事)

比喻动作故事的词语有哪些(比喻动作故事的词语有)

蔡文姬的陷阱有哪些故事情节(蔡文姬的陷阱有哪些故事)

美好坚强的故事有哪些图片(美好坚强的故事有哪些)

小米故事机维修点(小米维修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赛车 故事(赛车公司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4453.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