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感恩家人的故事有哪些呢(感恩家人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07 05:00:01 技术常识4 人生必知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68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极目寻亲|感恩艰苦岁月时接济饭菜,两位八旬老人跨越六十载再续情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极目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感恩家人的故事有哪些1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李晓军 刘怡菲

60多年前,同学把家里饭菜分给他吃,让他免受饥饿之苦。奔赴工作岗位临上火车时,同学又将积攒的5元钱塞给他,让他从容应对新生活。 2022年11月9日,极目新闻发布了一则八旬老人李喜贵寻找老友李志华的消息,多位读者向极目新闻和老人家属提供了重要线索。近日,两位老人成功取得联系,并在电话中重叙旧谊。 李志华老人感慨道:“没想到自己顺手帮的一个忙,让李喜贵记了六十年。”

李志华老人近照

八旬老人找同窗:当年接济我的好友在哪?

李先生是李喜贵的侄子,正是他委托极目新闻帮大伯寻找老同学。

李先生说,大伯是枣阳市太平镇人,60多年前在枣阳一中上学,也是在那时结识了同班同学李志华。

“以前农村条件艰苦,家里收入也不多,吃饭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由于李志华家庭条件相对好些,隔三差五就把家里做的饭菜带给李喜贵一起分享,让他免受饥饿之苦,李喜贵对此一直心存感激。

1958年,两人高中毕业,李喜贵考上了武汉体育学院,李志华则参加了空军招飞入伍。

距离没有阻断两人的情谊。两人通过书信保持联系。“有时候一个月一封,有时候几个月一封,断断续续写了不少,只可惜现在都找不着了。”李喜贵遗憾地说。

在结束服役后,李志华到武汉看望李喜贵。时值李喜贵即将毕业,他将被分配到河南驻马店工作。得知李喜贵连个装行李的箱子都没有,李志华拿出自己攒的五元钱,让李喜贵去买一张厚实床单,把衣服和生活用品打包起来。

“那时候的五块钱,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衡量,如果不是这五块钱,行李杂物没东西装,可能连火车都上不了。”老人说。在李志华的陪伴下,李喜贵拿着钱,花三元多买了张大床单,把所有行李都收捡进去,打了一个紧紧的结,背上火车辗转到了驻马店,剩下的钱则作路上花销。正是这个“五块钱的忙”,让李喜贵在心里记了60年,每每想起,他都感慨万千。

据李喜贵介绍,他后来在驻马店安了家,李志华则到了武汉某部队服役。其间,李喜贵也到武汉出差过几次,每次办完公务后,都会去李志华的单位找他,相约一起吃饭、谈天。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65年。

工作日益繁忙,生活日益繁琐,此后两人逐渐失去联系。

时隔十年,李喜贵再次到武汉找李志华,却被告知对方已经不在原单位工作了。

这些年来,李喜贵多次寻找友人李志华,家里人也联系了相关部门帮忙寻找,可一直无果。

跨越近60年再通话,老人激动得血压升高

我已82岁,不知当初那位帮我渡过难关的好友是否健在?

极目新闻帮李喜贵老人寻友的消息发布后第二天,11月10日晚,李先生便接到一通来自湖北枣阳的电话。

“当时看到是枣阳老家的电话,心里就在想是不是有线索了。”果然,李先生接通后,电话那头一位姓孙的老人称自己和李志华是同村老乡,并表示李志华现在定居武汉,退休前在湖北省科技开发中心工作。

11月11日清早,一位自称和李志华同村同队的吴老先生告诉李先生,李志华妹夫的弟弟还住在枣阳老家,并表示可以帮忙要到李志华老人的联系方式。11月17日下午,李先生终于拿到李志华老人的电话号码,并转交给了大伯李喜贵。

11月18日上午,李喜贵在驻马店的家中,拨通了这个标注着“武汉电信”的手机号码。“老同学啊,我可找到你了!”听到对方的口音和声音,李喜贵确信电话那头就是自己要找的老友。

“找到了,确认是李志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喜悦,李喜贵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侄子李先生,并委托李先生一定要感谢极目新闻记者帮忙。

随后,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李志华,想了解他的近况,也想听他聊聊当年和老同学的故事。可惜老人身体不适,婉拒了采访。直到12月中旬,他才又与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

老人说,当时他接到电话因太过激动,血压都升高了不少。自己本身就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挂下电话后缓了好几天才平稳。

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和李喜贵都已82岁,没想到能在这个年纪又重新联系上,实在难能可贵。

激情燃烧的岁月,两人共同进步各奔前程

在李喜贵的心里,李志华是寒冬中给予他温暖的恩人。

而在李志华的眼里,李喜贵是一个“善良本分、值得别人去帮的人”。

李志华回忆,他俩中学时,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卫生委员,两人越走越近。

“我上学时性格活跃,喜欢主动跟人打交道,李喜贵则安静沉稳,比我内敛很多。”他说,正是这样性格上的互补,让两个少年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互相促进。

李志华介绍,读书时,他和李喜贵体育都很好,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体育尖子生。李喜贵身高一米九左右,是打篮球的好苗子;李志华则具有练习体操的优势,前、后空翻做得相当漂亮。

两人在文化课学习上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课后又在各自的体育专业领域孜孜不倦。学校十分看重两人的体育天赋和才能,打算将他们培养成体育学院的优质人才。

1958年,两人即将中学毕业,正值空军招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一同参加了招飞计划。空军招飞条件限制多,两人都幸运地通过了前期筛选,并一同前往襄阳参加体检。然而,在体检环节,李喜贵遗憾地未能达标,李志华则顺利通过。

于是,李喜贵继续了原本的体育生之路,毕业后进入武汉体育学院,加入当时的“篮球湖北2队”。李志华则坐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远赴吉林省长春市空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

“他是值得帮助的人”,期待线下再叙旧

在李喜贵的家里,保留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首都北海公园,一袭军装的老同学左手背于身后。李志华说,看到这张照片,仿佛这60多年就像一场梦。梦里的好友永远年轻。

李喜贵珍藏的好同学的旧照

李志华说,这张照片是他1959年进入北京南苑空军高级航校学习后,在寄给李喜贵的信中夹带的。照片拍摄于1960年,也正是那一年,他被分配到武汉,在汉口机场做航情管制工作。

当时,汉口机场前面就是武汉医学院,有几个同学在武汉医学院念书,大家经常相约去机场玩,李喜贵也常来参加聚会。

“武汉夏天很热,那时候十几个同学都来我这儿玩,我就买几十个冰棒,大家一起吃。”李志华笑着说,因为李喜贵和其他同学都还在上学,自己已经有工资,就想多分享一点。

后来,李志华被调到武汉某部队工作,和李喜贵只隔了一个小山包,从山南走到山北最多只要八分钟,两人的联系也再次频繁起来。

以前武汉体育学院经常有篮球比赛,室内体育馆只能坐两三百人,看球的名额十分宝贵。为了让好朋友能坐到“VIP”位置,李喜贵托人留出前排的好座位,然后跑去李志华的工作单位邀请他去看球。

谈到同学毕业前“5块钱的忙”,李志华唏嘘不已:“那时候条件都不好,他在体育学院只有助学金,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于是,作为好朋友的他,主动掏出五元钱纸币,让李喜贵拿去应急。

上世纪60年代,五元钱比较值钱。李志华介绍,那时,一个普通战士一个月工资也才六元钱,但自己已经是预备军官,“有钱!”。

至于怎么把钱给好友的,李志华已经记不起来。只说:“李喜贵是个善良本分的好人,我们是朋友,我一定会帮他。没想到当初的举手之劳被他记了几十年。”

如今,李志华和三个子女居住在武汉,他常教导他们“不要摆架子”“要懂得感恩”“要把他人放在心中”……

李志华二十多岁的孙女在得知爷爷年轻时的事情后,向他竖起大拇指,感叹道:“原来我爷爷是这么受人尊敬,为别人做了这么多好事的人。”

两位老人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和老友在“线下”相聚,坐在一起好好叙叙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感恩家人的故事有哪些2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虽然后来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曾差点断送我党的命运,但总的来说陈独秀对我党还是做出了重大贡献。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很敬重他。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到安庆调研时,了解到陈独秀儿子陈松年生活有点困难后,当即让当地政府给予照顾。

孙中山的女儿孙婉,晚年生活困顿。建国以来,尽管国内经济十分困难,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更是让国家雪上加霜,但我中共中央从未忘记过孙中山先生的后人。

周总理、邓小平多次通过宋庆龄对孙婉母女提供援助,澳门新华社分社在邓公的指示下,也频频对孙婉施以援手。

1971年春节期间,孙婉不小心摔到了盆骨。

中央得知后立刻调派了北京方面的骨科专家,亲自为孙婉治疗。

1979年6月10日,孙婉在澳门镜湖医院病逝,我中央政府不但操办、出席了孙婉的葬礼,还帮她结清了住院8年间的所有医疗费用。

1935年长征途中,红军在蒋介石反动派势力的围追堵截下,为了保存实力,放弃了敌人重兵把守的一条路,而选择了穿越彝族地区抵达大渡河地区。

因为彝族人非常封闭,他们对外界的情况了解得非常少,自然就不知道红军的政策,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入侵他们领地的武装力量,都是敌人。红军战士一直都遵循着毛主席不对群众动一枪一炮的原则,因此彝族人也没有轻举妄动,但是双方一直这样僵持不下的情况不会保持很久的。

刘伯承司令员在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以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和争端的发生,特意派人去去联系了彝族人内部两个关键的人物,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四叔和巫师沙玛尔。

小叶丹在听了四叔和巫师的一番话后,决定要亲自见一见红军的领导,刘伯承元帅与他会见后,亲自为他讲解了红军的政策。小叶丹没有想到世上竟然还存在红军这样一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同时他也逐渐明白了彝汉是一家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小叶丹和红军的距离自然而然就拉近了,按照彝族的规矩,他和刘伯承元帅结为了兄弟,而且还相互许下了诺言。

在红军出发之前,小叶丹将一匹大青马作为礼物送给了刘伯承元帅,为了回馈彝族兄弟的热情,刘伯承元帅也将自己的手枪送给了小叶丹当作信物,同时还给他们留下了一些武器和弹药,并授予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红旗队旗。

就这样,第一支彝族红色武装力量便建立了起来,名字叫做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这支革命队伍在后来的斗争中,不止一次配合了红军主力部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还为大凉山通道的打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因为获得了足够的尊重,在充分感受到红军的诚意的同时,小叶丹掩护红军通过彝族地区,抵达大渡河地区。

1942年6月,小叶丹带领的部队因为被反动军阀邓秀廷伏击而不幸牺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誓死保护红军授予他的旗帜,而且还嘱咐身边人一定要把这面旗帜保护好,以便把它当作信物交给红军。

后来,刘伯承元帅带领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我国大西南地区的时候,他再次来到了彝族地区。当时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小叶丹,因为我党早就决定让他进入西南军政委员会任职。

可是,让刘伯承元帅没有想到的是,他等来的却是小叶丹牺牲的消息,而且连他后人在哪里,也无从可知。此后,刘伯承元帅让自己的儿子多次寻找小叶丹后人的下落,可是却迟迟没有任何消息。

直到1993年,李铁映才从报纸上看到了小叶丹后人的报道,他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将小叶丹后代中几个适龄的孩子接到北京读书。如今小叶丹的后人和刘伯承元帅的家人也经常来往。

我讲这三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怎么对待对国家对民族有突出贡献的人的后人的。

大家都知道,曾经的中国任人欺凌,“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屈辱和南京大屠杀的惨痛不堪回首。是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入死、不怕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人,可能永远也不需要像那三个故事一样需要我们关照,但我们是不是应该心存感恩之心,在实际行动上善待他们呢?

但就在近日,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后人,因为仗义执言,却遭到了一些大V和他们的流氓水军的攻击。那攻击的言语,闻不到一点感恩的味道。

看到这些人的行径,让我想起了当代诗人臧克家所著的《有的人》里的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感恩家人的故事有哪些3

永乐年间,应天府地界内有一个小村落,村子临河而建。

张树生和老伴李秀梅就生活在这个小村子里。两人都是非常淳朴的农家人,年轻时一直没有孩子,直到将近四十岁时才老来得子。

他们的儿子叫张广发,今年已经二十岁了,可能是由于老两口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因此从小对他就是娇生惯养,即便家里并不富裕,但还是想尽办法满足儿子的各种要求。这也就导致长大后的张广发性格非常孤傲,不但经常会惹来一些事端,对待他们老两口也是非常的不孝顺。

一日,张广发在外闲逛一天回到家中。

“爹,娘,我要娶媳妇,你们赶紧给我说个媳妇去。”

许是见平时里一直和他在一起游手好闲的的那些狐朋狗友们相继都娶了媳妇,张广发有些埋怨的说道。

“广发啊,我和你娘当然也想你早日成家,可是你整日在外边不学无术,哪家的姑娘能看上你啊?”

张树生略显无奈的说道。

“人家李玉明都说上媳妇了,他天天跟我混在一起,他都能娶上媳妇,凭什么我不能?他爹给女方家里备了很大一份聘礼,你们赶紧也给我备一份。”

张广发越来越来劲,口气已经开始有些不敬。

“广发啊,李家在咱们村是大户,咱家哪能和人家比啊,你让我和你爹去哪给你弄那么多钱啊。听娘的话,你趁年轻赶紧学门手艺,有能力赚钱了,也就能找到媳妇了。”

李秀梅苦口婆心的说着。

“我不管,我不管,你们去借,要不然这事没完。”

张广发一如既往的蛮横不讲理,说着便摔门而去。只留下屋内面面相觑的两个老人。

张树生和老伴平日生活非常节俭,实际上已经提前给张广发准备了结婚的宅子,只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根本没能力再去备下厚重的聘礼。原本他们希望张广发能自己学门手艺,等有能力赚钱了,也好去找人帮着说个媒,可是张广发却始终不思进取,在村子里的名声非常不好,别人家的闺女根本都看不上他。

之后的一段时间,张广发天天拿这个事逼迫自己的父母,还经常打砸家里单位东西,搞得张家上下鸡犬不宁。

老两口见实在没有办法,最终决定卖掉老两口居住的宅子,然后换成聘礼去给张广发说个媳妇。

就这样,有了聘礼做保障,加之媒婆的努力,最终在外村给张广发介绍了一个姑娘,两人也顺利举办了婚礼。

而张树生和老伴却只能搬到自己田地旁的草棚里居住。

对于这件事,村里人是议论纷纷,更有一些人更是义愤填膺,认为张广发就是个不孝之子。但张广发却和没事人一样,根本不往心里去。就连他新婚媳妇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让他把父母接回来一起住,但他却始终置若罔闻。

草棚里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张树生和老伴过的也是度日如年,但一想到儿子能够顺利娶到媳妇了,老两口也就忍耐了下来。

由于儿子结婚时老两口把家里大部分的土地都转给了自己儿子,现如今老两口的生活只能靠着草棚边上的这块小野田维持,生活可以说过的非常窘迫,但张广发却从来也没有来看过自己的父母。

时间一晃过去了半年多。

这一日,张树生正在草棚里编草鞋,忽然听到外边传来了叽叽喳喳的燕子叫声。他便好奇的出去看了一眼。

此刻一只燕子正在草棚前来回的盘旋,嘴里好像还叼着一个东西,见张树生出来,燕子便将嘴里叼着的东西抛向了张树生,然后转身就飞走了。

张树生下意识的用手一接,这才看清原来是一颗黄豆般大小的“金豆子”。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着实惊呆了张树生,他赶忙喊来老伴,并把事情和老伴说一了一遍。

后来经过张树生的仔细回想,他回忆起在一年前自己曾在干活回家的路上救过一只小燕子,莫非是那只燕子回来报恩来了?老两口最终也只能如此理解这件神奇的事情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颗金豆子对于生活已经非常拮据的两位老人来说,还是算得上真是救命稻草,两位老人用金豆子换了很多食物和日用品。

而且那只小燕子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来一颗金豆子,就这样老两口的日子也慢慢有了起色,还将原本的草棚重新修建成了三间瓦房。

老两口的变化很快便被村里的人知道了,张广发更是认为是自己的父母偷偷藏了很多钱,却不愿意给他。为此他又跑到老两口的新家里来闹,非要逼着父母把钱都交出来。

善良的老两口面对以死相逼单位不孝之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把金豆子的秘密告诉了张广发。

就这样,张广发以后隔三差五就会跑到父母家拿金豆子,老两口为了不把事情闹大,只得把金豆子攒下来给自己的儿子留着。

有了源源不断的金豆子,本就好吃懒做的张广发就更加的放肆了,不但休了自己的妻子,还染上了推牌九的恶习。在一次牌局上,张广发正要拿金豆子去押注,结果突然发现拿出来的金豆子全都变成了石头,为此他还被赌局的人揍了一顿。

气不打一处来的张广发随即便找上了自己的父母,质问他们是不是故意作弄自己。老两口苦口婆心的解释一番,可是他完全听不进去,甚至还要动手打自己的父母。

就在这时,只见一直燕子从空中俯冲而下,直奔张广发的面门而来,张广发来不及闪躲,右眼直接被燕子的嘴给啄瞎了。

就当燕子再一次冲向张广发时,张树生赶忙挡到了儿子的身前,并大声喊道:“饶了他一命吧,是我教子无方,都是我的错,要杀就杀了我吧。”

见状,燕子停止了攻击,并突然开口吐出了人言:“老人家,那日您救了我一命,我本想用金豆子来感激您,但见您儿子如此不孝,这才选择替你来惩戒他。既然你已死相救,那就愿你们好自为之吧。”

说完,燕子便远远的飞走了。

惊魂未定的张广发,在父亲挡在自己身前的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了自己是多么的罪恶,他也仿佛在那一刻获得了重生,跪在自己父母面前不停的痛哭磕头 。

那之后,张广发侧底改过自新,跟别人学习了一门木匠的手艺。他也把父母和妻子都接重新回了家里,一家人过上了简单幸福的生活。许多年后,“独眼木匠”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7日 星期二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感恩家人的故事有哪些呢(感恩家人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3806.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