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长征的故事还有什么(有老长征的故事吗)

2023-03-06 23:00:01 技术常识4 运营教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59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享年101岁!黑龙江省最后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逝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老年日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老长征的故事吗1

“记住,你是中国工农红军32军卫生部的战士,你的军长叫罗炳辉,你的政委叫何长工!”

“行军的时候,一定要盯住前面的红旗,紧紧跟住它,就不会走散,就不会掉队!”

80余年前,漫漫长征路,“红小鬼”张天武牢记着陈姓红军生前叮嘱他的这两句话,一路爬过雪山,一路趟过草地,艰难地走完了他个人的长征路。

黑龙江省最后一位长征老红军逝世

2022年9月23日7时45分,黑龙江省最后一位参加过红军长征的老战士张天武,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101岁。作为全省最后一位健在的长征亲历者,张天武这份“红色资源”显得格外珍贵。有幸,笔者曾先后两次近距离聆听张天武及其子女讲述那段“血色行走”中的“红色往事”……

青年时代的张天武

“你的军长叫罗炳辉,政委叫何长工”

地属雅安的荥经县山环水抱,散布着众多红军遗存。当年,红军两大主力——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都曾到过这里。而决定红军从根本上摆脱围堵的两大奇迹:强渡大渡河和翻越夹金山也都发生在左近。后来,红四方面军南下,又在雅安地区活动达四月之久。101年前,张天武就出生在荥经县的山村,后来又在此地参加了红军。

张天武本姓苏,祖籍贵州,是在爷爷那一代逃荒来四川的。生逢乱世,天府之国却也成了兵、匪、土豪的横行之地。在张天武五六岁时,因还不起的高利贷,爸爸被抓走了。全家苦等一年多未有音信,后来才听说是给不明不白地打死了。妈妈就去告状、喊冤。结果,不但是有冤无处申,反倒被变本加厉的恶霸将祖宅也一把火烧掉。为了大大小小的三四个孩子能活下去,悲苦的母亲含泪带儿乞讨。实在供养不起了,只好把天武过继给一个张姓富裕人家,这也就是他至今姓“张”的原由。

张天武佩戴过的名签

总算有口饭吃了。在张天武此后的记忆中,做继子的这段日子是与繁重的劳动紧紧捆绑着的。冬天,他上山放牛,余下的季节则是没完没了的农田活。多年以后,张天武向女儿苏萍描述过这样的细节:那时,川西山地的冬季极为难熬,只要看到哪头牛尿尿了,他都会条件反射地奔将过去,用瑟瑟发抖的小手聚拢那份寒风中难得的温暖。

红军到来后,特别是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分离后“南下成都,赤化全川”时,四川的大军阀们真正地紧张了起来。一条进攻与对垒的防线在荥经、天全、芦山一带拉开。川军统帅刘湘亲自坐镇,电告全川:务必在三个月内全部肃清入川的红军。

紧张气氛在弥漫。地主土豪把资财、粮食、家畜都藏了起来,百姓也都或主动或被动地由地方武装驱赶着躲进深山丛林。

少年张天武也跟着大人们藏近山里。几天几夜下来,没吃没喝,再加上小孩子淘气、不晓得“怕”,饿极了的他就偷偷跑回村子找吃的。谁知刚进村子,就与一个当兵的打了个照面。那人拉住他说:“小鬼,我们是红军,这附近哪里有碾子,我们要磨米给伤病员吃。”见这人笑呵呵的,很和善,全不似官家宣传中的狰狞、可怕模样,而且他还说“不白用,会给钱的”,张天武就大着胆子给他们带路。慢慢地他就与这位红军混熟了,渐渐地也就没了戒备心理。红军给他吃的,他乐滋滋地跟着这位姓陈的红军跑前跑后,告诉他谁家有磨坊,谁家是地主,谁家有粮,还帮着把地主藏起来的粮食找了出来。他与这位陈红军越处越亲切,天天跟在他的身后面。

又过了几天,陈红军对他说,能不能帮着再找些村民,部队需要做十副担架,并把伤员送到邻近的天全县。张天武欣然领命,一路小跑到山上去找人。他对老乡们说:“我见到红军了,他们是好人,不欺负穷人,拿了谁家的东西也给钱。”在他的鼓动下,在填饱肚子、穿上衣服的渴望中,一下子就有32个乡民跟他回了村子,这比陈红军预期的30人还多了两个。很快,村民就做好了十副担架。每三人编为一组,轮流抬一副担架,在陈红军的组织下,这些人抬着红军重伤员于天蒙蒙亮时出发了。天下着雨,从张天武的老家到天全县有120多里路,且多是陡峭山路,乡民们冒险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将伤员送到目的地。此时,少年张天武还不知晓,此行,他正在走向一条与家乡越来越远的路。

在乡民返乡前,陈红军给每人发了两块大洋,并一再感谢。依依不舍的告别中,张天武忽然不想回家了,他想跟着陈红军走!

他悄悄地跟陈红军说:“我没有家,我不回去了,这两块银元我也不要了,就让我跟你们走吧。”操着南方口音的陈红军一口回绝了他:“你还太小,我不能领你走!”

第二天,红军开跋了,抬担架的乡亲也各自回家。走着走着,张天武悄悄地折了回去,他远远地跟在红军队伍的后面。后来,红军发现了他,在劝退几次后,也就不再撵他了。又走了几天,这一部小分队跟上了大部队。

一天,陈红军告诉张天武:“小鬼,你已经是红军了,我给你填的表。你太小,跟你说更多的你记不住。但你一定要牢记,你是中国工农红军32军卫生部的战士,你的军长叫罗炳辉,政委叫何长工。”

此后,漫漫长征路,少年一直牢记着自己的这个番号。陈红军是红32军卫生部管理科的科长。令张天武终生都倍感遗憾的是,他没能记下陈红军的名字。只知道,这位引导他参加红军的陈科长是福建人。后来,陈红军牺牲在了长征路上。解放后,张天武回到家乡,一打听才知道,当年一道抬担架的那三十多个人,一个也没有回家,至今杳无音信。张天武猜测,这些与他一道冒生命危险护送红军伤员的乡亲们多半是牺牲了。

1950年,张天武与爱人薄雅琴

“跟着前面的红旗走,就不会掉队”

1935年11月中下旬,在百丈关、挖断山一线,红四方面军与川军殊死恶战。鏖战七昼夜,红军重创对手,但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伤亡近万。此役未能实现红军进军成都平原的目的。从1936年2月开始,南下的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荥经、天全、芦山等地,他们将再次翻雪山、过草地,再度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和。

张天武所在的红32军在侧翼行动,掩护机关和部队主力转移。茫茫雪山,漫漫草地,哪里是行军的目的地?年幼的张天武不知道,就连当时的师团级干部也不大清楚。三三两两,你搀我扶,张天武随部队从天全出发,一路向北,天天都在没完没了地行走。行军途中,陈红军一再叮嘱这个他捡来的小娃子:“行军的时候,一定要盯住前面的红旗,那个旗上有一个镰刀、有一个斧头,紧紧跟住它,就不会走散,就不会掉队!”

张天武的转业军人证明书

张天武爬过夹金山、党岭山、梦笔山三座大雪山,其中,最早翻越的夹金山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护理班的主体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主要是洗洗刷刷,负责伤病员的吃喝拉撒睡。山岭连绵,夹金山人烟稀少,有歌谣称:“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酷寒、缺氧、饥饿,犹如一把把利刃高悬在红军头上,病患官兵急剧增加,在翻越座座雪山的前期与后期,卫生兵张天武总是在拿他那红肿的手,昼夜不停地用雪水洗带血的绷带或军衣。

行军路上,身瘦力薄的张天武既要背30斤炒面,还要带着三个伤病员。在狭窄陡峭的山路上,他连滚带爬地搀扶着伤病员往前撑,比拼的已不仅仅是体力,更是意志。山风猛烈,有的战士被刮倒了就再也没力气站起来。缺氧造成的极度疲劳和困倦感折磨着他们,生怕自己一迷糊掉了队或者滑进山涧,他们就吃辣椒,咬手指。实在是走不动了,张天武就把绑腿解下来,拴在自己与伤员的腰上,往前拖。令他终生难过的是,他拉着一名伤员爬过了一个山坡,当回头再拉另一位伤员时,却发现他已经没有了呼吸。张天武坐在那里哇哇大哭。最后,他把伤病员捆在背上,趴在雪地往上爬,两只手与裤子都磨破了。

走到半山腰时,下起了大雪,部队走不了了,集体露营。这时,一匹马掉进山涧里摔断了腿,张天武他们把马拉了上来,杀掉吃肉。如此,蚀心入肺的饥饿感才略有缓解。半夜里寒气入骨,大雪仍不断地飞落,好多士兵都没有棉衣,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感觉自己困得要死,却怎么也不能入睡,年少的张天武并不知晓这就是高山反应,只觉得那大山威力无穷。

红32军卫生部的张部长病重吐血,一路上都由担架抬着。担架抬不上去了,小战士们就抱着部长拽着马尾巴往上爬。进入高海拔,张部长撑不住了,医护人员把他放在一块大石头旁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抢救回和蔼可亲的张部长。张天武他们这些小孩子都哭了起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是自己没干好才造成的结果。悲痛中,他们把领导的尸体就地掩埋。绕着简陋的坟丘转了一圈,行了个军礼,就算是告别,之后,他们继续前行。

张天武在多年后对女儿说:“在雪山上,看见了一个个隆起的雪堆,那下面都是先头部队牺牲的官兵。上山艰难,下山更险,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担架滚下去。死亡最多的就是我们这些担架员,负重太大了,又不愿丢下那些在作战中负了伤的战友,直至自己累死。”

“胜利就在前面,我们一定要爬过山去。”关山的险阻没能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张天武和女儿苏萍

张天武与儿媳陈慧伶

会宁会师时,只剩下他一个“老人”了

沈莹部长看望老红军张天武

翻越重重大山、雪原后,红32军再度进入无边无际的松潘大草原。

休整期间,卫生部召开了进入草地前的动员大会,张天武清楚地记得,他就是在那几天学会打草鞋的,并编了十双带在身上。出发前,最伤感的记忆是洒泪诀别。那些重伤员,那些行动不便的伤号,不得不留给当地老百姓来照顾。部队给这些留守红军及老百姓各配发了两块大银元及一包烟土(注,烟土在当时是硬通货,可代用货币)。后来这些人大都没能逃过国民党的白色恐怖。

一进入大草地,张天武就没有了方向感,心情骤然紧张起来。没有石头,甚至没有树木,到处看起来都是一个模样。雾气缭绕,草甸里遍布沼泽,人畜行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潭。时晴时雨,夜晚寒气升腾,很难找到干燥的睡觉地方,大家只能用体温互相取暖。

进入草地三四天后就陆续有官兵倒下,一头栽进泥潭中。张天武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人走着走着就倒下,再也站不起来了,那是把身上的最后一点热气耗尽了。有人看着像是在坐着休息,用手一碰就倒下了。那时候,我们的政委何长工拄着个大棍子,走在最后面,遇到哪个掉队或走不动的战士,就拿棍子拍一下,督促前进。”艰难跋涉中,张天武一直牢记陈红军当初的叮嘱,即使再累也不敢休息,生怕掉队或再也站不起来了。即便如此,后来他还是被病魔击倒了。进入草地的中后程,他发烧、打摆子,最后倒在一个大坑里昏迷不醒。陆续走过的战友以为他活不过来了,就在他身上盖了些草。也不知这一觉睡了多久,兴许是他年纪小、元气壮吧,他竟撑过了鬼门关。醒来时,他孤零零一个人躺在那里,队伍没了,只有一行杂沓的脚印伸向无尽的远方。恐惧中,他爬起来奋力向前追赶……

终于撵上了队伍,不久,他们遇到了一个池塘。塘里有很多大鱼,都傻傻的,不怕人。饥饿得已快忘了肉味的红军战士们大快朵颐。没有盐,他们把鱼放在火上烤了烤就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从那以后,张天武再也吃不了鱼了,他闻不了鱼味,因为这次让他彻底吃伤了。

一路逶迤向北,每天都是没完没了地行走,历尽艰苦,他们终于走出了茫茫草地。队伍行军到哈达铺时,全军只剩下二千多人。会宁会师时,当初的卫生部护理班只剩下他张天武一个“老人”了。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将台堡会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那天,在激动的人群中,15岁的张天武看到了贺龙,看到了毛主席……

2014年7月,张天武与女儿在市政府门前

全省最后一位健在的长征亲历者

张天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天武担任八路军一二○师教导团通信员。他经常去师部送信,找贺龙师长批条子,解决教导团的供给问题。贺龙对待普通战士没有官架子。一次见张天武步行来送信很疲惫,就说:“把我的马给你骑回去吧。”此举让小战士张天武极为感动。那时,八路军将领甘泗淇与李贞夫妇分居两地,每次李贞去甘泗淇住处,基本都由张天武接送。在张天武的印象中,李贞这人可好了,就像亲姐姐一样,问寒问暖的。

1943年,在甘肃抗大学习期间,张天武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在热河省军分区司令部做过警卫班长,后来随队进入东北参加辽沈战役,部队南下后,担任过武汉军管会副股长等职,1957年转业到地方。1960年,为支援三线建设,他调转到黑龙江省水利系统,后到黑龙江省商业工程公司负责安全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不以老红军老干部自居,吃苦耐劳,甘于奉献。1981年,张天武从黑龙江省商业局离休。

其实,关于长征,据女儿苏萍、儿媳陈慧伶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不肯把细节讲给孩子们的,每提及长征便触及老爸压在心底的痛楚。岁月的波澜在时光的磨洗中渐趋平和,这几年,在劝说下,老人才陆续地将这些长征往事讲给后人听。

午餐中的张天武。摄于2022年5月25日

放眼全国,健在的老红军已是屈指可数。而今,能够言传身教、耳提面命的红色老战士又少了一位。新的长征路上将续写新的故事,事业仍会面临艰难,道路仍将曲折,就让我们这些后来人重新思索、领会长征精神吧。再见,老红军张天武,一路走好!

张天武画像


黑龙江省老干部大学供稿

见习编辑:刘文文

审核:乔惠琳 策划:李佳 统筹:郭群

有老长征的故事吗2

(一)

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以前,进入到一个崇山峻岭的地带。

那天晚上,下着倾盆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往北去的山路,崎岖不平,又特别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小王,沿着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着赶路。小王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重重地摔了一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满身是泥,嘴里也摔破了,流着血。

最倒霉的是,脚上穿的鞋子不见了,他没有对任何人说,决定咬咬牙挺过去,只好光着脚丫子赶路。第二天清早,雨过天晴,大地像一座水晶宫一样,雨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董必武发现小王的光脚丫上有几条血口子,就知道他的鞋子丢了,便从马褡裢里取出一双自己的旧布鞋,递给小王说:“要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就要吃大苦。你光着脚,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

小王坚决地说:“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脚,也保证在长征路上不掉队,走出雪山草地没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战士啊!董必武听了心里十分感动,仍旧把那双鞋递到小王手上,说:“这是命令,你拿着穿!”

小王说:“我知道首长只有这双鞋,还是您自己留着穿吧。”

董必武把脚往上一跷,得意地说:“这不还有一双草鞋吗?”小王说:“那双草鞋已经很破了。”董必武笑了笑,说:“不要紧,我还准备了一批‘特制布鞋’。”

小王十分疑惑,心想从长征开始,就一直跟随着首长,这种鞋,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小王望着董必武,眨眼问道:“什么特制布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来,然后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那不就是吗?”

小王知道,马褡裢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办公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东西都是在行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鞋、破袜子、破麻袋、破棕片等。平时,由于工作忙,董必武没有给小王解释。

今天,他亲自从马褡裢里取出几块棕片,在自己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包扎好以后,在地上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过去古人作战,用铁甲做衣服。我们把这些破烂捡来做鞋穿,用坏了一层,再包扎一层,不就是‘特制布鞋’吗?”说完又得意地笑起来。

从此以后,董必武又多了一个捡破烂的伙伴,就是警卫员小王。正是董必武发明的这些“特制布鞋”,在长征行军中广为流传,陪伴红军爬过来雪山,走过了草地。

(二)

刚过大渡河,周恩来就病了。经常高烧不退,有时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红军什么药品都没有,平时普通战士受伤了,也只能用盐水给伤员洗洗伤口,这就是最好的治疗了。

他的医护人员刘江萍很着急,总是和其他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到各个部队去找药。

周恩来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刘江萍叫来,对她说:“战士比我更需要药品,决不能到部队去找,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

每到一个宿营地,刘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处买药,偶尔能买到一点止痛退烧药,就立即让周恩来服用。有一次他们在一个集镇上,买到了二两木耳,刘江萍喜极而泣,这在整个长征途中可以算是最高级的补品了。

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周恩来整天高烧不退,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翻雪山前部队专门为周恩来准备了担架,可他坚持自己走路。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才躺到了担架上。

周恩来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来没有把自己当领导看待,而是把自己当做普通战士,别人能吃苦,他也能。而且他比别人操的心多,费的神多。

过草地时,医护人员好不容易给周恩来煮了一碗粥,他严厉地问刘江萍:“部队现在吃什么你们不知道吗?”刘江萍说:“怎么不知道,吃草根、吃树皮,可你病得这么重,还协助毛主席工作,分担全军的重担,难道吃一小碗稀饭都不应该吗?”

“小刘呀,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周恩来最终也没吃那珍贵的稀饭。

红军进入甘肃时,正是收获的季节,队伍经过一片梨园时,长途行军的红军看到,树上果实累累,黄莹莹的,看见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是谁也没有上前去拿梨子吃。

房前屋后,梨子成堆。周恩来却坐在梨树下,一手端水喝,一手拿铅笔,聚精会神地看地图。刘江萍看到生病的周恩来没吃老百姓一个梨子,睡在梨堆边的他也一个梨都没拿。

第二天,有战士请求可不可以买点梨子,周恩来答应了。可当地群众受国民政府的欺骗宣传,没人敢说价钱,只是说:“吃吧、你们吃吧!”梨农不接钱,战士们就不吃梨。结果,在盛产梨的地方,红军没吃上一个梨子就离开了。

(三)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四)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五)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有老长征的故事吗3

开国将军都是征战沙场的猛将,见惯了生死厮杀,按理说早已心如铁石,不会再轻易流泪了。

不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比如杨得志将军,晚年就曾多次流泪,体现了杨得志将军的赤子之心。

杨得志将军晚年时,有一次参加红军长征的纪念活动,在会上回忆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说到动情的时候,不禁泪流满面。

比如在强渡乌江的时候,杨得志正担任红1团团长,挑选了八名水性好的战士,坐着一个竹排先抢渡过去,却不料,竹排刚走到江心,就被一个漩涡卷了进去,八名红军战士全部落入江中,再也没有回来……

杨得志说到这里的时候,热泪盈眶,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现场也是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儿,杨得志平复下了心情,继续讲过草地的故事。

有一天早上,杨得志醒来后,团参谋长对他说,昨晚有一个班的战士全部牺牲了。

杨得志大吃一惊,因为他昨晚没有听到枪声,是怎么牺牲的?

参谋长说,可能是因为瘴气中毒,战士们已经把他们埋了。

杨得志赶紧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跑到牺牲战士的坟前,给他们立上了几根木棍,上面刻上他们的名字……

讲到这里的时候,杨得志将军再也抑制不住感情,眼泪奔涌而出!

会场的服务员给他递过去一条毛巾,杨得志用毛巾捂住脸,哭了很长时间,现场的人也都无不落泪。

这就是杨得志将军的一次流泪,是为当年的老战友们而流。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大将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当时,杨得志正在国外访问,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禁潸然泪下,在当天晚上,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黄克诚将军,其中这样写道:

“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为大地披上了银装。黄老,你在这个时候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人间。是你携着纯洁晶莹的雪花而去?还是纯洁晶莹的雪花为你送行?我仿佛看到,你与雪花融为了一体……”

其实,在革命生涯中,杨得志与黄克诚的交集并不多,在土地革命时期,杨得志是红一军团的人,黄克诚则是红三军团的人;在抗战时期,杨得志主要在冀鲁豫地区活动,黄克诚则主要在江苏一带活动;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主要征战在华北,黄克诚则征战在东北;到了建国后,杨得志担任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济南军区司令、武汉军区司令、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虽然是黄克诚的下级,但在工作中两人的交集也并不多。

但是,杨得志对黄克诚非常敬重,因为黄克诚性格耿直,宁折不弯,一生被降职九次,却依然坚持真理,铁骨铮铮,赢得了无数人的敬重。

1978年12月,黄克诚开始主持中央纪委,严厉打击腐败现象,很多人说,只有黄克诚能担此重任,也只有他能镇得住场面!

可惜,仅仅过了8年,黄克诚就不幸病逝,让无数人痛惜。

杨得志为黄克诚而流泪,不光是惋惜这位老首长的不幸病逝,同时也是为改革开放后的腐败现象而担忧,黄老已去,谁来担此重任?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杨得志有一次下去视察,走进一户老百姓的家里,发现这家人几乎是家徒四壁,只有几件最简单的家具,穿的衣服也都是补丁摞补丁,吃的饭更是没法看,能勉强糊口就不错了。

杨得志又走访了好几家,越看越难过,最后忍不住眼眶湿润,不停地抽泣。

杨得志回去后,专门开了一次会,对大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共产党人的目标就是为穷苦人谋福利,可是我们都建国快30年了,老百姓还是这么穷,我们问心有愧啊!”

很快,中国人就迎来了改革开放,老百姓终于可以不再为吃饭而发愁,也让杨得志感到很欣慰。

当时有一个口号,是这么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鼓励大家解放思想,想办法发家致富。

在这个口号的带动下,无数人开始下海经商,很多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让人羡慕。

但是,杨得志却禁止自己家的孩子们走这条路,女儿杨秋华不理解,说:“中央不是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你为什么不让我们先富起来?”

杨得志说:“那是让人民群众先富起来,不是你们这些干部子弟!”

这就是杨得志将军晚年的三次流泪,分别为老战友而流,为老首长而流,为老百姓而流,都体现了他的赤子之心。

(参考资料:《杨得志一生》《将帅纪事》《长征的故事》)

想发财的故事有哪些名字(想发财的故事有哪些)

智商高的故事有哪些名字(智商高的故事有哪些)

有故事的车主完整视频在线观看(有故事的车主完整视频)

牛有什么神话故事(神牛的故事有哪些)

有故事的人是谁唱的(有故事的歌手是谁)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长征的故事还有什么(有老长征的故事吗)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364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