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评价沧桑有故事的女人的词语(评价沧桑有故事的女人)

2023-03-06 12:58:01 技术常识4 新人要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82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赵丽颖的痘坑,吴越的皱纹,梅婷的黑眼圈,打了多少滤镜女星的脸,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牛皮贰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评价沧桑有故事的女人1

“滤镜”和“美颜”,一向是偶像剧的两大秘密武器,它们能让剧中的人物看起来没有半点“瑕疵”。

所谓“滤镜之下,没有真实”,说的就是她们。

其实,滤镜这种技术,一开始只是在影视作品里用来调节打光和色调的一种辅助手段。

但随着技术的发达,滤镜却成了很多偶像剧中的“遮羞布”,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演员的颜值,让观众看起来更加地好看。

比如前段时间刚刚热播的《玫瑰之战》,中年演员袁泉和俞飞鸿,一个四十多岁,一个五十多岁,本该是个满脸皱纹的年龄,但却发现她俩的脸一个比一个光滑嫩白。

四五十岁的“老姑娘”,愣是看着像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滤镜、磨皮、美颜,不知道得费多大的劲儿才会让她俩达到这样的效果。

她俩是美了,但观众可就惨了,让人看着一点也不真实。

再比如五十多岁的闫妮,在剧中的状态同样如此,滤镜把她过滤得连一丝丝的皱纹都没有,梳个小麻花辫就秒变成了小姑娘。

但这样的“小姑娘”让观众观影时,却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毕竟这样满脸的“伪精致”和“塑料质感”,让人看着实在是不舒服。

因此,有滤镜和美颜技术的加持,演员们似乎都美了起来,也“年轻”了起来,作为观众的我们,似乎再也看不到“丑女”了。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滤镜的确把演员们变得更美了,可它也给观众带来了一些很不好的观感。

比如浮华的塑料质感,别扭的伪精致和伪高级,毫无半点真实可言。

对于大多数女星来说,她们都喜欢用这种“滤镜”“美颜”技术,但也有例外的女星。

比如演员咏梅,她就曾拒绝过使用滤镜:“不要修掉我的皱纹,我的故事写在脸上,而这张脸就是对时间最真实的一种致敬。”

当然了,圈内像咏梅这样拒绝使用滤镜的好演员还有很多,譬如下面这六位女演员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她们出演的影视作品中,她们非但没有用滤镜或整容的手段来掩盖长相上的瑕疵,还经常以素颜的模样大方出镜,个个演技了得。

尽管她们不是毫无瑕疵的完美女神,但这并不妨碍,她们成为我们心目中一眼万年的素颜女神。

排名有先后,咱们就从第六名开始说起——

NO06:吴越

吴越,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是国内有名的书画家吴颐人,但她并没有以此而高傲,相反却活得很真实,很接地气,从来不装。

对于出演角色,她的观点很明确:“到了一定岁数以后,你当然不能演小姑娘了。因为无论是你的眼睛,还是身形,都很难再回到20岁的那个状态。”

简单的一句话,打了太多“装嫩”女星的脸,比如章子怡、西门大妈、刘晓庆、闫妮等,四五十岁了还在强装少女,尬演少女。

对于吴越来说,她的清醒令人敬佩,尽管她的家庭条件很优越,但她依然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直到中年,她才走红。

平心而论,吴越算不上很惊艳的美女。

《我的前半生》中,吴越扮相老态,全程素颜出镜,不仅罗子君不把她放在眼里,而且还成了网友们群起攻之的对象。

尽管吴越说过:“我对自己的外貌一直都是不自信的,因为我从来不觉得我好看,而事实上也不是很好看。”

但实际上,年轻时期的吴越,不仅颜值经久耐看,而且浑身散发着书香气息,那种书卷气特别地迷人。

正因为她如此迷人,所以在拍摄《菊花茶》时,才让陈建斌瞬间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只可惜,痴情的女人太傻,时光夺走了她的容颜,可她依然执迷不悟,为爱保持单身。

即便年龄大了,眼窝深了,眼角垂了,皮肤暗了,皱纹多了,脸也跟着“垮”了,但是吴越依然用最真实的素颜状态,笑对每一天。

到了五十岁这个知天命的年纪,她似乎看开了一切,不再痴迷年轻的体态,而是选择了与自己和解,与岁月和解。

对于生活,她曾说过:生命中的好日子,应该是那些离开胶原蛋白也不害怕的日子。

所以,在生活中,她会无所顾忌地素颜朝天,让自己舒服真实地过好每一天;

在荧屏上,她也会自信坦荡地展露自己的“瑕疵”,让观众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看她的影视剧,你会发现很多角色都是素颜出演,相当地真实。

比如《小舍得》中的李副区长,《扫黑风暴》中的扫黑办主任,还有《八角亭迷雾》中的昆曲老师等,个个如此。

她就用自己那张不施粉黛的脸,演绎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即便有些角色都是配角,但她依然能够让观众牢牢地记住了她。

或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戏骨”、“好演员”吧。

NO05:隋俊波

在《雪中悍刀行》中,隋俊波饰演的裴南苇,想必大家一定印象深刻,毕竟“天下第一美人”看起来实在是太老了。

因为这个角色,隋俊波被喷得体无完肤,和吴越被喷几乎有一拼。

但即便这样,隋俊波依然坚持自我,做最真实的自己。

在今年热播的《人世间》中,隋俊波素颜出镜,饰演的郝冬梅令人印象深刻,并深受好评。

她饰演的郝冬梅,温柔知性,大方善良,不仅有大家闺秀的范儿,而且还有农家子女的朴实味儿。

她能文能武,就事说理,哪怕和母亲翻脸,也要为周家坚持自己的原则,整个人的人设很是令人动容。

穿衣打扮上,即便是穿军大衣,土围巾,但她依然能够美得出圈,那种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被她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脸颊消瘦,面部棱角分明,隋俊波把郝冬梅身上那种性格坚毅的特点演绎得丝丝入扣,令人敬佩。

即便是素颜出镜,在青涩少女时期,她依然可以一眼万年,即使到了中年,隋俊波也不惧皱纹,大胆地展现自己的“瑕疵”。

你可以说她“老”,但她就是喜欢这样。

即便放声大哭,眼角鱼尾纹凸显,但这一幕却让观众感觉到特别地接地气,特别地真实。

谁能说这样动人的一幕,不是人世间最美的一种状态呢?

NO04:赵丽颖

在娱乐圈,男有王宝强,女有赵丽颖,个个是横店20万群演的偶像,一个比一个励志。

从青涩少女跑龙套到如今成为一线女演员,赵丽颖用自己“拼命三娘”的狠劲,一路走到现在,相当地不容易。

而今,她也已经35岁了。

对于女演员来说,35岁就是演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转好了,就会一路高歌,勇往直前;转不好,就会因为容颜迟暮,消失在观众的视线中。

为此,这个年龄段的女星,很多就此“消失”了,比如程愫,董洁等,也有很多顺风顺水,比如袁泉,海清。

当然了,赵丽颖的转型,同样很惊艳,至少在今年的作品中开了个好头。

《幸福到万家》里,赵丽颖的表现就很好地给同龄女星们上了一课。

要知道,赵丽颖可不是靠演农村妇女出圈的,她早前演的角色,要么是漂亮精致的女儿国国王,要么是美到窒息的花千骨,再或者是惊艳众人的楚乔,盛明兰等。

总之就是,一个比一个美艳,一个比一个看起来仙女。

但她饰演的何幸福,画风一转,毫无掩饰自己,瞬间就变成了土气的农村大妈。

发型乱,皱纹深,穿着俗气,再加上那一口正宗的农村土话,和现在的农村妇女相比,几乎没什么两样。

即使是新娘子的打扮,赵丽颖依然尊重事实,按照当今农村新娘子的打扮来包装自己。

口红要最俗气的,艳不仅盖不住鼻翼的油,还盖不住脸上的坑坑洼洼,那些痘坑被展现得一览无余。

不仅如此,赵丽颖为了演得真实,贴近现实生活,整部戏下来都是素颜的状态,脸上的皱纹,发黑的眼袋,凹陷的眼窝,以及松弛的皮肤,都清晰可见。

这样的颜值,和以往的盛明兰等角色相比,几乎是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以至于很多网友都惊呼赵丽颖也老了,再也不是那个美艳的盛明兰了。

可皮妹却觉得,这样的赵丽颖反而更好看,有岁月的痕迹,也有沧桑的故事感,至少让人觉得她是个很有故事的女人。

这样的状态,比袁泉俞飞鸿在《玫瑰之战》中过度使用滤镜强多了,至少比那种塑料质感的脸蛋要耐看。

从这一点来看,赵丽颖无疑是非常清醒的,能用最真实的自己打动观众,再配上她那精湛的演技,相信她一定能在演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精彩。

NO03:海清

海清有一段时间相当地迷茫,她甚至在青年电影节上呼吁导演们多给中年演员们一些机会,让她们有戏可演。

早前的海清相当地火,几乎在每个电视台的不同时间段,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是“国民媳妇”,观众缘太强悍。

但这几年,海清似乎像是“消失”了一般,很难见到她的身影。

直到前段时间,一部《隐入尘烟》再一次把海清推到了观众面前,并因此“火”了,只是带了些“土味”。

片中,海清一改往日形象,出演了又傻又癫的农村妇女,与本色出演的农民大叔上演了一出好戏。

这出好戏,有苦难,有甜蜜,有酸楚,也有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杂乱的头发,满脸的皱纹,嘴角歪着,没有半点口红装饰,历经风霜与悲苦的她,犹如尘土一般,土气到了骨子里。

这是海清吗?这姐姐太敢了!

这是海清给观众的最大感受,与之前的精致形象相比,差距太大。

其实,这并非是海清第一次以素颜的状态出镜演戏了。

《心居》中,她整部戏都以素颜方式去演,甚至连个口红都懒得涂。

为了让自己的角色更接近现实,她刻意让皮肤变得暗沉,毫无粉黛涂抹,眼角的皱纹,凹陷的眼窝都很明显,甚至还有一脸的疲惫感。

即便去菜市场买菜,海清也完全表现出了一个小市民的生活状态,为一两毛的价钱讨价还价,甚至不顾形象地争吵,一切看起来都太真实了。

可见,海清是真用心了,下苦功夫了。

相比于剧中浓妆艳抹的童瑶,海清算是土气到家了。

但在皮妹看来,童瑶的浓妆艳抹不过就是一种假象,毕竟女人真实的美,才是最美。

NO02:梅婷

梅婷的国民度很高,知名度也很高。她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父母爱情》等作品,深受观众喜欢。

如今已经年近五十的梅婷,依然保持着娇俏的面容、较好的身材,浑身散发着青春洋溢的活力。

在她身上,既有成熟女人的韵味,也有青春少女的活力。

殊不知,这样精致漂亮的女人,也有自己在颜值上的焦虑。

首先,她是天生的黑眼圈,而且十分地明显。

其次,在她生完孩子后,她的体重一度飙到130多斤,腰如水桶,腿如大象腿。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敢见人,但最终她还是尊重事实,与自己和解了。

对于自己的熊猫眼,梅婷既没有想过要手术去除,也没有想着用浓妆艳抹来掩饰,而是一切顺其自然,怎么舒服怎么来。

即便出演角色时,只要不是剧情的需要,她几乎都是以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出镜。

这是一种女人的自信,也是自己对角色的自信,更是对自己演技的一种肯定。

19岁那年,梅婷就出演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她饰演的梅湘南,被家暴得令人心疼,她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也成就了自己。

20年后,39岁的梅婷再次为观众奉献了一部精彩的大戏——《父母爱情》。

她饰演的安杰,素颜出镜,黑眼圈一览无余,但观众并不在乎这个,梅婷依然火的一塌糊涂。

黑眼圈又如何,大象腿又怎样,好演员从来就不顾虑这个,梅婷就是其中之一。

NO01:高圆圆

高圆圆是“国民女神”,和梅婷一样,国民度同样很高。

她是很多直男们心中的女神,有性感的一面,也有温婉端庄大气的一面。

但自从她和赵又廷结婚生女以后,高圆圆似乎变得低调了很多,心系家庭,作品日渐变少。

然而,时光匆匆人易老。

今年的《完美伴侣》中,高圆圆老态尽显,脸上的皱纹明显,在她身上再也找不到那种清纯美艳的感觉了。

相反,一种中年成熟女人的韵味越来越强烈。

其实,这种感觉并非高圆圆的第一次,在《光荣与梦想》里,高圆圆就已经呈现出这样的状态了。

眉毛深黑,眼角凹陷,脸部皱纹明显,法令纹也很深刻,当时就让网友们无不感叹高圆圆已经美人迟暮了。

但对于“美人迟暮”一说,高圆圆很坦诚,她表示如果尽力护肤还是改变不了衰老,那就坦然地接受这种变老的过程吧。

简单,豁达,高圆圆坦然大方的态度,令人佩服。

相比于简单豁达的态度,高圆圆的不装更讨人喜欢。

比如有记者问她:是否会考虑参加大火的综艺《浪姐》?

高圆圆笑呵呵地说道:我这个没有任何才艺可以展示的,没法参加啦!

清醒,懂分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高圆圆这种不装的态度,够洒脱,也够真。

如今已经年过四十的高圆圆,虽然少了些青春少女的灵动和清纯,但她身上的那种成熟女人的魅力,却让她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其实,对于女人来说,坦然接受变老,渐渐地优雅老去,不失为一种最明智的选择。

至少,每天不会再为容貌衰老而焦虑。

以上盘点的6位女明星,都是娱乐圈里堪称“清流”的存在。

在这个看脸吃饭的年代,她们没有囿于外貌,而是拒绝整容、摆脱滤镜,致力于用最真实的长相,为观众带来最动人的表演。

可能她们没有那些“滤镜美颜”的女星好看,但这并不影响她们对于“美”的完美诠释,也不影响观众对她们的喜爱。

因为,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演技”和“作品”才是她们赢得观众内心的根本。

评价沧桑有故事的女人2

作者:王小艾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香港著名财经作家、企业家梁凤仪日前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悼念去世一年多的银婚丈夫黄宜弘先生,言辞感人至深。

梁凤仪是哲学系博士,却妙笔生花成为香港财经小说第一人,出版近百本财经小说。

她是经营国内跨媒体业务的香港上市公司创办人,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公司损失数亿,最后又力挽狂澜。在生活上,她与前夫离异后成为彼此牵挂的亲人,与现任先生的子女相处如亲生。

商人、小说家、前妻、现妻、继母,种种角色她都处理得非常周到,游刃有余。

“做业务就等于做事,做事等于做人。做人做得到位,你的业务就会成功,你的家庭就会和睦。”梁凤仪信奉:商道即人道,人道即商道。

01

离异,前夫成为亲人

口含银匙出生的梁凤仪,作为上世纪50年代少有的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母亲是一位传统的家庭主妇,为人真诚善良,自幼就教导梁凤仪做具备传统美德的女性。梁父曾在金融界任高管,常带她去参加工商界非常流行的餐舞会等社交活动。

梁凤仪念中学时,为能有好前景,很多同学都转到英文学校,但梁父却坚持中国人应该先念好中文。梁凤仪的每篇作文也会被父亲视若珍宝,带去给银行同事们欣赏,令小凤仪深受鼓舞,更热衷写作。

1977年,梁凤仪在香港创办了首家专门介绍菲律宾女佣的碧利菲佣公司,成为香港社会史上一大创举。这正显示了梁凤仪独特的商业眼光。

23岁时,梁凤仪远赴英国,陪伴正在伦敦大学读书的丈夫何文汇。两年后回港,梁凤仪首份工作就是在电视台做编剧,但她觉得家庭中不能两人都只靠薪资过活,应该有一人自主创业。

当时,同学们聚会时,纷纷抱怨佣人不好找,这让梁凤仪从中嗅到商机。然而,父母起初也不太理解女儿之举,觉得这份工作不入流。但是,仅仅半年后,梁凤仪就用所挣的钱为父母买了一辆奔驰汽车,而很多朋友也拜托父母,让梁凤仪介绍好的菲佣。父母终于为女儿的过人眼光而自豪。

梁凤仪引进菲佣之举,引起了当时香港著名的新鸿基证券集团主席冯景禧的关注。30岁时,不懂财经和股票的梁凤仪又开始书写事业上第二个传奇,担任该公司的广告与公关主管。数年时间里,她常常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全力的投入,让梁凤仪很快成为商界新秀。

“我的作风一向都是一经首肯必定全力以赴。”这是梁凤仪做事的优点,但在第一次的婚姻中,它却成了幸福的毒药。

因与在加拿大任教的何文汇聚少离多,加上她对工作的过度投入,梁凤仪的婚姻亮起红灯。为挽救婚姻,梁凤仪辞掉高管工作,转到跨国公关公司奥美任高级顾问,方便穿梭加港两地。但事业上屡创奇迹的她并没能在婚姻上书写传奇,最终两人和平离婚。

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率真的梁凤仪又投入到“全职悲哀”之中,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为离婚的事而哀伤,情绪低落。在一觉醒来,清醒之后,知道又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心里就一阵阵隐痛。

即便如此,两人也没有形同陌路,在洞悉了自己的弱点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他们把对旧侣的感情升华为亲属间的关爱。梁凤仪小说封面上的书名,由何文汇题字;梁凤仪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有很多主题曲由何文汇作词。

梁凤仪的父母甚至在遗嘱当中写道:不管以后何文汇是不是我们的女婿,他都是我们遗产继承人之一。

“其实,任何人之间都会有一些冲突,不管是夫妻还是朋友,是上司还是下属。冲突就会导致情感的分离。两个人之所以成为死敌,就是因为你们都不觉得自己有错。如果你肯面对自己的错误,觉得欠对方情,感情当然还是能保存下来。”

作为过来人,梁凤仪建议年轻人失恋之后,选择积极热闹的生活并全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去,相信时间是疗伤的良方,而不要沉浸在自怨自艾之中,因为生活是需要向前行的。

02

再婚,经历磨难更珍贵

在梁凤仪拾掇好心情,重新出发之时,新的机遇再次降临。

当时,香港联合交易所即将成立,基于以前梁凤仪在金融方面的业绩,联交所盛情邀她回港工作。在事业翻开新篇章的地方,她又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香港联合交易所董事会副主席黄宜弘先生。

他的婚姻当时也处于危机之中。黄宜弘对梁凤仪的第一印象很深,因为她不擦脂涂粉,为人自然真诚,丝毫不做作。而梁凤仪也觉得他风度翩翩,很有君子风范。

“我曾说过人与人之间是否相处得来要靠缘分。缘分其实等于时间上的适度配合。在某个特定时间内遇上某人,就是有缘分的。”彼此都曾有过一段婚姻,更懂得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自己。他们倾慕彼此的才华,惺惺相惜。不过,对于婚姻她却开始随缘。

爱情的火花也激发了梁凤仪的创作才情。她开始创造另一个奇迹,每天写1.5万字的小说,每个月出两本。她把商战的阳刚跟人情的阴柔融到一起,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财经小说”系列。

而一场灾难的降临,促成了梁凤仪和黄宜弘的姻缘。

那天,独居的梁凤仪回家后,突然遭遇两个蒙面绑匪的侵袭。她被蒙面长达七八个小时,在机智的周旋之下,绑匪终于离开。之后,他们打电话勒索金钱,梁凤仪又不断拖延时间,令警方追踪到他们的位置,将其抓获。

整个过程中,梁凤仪没有落一滴泪。相反,从美国公干回来的黄宜弘闻讯后,拥着梁凤仪落下泪来,“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就应该有能力保护她。我没有做到,所以我不配说爱你。”

当绑匪被抓后,两人在庆祝之时,黄宜弘第一句话就是:“你赶紧给文汇打一个电话,让他别担心。”绑匪被公审时,黄宜弘又坚决不让梁凤仪去法庭,不愿让她记住坏人的样子。“我去盯着他们,看清楚他们的模样,保证以后绝对不让他们接近你。”说到做到,他放下一切,每次开庭都坐前面盯着绑匪,连续两周,直到审判结束。

“感情一定需要经过能表现品格和深刻地爱护对方的难忘事件孕育出来,才值得生死相许。”这场磨难,加深了两人的感情,令相恋数年的他们终成伉俪。

婚后,黄宜弘用君子的宽容厚道之心,容纳梁凤仪对家庭的疏忽,同时,尽最大的力量去支持她的事业。

虽然家住香港,但梁凤仪常常要到深圳工作。一天早上,夫妻俩从深圳坐车回香港,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一开车,黄宜弘就体贴地说:“凤仪,把你的回乡证拿出来交给司机,一会儿过关时你就不用管了,可以安心睡觉。”

梁凤仪一下子就冲他发火:“谁要你给我讲话?我没有睡觉,我的脑子一直在思考公司的事情。我现在年纪也大了,你一开口打断我的思路,搅得我都忘了想出来的办法了……”梁凤仪的脾气爆发了,一口气数落了他十几分钟。

最后,黄宜弘只是体谅地说了一句:“老婆,我错了!”迎着先生充满爱意的眼神,梁凤仪的怨气顿时消散,也赶紧自省,真诚地道歉:“对不起,我以后不再这么随便发脾气了。”

“一份关注、一份小心就会有一万分的保障。”第一次婚姻失败,也让梁凤仪吸取了教训。虽然,爱发脾气的性格难以改变,但她明白男人也需要关注,需要觉得被在意。

所以工作忙碌无法陪先生时,她就会替先生安排一些生活节目,约朋友陪他打球吃饭;每年都会安排一些家庭聚会,抽出时间度假;不用电脑不会发传真抗拒一切电子产品的梁凤仪,也开始学会发短信,将一些无法口头表达的话大胆地用文字表述:“亲爱的,平安抵达。想你了。”

日常生活里,时刻关注;关键时期里,更要携手共度。“当他生活上事业上有一些特别的困难时,你必须立刻放下所有的工作,去陪伴他,和他一起想办法共同度过。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做了一次,他永远都有安全感。”

梁凤仪善于汲取生活的智慧,觉得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每一种磨难都是化了妆的祝福,更会让人明白应该珍惜的是什么。她将种种经历都浓缩进小说之中。

03

相处,赢人心者赢天下

梁凤仪身为“名人婆婆”,也为儿孙做到了尽己所能。虽然自己无法生育,但她将黄宜弘与前妻所生的3个孩子视为己出。

大儿媳想让孙女黄千童进入香港最好的小学,梁凤仪放下她绝不为自己的利益而开口求人的原则,亲笔写信给校长,信中叙述了她悉心观察到的千童在生活中的创意能力,千方百计为孙女争取一线希望。

梁凤仪将一个祖母的拳拳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她的真心,在她和黄宜弘的每一个结婚纪念日,子女们都会献上祝福。

做婆婆十分合格,作为老板也赢得下属的鼎力支持,很多同事都已跟随她20多年。梁凤仪几乎冲身边所有人都发过脾气,但没有同事抱怨过。因为大家都洞悉她待人的真诚,受过她无私的关爱。

除了上市的“勤加缘”公司,梁凤仪还有一家私人公司,她总是“巧立名目”,让一些生活有困难的亲戚朋友在她的公司领取工资或补贴。

“要帮助别人,最好是让他觉得你需要他的帮助,你的需要能让他产生非凡能量;而报复欺负你的人,最好是将其化为自己奋发图强的原动力,或者以德报怨,让他觉得有愧于你。”

好人缘令梁凤仪的事业如虎添翼,感动不已的梁凤仪又会给予支持者更多的回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04

弘扬“心系祖国”,是毕生责任

一路走来,73岁的梁凤仪始终与爱相伴。

她和丈夫可谓是一对神仙眷侣,始终不忘以自身成就回报祖国和社会。

今年,在丈夫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梁凤仪表示,为纪念丈夫,并遵照其“心系祖国”的志愿和鼓励,继去年率先在祖国及香港完成十大慈善工程后,开始创作反映港、澳、台三地百年沧桑的大型文学影视作品,分别以香港、澳门、台湾三地近百年历史背景为题材,贯穿三地的政情、商情、人情、爱情,弘扬爱国主义。

梁凤仪说,将个人资产捐赠给祖国的各项事业,弘扬“心系祖国”,是毕生责任。

尽管丈夫已经仙逝,但梁凤仪带着丈夫的爱和善意,继续书写一个个动人的爱心故事,让爱的光芒闪耀在五湖四海。

无人能复制梁凤仪的成功,她的传奇是天时地利人和铸造的。但你一定可以借鉴她的智慧,学习她的生存之道和幸福之道。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梁凤仪:离婚再婚,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

评价沧桑有故事的女人3

陶玉玲

2021年,在庆祝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庆典上,年过八旬的陶玉玲老人接受了采访。

很多记者担心她年纪大吃不消,叮嘱她慢点:“您可是八十七岁的老人了,不是十七岁。”

陶玉玲却很认真地反安慰道:“放心吧,我自己有数,等我以后年纪大了,我动作一定会放得缓慢些……”

一句“等我以后年纪大了”,可以看出陶玉玲不服老的精神气,这种充满朝气的话,从她口中说出来,莫名令人感动。

或许在她心中,她们那一代人依旧“年轻”,即便岁月赋予他们各种风霜苦难,却依旧能活出最青春而干净的样子!

陶玉玲

1934年,陶玉玲出生于江苏镇江。

那是个贫苦且动乱的年代,无数底层人民挣扎在生活的边缘线上,陶家也不例外。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陶玉玲有一对慈爱且明理的父母,虽然家中兄弟姐妹众多,陶父都一视同仁,无论男孩女孩,一律送到学堂念书。

“不管多穷孩子都要上学,只有学好文化,将来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担心家里的情况,有大人顶着哪!”

在陶玉玲的记忆里,勤劳朴实的父亲,总是像一座伟岸的高山,给他们挡住了所有生活的风雨,撑出了一片光明的天地。

也正因如此,陶玉良度过了一个艰苦却安稳的童年,养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不知愁滋味。

她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 :“做人要学会满足,这样才能开心!”

除了父亲,陶玉玲的姐姐也教会了她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姐姐虽然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但为了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陶玉玲那时候不明白姐姐这样做的道理,姐姐摸着她的小脑袋解释:“人要学会感恩,父母对我们已经很好很好了,作为子女,也应该反过来报答父母,为他们分担压力。”

姐姐的一番话,让陶玉玲懂得了感恩。

陶玉玲剧照

家人各种潜移默化的品质教育,使得陶玉玲构建了一套健康且质朴的三观,在她的逻辑认知里,感恩和知足,成了最大的“性格标签”。

这些珍贵的品质,支撑她度过贫瘠的少女时代,也影响了她整个人生的处世态度。

陶玉玲14岁那年,在姐姐的支持下,考入了华东军政大学戏剧队,成了部队的一员。

虽说是上学,但那个年代的军校性质类似于上班,每个月都有津贴补助的。陶玉玲每月一收到钱,就迫不及待地寄回家里。

看着寄出去的邮单,她心中说不出的满足,她终于也能向姐姐一样,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离开了家庭,进去了部队“大家庭”,陶玉玲接触到了更宽阔的舞台,思想又晋升了一个“台阶”。

时隔数十年,陶玉玲依旧记得开学第一课,是陈毅将军亲上台演讲,教会了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真谛。

从那以后,这五个字就牢牢镌刻在她脑海中,成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政治任务”,无论命运如何跌宕起伏,她都始终牢记身为军人演员的职责和使命!

1952年,陶玉玲从华东军政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工作,成了一名正式的演员。

她跟着话剧社四处巡演,为前线抗战的将士们带去欢乐和鼓舞,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部队,贡献给了舞台。

时间久了,很多人都记住了舞台上闪闪发光,舞台下乐观爱笑的姑娘,用话剧社同事的话来说:“只要看见你的笑,就觉得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俗话说,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用来形容陶玉玲再合适不过。

陶玉玲

1957年,八一厂打算拍摄电影《柳堡的计划》,导演王苹四处筛选主演,其中“二妹子”这个角色,迟迟没能定下人选。

正在王苹导演一筹莫展的时候,编剧黄宗江出来举荐:“我曾经在南京前线话剧团看过演出,里面有一个叫陶玉玲的女演员,特别喜欢笑,笑起来就像蜜一样甜。”

王苹听了这话,赶忙让人去找陶玉玲来试戏,等到见到真人的那一刻,王苹心里彻底稳了:“这就是我要找的二妹子呀!”

就这样,年仅23岁的陶玉玲稀里糊涂成了电影的女主角,就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这块“大饼”会砸到她头上。

更令她没想到的是,初上大银幕就一炮而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军区演员,成了老少皆知的影视大明星!

陶玉玲虽然是电影首秀,但她有着丰富扎实的表演经验,饰演的“二妹子”人美戏好,甜美的笑容更是倾倒了万千观众。

陶玉玲

就像黄宗江夸赞的那样:“笑起来像蜜一样甜”,一下子甜进了所有观众的心田。

可见可笑的女孩幸运当真不会太差,陶玉玲凭借甜美的笑容,在事业上发光发彩,也迎来了爱情的春天。

对方叫黄国林,出自江西书香世家,年少时参军,成了部队文工团的一名骨干演员。

1955年,因为工作调动,他被安排到了南京前线话剧团,跟陶玉玲成了同事。

前线生活条件艰苦,文工团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演员,还是战士,每天穿梭最危险的地方,为前线的战士带去欢乐。

陶玉玲

时间久了,黄国林也会有疲倦和迷茫的时候,可令他感到惊奇的是,部队里的陶玉玲始终充满活力,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脸上都挂着一抹温暖的笑意。

黄国林被陶玉玲深深吸引,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被黄国林珍藏在脑海里,所谓魂牵梦萦,就是如此吧。

黄国林想追求陶玉玲,却又怕唐突了心上人,就让老班长当媒人,从中间传话。

那段时间,黄国林整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唯恐襄王有意,神女无梦,好在爱情之神是眷顾他的,陶玉玲对他同样有情。

原来陶玉玲早就注意到这位新来的同事了,觉得他温文尔雅,稳重又踏实,只是一直没好意思说出口。

如今有了老班长的牵线搭桥,陶玉玲和黄国林两个有情人,名正言顺地走到了一起。

陶玉玲

这份属于两个人的朦胧初恋,一直延续到了婚姻的殿堂,从部队到影院,从年少到余生,陶玉林觉得自己相当幸运,人生第一次恋爱,就遇到了携手一生的人。

直到晚年的时候,陶玉玲最感激的人,还是当年撮合她和黄国林的老班长:“正是因为老班长,我才有了幸福如意的婚姻,我一辈子都记得他的恩情。”

陶玉玲和黄国林的爱情故事羡煞旁人,结婚后也度过了几年和谐美好的生活,只是苦难也随之而来。

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不久,两人因为工作原因,需要跟着部队演出,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就请了一个阿姨帮忙带。

可那晚孩子突然发烧,阿姨忙把孩子送到医院,可惜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没能及时给孩子退烧,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

等陶玉玲夫妇赶到医院的时候,女儿已经夭折了。

那是她和丈夫的第一个孩子,面对如此沉重的丧女之痛,陶玉玲险些悲痛的走不出来,多亏黄国林一直陪伴她、鼓励她。

为了避免妻子伤心,黄国林独自完成了女儿的后事,背下了埋葬女儿的痛苦。

可以说如果没有黄国林的陪伴,陶玉玲很难走出这段阴影,因为这场不幸,他们更懂得珍惜彼此,照顾家人。

1964年,南京前线话剧团排练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赢得了众多好评,上海电影制片厂打算将这部话剧改编成电影,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部优秀的作品。

彼时陶玉玲已经是闻名全国的著名女演员了,电影的女主角自然而然,落在了她头上。

陶玉玲不负众望,在影片中又一次贡献了精彩的演技,凭借质朴善良的人物形象,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继“二妹子”之后,陶玉玲又多了一个经典银幕形象,在影视借内一路长红!

可好景不长,国内迎来了十年特殊时期,随着那场政治运动的到来,国内的影视界步入了“寒冬时期”。

不仅禁止各种电影作品的播放,就连陶玉玲本人都受到了牵连,她被下放到江西南通当工人,丈夫也被安排到附近的农场劳动。

他们的生活一下子跌进黑暗,看不到未来。

沉重的工作之余,陶玉玲会忍不住思考人生,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一辈子留在这个狭小的车间,每天重复着流水的工作,日复一日,没有尽头。

她多想再回到演出的舞台上,多想再出演一部电影。

那个年代,对于把表演当做生命的演员们来说,不能再登台演出,应该是最毁灭性的打击了。

就连一贯乐观的陶玉玲都陷入了苦闷中,依旧是丈夫的守护,让她有力量撑过那段岁月。

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激励自己:“我是一名战士,昔日穿梭在战火之下都不曾害怕,如今越是困难,越是要保持坚强的本质,黑夜总会过去的。”

在陶玉玲夫妇的互相扶持下,他们终是挨过了那段黑暗的时光,迎来了曙光。

1978年,先是黄国林被平反,从农场调回了总政文化部,陶玉玲也跟着一道回了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

重回舞台,对陶玉玲来讲,是个天大的喜事,也是天大的考验。

毕竟十数年的演出空白,让她从炙手可热的当红女星,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过气演员,更要命的是她不再年轻了,曾经秀美的脸上被岁月刻下了无情的沧桑。

陶玉玲

有朋友提醒她做好心理准备:“你已经从南京的“鸡头”变成北京的“凤尾”了。”

陶玉玲难免心中失落,可她素来坚强乐观,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不就是重头开始吗?能再回舞台已经是最大的幸事了!

其实不仅陶玉玲压力大,就连八一厂的导演们压力也不小,当年的“二妹子”凭借青春甜美火遍全国,如今44岁的“二妹子”却找不到合适的角色了。

最后还是导演严寄洲给了她机会:“我们要拍电影《三个失踪的人》,需要群众演员,如果你不嫌弃可以来演一个。”

昔年的电影明星,沦落到群演的地步,换成别人早就扬长而去了,陶玉玲却格外珍惜这个机会,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她出演的角色只有八秒的镜头,没有台词,只是一个切面条的背景板女民兵。

陶玉玲不嫌角色小,为了这八秒钟的镜头做足了准备。她是南方人,没有切过面条,为了诠释好角色,她特意跟剧组的工作人员仔细学习了切面条的手艺。

等到正式演出的时候,她的镜头一条就过了,连导演都忍不住称赞她切面条的技术好。

陶玉玲

为了这一句称赞,陶玉玲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她不在乎从头开始,只在乎她的努力有没有意义。

“作为一个演员,不要放过你的每一个机会,要牢牢抓住。因为艺术是神圣的,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陶玉玲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了热爱的表演艺术上,即便再难出演女主角,也依旧珍惜每一个角色,投付全部的真诚!

事业再次回归了到正途,她和丈夫也走出了丧女的阴影,另外生育了两个孩子。

就在陶玉玲觉得自己事业家庭两兼顾,是世上最幸福的人时,命运又接二连三地给她开玩笑。

1994年,陶玉玲在拍摄电视剧《蹚过男人河的女人》,拍摄期间总是牙疼,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竟然患上了腺样囊腺癌。

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是立即做手术,可这种面部手术会导致患者毁容,陶玉玲身为演员,很难接受毁容这种后果。

陶玉玲

但最后为了安全着想,只能接受治疗。好在手术很成功,陶玉玲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恢复得很好,工作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本以为雨过天晴,可谁知这次手术只是一个开端。

没多久,陶玉玲去医院体检时,被医生告知检查出了肺癌,若想遏制细胞癌化,必须切除肺叶,于是陶玉玲再次上了手术台。

可这次的治疗,只换来几年的短暂安稳,陶玉玲身体恢复没多久,又检查出了基地癌细胞。

就连她自己都无奈又心酸:“我又中奖了。”

寻常人一生难遇一回大病,陶玉玲一个人就经历了三次,好在她天性乐观,才能一次次战胜病魔。

她总是安慰儿女们:“癌症并不等于死亡,只要我保持乐观的心态,就是战胜病魔最好的良药。”

陶玉玲

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患病到现在将近二十年,她已经成了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了,依旧活得神经抖擞,胜过无数身体健康的人。

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陶玉玲老人还学会了玩微信,时刻紧跟时代的脚步。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活着一天,就该珍惜每一天,笑着过下去。”

人人起起落落,如今已88岁的陶玉玲一生风浪不断,用“苦难”形容也不为过,可她硬是抗住了所有的波澜,即便是耄耋之年,也能绽放出最强劲的生命力。

有梦想的人永远年轻,革命者永远青春!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评价沧桑有故事的女人的词语(评价沧桑有故事的女人)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337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