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毛笔书法学什么字体比较好(毛笔学什么字体好6)

2023-03-06 06:16:01 技术常识4 大佬讲解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70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写好毛笔字的基本功,需要掌握“八字真言”和“五字要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成长新视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毛笔学什么字体好61

写好毛笔字的基本功,需要掌握“八字真言”和“五字要诀”

文/@成长新视点

毛笔,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之一。要写好毛笔字,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尤为重要,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功。书写姿势,有坐书和站书两种,前者是写字体小和小幅面作品,后者是写字体大和大幅面作品。其中,坐书时,要遵守“八字真言”。

毛笔的执笔方法,为“五指法执笔”,讲究按、押、钩、格和抵等“五字要诀”,要求笔杆垂直、指实掌虚和掌竖腕平。

一、坐书姿势。

毛笔书法的正确坐书姿势,为“八字真言”,即头正、身直、臂开和足安。

1.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身,保证适度视角,不能歪斜。眼睛与纸面距离,应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左手按纸,跟着书写进度,调节纸的位置,始终保持写的字在眼和手最佳范围。

2.身直。坐姿端正,背直肩平。胸口与桌沿的距离,保持10厘米左右,在书写字大小时,应适当调节距离。不能紧贴桌面,弯腰驼背,扭腰斜肩。

3.臂开。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90°左右,保持指、腕、肘和肩四关节的充分协调性、稳定性,尽量做到全身力量可以贯注笔尖。

4.足安。两脚脚掌自然平放地面,屈腿自然。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不可交叉腿、驾腿、盘腿及跪立、下蹲等。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在写大字或幅面大的作品时使用。目的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书写流畅顺利,可以居高临下、开阔视角,便于观览全局,掌握章法布白。

书写时,两脚要适当分开,一前一后,保持身体平衡;上身要略向前俯,微躬腰,两臂自然舒展。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保持适当角度书写。

可跟随纸走动,也可左手变换纸的位置。忌讳桌面太大,俯身趴在桌面上书写。

三、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毛笔的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毛笔执笔,一般使用“五指执笔法”,是右手五指执笔,从笔尖到笔尾手指顺序,依次为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和大拇指。执笔位置,一般在笔头3厘米以上。手肘自然放在桌子上,写字时,手腕悬着灵活即可。

“五指执笔法”,讲究按、押、钩、格和抵等“五字要诀”,并做到笔杆垂直、指实掌虚和掌竖腕平等 “三个要领”。

1.五字要诀。

一是按。指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二是押。指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大拇指相对夹住笔杆顶端。

三是钩。指以中指紧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如钩,钩住笔管外部。

四是格。指以无名指在中指下面,与中指方向相对,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五是抵。抵是托的意思,指以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起到稳定作用。

2.三个要领。

一是笔杆垂直。使笔杆与纸面基本垂直,以保证中锋行笔,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

二是指实掌虚。指实,是以指尖捏笔,要松紧适度,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细微变;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能握于掌内,以便于手指及关节灵活运动。

三是掌竖腕平。掌竖,是指手掌执笔保持笔杆垂直;腕平,是指手腕与纸面适当保持水平。

执笔时,要松紧适度,才能确保笔杆运转灵活,笔锋随心变化。这样书写的字,才有韵味灵性,不干涩枯燥。

头条号作者:成长新视点。

价值观: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毛笔学什么字体好62

哈喽,墨姐又和大家见面啦!

有位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刚开始学毛笔字,学谁的字体比较好呢?

墨姐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哎~怎么来聊这个问题呢?

其实很多人可能误会了“字体”这个词

很多初学者可能会将字体与书体混淆。认为字体就是书体,书体就是字体。

其实啊,字体和书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细小的区别开始,为大家分享一下墨姐的看法吧~

书体与字体

一些同学可能会将书体与字体混淆。

其实啊,字体和书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般,我们将构造上符合一定共同原则,点画形态及组合方式具有共同特点的一类文字,称之为一类字体。

比如:甲骨、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什么是书体?

简单来说,同一个字,不同的人写出来,字形便会不同,书写的风格和特点也会不同。

就拿楷书来说,有欧体,有颜体,有柳体,有赵体,这些不同的书写风格,就被称为书体。

字体是从文字学角度划分的,而书体是书法艺术角度来判断的。

秦汉之前,书法艺术尚未蓬勃发展,这一时期,一种字体往往就是一种书体。

但到了秦汉之后,字体基本稳定了下来,不同书体就开始飞速发展,一时间群星璀璨。书体与字体也开始逐渐分离。

初学者适合学哪种字体

古今书法可分成五种字体:篆、隶、楷、行、草。

这五种字体又能分为两大类,静态书体和动态书体。

静态书体包括篆、隶、楷,动态书体则是草和行。

从书写技法的角度来看,静态书体是动态书体的基础。

所以说,初学者从篆、隶、楷三种字体入手比较好。

篆书字型结构匀称,笔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起收笔,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而且篆书是五种书体之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型结构,锻炼用笔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书体打好基础。

隶书是由篆书演化来的,笔画、结构、章法同样比较简单,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一定成效,同样适合初学者作为入门字体。

楷书被称为书法之楷模,奠定了汉字书写的基础和典范,同样也是初学者的入门选择之一。

较之前两种字体,楷书的笔法较为完整,结构变化比较大,对章法的要求颇高,入门难度大,见效时间长。不过,学习楷书可以为初学者提供坚实的基础,以后的学习前景同样更加广阔。这个道理也好解释,那就是:投入越多,回馈越大。

下面咱们话归正传。

既然选定了从篆隶楷三种静态书体入手,那么就可以选择相应的碑帖准读备练习了。

篆书

想要学习篆书的同学,可以从以下碑帖当中选择。

李斯的《峄山碑》

李阳冰《三坟记》

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

隶书

想从隶书入手的同学看过来

《曹全碑》

《张迁碑》

《乙瑛碑》

楷书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书法以楷书入门最合适。这种说法不可谓对或错,只能结合当下时代来分析。

初学书法,以楷书入手,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实用。楷书是现在通行字体,应用范围普遍,容易辨认,也容易学习。而且练习楷书,可以让自己更能把控写字时的用笔、结构,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第二:筑基。大多数人可能有这样一个理解,学好了楷书才能去练行、草。其实不然,以行书、草书入门也可以,只是写出的字难免浮华无力。说白了,楷书就相当于地基,只有地基打牢了,“楼”才会盖的高。

第三:清晰。在各类书体当中,楷书所体现的用笔与结构,是最全面最根本的。起笔、收笔,一撇一捺,一点一画,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这是其它书体所不能及的。

古代的楷书名家有很多,比如大家熟知的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

这些名家的书写风格各有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名家碑帖进行临摹练习。

墨姐推荐,可以从以下几种书体入手。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欧阳询的《九成宫》

柳公权的《玄秘塔》

所以,在下笔练习之前,我们可以先去观察一下整个字的组合结构特点

个人觉得,当你想要触碰结体这一领域时,事先需将用笔的功底打好。

笔用不好,写出的笔画就会虚浮无力,即使领会了结体奥秘,写出的字同样缺少神韵。

挑好了碑帖,下一步就是临摹。

但在临摹之前,我们还要先学会读帖。

读帖

一些初学者可能有个“通病”,那就是拿到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临摹。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对的。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临摹之前先学会读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帖不单指认识这个字的读音和写法,更重要的是读用笔,读结构,读章法。

☀ 读用笔

一般情况下,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是从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

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

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

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

在读帖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全方位的对字帖进行思考。

全帖中锋侧锋用笔的大致情况是什么?起笔方式多为露锋还是藏锋?关键笔画的笔画动作是什么?

比如折肩、捺、竖钩的写法,同一个字,字帖不同,笔画的写法也就不同,所包含的技法或笔意,也会不同。

☀ 读结构

古今楷书,以唐楷为顶峰。

唐楷的法度较严,规律性强,在读帖时一定要注意每个字的重心。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楷书当中所有的的“横”,几乎都有上斜的趋势。因此就需要一个笔画将字拉正,这就是字的重心。

字的重心所处的位置,一般在:笔画向下或者斜向右下、字的右半边、折肩或者捺(捺化成的点)。如下图:

除了观察重心之外,主笔及疏密,也是读帖的一个重点。

主笔就是一个字中最为伸展的笔画,一般来说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找最长的。

找到了主笔,就可以很顺利的分析出单字内部的疏密关系了。

主笔在的位置是一般为疏,其他笔画相对来说是比较密集的。

找到了主笔及疏密关系,下一步就可以去观察笔画的轻重变化了。

☀ 读章法

所谓章法,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是一幅作品的整体结构。

一幅书帖当中,不仅一个字有轻重的变化,字与字之间也存在轻重的变化。即使是唐楷,字与字之间的实际大小也是不一致的。

☀ 怎样才能锻炼出高效的读帖方法

首先要“精察”。

对于初学者而言,“读”和“临”两个环节应该同步起来,即:临什么,读什么。

可以按照临写的顺序,先看点画的形态、走向、质感和轻重,然后再看每个点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

另外,初学者在读帖的时候,还应该具备一种思维,那就是带着疑问来读。

比如这个“年”字。

它的撇为什么要写的这样粗重?写的瘦弱一些行不行?

它的“横”为什么要稍稍向上偏斜?可不可以向下倾?

这个字每一笔的笔锋是如何写出的,笔画又是如何连接的?

只要每次读帖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读帖的功力自然而然就会慢慢提升。

当我们将一幅帖读到极为熟练的程度之后,可以试着将每个字的字形,整部书帖的结构章法都记在心里。

想要真正读透读懂一部帖,将其一笔一行都刻入脑中是必须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记忆并非是死记硬背,而是基于理解之上的一种意识储存。是经由消化之后的一种精华吸收。

所以大家不能为了找主笔而主笔,为了辨轻重而辨轻重,避免本末倒置。

临帖

讲完了读帖,下面就要说说“真枪实弹”的临帖练习了。

想要提升书法技能,临帖是绕不过的关键点。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即使自己很努力地临帖,但收获的实际效果却不是很好。这是因为,你可能不幸踩中了临帖的“雷区”。

临帖最好先从笔画开始练习。

一些同学,不对,是很多同学,在临帖阶段普遍存在心急的现象,觉得重复的写某个笔画实在太无聊,基础笔画还没练好,就着急忙慌的去写整字,甚至去临写整篇。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舍本逐末了。

书法学习的不同阶段,临帖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如果基本笔画尚未掌握,就去临写整字整篇,非但无法学到书帖之精华,反而弱化了对基本笔画和用笔的训练。

所以,在初学阶段,临帖万万不能着急,稳扎稳打才是关键。

在临习期间,除了机械式的重复之外,还应该注意思考。

这个笔画为什么要这么写?

为什么我的字没有帖中的好?

自己的用笔哪里不对?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蒙头就写,写完后就扔在一旁看都不看,这样的临写,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有同学可能会问,临帖有没有具体步骤?

当然有。我们之所以临习碑帖,目的就是要掌握用笔之法。

一般而言,初临阶段,我们先要掌握的是笔的基本运用。

如何弄清楚笔的轨迹,最好的方法是描红。

在描红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红遮盖不住,就说明你的笔运用的不到位。

另外,在描红过程中,最好不要为了追求字形的差异而随便补笔。

等到每一笔都能遮盖红帖中的笔画,你的描红阶段就算结束了。

下一步就可以进行部分对临了。

部分对临阶段,我们可以读顺字中的一部分。

比如这个“意”字。我们可以先读上面的“立”,再读中间的“日”,最后是下面的“心”。

这样一来,临写时就能感受到笔画中的连动关系。

连动地去写,连动地去感受,要与之前的读帖结合起来,不要去死记硬背字的形状,要按照字本身的状态和连接去感受走势,用这种感受去连笔。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临帖阶段最好不要轻易换帖。

我们临帖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笔法。

选择的碑帖不同,书家的用笔之法也就存在差异。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选定一本字帖之后,最好不要轻易的更换,将一种用笔方法练精练好,熟练之后自然就会触类旁通,书技才能有所精进。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隔几天就换一部书写练习,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毫无收获。

以上就是临帖的注意事项啦。

最后~容墨姐再嘟囔几句。

我想很多人学习书法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什么成名成家,更多只是一种个人喜好罢了。闲来无事时提笔写几个字,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既然只是喜好,自然可以随意而行。怎样练习,练习到什么程度,临摹什么书帖,这些其实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定。能每天都坚持练习自然最好,实在没时间也不必强求。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基础已然很不错了,那就可以升级去临摹书写喜欢的书体,或者报个线上班加深一下理解;若是觉得自己基础不牢,那就可以返回去接着夯夯基础。

总而言之,就是功利性不要太强。那些古代大大书法家之所以能名垂千古,写出一手万人赞叹的好字,兴趣和思索是两个大前提。

有了兴趣才能自觉练习,勤于思考才会不断提高。

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了~

毛笔学什么字体好63

引言:

刘熙载谓:“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书者,意法相成。”

“不善言草书者,意法相害;善言草书者,意法相成。”

刘氏在这里辨证地说明了在草书中“意”和“法”二者之间的关系。书写草书时既不能聚墨成形,任笔为体,一味强调“意”,也不能专注于昔人所总结的经验成法。二者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即使以颠狂著称的旭、素,他们的草书也是有严格法度的,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意法相成,泯规矩于颠狂之中。后世人不知学习草书要“意法相成”,“或以为颠狂而学之,与宋向氏学盗何异?”

人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要把笔画写得精致,进而使字形美观。但是,在学习临摹时,却因为用笔和笔法的问题,导致书法在点画的书写中,不是缺少笔力,就是笔画软弱漂浮,更会让书法缺少古意,不符合书法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合理用笔才能写出精致的笔画呢?其实这方面的要求古人早都说过了。

清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书概》中提出了行笔时的“六字”原理和方法:“逆入、涩行、紧收”。我们根据刘熙载的许多书法理论来看,他这个方法并非是假大空或者是理论上的说法,恰恰相反,刘氏的书法理论都是很实际的。当代书法家沃兴华非常赞成刘氏理论,并且他对这6个字作了示范,得到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一致认可。下面对此进行一一解析。

逆入:

这其实是起笔时的方法问题,我们在写一个点画时,总不能直接将毛笔铺在纸上向前运动,那样的话,是不符合毛笔书法的基本要求的。因此,刘熙载就提出了“逆入”的要求。这个动作是:当毛笔入纸时,要按照欲右先左或欲下先上的原则,将毛笔的笔锋埋入笔画中间,这里也可以叫作裏锋,其目的是为中锋行笔打下伏笔。

涩行:

这个动作是行笔过程,近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对涩行也有自己的解释,但大致原理与刘熙载相同。他是这样说的:“涩的动作,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使毫行墨要留得住。留得住不等于不向前推进,不过要紧而快。”这个说法非常形象,也让人眼前会浮现出沃兴华先生对涩行笔法的演示画面。他在演示中说到,在写一个横画涩行时,笔杆不一定要向右倾斜,也不要垂直于纸面,而是要向左方倾斜去,边行笔,边向右前方推进,当然,这时候还要控制好行笔的速度,可以叫作似进非进、半推半拉的感觉,这样就会达到涩行的那种要求了。总体要求是:沉、涩、实。

紧收:

紧收是指笔画写完后的收笔部分,它是沿用中段行笔后的动作,我们不能在写完涩行笔画后,就直接抬笔,而是要收好笔。但是,这里的紧收要求就是一个核心:紧。收笔要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到收笔时,要回笔,把“气”收住;二是收笔是笔势的要求,不能因为它是笔画的末端就恣意放开,恰恰相反,这里还要承接或启下后面的笔势要求,哪怕是正体字。只有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才会有力量感、厚重感。

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也对书法笔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重要的理论支撑,他的方法相比刘熙载的说法更为宏观一些,虽然没有具体的操作要求,但也强调了笔画中段的重要性。他是这样说的:“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他说,古人笔画的中实和厚重就在中段部分,是从书法风格表现上说明了中段的重要性。可以说,包世臣与刘熙载的观点虽有类同之处,即要求笔画的行笔要做到“实”而“厚”,但刘熙载的更有极好的操作性。

所谓“实”,并非是要把笔画写得很厚实,这个理解是狭隘的。笔画的厚实,并不等于厚重,厚实是指点画的粗细而言的,这一点在汉隶书法中也有体现,但对于一些楷书作品如褚遂良的楷书中,它的笔画未必是厚实的,它的点画虽细,但细而有力。厚重,是指书法点画的力量感,不管笔画的粗细,书写时只要注入了笔力,点画就有“厚”和“古”的感受,同时也就显得厚重了。

虽然古人把书法中的点画的书写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但它毕竟在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几乎是同时形成的,然而,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它们的形成时间却有所差异,因而在空间的表现上也就有所不同。就时间来说,首先是写起笔的“逆入”,这个动作中又包括了毛笔的起、行、收及笔锋的转换,这样一来,空间也就有了一定的变化了。同样,其它两个部分也是同一样道理。基于这些,我们在研究书法在书写时就要贯彻精、细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细入微”的微妙程度。

学写毛笔什么字体好写(学写毛笔什么字体好)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毛笔书法学什么字体比较好(毛笔学什么字体好6)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3193.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