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无私的小故事(有什么无私的小故事)

2023-03-05 02:14:01 技术常识4 网友支招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46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两邻生活 | 新颖睦邻点王颖:治病救人义无反顾 无私奉献始终如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瑞雪烹梅1120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什么无私的小故事1

2022年6月19日晚7点,沈北新区清水台街道清水社区新颖睦邻学习点点长、王大姐扶老助残服务队队长王颖接到队员徐子元、赵云霞的电话,在他们例行走访重病老人的过程中,发现21号楼82岁老人朱玉莲全身抽搐,病情凶险。王颖接到电话后赶紧收拾起家中的急救设备,火速赶到了老人家里。老人的情况王颖十分清楚,自从去年脑出血后就一直瘫痪在床,每日靠着吸氧和鼻饲管艰难地维持着生命,一年多来,王颖带领“王大姐扶老助残服务队”的队员们定期到老人家中日常护理,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医生不方便上门为老人更换鼻饲管,也是王颖靠着自己专业的知识在家中为老人更换完成的。

这一次老人发病,王颖心里明白,始终凶多吉少。果然,在赶到老人家里后,王颖看到老人严重的抽搐,还伴随着呕吐,她马上为老人量了血压,此时老人的低压已经到达200,家属惊恐不已,都认为老人已经无法抢救了。眼看病情来势汹汹,恐错过最佳抢救时间,王颖当机立断,拔掉了老人的鼻饲管,清理呕吐物后采取紧急降压措施并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在紧急施救的三小时后,老人抽搐的症状缓解了许多,血压也有回落的趋势,当晚10点,老人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生命体征。因为害怕老人情况反复,随时会有危险,王颖在老人家中一直陪护到凌晨2点。

早上5点,因为不放心老人的情况,王颖又匆匆来到老人家,看到老人一切正常后,她为老人重新插入了鼻饲管。家属对王颖感激不已,老人的女儿拉着王颖的手不住地哭,她说不知道该怎么报答这份救命的恩情。王颖说:“治病救人就是我学习高级护理的初衷,做这些事的出发点不是想要获得什么,而是想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每一个家庭,为社区、为整个社会奉献爱心,这也是我成立“王大姐扶老助残服务队”的初衷。”在嘱咐好家属如何护理老人后,王颖才放心地离开。

自清水社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以来,王颖就是传递“两邻”理念的先锋人物,她将心中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化为无私奉献的精神源泉,通过日复一日的扶老助残工作、一次次救人于危难的鲜明事例将心中的大爱传递给了整个社区。王颖所在的“爱心团队”就是清水社区“王大姐扶老助残服务队”的前身,今年,清水社区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志愿者力量,打造为以王颖为核心的“王大姐扶老助残服务队”品牌,吸纳专业的护理人员及热心奉献的老党员,通过定期开展的助老助残爱心活动,对独居、重病老人上门看护,提升老人生活品质,多维度服务社区居民,全力打造“健康沈阳 品质养老”的民生品牌。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一份伟大的成就,无不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和工作。小到一个社区内的互助环境,大到整个社会的人文风貌,都是从每个人开始,从点滴事做起。未来,清水社区将继续发掘、汇聚志愿者的力量,持续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将其作为坚守人民情怀的价值追求,作为打造社区文化、民生品牌的重要依托,全力将清水社区建设为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园。

图文 | 清水社区

有什么无私的小故事2

同心协力、攻坚克难

用/坚/守/共/筑/抗/疫/防/线

对于普通人来说

无症状和轻症

继续上班还是居家休息

或许是一个“选择题”

但是对医护人员来说

这是一道“必答题”

发烧、咳嗽、全身酸痛……

他们依然选择坚守岗位守护群众的健康

夜以继日、轮番作战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万宁市中医院整合医疗资源,最大限度保障发热门诊医疗服务能力。连日来,随着发热病人的激增,全体医护人员持续高强度、高负荷工作,他们的身影忙碌在发热门诊、疾行在隔离病房里,夜以继日、轮番作战,始终坚守在第一线。从日落西沉到黎明破晓,从朝阳微露到暮夜星光,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脚步从未停歇。

难度陡增、默默坚守

发热门诊是与疫情“短兵相刃”的前沿阵地,随着社会面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增多,发热门诊患者数量激增,分诊、挂号、看诊、抽血、测抗原、接听电话、信息登记......医护人员满负荷运转。

△发热门诊大厅候诊患者△

目前,发热门诊每天接诊患者数量都在百余人以上。十多天来,医院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量翻了三倍,夜间患者有所减少,但是白天前来就诊的患者依然很多。面对前所未有的病人量和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的就诊人群,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发热门诊优化接诊流程,采取“一站式服务”——挂号、接诊、化验、CT检查、收费、治疗,每一项均在发热门诊内完成。

△患者在分诊台登记信息△

△护士给发热患者抽血△

“医生,我女儿高烧一直退不下来,能不能给她输液啊?”凌晨三点,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名小女孩到发热门诊就诊。女孩今年三岁,到院时体温高达39度多,小脸烧得红扑扑的还时不时咳嗽,父母都十分焦急。正在值夜班的护士黄雪梅见状,耐心地跟孩子的父母解释输液不是万能的,建议先口服退烧药并大量饮水。不久后,小女孩的体温慢慢降了下来,离开时年轻的夫妻不停向黄雪梅致谢。这样的事情对发热门诊的护士来说再常见不过了,在发热门诊,护士不仅要与病毒共处,还承担着繁忙、琐碎的工作:分诊、流调、登记、采血、打针、输液、引导协调各种检查。黄雪梅直言,虽然工作很累,但大家都尽可能做到最好,我们的辛苦患者也都看在眼里,很多患者离开时会感谢我们,这让我们感到心里暖暖的,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抗原还是阳性的对吧?发烧多少度?咳嗽的时候有痰吗?痰是什么颜色?擤的鼻涕里有没有血丝?

值班医生翁时基正在仔细询问76岁阿公的情况。

老人一家都阳了,而他发烧时咳嗽头疼、全身乏力较为严重,家里人实在担心,便带他前来就医。

翁时基医生表示,老人感染新冠后,如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或加重,包括精神状态明显不好时,要及时就医;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人,感染后也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家里人要时刻留意,以免延误病情。

据统计,在近10天时间里,发热门诊挂号就诊量达到1300多人。在这些日日夜夜里,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没有丝毫退缩,主动加班、替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大无畏精神。

我们终将抵达春天

“坚守”二字虽短,背后却有万钧重量。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急诊、在住院病区,在手术室的千钧一刻,也在血透室的温情守护.......当“大考”来临,万中医人变换着“多重身份”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他们身着的防护服,成为了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他们虽戴着口罩,却遮挡不住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他们毫不退缩、勇担挑战,用责任守在最前方。

通讯员:潘名宇

有什么无私的小故事3

前段时间

80后“暖男”马乐为一位急性白血病患者

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成为我市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素不相识却因“髓”结缘

近期

我们采访了我市部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志愿捐献者以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分享在这场生命的接力中的感人故事

致敬每一位追寻生命、为爱逆行的英雄

同时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

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

奉献爱心,拯救生命!

“感谢您,捐献者”

从2015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今年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的主题是“感谢您,捐献者”。

自2006年大同市造血干细胞工作站成立以来,截至今年9月22日,我市共有9867人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累计完成捐献数11例。

从第1例到第11例

捐献者虽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但他们都以超人的勇敢、无畏的勇气

无私的大爱为血液病患者传递了生的希望

奏响了新时代人间真情的最强音

冯丽君

我市第一位捐献者是一位女性,也是“三晋巾帼捐髓第一人”,她叫冯丽君。冯丽君说,2003年,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开展造血干细胞自愿捐献登记工作,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工作的她成为志愿者。

2006年,她的血液幸运地与吉林省一位16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为了顺利完成捐献,她不仅推迟了婚期,而且主动增加体重,达到女性捐献者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的标准,并于当年8月11日成功捐献。

“距离当年捐献造血干细胞已经过去了16年,我很健康,我的孩子们也很健康,事实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作为我市第一位“生命的种子”的捐献者,冯丽君用亲身经历消除着人们对捐献是否影响自身健康的顾虑。

▲冯丽君

王阔

同年,捐献者王阔幸运地成为“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第500人”。“当年我22岁,在给予他人生命力量的同时,也激发了我自身的成长,我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人,自学考取了大学本科文凭,现在是大同中石化一家加油站的站长。”王阔自豪地说。

▲王阔

冯海东

“一纸急性淋巴白血病诊断把我推入绝望的深渊,我的天塌了,我还只是一名20周岁的大二学生……您的无私奉献,使我看到世界是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让我再一次从心灵深处感谢您。”2011年10月12日,捐献者冯海东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后,受受捐者委托,来自上海的医生将一封感谢信转交给他。11年过去了,冯海东依然珍藏着这封感谢信,他说,这是生命重生的见证。

▲冯海东

梁剑

捐献者梁剑是一名基层公安民警,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后,他就开始坚持义务献血,每年两次,每次献血400毫升,24年来从未间断过。2014年1月7日,他机缘巧合地为辽宁一名患有白血病的警嫂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梁剑说,那是在等待了近10年后,终于实现了救人的愿望,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样的善举就一个字——值!

▲梁剑

马铭君

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11名志愿者中,生于1998年的马铭君年龄最小,今年4月11日,这个“暖男”用爱为患者生命续航。他说:“作为一名医生,能够以这种方式挽救他人生命,既是荣誉,更是荣幸!”

▲马铭君

拯救生命!许下一个承诺

他们撸起袖子

献出热血

加入中华骨髓库

许下一个承诺

随时等待生命的召唤

他们是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邵日宏

市民邵日宏从2001年第一次献血到现在,已经献血216次。2003年,她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邵日宏说,她见过亲人生病后家属焦虑、无助的样子,也看到过患者经过骨髓匹配成功,康复出院后家人开心的模样。这让她深切感受到自己做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如今,我依然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时刻准备着捐献‘生命的种子’。”

仝明

市民仝明在2010年一次无偿献血过程中,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在他的带动下,10多位亲友都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5年,仝明被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源管理中心授予“五星级志愿者”。

仝明说,非亲缘人群骨髓配型相合率仅为万分之一至几十万分之一,所以,在这场生命接力中,只有越来越多的志愿捐献者加入其中,患者获救的希望才越大,在这10多年的等待中,自己尚未“髓”愿,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做一名宣传志愿者。

▲仝明

架起“生命之桥”

在大同市造血干细胞工作站成立的16年间,共为中华骨髓库输送了近1万份造血干细胞血样。谈起造血干细胞捐献动员工作,工作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采样前深思熟虑,捐献时义无反顾”。

正是通过他们一次又一次认真细致讲解造血干细胞知识和捐献流程,才渐渐地打消了捐献者的担忧和顾虑,让他们放下包袱勇敢捐献,给即将逝去的生命带来生的希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马乐

今年9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看望慰问了完成捐献的我市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马乐。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说,捐献者们的大爱善举,不仅挽救了一条条生命,更挽救了一个个家庭。

通过走访慰问,让捐献者在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并鼓励更多健康适龄的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用可再生的细胞来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一起点亮希望的灯,点燃生命的火种!

▲安补成

新闻链接

造血干细胞知识

01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适龄、健康的公民捐献出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输注到原已衰竭或摧毁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功能衰竭、部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近百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02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否会损害健康?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成年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为3千克左右,捐献者只需捐献200毫升左右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含造血干细胞约10克),就可为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损害健康。

03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条件有哪些?

年龄18—45周岁的健康公民,可报名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年龄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可捐献造血干细胞。凡是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能捐献造血干细胞。

04

怎样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符合无偿献血条件的人士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在当地献血点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采集约10毫升血样,即可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无私的小故事(有什么无私的小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242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