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智慧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积累智慧的故事有什么)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18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智慧故事:高明的人,用智慧改变命运,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玉莹2022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古老的国家里,国王要选出各个行业最厉害的人。积累智慧的故事有什么1
今天要选的是技术最好的木匠,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有两个木匠脱颖而出,难分高下。
国王准备给他们加赛,赛什么呢?国王和群臣商量了半天,决定让他们用三天时间,每人做一只老鼠。谁的老鼠更逼真就宣布谁是技术最好的木匠。
三天后,两个木匠都把自己做好的老鼠呈交给了国王。
第一位木匠做的老鼠栩栩如生,胡须都会动,像真的一样。
第二位木匠做的老鼠,只有老鼠的神态,粗糙的很。
国王和大臣们一致认为,第一位木匠做的好,刚要宣布第一位木匠获胜,第二位木匠站出来了,他说:“猫喜欢捉老鼠,要说老鼠像不像,应该让猫来决定。”
国王觉得有道理,就叫人抱来了几只猫,几只猫都冲向了那只并不怎么像的老鼠,对着它又啃又咬,却对那只栩栩如生的老鼠视而不见。
国王只好宣布第二位木匠获胜,但是国王想不通是为什么?就问:“你是用了什么办法?让猫认为你做的老鼠是真老鼠呢?”
第二位木匠回答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在做老鼠的木头上抹上了鱼的味道,猫在乎的不是像不像老鼠,而是有没有腥味。”
友友们,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评论区说一说吧?
积累智慧的故事有什么2
小故事38
两个老板碰面交流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老板抱怨自己公司的三名员工不成才。另一个老板询问原因,老板答道:“他们一个吹毛求疵,整天嫌这嫌那;一个杞人忧天,总为些莫名其妙的
事情担忧;而另一个游手好闲,喜欢在外面瞎逛乱混。”另一个老板想了想,说:“干脆让他们三人到我的公司上班吧,这样也省了你解雇他们的麻烦。”第一个老板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这三人到新公司报到,新老板早已为他们
安排好了工作:爱吹毛求疵的一位负责质量监督;杞人忧天的一位负责安全保卫;而喜欢闲逛的负责出外做宣传和调查。一段时间过后,这三人在各自的工作上做出了优秀的业绩,那个老板的公司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小故事39
一个商人向哈桑借了2000元,并且写了借据。在还钱的期限快到的时候,哈桑突然发现借据丢了,这使他焦急万分!因为他知道,丢失了借据,向他借钱的这个人是会赖账的。哈桑的
朋友纳斯列金知道此事后,对哈桑说:“你给这个商人写封信过去,要他到时候把向你借的2500元还给你。”哈桑听了迷惑不解:“我丢了借据,要他还2000元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向他要2500元呢?”尽管哈桑没想通,
但还是照办了。信寄出以后,哈桑很快收到了回信,借钱的商人在信上写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元钱,不是2500元,到时候就还你。”小故事40
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遍地碎石,硌得他的脚疼痛难忍。
回到王宫后,他下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不够铺路。此时,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啊!为什么您要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
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改采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小故事41有个年轻人去店里买碗。他拿起一只碗依次与其他碗轻轻相碰,碗与碗之间发出沉闷而浑浊的声音,他失望的摇摇头,继续去试。
然而,直到老板呈上碗中珍品却仍是被嫌弃。正在老板疑惑不解间,他道出挑碗的诀窍,当用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击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的,就一定是好碗。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递给他,说:“那你拿这只碗试试。”他依言行事,
发现这只碗与每只碗相碰都发出清脆的声音。他感到很惊讶,这时,老板微微笑道:“道理很简单,你之前拿的那只碗本身就是次品,你用它试碗声音必然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得保证自己拿到的也是一只好碗。”
小故事42
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全家三口,夫妻两个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他们赶紧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就前去敲门询问。这时,温和的房东出来,对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鼓起勇气问道: "这房屋出租吗?"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默默地走开 了。那5岁的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都看在眼里。那可爱的心灵在想:真的就没办法了?
他那红叶般的小手,又去敲房东的大门。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5米来远,都回头望着。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孩子精神抖擞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
小故事43
小张准备停车,看见一个停车位,这时有辆迈巴赫要停进车位,小张走上前,敲了敲迈巴赫的玻璃,甩出100块,对车主说,这个车位我看中了,你去别的地方停吧。这主觉得小张小看了他,冲小张脸上甩了十几张100块,叫小张滚一边去。后来小张如法炮制,一个晚上竟然赚了两万多。
那什么叫红海呢?很多人。发现了小张的套路,模仿跟进。这时候满大街都是手持100的人,他们都在寻找找车位的豪车。看到这么多同层,小张知道市场已经一片红海了。但是小张同时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小张租了一辆豪华迈巴赫开到大街上,冲着这些手持100元等豪车的人开过去,谁递过来100块要小张让车位,小张就直接收下他的100块,高兴的开车去找下一个位置。
小故事44
春秋时代齐景公听取谋士的建议,担心三位战功彪炳的猛将功高盖主,要提前消除祸患。齐景公邀请三位功臣武将来到宫殿,要奖励给三位大将两颗珍贵的桃子,让三位陈述功绩,自认功劳大的自取。A和B大声报出自己勇猛杀敌的业绩,分别各取走了一个桃子,拿走奖赏,洋洋得意站在一旁。
C老将军拔剑怒骂,你们在老子面前算什么东西,也敢在大王面前拔高自己,自吹功绩?A和B自觉无理,羞愧难当,当场拔剑自刎,均让出桃子给C将军。C将军看到两位一同征战过沙场,同生共死过的猛士兄弟,因为自己一番怒骂羞愧而死,也深感自责和羞耻无法自拔,自感今后无颜面对大王和昔日同僚,也拔剑自刎当场。
小故事45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竞争白热化,论品牌知名度、论实力、论市场占有率,你或许都比不上那些巨头企业。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灵活,你占领城市,我就去占领乡村市场,你线上轰炸,我就踏踏实实线下宣传。
当年免费杀毒软件就是这么干的,你收费,我就全部免费提供下载,一举占领了杀毒软件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各大品牌齐聚奥运盛典,尤其是各大运动品牌,挤破头狂打广告。广告投放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世界冠军,运动明星,各国家运动队伍,重大赛事现场……而一家国内运动饮料企业,
早已蛰伏多年,悄无声息把广告另辟蹊径,全部砸进新闻领域。出镜记者、体育解说员,赛事主持人……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重播,只要有观众看,就会看到这家饮料企业的logo,就是利用这种差异化竞争,最终再次一举成名,达成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小故事46
国内通信市场早已是智能机的天下,国产品牌的崛起,使得国外品牌毫无立锥之地,山寨机也是昨日黄花,早已不见踪影,成为了历史名词。而一家不知名手机品牌,靠着早已在市场上看不到的键盘手机,成为当下非洲手机市场之王。
非洲当地极度喜欢的双卡双待,三卡三待,甚至四卡四待手机,早就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商业市场中产品销售,你总能看到一些规律,落后地区总以落后几年的速度,向发达地区的方向发展。反向发展,降维打击的案例越来越常见。
非洲卖鞋的故事,早已被大众奉为“毒鸡汤”的鼻祖,不屑一顾。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非洲人,都早已穿上了各种你所能说上来的鞋子。北上广深也总有卖掉几百上千万的房产,回到老家,再次创业的新闻。在你看来早已见怪不怪的街头商业模式,换一个城市,或许就是发财的良机。
小故事47
如果,你对逆向思维感兴趣,知信行者推荐你去搜索一下“四渡赤水”“千里跃进大别山”,绝对都是经典,逆向思维中的逆向思维,真正启发你的逆向思维智慧。你占领城市,我就以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扶持资本家利益,我就带领人民翻身做主人,
为人民服务!每一步都踏在对方决然想象不到的节点上,每一步都在明面上,却总能光明正大的诱使对方眼睁睁地犯错,光明磊落,真正的阳谋赢天下。你实力强大没错,我实力弱小不假。想打仗,我奉陪,陪你打,但有一点,不是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而是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谁掌握节奏,谁掌握主动,谁赢!想在我的地盘打仗,没门;要打仗,就打到你的地盘去,深入到你的老家老窝去打!
小故事48
一个信徒问牧师:我在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牧师自然是干脆地予以拒绝,
绝对不行,这是对主的大不敬,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另一个信徒则是这样问的:牧师,我在抽烟的时候,也可以祈祷吗?牧师听完,十分欣慰地回答:当然没问题,你真是主的好子民!两个信徒说的都是边抽烟边祈祷的事,为什么问法不同,感觉就不一样呢。
小故事49
一位女士逛超市,一不小心手机和钱包被盗,内心十分着急。碰巧一位熟人路过,在了解情况之后,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拿出自己的手机,开始向丢失的手机发送短信:“姐,刚到XX超市找不到你,我有急事,先走了,你今天要用的现金3000块我放超市寄存箱 B09,密码 3786,拿到钱后回信给我。”
不一会儿,小偷主动送上门来,手机和钱包均找回!如果是你丢失了钱包和手机,你会怎么做?肯定是找保安调监控来查看,看谁拿了,想着怎么找到他对吧?
小故事50
小张向小王借了两万块钱,借时写了借条字据。还钱期限已过,小张还没有还钱的意思,小王发现借据丢失找不到了,小王担心小张看不到借据会赖账,一直不敢张口去要钱。
一个朋友知道后对小王说,你不妨用逆向思维颠倒过来试一下,给小张发个微信,让他抓紧还你到期的两万五千块钱。小王琢磨,现在没了借条,让他还两万都难,还要两万五,可能嘛?也没别的办法,就按照朋友说的试试吧,给小张发了微信。
小张立马就回了信息,你小子记错了,老子当时就借了你两万块,借条还在你那呢,怎么就成了两万五了。真不够朋友,不地道,过几天就给你!
积累智慧的故事有什么3
《庄子》内篇、外篇和杂篇加起来,不过8万余字,虽然大部分都不是庄子本人所写,但任何文字流传两千多年,早已成为文化的母本,庄生梦蝶、朝三暮四、庖丁解牛,已经从寓言故事变成了耳熟能详的成语。《庄子》一书想象力奇谲瑰丽,文笔汪洋恣肆,寓言、故事、比喻随处可见,由于前述几个故事光芒万丈,使得其他故事变成了灯下黑。尝试整理一些,初次读到之时,直刺心魄毛骨悚然的故事,分享大家。
在这个群体性抑郁的时刻,读《庄子》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01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之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着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翻译:我怎么知道贪生不是迷惑呢?我怎么知道怕死不是像自幼流落在外而不知返回家乡那样呢?丽姬是艾地封疆人的女儿,当晋国刚迎娶她的时候,哭得衣服都湿透了;等她到了晋王的宫里,同国王同睡一床,同吃美味的鱼肉,这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我怎能知道死了不后悔当初不该恋生呢?
这就是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庄子》一书中关于生死的故事很多,比如《至乐》中骷髅托梦的故事,个人认为丽姬的故事最佳,因为比喻足够直白又足够隐晦。普通人通过一个故事就能参破生死,难度实在太大了点,但我们可以退一步,把“死亡”变成“恐惧”,生活之中恐惧的事情太多了,大到阶层跌落由富转贫,小到工作没完成考评不达标,在我们还没有经历的时候,我们怎么能知道真实结果呢?说不定真到那时,情况反而比现在更好呢?此时的“涕泣粘襟”又是何苦?
02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翻译:水泽里的野鸡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百步才饮到一口水,可是它并不祈求被养在笼子里。(在笼子里)神态虽然旺盛,但它并不自在。
对于野鸡来说,自由才是它的本性,哪怕饮食没有固定着落,也不愿用其交换自由。《庄子》一书中对自由的描绘几乎占据最大的篇幅,各类故事数不胜数,在《让王》一篇中,更有七八个弃王位而喜自由的故事。我们普通人不敢奢求庄子的境界,但可以退而求其次,不让本我被饮食全部遮盖,在樊笼之中留下一丝空间,哪怕只是望梅止渴,也会少许多内耗焦虑。
03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翻译:喜欢马的人,用别致的竹筐去接马粪,用珍贵的盛水器去接马尿。恰巧有蚊虻叮在马身上,爱马的人出其不意扑打蚊虻,马就会受惊咬断口勒、毁坏头上胸上的络辔。本意出于爱而结果适得其反,这可不谨慎吗?
这个故事原本是颜阖要去做卫灵公太子的师傅,但卫灵公太子天性刻薄,属实不好相处,颜阖请教蘧伯玉,蘧伯玉的教导他要掌握好分寸,不能太显露自己,也不能触犯对方的天性,还不能爱的太过。这个分寸不仅可以用在与人相处,更适合指导育儿。对待孩子固然不能一味苛责,但我们的现实状况大概的是爱的太过,以至于“马”过于敏感,出于善意的举动,被“马”误认为巨大的伤害,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
04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翻译:子舆和子桑做朋友。雨霏霏一连下了十天,子舆说:“子桑恐怕要饿病了吧!”于是就带着饭送给他吃。到了子桑的门前,就听到里面又像唱歌又像哭泣,听见弹着琴唱着:“父亲啊!母亲啊!天啊!地啊!”歌声微弱而诗句短促。
子舆进门去,问说:“你唱诗歌,为什么这种调子?”子桑说:“我正想着使我到这般窘困地步的原因而不得解。父母难道要我贫困吗?天是没有偏私地覆盖着,地是没有偏私的承载着,天地哪里单单会使我贫困呢?追究使我贫困的道理而得不出来,然而我到这般绝境,这是由于命吧!”
子桑的故事是整个《庄子》里最晦涩的部分,对贫穷的讨论充斥整本书,作者一直秉承着安贫乐道的态度,书里的得道之人,几乎没有富贵的。《大宗师》以“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堪称磅礴的开头,却在结尾处埋了一个这么“接地气”的故事?庄子是在哀叹自己么?子桑所说的“命”究竟为何?庄子是在讽刺世俗么?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读者就能品出不同的意思,又能与开头形成巧妙的互文,庄子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
05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翻译:列子这才知道自己没有学到什么,返回家中,三年不出门。替他妻子烧饭,喂猪就像伺候人一般。对于事物无所偏私,弃浮华而复归真扑,安然静默地以其身独立于世,在烦扰的世界中持守真扑,终身如此。
在《应帝王》中,列子刚刚目睹了老师与巫师的一场斗法,知晓自己之前小看了老师。可是奇妙的是,他没有留下来更虔诚的学习,反而是返回家中,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三年不出门,反而得道。与儒家重视言传不同,道家重视身教,那场斗法就是老师真正的教导,列子“得意忘言”,在家长里短中领悟道,这才有之后在《逍遥游》里的御风而行。禅宗真的从道家里借了不少东西,劈柴担水,无非妙道。
06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昂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俯而不对。
翻译:子贡往南到楚国游历,回到晋国,经过汉阴的地方,看见一个老人在菜园的畦间种菜,挖水沟通到井中,抱着瓮取水来灌溉,水汨汨地流入畦中。子贡说:“这里有一种机械,一天灌溉一百区田,用力很少而见效多,先生不愿意用吗?”灌园的仰头看看他说:“用什么办法呢?”子贡说:“凿木为机械,后重前轻,提水如同抽引,快速如同沸汤涌溢,名叫桔槔。”灌园的面起怒色而哂笑着说“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技巧一类的机械必定有技巧的事,有技巧的事必定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便不能保全纯洁空明;不能保全纯洁空明,便心神不定;心神不定,便不能载道。我不是不知道,而是感到羞耻所以才不那样做。”子贡羞愧满面,低头不答话。
这个“机心”是我第一遍读《庄子》时最难懂的部分,隐约知道“机心”是个很正确又很高级的思想,但要用现代理性去反驳例子中的子贡,又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在《山木》篇中有“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一句,意思是“役用别人的就有累患,被人役用的就有忧患”。“机心”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被物役用”,是不是庄子早在两千年前就预见到人的异化和工具化?抛开高深的理论,日常生活也要不存“机心”,不能迷恋捷径和弯道超车,最终一定会神生不定。就比如不管在股市有没有赚钱,股市开盘总要点开看一眼,此种行径显然距离得道越来越远。
07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方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臣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翻译: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车轮,放下椎凿走上前来,问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之言。”问说:“圣人在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你所读的,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说:“寡人读书,轮人怎能随便议论!说得出理由还可以,说不得理由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事来观察。斫车轮,轮孔做得宽就松滑而不坚固,做得紧就滞涩而难入。不慢不快,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有奥妙的技术存在其间。我不能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继承我,所以七十岁了还在斫轮。古时人和他所不能传授的,都已经消失了,那么你所读的,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难以表述我当初看到这个故事的感觉,感觉被人隔着几千年打了记耳光。这几年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东西读书也学不到”;一个是“什么事情会越老越值钱”,后来发现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答案就是这个故事里包含的那个,说是人生智慧也好,说是道也罢,这个东西只能个人体会,无法表达,不能传播,我们的信息和知识已经无限膨胀,但谁敢说自己比古人更有智慧呢?
08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㱪。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翻译: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在觞深渊过渡,摆渡的人操舟如神。我问说:操舟可以学习吗?回说:可以。会游泳的很快就学会。要是像会潜水的人,即使没有见过船也会行驶。我再问他,他不告诉我,请问这是怎么说的”
孔子说:“会游泳的很快就学会,这是因为他适于水性。像会潜水的人没有见过船就能行驶,这是因为他试深渊如同高地,视船的覆没犹如车的倒退,覆没倒退的万种景象呈现在他眼前,也不会搅扰他的内心,到哪儿他不从容呢!用瓦作赌注的便心思灵巧,用带钩作赌注的便心性怖惧,用黄金作赌注的便心智昏乱,他的技巧还是一样,而有所顾惜,便重视外物。凡是重视外物的,内心就笨拙。”
整个一篇《达生》十几个故事,几乎都是讲“物我两忘”的境界,用时髦的概念来讲,就是如何保持心流状态,心有执念,手上动作就变形,顺乎自然之理,方能内外通达。其实庄子并非世俗所认为的完全出世,修道之人不用非得是饱学之士,木匠、屠夫、画师、乐手反而更接近于道。而以上这个故事,反而多出现于股市论坛之中,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09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翻译:吴王泛舟于长江,登上猕猴山。群猴看到他,惊慌地跑走,逃到荆棘深丛中。有一只猴子,来回跳跃,向吴王显示它的灵巧。吴王射它,它敏捷地接住箭。吴王就召左右助手上前来射,猕猴遂被射死。
这个故事显然不是“枪打出头鸟”这样的世俗学问,而是站在猕猴的立场上,去看待“生”这件事。敏捷攀援对于猕猴的生存而言,只是一项技能,会让它运动的速度快一些而已,除此之外,毫无意义。但这只猴子却以此为荣,最终因此而丧命。西方有言“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庄子》告诉我们,虚荣不是原罪而是致命的毒药。
10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翻译:曾参再做官时心境又不同,他说:“我父母在时做官,俸禄只有三釜而心里感到快乐;后来做官,俸禄有三千钟而不及奉养双亲,心里感到悲伤。”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像曾参这样至孝的人,可以说没有受禄网所系的过错了吧?”孔子说:“已是心有所系了。要是心无所系,会有悲伤的感觉吗?那些心无所系的人看三釜、三千钟,就如同鸟雀蚊虻飞过面前一样。”
这个故事表达的内涵,和《逍遥游》《齐物论》如出一辙,但它的巧妙之处在于,例子如此具象和普世,使我们每个人都能代入到故事里,对逍遥游的境界有切身的体悟。道家并非狠心弃家之人,相反他们的孝和爱,更出乎天然的本性,比儒家少了繁文缛节的虚伪。曾子的感慨看似孝顺,可是父母的在世与否与个人的快乐悲伤本来应该是直接关联的,为何要加进来俸禄多寡的比较?难道曾子没有当官,父母去世他就不悲伤吗?说出这样的话,就还是心有所系,被困在俸禄的樊笼之中。
只写了10个故事,不知不觉就奔着5000字去了,其实《庄子》一书,是反复用各种内容来表达同一个观念,但巧妙的地方也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同一个意思要用不同的故事去承载,才能触动更广泛的人群,我列出来的,可能只是恰好“击中”我的。我喜欢用个比喻,《庄子》是刹车,人生这条长路,总要不时停下来,看看风景伸伸懒腰,谁不想偶尔逍遥一下呢。
注:本文白话文翻译出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出版社)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积累智慧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积累智慧的故事有什么)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2020.html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