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磨去棱角的石头(有菱角的石头 磨圆故事)

2023-03-03 10:12:01 技术常识4 新人必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14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王洛勇:曾是胡歌的恩师,独闯美国16年,感激19岁嫁给自己的丁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侃姐癫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菱角的石头 磨圆故事1

1997年,王洛勇接受了导演夏刚的邀请,出演其执导的电影《生命如歌》。

剧中,一位苏联的钢琴家,掷地有声地说出:“一个艺术家如果不为生他养他的土地去呐喊的话,他的作品永远没有灵魂,永远没有根”。

此刻,王洛勇的心在颤抖,作为孤身在外的游子,他对万里之外的那片乡土,深沉而热烈的爱,一如火山般喷涌而出,再难抑制。

“我要回去,我要回到大洋彼岸的中国,我要为十亿祖国观众表演”,他对自己说道。

孤身闯荡美国十多年,从只会两个单词的外来客,到美国麻省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到西装笔挺的曼哈顿名流;从被拒之门外的落魄艺人,到登上百老汇的华裔第一人,再到纽约世贸大厦顶层的那副巨大画像。

王洛勇用坚毅顽强的精神,书写了中国人的神话,震撼了西方的艺术世界,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堪称殿堂级的人民艺术家。

一、少年志高远

1958年,王洛勇出生在古都洛阳,父亲是南京人,而母亲则是上海人,在国家一五时期,父母来到洛阳支援重点工程建设,而这里便成了他的故乡。

小时候,他住在涧西区八号街的家属院,成天钻进门口的梧桐林里,和一群小伙伴躲猫猫,笑声肆意,合着从树叶间洒下的稀疏阳光,多年之后,钻进异乡的梦里。

后来,父母又被调到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举家迁往十堰定居,在这里,王洛勇与多才多艺的舅舅,学会了吹笛子。

13岁时,在一次“上山下乡”的活动中,他因为笛子吹得好,被湖北十堰市京剧团破格录取,而周边的同学都是因为形体过关考入的,这让他觉得自己少了点男子气概。

在剧团里,王洛勇练功非常刻苦,每次拿大顶就是一个多小时,踢腿一回要踢800次以上,这一练就是5年,也让他打下了坚实的形体基础。

后来,他因为出演《龙江颂》而受伤,休养期间,他又被《智取威虎山》中一段圆号表演所吸引,死乞白赖地求着领导要学圆号,拗不过他的软磨硬泡,领导只得答应。

1975年,王洛勇考入了武汉音乐学院主修圆号,顺便还学了作曲,镀金回来的他,立马成了剧团里的“香饽饽”,不仅跟头翻得好,还能演会唱,编曲也不在话下,甚讨领导欢心。

然而,此时的他,心中却装了更大的世界,得知解放军艺术学院在招生,22岁的他,孤身前往北京参加考试,奈何,在初试阶段就被刷下来,灰溜溜地跑回来了。

在王洛勇的性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而这次的落选,却成了插在他心里的芒刺,时常隐隐作痛。

第二年,在乡下演出的他,收到了母亲风尘仆仆带来的好消息,上海戏剧学院正在武汉招生,与领导周旋3个小时后,他骑着一辆“小破驴”飞奔至火车站,赶上了去武汉的最后一趟列车。

次日,下了火车,他脸还没来得及洗,就马不停蹄赶去考试现场,却不幸错过了考试时间,于是,他着急忙慌地找到监考老师俞得先,请求人家给他一分钟的时间。

合十的双手都快被他搓烂了,就差给老师跪下了,看着这个灰头土脸的小伙子,从十堰赶来不容易,俞得先松口给了他一次机会。

王洛勇深情地朗诵一段《卖火柴的小女孩》,还表演了自己拿手的京剧唱段,让监考老师们称赞不已,之后,他顺利考入上戏表演系。

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与孙淳、刘威、张秋歌等一帮相貌出众的同学同班,让王洛勇骨子里的自卑感更甚,而留给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比别人更拼命。

1985年,王洛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还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并被校方争取留校任教,任教期间,萨日娜、郭冬临、高曙光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从理论到理论,只怕是会误人子弟”,为了更好地教学,王洛勇向学校提出进组演戏,以实践为根本,向学生传输安身立命的本事。

然而,学校内规定老师不得外出演戏,这个想法只能作罢,后来,他又考虑去国外进修,让学校同意他停薪留职。

谁成想,这一去就是16年,山高水长,一路风霜,再次踏上故土时,已是不惑之年,想来不禁感慨万分。

二、独闯美国的16年

这年,王洛勇申请了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大学戏剧学院,而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他,被校方欣然接纳,并承诺提供6000美元奖学金。

初到美国,人生地不熟的王洛勇,内心很紧张,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面试这一关。

老师:“你读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吗?”

王洛勇:“Yes!”

老师:“那你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王洛勇:“Yes!”

老师:“从哪一段开始呢?”

王洛勇:“Yes!”

老师:“你听懂我的意思吗?”

王洛勇:“Yes!”

老师:“那么开始吧!”

王洛勇:“Yes!”

只见台下同学笑作一团,好吧,“Yes先生”出名了,王洛勇怎么也想不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他的美国之旅,为了顺利留学,他隐瞒自己英语蹩脚的事实,最终被校方劝退。

自尊心极强的他,不愿意就此放弃,打道回府,于是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机会。

“在异国他乡,我靠的是中国人特有的坚韧不拔,吃大苦、耐大劳,才挺过来的”,王洛勇回忆道。

为了生存,他租住在一间地下室里,一天打4、5份工,刷盘子、洗车、送货,还帮着白人太太开车,接送孩子。

不久之后,他终于考进了波士顿大学戏剧表演系,并收到5000元的奖学金,缓解了他囊中羞涩的窘境。

整整3年,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每天只睡3小时,把自己的头发用胶水黏在电风扇上,逼着自己学习至深夜。

1989年,王洛勇顺利毕业并获得文学艺术硕士,之后,他还被威斯康辛大学聘请,教了六年表演。

这年春天,阳光正好,王洛勇步行6个小时,走到了艺术的圣地“百老汇”,观看了一场名叫《蝴蝶君》的戏,看得他热泪盈眶,情难自已。

“等着吧,我总有一天要到这来的”,他暗下决心说道。

回去之后,他久久难眠,心中刺痒,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冒了出来,他要演《蝴蝶君》里的主角“宋丽伶”。

而这个角色就像京剧里的大青衣,男扮女装,美貌惊天,影史上最成功的塑造者是尊龙,几乎是人魂合一,再难超越。

王洛勇凭着一腔孤勇,拨通了导演的电话,一番真诚的自荐之后,竟拿到了竞演的剧本。

为了争取到这个角色,王洛勇请了英文老师,疯狂练习口语,他用一个找来的小石头,含在嘴里练习发音,经常一天下来,满嘴是血,腮也肿的像个桃子。

而这块石头在他嘴里含了3年,直到最后,石头的所有棱角都被牙齿磨圆了,如今,王洛勇还保存着这块小石头,时刻勉励自己不忘始终,戮力前行。

1990年,在西雅图,《蝴蝶君》演出取得空前成功,王洛勇也一炮打响,有意思的是王洛勇凭借《蝴蝶君》还拿到了最佳女主角奖。

1995年,王洛勇前后面试了8次,终于站上了百老汇的舞台,出演音乐剧《西贡小姐》第一男主,此后,这部剧一连演了5年零8个月,历经2478场。

至此,王洛勇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成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填补了百老汇历史上没有亚洲人演主角的空白,并获“美国福克斯演员奖最佳男演员”称号。

在美国,王洛勇的剧照贴满了大街小巷,公交车、旅游巴士,甚至世贸大厦的顶层,而他每次出门吃饭,经常被当地影迷认出,甚至为他买单。

《纽约时报》曾评价他的表演,“他清晰的英文吐字,让所有母语演出的美国专业演员感到羞愧”。

只有天知道,他付出了超出常人千万倍的努力,来美国的第10年,他终于站上了巅峰之位,他配得上鲜花,也值得所有人的掌声。

三、归来亦是重生

2001年,在事业的顶峰期,王洛勇毅然选择回国,他想看看家乡的变化,也想把自己的所学所思带回来,肥沃国内的艺术土壤,把中国优秀的戏剧文化推广出去。

阔别祖国16年,对他来说,这次的归来亦是重生,而他也肩负了更高远的志向和使命,这是一份深厚的家国情怀。

回国之后,他一边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一边接拍影视剧,而他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就是胡歌、袁弘和韩雪等。

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王洛勇深知其意义之重,从不敢有一丝懈怠,他的表演课富有创意,眼界新颖,思维开阔,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胡歌就曾夸赞老师,是一位真正的表演艺术家,功底扎实,德艺双馨。

而王洛勇最大的愿望,就是完善出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大学,不出国门,就可以学到全世界顶尖的表演技术和音乐技术。

另一方面,王洛勇开启了自己的影视生涯,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然而,很多人却不理解,认为这样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家,跑去演电视剧,实在太糟蹋了。

王洛勇却不以为意,他笑言自己不是什么厉害的专家,他也需要深入剧组补补课,而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束之高阁,而是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

此后,王洛勇先后主演了《林海雪原》、《虎啸龙吟》、《生死卧底》和《东北抗日联军》等70多部影视剧,也曾斩获“金鹰奖”和“金鸡奖”等重要奖项。

在主旋律的正剧中,他出演了许多的英雄人物,演过中国最大的豪侠郭靖,中国最大的战略家诸葛亮,还有中国最好的干部焦裕禄。

英雄来自于人民,而人民是这个伟大国家巨大的齿轮,推动着它不断前进,他有幸作为“亲历者”,说好中国故事,这是他最骄傲的地方。

2003年,在拍摄《林海雪原》时,他饰演剿匪英雄“杨子荣”,那是他第一次去东北,根本不知道这里有多冷。

当导演把他往外一推,站在四野无人的雪地里,那股冷风往肺管子里一插,仿佛被这片黑土地的魂附体,根本不用演,那感觉立马就来了。

在零下40度的环境里,一场叼着烟斗抽烟的戏,烟斗一贴嘴,就拽不下来,冻在嘴皮子上,一扯拉下一整块皮,鲜血直流。

抿抿嘴,继续拍戏,一场戏下来,他才发现手已经变了颜色,血已经不回流了,当地农民见状上前,立马把他的手往怀里捂,轮流给他搓了40分钟,才保住这双手。

在之后,是《虎啸龙吟》里的“诸葛亮”,前有李法曾版,后有唐国强版,都是经典难以超越,我想,若不是王洛勇这样成熟的演员,这版诸葛亮一定会是场灾难。

王洛勇的表演堪称教科书般,非常高级,他也是观众心中,最接近真实版的诸葛亮,接地气,有人味,不近妖,也不类神,就只是苦心孤诣的凡人罢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洛勇真正演出了其精魂,举手投足之间,绝无一处闲笔,实在妙哉妙哉。

而今年与后生演员刘亦菲、陈晓合作的古装剧《梦华录》,王洛勇饰演顾千帆的父亲“萧钦言”,也是让人十分期待。

四、与妻子相守40载

“这一切要归功于我的太太,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在一次颁奖典礼上,王洛勇动情地说到。

在事业上一路勇进的王洛勇,私下里,还拥有一段非常圆满的婚姻,他与妻子丁宁一起携手走过40年,两人育有一儿一女,生活非常幸福。

当初,两人是在十堰市京剧团相识的,十七八岁的年纪,朦胧的情愫荡漾在青春里,因为团里的规定,两人没有谈恋爱。

而王洛勇对丁宁一见钟情,经常偷偷帮助她练功,还为她作了两首曲子,随后在团里唱火了。

在之后,19岁的丁宁义无反顾嫁给了王洛勇,1985年,王洛勇出国留学之后,丁宁留在国内照顾一双儿女,并在十堰一家文化单位上班,夫妻俩过起了异地分居的生活。

后来,王洛勇在美国稳定下来,就把妻儿和父母接到了美国生活,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然而,由于王洛勇一门心思扑在表演上,常常早出晚归,与妻儿们交流的时间并不多,在6年里,他没有陪妻子过一个节,一个星期也只与家人吃过两顿饭。

对于这一切,丁宁没有抱怨,也没有争吵,她默默地守护在丈夫的身后,照顾着孩子,照料着老人,为丈夫打理一切琐碎的家务事,让他有足够的精力追求事业。

当王洛勇决定回国时,丁宁又二话不说地追随他回到祖国,这些年来,王洛勇非常感激妻子的付出,将自己全部的收入交给爱妻打理,身处复杂的影视圈,他始终洁身自好,给足妻子安全感。

如今,63岁的他,仍然奋斗在影视行业一线,教学、拍戏、演话剧,过得充实而忙碌。

前些年,他在参加《朗读者》的节目中,用一段纯正的英文,朗诵诸葛亮的《出师表》,其翻译之精辟令人震撼,在网上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红到了国外,吸引不少粉丝争相模仿。

以往,很多翻译中国戏剧的人不懂戏剧,使得本应传播出去的中国文化被困住了,而他正在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千古流传的经典。

正如他曾在社交平台上,写过的一句话,“生命是一场旅行,永无终点站”,而王洛勇也正向更广阔的天地奔赴而去。

有菱角的石头 磨圆故事2

童年趣事-抓石子

前几天,在商场里面看到五花八门的玩具,就会的感叹现在孩子们的幸福,看着看着总是会想起小时候的我们,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想一下还是很神奇的,似乎所有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玩具。夏天太热了,不想在教室外面玩耍,所以,抓石子就成了我们欢乐的源泉,几乎没每人都有一把石子,一到课件就可以拿出来玩了。

其实,抓石子有很多的乐趣,不仅仅得局限于怎么玩,还在于怎么做。路边好多别人家不要的瓦砾,我们却当宝一样,捡了许多,然后几个人一起,找个大一点的石块,把瓦砾砸成大小相似的五个或者六个圆形,然后放在水泥板上磨,直到把棱角磨圆。有时候是去小河滩玩耍了,到了沙堆处,看到不大不小正合适的石子就捡起来,那样的石子是我们最喜欢的。也许,我们会经常因为这个忘记时间遭到家长的一顿骂,可是却乐在其中。

课间时,总是会听到我们抓石子的欢笑声。每次抓石子都会把手弄得很脏,而且手指甲常常都是一般长一边短的,但是大家都乐不彼此。

感兴趣就关注吧!

有菱角的石头 磨圆故事3

人生少忧虑,多一点童心,生活才好玩——汪曾祺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也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

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些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磨剪子·戗菜刀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的。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梁,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作“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培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屯大白菜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作“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作“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茶馆》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着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摘抄者:

石锅子(16年HR人才发展&组织文化经历)

HR的一个普通读书人,做一个有灵魂有趣的HR...

非常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转发。


#我要上 头条##每段故事都是人生##读书##北京##老北京#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磨去棱角的石头(有菱角的石头 磨圆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134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