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哪些强国梦想的故事作文(有哪些强国梦想的故事)

2023-03-01 05:36:01 技术常识4 小白须知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06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以人才为笔,写好“科技强国”的奋进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强国梦想的故事1

新时代新征程,在追梦路上播种未来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一直以来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科研院所……一次次令人难忘的会面,一段段深入交流的对话,一个个亲切温暖的瞬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深情勉励,汇聚成众志成城的信心决心——“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个版块,突出了他们的内在联系,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培育离不开教育,以科技创新推动复兴梦想,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平凡岗位的坚守、钻研、拼搏,在跋涉中攻坚,在奋进中突破,在深耕中作为,用一个又一个的奋进故事,叠成通往“科技强国”的阶梯,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科技力量。

以人才为笔,擘画逐梦田野的青春画卷。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科技强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才。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青年人才自觉扛起科技强国重任,自觉树立“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理念,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一线,把青春梦想融入希望田野,在广袤大地擘画青春画卷,如一辈子躬耕稻田的袁隆平、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以人才为笔,描绘创新创造的领跑姿态。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的背后是无数平凡的坚守,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攻坚克难,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科研人才奋斗的足迹,这是汗水、是智慧,更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大飞机制造、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每一个突破的背后,都是创新创造的生动注脚,是科研人才敢接“重担子”、敢啃“硬骨头”、敢当“领跑者”的铿锵回答,是最美的青春姿态,也是最动人的自主创新答卷。

以人才为笔,写好科技强国的奋进故事。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推动科技强国,背后是老一辈科学家、是青年科研人才、是卓越工程师、是高技能人才……每一个奋斗者,是科技强国的支撑者,是书写更美好中国的担当者。人才是第一资源。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引导更多的青年人才融入科技创新之中,在各自的赛道上努力奔跑,自觉担当,不断攀登突破,方能书写更多的时代奇迹,为科技强国增添更多的荣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让青春闪闪发光,让科技创新之花竞相绽放。(文/范半烟)

有哪些强国梦想的故事2

中国日报11月16日电(记者 赵磊)今年11月1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已65周年。65载团结奋斗,实现了太多梦想;65载风雨兼程,写下了太多感动。见证院的历史,共担院的使命,每个一院人心底都有一件最难忘的事。这些事,或许时间的界限已模糊、记忆的轮廓已斑驳,但曾经肩上的职责永远铭记、心底的目标永远清晰,因为这些事,都关乎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关乎勇往直前的坚守、关乎矢志不渝的初心……在院65周岁生日这天,让我们重温这些故事,汲取新的力量,踏上新的征程。

“无悔的选择”

1956年9月,大学毕业后的陈奇妙,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国防部五院,对于即将投身的国防事业,他既激动又满怀期待。1957年11月16日,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简称“一分院”)成立,那天,忙忙碌碌的陈奇妙,面对肩头新的使命,少了一份新人的兴奋,心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就在一分院成立前的一个月,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其中包括苏联向中国提供几种导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并派遣相关专家帮助中国仿制“1059”导弹。

“苏联导弹先于图纸资料到达我院,我们没等他们的图纸到来就开始了‘反设计’。”但“反设计”并非易事。所有技术人员在上学时都没有学过有关导弹的课程,看着眼前的导弹,大家不知从何下手。

但航天人不怕难、爱钻研,将导弹一点点“解剖”,将每个部段按照专业分配下去进行研究。陈奇妙和一部(现总体设计部)技术强度室的同事们在没有苏联提供结构强度资料的情况下,自己做起了载荷和强度计算。“当时,结构强度室分为理论组和试验组,我在理论组,负责计算弹头稳定裙的载荷和强度计算。”

当时的院里,没有相应导弹的产品生产、试验和总装测试厂房,仿制人员的办公和居住环境也很简陋。“但大家积极性非常高,不等上级给布置任务,自己主动加班加点、不分昼夜。”

1957年,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科技落后,导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础工业成就的高度集成,“1059”导弹仿制之难可想而知,但航天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取得全世界瞩目的成绩。

回望过去,陈奇妙说:“这再次证明了中央决策之正确,在最困难的时候都要上马中国航天的项目和任务,创造了奇迹。于国家来说,这是无悔的选择;于我来说,与院共成长、与航天事业共成长,也是无悔的。”

成功是最好的回应

1967年11月16日,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即现在的一院建院10周年,当天,原总体设计部10室主任魏其勇正一心扑在新型号产品的研制上。魏其勇全程参与了“两弹结合”等多次试验任务,在建院后的第一个10年,他和同事们用成功回应着祖国的期盼。

“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用自己的导弹发射核武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本土进行两弹结合试验的国家,但这次成功,来得并不容易。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试飞失利,这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起步发展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60年过去,魏其勇至今难忘当时心痛的感觉。痛定思痛,他和同事们将失利的悲痛变成强而有力的前进动力,经过近两个月的分析检测,找到了失利的原因。

航天人从不惧怕挫折,是因为他们不但有奋起的决心,更有脚踏实地的行动。“那段时间,办公室的灯整晚整晚地亮着,领导催大家回去休息,却根本没人离开。”魏其勇回忆,大家都投入到设计改进中,积极准备复飞。

这次失利也是我国航天可靠性理念的转折点,航天人总结失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一切通过总体”“一切通过地面试验”的科研管理制度,这“两个一切”经过代代航天人的传承,沿袭至今,成为中国航天人的宝贵财富,在后续型号产品研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64年,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取得圆满成功。3年时间,一年一个台阶,中国有了能用于实战的核导弹,科学技术和国防力量快速向前发展。

从挫折中奋起,魏其勇和同事们用一次又一次成功书写着航天人的坚韧不屈。65载风雨历程,火箭人也通过不断攻关攀登中国航天的高峰,用一次次成功搭起探索浩瀚宇宙的天梯。

大巴山里“大会战”

“1977年11月16日,我们在大巴山062基地里搞生产‘大会战’。那时,山沟里冷得刺骨,但是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每个人都专注于手头的任务。夜晚,山上山下一片灯火通明,我们用热火朝天的生产‘大会战’庆祝建院20周年。”至今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张惠民都既感动又欣喜。

张惠民是12所的退休老同志,在院援建三线时期,曾为062基地的建设及生产工作奋斗了20多年,是三线建设选点定点、抢建投产等阶段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当时要完成工程建设、出3发产品,大家都积极响应号召,到处是大干快上的场面……”张惠民回忆,那时研制工作掀起新高潮,所有生产工作逐渐摆脱外部干扰,呈现了久违的积极风貌。

“伺服机构在外地,总装、控制系统等单位又分散在大巴山中相隔上百公里的狭窄山沟里,想要见面沟通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做试验……”张惠民回忆,生产过程中的协作配合尤其难,但对于生活上的艰苦他没有主动提起。他只说,“大巴山曾是长征路上红四方面军战斗的地方,是红军征服的第一座雪山,能在这里奋斗,我们内心是很骄傲的。”

谈起初心,张惠民还唱了一小段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去哪里,哪里艰苦哪安家。”他说,“我们就是在这首歌中踏上西去的列车,走进大山的。”20年艰辛过往,最让张惠民留恋的就是三线战士的情谊,“在艰苦环境下,人与人的关系是真挚的,结下的友谊是永恒的。”

从大城市来到大山深处,像张惠民一样援建三线的院工作者们豪情满怀,他们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了青春年华,在绵延千里的大巴山这片血肉浇铸的红色圣地,厚植了更加深厚的航天精神。

用实力向世界证明中国航天人的技术

1987年11月16日,当我院广大干部员工沉浸在庆祝建院30周年的欢乐与自豪中时,王瑞铨和同事们却无暇欢庆,他们正沉浸在科研攻关中。

这要从1986年说起。当年9月“867工程”启动,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外国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向世界敞开大门,重要意义不言而喻。1987年2月20日,时任15所1室副主任的王瑞铨被时任副院长于龙淮专门点名,让他试试能否接下亚洲一号卫星容器和运输车的设计任务。王瑞铨当场表态:“能干!”

真正看到任务时,王瑞铨才知道有多棘手。他们要在1987年年底前拿出合格的产品。不仅时间紧,王瑞铨说:“运输车要确保减震性能好,外方提出的技术指标高于国际上通用标准。而卫星密封容器的设计在国内尚属空白。”

再难也要干,王瑞铨和20多个同事下决心:外国人能办到的,我们一定能办到,还要比外国人办得更好。终于,3个月的连夜苦战初见曙光:设计任务按时完成。

之后,卫星密封容器和运输车等1990年开始接受考核和合练。“当时卫星运输过程中要求使用纯净氮气正压保护(即密封),容器还要有加温功能以及密封容器内的温度、压力和过载要实时记录。”在验收中发现使用密封条进行密封效果并不理想。在尝试了各种措施后,王瑞铨提了一个方案:漏多少补多少。等到再次验收时,密封容器终于通过了考核。

在后来的合练中,外方对卫星容器的评价是“Excellent!”而对于运输车的平稳性,外方记录的振动加速度数据显示“Very small!”那一刻,王瑞铨为自己和同事们骄傲,因为他们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人的技术是可信的、过硬的。

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不限于一时、一事,但王瑞铨说:“中国人要有志气,要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因为,“自立自强”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鼓舞他前行。

奋楫者破浪前行

“印象中,那一天院里好像很热闹,不过,当时竟忘了那一天是建院40周年纪念日。”25年过去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18所副总工程师何友文对1997年11月16日那一天的院庆印象已经有些模糊,因为他当时正一心扑在某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中。

1997年,何友文35岁,风华正茂,干劲十足,是年轻的伺服技术骨干。“那一年太关键了,从年初到11月底,任务相当紧,我们全身心扑在型号产品研制上。”当时,院里承担的某重点型号产品任务经过了10年研制,进入关键冲刺期,院里掀起大干70天、确保飞行试验成功的热潮。产品交付在即,他们却面临一个重大难题,伺服阀温度零点漂移严重。

“这个问题若不能尽快解决,将直接影响该型号产品的转段和后续飞行试验任务,我们压力特别大。”何友文解释道,当时,国内没有可替代的高可靠性伺服阀元器件,他们只有自主研发一条路可走。

船到中流浪更急,惟有奋楫者才能向前进。作为该重点型号产品伺服系统主任设计师,时任18所科技委主任曾广商全程跟踪产品试验,现场指导关键产品、元器件调试。有一次,年过6旬的曾广商与大家一起加班到凌晨4点,骑自行车回家时不慎摔倒,划破了膝盖。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第二天9点,又准时出现在测试车间。

“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年轻人,大家不舍昼夜,抢时间、赶进度、克难关。”通过不懈努力,团队成员研制出偏导射流型伺服阀,解决了应对大流量、高压力时出现的难题,提高了伺服阀产品的可靠性。

如今回忆起那年的这项攻关任务,何友文感慨万千,他说:“只要不怕困难,困难就会成为磨炼意志的磨刀石。凭借代代传承的航天精神和奋力拼搏,我们的航天强国梦会越来越近,航天事业会在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越来越强的支撑作用。”

担当从“心”开始从未止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闻此,临空部副总师杨红亮想起了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而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还要从15年前院庆日的一场捐赠说起。

2007年11月16日,建院5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责任·爱心·善助——从心开始”主题捐资助学活动是院庆一项重要内容。院将140余万元捐赠给了夏河县九甲小学和藏族中学。杨红亮作为院捐赠代表之一参加了捐赠仪式。

捐资助学活动前,院组织了周密的调研和策划。当年9月,杨红亮随调研队伍走进夏河县。他在那里感受到了桑科大草原的壮美和牧民朋友的热情,更让他难忘的是藏族孩子们黝黑的脸庞、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眸。尽管国家对夏河县实行“两免一补”,但不少适龄儿童仍因贫困等原因未正常上学,一名教师常常在一个教室里教着不同年级的孩子。

关心青少年的教育就是关心祖国的明天。随后,院掀起了捐资助学的热潮,并陆续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招募志愿者赴夏河县支教等多种形式传播航天爱心,履行社会责任,彰显航天担当。如今,院里不少员工仍然与夏河县的孩子保持着联络。校园环境越来越好,孩子们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更多的孩子爱上了航天、爱上了科技……这都让人坚信,院党委和院全体员工的爱心已在甘南藏区生根开花。

时隔15年,又逢院庆日。在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杨红亮与每一名航天人一样满心自豪。他也充分认识到,当下航天人更有责任举全部之力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维护国家安全,也更有责任为回报国家和社会贡献更多的航天力量,因为担当从“心”开始,从未止步!

用实干担起荣誉

2017年11月16日,院迎来60周年华诞。当大家沉浸在院庆氛围中时,211厂天津火箭公司崔鑫一边和同事做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简称“长五遥二火箭”)失利归零,一边为院第四届《感动我们》人物颁奖典礼做准备。

作为这一届《感动我们》人物评选中年纪最小的获奖者,崔鑫在被其他获奖人物的事迹感动的同时,深感自己的贡献还远远不够。就像评选委员会给崔鑫的颁奖词中所写,“造火箭于他,既是荣誉又是责任”,在获得这份荣誉之后,他感觉肩上的责任更加沉甸甸,自己也暗暗定下目标:惟有实干,才能担得起这份荣誉、扛得起这份责任。

那年7月,长五遥二火箭发射失利,给了研制团队“当头一棒”,但大家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悲伤,而是夜以继日埋头归零。作为总装车间装配一组副组长,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崔鑫和同事们一直在开会、反思、复查。最终,研制团队找到了失利的原因,并在2019年赢得了火箭的复飞成功。

“以前,我们一段时间集中干一发,现在可能同时干四五发。”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进入持续高密度状态,崔鑫承担的型号产品增多,肩上的担子也加重了。但他从未打过退堂鼓,总是坚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该做的工作就得踏踏实实做好。”

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在多个重大工程项目里,都能看到崔鑫的身影,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感动我们》人物颁奖典礼上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装配出一发又一发稳妥可靠的火箭。

今年,火箭院迎来建院65周年。在感受院庆热闹氛围的同时,崔鑫也没有放下工作,他和同事们正在对明年空间站运营阶段所需的火箭进行装配,为迎接下一个成功奋斗着。

有哪些强国梦想的故事3

新华社西安11月10日电 题:王震: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注入青春力量

新华社记者许祖华、孙正好

“这是非常前沿而重要的领域,需要做实实在在的基础研究,要和国家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一栋教学楼里的实验室,36岁的王震正在指导博士生在电脑上做博弈智能的实验。

王震是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担任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2016年底,王震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到西北工业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谈及当时为何选择回国发展,王震说:“我的根在祖国,科技报国是我从小的梦想。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学有所成后回来报效祖国。”

近年来,王震主要围绕博弈智能、智能无人系统和网络空间智能对抗开展系统性研究。他深耕于基础科研,一直在探索如何把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工程应用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坚持将自身科研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为国家急需型基础和应用研究做出了贡献。

他带头创建实验室、组建科研团队、攻关关键技术。为尽快解决国家重大科研难题,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办公室的折叠床见证着他从早到晚的工作常态。

他常说:“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突飞猛进,我们要抓紧干,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王震带领团队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做了大量基础科研工作,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围绕博弈智能,他提出了智能决策与认知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得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围绕智能无人系统和网络空间智能对抗,他牵头研制了多项智能分析系统,相关成果填补了领域多项技术空白。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潜心育人,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的教学特色,曾多次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竞赛大奖。

“这周研究课题有什么新进展?遇到了哪些新问题?接下来应该在哪些方向突破和改进?在研究团队每周的组会上,王震老师都会和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博士生郭浩感触颇深,“王老师是我科研上的引路人,他对科研的专注和执着深深感染了我。他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科研能力,使我受益匪浅。”

在博士生樊仕琪的眼里,“拼”和“实”是王震老师最突出的特点。“王老师在科研上的拼劲十足,为了完成科研攻关,经常忙到深夜。他一直给我们强调科学研究要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要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科学的兴趣应从小培养。”王震热衷公益科普工作,近几年在欠发达地区的20余所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并与地方建立了长期帮扶机制,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我主要是给中小学生讲一些最新的科学发现成果,科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心怀科学梦想。”王震说。

今年5月,王震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对此,王震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国家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我们更应奋发有为,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这让王震倍感振奋。“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我将牢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带领团队在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前沿领域继续攻坚克难,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王震说。

来源: 新华网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哪些强国梦想的故事作文(有哪些强国梦想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014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