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身边有什么现实的故事)

2023-02-27 06:54:01 技术常识4 运营教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95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疫情之下的真实故事:尿毒症患者接连去世,生者艰难求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梦潭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身边有什么现实的故事1

患有尿毒症的表姐告诉我:“这几天我有好几个病友去世了,新冠对有基础病的人真的不太友好,糟糕的是我也被感染了。”看着她发来的这个消息,我不免有些担心。

洗了一次冷水澡,引发尿毒症

表姐今年42岁了,患有尿毒症将近20年了,之所以患病是因为她洗了一次冷水澡。

那时她刚上大学,学校进行军训,军训完表姐回到宿舍觉得很热,于是便痛痛快快洗了个冷水澡,当天晚上她就开始发高烧,而且一连几天高烧不退。

校医见她的情况有些不太对劲,便建议她去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表姐得了急性肾炎。

因为生病,表姐办理了休学手续,在家休养了大半年,后来虽然勉强恢复了,但是身体却大不如前。

再后来,表姐结了婚,婚后很快怀了孕,但当她怀孕四个多月时却发生了意外。

一天傍晚,表姐出门买东西,那时正是冬天,下了点小雪,表姐出门时没留意摔了一跤。这次意外让她失去了孩子。表姐很伤心,本就身体不太好的她变得更加虚弱,后来再去医院检查发现她患上了尿毒症。

手术失败、离婚

得了这种病要么终身靠透析活着,要么就得换肾,思虑再三,表姐决定换肾,毕竟她还那么年轻,终身透析对她来说太残忍了。

为了换肾表姐一家砸锅卖铁,借了不少钱,但是有钱也不一定可以手术,因为要等待合适的肾源。

大约等了半年,表姐终于等来了肾源,她如愿进行了手术,本以为以后便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可是没想到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个玩笑。

手术后她的排异反应非常大,手术第七天她就感觉肾部憋胀,疼痛难忍,甚至出现了血尿。因为排异反应太大,医生不得不再次手术,将移植的肾脏取出。

这次失败的手术让表姐的身体变得更糟糕,家底也被掏空了,而且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她以后不能再生孩子了。

手术半年后,表姐夫向表姐提出了离婚。我们都觉得表姐夫太薄情,可是表姐却说他理解表姐夫,她不想拖累他。

表姐夫走那天,表姐亲自为他整理了行李,当时我在场,看着她平静地把表姐夫的衣服一件件装进行李箱,就好像表姐夫只是去短暂旅行,可是我们都知道他永远不会再回这个家了,表姐夫则是在一旁默默地抽烟。

离婚后,表姐就一直和我舅妈、表弟一起生活,她们经营一家干果店,本来生意还可以,但是后来表弟迷恋上了,输了很多钱,家里的钱都让他输得差不多了。后来他干脆就去骗,说有好项目忽悠大家投资,不少亲戚朋友被骗了。

东窗事发时,亲戚朋友堵着门来要钱,表姐和舅妈才知道表弟闯了大祸,可是此时表弟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亲戚们闹了一段时间,但是他们也知道舅妈和表姐对此真不知情,而且她们也根本拿不出钱来,于是只得作罢,从此以后,表姐只能和舅妈相依为命。

病友相继离开

手术失败后,表姐只能靠透析生存。她每个星期透析两到三次,每次透析她都很痛苦,感觉头晕、恶心,没有食欲。她的胳膊上有个“瘘”,每个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之前都要进行“造瘘”,因为那个鼓得像包子一样的瘘,表姐很少穿短袖的衣服。

透析这么多年,表姐早已经看淡了生死,她说和她一起透析的病友很多都离开了,“可能前一天你还和对方一起聊天,可是第二天护士就会告诉你那个人没了”。

“放开后这段时间,离开的病友越来越多,都是年龄五六十岁、透析了好多年的人,身体本身就不太好!”病友相继离开,让表姐有些惆怅和焦虑。

这几天表姐也被感染了,她连续几天低烧,浑身酸痛,拖了几天她开始感觉胸口很闷,去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是肺炎了。她想住院,但医院没有床位,她只能回家治疗,60多岁的舅妈前段时间发烧,这些日子刚好了一些,还要照顾表姐。

为了缓解痛苦,表姐只能去诊所输液,因为她有基础病,一般的诊所不愿意接收她,最终在一位病友的帮助下她才找到了一个诊所就诊。

诊所里天天都满员,想要有床位就得早点去排队,去得晚了就得坐着输液。还有一家三口一起去输液的。

诊所大夫的电话每天都响个不停,总有人打电话请大夫上门去输液,对于这种要求大夫基本会婉拒,因为诊所里病人太多,他分身乏术。

输了几天液,表姐感觉好多了,不过想要彻底恢复大概还需要很长时间。

“在诊所里听说医院里排队做CT的人非常多,都是担心自己成为白肺的,你也多加小心!”这是表姐对我的嘱咐。

当护士的同学有了辞职的打算

我的同学小许前几天和我说她有了辞职的打算。

小许是乡镇卫生院的护士,她原来一直属于编外人员,每个月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虽然工资不高,但她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辞职。因为这份工作比较清闲,除了每月给孩子们打疫苗的那几天,大多数时候她没什么事。

但是自从发生了疫情,她感觉工作量一下子加大了,她和单位的同事每天被派往村里做核酸,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让她感觉几乎窒息,而且她每天都担心会把病毒传给家人。

放开后,不少人都被感染,卫生院里开始人满为患,每天都有十里八村的人来这里买药、输液。

这段时间小许每天都很忙。期间她和同事都相继感染,可是单位要求“轻伤不下火线”,能坚持还是尽量坚持。

小许和不少同事响应号召,尽量不请假。期间有的同事工作时突然晕倒,有的同事发烧39度多,嗓子几乎说不出话,但还是坚持工作。

和小许关系不错的一个同事,前段时间辞职了,一来考虑没有编制,工资又低,二来考虑工作实在太累,她熬不下去了。

看着同事离职,小许也很动心,她也感觉很累,家里的孩子们也都病了,她无暇顾及,这份工作让她心力交瘁,她不知道自己还能熬多久。

不过去年她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招聘考试,有了编制,如果能过了实习期,工资也会有所调整。所以,到底辞不辞职,她很纠结。

疫情下的农村:不少老人为了省钱选择硬扛

前段时间回了一趟农村老家,嘱咐父母做好防护。我发现农村不少人根本没有储备药品的意识,尤其是老人。

许多农村老人认为村里空气好,人员也不如城市密集,所以病毒不那么多。

更糟糕的是这些农村老人都吃苦耐劳,有病喜欢硬扛,觉得没必要去医院花冤枉钱,“发烧了多喝水,多休息几天就好了,只要能吃能喝,啥病也不怕!”这种情况实在不容乐观。

村里极少数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去世了,大家觉得这算是寿终正寝,并没有把这归咎于疫情。

疫情之下的农村,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人们依然平静地生活着。

写在后面的话

以上讲述的是我的所见、所感,不知道你是否感同身受。

疾病总是让人心力交瘁,这个冬天似乎显得特别漫长,我们不知道还要煎熬多久。

不管怎样,生活总要继续,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身边有什么现实的故事2

记者丨李宇欣

初冬晚上10:40,下课铃准时响起,高三的孩子们放学了。

王怡坐在客厅里,听到了铃声,头也不抬,加快了手中给小土豆剥皮的速度。她知道,约莫七八分钟后,女儿欣悦就要到家了。

今年9月,欣悦进入高三,为了让女儿安心备考、回家能吃点爱吃的饭菜,王怡决定租房陪读。暑假里四处物色了一圈,她以1200元的价格租下了学校旁边的一个套二,房子距离学校只有100多米。与此同时,每天晚上变着花样给女儿做夜宵,就成了陪读妈妈王怡的例行之一。前一天是凉拌鲫鱼,这一天是麻辣土豆,还有一碗豆腐肉末羹。

王怡为女儿做宵夜

周一到周五,王怡在成都,守着大女儿欣悦和小女儿珠珠,珠珠才4岁,在上幼儿园。到了周末,王怡就要往绵阳跑——老二小宇在绵阳某学校读寄宿,今年上初三了,也是关键的一年。

除此以外,每天早上做完早饭,王怡还得骑四十多分钟电瓶车,到20公里外的华阳,打理自家的窗帘店。

16年前,王怡和丈夫老吴带着当时才2岁的大女儿在宜宾创业,给人安装窗帘,但开店仅仅三个多月,老吴突然颅内出血,导致左半身偏瘫,三个月恢复后左手却不再灵便,没办法,王怡站上了和她一般高的木凳,成了全县“第一个会安装窗帘的女人”,并在第二年有了儿子小宇。

10年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关了宜宾的店铺和雅安的分店,带着一家人把窗帘店开到了成都。但最近几年,受各种影响,窗帘的生意一路下滑,王怡算了算账,仅仅最近三年,窗帘铺子就亏进去近200万。不得已,王怡只得卖掉了唯一的一套房子,还清了债务。

恰逢女儿高三,王怡只能一边陪读,一边维持窗帘店生意,同时寻找二次创业的机会。

亲戚朋友都惊叹王怡“太能干了”。但其中的无奈和辛酸只有王怡自己知道:自己现在就是丈夫和三个孩子的唯一依靠,除了更努力,生活并没有给自己其他的选项。

陪读

每天往返40公里

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6点,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某重点中学旁的一栋居民楼里,二单元六楼的灯光准时亮起。

翻身下床,披上衣服后,王怡先敲响隔壁女儿房间的房门,再转身进入厨房。陪读以来,她的生物钟已经和女儿的作息同步,有时甚至不等闹钟响起,就习惯性地醒来了。

说起租来的这套两居室,王怡觉得自己运气蛮好。因为紧邻重点高中,这个小区的房子一直很紧俏,通常是6月高考刚考完,下一届高三陪读的家长就把房子预定了。王怡是今年8月才开始找房子,好在遇到一个临时退出来的房子,幸运的租到了——每个月房租1200元,一年起租。

高三的孩子,节奏跟“打仗一样”,王怡也不做复杂的早餐,一般就是牛奶、鸡蛋、包子等,孩子如果赶时间,可以提着在路上边走边吃。

6点50分,女儿出门,王怡一般会将就着锅里剩下的吃点儿,然后骑上电瓶车,往华阳赶。一要赶上老三上幼儿园,二要赶上窗帘店开门。

王怡安装窗帘的店铺,开在华阳街道上,平时就老吴看店,还有一个工人加工窗帘。因为老吴行动不太方便,王怡白天也得去看着,为了方便,老三索性也就在华阳上幼儿园。

王怡陪读的路上

每天这样来来回回地跑,但一提到辛苦,王怡就摆手,“老大最辛苦,高三了,想考医科大学,压力大得直掉头发;老二也辛苦,初三了,想考个好一点的重点高中”,说罢,指着老吴,“他第三辛苦,每天晚上还要守店铺”。

但是,不管大家多辛苦,只要孩子们能好好读书,有文化,王怡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她吃过太多没文化的亏。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受文化水平限制,就连打印发票这件很多人眼里的小事,两口子愣是学了几年都没学会,丈夫甚至至今不会用电脑上的拼音打字,好在孩子们长大了,能帮一点忙。但女儿初中是寄宿,当时打印发票这件事,全家只能等着女儿周末回家集中处理,“很不方便,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负债

县城第一个会安装窗帘的女人

把老三送到幼儿园,上午9点,王怡开始在店里店外忙活。

店铺不大,上下两层,总共三百多平米,楼下铺子做生意,楼上两套房,一套用作窗帘的展厅,一套自住,租金一年八万。

这是王怡做窗帘生意的第16个年头,也是凭借着这份生意,16年来,王怡才能给丈夫治病,供三个孩子读书,养活了一家人。

王怡是2006年接触做窗帘的,当时先是在亲戚家帮了小半年忙,然后夫妻俩带着刚满两岁的欣悦和借来的3万余元,从老家自贡来到宜宾,于当年3月开了第一家店——王怡负责裁剪、熨烫,老吴负责上门安装。

王怡熨烫窗帘

那年6月,王怡记得宜宾天气异常闷热,似乎半个月都没下一滴雨。有一天,老吴突然在店里晕倒,送到医院一查,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颅内出血,最终导致左半身瘫痪。

店才开了三个月,丈夫就瘫痪躺在医院,家里女儿还要吃奶粉,开店借的钱还没还完,老吴做开颅手术又借了4万多……一家老小和一屁股的债,全都指望着王怡一个人。

没办法,窗帘店成了唯一生计来源。她只得每天中午顺着县城的新小区挨个跑,办法也很原始,就是往刚装修的新房门口塞店铺的小卡片,上面印有联系方式。

半个月,她从100斤消瘦到84斤。

好在跑了一个月,有生意上门了,但窗帘做好了,请不起安装工人,王怡不得不成为了县城里“第一个会安装窗帘的女人”。

房屋室内一般高约2.8米,王怡1.55米,安装窗帘时,她需要踩在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木凳上打孔、安装。

第一次安装窗帘,王怡记得自己双腿打颤,80多斤的她拎起10多斤重的电锤,手都在抖。紧接着,第一个孔就没打成功,还烧坏了电机,维修又花了五十多元。后来她才知道,孔正好打到墙里钢筋上了, “其实只需要往旁边移动两公分就可以了,但经验也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生意有了起色,老吴的手术也很成功,康复训练三个多月后就能走路了,生活也能够自理,但左手一直没有知觉。夫妻俩于是转换角色,王怡更多承担谈生意、安装等对外的工作。

2007年,王怡26岁,怀上了老二小宇。即使孕期,她也挺着肚子上下高凳,手握电锤在两米多高的墙上打孔,“肚皮就贴在墙上”。

王怡熨烫窗帘

那两年,王怡形容自己忙得脚不沾地——经常“打窗帘”(裁剪、熨烫等过程)加班到凌晨两点,早上五点又起床工作,一年到头就过年放一周假,还要忙着拜年走亲访友,“做窗帘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先谈价钱,谈好了一般上午去量尺寸,晚上就加班加点地裁剪、熨烫。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安装好了也还需要售后”。

不过,她的辛苦也没有被辜负。开店不到三年时间,王怡一家不仅还完了数十万的债务,还有了些余钱,她开始琢磨孩子们的教育规划。

读书

到成都去,到绵阳去

下午5点,王怡出现在幼儿园门口,珠珠看见她,欢呼着向她扑来——相比正读高三和初三的姐姐和哥哥,4岁的老三还没有任何学业压力。

十年前,虽然窗帘生意越做越好,但为了让欣悦和小宇接受更好的教育,王怡相继关掉了宜宾、雅安的店铺,举家搬到了成都。

2012年9月,大女儿欣悦从宜宾转到了成都华阳某公立小学二年级就读。2014年,老二也到了成都上小学。

2016年,大女儿小学毕业,小升初的时候,十分争气地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错的初中(注:当时小升初还能以考试形式升学)。老二小宇的学习也不错,小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绵阳一所口碑不错的初中。

虽然这些年在宜宾、雅安、成都、绵阳等地奔波辗转,并且也花了不少钱,但王怡一点都不后悔。“我对教育也不太懂,但是我也去打听过,人家都给我说,只要孩子成绩好,就尽量到成都去,到绵阳去……这些年赚的钱,很大一部分都用在娃娃读书上了。比较欣慰的是,娃娃们都还比较懂事,学习也比较努力。”

来成都的第三年,王怡在荷花池开了一个批发店,还是做老本行窗帘生意。2016年年底,一家人在成都买了个小房子,总价80多万,首付了50万。

日子本来一切都在向好,但最近几年,荷花池的批发店一直亏本,苦苦熬到去年,最终关了门。一清算,欠了近两百万的债务。

因为生意的低谷,家庭经济一落千丈。也因为钱的事,王怡和老吴的感情上也一度出现裂痕。2020年年底,两口子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但在开庭前,又相互和解,撤诉了。

到了今年6月,三个孩子要读书,一家老小要吃喝,还有一堆的债等着还,实在没办法,王怡把刚买了几年的房子卖掉,总算先还清了债。

目标

不管男生女生,要有思考和生存能力

除了做生意,王怡空闲的时候还有一个爱好——拍vlog(视频网络日志) 。

两年前,短视频刚兴起,王怡也在抖音和西瓜视频开设了账号,空闲时学着加字幕、剪辑、配音,不时发布一些生活动态,不少都与孩子们有关,目前,她在抖音发布了720个视频,积累了3.8万粉丝。

但粉丝多了,声音也有些杂了。比如王怡最近拍摄的陪读动态,就招来了一些批评的声音,有人说她娇生惯养。

王怡说,自己没有理会,怎么养孩子心里有数,陪读也只是高三这一年,“说实话,我觉得相比做体力劳动,读书还要辛苦得多,我家老大每晚10点40下课,回到家已经10点50了,吃完夜宵、洗漱完就11点半了,随后还要做点作业,基本要十二点过才能上床睡觉……不比上班轻松”。

当然,偶尔还有一些更传统的声音,“女孩子那么拼命读书干嘛,有个学历不就行了,早晚还不是要……(嫁人)”。

王怡对此完全无法认同。她想起,16年前,在宜宾上门安窗帘时,她经常听到客户的质疑——“女人也会安窗帘?”

后来,她通过实际行动在县城树立了口碑,甚至打开了生意的新局面。“我也经常告诉娃娃,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能完全被别人的想法左右,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生存的能力。人生的某些阶段会又苦又累,不要怕,总会过去的。”

虽说没有给三个孩子定下明确的目标,但王怡坚信一点,读书不是没用的,也不会没有用的。她希望三个孩子将来都能上大学,“至于出来工作做得怎么样,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但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上大学起码给了他们一个公平的起点,让他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当然,人生的最终选择,还是在于他们自己。”

前段时间,欣悦问妈妈“如果高考考差了,全家人会不会就不爱她了”。王怡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和更多的家长探讨,于是,她录了一期视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读书不是为了取悦家长,是为了自己而读。家长对孩子的付出,是爱是责任,最终无论输赢,我们都尽力就行。你们读书要尽力,爸爸妈妈的生活,也要尽力。

她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些年的经历,又一次确认,“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但我自认为自己还是尽力了”。

备注:王怡、老吴、欣悦、小宇、珠珠皆为化名

身边有什么现实的故事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0月23号,江西抚州南城县太平桥下,一女子跳河轻生,结果落水之后就后悔了,在河中拼命挣扎呼救。危急关头,正赶往县城上班的男子李文琦经过,听到呼救声,立刻跑到桥头,脱下棉衣棉裤的头扎进冰冷的河水中,游荡落水女子身边的时候,女子的头顶已经快被淹没了,仍在不断的往下沉。李文琦赶紧用左手从腋下将女子拖出水面,女子大口呼吸了几下,缓了过来,紧紧抓着李文琪,哭着说,救我,女子过度挣扎会将两人都置于险境。

李文琪一边拖着女子往岸边游,一边安抚他说,你要听我的,保持体力,我会救你上去。距离岸边还有百余米的距离,李文琪的体力在迅速消耗,深吸一口气撑不到岸边,他决定先游到30米远的桥墩边喘口气,就在这时,桥上有人扔下来一根竹竿,这真的是及时的救命干。李文琪琪立即。调整救援方案,将竹竿夹在右臂腋窝下,另一头伸向女子,并且大声告诉她不要整个身体都趴在竹竿上,然后用两只手臂轻轻夹着竹竿,将女子内头翘起来,带着女子慢慢游向岸边,最终和等在岸边坚硬的消防队员一起将女子拉了上来。

而直到上了岸之后,人们才发现李文琪的右手没有手掌,他仅凭一条手臂和一条断肢就起了一条宝贵的生命。鼓掌英雄不只有奋不顾身的一腔热血,更有危急时刻的冷静、智慧、细心和随机应变,才能完成比普通人更艰难的见义勇为壮举。据了解,李文琪是一名退伍军人,因为意外造成身体残疾,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身残志坚,并把善良刻在了骨子里,五六年前,他还曾救起一名落水儿童,而这次,他不仅是救了一条命,更给轻生女子上了宝贵的一课。

退伍军人点赞惜生命,热爱生活,只要不放弃,没有什么坎过不去。希望被救女孩不仅懂得感恩,更经过这次死里逃生,从救命恩人身上找回逆境中继续前进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致敬退伍不褪色的孤掌英雄李文琪,这个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

有什么黑暗的现实故事书(有什么黑暗的现实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身边有什么现实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887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