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施工队的故事(施工工人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20 14:42:01 技术常识4 新人需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15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1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阳光很烈“暑”你最美︱项目施工人员烈日下的“高空之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施工工人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编者按: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本周嘉兴持续高温,热浪翻滚。高温下的禾城,有这样一群最美坚守者,他们用汗水浇灌城市拔节生长,用敬业勾勒出骄阳下最美的身影。正是他们的汗水,换来美好的城市、井然的交通、干净的街道、便利的生活……

7月11日起,南湖晚报策划推出《阳光很烈 “暑”你最美》系列报道。多路记者将走近烈日下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用文字和镜头定格珍贵的瞬间,感受他们的坚守和付出,向他们致敬!

高温·人物

采访对象:邓玉平,49岁,上海建工、嘉兴南湖未来广场项目架子工班组长

采访地点:市区南湖大道与会展路交叉口项目现场

现场温度:地面温度50℃

高温感言:我每天都要面对脚手架,从脚手架的温度就能感知一年四季的变化,但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只要工程有需要,我们都必须照常工作。从事建筑行业将近30年,大部分工作时间在嘉兴,参与了数不清的项目,很荣幸也很开心,这是作为建筑工人的一份特有的荣耀。

高温·故事

树梢纹丝不动,被阳光直射的地面仿佛在嗞嗞作响,上午9点,还没到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人的体感温度已经将近50℃,只要走出空调间,汗水就一刻不停地流。

对于邓玉平而言,这是他从事建筑行业工作30年里普通的一天。戴好安全帽和手套,他拿起脚手架的钢管和盘扣,一个一个部件连接起来,为后续施工作业打好基础。“钢管从早晒到晚,温度有多高?要是不戴手套就去拿,掌心可能会被烫出水泡。”邓玉平笑着说道。

千千万万名与邓玉平一样的建筑工人,如机械上的小小螺丝钉,看似渺小,实则不可或缺,他们是建设项目的施工人员,也是城市建设的见证者。

视频加载中...

凌晨3点起床,只为争取一丝清凉

“酷暑”“高温”依然是嘉兴今天的主题词,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待在空调间里,即便是要走到户外,也一定会选择有阴凉的地方,尽量避免太阳直晒,还会用上全套的防护工具,比如防晒衣、遮阳伞等。但对于建筑工人来说,施工作业面往往是在地面向上延伸,所以他们所处的位置是暴露在太阳下的,无法躲避太阳,更无法避免高温。

“早上能稍微凉快点。”邓玉平说,为了争取到清早的一丝凉意,他最近都是凌晨3点钟起床的,半小时洗漱、吃早饭,3点半从家里赶往项目现场,4点钟天蒙蒙亮时,他和工友们已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上午9点左右记者赶到项目现场时,已经是邓玉平工作的第5个小时了,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流淌下来,颗颗汗珠串联成一条“小河”,在阳光下闪着光。因为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邓玉平的肤色已经不能用古铜色来形容,而是接近咖啡色,毛孔在深色皮肤的反衬下变成小白点。

邓玉平是四川宜宾人,1993年来到嘉兴企业上班,次年开始接触建筑施工,此后就一直从事这个行业。“很多人说做建筑很辛苦,但是有什么工作是不辛苦的呢,各有各的难而已。”在这个即将 “知天命”的人眼里,建筑是钢筋水泥,是有“标准答案”的,按照规范操作和施工就能收获成功。

从打杂到木工、钢筋工,再到架子工,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工种,邓玉平似乎都接触过。“只要是做建筑的,忍受高温、严寒都很正常,有时候还会遇到台风、暴雨或者冰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就能沉着应对了。”可能是近30年从业经历磨砺了他,邓玉平面对自然天气的变化更加从容和淡定,也能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人手一个大水壶,一天要喝5壶水

目前,邓玉平负责的是架子工班组的统筹协调,给组内四五十名工人分配工作。“架子工的任务就是把脚手架搭设起来,为后续的木工、钢筋工准备好作业面,所以要提前考虑好作业时间,不能耽误了后面其他施工作业。”

邓玉平的脑子里,仿佛有一张立体的施工图,他随手一指告诉记者,接下去要做哪一部分的脚手架。“最近天气太热,施工进度有点受影响,这些问题我们都要提前考虑好。”建筑行业的工作类似包干制,不同工种之间配合协调,才能保证工程整体推进顺利。

建筑工人每年都会面临“战”高温,建筑工地对此也有了完善的措施。作息时间方面,一旦气温超过35℃,就采取“做两头、休中间”的作息,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所以接近上午10点钟左右,工地上就没有工人了,到下午3点之后他们才会陆续回到工地。

“企业还给我们安排了体检,在平时体检的基础上,加强高温时段的检查,比如测量血压等,频次也会比以往更高一些。”邓玉平说,来自建筑企业的关怀,让工人们更加有干劲,企业还在项目部准备了不少防暑降温的药品,根据工人数量及时增补,茶水间全天候供应大麦茶等茶饮,也有冰镇盐汽水等饮品提供,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工人都手拎一个大水壶,有成年人小臂的大小,能装2L左右的水。“一天大概要喝掉5壶,毕竟要流那么多汗呢。”邓玉平扬了扬手中的水壶,笑着说道。

接近上午10点,太阳直射下的地面温度还在继续攀升,邓玉平和工友们准备下班休息,为下半场的工作积蓄能量。

保持学习状态,跟上时代发展

很多人对建筑行业有误解,认为这是个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但事实上,要想做出标志性的项目,钻研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就拿嘉兴南湖未来广场项目来说,它是我市“百年百项”重大项目和“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由MAD建筑事务所继嘉兴“森林中的火车站”之后设计的又一地标性建筑,由“一馆两中心”组成,需要用到大量钢结构和定制的外幕墙,支撑起未来广场波浪状的屋顶。

而对于邓玉平来说,仅仅是面对横平竖直的脚手架,也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前些年,脚手架的钢管由一些支撑固定,容易发生松动之类的情况。”他告诉记者,如今的脚手架改用盘扣式钢管,用卡扣固定,就能避免发生脚手架坍塌等事故,大大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性。

“我们专门去学习过盘扣式脚手架的操作方法,只有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才能参与个更多的工程。”邓玉平说道。

从业近30年,他的脚步遍布嘉兴五县(市)两区,参与过的项目不仅有嘉兴南湖未来广场这样的公建项目,还有不少住宅类项目,但不管是哪一类工程,他都会尽心尽责,给城市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高温·手记

作为城建条线的记者,我总觉得自己对高温采访已经非常有经验了,防晒护袖、帽子“全副武装”,但当听到这几天嘉兴最高温度超过40℃的时候,内心难免还是有点发怵。果不其然,上午9点来到没有遮挡的项目现场时,我清晰地感受到热浪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

高温采访,避不开建筑工人,不管是以前采访过的塔吊工人、钢筋工人,还是这次采访的架子工,他们都会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高温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反而是看到拔节而起的建筑会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这是他们亲自参建过的项目。

城市发展离不开每一个行业,每个行业离不开一个个参与其中的个体,正是这些自喻为“螺丝钉”的个人,成就了一件件在历史画卷中留下印记的作品,最终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让我们致敬时代,致敬每一位在烈日下奋斗的个体,时代因你们而美丽!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施工工人的故事有哪些2

电视剧 《麓山之歌》海报。

《麓山之歌》 主演任正斌。

任正斌:红网夜读的朋友,国庆快乐!我是电视剧《麓山之歌》马大庆的扮演者任正斌。今晚田萌为您朗读的是《麓山之歌》原著小说《重中之重》的精彩章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走进中国重工人的传奇故事。

(摘选自《重中之重》P424)

“王总,您看完这个项目,再做决定不迟。”

卫丞一招手,马炎跟华为的技术工程师将信号切到LED大屏幕上, 画面中一辆挖掘机停在一块正正方方的黄土地上,但驾驶室里没有人,马炎就站在人群前面对着两个监视器拿起了操作杆。

卫丞向王总解释,矿山施工环境恶劣,特别是夜间施工及采空区施工,其安全隐患很大,导致管理成本高,有些年轻司机吃不了苦,招聘留存率也很低,如果实现作业面无人化,安全性将大大提升。

卫丞示意众人看大屏幕。挖机驾驶室里空无一人,屏幕前的马炎开始操作。大屏幕中的挖掘机随着马炎的操作,开始挖掘,扩音器还原了现场声音、振动环境,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王总也瞪大眼睛,看着大屏幕上的无人挖掘机在马炎的远程操作下,奇迹般地挖出了一个二维码。他们在卫丞的提醒下,拿出手机开始扫描,扫描结果竟然是王总所在的矿业集团手机客户端。人们惊叹起来,但王总还是将信将疑:真的有这么高的挖掘精度?方锐舟也不多言,请王总去现场看一看。

挖掘机试验现场,王总好奇地看着无人驾驶挖掘机挖出来的真实二维码,简直不敢相信,他又看向无人操作的挖掘机。卫丞在一旁介绍,在5G网络接收器、高清摄像头、防撞雷达、倾角仪、陀螺仪配合下,挖掘精度误差在5厘米以内,而且几乎没有延迟。

马炎和工作人员抬过来操作器,把一副VR眼镜递了过来,请王总戴上试试。王总将信将疑地戴上眼镜,稍微碰了一下操作杆,挖掘机真的开始挖了。他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太好了,太好了!方董,我看可以签合同了。”

原著小说《重中之重》。

田萌:今天的红网夜读就到这里,感谢收听,感谢金色光芒、感谢湖南人民出版社联合供稿,明天再会。欢迎投稿,投稿邮箱:765208078@qq.com。

施工工人的故事有哪些3

王磨妞,是红旗渠特等劳模。他虽然离世将近10年,但他的故事在家乡林州市五龙镇马兰村为人们传颂。

为了引来漳河水,王磨妞带领本村的修渠连队奋战太行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为了修筑红旗渠,他连自己患病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小女儿也顾不上照顾,以致妻子和小女儿先后离开人世。红旗渠修成后,他毅然回村担任村干部,不居功不自傲,踏踏实实地带领群众建设山区。2013年3月,王磨妞病逝,享年86岁。

王磨妞1966年4月被评为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在红旗渠的历史资料中,关于他的记录寥寥无几。但是,在马兰村百姓的心中,他永远是一位修渠英雄,一位善于联系群众、善于带头实干的好干部。笔者先后于2007年7月和2017年4月到马兰村采访,记录下了这位老英雄的故事。近日,笔者再次来到英雄的故乡,将他的故事分享给读者。

威信来自带头实干

“王磨妞威信高,他能联系群众,跟群众打成一片。在红旗渠工地,再苦的活儿他都带头干。”2017年4月11日上午,在马兰村,曾经跟随王磨妞修过红旗渠的孙文全老人这样评价王磨妞。

王磨妞是个响当当的修渠硬汉,可是,为什么她的名字里有个“妞”字?“王磨妞1927年出生,是家里的独子。以前马兰村一带灾祸多,他的父母担心他不好养活,就叫他磨妞。”孙文全说。

1960年春节过后,王磨妞响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参加红旗渠工程。他担任马兰大队施工连连长,带领大队社员从林县最南端的山窝出发,奔波将近100公里,到达漳河岸边,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摆开了战场。

马兰施工连起初进驻林县任村公社桑耳庄大队一带施工,在那里大干了20天。由于他们施工速度快、质量高,很快被抽调到山西省平顺县王家庄东边的“老虎嘴”地段施工,啃工程硬骨头。

笔者曾于2007年7月到马兰村采访王磨妞,当时他回忆说:“红旗渠总指挥部分任务时,分给了泽下公社(五龙镇的前身)4个作业点,其中‘老虎嘴’是最险要、最艰巨的一段工程。‘老虎嘴’上面是近乎垂直的山壁,下面是滔滔的漳河水,作业面狭小,施工难度很大。”

王磨妞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为了在山崖上凿出渠线,他带领工友腰系保险绳悬空作业。为了赶进度,他瞒着指挥部晚上偷偷带饭到悬崖下加班干活。就这样,他们在悬崖峭壁上打成了7个深12米、宽7米的炮眼。随后,他们装了4天炸药,并填埋食盐、牛马粪便等2.5万余公斤。随着震耳的巨响,他们硬是在山腰轰开了一条通道。在爆破过程中,王磨妞的脑子被震得一片空白,双耳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了。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完全靠手势指挥工人作业。

胡改英老人曾经修过红旗渠。她说:“王磨妞这个人脾气好,我们哪里做得不好,他就会带头给我们做一遍。他很乐观,有时爱跟我们开个玩笑。当年在红旗渠工地,我们都服他。”

把危险留给自己

“你们还没有过几天好时光,家里还有爹娘得养,将来你们还要娶媳妇,这个不用跟我争,我下!”孙文全说,当年在红旗渠工地,王磨妞经常跟年轻人争着下崖除险。到最后,王磨妞都是以这句话“抢”走了最危险的活儿。

王圆锁比王磨妞年龄小,但是论辈分王磨妞应该叫王圆锁叔叔。修渠时,王圆锁还没有成家。王圆锁曾经多次主动提出要执行除险任务,王磨妞坚决不让,理由很简单,就是他“抢”活儿的那句话。

王磨妞把安全看得很紧。1960年3月的一天,王磨妞正带人往工地走。在离工地500米处,他抬头看见放炮后的山崖上还留有险石,随时有坠落的危险。他当即让其他人撤离,然后带上3名民工上到崖顶,系上绳索下崖除险。当绳索下到70米处时,一块碗大的石头砸在他的后背。当他抬头时,几块碎石又砸到他脸上,两颗大牙被砸掉,脸部多处受伤。一次晚上加班后,王磨妞又去查看其他工地,不幸被山上掉下的石头砸中,当即昏了过去。民工们找了一夜才找到了他。

一次,泽下公社分指挥部组织安全大检查,王磨妞在花地大队的作业点检查时,在崖顶发现有一道一尺宽的裂缝,随时有大面积塌方的危险。当时,下面还有30多人在打炮眼。他迅速通知工人撤离,并排除了险情,避免了一场大事故。

胡海林老人说:“修红旗渠时,我们马兰大队施工连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没有出现人员死亡事件,这跟王磨妞紧抓安全分不开,跟他遇到危险往前冲的牺牲精神分不开。”

为了修红旗渠舍了家

“红旗渠工地那么紧张,离家又远,王磨妞又是我们马兰大队施工连的连长,当时他确实顾不上家了。”胡喜全老人今年79岁,当年修渠时他赶马车从村里往红旗渠工地运过粮食。谈起王磨妞舍家修渠的事,老人眼含泪花。

就在修渠最紧张的时候,王磨妞的爱人患重病卧床不起。家人多次捎信催促他回家,但由于工地正在紧张施工,他只得一拖再拖。1964年7月,爱人去世了。听到噩耗后,王磨妞才急忙赶回家,操办完丧事后,又急忙赶回修渠工地。

爱人走了,家里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远在红旗渠工地的王磨妞虽然心里惦记,却无暇顾及。2017年4月11日,王磨妞孙女王秀贤说:“我以前听说过,我奶奶走后,爷爷因为修红旗渠顾不了家,我的大姑姑就抱着我的小姑姑满村找奶吃,经常是饱一顿饿一顿。”

爱人去世4个月后,由于严重营养不良和缺医少药,王磨妞的小女儿也离开了人世。由于工地施工紧张,他这个做父亲的并没有向工地提出请假回家,而是捎信委托亲友料理小女儿的丧事。

王磨妞的儿子王用福说:“父亲在修渠的时候落下了湿疹的病根,一遇天气变化,全身奇痒。但由于经济困难,一直无法就医,可是他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前些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我爷爷在家跟我们一起看,他很激动。看罢了,他还给我们讲修渠的故事,我们很受教育。”王磨妞的孙子王鹏伟说,也正是受了爷爷的影响,他才发奋读书,考上了大学,后来到郑州一家建筑企业工作。

“我跟王磨妞交往不少,红旗渠总干渠建成后,我们都被评为特等劳模。王磨妞大高个、长方脸,在民工中威信很高。”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说,1966年2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在林县接见了王磨妞、任羊成等红旗渠英雄劳模。这个镜头在纪录片《红旗渠》中出现过。如今,在位于分水岭的红旗渠纪念馆中也悬挂着这张图片,站在任羊成旁边的那个人就是王磨妞。

18年前,五龙镇镇村干部就开始学习王磨妞。该镇退休教师董银学在《五龙赋》中由衷赞叹:“建红旗渠,特等劳模王磨妞,除险放炮,出生入死……如此壮举,令人钦敬,数风流人物,可歌可泣!”(安阳市委宣传部 刘剑昆)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施工队的故事(施工工人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236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