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孝心的孩子真实故事简短(有孝心的孩子真实故事)

2023-03-20 11:02:01 技术常识4 真实可靠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18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我儿子懂事孝顺,突成植物人,面临高昂治疗费,最终选择坚守希望,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眼观真实生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孝心的孩子真实故事1

这是给大家讲述的第14个真实故事

他们都叫我老曾,我是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农村人,为了多挣钱,我和儿子选择前往深圳打工。

我儿子26岁,名叫曾万洪。

我和儿子都是建筑工人。

我妻子是一名清洁工。

加油老曾

几年前,我来深圳打工前,儿子说:“爸,我想跟你一去深圳,我们一家人应同甘共苦,我不想看着你们这么累。”

面对懂事孝顺的儿子,我倍感欣慰。

几天后,我和儿子怀揣着美好梦想,踏上前往深圳的火车。

深圳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们梦想破碎的地方。

我和儿子每天都工地上努力拼命的工作着,我们努力节省着每一分钱,几年后,我们有了一定的积蓄,虽然生活很苦,但是我们一家人都很知足、幸福。

那天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后,我儿子突然没有任何征兆的站立在原地,双眼呆滞的看着前方,随后便硬直摔倒在地。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我一遍又一遍的呼唤着:“万洪,万洪,你怎么了?别吓呼爸爸,万洪!快醒醒。”

可无论我怎样嘶嘶力竭的呼唤着,我儿子没有一点意识,我心想着,坏了,坏了,出大事了。

冷静之余,我拨打了120,儿子被送进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送到医院之后,通过医生检查,医生告诉我说,患者曾万洪脑内大量出血,并且出血的位置靠近脑干部位,而且神经细胞也受到了损伤,必须尽快做开颅手术,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手术后他就能醒来。

听完医生的诊断后,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我心想着,昨天还是好好的儿子,今天却要做开颅手术,说什么我也不能接受现实。

但无情的现实再次逼我必须清醒,我仔细一想,我儿子也就是硬直倒地摔了一跤而已,怎么可能如此严重?当时我不由得怀疑医生的诊断有问题。

而且我还对医生放狠话,如果我儿子出现什么问题,你们医生绝不会好过。

而负责任的医生们并没有计较我的狠话,而是联合神经外科专家对我儿子的病情进行了会诊。

通过造影检查、深入交换意见后,医生说:“曾万洪脑内出血并不是因为摔倒,而是脑内患有严重的颅内血管畸形,是由于脑内出血而造成的无意识并摔倒。”

最后经过医生评估,我儿子的昏迷指数是3分,医生说我儿子的情况非常危险,即使手术成功,也有可能会醒不过来,如果不做手术,曾万洪的死亡率极高。

我和妻子虽然听不懂医生的专业术语,但我们知道儿子随时会离开我们,而我儿子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我们必须选择相信医生。

因为医生的话意味着儿子有生的希望,同时也意味着积蓄成空,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希望。

通过8小时的开颅手术,我儿子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后

我们期待着儿子快点醒来,一天过去了,儿子没醒,一星期过去了,儿子没醒,两个星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醒。

仅仅15天时间,我们十几万的毕生积蓄被掏空了。

看着儿子迷离的眼神,我们渴望他赶紧醒来的同时,更不得不面对每天8000元的高昂治疗费用。

那时,我们第一次闪现了想放弃儿子生命的念头。

我们每天在病床前不断呼喊着儿子,我们总是重复着一句话:“儿子,你快点醒来,你不能丢下我们。”

半个多月后,我儿子的一声呛咳,又令我们看见了希望,我儿子睁开了眼睛,他苏醒了,我们喜极而泣。

万洪无意识睁眼

而医生的一段话又将希望击得粉碎,医生说:“别着急,他的状态还差的很远,他目前持续高烧不退,而且心率也过高,仍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情况仍然很危急,短时间肯定醒不来。”

随后医生又建议将气管切开,既能减轻我儿子的痛苦,又能减轻经济负担,因为气管插管久了会增大感染的风险,但是气管切开的后,如果没有苏醒迹象,那么醒来的机率可能就是未知数了。

我们第二次面临儿子的生死决择,我们知道,没有钱,什么都解决不了。

我们当时考虑,如果儿子在两三个月内醒来,我们倾家荡产应该能承受,但如果一年两年仍然没有醒来的迹象,我们肯定无法承受了。

坚强的父亲老曾

医院知道我们的难处后,也帮我们申请了各种补助,更是不断的优化治疗方案。

面临“耐药菌和术后并发症”,我们必须再次做出决择,因为儿子已经住院一个多月了,我们已经花了25万多了。

如果选择气管切管,意味着将继续承担高昂的治疗费,而且还不能保证醒来。如果不做,我们也不会再为钱发愁了,儿子解脱了,我们也能坦然接受。

一家人与医生商讨

通过思想斗争,我们仍然选择希望,我在犹豫不决中,签下了继续治疗的同意书。

15分钟后,我又找到医生撤回了继续治疗同意书,我说我们思想未统一,需要再考虑考虑。

我们夫妻俩又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我妻子决定放弃了,不救了,并且愿意签下器官捐献书。我明白妻子的意思,她想让儿子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到延续。

我们在痛苦的决择下,签署了放弃治疗同意书,并同时签下了器官捐献书。

痛苦决择

就在那一刻,我仍然不愿意接受现实,我提议再给儿子一星期时间。

或许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在儿子的最后一星期里,我们用手机给他听亲朋好友祝福,我发现我儿子听着手机里的加油,加油时,眼角竟然流下了眼泪。

眼角的泪水给了万洪生下去的希望

在那一刻,我又犹豫了,尽管医生解释是眼药水的缘故,但我相信我儿子能听见,他在努力的挣扎着睁开眼睛说话。

最终,我们又重新签下继续治疗同意书。

妈妈选择希望

几天后,儿子的气管切管手术很成功,儿子的病情也渐渐稳定下来,一段时间后,我们接儿子回老家静养。

曾万洪曾经是这个家的希望,现在仍然是,虽然不知明天是否能醒来,但是在父母眼里,只要儿子还活着,就有希望。

我们心怀希望,要坚信自己正确的决择,只要时间在,希望就会在。

我们不能辜负希望的存在,因为希望会带给我们无限可能!

【口述:老曾】

【编辑:扬扬】

每一段真实故事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欢迎大家关注@眼观真实生活​,每天都会与大家分享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有孝心的孩子真实故事2

为弘扬传统美德,褒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融媒体中心、市卫健委、市妇联、市教育局按照市文明委年度工作安排,联合组织开展了巩义市第十一届“孝老爱亲”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经基层推荐、单位审核、组委会评选等程序,市文明委决定,授予李文斌等40名同志为巩义市第十一届“孝老爱亲”模范荣誉称号。

为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向上向善,现将受表彰的同志先进事迹进行展示。

孝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李柯杭

李柯杭,男,2005年12月出生,巩义中学学生,家住巩义市芝田镇益家窝村。小时候爷爷奶奶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2020年10月12日,一场车祸打破了一家人生活的宁静,奶奶脚踝粉碎性骨折,经治疗依旧留下十级伤残。今年暑假奶奶要去医院进行二次手术,因疫情原因医院规定家属不能随意进出,他便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重担。住院期间缴费、拍片儿、取结果都由他一人承担。每天早上,他会为奶奶洗脸、擦手、按摩,晚饭过后用轮椅推着奶奶在医院大厅里散心。住院19天后,奶奶顺利出院,回家后他继续承担着照顾奶奶的重任。“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李柯杭用一名孝心少年的实际行动,传递着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

孝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刘璐钰

刘璐钰,女,2008年8月出生,巩义市回郭镇第二初级中学学生。爸爸患有尿毒症;奶奶患有高血压;爷爷腿脚不方便;姐姐上高中,学习紧张忙碌。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妈妈柔弱的肩膀上。为了维持生计,妈妈每天上班非常辛苦,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是璐钰从小就非常懂事,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劳动。爸爸在2018年不幸得了尿毒症,每隔一两天就要透析,丧失劳动能力,知道妈妈挣钱很辛苦,所以她从不乱花钱,不和其他同学攀比;爸爸情绪低落时,璐钰就当起爸爸的开心果,讲故事开导他,鼓励他勇敢战胜病魔。妈妈下班回家,璐钰总是提前为她准备好热茶和洗脚水,给妈妈按摩,帮她消除疲惫。放学回家后,经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衣服、做饭、刷碗,扫地;农忙时节,帮家里收小麦、玉米。从小就懂事的璐钰还是个人见人夸的小雷锋,经常帮助左邻右舍,弘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孝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校乐淇

校乐淇,男,2012年7月出生,巩义市第二小学学生。爸爸因为工作经常到外地出差常年不在家,妈妈不仅工作养家,还要照顾八十多岁的外婆。乐淇作为家里的小小男子汉,主动帮妈妈做家务,承担起照顾外婆的重任。每次吃饭都主动帮外婆端饭菜,搀扶她到餐桌前,有时候看到饭粒、汤水粘在她脸上,就赶紧给她擦拭。放学回家给她揉肩捶背、讲故事、讲笑话、背古诗。害怕外婆自己在家孤单无聊,他就在暑假每天搬着凳子陪外婆到楼下纳凉,让她与同院的爷爷奶奶聊天唠家常。每到周末他还会和妈妈去颐养院看望外公,陪外公和颐养院其他爷爷、奶奶聊天、下象棋,给他们表演节目,为颐养院的老人们带去欢乐。虽然乐淇做的都是很简单的小事,但是他小小年纪就知道心怀感恩、孝老敬亲。

孝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石乙希

石乙希,女,2011年11月出生,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学生,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2020年9月,她的父亲因突发性脑出血住院,经过几个月的四处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走路还不利索,语言表达也有一定的障碍,身边离不开人照顾,需要进行艰苦又漫长的康复训练。小小年纪的她在学习之余,主动接过了照顾父亲的重任,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帮他穿衣、洗漱后再上学;放学后搀扶他在小区散步,进行腿部肌肉康复训练;回到家一边用热水给他泡脚,一边陪他读文章进行语言训练;晚上睡觉前帮他按摩。每天除了上学,照顾父亲成了她的必修课。两年来,经过她及全家人的悉心照顾,父亲的身体状况渐渐好转,欢声笑语又回到了他们的家庭。

孝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张馨月

张馨月,女,2010年12月出生,巩义市青龙山小学学生。“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她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勤于钻研,在家庭中,懂得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孝老爱亲,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家里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年中秋,她和母亲一起去瑞康福利院看望老人们,不仅给老人带来了好吃的月饼,更是给老人思念家人的哀伤带来一丝抚慰。同时在社会需要帮助时,她也会最大地发挥自我的价值,“7.20”暴雨灾害后,她将自己的零用钱全部捐出,更是她美德自我升华的体现。她多次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是2020年巩义市二星章、郑州市三星章获得者。

孝老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李奕萱

李奕萱,女,2011年8月出生,巩义市伏羲路小学学生。她体贴懂事。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她就像个小大人,生活上从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绝不让父母动手。奶奶今年78岁了,每天见到奕萱放学回家就是她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她的“开心果”回来了。奕萱做完作业就会给奶奶讲故事、说一说学校里有趣的事情,逗得奶奶哈哈大笑。周末里奕萱陪奶奶出去散步、逛公园,寸步不离;购物时帮奶奶选商品、提东西,是奶奶的贴心“小棉袄”。奕萱的外公患病卧床不起,她每次去外婆家,都帮着外婆给外公喂饭、洗头、洗脚,逢人就夸自己有一个懂事的外孙女。

孝老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李沛泽

李沛泽,男,2011年3月出生,巩义市建设路小学学生。他主动替父亲分忧,给奶奶端茶倒水、洗脚倒便盆,悉心照顾长期患病的奶奶;在奶奶深夜低血糖时,他及时发现并给奶奶喂了糖水,挽救了奶奶的生命;给爱听故事的奶奶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缓解奶奶病后的焦虑情绪,坚定奶奶与疾病抗争的决心;运用在学习强国学到的知识,协助奶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便顺利康复。在学校,他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是学校文艺节目中的“老爷爷”,是班级里的运水队员。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是康百万庄园红领巾解说团的一员。李沛泽用自理、自立、爱心诠释着孝,也用平凡的行动给身边的人传递着爱。

孝老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马鸣远

马鸣远,男,2010年11月出生,巩义市新中镇茶店小学学生。他热爱集体、团结友善,孝老爱亲、明礼奉献,勤奋上进、品学兼优,做事认真,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文明的校风,让鸣远从小就热心友爱、刻苦向上;良好的家风,让鸣远从小就勤劳善良、尊长孝亲。校园里,他是一名刻苦学习的小学生;生活中,他是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同学心里,他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朋友。他体贴父母,积极分担家务,和父母一起伺候患病在床的爷爷,和奶奶一起照顾先天智障的二爷,用爱心和孝心演绎了一段孝心少年的佳话。

孝老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李晨

李晨,女,2009年1月生,江南成功实验学校学生。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带头为贫困山区同学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和课外书。她有一颗美丽的心,主动帮助班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不断鼓励同学刻苦学习。有一次在康店赵沟“小三亚”,她见义勇为救下一个5岁左右的小女孩儿,虽然最后因救人自己的手机坏了,但她选择了做好事不留名默默地离开。她有一颗孝顺的心,在家里经常帮助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洗碗、做饭……奶奶身体不好,她定期回老家探望。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得邻里喜爱。在学习中,她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孝心好少年的内涵。

孝老爱亲模范(十大孝心好少年)—张科雨

张科雨,男,2006年7月出生,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他懂事、稳重、肯吃苦、团结同学、勇扛责任。他是一个温文尔雅、满脸喜悦、个头高大的阳光少年。他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父亲双目失明、奶奶仍在癌症康复期的低保家庭。他明事理,能处好父母关系,使自己在一个不完整的家中幸福成长。他品行好,是家中的小保姆,照着手机学做饭,帮着洗衣、刷碗。他孝心重,总会挽着爸爸的胳膊散步聊天。他勇担责任,独自清理7.20后家中满院的淤泥。酷暑天,泪水和着汗水帮奶奶去玉米地施肥,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学习成绩优秀,在村民眼中,他是好孩子;在老师心中,他是好学生。

来源:文明巩义

有孝心的孩子真实故事3

这是一年前的一桩案子,上海松江法院于几日前完成审理并宣判。

短短千字的案件报道,读来竟让人在炎炎夏日心寒无比:

46岁的男子王某,眼睁睁看着父亲病逝在家中却不闻不问。

乃至连后事也不愿安排,任由父亲遗体慢慢腐烂。

那个逝去的老人已年过古稀,膝下只有王某这一个儿子。

几十年前,他供儿子读书,后来儿子上了大专,参加工作。

而他自己因为一场大病,身体越来越差,需要有人照顾、长期调养。

可儿子毫不在意。

只觉得父亲变得“性格孤僻”,万分嫌弃。

十几年,父子俩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儿子却仅在逢年过节家人团聚时才勉强来和父亲碰上一面,平时很少联系。

哪怕后来老伴离世,儿子也与妻子离了婚,这个家只剩下父子两人,儿子也只像个陌生人,在城市的另一头对父亲漠不关心。

直到长久失业的王某担负不起自己的房租,信用卡又欠了十几万外债,这才想到要搬去和父亲同住。

彼时74岁的父亲久病缠身,又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是希望、也需要孩子陪伴照顾的。

可他不知道,儿子不过是图有个房子住而已。

3个月的同屋相处,儿子还是对自己从不关心。

懒得询问他身体如何,病情、服药状况也一概不知。

每天只顾着睡到中午起床,出门遛狗,再去网吧上网,深夜回家。

老人依旧只能自己买菜、做饭,自己去看病、买药,几天都难得和儿子打个照面。

明明有儿在身侧,却活得更加孤独。

那天,老人在小区摔了一跤。

他更加虚弱,已经无法独立下床,恳求儿子搀扶自己上厕所。

可儿子看在眼里,却连医院都不愿带他去,更没有任何照料。

只每天去瞧一眼、简单问一句,依旧终日遛狗、上网,玩个大半天,甚至拿走父亲的手机到处消费。

在生命的最后几日,老人久久地独自望着天花板,直到发不出任何声音,静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可料理他后事的,不是自己生养的儿子,而是邻居。

当儿子回到家,发现父亲停止了呼吸,他什么也没有做。

没有眼泪,没有哀伤,甚至没有联系殡仪馆。

仿佛当作没看见,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麻木得好像那只是一只蚊虫被晒干在了窗台。

直到5日后,老人的遗体腐烂至发出异味,邻居生疑才报了警。

前两天,松江法院判决裁定,王某拒绝抚养年老、患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父亲,构成遗弃罪。

判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

我看完案件详情,只觉得字字句句,都透出冷漠二字。

老人生前在邻居面前的哀叹,久久在我心里盘桓:

“我的儿子,宁愿养狗,也不想管我。”

想起数年前的那个元旦夜里,在儿子家门前拼命呼救却寂寞死去的母亲。

老人85岁,寒冬的深夜摔倒在自家孩子的院子里,离二儿子、三儿子那两栋房子的大门只有一步之遥。

老人生了4个儿子,拉扯他们长大。

到了晚年,她和老伴让出自己的房子,翻新成漂亮的三层楼给大儿子住,又补贴老二、老三家,帮他们带孩子,还掏出老本,给小儿子盖房子。

生养一世,尽心尽力。

一年前,老伴去世了,老太太住的土屋也被大雨冲垮。

她年岁已高,无处可去,只能指望孩子,可4个儿子竟无一人愿收留母亲,为其养老。

还是村干部出面协调,才勉强达成协议:4人按月轮流,照料母亲。

元旦那天,在小儿子家暂住期满,小儿媳妇卷好铺盖,把老人送到大哥家门口便走了。

可大儿子一家外出吃酒,老人敲门半天,无人回应。

寒冬腊月,老人在门外吹尽了冷风,冻得受不了,拄着拐杖又回去哀求小儿子多收容几日。

但那正在家中杀猪宰羊的小儿子,推说次日是岳母的生日,会来很多客人,没有母亲住的地方。

又一次把母亲送了出去。

老人只能又蹒跚地来到二儿子、三儿子门前,可他们也都不在家。

那一天,老人一路走一路哭。

似在哭自己操劳一辈子,到老了却在这寒风中无人可依。

那一天,老人唯一吃到的东西是一块沙琪玛。

不是来自自己的孩子,而是邻居见她可怜,顺手的同情。

天黑了,老大一家回来,看到门口的铺盖,也没管,就睡了。

深夜,老二和老三听见母亲在门外喊自己的小名。

可他们只觉得烦:这个月该轮到老大了,不关我的事。

那个冬夜,老人苦苦呼救,呼喊着不远处自己一个个辛苦拉扯大的孩子。

但她的声音,如同枯叶飘落,无人问津。

天亮了,老人没了鼻息。

可就连她的后事,四兄弟也互相推诿,觉得母亲的死与自己毫无关系。

一提到要出钱安葬,更是避之不及。

荒诞吗?

若不是《今日说法》报道,我还以为这是在几百年前的话本小说里才有的讽刺故事。

这样的事,并非个例。

安徽那个摔倒在阳台,敲了4天4夜脸盆才引来邻居报警救援的老人。

女儿明明同城而居,却近20天没来探望。

四川那个养育了5个子女,却在破败村房里病危去世的老人。

村委会劝导子女们回来看望、照料,却被电话拉黑。

这些老人,哪一个不是年轻时拼命干活把孩子喂养大,年老了省吃俭用,供孩子买房、成家。

可到了晚年,却在孩子眼里变得一无是处。

有儿有女,却饱尝孤独。

看过一部纪录片,《无人知晓》。

一位81岁的母亲去世了,两周之后才被回家取东西的女儿发现。

记者问:“从母亲家到您家有多远?”

女儿给出了一个叫人无语的回答:

“15分钟。”

15分钟,那是即便捧着一碗热饭走过去,也不会凉掉的距离。

可我们为何却吝啬着孝心,反倒让那血缘亲情彻底凉掉?

早年间看过一篇报道,采访的是一个70岁的奶奶。

退休前,她供儿子读书、娶了媳妇。

身体尚好时帮儿子带孩子,干干家务,母慈子孝。

但年事渐高,又患上了病,便被送回独居的老宅养老。

从那开始,明明只隔着几十公里的距离,却像是跨了大半个中国,儿子一家从没回去看过她。

总是借口太忙,连问候的电话都是屈指可数。

老人叹息,走到生命尽头才发现,子女的孝心都是有前提的:得需你还有“利用价值”。

当你不能再为子女提供帮助,孝敬于他们而言,就变成了一场看不到回报的投资。

这是我听过最残忍的道理,却也悲哀地发现,这成了一些老人所面临的现实。

去年,湖南一对84岁的老夫妇,将3个儿子、1个女儿告上了法庭。

在那半年前,老太太摔伤,行动不便,生活需人全程照料。

同样高龄的老伴,也有心无力。

可这4个儿女,无一人愿意赡养。

两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绝望之下,只能状告儿女,要求他们按月支付赡养费。

即便如此,他们也心疼孩子。

不舍得多要,一个月只要300块。

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案子在他们的居住地开了庭。

庭上,看着两位老人花白的头发,法官也难忍哽咽:

“按照法律规定,你们的父母是可以要求你们每月给2500元赡养费的。但我反复问了他们,他们却只要300元。你们少买件衣服,少吃点好吃的,就省出来了。你们扪心自问,这样的父母去哪里找?”

明明在养育孩子长大时,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未计较过分毫。

如今老了,病了,知道在儿女心里自己已经没用了,于是他们学会了“懂事”,学会了少麻烦儿女、尽量不招人嫌弃。

就连讨要一点本该得到的孝心,也小心翼翼地不敢多拿一分。

就像前几天,主持人李艾在一档综艺里谈到她带72岁的母亲看医生。

医生夸老人身体健康,是长寿的命。

母亲却摇摇头:

“我不想长寿,长寿对小孩不好。”

这就是父母。

一辈子尽心托举我们成人,到老了,宁愿隐身离场,也不想拖累子女,麻烦孩子。

孤独的时候,静静地在门口一坐便是一天,久久地望着孩子当初离家的方向。可谁到了晚年,能保证自己一定无痛无灾?

当他们老了,蹒跚了,身体变得衰弱了,唯一能在心底寄予小小希望的,只有儿女。

即便父母不愿以孝心绑架你,你也该明白,那不是你心安理得不管不顾的理由。

因为生命是一场有序的轮回,你也终将成为孩子的父母,也终究会有老去的一天。

你今天的选择,会在明天以同样的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或许你听过这个故事:

午后的门前,坐着垂暮老人和他的儿子。

一只麻雀飞来,父亲问了一句:“那是什么?”

儿子抬头,随口回答:“一只麻雀。”

父亲点点头,不久又问道:“那是什么?”

儿子皱起眉:“爸我说过了,是只麻雀。”

麻雀飞起,父亲第三次问道:“那是什么?”

儿子烦躁起来,对父亲吼道:

“一只麻雀,麻雀!我说了这么多遍,您到底要干什么?”

父亲一言不发,起身回屋拿来一个本子,指着其中的一段,对儿子说:“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

“今天,我和刚满3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

“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心里想着我的乖儿子真是可爱……”

多少人都忘了,当我们年幼时,父母是我们唯一的观众。

而当父母年老了,我们便是他们唯一的观众。

可假如爱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的来说,相差几许?

当你责怪他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却不记得他们也曾为你换洗一张张尿布。

当你嫌弃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却不记得他们也曾扶着你学步。

当你厌烦他们言语唠叨含混不清,却不记得,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喳喳,他们却当作最动听的歌来听。

我们的父母,真的图得不多。

无非是生病时一双搀扶的手,孤独时一通关心的电话。

无非是,常回家看看。

生而为人,父母好好地养你长大,你一定要好好地养他们到老。

别让你有前提的孝心,教他们领会到人世间最残忍的道理。

别让那个生你养你的人,在悲戚中走完余生。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孝心的孩子真实故事简短(有孝心的孩子真实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226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