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刘波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刘波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20 08:28:01 技术常识4 解决方法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87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让人心酸!援鄂归来,医生爸爸和7个月的孩子对视的一瞬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刘波的故事有哪些1

今天又有一批辽宁的医务人员

解除了14天的隔离修整

终于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在隔离酒店外面

到处是重逢的喜悦

人群中一位抱着孩子的妈妈

格外引人注目

她叫徐腾敏

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

她的丈夫是医大一院感染科的医生刘胜

他们的孩子大的三岁

小的才七个月

正是需要人照顾的年纪

但是得知丈夫刘胜去武汉支援

妻子二话不说,必须力挺

尽管有姥姥和妹妹帮忙

这个看起来很瘦弱的妻子

几乎是硬核挺起了这个家的全部重任

徐腾敏:他是医生,我也是医务人员,我知道这是他必须要做的,所以很支持他!

徐腾敏妹妹:其实我姐姐真的不容易,因为小宝还小,大宝也挺闹的,咱妈身体也不是特别好。但是(她)从来都没跟姐夫说。

刘胜和妻女见面

但当刘胜抱起孩子

7个月大的小宝宝看着爸爸竟有些不认识了撇着嘴哭了起来这一幕让人瞬间心酸

徐腾敏:面对疫情,我们有责任尽一份力。有一个人在前方,我就把后方稳固好,支持他就可以了!

这样的重逢,无需多言

曾经的艰辛和不易

此刻都融化在了温暖的拥抱中

曾经他们是逆行的白衣勇士

而此刻脱下战袍

他们就是最普通的丈夫、妻子

是爸爸、妈妈、孩子

也是同事和朋友

顾莹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的护士

她们科室和她一起去湖北支援的伙伴们

今天都顺利的解除了隔离

神经内科的主任亲自带队

组团来接他们的英雄回家!

再次和平时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相见

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

顾莹

顾莹:刚才见到家人都没这么激动,现在看见同事比亲人还亲。

护士长 陶东霞:他们大部分都是90后的,真像自己孩子一样。她们完成了任务,0感染,确实非常出色。

神经内科主任 何志意:当初送他们的时候,说实话挺担心。今天非常高兴,看到她们身体都特别棒,我就放心了,回头要庆祝一下。

我们胜利回家啦

这个举牌子的男人叫薛庆闯

他和陈波、杜强

都曾经是新民高中的同学

今天一大早

三个男同学一起从新民开车来到沈阳

来接他们的好哥们刘波

刘波是医大一院的外科医生

得知刘波去湖北支援

哥几个都觉得

这个老同学,了不起!

刘波同学 薛庆闯:(刘波是)学霸,尤其英语方面特别厉害。

刘波同学 陈波:(他)人缘好,乐于助人,咱们总问他题。他挺了不起,我们以他为荣!

看到要送给老同学的鲜花

杜强对记者说

自己给媳妇都没送过

还调侃道,这段掐了别播

但这鲜花是送英雄的

所以必须得有!

同学相见拥抱

几个男人都过了不惑之年

尽管平时都各自打拼,不常见面

然而今天他们一定要来接刘波

这是给老同学的惊喜

更是这三十年友谊的见证

刘波

刘波:这次算是经历了生死考验,再回来见到这些老同学,真的特别珍惜这份情谊。

刘波同学 杜强:刘波有故事,我们有酒,就差喝了!

人世间最美好的重逢

就是别来无恙

这个春天

我们的英雄重回家乡

和亲人朋友再次相聚

看到这一幕幕

小北觉得这就是幸福的样子

就像这个不急不躁的春天一样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刘波的故事有哪些2

随着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进入尾声,今年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也落下了帷幕。

刘波和龙傲天的故事,从首场比赛就出圈的《少爷和我》到《超快乐男孩》,也历经了“五世轮回”。不变的是,观众们牢牢记住了那句——“刘波刘海留疤。”

“刘波刘海留疤”

“刘波龙傲天宇宙”里饰演少爷的鑫仔和饰演管家的张哲华,在痛失真名的同时,一路走来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东西。

作为被广大观众认可的最佳拍档,这对来自鞍山的喜剧兄弟在总决赛前,接受了惊蛰青年的采访,和我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宝贵收获。

即使你没有完整地追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你也一定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一对极具反差感的主仆——一个像少爷的管家和像管家的少爷。除了外形上的反差,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们“平平无奇”的名字,刘波和龙傲天。

《少爷和我》

饰演管家的张哲华和饰演少爷的鑫仔,在台上把这对反差主仆诠释得淋漓尽致。这对都来自辽宁鞍山的兄弟在表演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契合感,仿佛天生就适合这两个角色。

虽然都来自鞍山,但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成为搭档前,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鑫仔从财务专业毕业,选择回老家鞍山开澡堂,在鞍山澡堂遍地的时候,卷入了当地竞争激烈的洗浴行业。用他的话来说,当年坐在澡堂子前台时,没少听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们的“吐槽大会”。

“因为来光顾的基本都是附近的熟人,他们对彼此、对我常常会开点玩笑。有时候吐槽得特别狠,但不会让人生气。”鑫仔说,“这样的环境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在表演时,让我更知道如何去吐槽,抓住一个人物的槽点。”

鑫仔在台上讲脱口秀。

谈到此处,也许是喜剧人的天性使然,鑫仔还现场拿自己的头发打了个比方:“比如别人直接说我头发少,我就会生气。但类似说‘你的头上什么玩意儿这么闪’这种好笑的比喻,我就不会生气。”在他看来,任何吐槽都需要一个输出、一个接受。

东北澡堂的生活影响了鑫仔后来的表演、创作,他离开鞍山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熟悉了。讲脱口秀、写剧本、参加节目……经历良多后,鑫仔身上有种随遇而安的气质,“只要好玩儿的,都想玩一下。”

“龙傲天”张哲华则不同,他从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专业毕业,阴差阳错一脚踏进了喜剧坑里。“曾经想过往偶像剧上使劲,后来发现还是喜剧更有意思、更好玩,就在喜剧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科班出身的张哲华在舞台上凭借着过硬的表演功底吸粉无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能看到不少对张哲华台词的好评。特别是他在《少爷和我》中加入的吟诗环节,也被观众津津乐道。

“无情的雨啊,就用你那冰冷的双臂,狠狠地鞭笞我吧!”

遇上搭档鑫仔前,张哲华其实已经在米未创作工坊待了三个多月,排练、表演、不断匹配搭档占据了他的生活,直到他等来了鑫仔和《少爷和我》的初稿。

“我打开这个本子(即剧本),就从前面交代的内容里快速读懂了龙傲天的个性特质、两个人的人物关系。”张哲华告诉我,“从刚开始我就没觉得尬,有些尬的词在你理解了人物以后,就能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表达。”

鑫仔觉得是张哲华塑造的龙傲天形象,给了他对这个作品的信心,“有一次在带机测试的时候,我看到镜头前的张哲华觉得他也太帅了。帅但是不油这个尺度很难把握,那天看过他的表演以后,就非常有信心了。”

《少爷和我》

在采访鑫仔和张哲华时,能感受到两人对对方的真诚认可和经过反复磨合后才有的熟稔默契。回答问题的间歇,稍不注意两人还能就着赛时的共同经历,见缝插针地唠上两句。

腼腆的鑫仔面对我的提问纠结回答时,张哲华会在旁帮忙总结补充。而当张哲华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且大众认可,还会尝试偶像剧时,鑫仔直接在一旁快速捧场,“认可,那肯定认可。”

鑫仔和张哲华意识到《少爷和我》出圈时,除了陆续收到各路亲友发来的视频片段,还有来自路人的亲切询问,“你们是刘波和龙傲天吗?可以合个影吗?”

对于鑫仔和张哲华来说,出圈带来了一部分新的压力。但每个赛段也都是实打实的差异化体验。

被称为《少爷和我》前传的《少爷和小姐》。

《少爷和我》是鑫仔和张哲华打磨最久的作品,鑫仔表示当时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打磨剧本,一点点抠细节,乃至包括调整人物表情、动作等等。

在创作之初,鑫仔脑海里浮现的就是演出开场的那一幕画面——“一个坐着的很像少爷的管家,和一个站着的很像管家的少爷。”以及少爷的第一句台词“你还知道我是少爷啊!”

《少爷和我》第一幕。

当被问及“一顿‘吃’了几个霸总,才能写出《少爷和我》的本子”时,鑫仔一本正经地解释:“其实我没有刻意为了写一个霸总,找一些语录。我想塑造一个基于大众普遍认知下的龙傲天。所有台词、剧情,都是围绕这两个有反差感的人物来写。”

而把龙傲天形象演得深入人心的张哲华,在前期为人物找一个抓手时,看了《齐木楠雄的灾难》《间谍过家家》,最后将参考目标锁定在了《在下坂本,有何贵干》上。

《在下坂本,有何贵干》中的男主角坂本。

在剧本本身已经将人物描述清楚的情况下,张哲华以坂本为演绎龙傲天时心理建设的支点,努力让Bking形象更舒适地展现在舞台上,也让观众们可以更舒适地接受这个角色。节目播出后,这个不油腻的龙傲天果然大受欢迎。

据鑫仔和张哲华的回忆,他们进入最紧张的第二赛段时,《少爷和我》还未播出。所以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少爷和我》会不会成功的问题,就紧张地进入了下一轮比拼。

《警察和我》是以刘波和龙傲天为主角展开的第二个故事,一个卧底十年毫无建树的警察和已经成为警署署长的师弟。鑫仔选择用“卧底警察”来诠释节目组给出的命题——“断舍离”。

《警察和我》/@张哲华1649

因为时间紧张,导致鑫仔和张哲华每天都神经紧绷。用张哲华的话来说就是,“没打过这么不富裕的仗”。

即便时间紧张,张哲华还是抽时间学了很多部队里真实在用的手语动作,也看了不少视频来作为参考。所以即使在台上没有表演真实动作,但能让观众觉得既真实又好笑。鑫仔则参考了电影《心花路放》里雷佳音的形象,来揣摩如何诠释卧底警察。

《警察和我》中龙傲天的手语片段。

鑫仔认为短时间创作也是一大考验,眼看着时间越来越短,也就越来越着急。这一关过了以后,自己也成长了不少,至少学会了更好地安排创作时间。

《少爷和我》播出正值鑫仔和张哲华渡过难关,全身心投入第三赛段的《德古拉和我》的时候。两个东北人终于从东南亚“回”到了大东北,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一展拳脚。

鑫仔总结那段表演时表示,“那已经不是在演了,就是直接在台上过日子。”

《德古拉和我》

十字绣、大蒜、血肠……东北背景下有太多与西方吸血鬼恰到好处的契合梗。鑫仔和张哲华都觉得这个设定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加上此前从未有过吸血鬼到东北的概念,所以一开始他们就以一种放开手脚的姿态开启了东北式野性创作。

“凌晨一两点,在餐厅旁的小屋,我们和六兽老师聊出了很多东西,一下子(《德古拉和我》的剧本)就写出了不少。包括村长那个人物,说到他,我马上就有画面感了。”张哲华回忆道。

《德古拉和我》里的村长。

聊起《德古拉和我》,鑫仔和张哲华还有些不舍。因为表演时长问题,一些原有的“采蘑菇”“拖拉机”等情节都被删掉了。创作方面,鑫仔和哲华始终希望在有限的时长中展示更多不同的人物、故事。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每次故事主角都叫刘波龙傲天,但人物性格迥异,不会让观众审美疲劳的重要原因。两人都保持着蓬勃的创作和表达欲望,想要把不一样的人物留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舞台上。

采访中鑫仔告诉我,他们从未因为《少爷和我》的出圈,去刻意迎合观众心中的“刘波 龙傲天”形象。

鑫仔说:“所有在台上表演的东西,都一定是我们有创作欲望的。然后我们才能一拍即合,去琢磨每个作品。上台表演的欲望非常重要。”

鑫仔和哲华搭档。/@张哲华1649

“刘波龙傲天宇宙”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赛段中,被慢慢塑造了出来。每一个刘波、龙傲天都见证了鑫仔和张哲华在不同阶段的成长,也忠实地记录着他们当时当刻想表达的内容。

人物,是鑫仔和张哲华在接受采访时常常挂在口头的名词。鑫仔觉得自己的人物刻画比较弱,张哲华刚好可以补足这一点。对待不同剧本里的龙傲天,张哲华都加入了自己的巧思以做区分。

《少爷和小姐》被观众们称作《少爷和我》的前传,这一版的龙傲天也是刘波的管家。张哲华告诉我,因为这一版里的少爷还没有失忆忘记管家,所以在人物处理上他抓住了这一点。比起《少爷和我》里更忧郁、沉稳的龙傲天形象,前传里的管家稍显活泼一些。

《少爷和小姐》

鑫仔对于《警察和我》里卧底十年毫无建树的警察刘波,也处理得极佳。有的观众表示,看完除了想笑,还有点心酸,不自觉联想到了现实中那些卧底在“毒蛇帮”的警察们。对此,张哲华认为,“只有把人物演到极致,才能产生让观众代入现实的效果。”

除了人物,喜剧舞台上同样重要的还有笑点。

鑫仔在创作一部喜剧剧本时,最开始通常是从一个好玩的点出发的,然后会想到一些梗。“还是以好笑为主,把大家逗笑,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他说,“每一场都是以笑点为主,其他能有最好,没有也没关系。”

虽然听上去不难,但想要做出一个好的喜剧作品,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警察和我》片段

鑫仔在创作时,常常为了想一个故事的原点绞尽脑汁。即使有了好玩的梗或者笑点,仅凭着这些创作出来的东西又太过扁平。所以,要不断地丰富人物和故事,并且将故事合理化。

“命题的话就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嘉宾合作则要思考如何发挥他们的特质。对我来说还挺享受这个过程的,有点解题的感觉。听起来痛苦,但是也没那么痛苦。”这是来自创作者鑫仔的总结。

《超快乐男孩》围绕着嘉宾张远过去的比赛经历展开。

张哲华则形容自己像忽然打通了任督二脉的习武者,“我对于喜剧的理解都是从大家身上学到的。现在跟一年前没有参加《喜剧大赛》时的想法和理解完全不一样。”他说,“以前对喜剧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现在知道了始终得跟着人物逻辑走,喜剧不是在台上讲笑话。”

对于张哲华的成长,鑫仔表示感同身受:“喜剧使我们相聚。所有的影响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上一季作为编剧的鑫仔,常常会可惜一些自己被前辈毙掉的创意。后来他才逐渐明白,那些单纯好笑的东西,是构不成一个喜剧的。

鑫仔和张哲华

采访快结束时,鑫仔说自己在私下并不是一个擅长表达的人。喜剧舞台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个可以肆意表达的切口,“在角色背后说一些好笑的话、做一些行为反而更自在一点。”所以以后,鞍山澡堂肯定是永久歇业了,而舞台上的“刘波er”会一直乐下去。

张哲华则在忐忑又激动地期待着自己即将播出的新剧《我不是诗仙啊》,他想知道观众对于荧屏和舞台上的自己有什么不同的反馈。张哲华希望未来能挑战更多角色,包括且不限于有深度的历史人物、厚重的悬疑题材……以及,在大家理解成本不那么大的情况下,还可以饰演一个反派角色过过瘾。

刘波的故事有哪些3

喻恩泰和他在电视剧《清平乐》中扮演的角色——北宋晏殊同是江西老乡。出演此人物之时,距离他的成名已经过了漫长的十多年。2006年因为《武林外传》的家喻户晓,几位主演从名不见经传的演员迅速走红,其中也包括饰演吕秀才的喻恩泰。从此他多年被困在“吕秀才”的喜剧人设之中,在晏殊之前,他从这个人设中走得最远的一次是《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张仪一角。

从“吕秀才”到“晏殊”,对喻恩泰来说,是成长和冶炼,也是蜕变和升华。他用了很久的时间潜心钻研各类书籍,加上个人的思考,在演技上十年一跃,跨越了一个大台阶。

起步:成也秀才,败也秀才

1995年,喻恩泰考入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系本科班。入学十年之后,年近三十的他获得了出演《武林外传》的机会,迅速成名。剧中那个总是拿着书籍,满口不离“子曾经曰过”,看起来因为酸文假醋而显得特别有喜感的吕秀才,和其他几个经典喜剧人物共同构成了这部迄今来看依然不可多得的喜剧。

吕秀才形象亦是对影视剧中传统秀才形象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拆解,喻恩泰到位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给了角色一种天然喜剧效用:不是来自于癫狂和外在的肢体语言,而是他的人设,是吕秀才所追求的和他所拥有的距离之远。在喻恩泰的表演体系中,他并不需要疯狂表现去触发喜剧点,而是只要坐在那里引经据典,越是一本正经,就越是可笑。

剧中也勾勒出吕秀才特殊的内心世界,吕秀才这一角色打动观众的不是他有文化,而是他内心小人物式的的善良可爱。

演绎吕秀才之后,同剧组演员都迅速蹿红并接连担纲很多影视剧的主角,但喻恩泰却辞去了多个角色的邀约,转身安静地在象牙塔里完成学业,于2009年拿到了中戏表演专业的博士学位。

曾经的吕秀才角色给了喻恩泰一个聚宝盆,从此他有了演不完的吕秀才,找他的多数为喜剧角色,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他不想被类型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喻恩泰迄今为止担当主演的电影并不多,他担任第一男主角的两部电影(2012年的《做次有钱人》和2014年的《李可乐寻人记》)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类型相似的喜剧。

这两部电影围绕小人物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展开,小人物因为对金钱的渴望而进入一种奇遇——寻人或者扮演别人。《做次有钱人》让喻恩泰获得了第四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但这两部电影也都算不上成功的喜剧,人物脸谱化,故事略套路。喻恩泰表演的方式也较相似:动作滑稽夸张、常常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中国大量“喜剧电影”中的这种表演方面的受限,在某种程度上来自对喜剧本身认识不足。

此时喻恩泰的演艺生涯,有两种发展可能:一种是非常轻松地选择喜剧角色,但喜剧难为,多数喜剧电影都是失败的,本身的类型设定和剧情会让他缺乏发挥的空间,他只是重复喜剧的样板化人物。另外一个选择是,积极地挖掘自我的可能性,走出秀才的魔咒,尝试更少肢体动作、更多内心沉淀的角色。如果走这条路,他就必须抛弃和远离漫画式的夸张表演方法。

秀才,是他必须告别的一段昔日过往。

进阶:沉默英雄的爆发

2013年喻恩泰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扮演张仪,与富大龙等演技派演员过招。这部电视剧,君臣戏拍得特别好看,台词既有古文字的质感,也充满了人物间的风云际会,且不失生动有趣。

剧中嬴驷如此说张仪:“有人喜欢独霸天下,有人喜欢指点江山,张仪后者。”喻恩泰扮演的张仪,有多次与富大龙扮演的嬴驷的对场戏。虽然该剧受众不及《武林外传》,但给喻恩泰七年后出演晏殊一角打下了基础,尤其是接近古体对白的演练。

2016年喻恩泰在电影《火锅英雄》中扮演“眼镜”一角。“眼镜”不是男主角,男主角是重庆本地人陈坤扮演的刘波。故事是三个开火锅店的兄弟无意间挖到银行金库,默不作声的“眼镜”在三人中属于最没有存在感的“最小的一个股东”。喻恩泰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设计了肥腻的身材,遮住面孔的头发,很少的肢体语言,语言更是少到几乎没有,和能言善辩的吕秀才和张仪相差十万八千里。

电影中的几位人物,是从青年走向中年的阶段,寻求人生的成就感但又充满了失落。他们在防空洞里开着火锅店,同时也被自己的人生所囚禁,偶尔慨叹“我们都这个岁数了,还混成这个样子”,因此特别想要一种对循规蹈矩生活的逾越。这也是《火锅英雄》作为喜剧能有质感的原因——真正的喜剧是从悲剧中分裂出来的另外一种人生,而非脱离现实的夸张表述。

和主角陈坤秦昊比起来,喻恩泰饰演的“眼镜”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会在某一瞬间展现他的爆发力:刘波欠了别人钱被四处追打,“眼镜”不声不响地扔下一个书包,把自己的积蓄都拿给他;四人被劫匪捆绑后,以为必死无疑,“眼镜”突然对暗恋已久的女孩子吼出了内心埋藏已久的情话:“老子就是喜欢你!”

在这些表演阶段中,喻恩泰已经逐步地放下了“秀才”,开始成为一位戏路更为宽广的实力派演员。

突围已是万事俱备。

突围:和晏殊融为一体

电视剧《清平乐》改编自小说《孤城闭》,改编后的主线从原本的公主与内臣的感情线转换为以宋仁宗赵祯的一生为主线的故事。对赵祯来说,晏殊是一位特殊的人物:儿时的师长/护佑者,青年时的主力大臣/引导者,中年时的宰相和被贬之人/劝诫者。

喻恩泰在塑造这位北宋著名政治家和词人时,认真研读了所有晏殊流传于世的文字和记录他的文章,并且牢记“表演不说台词,说潜台词。”

好词好曲天上来,好的角色也是水到渠成。

历史上的晏殊自小智商过人,七岁能文,14岁以神童入进士,后来极为重视书院的发展,与范仲淹开启“庆历兴学”,同时开创北宋婉约派词风,是一个在各方面有开拓之力的人。此外晏殊在官场多年,最高升至相位,他精通人情世故,在庆历新政中相对保守,因此受到一些诟病,欧阳修评价之“优游富贵五千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这样一个极为人情练达之人,和吕秀才是天和地的反差。

晏殊在《清平乐》中的主要戏份是和王凯扮演的宋仁宗之间的多次对戏,喻恩泰演出了这个历史人物的时间感。剧的开始,晏殊是幼年赵祯的师父,那时一切都青葱有希望,也是春和景明之时,喻恩泰扮演的此时的晏殊,胖瘦适中,年轻润泽,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蓬勃的气势。

及至宋仁宗赵祯即位,十多年的时间里,大权仍在太后刘娥手中,晏殊是少年心气高的小皇帝的一颗定心丸,多次安抚他需要耐心等待,但从来不把话说白说透。

《清平乐》有非常多的朝堂戏,尤其是宋仁宗青年主政的时光,晏殊是这些朝堂戏的主要人物,喻恩泰演出了这个人物权衡各面的能力。“我对晏殊这个角色的塑造有几个阶段,没有提前去专门做理性上的分析,因为剧本写得很具体,不同的装扮,你就知道这个人经历了这么几十年。我唯一要准备的就是声音的处理。年轻的时候声音要年轻一点,老的时候声音要老一点。”喻恩泰在创作手记中如此记录。

喻恩泰创作晏殊的表演方式是竭力揣摩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在外表采用零度表演,降低肢体语言的外化表现,从台词中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一场戏宋仁宗告诉晏殊,他唯一的皇子夭折了,晏殊掩住内心的悲恸,颔首,伏地,强烈的情感通过最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最复杂的表演也是最为简约和纯净的,此刻的晏殊,不仅是赵祯的师、臣,也是他的知己。

剧中晏殊退场前的最后一场戏非常有仪式感,即将被贬至京外的他在船上哼唱着词曲,幼子晏几道在一旁抚琴,一叶扁舟渐渐远去,隐入绿色山水之中。过往和宋仁宗相处的种种情境在屏幕上一一闪过,晏殊唱叹“满目河山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这个时候喻恩泰的外型已经比开篇的时候瘦了极多。原来他看到古书《归田录》讲“晏元献公清瘦如削,其饮食甚微”,于是在拍戏的时候一直减肥。其外型内心皆和人物融为一体,听到他演绎的词曲,观众完全进入了人物内心深处,忍不住泪下。

晏殊角色的天然让人忘记了曾经的“吕秀才”,让人觉得,他就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晏丞相和北宋词人晏殊。

有的演员一辈子只能演出一个角色,当然这样未必不是成功。有的演员致力于击穿那堵限制自己的墙,寻求与各种类型的人物抚掌合一。喻恩泰,已经通过表演方面的进化,成功地击穿了那堵限制他多年的墙,从此之后,他会有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林聪有哪些故事的视频在线观看(林聪有哪些故事的视频)

结尾有彩蛋的小故事有哪些(结尾有彩蛋的小故事)

由故事改编的歌曲(故事改编的歌曲有哪些)

有爱情故事的明星有哪些(有爱情故事的明星)

有哪些民族英烈的故事(民族烈士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刘波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刘波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219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