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的故事有哪些人物(惜春的故事有哪些)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56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四首诗,交代清楚了元春,探春,迎春和惜春四人的命运,真大师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唠嗑五千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生在世,若没有人人真正读过一遍红楼梦,真乃遗憾也;若是读过《红楼梦》,却只注意到了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更是悲哀也,在曹雪芹的书里面,没有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 惜春的故事有哪些1
相比于天生多病的林妹妹,相比于出生就含着玉的贾宝玉,我们更像是那不被注意的元春,探春,迎春和惜春四个姐妹,泯然众人,在出彩的人物面前毫无光辉,就这样衬托着别人活了一辈子。今天,我们就看看,曹雪芹如何用四首诗来解读这四个人。
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是一个惊才艳艳的女子,能被皇帝看上,能从一个女官混到一国之妃子的位子,都说明了这个人绝不简单,贾府上能通天,天当然指的是天子,通天的道路靠的自然就是元春了。元春崛起则贾府崛起,元春在虎兕之年一命呜呼,贾府则树倒猢狲散,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元春更像是一个信号,成也是她,败也是她,她穿插了整个故事,写尽了人间繁华,也道尽了人间悲哀。
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府的三姑娘,她精明能干,可惜生不逢时,她曾经想要用强横的姿态去改革大观园慵懒奢华的现状,但是奈何阻力太过严重,终未能成功,最后她远嫁他方,大观园的一切仿佛是人生中的一场梦,梦醒了,就应该要面对冰冷的现实了。
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的人生就是一出悲剧,她的丈夫孙绍祖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曾经拜倒在贾府门前寻求帮助,贾府帮助了他,他在京承袭了官职,一朝成为了暴发户,还娶了迎春,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婚后他对迎春百般折磨,迎春嫁过去不到一年就被折磨死了。所以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是最小的孩子,她从小看见三个姐姐的各种遭遇,对人世间的种种冷暖早已产生了冷意,不想入世为凡人,于是脱下女儿家的红装,然后换上了尼姑的衣服,从此青灯古佛,陪伴一生。
时至今日,我们再看元春,探春,迎春,惜春之后发现,不仅这四个名字起的很符合人物本身的意境,而且他们四人的遭遇正是这世间芸芸众生的遭遇啊,多少女子不被丈夫怜惜,多少政治婚姻不是为了爱情,也有多少人对生活心灰意冷,然后出家为僧,有多少他乡之人心里面还装着回不去的故乡之梦?
这个人,是你,是我,还是他呢?
曹雪芹,真大师也!
惜春的故事有哪些2
惜春是贾珍的胞妹,她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天,当时林黛玉视角里的她是形容尚小,这么一看她正式出场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三四岁,她算是同辈里最小的孩子了,但是比较奇怪的是这个最小的孩子到了后面却以最冷的眼光看人和事,最后还出家当和尚了,她到底是怎么了呢?
惜春在红楼梦里的故事情节不多,但是从这不多的情节里依旧能窥探出她一颗厌世的心。
红楼梦里第一次暗示惜春有厌世之心是在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时候,当时周瑞家的带着十二支宫花最先来到了三春的住处,当时迎春和探春在下棋,惜春在和智能儿等人玩耍,知道周瑞家的来历后,惜春发表了一番不可思议的言论。
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环入画来收了。
惜春的话在现在看来就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考虑到她说这话的时代背景,便不能再把这句话当成玩笑话来看了。
她所处的环境是大家闺秀不能多说一句出格之话的环境,这个环境里史湘云因为叫了贾宝玉的小名都要被长辈提点,但是惜春却明知故犯说了要出家当尼姑的话,贾府本就是不一样的人家,这样的人家里有正经姑娘想要出家,这要是传出去,贾府的名声是要坏透了。这么一看,惜春小小的心里其实是早就种下了出家的种子,只待时机成熟,便能剃去三千烦恼丝了。
等到惜春大一些之后,她厌世的心更为强烈了,从她和尤氏的一番辩论里就能看出来。
抄检大观园后的第二天,尤氏一大早就来了荣国府,虽然她先是去了王熙凤那里,但是也不能掩盖她是担心惜春这边出事的真相,毕竟惜春代表着宁国府。但是当她来到惜春住处后,惜春却给她送上一封大礼。
惜春的丫鬟入画在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被发现私下传递私物,这犯了大忌,尤氏过来作证后,惜春便挑衅地跟尤氏说他们管教不严反倒怨起丫鬟来了,之后便是铁心撵走入画。尤氏一开始还耐着性子好言相劝,但是到了后面惜春越来越不把尤氏放在眼里,还说出了要和宁国府划清界限的话。
惜春道:“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尤氏笑道:“你倒好。才是才子,这会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讲起了悟来了。”
惜春道:“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尤氏道:“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道:“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原来,惜春的心里早就了悟了,她认为宁国府脏乱不堪会连累自己的名声,便狠心抛弃入画和宁国府做切割。俗话说佛门净地,大概惜春是因为宁国府有太多脏乱事,只想去佛门求得一方干净之地。
到了后面,贾府抄家,惜春确实出家长卧青灯古佛旁了。其实她厌世出家的原因和早前贾母收养她的苦衷是如出一辙。
惜春虽小,她出场的时候,虽然她母亲已经不在了,但是她本就是千金小姐,还有尤氏这么个嫂子,按理说轮不到贾母来教养她,但是事实上她最开始就是长在荣国府,贾母为什么要把一个隔了几代的孙女接到自己这边呢?
真相就是宁国府在贾珍之前就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丑事,判词里面说“造衅开端实在宁”,大厦将倾不在一朝一夕,宁国府早先就有各种污秽不堪的丑事,惜春的亲身母亲已经过世,父亲又不管不问地逃去了道观,贾母就是担心惜春这个孩子在这么脏乱不堪的环境里会不健康成长,然后会被误了前途,这才早早地就把她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教养。
说到底,惜春厌世是因为目睹了自己父兄做下了太多丑事,她不愿意同流合污也不愿意被连累,这和贾母收养她、保护她的苦衷是一样的。
惜春的故事有哪些3
春风吹醒了万物
一簇簇的嫩绿
探这春日时光
那样的娇
又那样的混沌无涯
呼吸被卸除了一层隔膜
尽情自在,心燃欢雀
花草返春之际
和跃然画上的大好河山
让我们一起探春,惜春
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三月 踏青 饮酒
探春又名踏春,也是今日的春游,这个民间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已有。《晋书》中记载着,每年春天,古人都要结伴春游,唐宋已经普及到了宋代更是踏青之风盛行。
陈牧《月曼清游图》描绘了出游中的身姿轻盈的女子
1. 先秦是一个奔放的年代,就连孔子也很推崇“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郊游生活。相传先秦的人郊游以“浪漫”闻名,春天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可以算的上是一个解禁的季节,当时国家还为此特意设定了一个春游节日“巳日”,对于封建礼教严苛的古代来说,唯有春游期间可以暂时废除礼教的禁锢,男女之前可以谈情说爱,自由交往。《诗经》中记载的大量爱情诗篇都发生在春游,两情相悦,私定终生的故事时有发生。比如“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说的就是郑国人喜春游,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正是男子寻找真爱的好时机。
明代 唐寅《春游文几山》
2. 一组西汉时期的的敦煌壁画,更是向我们呈现了古人在清明时节春游途中“设乐踏舞”、“顶杆娱乐”和“攀树摘花”的内容,让人不禁感叹还是古人的春游丰富。
3. 魏晋时期,人们开始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尤其是文人,开始把理想与情怀寄托在郊游的山水中,游历四方,文人们“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在郊游方面最讲究的要算山水诗人,旅行家谢灵运了,相传他每次出行时都会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而这种木屐被当时的人称之为“谢公屐”,它前后都有齿钉,“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款登山鞋。
陈洪授《松溪品茗图》
4. 唐代白居易的《春游》“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可见在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全民的郊游热。当时的女子春游时候如果遇到好花就会“铺席藉草,围坐一圈”一起赏花,据说这种赏花方式至今在日本还很流行。
我国迄今存世最古的画卷《游春图》,更是记录了江南二月桃花争艳,湖天一色,清江无际,人们徜徉在青山绿水间。唐朝除了郊游爱吃喝外,仕女,妇女骑马郊游也开始盛行。著名的《虢国夫人春游图》就记录了几个盛装打扮的妇人骑马游春的场景。
展子虔 《游春图》是迄今记载春游最古老的现存画卷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穿着华丽的女子骑马春游
周昉《调琴啜茗图卷》描述了古代贵妇在园林石凳上弹琴品茶的场景
5. 到了宋元时期,踏青活动大多集中在清明节,人们可以一边祭祀一边春游。张佚名的《春游晚归图》中一个老者策骑缓行,随行侍从拿着自备的食物等就记录了当时春游自昼及幕的习俗,另传,富家人带着厨师随行出游的也大有人在。宋代春游内容开始变得多元化,开展一些体育健身,比如蹴鞠也就是现在的踢足球。
古人祭祀的场景
张佚名《春游晚归图》局部图
《宋太祖蹴鞠图》
6. 从明代开始春游除了借清明节扫墓之外,体育娱乐活动更佳盛行,各类体育项目日益增多。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二月“杨柳荡千”
古代女子蹴鞠图
“蹴鞠当场二月天,春风吹不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四月 踏青 饮酒 赏花
古人放风筝
古代女子游春泛舟,摘百草
在郊外与动物嬉戏
古人射箭也是常见的春游娱乐项目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惜春的故事有哪些人物(惜春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2015.html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