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2014现在学什么有前途(现在这个时代学什么技术比较好)

2023-03-19 19:04:01 技术常识4 基础知识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08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连环画的时代新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4年学什么技术好1

作者:魏祥奇

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贺友直诞辰100周年——中国连环画作品邀请展”在宁波镇海宁波帮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上海美术馆和宁波美术馆收藏的贺友直《我自民间来》《画说宁波》《生活记趣》等72幅原作,以及沈尧伊等75位画家创作的连环画佳作81套近500幅。这些精彩的作品,唤起了观众儿时阅读连环画书的记忆。

黄河(连环画) 韩敬伟、陈苏平

铁道游击队(连环画) 丁斌曾、韩和平

朝阳沟(连环画) 贺友直

大闹天宫(连环画) 刘继卣

贺友直(1922—2016)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是新中国连环画艺术创作领域的巨匠,创作了《山乡巨变》《朝阳沟》《白光》《小二黑结婚》等脍炙人口的连环画作品,2009年获颁“中国美术奖·终生成就奖”。其中,他根据周立波1958年至1960年发表的小说《山乡巨变》创作的长篇连环画,在1961年至1965年陆续出版,以丰富、准确、自然的形象塑造,再现了小说的核心思想和内容,备受瞩目,堪称新中国初期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

连环画,是一个以连续性画面讲述文学故事的绘画形制,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曾在20世纪中国美术创作舞台上大放异彩,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美术家和美术创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连环画的创作,首先要有改编自文学故事的分镜头式脚本文字,画家对应文字创作出连续的画面,以绘画语言演绎文学作品。

现代画报

1927年6月,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连环图画三国志》,被视为现代连环画概念的诞生。而在此之前,连环画的形式就已存在,并且可以追溯到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比如公元4世纪,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洛神赋图》卷,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相遇、相爱、分别的场景。曹植和洛神在长卷中反复出现数次,但是通过山水、草木以及延绵的空间等,进行了巧妙的分割和衔接,使之既有连环画的形制,又被长卷贯穿起来。

及至19世纪初,德国人发明石印术。1884年,上海《申报》馆下属的点石斋书局通过最新升级的照相石印术,创刊了著名旬刊《点石斋画报》。这种便捷的照相采写制版、机械印刷技术,使图像大量出现,情节插图逐渐成为古代文学小说的主体,并很快演变为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成为名副其实的连环画,只是暂无连环画之名而已。

伴随着上海等现代都市的建设,图书报刊等出版业发展迅速。20世纪上半叶,以上海为中心的连环画书创作和出版已经非常发达,在内容上不仅有《西游记》《三国志》等古典名著,还有很多戏曲名剧、武侠小说、市民小说等,很多连环画书的出版与当时流行的戏曲剧目、电影等联动。其中,极具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有193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李毅士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创作的《长恨歌画意》;还有1947年至1948年张乐平在《大公报》上连载的《三毛流浪记》等,后者可谓家喻户晓,广受好评。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以及后来的解放区,也出现了用木刻版画创作的连环画,用以宣传土地政策、抗日政策、新婚姻法,表现战斗生活等内容。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1942年莫朴、吕蒙、亚君合作的《铁佛寺》,用111幅黑白木刻版画,描绘了淮南抗日革命根据地反汉奸恶霸的故事。还有很多创作虽然画幅不多,但也能被纳入连环画的范畴,代表者有胡一川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3幅、邹雅的《突然袭击》3幅、娄霜的《军民鱼水情》8幅、辛丹的《碉堡跳舞》4幅、李少言的《地雷阵》5幅、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16幅,还有罗工柳、杨筠的《李有才板话》17幅等。除此之外,在延安还有用“洋片”的形式创作的连环画,在广场上一张一张播放给军民看,也广受欢迎。

黄金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创作迎来了鼎盛时期,贺友直等一大批专业的连环画家出现,创作了一系列精品力作。1951年,《连环画报》创刊,专门刊载和推介连环画创作。这一时期的群众休闲阅读活动中,连环画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很多专业能力强的画家参与到连环画的创作中来,像传统中国画家王叔晖、刘继卣,还有学习油画的陈衍宁、汤小铭等,都绘制了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连环画作品。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脚本改编、创作、出版体系完善,绘画语言有线描、水墨、素描、漫画等多种风格手法,题材丰富多样,有文学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戏曲、革命历史、新中国文学等,代表性的创作包括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东郭先生》《武松打虎》《大闹天宫》等;发行量大的代表是1954年至1962年陆续发行的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铁道游击队》;画面数量最多的是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有60册7000多幅画面。此时,连环画主要发挥着寓教于乐的功能,像贺友直的《乡村巨变》、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等作品,都直接反映了新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和新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改革开放新时期,万象更新,连环画创作也与时俱进,出现了许多关于土地、民族题材的作品以及表现个体抒情色彩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浓烈的时代印迹。比如尤劲东的《人到中年》,徐勇民、李全武的《月牙儿》,韩书力的《绑锦梅朵》,许勇、顾莲塘、赵奇的《嘎达梅林》,聂鸥、孙为民的《人生》,何多苓的《雪雁》,韩敬伟、陈苏平的《黄河》等。

尤其是1988年至1993年,沈尧伊创作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画面多达926幅。为了完成这件巨制,沈尧伊查阅了长征时期的大量文献,但仅发现15张照片。于是他大量收集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历史照片,根据1931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现存的少量照片,以及1936年斯诺在陕北拍摄的照片,推敲和重塑长征时期的历史人物形貌。除了调阅文献,他多次沿着长征路写生,画沿途的风景、植被、地貌和风土人情,最终完成了这件规模宏大的连环画。这些画面,甚至成为今天拍摄关于长征题材影视剧和美术创作的重要图像参照。在此基础上,沈尧伊继续延伸,在2012至2014年创作了《长征·1936》600余幅,2015至2018年创作了《征路星火》600余幅,可谓将长征时期的历史全景式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弥补了革命历史文献的遗憾。

谱就新篇

作为一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连环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今天开展全民阅读的氛围下,将20世纪的连环画经典进行梳理和推广,补充创作反映新时代主题的作品,与少儿教育进行更深度的融合,推动开展优秀连环画书进校园活动,都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2021年,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非凡百年奋斗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种经典连环画》《永恒的初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连环画集》《最美奋斗者》;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推出的“看电影连环画学党史”100部红色经典连环画丛书计划,向西部100个地市、每个地市各100所小学捐赠100万册连环画,都是积极活化连环画新时代价值的尝试。

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也为连环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源泉,诸如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科技创新等主题,以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等,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创作素材。近年的连环画也涌现出诸多新作,例如脱贫攻坚题材就有《“甜蜜”的十八洞村》《悬崖上凿开幸福路》《托起大山的希望》《扎根山乡教书育人的张桂梅》等作品问世。

今天,连环画或许不再是单单以传统的书的形式存在,而是也可以展现在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上供读者阅读。好的连环画,一定是在文学创作、绘画语言形式上结合得更为紧密,思想上更为深刻的作品。

最壮丽的连环画卷,莫过于新时代以来,美术家们用一系列主题性美术创作,表现伟大民族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再到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都在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构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完整叙事。这些美术创作以画册的形式呈现,汇聚成伟大而壮丽的中国故事连环画卷。

连环画在新时代的伟大创造中发掘主题、捕捉灵感,得到拓展和延伸,必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加生动地展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展示中国人民的风貌风采,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学什么技术好2

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贺友直诞辰100周年——中国连环画作品邀请展”在宁波镇海宁波帮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上海美术馆和宁波美术馆收藏的贺友直《我自民间来》《画说宁波》《生活记趣》等72幅原作,以及沈尧伊等75位画家创作的连环画佳作81套近500幅。这些精彩的作品,唤起了观众儿时阅读连环画书的记忆。

黄河(连环画) 韩敬伟、陈苏平

贺友直(1922—2016)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是新中国连环画艺术创作领域的巨匠,创作了《山乡巨变》《朝阳沟》《白光》《小二黑结婚》等脍炙人口的连环画作品,2009年获颁“中国美术奖·终生成就奖”。其中,他根据周立波1958年至1960年发表的小说《山乡巨变》创作的长篇连环画,在1961年至1965年陆续出版,以丰富、准确、自然的形象塑造,再现了小说的核心思想和内容,备受瞩目,堪称新中国初期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

连环画,是一个以连续性画面讲述文学故事的绘画形制,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曾在20世纪中国美术创作舞台上大放异彩,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美术家和美术创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连环画的创作,首先要有改编自文学故事的分镜头式脚本文字,画家对应文字创作出连续的画面,以绘画语言演绎文学作品。

现代画报

1927年6月,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连环图画三国志》,被视为现代连环画概念的诞生。而在此之前,连环画的形式就已存在,并且可以追溯到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比如公元4世纪,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洛神赋图》卷,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相遇、相爱、分别的场景。曹植和洛神在长卷中反复出现数次,但是通过山水、草木以及延绵的空间等,进行了巧妙的分割和衔接,使之既有连环画的形制,又被长卷贯穿起来。

铁道游击队(连环画) 丁斌曾、韩和平

及至19世纪初,德国人发明石印术。1884年,上海《申报》馆下属的点石斋书局通过最新升级的照相石印术,创刊了著名旬刊《点石斋画报》。这种便捷的照相采写制版、机械印刷技术,使图像大量出现,情节插图逐渐成为古代文学小说的主体,并很快演变为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成为名副其实的连环画,只是暂无连环画之名而已。

伴随着上海等现代都市的建设,图书报刊等出版业发展迅速。20世纪上半叶,以上海为中心的连环画书创作和出版已经非常发达,在内容上不仅有《西游记》《三国志》等古典名著,还有很多戏曲名剧、武侠小说、市民小说等,很多连环画书的出版与当时流行的戏曲剧目、电影等联动。其中,极具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有193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李毅士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创作的《长恨歌画意》;还有1947年至1948年张乐平在《大公报》上连载的《三毛流浪记》等,后者可谓家喻户晓,广受好评。

朝阳沟(连环画) 贺友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以及后来的解放区,也出现了用木刻版画创作的连环画,用以宣传土地政策、抗日政策、新婚姻法,表现战斗生活等内容。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1942年莫朴、吕蒙、亚君合作的《铁佛寺》,用111幅黑白木刻版画,描绘了淮南抗日革命根据地反汉奸恶霸的故事。还有很多创作虽然画幅不多,但也能被纳入连环画的范畴,代表者有胡一川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3幅、邹雅的《突然袭击》3幅、娄霜的《军民鱼水情》8幅、辛丹的《碉堡跳舞》4幅、李少言的《地雷阵》5幅、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16幅,还有罗工柳、杨筠的《李有才板话》17幅等。除此之外,在延安还有用“洋片”的形式创作的连环画,在广场上一张一张播放给军民看,也广受欢迎。

黄金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创作迎来了鼎盛时期,贺友直等一大批专业的连环画家出现,创作了一系列精品力作。1951年,《连环画报》创刊,专门刊载和推介连环画创作。这一时期的群众休闲阅读活动中,连环画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很多专业能力强的画家参与到连环画的创作中来,像传统中国画家王叔晖、刘继卣,还有学习油画的陈衍宁、汤小铭等,都绘制了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连环画作品。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脚本改编、创作、出版体系完善,绘画语言有线描、水墨、素描、漫画等多种风格手法,题材丰富多样,有文学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戏曲、革命历史、新中国文学等,代表性的创作包括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东郭先生》《武松打虎》《大闹天宫》等;发行量大的代表是1954年至1962年陆续发行的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铁道游击队》;画面数量最多的是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有60册7000多幅画面。此时,连环画主要发挥着寓教于乐的功能,像贺友直的《乡村巨变》、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等作品,都直接反映了新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和新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改革开放新时期,万象更新,连环画创作也与时俱进,出现了许多关于土地、民族题材的作品以及表现个体抒情色彩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浓烈的时代印迹。比如尤劲东的《人到中年》,徐勇民、李全武的《月牙儿》,韩书力的《绑锦梅朵》,许勇、顾莲塘、赵奇的《嘎达梅林》,聂鸥、孙为民的《人生》,何多苓的《雪雁》,韩敬伟、陈苏平的《黄河》等。

尤其是1988年至1993年,沈尧伊创作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画面多达926幅。为了完成这件巨制,沈尧伊查阅了长征时期的大量文献,但仅发现15张照片。于是他大量收集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历史照片,根据1931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现存的少量照片,以及1936年斯诺在陕北拍摄的照片,推敲和重塑长征时期的历史人物形貌。除了调阅文献,他多次沿着长征路写生,画沿途的风景、植被、地貌和风土人情,最终完成了这件规模宏大的连环画。这些画面,甚至成为今天拍摄关于长征题材影视剧和美术创作的重要图像参照。在此基础上,沈尧伊继续延伸,在2012至2014年创作了《长征·1936》600余幅,2015至2018年创作了《征路星火》600余幅,可谓将长征时期的历史全景式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弥补了革命历史文献的遗憾。

谱就新篇

作为一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连环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今天开展全民阅读的氛围下,将20世纪的连环画经典进行梳理和推广,补充创作反映新时代主题的作品,与少儿教育进行更深度的融合,推动开展优秀连环画书进校园活动,都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2021年,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非凡百年奋斗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种经典连环画》《永恒的初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连环画集》《最美奋斗者》;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推出的“看电影连环画学党史”100部红色经典连环画丛书计划,向西部100个地市、每个地市各100所小学捐赠100万册连环画,都是积极活化连环画新时代价值的尝试。

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也为连环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源泉,诸如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科技创新等主题,以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等,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创作素材。近年的连环画也涌现出诸多新作,例如脱贫攻坚题材就有《“甜蜜”的十八洞村》《悬崖上凿开幸福路》《托起大山的希望》《扎根山乡教书育人的张桂梅》等作品问世。

大闹天宫(连环画) 刘继卣

今天,连环画或许不再是单单以传统的书的形式存在,而是也可以展现在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上供读者阅读。好的连环画,一定是在文学创作、绘画语言形式上结合得更为紧密,思想上更为深刻的作品。

最壮丽的连环画卷,莫过于新时代以来,美术家们用一系列主题性美术创作,表现伟大民族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再到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都在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构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完整叙事。这些美术创作以画册的形式呈现,汇聚成伟大而壮丽的中国故事连环画卷。

连环画在新时代的伟大创造中发掘主题、捕捉灵感,得到拓展和延伸,必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加生动地展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展示中国人民的风貌风采,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作者:魏祥奇,系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学什么技术好3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中国农业大学8支团队历经8个月的“院赛-校赛-市赛-国赛”四级选拔闯入总决赛,最终斩获3金3银2铜,金奖总数和获奖总数均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来自动物医学院“免疫先锋——全国首创气雾免疫佐剂方案提供者”项目、园艺学院“护花使者——鲜花品质守护者”项目、资源与环境学院“京硒子——富硒特色农业的引领者”项目获得金奖。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三支“含金量”超高的团队,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让逐针注射变为手持喷雾器

“由于气雾免疫无法应用于灭活疫苗,即使在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一流养殖单位仍须给鸡逐针注射疫苗,这严重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动物医学院何诚教授指导的“免疫先锋——全国首创气雾免疫佐剂方案提供者”项目团队,深入北京、天津、山东养殖产业一线,在认真调研后发现这一现状,立志要解决灭活疫苗气雾免疫难题,让逐针注射转变为手持喷雾器就能完成的高效、便捷的免疫过程。

团队结合所学所研,首次提出“灭活疫苗气雾免疫佐剂”理念。佐剂是疫苗的赋能剂,主要起到提高疫苗保护力的作用,而气雾免疫佐剂的研发则还需要让注射疫苗能够适用气雾免疫的要求。团队借助课题组已有的研究基础,用“霍乱弧菌菌影”赋能提升疫苗保护力,用“纳米壳聚糖凝胶”赋能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建立起了一套适用于气雾免疫雾化效果的测试方法。

项目负责人隋卓君

如果疫苗在空气中漂浮时以液态雾滴的形式存在,被家禽吸入体内并长期附着,就可以使家禽长期保持高效的免疫力。“解决佐剂的‘温度敏感性’正是项目的创新点之一”,动医学院本科生、项目负责人隋卓君说道。

精确控制疫苗从液态变为固态的温度耗费了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个温度如果过高,疫苗雾化后无法变成固态附着就被迅速吸收或呼出,造成疫苗浪费;如果过低,疫苗未进入家禽呼吸道就受周围温度影响变为固态难以产生均匀的雾化微粒,甚至会有引发异物性肺炎的隐患。

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尝试,筛选佐剂配方、调整配置原料比、改变环境条件……终于,团队将标准精确地控制在38℃,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谈到今后的目标,隋卓君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探索通过加入新的配方,优化适合室温存放的气雾佐剂(现在的佐剂需要在4℃环境下冷藏保存),使其能够在室温长期保存,这一创新实现后,将极大降低产业化中佐剂的生产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另一方面,团队还计划完成气雾佐剂从兽用到人用的试验验证,将尝试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展开合作,证实气雾佐剂用于人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希望对公共卫生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团队还在持续推进已有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完成产品上市前最后的手续,预计最早明年就可以在市场上见到他们的新型气雾免疫佐剂啦!

守护华夏“似锦繁花”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玫瑰谷时,讲出了那句温暖亿万农民心窝,极富中国特色、中国智慧的话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在花卉产业的领域中提出的关于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指示,同时也描绘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高水平小康的美好愿景。

鲜花产业既是云南的优势产业,也是花农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更是广大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瑞雪丰年,五谷丰登”,这是多少农民朋友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园艺学院“护花使者——鲜花品质守护者”项目负责人谷瑞丰所在的鲜花保鲜团队作为立志强农兴农的中农人的初衷与抱负。

项目负责人谷瑞丰(右一)

本科期间,谷瑞丰第一次进行产业调研,在亲眼目睹成吨的鲜花因为保鲜期限短、贮运后品质差而被当作垃圾丢弃、销毁,谷瑞丰痛心不已。怀揣着改变产业现状的目标,谷瑞丰本硕博八年致力于花卉研究,深入云南八大鲜花主产区进行产业调研,“护花使者”项目也就此展开。

想要做好鲜花保鲜,谷瑞丰谈到关键要解决两“jì”。第一是保鲜剂,目前花农常用的国外保鲜剂保鲜时间短、成本高、易污染;第二是保鲜技,目前,全产业链的鲜花保鲜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很常见,但我国2009年“鲜花采后国标”仅包含包装、运输、贮藏三个环节,亟需建立完善的鲜花采后综合保鲜技术体系。

针对鲜花高效保鲜剂的研发,“护花使者”团队花费了8年时间,基于实验室解析的乙烯调节花朵衰老基因网络,发现了激素间的协同作用,筛选出以激素小分子类似物为核心的激素配方,研制了高效抑制鲜花衰老的保鲜剂。与国外的同类型产品相比,成本降低80%,鲜花的观赏期延长125%,同时环保无污染。

针对保鲜技术的综合升级,“护花使者”团队以预冷温度控制为核心,集成保鲜液处理技术、自动分级技术、机械包装技术、低温贮藏保鲜技术、鲜花出库质量检测技术,进而形成完善的鲜花运销综合保鲜技术体系,大大拓展了鲜花的销售半径,让鲜花能够卖得更远,花农收益更高。

尽管鲜花保鲜技术取得了好的效果,但当团队成员向花农实地推广产品和技术时,也并非一帆风顺。

谷瑞丰回忆起在推广初期,花农对新技术产品十分不信任,但团队成员依然在一户户的推广中不言放弃,并不断摸索推广经验。“护花使者”团队持续开展助农培训,配合实地技术推广,加上产品免费发放的形式,让花农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他们的保鲜技术在云南鲜花主产区持续推广,目前已推广至云南5地市,促进2万余花农增收。

“护花使者”团队常年扎根一线,间接推进了11个研究生培养基地、3个教授工作站和1个校企花卉联合研究中心的建立,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人才,聚集了人气。

谈到对于“护花使者”项目未来发展的规划,谷瑞丰一方面希望企业与花农能够各司其职,花农负责鲜花生产和基础保鲜,增大鲜花的直接销售半径;企业收购当地生产的鲜花,对鲜花进行规模化处理,压缩处理成本,打造企业品牌。另一方面,求精创新,永无止境,谷瑞丰希望能够借助中农大-云天化花卉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不断提高团队成员技术创新能力,攻克更多品种鲜花的保鲜技术,进一步延长鲜花保鲜时间。

“护花使者”团队呵护鲜花、爱护花农、保护花业,他们将为守护华夏的“似锦繁花”继续努力奋斗!

走出美好“硒”望之路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被誉为“生命的火种”。但我国富硒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我国居民硒的平均日摄入量仍有31%缺口,发展富硒功能农业是实现“健康中国”的“硒”望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于都等富硒区视察时也曾多次嘱咐:“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在国家政策引领和国民健康需求的驱动下,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京硒子——富硒特色农业的引领者”项目团队积极响应国家“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号召,聚焦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硒,致力于打造安全健康和高附加值的富硒农产品。

项目负责人徐巧林(右一)

项目负责人徐巧林是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她出生在被誉为“中国硒乡”的湖南桃源,她亲身感受过家乡的农民守着富硒土却难以生产富硒粮的无奈,也亲眼见证过家乡的农民辛苦一年没钱花的艰辛。

“带领乡亲们发展富硒农业、增收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作为一名湘妹子,徐巧林特别希望能为家乡做点什么。2013年考研前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的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国家公益性项目,她激动不已!怀揣着“将家乡的硒元素送上百姓餐桌”的朴实梦想,2014年徐巧林年如愿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开始潜心研究富硒技术,并于2015年牵头成立“京硒子”团队,决心在田间地头走出一条“硒”望之路。

当前中国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时有发生,而“富硒”作为一张特色名片,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经过对全国各地200多个乡镇的走访调研后,团队发现富硒农业标准化发展面临两个“卡脖子”问题,首先富硒区面临着“土壤硒难以活化”,“作物硒难以稳控”的问题,需要攻克的难题就是活化土壤中的硒,并稳定控制植物吸收转化后可食用的部分中硒的含量。其次缺硒区使用的“硒肥产品安全性低、效果差”,加上技术短缺,富硒农业发展困难重重,要着重开发安全高效的硒肥和硒的人工转化技术,团队目前合成的生物纳米硒,不仅活性好、易吸收,而且安全性更高。

但要将生物纳米硒开发成产品,还需攻克纳米硒的高效合成和结构稳定的世界性难题。“我们没有经验可参考,都要靠自己慢慢摸索”,徐巧林表示。团队历时一年,通过解析生物纳米硒的合成和调控分子机理及其结构稳定性机制,不断优化技术,最终实现了从实验室摇培实验到10吨生物纳米硒富硒营养液发酵的突破,开创性地建设了全球首条生物纳米硒规模化生产线,为发展富硒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在农业科技领域,科研技术的成功往往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将科研技术落地推广,真正做到把技术留在当地,造福农民才是最关键的。

事实上,在团队开始推广富硒技术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典型的缺硒区,村民观念相对守旧,对硒元素不了解,种地不施用化肥农药,还要富硒,根本没人愿意相信!于是徐巧林主动联系了当地村支书,带领团队在这里建立起了5个富硒有机草莓种植试点,事实胜于雄辩,在团队的技术支持下,草莓的硒含量得到大幅提升,不仅达到富硒标准,而且价格还翻了1.5-2.0倍,可观的经济效益赢得了当地农民的积极响应!如今,富硒草莓已成为博山区的地理标志性产品。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落地,“京硒子”团队研究了不同土壤背景、30余种作物对硒的吸收和转化规律,开发了针对粮食、蔬菜、水果和茶叶四大类作物的富硒营养液系列产品,同时创建了配套的精准化施用技术。目前已形成了20多个富硒标准化种植规程。

为了带领更多农民致富,“京硒子”团队在全国13个省24个市县进行了全面的产品推广和免费技术服务,始终以“发展富硒农业,打造强农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为理想信念,坚持把科学技术送到群众身边,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和青春智慧带领农民走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富“硒”路。徐巧林相信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富硒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无比广阔。

中国农大学子们秉承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

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以心系三农的情怀,科学严谨的态度

将青春绽放出绚丽之花!

文字|王若栋 亓小雨 苏伊丽莎编辑|郭萌杰责编|于哲 姜萍萍 勾琳萱 杨婧瑶 郑诗盈

RECENTLY RELEASED

花式宅寝不emo,返乡”约车“护平安一大波通知,CAUer请查收!

!” 在“海边山”,他们让现代特色农业结硕果

“嘿,你打不倒我!”

男孩子学什么技术好呢(最新男孩学什么技术好)

男孩中职学什么技术好一点(男孩中职学什么技术好)

去读中职学什么技术好(中职学校学什么技术好)

已婚男人学什么技术好(学什么技术好已婚男士)

小众专业学什么技术好就业(小众专业学什么技术好)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2014现在学什么有前途(现在这个时代学什么技术比较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828.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